CN217678428U - 海绵城市道路系统 - Google Patents

海绵城市道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78428U
CN217678428U CN202221278095.XU CN202221278095U CN217678428U CN 217678428 U CN217678428 U CN 217678428U CN 202221278095 U CN202221278095 U CN 202221278095U CN 217678428 U CN217678428 U CN 2176784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underdrain
layer
permeable
drain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7809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梦琪
段景晓
赵华
金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filed Critical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Priority to CN20222127809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784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784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784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系统,包括透水路面层、多个雨水口和排水暗沟。多个所述雨水口沿所述透水路面层的长度方向间隔开地设置,所述雨水口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倾斜设置;所述排水暗沟设在所述透水路面层的下方,所述排水暗沟沿所述透水路面层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排水暗沟与多个所述雨水口中的至少一者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海绵城市道路系统可有效对雨水进行下渗和收集,提高传统雨水管网防涝风险能力。

Description

海绵城市道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和排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城市道路的排水,现有技术中是在级配碎石层内底部每隔一段距离设置有渗管,渗透至渗管内的水由渗管引至雨水口。但在实际排水及渗水过程中,距离渗管较远的雨水不能很好的流向渗管,从而造成道路透水性不足,影响道路的整体透水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有效对路面雨水进行收集外排的海绵城市道路系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海绵城市道路系统,包括:
透水路面层;和
多个雨水口,多个所述雨水口沿所述透水路面层的长度方向间隔开地设置,所述雨水口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倾斜设置;和
排水暗沟,所述排水暗沟设在所述透水路面层的下方,所述排水暗沟沿所述透水路面层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排水暗沟与多个所述雨水口中的至少一者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海绵城市道路系统结构简单,可有效对雨水进行下渗和收集,并能促进下渗的雨水排至雨水口,削减雨水径流量,减少路面积水,延缓径流流速,提高传统雨水管网防涝风险能力,同时减少因地面湿滑而引起的车胎打滑、摔跤等安全隐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水路面层的上表面在其宽度方向上倾斜设置,所述透水路面层的上表面具有在其宽度方向上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位于所述第二端部的下方,所述排水暗沟和每个所述雨水口在所述透水路面层的宽度方向上邻近所述第一端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水路面层包括:
上透水混凝土层和下透水混凝土层,所述下透水混凝土层位于所述上透水混凝土层的下方,所述下透水混凝土层的骨料粒径大于所述上透水混凝土层的骨料粒径,其中所述上透水混凝土层的上表面构成所述透水路面层的上表面;以及
级配碎石层,所述级配碎石层位于所述下透水混凝土层的下方,所述排水暗沟位于所述级配碎石层的下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海绵城市道路系统还包括防渗土工布,所述防渗土工布设在所述透水路面层的下方,所述防渗土工布的一部分铺设在所述排水暗沟的内壁面或外壁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水暗沟的横截面轮廓为圆弧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水暗沟和多个所述雨水口在所述透水路面层的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每个所述排水暗沟包括多个暗沟段,多个所述暗沟段和多个所述雨水口在所述透水路面层的长度方向上交替设置,每个所述暗沟段与相应的两个所述雨水口中的至少一者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应的两个所述雨水口中的所述至少一者上开设有进水通孔,所述排水暗沟与所述进水通孔