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72017U -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透水路面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透水路面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472017U CN211472017U CN201921330890.7U CN201921330890U CN211472017U CN 211472017 U CN211472017 U CN 211472017U CN 201921330890 U CN201921330890 U CN 201921330890U CN 211472017 U CN211472017 U CN 21147201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overflow
- permeable
- water collecting
- magn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0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9000010426 asphal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9000002344 surfac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4567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822 epoxy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20000647 polyepoxid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12466 perme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764 in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380 pervious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749 cleanlin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82326 Felis cat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49 bri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56 comp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38 grani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79 marb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647 oxi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254 oxi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002 slurr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75 sto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HCHKCACWOHOZIP-UHFFFAOYSA-N zinc Chemical compound [Zn] HCHKCACWOHOZI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01 zin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25 zinc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透水路面,涉及道路工程材料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所述基础封层上铺设有不透水沥青混合料层,所述不透水沥青混合料层上铺设有透水面层,所述透水面层的两侧均设有集水沟,所述透水面层上设有封闭或打开集水沟端口的第一封盖,所述不透水沥青混合料层远离基础封层的一侧开设有多个溢流槽,各个所述溢流槽沿不透水沥青混合料层的长度方向分布,任一所述溢流槽槽底呈现中间高且两端低分布,各个所述溢流槽两端分别延伸到集水沟内,缩短路面上的积水下渗到集水槽的时间,以达到快速排除路面积水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工程材料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透水路面。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广场、商业街、人行道、社区活动地、停车场等的地面主要用花岗岩、大理石、釉面砖、水泥和柏油等不透水的材质铺设,不透水的地面对城市环境的危害非常大。
公告号为CN20482554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道路透水混凝土路面集水结构,底部基层为道路的路基,在底部基层上为沥青稀浆的基础封层,底部基层的中间部位设置有凹槽,用于安放半渗透集水管,凹槽底部为管道垫层,在管道垫层之上铺设有混凝土填充层,在混凝土填充层上设有半渗透集水管道,混凝土填充层的上表面并与半渗透集水管的中间水平面齐平,基础封层上分别为上部构造层和透水混凝土面层,上部构造层和透水混凝土面层的两边设置有路缘石。
