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73006U - 一种滑板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滑板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73006U
CN217673006U CN202221259858.6U CN202221259858U CN217673006U CN 217673006 U CN217673006 U CN 217673006U CN 202221259858 U CN202221259858 U CN 202221259858U CN 217673006 U CN217673006 U CN 2176730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ont wheel
seat
axis
wheel seat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5985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俊杰
张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odbaby Child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odbaby Child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odbaby Child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odbaby Child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5985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730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730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730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滑板车,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主车架、设于主车架底前部的前轮组件、设于主车架底后部的后轮组件、以及设于主车架前部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操纵杆,前轮组件包括枢轴连接于主车架前部的前轮转向座、通过左转轴可转动连接在前轮转向座左侧的左前轮座、设置于的左前轮座与的前轮转向座左侧之间的左弹性件、通过右转轴可转动连接在前轮转向座右侧的右前轮座、设置于的右前轮座与的前轮转向座右侧之间的右弹性件;的左转轴的轴心线与右转轴的轴心线都沿前后方向延伸,左弹性件用于为左前轮座提供一个向下方转动的弹性力,右弹性件用于为右前轮座提供一个向下方转动的弹性力。本实用新型滑板车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和行驶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滑板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板车。
背景技术
滑板车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行驶时,会产生颠簸和震动,影响用户体验。
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在主车架和前轮组件之间设置弹性件,以使滑板车具备减震功能。这种结构中,主车架下降的最低点受限于前轮的高度,减震效果和行驶稳定性相对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和行驶稳定性的滑板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滑板车,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主车架、设于所述主车架底前部的前轮组件、设于所述主车架底后部的后轮组件、以及设于所述主车架前部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用于操纵前轮组件转向的操纵杆,
所述前轮组件包括枢轴连接于所述主车架前部的前轮转向座、通过左转轴可转动连接在所述前轮转向座左侧的左前轮座、设置于所述的左前轮座与所述的前轮转向座左侧之间的左弹性件、通过左轮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的左前轮座上的左前轮、通过右转轴可转动连接在所述前轮转向座右侧的右前轮座、设置于所述的右前轮座与所述的前轮转向座右侧之间的右弹性件、通过右轮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的右前轮座上的右前轮;所述的左转轴的轴心线与右转轴的轴心线都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的操纵杆连接于所述的前轮转向座上,所述的左弹性件用于为左前轮座提供一个向下方转动的弹性力,所述的右弹性件用于为右前轮座提供一个向下方转动的弹性力。
优选地,所述的左转轴的轴心线与右转轴的轴心线相平行。
优选地,所述的左前轮座相对于所述前轮转向座具有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在所述的第一极限位置设置有用于对左前轮座限位的第一左限位件,在所述的第二极限位置设置有用于对左前轮座限位的第二左限位件;所述的右前轮座相对于所述前轮转向座具有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在所述的第一极限位置设置有用于对右前轮座限位的第一右限位件,在所述的第二极限位置设置有用于对右前轮座限位的第二右限位件。
更优选地,在所述的左前轮座和右前轮座都处于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的左轮轴的轴心线和右轮轴的轴心线相重合;在所述的左前轮座和右前轮座都处于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的左轮轴的轴心线由左向右向下倾斜延伸,所述的右轮轴的轴心线由右向左向下倾斜延伸,且所述的左轮轴的轴心线和右轮轴的轴心线相交。