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水暗沟内铺设有砂砾石层,所述排水暗沟与所述进水通孔之间设有第一渗水土工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水暗沟和多个所述雨水口在所述透水路面层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开地设置,所述海绵城市道路系统还包括多个导水管,每个所述导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排水暗沟连通,多个所述导水管的另一端一一对应地与多个所述雨水口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水暗沟内铺设有砂砾石层,每个所述导水管与所述排水暗沟之间设有第二渗水土工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海绵城市道路系统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4是图1的C-C截面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外的实施例的海绵城市道路系统的俯视示意图;
图6是图5的D-D剖视图。
附图标记:
海绵城市道路系统100;
透水路面层1,第一端部101,第二端部102,上透水混凝土层11,第二透水混凝土层12,级配碎石层13;
雨水口2,进水箅21、井筒22,进水通孔23;
排水暗沟3,暗沟段31;
防渗土工布4,第二渗水土工布5,第一渗水土工布6,导水管7,连接管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海绵城市道路系统100,包括透水路面层1、多个雨水口2和排水暗沟3。多个雨水口2沿透水路面层1的长度方向间隔开地设置,雨水口2设有连接管10,连接管10倾斜设置。排水暗沟3设在透水路面层1的下方,排水暗沟3沿透水路面层1的长度方向延伸,即排水暗沟3的长度方向与透水路面层1的长度方向一致。排水暗沟3与多个雨水口2中的至少一者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海绵城市道路系统通过在透水路面层1的下方设置沿透水路面层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排水暗沟3,从而可以利用排水暗沟3有效地在透水路面层1的长度方向上对透水路面层1下渗的雨水进行收集,避免在透水路面层1的长度方向上存在下渗雨水难以收集排出的问题,避免透水路面层1的上表面发生积水,从而可减少因地面积水湿滑而引起的车胎打滑、摔跤等安全隐患。而排水暗沟3与雨水口2连通能够将排水暗沟3内收集的雨水排放到雨水口2中,避免排水暗沟3发生积水,连接管10倾斜设置便于雨水从雨水口2流出,并且雨水口2的数量为多个,可迅速收集下渗至排水暗沟3内的雨水,也能够消减雨水径流量、延缓径流流速,提高海绵城市道路系统的防涝的抗风险能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海绵城市道路系统能够对透水路面层1上的雨水进行收集,并促进下渗的雨水排出路面,减少路面积水,提高道路系统的防涝的抗风险能力,同时减少因地面湿滑而引起的车胎打滑、摔跤等安全隐患。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海绵城市道路系统更加容易理解,以图1至图4为例对海绵城市道路系统进行说明。在图1所示的方向中,前后方向与透水路面层1的长度方向相同,左右方向与透水路面层1的宽度方向相同。海绵城市道路系统包括透水路面层1、多个雨水口2和排水暗沟3。透水路面层1具有透水功能,雨水可以下渗。透水路面层1在其宽度方向上倾斜、在其长度方向上倾斜,更利于雨水在下渗过程中的汇集。多个雨水口2沿透水路面层1的长度方向间隔开地设置,雨水口2设有连接管10,连接管10连接至雨水管网中的雨水检查井。连接管10倾斜设置,每个连接管10的该一端(与雨水口2连通的端部)高于该连接管10的该另一端(与雨水检查井连接的端部),连接管10的倾斜度为1.0%,连接管10可以采用DN300的II级钢筋混凝土管。排水暗沟3设在透水路面层1的下方,排水暗沟3沿透水路面层1的长度方向延伸,即排水暗沟3的长度方向与透水路面层1的长度方向一致,排水暗沟3可有效地在透水路面层1的长度方向上对透水路面层1下渗的雨水进行收集,避免在透水路面层1的长度方向上存在下渗雨水难以收集排出的问题。排水暗沟3与多个雨水口2中的至少一者连通。透水路面层1上表面的雨水下渗,位于透水路面层1下方的排水暗沟3可承接收集下渗的雨水,并通过连通的雨水口2将雨水排至雨水口2内。
示例地,如图2和图6所示,雨水口2包括井筒22和进水箅21,井筒22的上端设置进水箅21,路面积水可直接穿过进水箅21流进雨水口2内。雨水口2设有连接管10,连接管10倾斜设置以便于雨水由雨水口2向雨水检查井的流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海绵城市道路系统通过连接管10连接至雨水管网中的雨水检查井以将雨水排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海绵城市道路系统。
在一些实施例中,透水路面层1的上表面在其宽度方向上倾斜设置,透水路面层1的上表面具有在其宽度方向上相对的第一端部101和第二端部102,第一端部101位于第二端部102的下方,排水暗沟3和每个雨水口2在透水路面层1的宽度方向上邻近第一端部101。雨水由高处的第二端部102向低处的第一端部101流动过程中下渗,能够快速汇入排水暗沟3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透水路面层1包括上透水混凝土层11、下透水混凝土层12和级配碎石层13。下透水混凝土层12位于上透水混凝土层11的下方,下透水混凝土层12的骨料粒径大于上透水混凝土层11的骨料粒径。其中,上透水混凝土层11的上表面构成透水路面层1的上表面。级配碎石层13位于下透水混凝土层12的下方,排水暗沟3位于级配碎石层13的下方。