当路面有雨水时,上部构造层能够存储一部分上层渗水,上部构造层的收集到的雨水再渗入半渗透集水管,但是,由于半渗透集水管只设置在底部基层的中间部位,那么上部构造层远离半渗透集水管一侧的雨水渗透到半渗透集水管的时间较长,渗透效率低,可能导致部分积水堆积在地表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透水路面,其优点在于:缩短路面上的积水下渗到集水槽的时间,以达到快速排除路面积水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透水路面,包括底部基层以及铺设在底部基层上的基础封层,所述基础封层上铺设有不透水沥青混合料层,所述不透水沥青混合料层上铺设有透水面层,所述透水面层的两侧均设有集水沟,所述透水面层上设有封闭或打开集水沟端口的第一封盖,所述不透水沥青混合料层远离基础封层的一侧开设有多个溢流槽,各个所述溢流槽沿不透水沥青混合料层的长度方向分布,任一所述溢流槽槽底呈现中间高且两端低分布,各个所述溢流槽两端分别延伸到集水沟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透水沥青混合料层上分布若干溢流槽,那么路面上的积水可通过透水面层,顺势流入各个溢流槽内,再从各个溢流槽的两侧流到集水沟内,从而能够快速地将不同位置的路面积水排出,排水的效率高,不易产生积水的情况,此外,任一溢流槽槽底呈现中间高且两端低分布,溢流槽内的积水可以顺着溢流槽槽底坡度方向,加快溢流槽内的积水流入到集水沟的速度。
优选地,各个所述溢流槽内填充透水砂砾料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溢流槽内设置透水砂砾料结构,路面积水可流入透水沥青混合料结构后再从溢流槽两侧流出,同时,因为透水砂砾料结构为实体结构,相对呈空腔结构的溢流槽,实体结构的溢流槽受压能力更强更均匀,进而有效降低了空腔结构的溢流槽受力不均而导致的路面塌陷致的现象。
优选地,所述透水面层设置为含有环氧树脂的透水混凝土料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砂砾为多边形结构,可以起到防滑、耐磨的作用。环氧树脂粘合能力强大,可以提供足够的承载力,保持砂砾之间的紧密结构,延长防滑透水面层的使用寿命,并使其具有强度高、防滑以及透水的特性。
优选地,所述不透水沥青混合料层内设有若干连通槽,所述连通槽将相邻两个所述溢流槽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溢流槽内积水可分流,加快排出积水的速度,同时避免因某一溢流槽内的透水砂砾料结构的空隙堵塞导致积水流速减慢的现象。
优选地,所述集水沟内平行设有位于各个所述溢流槽的端口下方的支撑框,所述支撑框内壁周向连接有过滤网,所述透水面层的两侧均开设有远离溢流槽槽口的集水槽,所述集水沟远离溢流槽端口一侧的底端开设有若干穿入孔,所述透水面层上设有封闭或打开集水槽端口的第二封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水沟内设置有过滤网,能够对溢流槽内通过的积水进行过滤作用,将泥沙等拦截下来,减少在集水沟内的淤积,提升集水沟的洁净度,使得集水槽内的积水顺利排放到下水道中,提高集水沟的排水性能。
优选地,所述集水沟内壁周向开设有嵌入槽,所述过滤网周向设有支撑框,所述集水沟内壁周向开设有嵌入槽,所述嵌入槽内均匀设有若干压缩弹簧,各个所述压缩弹簧一端均连接在嵌入槽内壁上,另一端均活动连接在支撑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压缩弹簧能够进行一定的伸展,且压缩弹簧一端活动连接在支撑框上,方便了操作者将集水沟内的过滤网安装或取出。
优选地,各个所述压缩弹簧朝向嵌入槽槽口的一端均连接有镀锌的第一磁铁,所述支撑框外壁设有与各个所述第一磁铁相吸合的镀锌的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分别抵触在嵌入槽的顶壁和底壁上,当所述第二磁铁吸合在第一磁铁上时,所述第二磁铁背向压缩弹簧的外壁与嵌入槽槽口齐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方便将集水沟内的过滤网拆卸;第二,当所述第二磁铁吸合在第一磁铁上时,所述第二磁铁背向压缩弹簧的外壁与嵌入槽槽口齐平,减少未经过滤的积水从支撑框与集水沟内壁的间隙流出。
优选地,所述基础封层设置为热沥青同步碎石封层,所述底部基层设置为水泥稳定碎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热沥青同步碎石封层具有良好防渗水性能,可有效降低积水下渗的现象发生,水泥稳定碎石主要按嵌挤原理摊铺压实,表面坚实可有效增强路面结构的承重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第一,由于设置多个溢流槽且溢流槽呈现中间高且两端低分布,可以加快各个溢流槽内的积水的流速,缩短路面上的积水下渗到集水槽的时间,以达到快速排除路面积水的效果;
第二,实体结构的溢流槽受压能力更强更均匀,进而有效降低了空腔结构的溢流槽受力不均而导致的路面塌陷致的现象;
第三,集水沟内设置有过滤网,能够对溢流槽内通过的积水进行过滤作用,将泥沙等拦截下来,提高集水沟的洁净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连通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限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部基层;2、基础封层;3、不透水沥青混合料层;4、透水面层;5、集水沟;6、溢流槽;7、连通槽;8、过滤网;9、嵌入槽;10、支撑框;11、压缩弹簧;12、第一磁铁;13、第二磁铁;14、透水砂砾料层;15、第一封盖;16、第二封盖;17、集水槽;18、穿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透水路面,如图1,包括底部基层1以及铺设在底部基层1上的基础封层2,基础封层2设置为热沥青同步碎石封层,底部基层1设置为水泥稳定碎石,热沥青同步碎石封层具有良好防渗水性能,可有效降低积水下渗的现象发生,水泥稳定碎石主要按嵌挤原理摊铺压实,表面坚实可有效增强路面结构的承重度。
