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72701U - 一种中冷器台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冷器台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72701U
CN217672701U CN202221699101.9U CN202221699101U CN217672701U CN 217672701 U CN217672701 U CN 217672701U CN 202221699101 U CN202221699101 U CN 202221699101U CN 217672701 U CN217672701 U CN 2176727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er
intercooler
hole
bolt
gag le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9910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韦绅
刘泗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Zhongdao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Zhongdao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Zhongdao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Zhongdao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9910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727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727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727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冷器台车,涉及中冷器转运设备领域,包括台车主体、立柱和顶盖,第一置物架的上方设置有第二置物架,且多个第二置物架于竖直方向上呈等距分布,第一置物架和第二置物架的内部均设置有限位组件,立柱的内侧壁连接有固定轴,固定轴顶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多组置物架,使中冷器能够整齐有序地排列运输,多层设计收纳无干涉,避免两两中冷器之间相互碰撞出现损坏的情况,且设置的定位板、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和顶盖,能够对中冷器首尾端及中部进行压紧定位,是该台车具备对其进行稳固限位的功效,保障了其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减少了中冷器跌落出现损坏的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中冷器台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冷器转运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中冷器台车。
背景技术
中冷器是涡轮增压的配套件,其作用在于降低增压后的高温空气温度、以降低发动机的热负荷,提高进气量,进而增加发动机的功率,而在中冷器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用到台车对其进行转运至下一加工工序中。
现有的中冷器台车结构简单,进行中冷器运输时不能够对其排列运输,从而让造成耗费大量的劳动工作时间,而且台车上的中冷器大多采用堆叠的方式,导致运输过程容易发生中冷器跌落损坏的情况。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冷器台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冷器台车,立柱内侧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置物架,第一置物架的上方设置有第二置物架,第一置物架和第二置物架的内部均设置有限位组件,立柱的内侧壁连接有固定轴,固定轴顶部开设有第一通孔,通过增设多组置物架,使中冷器能够整齐有序地排列运输,多层设计收纳无干涉,避免两两中冷器之间相互碰撞出现损坏的情况,且设置的定位板、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和顶盖,能够对中冷器首尾端及中部进行压紧定位,是该台车具备对其进行稳固限位的功效,保障了其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减少了中冷器跌落出现损坏的情况,从而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冷器台车,包括台车主体、立柱和顶盖,所述立柱内侧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置物架,所述第一置物架的上方设置有第二置物架,且多个第二置物架于竖直方向上呈等距分布,所述第一置物架和第二置物架的内部均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立柱的内侧壁连接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顶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立柱包括第三通孔、横杆、竖杆和第二通孔,所述立柱内侧的上方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立柱上方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横杆,其中一个所述横杆底部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的内部开设有第二通孔,且若干第二通孔在竖直方向上呈等距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顶盖包括固定框、卡扣、插梢和第二限位杆,所述固定框顶部的四周安装有插梢,所述固定框顶部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卡扣,所述固定框内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杆,能够对放置最上层第二置物架中的中冷器进行压紧限位,从而保障了上层中冷器的稳固效果,减少跌落损坏的风险。