更优选地,在所述的左前轮座和右前轮座都处于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的左轮轴的轴心线由左向右向上倾斜延伸,所述的右轮轴的轴心线由右向左向上倾斜延伸,且所述的左轮轴的轴心线和右轮轴的轴心线相交于第一点,在所述的左前轮座和右前轮座都处于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的左轮轴的轴心线由左向右向下倾斜延伸,所述的右轮轴的轴心线由右向左向下倾斜延伸,且所述的左轮轴的轴心线和右轮轴的轴心线相交于第二点,所述的第一点位于第二点上方。
更优选地,所述的左前轮座和右前轮座分别处于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之间,且当所述的左前轮和右前轮受到不同的向上冲击力时,所述的左前轮和右前轮相对于同一水平面的高度相异。
更优选地,所述前轮转向座的左侧开有以左转轴为轴心的圆弧形左限位导槽,所述的左前轮座上设置有左限位挡销,所述的左限位挡销插在所述的左限位导槽内,所述的第一左限位件和第二左限位件分别为左限位导槽的两个端壁;所述前轮转向座的右侧开有以右转轴为轴心的圆弧形右限位导槽,所述的右前轮座上设置有右限位挡销,所述的右限位挡销插在所述的右限位导槽内,所述的第一右限位件和第二右限位件分别为右限位导槽的两个端壁。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前轮转向座包括用于固定连接所述操纵杆下端部的第一本体、设于所述第一本体左侧的用于连接所述左前轮座前端部的左连接片、设于所述第一本体右侧的用于连接所述右前轮座前端部的右连接片,所述左限位导向槽开设在所述左连接片上,所述右限位导向槽开设在所述右连接片上。
优选地,所述的左弹性件为扭簧,其套设于左转轴上,扭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的左前轮座与所述的前轮转向座上;所述的右弹性件为扭簧,其套设于右转轴上,扭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的右前轮座与所述的前轮转向座上。
优选地,所述前轮转向座包括用于固定连接所述操纵杆下端部的第一本体、可拆卸地设于所述第一本体左侧的用于连接所述左前轮座前端部的左封盖部、可拆卸地设于所述第一本体右侧的用于连接所述右前轮座前端部的右封盖部。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的滑板车,左前轮座和右前轮座分别能够相对前轮转向座向上翻转,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行驶时,主车架能够下降得更低,减震效果较好;左前轮和右前轮的底部能够相对张开,行驶稳定性较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滑板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中主车架和前轮组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滑板车的侧视示意图,其中左前轮座和右前轮座都处于第一极限位置;
附图4为附图3中沿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滑板车的侧视示意图,其中左前轮座和右前轮座都处于第二极限位置;
附图6为附图5中沿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前轮转向座、左前轮座和右前轮座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8为前轮转向座、左前轮座和右前轮座的正视示意图;
附图9为附图8中沿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主车架;101、踏脚支撑部;102、连接部;
2、前轮组件;201、前轮转向座;2011、第一本体;2012、左封盖部;2013、右封盖部;2014、左连接片;2015、右连接片;202、左转轴;203、左前轮座;204、左弹性件;205、左轮轴;206、左前轮;207、右转轴;208、右前轮座;209、右弹性件;210、右轮轴; 211、右前轮;212、左限位导槽;213、左限位挡销;214、右限位导槽;215、右限位挡销;
3、后轮组件;
4、操纵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一种滑板车,参见图1-6所示,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主车架1、设于主车架1底前部的前轮组件2、设于主车架1底后部的后轮组件3、以及设于主车架1前部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操纵杆4,操纵杆4用于操纵前轮组件2转向。
主车架1包括具有踏脚面的踏脚支撑部101、以及自踏脚支撑部101的前端向上并向前延伸的连接部102。在本实施例中,踏脚支撑部101与连接部102之间呈弯曲接合。前轮组件2位于连接部102下方,后轮组件3连接在踏脚支撑部101后端部,操纵杆4下端部穿过连接部102与前轮组件2连接。
参见图7-9所示,前轮组件2包括枢轴连接于主车架1前部的前轮转向座201、通过左转轴202可转动连接在前轮转向座201左侧的左前轮座203、设置于左前轮座203与前轮转向座201左侧之间的左弹性件204、通过左轮轴205转动连接于左前轮座203上的左前轮206、通过右转轴207可转动连接在前轮转向座201右侧的右前轮座208、设置于右前轮座208与前轮转向座201右侧之间的右弹性件209、通过右轮轴210转动连接于右前轮座208 上的右前轮211。左转轴202的轴心线与右转轴207的轴心线都沿前后方向延伸,操纵杆4 的下端部连接在前轮转向座201上。左弹性件204用于为左前轮座203提供一个向下方转动的弹性力,右弹性件209用于为右前轮座208提供一个向下方转动的弹性力。
通过这一设置,左前轮座203和右前轮座208分别能够相对前轮转向座201向上翻转,翻转过程中使左弹性件204和右弹性件209分别被压紧,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行驶时,由于左前轮206和右前轮211能够相对前轮转向座201向上翻转,主车架1能够下降得更低,减震效果更好;同时由于左前轮206和右前轮211翻转时,两者的底部能够相对张开,扩大的轮间距能够使行驶稳定性更好。
由于左前轮座203和右前轮座208分别通过左转轴202和右转轴207转动连接在前轮转向座201上,当滑板车行驶过程中,左前轮206和右前轮211所在的地面凸起高度不同时,左前轮206和右前轮211受到向上的冲击力不同,左前轮206和右前轮211相对前轮转向座201向上翻转的角度不同,左前轮206和右前轮211相对于同一水平面的高度相异。通过这个设置,能够在减震的基础上保证踏脚支撑部101的水平度,避免踏脚支撑部101向一侧倾斜,提高行驶安全和用户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左转轴202的轴心线与右转轴207的轴心线相平行,优选地,左转轴202的轴心线与右转轴207的轴心线沿前后水平方向延伸。