透水路面层1具有渗水作用,将上表面的雨水下渗而避免路面积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海绵城市道路系统还包括防渗土工布4,防渗土工布4设在透水路面层1的下方,防渗土工布4的一部分铺设在排水暗沟3的内壁面或外壁面。具体的,如图4所示,排水暗沟3的横截面的轮廓为半圆形,排水暗沟3具有该半圆形的底壁和底壁所围成的空腔,空腔为雨水流动的通道。在图4所示的示例中,防渗土工布4的一部分铺设在排水暗沟3的外壁面。防渗土工布4的下方铺设路基,路基作为道路的基础,铺设防渗土工布4避免透水路面层1和排水暗沟3内的雨水继续下渗至路基内。在铺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海绵城市道路系统时,在已有路基上先铺设防渗土工布4,而后再依次铺设排水暗沟3和透水路面层1。在其他的实施例中,防渗土工布4的一部分铺设在排水暗沟3的内壁面,也可以达到防止雨水向下层的路基渗水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水暗沟3的横截面轮廓为圆弧形,以便于雨水的收集和流动。可以理解的是,排水暗沟3横截面轮廓并不限于此,例如排水暗沟3横截面轮廓还可以为矩形,只要能够便于雨水的收集和流动即可。
此外,也可以采用PVC管以形成排水暗沟3的轮廓,具体的,横截面为半圆形的PVC管作为排水暗沟3。因此,排水暗沟3的制作简单、制作成本也较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排水暗沟3和多个雨水口2在透水路面层1的长度方向(如图1所示的前后方向)上相对设置,每个排水暗沟3包括多个暗沟段31,多个暗沟段31和多个雨水口2在透水路面层1的长度方向上交替设置,每个暗沟段31与相应的两个雨水口2中的至少一者连通。如图1所示,与暗沟段31相应的两个雨水口2分别位于暗沟段31的前后两端。暗沟段31与雨水口2连通直接将排水暗沟3内收集的雨水排至雨水口2内以快速排出透水路面层1下渗的雨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应的两个雨水口2中的至少一者上开设有进水通孔23,排水暗沟3与进水通孔23连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海绵城市道路系统通过进水通孔23使暗沟段31直接与雨水口2连通,更利于排水暗沟3向雨水口2排水。具体地,参阅图3所示,进水通孔23设在井筒22上,进水通孔23的延伸轴线方向与排水暗沟3的延伸轴线方向相同,进水通孔23的倾斜度也可与排水暗沟3的倾斜度保持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3和图4所示,排水暗沟3内铺设有砂砾石层,排水暗沟3与进水通孔23之间设有第一渗水土工布6。铺设有砂砾石层可保证排水暗沟3对透水路面层1的支撑硬度,也能够避免透水路面层1发生下陷问题。第一渗水土工布6便于排水暗沟3的雨水下渗,能够对砂砾石层形成阻隔。
在另外实施例中,排水暗沟3和多个雨水口2在透水路面层1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开地设置。海绵城市道路系统还包括多个导水管7,每个导水管7的一端与排水暗沟3连通,多个导水管7的另一端一一对应地与多个雨水口2连通。示例地,参阅5和图6所示,雨水口2与透水路面层1在宽度方向上间隔开,导水管7连通排水暗沟3和雨水口2以便将排水暗沟3内收集的雨水排至雨水口2内,从而快速排出透水路面层1下渗的雨水。
为利于雨水的流动,每个导水管7的该一端(与排水暗沟3连通的端部)高于该导水管7的该另一端(与雨水口2连通的端部)。导水管7也可采用PVC管。在布设导水管7时,导水管7的管顶覆土高度按照现行的《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执行。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参阅图6所示,排水暗沟3内铺设有砂砾石层,每个导水管7与排水暗沟3之间设有第二渗水土工布5。第二渗水土工布5便于排水暗沟3的雨水下渗,能够对砂砾石层形成阻隔。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透水路面层(1);和
多个雨水口(2),多个所述雨水口(2)沿所述透水路面层(1)的长度方向间隔开地设置,所述雨水口(2)设有连接管(10),所述连接管(10)倾斜设置;和
排水暗沟(3),所述排水暗沟(3)设在所述透水路面层(1)的下方,所述排水暗沟(3)沿所述透水路面层(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排水暗沟(3)与多个所述雨水口(2)中的至少一者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道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路面层(1)的上表面在其宽度方向上倾斜设置,所述透水路面层(1)的上表面具有在其宽度方向上相对的第一端部(101)和第二端部(102),所述第一端部(101)位于所述第二端部(102)的下方,所述排水暗沟(3)和每个所述雨水口(2)在所述透水路面层(1)的宽度方向上邻近所述第一端部(1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绵城市道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路面层(1)包括:
上透水混凝土层(11)和下透水混凝土层(12),所述下透水混凝土层(12)位于所述上透水混凝土层(11)的下方,所述下透水混凝土层(12)的骨料粒径大于所述上透水混凝土层(11)的骨料粒径,其中所述上透水混凝土层(11)的上表面构成所述透水路面层(1)的上表面;以及