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置物架包括顶槽、第一螺栓、侧槽和第二螺栓,所述第二置物架顶部的四周开设有顶槽,所述顶槽的内部螺接有第一螺栓,且第二置物架通过第一螺栓与第一通孔螺接咬合相连接,所述第二置物架的两侧开设有侧槽,所述侧槽的内部螺接有第二螺栓,且第二置物架通过第二螺栓与第二通孔螺接咬合相连接,使该第二置物架具有可拆卸的功效,以便在放置中冷器时,能够由下至上依次安装第二置物架,扩大了该台车的空间利用率,同时保障中冷器放置过程中的便利性。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杆、滑槽、定位板和卡槽,所述第一限位杆的顶部连接有滑槽,且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的外侧均套设有橡胶防护层,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定位板,且定位板为聚氨酯材质制成,所述定位板的顶部开设有卡槽,且多个所述卡槽呈等距分布,使中冷器的首尾端能够卡合放置于卡槽内部,并通过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对中冷器中部进行压紧限位,防止其在运输中出现位置偏移导致掉落的风险。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框通过卡扣与横杆相卡合,且固定框通过插梢插接第三通孔内部与立柱固定连接,有助于提高固定框安装过程中的牢固性,从而避免中冷器运输过程中遇到颠簸而造成顶盖整体弹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中冷器台车,将其中一个第二置物架放在最底层,且使其四周能够贴合于固定轴上表面,并带动顶槽与第一通孔竖直相对,从而将第一螺栓依次竖直旋入顶槽和第一通孔的内部,对第二置物架进行初次固定,同时,侧槽与第二通孔之间水平相对,便可将第二螺栓依次水平旋入第二通孔和侧槽的内部,以便对第二置物架进行双重固定,如此重复,以便对其余第二置物架由下至上依次安装,通过增设多组置物架,使中冷器能够整齐有序地排列运输,多层设计收纳无干涉,避免两两中冷器之间相互碰撞出现损坏的情况。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中冷器台车,通过将多个第二置物架从台车中取下,再将中冷器平躺,使其的首尾端分别卡合于卡槽内部,以便对其进行预先限位处理,并在第二置物架安装结束后,使第一限位杆的底部与中冷器中部紧密贴合,以便对中冷器进行二次限位处理,加强了其稳固效果,其次,在对中冷器放置完毕后,可将顶盖竖直放入四个横杆所形成的区域内部,通过卡扣将固定框与牢牢地横杆扣合在一起,并通过插梢插入第三通孔内部,加强顶盖整体的牢固性,设置的定位板、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和顶盖,能够对中冷器首尾端及中部进行压紧定位,是该台车具备对其进行稳固限位的功效,保障了其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减少了中冷器跌落出现损坏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顶盖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置物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置物架和固定轴连接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台车主体;2、立柱;21、第三通孔;22、横杆;23、竖杆;24、第二通孔;3、顶盖;31、固定框;32、卡扣;33、插梢;34、第二限位杆;4、第一置物架;5、第二置物架;51、顶槽;52、第一螺栓;53、侧槽;54、第二螺栓;6、限位组件;61、第一限位杆;62、滑槽;63、定位板;64、卡槽;7、固定轴;71、第一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一种中冷器台车,包括台车主体1、立柱2和顶盖3,立柱2内侧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置物架4,第一置物架4的上方设置有第二置物架5,且多个第二置物架5于竖直方向上呈等距分布,第一置物架4和第二置物架5的内部均设置有限位组件6,立柱2的内侧壁连接有固定轴7,固定轴7顶部开设有第一通孔71,立柱2包括第三通孔21、横杆22、竖杆23和第二通孔24,立柱2内侧的上方开设有第三通孔21,立柱2上方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横杆22,其中一个横杆22底部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竖杆23,竖杆23的内部开设有第二通孔24,且若干第二通孔24在竖直方向上呈等距分布。
顶盖3包括固定框31、卡扣32、插梢33和第二限位杆34,固定框31顶部的四周安装有插梢33,固定框31顶部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卡扣32,固定框31内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杆34,能够对放置最上层第二置物架5中的中冷器进行压紧限位,从而保障了上层中冷器的稳固效果,减少跌落损坏的风险。
第二置物架5包括顶槽51、第一螺栓52、侧槽53和第二螺栓54,第二置物架5顶部的四周开设有顶槽51,顶槽51的内部螺接有第一螺栓52,且第二置物架5通过第一螺栓52与第一通孔71螺接咬合相连接,第二置物架5的两侧开设有侧槽53,侧槽53的内部螺接有第二螺栓54,且第二置物架5通过第二螺栓54与第二通孔24螺接咬合相连接,使该第二置物架5具有可拆卸的功效,以便在放置中冷器时,能够由下至上依次安装第二置物架5,扩大了该台车的空间利用率,同时保障中冷器放置过程中的便利性。
限位组件6包括第一限位杆61、滑槽62、定位板63和卡槽64,第一限位杆61的顶部连接有滑槽62,且第一限位杆61和第二限位杆34的外侧均套设有橡胶防护层,滑槽6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定位板63,且定位板63为聚氨酯材质制成,定位板63的顶部开设有卡槽64,且多个卡槽64呈等距分布,使中冷器的首尾端能够卡合放置于卡槽64内部,并通过第一限位杆61和第二限位杆34对中冷器中部进行压紧限位,防止其在运输中出现位置偏移导致掉落的风险。
固定框31通过卡扣32与横杆22相卡合,且固定框31通过插梢33插接第三通孔21内部与立柱2固定连接,有助于提高固定框31安装过程中的牢固性,从而避免中冷器运输过程中遇到颠簸而造成顶盖3整体弹起。