左前轮座203相对于前轮转向座201具有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在第一极限位置设置有用于对左前轮座203限位的第一左限位件,在第二极限位置设置有用于对左前轮座203限位的第二左限位件;右前轮座208相对于前轮转向座201具有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在第一极限位置设置有用于对右前轮座208限位的第一右限位件,在第二极限位置设置有用于对右前轮座208限位的第二右限位件。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4所示,左前轮座203和右前轮座208都处于第一极限位置,此时左轮轴205的轴心线和右轮轴210的轴心线相重合,且沿左右水平方向延伸;参见图6所示,左前轮座203和右前轮座208都处于第二极限位置,即左前轮座203和右前轮座 208向上翻转达到最大角度,此时左轮轴205的轴心线由左向右向下倾斜延伸,右轮轴210 的轴心线由右向左向下倾斜延伸,且左轮轴205的轴心线和右轮轴210的轴心线相交。在平整地面行驶时,左前轮座203和右前轮座208分别处于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之间。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左前轮座203和右前轮座208都处于第一极限位置时,左轮轴205的轴心线由左向右向上倾斜延伸,右轮轴210的轴心线由右向左向上倾斜延伸,且左轮轴205的轴心线和右轮轴210的轴心线相交于第一点,在左前轮座203和右前轮座208都处于第二极限位置时,左轮轴205的轴心线由左向右向下倾斜延伸,右轮轴210的轴心线由右向左向下倾斜延伸,且左轮轴205的轴心线和右轮轴210的轴心线相交于第二点,第一点位于第二点上方。通过这一设置,在第二极限位置相同的情况下,左前轮座203和右前轮座208相对前轮转向座201能够向上翻转的角度更大,缓冲减震效果相对更好。
参见图7所示,前轮转向座201包括用于固定连接操纵杆4下端部的第一本体2011、可拆卸地设于第一本体2011左侧的用于连接左前轮座203前端部的左封盖部2012、抵设于左封盖部2012和左前轮座203前端部之间的左连接片2014、可拆卸地设于第一本体2011右侧的用于连接右前轮座208前端部的右封盖部2013、抵设于右封盖部2013和右前轮座208之间的右连接片2015。左连接片2014和右连接片2015分别用于将左前轮座203和右前轮座208安装在第一本体2011上。
在本实施例中,左连接片2014上开有以左转轴202为轴心的圆弧形左限位导槽212,左前轮座203的前端部设置有左限位挡销213,左限位挡销213插在左限位导槽212 内,第一左限位件和第二左限位件分别为左限位导槽212的两个端壁;右连接片2015上开有以右转轴207为轴心的圆弧形右限位导槽214,右前轮座208的前端部设置有右限位挡销 215,右限位挡销215插在右限位导槽214内,第一右限位件和第二右限位件分别为右限位导槽214的两个端壁。左限位导槽212和右限位导槽214分别沿前后方向贯穿左连接片 2014和右连接片2015。
在本实施例中,左弹性件204为扭簧,其套设于左转轴202上,扭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左前轮座203与前轮转向座201上;右弹性件209为扭簧,其套设于右转轴207上,扭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右前轮座208与前轮转向座201上,当然左弹性件204和右弹性件209 也可以为拉簧。参见图7所示,左转轴202和右转轴207分别连接在第一本体2011的左右两侧,左前轮座203中设有用于收容左侧扭簧的左收容腔,右前轮座208中设有用于收容右侧扭簧的右收容腔,左转轴202穿入左侧扭簧并进入左收容腔中,右转轴207穿入右侧扭簧并进入右收容腔中。左右两侧扭簧的数量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在一些实施例中左弹性件204 只设置在第一本体2011与左前轮座203之间,右弹性件209只设置在第一本体2011与右前轮座208之间,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左弹性件204只设置在左连接片2014与左前轮座203 之间,右弹性件209只设置在右连接片2015与右前轮座208之间,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第一本体2011与左前轮座203之间、左连接片2014与左前轮座203之间都设置有左弹性件 204,第一本体2011与右前轮座208之间、右连接片2015与右前轮座208之间都设置有右弹性件209。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滑板车,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主车架、设于所述主车架底前部的前轮组件、设于所述主车架底后部的后轮组件、以及设于所述主车架前部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用于操纵前轮组件转向的操纵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轮组件包括枢轴连接于所述主车架前部的前轮转向座、通过左转轴可转动连接在所述前轮转向座左侧的左前轮座、设置于所述的左前轮座与所述的前轮转向座左侧之间的左弹性件、通过左轮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的左前轮座上的左前轮、通过右转轴可转动连接在所述前轮转向座右侧的右前轮座、设置于所述的右前轮座与所述的前轮转向座右侧之间的右弹性件、通过右轮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的右前轮座上的右前轮;所述的左转轴的轴心线与右转轴的轴心线都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的操纵杆连接于所述的前轮转向座上,所述的左弹性件用于为左前轮座提供一个向下方转动的弹性力,所述的右弹性件用于为右前轮座提供一个向下方转动的弹性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转轴的轴心线与右转轴的轴心线相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前轮座相对于所述前轮转向座具有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在所述的第一极限位置设置有用于对左前轮座限位的第一左限位件,在所述的第二极限位置设置有用于对左前轮座限位的第二左限位件;所述的右前轮座相对于所述前轮转向座具有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在所述的第一极限位置设置有用于对右前轮座限位的第一右限位件,在所述的第二极限位置设置有用于对右前轮座限位的第二右限位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左前轮座和右前轮座都处于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的左轮轴的轴心线和右轮轴的轴心线相重合;在所述的左前轮座和右前轮座都处于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的左轮轴的轴心线由左向右向下倾斜延伸,所述的右轮轴的轴心线由右向左向下倾斜延伸,且所述的左轮轴的轴心线和右轮轴的轴心线相交。