如图1,基础封层2上铺设有不透水沥青混合料层3,不透水沥青混合料层3上铺设有透水面层4,透水面层4的两侧均设有集水沟5,透水面层4上设有封闭或打开集水沟5端口的第一封盖15,第一封盖15盖在集水沟5端口,透水面层4设置为含有环氧树脂的透水混凝土料层,环氧树脂粘合能力强大,可以提供足够的承载力,延长防滑透水面层4的使用寿命,并使其具有强度高、防滑以及透水的特性。
如图1,如图2,为了缩短路面上的积水下渗到溢流槽6的时间,以达到快速排除路面积水的效果,不透水沥青混合料层3远离基础封层2的一侧开设有多个溢流槽6,各个溢流槽6沿不透水沥青混合料层3的长度方向分布,各个溢流槽6呈现中间高且两端低分布,各个溢流槽6的两端分别通入集水沟5内,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将不透水沥青混合料层3两侧端部的溢流槽6的两端延伸到集水沟5内,使路面上的积水可通过透水面层4,顺势流入多个溢流槽6内,从而能够快速地将不同位置的路面积水排出,排水的效率高,不易产生积水的情况,此外,由于任一溢流槽6槽底呈现中间高且两端低分布,溢流槽6内的积水可以顺着溢流槽6槽底坡度方向,加快溢流槽6内的积水流入到集水沟5的速度。
如图1,为了增大溢流槽6的抗压能力,各个溢流槽6内填充透水砂砾料层14,因为透水砂砾料层14为实体结构,相对呈空腔结构的溢流槽6,实体结构的溢流槽6受压能力更强更均匀,进而有效降低了空腔结构的溢流槽6受力不均而导致的路面塌陷致的现象。
如图1,如图2,不透水沥青混合料层3内设有若干连通槽7,连通槽7将相邻两个溢流槽6连通,使溢流槽6内积水可分流,加快排出积水的速度,同时避免因某一溢流槽6内的透水砂砾料结构的空隙堵塞导致积水流速减慢的现象。
如图1,如图3,集水沟5内平行设有位于各个溢流槽6的端口下方的支撑框10,支撑框10内壁周向连接有过滤网8,透水面层4的两侧均开设有远离溢流槽6槽口的集水槽17,集水沟5远离溢流槽6端口一侧的底端开设有若干穿入孔18,溢流槽6流出的积水流到过滤网8上,将泥沙等拦截下来,减少在集水沟5内的淤积,过滤后的积水经过穿入孔18穿出集水沟5,并且流到集水槽17内,再将集水槽17连通城市建设的下水道,城市建设的下水道一端伸入集水槽17一侧,使得集水槽17内的积水顺利排放到下水道中,提升集水沟5的洁净度,提高集水沟5的排水性能。
如图3,为了方便操作者将集水沟5内的过滤网8拆卸,集水沟5内壁周向开设有嵌入槽9,嵌入槽9内均匀设有若干压缩弹簧11,各个压缩弹簧11一端均连接在嵌入槽9内壁上,另一端均活动连接在支撑框10上,此外为了方便过滤网8拆卸,集水沟5内壁设有在过滤网8上方的爬梯。
如图3,压缩弹簧11的一端与支撑框10的活动连接方式可以为:各个压缩弹簧11朝向嵌入槽9槽口的一端均连接有第一磁铁12,支撑框10外壁设有与各个第一磁铁12相吸合的第二磁铁13,第一磁铁12和第二磁铁13分别抵触在嵌入槽9的顶壁和底壁上;当第二磁铁13吸合在第一磁铁12上时,第二磁铁13背向压缩弹簧11的外壁与嵌入槽9槽口齐平,减少未经过滤的积水从支撑框10与集水沟5内壁的间隙流出,为了预防第一磁铁12和第二磁铁13氧化,第一磁铁12和第二磁铁13均镀有锌。
具体实施过程:路面积水依次从透水面层4和不透水沥青混合料层3,顺势流入溢流槽6内,由于设置多个溢流槽6且溢流槽6呈现中间高且两端低分布,可以加快各个溢流槽6内的积水的流速,缩短路面上的积水下渗到溢流槽6的时间,然后经由连通槽7进行分流,从沿溢流槽6连通下水道的方向流动,经过过滤网8过滤到集水沟5在流到集水槽17内,最后流入城市下水道,以达到快速排除路面积水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透水路面,包括底部基层(1)以及铺设在底部基层(1)上的基础封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封层(2)上铺设有不透水沥青混合料层(3),所述不透水沥青混合料层(3)上铺设有透水面层(4),所述透水面层(4)的两侧均设有集水沟(5),所述透水面层(4)上设有封闭或打开集水沟(5)端口的第一封盖(15),所述不透水沥青混合料层(3)远离基础封层(2)的一侧开设有多个溢流槽(6),各个所述溢流槽(6)沿不透水沥青混合料层(3)的长度方向分布,任一所述溢流槽(6)槽底呈现中间高且两端低分布,各个所述溢流槽(6)两端分别延伸到集水沟(5)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透水路面,其特征是:各个所述溢流槽(6)内填充有透水砂砾料层(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透水路面,其特征是:所述透水面层(4)设置为含有环氧树脂的透水混凝土料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透水路面,其特征是:所述不透水沥青混合料层(3)内设有若干连通槽(7),所述连通槽(7)将相邻两个所述溢流槽(6)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透水路面,其特征是:所述集水沟(5)内平行设有位于各个所述溢流槽(6)端口下方的支撑框(10),所述支撑框(10)内壁周向连接有过滤网(8),所述透水面层(4)的两侧均开设有远离溢流槽(6)槽口的集水槽(17),所述集水沟(5)远离溢流槽(6)端口一侧的底端开设有若干穿入孔(18),所述透水面层(4)上设有封闭或打开集水槽(17)端口的第二封盖(1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