级配碎石层(13),所述级配碎石层(13)位于所述下透水混凝土层(12)的下方,所述排水暗沟(3)位于所述级配碎石层(13)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道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渗土工布(4),所述防渗土工布(4)设在所述透水路面层(1)的下方,所述防渗土工布(4)的一部分铺设在所述排水暗沟(3)的内壁面或外壁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道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暗沟(3)的横截面轮廓为圆弧形。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海绵城市道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暗沟(3)和多个所述雨水口(2)在所述透水路面层(1)的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每个所述排水暗沟(3)包括多个暗沟段(31),多个所述暗沟段(31)和多个所述雨水口(2)在所述透水路面层(1)的长度方向上交替设置,每个所述暗沟段(31)与相应的两个所述雨水口(2)中的至少一者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海绵城市道路系统,其特征在于,相应的两个所述雨水口(2)中的至少一者上开设有进水通孔(23),所述排水暗沟(3)与所述进水通孔(23)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海绵城市道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暗沟(3)内铺设有砂砾石层,所述排水暗沟(3)与所述进水通孔(23)之间设有第一渗水土工布(6)。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海绵城市道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暗沟(3)和多个所述雨水口(2)在所述透水路面层(1)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开地设置,所述海绵城市道路系统还包括多个导水管(7),每个所述导水管(7)的一端与所述排水暗沟(3)连通,多个所述导水管(7)的另一端一一对应地与多个所述雨水口(2)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海绵城市道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暗沟(3)内铺设有砂砾石层,每个所述导水管(7)与所述排水暗沟(3)之间设有第二渗水土工布(5)。
CN202221278095.XU 2022-05-25 2022-05-25 海绵城市道路系统 Active CN2176784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78095.XU CN217678428U (zh) 2022-05-25 2022-05-25 海绵城市道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78095.XU CN217678428U (zh) 2022-05-25 2022-05-25 海绵城市道路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78428U true CN217678428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40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78095.XU Active CN217678428U (zh) 2022-05-25 2022-05-25 海绵城市道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784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22899B1 (ko) 지하수 확보 기능이 향상된 측구 겸용 친환경 집수정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배수 시스템을 구비하는 친환경 도로 구조물
CN105239485B (zh) 排水路缘石以及具有排水结构的沥青道路
CN211472024U (zh) 一种市政道路铺设结构
CN213653091U (zh) 一种排水沥青路面
CN207079438U (zh) 用于海绵城市透水铺装下改善透水率的装置
CN104878827A (zh) 道路排水结构
JP5083602B2 (ja) 流出抑制街渠工
CN210368504U (zh) 一种人行道透水铺装结合下凹绿地海绵城市结构
CN210766228U (zh) 一种可防止内涝的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
CN217678428U (zh) 海绵城市道路系统
CN216474335U (zh) 一种用于安装夜光透水地砖的地基结构
CN212223507U (zh) 一种城市道路装配式透水路面结构
CN114908636A (zh) 海绵城市道路系统
CN202989722U (zh) 一种透水路缘石
CN112429906B (zh) 一种绿色海绵专用多级净化型植草沟及其施工方法
CN211498326U (zh) 一种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
CN211472017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透水路面
CN211689726U (zh) 一种透水路面
CN204690894U (zh) 道路排水结构
CN210621457U (zh) 一种沥青桥面排水结构
CN210916868U (zh) 一种新型市政透水路面道路排水结构
CN209798478U (zh) 一种带排水通道的易清理预制路缘石结构
CN107338700A (zh) 用于增强透水铺装牢固性的透水结构
CN207582622U (zh) 预制透水混凝土排水沟
CN217324807U (zh) 一种全渗透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