综上:首先,在对中冷器进行转运输送时,将多个第二置物架5从台车中取下,再将中冷器平躺,使其的首尾端分别卡合于卡槽64内部,以便对其进行预先限位处理,然后,将其中一个第二置物架5放在最底层,且使其四周能够贴合于固定轴7上表面,并带动顶槽51与第一通孔71竖直相对,从而将第一螺栓52依次竖直旋入顶槽51和第一通孔71的内部,对第二置物架5进行初次固定,同时,侧槽53与第二通孔24之间水平相对,便可将第二螺栓54依次水平旋入第二通孔24和侧槽53的内部,以便对第二置物架5进行双重固定,此时,使第一限位杆61的底部与中冷器中部紧密贴合,以便对中冷器进行二次限位处理,加强了其稳固效果,如此重复,如图1所示,以便对其余第二置物架5由下至上依次安装,最后,在对中冷器放置完毕后,可将顶盖3竖直放入四个横杆22所形成的区域内部,通过卡扣32将固定框31与牢牢地横杆22扣合在一起,并通过插梢33插入第三通孔21内部,加强顶盖3整体的牢固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中冷器台车,包括台车主体(1)、立柱(2)和顶盖(3),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内侧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置物架(4),所述第一置物架(4)的上方设置有第二置物架(5),且多个第二置物架(5)于竖直方向上呈等距分布,所述第一置物架(4)和第二置物架(5)的内部均设置有限位组件(6),所述立柱(2)的内侧壁连接有固定轴(7),所述固定轴(7)顶部开设有第一通孔(7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冷器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包括第三通孔(21)、横杆(22)、竖杆(23)和第二通孔(24),所述立柱(2)内侧的上方开设有第三通孔(21),所述立柱(2)上方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横杆(22),其中一个所述横杆(22)底部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竖杆(23),所述竖杆(23)的内部开设有第二通孔(24),且若干第二通孔(24)在竖直方向上呈等距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冷器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3)包括固定框(31)、卡扣(32)、插梢(33)和第二限位杆(34),所述固定框(31)顶部的四周安装有插梢(33),所述固定框(31)顶部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卡扣(32),所述固定框(31)内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杆(3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冷器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置物架(5)包括顶槽(51)、第一螺栓(52)、侧槽(53)和第二螺栓(54),所述第二置物架(5)顶部的四周开设有顶槽(51),所述顶槽(51)的内部螺接有第一螺栓(52),且第二置物架(5)通过第一螺栓(52)与第一通孔(71)螺接咬合相连接,所述第二置物架(5)的两侧开设有侧槽(53),所述侧槽(53)的内部螺接有第二螺栓(54),且第二置物架(5)通过第二螺栓(54)与第二通孔(24)螺接咬合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中冷器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6)包括第一限位杆(61)、滑槽(62)、定位板(63)和卡槽(64),所述第一限位杆(61)的顶部连接有滑槽(62),且第一限位杆(61)和第二限位杆(34)的外侧均套设有橡胶防护层,所述滑槽(6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定位板(63),且定位板(63)为聚氨酯材质制成,所述定位板(63)的顶部开设有卡槽(64),且多个所述卡槽(64)呈等距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中冷器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31)通过卡扣(32)与横杆(22)相卡合,且固定框(31)通过插梢(33)插接第三通孔(21)内部与立柱(2)固定连接。
CN202221699101.9U 2022-07-04 2022-07-04 一种中冷器台车 Active CN2176727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99101.9U CN217672701U (zh) 2022-07-04 2022-07-04 一种中冷器台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99101.9U CN217672701U (zh) 2022-07-04 2022-07-04 一种中冷器台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72701U true CN217672701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16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99101.9U Active CN217672701U (zh) 2022-07-04 2022-07-04 一种中冷器台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727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96328U (zh) 一种发动机曲轴存放架
CN217672701U (zh) 一种中冷器台车
CN209554067U (zh) 冷库智能货架
CN207827172U (zh) 一种循环提升机的提升架水平保持机构
CN207759484U (zh) 物流货架
CN220155680U (zh) 一种电池包安装支架、储能簇及储能柜
CN105167469A (zh) 车轮存放架
CN208021494U (zh) 转子周转架
CN207106558U (zh) 一种汽车天窗运输周转车
CN206900975U (zh) 柱式绝缘子固定架
CN202796475U (zh) 一种聚合物电解电容器制备过程中用的载架
CN212952390U (zh) 一种用于电力仓库的周转装置
CN201784989U (zh) 一种插板车
CN205906011U (zh) 一种汽车轮胎货架组件
CN214139605U (zh) 一种电机转子转运工装
CN205083109U (zh) 车轮存放架
CN206885109U (zh) 一种配电柜零部件转运车
CN110525776A (zh) 电表智能通讯模块专用周转箱
CN215471056U (zh) 一种机车车轴多功能存放架
CN220865922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物流仓储货架
CN210822346U (zh) 一种柚子转运车
CN215625078U (zh) 一种齿模运输装置
CN210734981U (zh) 一种便于汽车底盘运输的工位器具
CN210391224U (zh) 一种军用机箱批量生产转运设备
CN217456862U (zh) 一种用于无人机的箱式储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