透水路面,其特征是:所述集水沟(5)内壁周向开设有嵌入槽(9),所述嵌入槽(9)内均匀设有若干压缩弹簧(11),各个所述压缩弹簧(11)一端均连接在嵌入槽(9)内壁上,另一端均活动连接在支撑框(10)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透水路面,其特征是:各个所述压缩弹簧(11)朝向嵌入槽(9)槽口的一端均连接有镀锌的第一磁铁(12),所述支撑框(10)外壁设有与各个所述第一磁铁(12)相吸合的镀锌的第二磁铁(13),所述第一磁铁(12)和第二磁铁(13)分别抵触在嵌入槽(9)的顶壁和底壁上,当所述第二磁铁(13)吸合在第一磁铁(12)上时,所述第二磁铁(13)背向压缩弹簧(11)的外壁与嵌入槽(9)槽口齐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透水路面,其特征是:所述基础封层(2)设置为热沥青同步碎石封层,所述底部基层(1)设置为水泥稳定碎石。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330890.7U CN211472017U (zh) | 2019-08-16 | 2019-08-16 |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透水路面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330890.7U CN211472017U (zh) | 2019-08-16 | 2019-08-16 |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透水路面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472017U true CN211472017U (zh) | 2020-09-11 |
Family
ID=72376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330890.7U Active CN211472017U (zh) | 2019-08-16 | 2019-08-16 |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透水路面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47201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144637A (zh) * | 2020-09-30 | 2020-12-29 | 深圳市建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海绵城市绿化道路收蓄排水结构 |
-
2019
- 2019-08-16 CN CN201921330890.7U patent/CN21147201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144637A (zh) * | 2020-09-30 | 2020-12-29 | 深圳市建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海绵城市绿化道路收蓄排水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728165U (zh) | 生态透水路面 | |
CN207793788U (zh) | 一种透水路面雨水入渗结构 | |
CN210458853U (zh) | 一种市政道路透水铺砌路面结构 | |
CN208293343U (zh) | 一种园林透水路面 | |
CN211256552U (zh) | 海绵型高渗透路面铺装结构 | |
CN211596246U (zh) | 一种透水路面结构 | |
CN211472017U (zh) |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透水路面 | |
CN207295367U (zh) | 一种公路沥青路面边缘排水结构 | |
CN205223783U (zh) | 孔隙可再生式透水地面结构 | |
CN210561536U (zh) | 一种防堵塞的透水行道 | |
CN1584213A (zh) | 无砂混凝土用于路面、桥面内部排水的用途、结构和方法 | |
CN111535110B (zh) | 一种道路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8411728A (zh) | 路面排水系统 | |
CN104878827A (zh) | 道路排水结构 | |
CN212611768U (zh) | 透水市政道路 | |
CN212670190U (zh) | 一种透水型人行道 | |
CN211571235U (zh) | 一种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 | |
CN111560815A (zh) | 路面雨水侧排渗透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110700034A (zh) | 一种新型分布式透水路面及铺装方法 | |
CN210946365U (zh) | 一种快速排水的人行道 | |
CN214497060U (zh) | 一种排水道路 | |
CN217324803U (zh) | 一种市政道路透水铺砌路面结构 | |
CN215289566U (zh) | 一种沥青道路排水系统 | |
CN214938920U (zh) | 一种双层式路面排水结构 | |
CN217869774U (zh) | 一种透水人行道铺装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