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左前轮座和右前轮座都处于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的左轮轴的轴心线由左向右向上倾斜延伸,所述的右轮轴的轴心线由右向左向上倾斜延伸,且所述的左轮轴的轴心线和右轮轴的轴心线相交于第一点,在所述的左前轮座和右前轮座都处于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的左轮轴的轴心线由左向右向下倾斜延伸,所述的右轮轴的轴心线由右向左向下倾斜延伸,且所述的左轮轴的轴心线和右轮轴的轴心线相交于第二点,所述的第一点位于第二点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前轮座和右前轮座分别处于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之间,且当所述的左前轮和右前轮受到不同的向上冲击力时,所述的左前轮和右前轮相对于同一水平面的高度相异。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转向座的左侧开有以左转轴为轴心的圆弧形左限位导槽,所述的左前轮座上设置有左限位挡销,所述的左限位挡销插在所述的左限位导槽内,所述的第一左限位件和第二左限位件分别为左限位导槽的两个端壁;所述前轮转向座的右侧开有以右转轴为轴心的圆弧形右限位导槽,所述的右前轮座上设置有右限位挡销,所述的右限位挡销插在所述的右限位导槽内,所述的第一右限位件和第二右限位件分别为右限位导槽的两个端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转向座包括用于固定连接所述操纵杆下端部的第一本体、设于所述第一本体左侧的用于连接所述左前轮座前端部的左连接片、设于所述第一本体右侧的用于连接所述右前轮座前端部的右连接片,所述左限位导向槽开设在所述左连接片上,所述右限位导向槽开设在所述右连接片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弹性件为扭簧,其套设于左转轴上,扭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的左前轮座与所述的前轮转向座上;所述的右弹性件为扭簧,其套设于右转轴上,扭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的右前轮座与所述的前轮转向座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转向座包括用于固定连接所述操纵杆下端部的第一本体、可拆卸地设于所述第一本体左侧的用于连接所述左前轮座前端部的左封盖部、可拆卸地设于所述第一本体右侧的用于连接所述右前轮座前端部的右封盖部。
CN202221259858.6U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滑板车 Active CN2176730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59858.6U CN217673006U (zh)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滑板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59858.6U CN217673006U (zh)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滑板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73006U true CN217673006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41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59858.6U Active CN217673006U (zh)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滑板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730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33021B2 (ja) 鞍乗型車両
US11207932B2 (en)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and vehicle
CN102874344B (zh) 骑乘型车辆
JP6153049B1 (ja) 三輪車両
EP2703270B1 (en) Vehicle
JP4198186B1 (ja) 子供用前籠付きハンドル操作前二輪自転車
US20230115767A1 (en) Front chassis system of tilting vehicle
CN217673006U (zh) 一种滑板车
CN111361674A (zh) 四轮转向机构
EP4101750A1 (en) Tilting two wheel front fork assembly for a vehicle
JP5306874B2 (ja) スイングアーム装置
JP7420699B2 (ja) 車両
CN213473428U (zh) 一种倒三轮代步车用摇摆平衡装置
CN210011830U (zh) 一种双前轮车辆的前轮悬挂倾斜机构
CN215399100U (zh) 锁止装置及摆动车辆
NL1035799C2 (en) Tiltable tricycle.
JP3510851B2 (ja) サイドカー型自動三輪車
JP7418816B2 (ja) 懸架装置及び電動バイク
CN220809688U (zh) 一种悬臂前叉减震机构及滑板车
CN216861681U (zh) 滑板车
CN220865584U (zh) 前后双减震式滑板车
CN217320585U (zh) 平衡车
CN221091086U (zh) 一种四轮电动滑板车
CN211364828U (zh) 一种滑板车
CN220809689U (zh) 一种倒装悬臂前叉减震机构及滑板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