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72148U - 燃油箱总成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燃油箱总成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72148U
CN217672148U CN202221835139.4U CN202221835139U CN217672148U CN 217672148 U CN217672148 U CN 217672148U CN 202221835139 U CN202221835139 U CN 202221835139U CN 217672148 U CN217672148 U CN 2176721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el tank
opening
fuel
tank assembly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3513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靖
唐基荣
张允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3513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721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721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721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燃油箱总成和车辆,燃油箱总成包括燃油箱体、FLVV阀以及吸附管,燃油箱体的内腔用于存储燃油,燃油箱体的顶部开设有与内腔连通的第一开口,FLVV阀设于第一开口处,吸附管的一端与FLVV阀连通,另一端用于与炭罐连通,吸附管向上弯曲形成第一弯曲部,第一弯曲部靠近FLVV阀,且第一弯曲部的底部高度高于内腔内的燃油液面的高度。本实用新型的燃油箱总成通过将吸附管向上弯曲形成第一弯曲部,并通过将第一弯曲部的底部高度设置为高于燃油箱体内的燃油液面的高度,从而可避免燃油流入炭罐,保护炭罐不受燃油破坏而失效。

Description

燃油箱总成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油箱总成和车辆。
背景技术
基于国六排放法规要求,在车辆的加油过程中,燃油箱内的燃油蒸汽需流经炭罐,并经炭罐过滤后,方可排入大气,从而减少碳氢化合物的排放。然而,由于各种复杂的车况,可能导致燃油箱内的燃油通过燃油箱上的FLVV阀后产生溢出,并流入炭罐,造成炭罐失效。
鉴于上述的缺陷,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燃油箱总成和车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燃油箱总成和车辆,旨在解决燃油容易流入炭罐而导致炭罐失效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燃油箱总成包括燃油箱体、FLVV阀以及吸附管,所述燃油箱体的内腔用于存储燃油,所述燃油箱体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FLVV阀设于所述第一开口处,所述吸附管的一端与所述FLVV阀连通,另一端用于与炭罐连通,所述吸附管向上弯曲形成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靠近所述FLVV阀,且所述第一弯曲部的底部高度高于所述内腔内的燃油液面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燃油箱体包括底壁、侧壁及顶壁,所述底壁、所述侧壁及所述顶壁围成所述内腔,所述第一开口开设于所述顶壁。
优选地,所述燃油箱总成还包括相互连通的GVV阀和气管,所述顶壁还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内腔连通,所述GVV阀设于所述第二开口处,所述GVV阀通过所述气管与所述吸附管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二开口开设于所述顶壁的前端,所述第一开口开设于所述顶壁的后端。
优选地,所述燃油箱总成还包括加油管,所述侧壁上开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内腔连通,所述加油管具有出油口,所述出油口与所述第三开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燃油箱总成还包括循环管,所述循环管的一端与所述吸附管连通,所述加油管具有进油口,所述循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油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三开口靠近所述燃油箱体的底部设置。
优选地,所述吸附管向上弯曲形成多个所述第一弯曲部,多个所述第一弯曲部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吸附管上还弯曲形成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二弯曲部的弯曲方向与所述第一弯曲部的弯曲方向呈夹角布置。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燃油箱总成。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燃油箱总成包括燃油箱体、FLVV阀以及吸附管,燃油箱体的内腔用于存储燃油,燃油箱体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第一开口,FLVV阀设于第一开口处,当燃油箱体内的燃油到达FLVV阀时,FLVV阀的通气管口的精准控制,在保证通气的同时,可控制燃油箱体内的液位高度,吸附管的一端与FLVV阀连通,另一端与炭罐连通,在加油过程中,燃油蒸汽,FLVV阀可保证燃油箱体内的燃油蒸气能够通过吸附管进入到炭罐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和加油精确性,使汽车能够满足当前国六的排放标准,而且,吸附管向上弯曲形成第一弯曲部,第一弯曲部靠近FLVV阀,且第一弯曲部的底部高度高于内腔内的燃油液面的高度,使得燃油箱体内的燃油不会吸附管进入到炭罐中。本实用新型的燃油箱总成通过将吸附管向上弯曲形成第一弯曲部,并通过将第一弯曲部的底部高度设置为高于内腔内的燃油液面的高度,从而可避免燃油流入炭罐,保护炭罐不受燃油破坏而失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燃油箱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燃油箱体内燃油装满后的后倾16.7°时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 燃油箱体 31 第一弯曲部
11 底壁 4 GVV阀
12 侧壁 5 气管
13 顶壁 6 加油管
2 FLVV阀 10 燃油液面
3 吸附管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燃油箱总成和车辆,旨在解决燃油容易流入炭罐而导致炭罐失效的问题。
请参照图1,燃油箱总成包括燃油箱体1、FLVV阀2以及吸附管3,燃油箱体1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开口,FLVV阀2设于第一开口处,吸附管3的一端与FLVV阀2连通,另一端用于与炭罐连通,吸附管3向上弯曲形成第一弯曲部31,第一弯曲部31靠近FLVV阀2,且第一弯曲部31的底部高度高于燃油箱体1内的燃油液面10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燃油箱总成包括燃油箱体1、FLVV阀2以及吸附管3,燃油箱体1的内腔用于存储燃油,燃油箱体1的顶部开设有与内腔连通的第一开口,FLVV阀2设于第一开口处,当燃油箱体1内的燃油到达FLVV阀2时,FLVV阀2的通气管5口的精准控制,在保证通气的同时,可控制燃油箱体1内的液位高度,吸附管3的一端与FLVV阀2连通,另一端与炭罐连通,FLVV阀2为液面控制阀,可控制加油量。当加油量达到额定容积时,即液面达到一定高度时,FLVV阀2关闭,此时油箱内压力上升,加油管6内燃油无法进入,致使加油跳枪,加油结束,在加油过程中,FLVV阀2可保证燃油箱体1内的燃油蒸气能够通过吸附管3进入到炭罐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和加油精确性,使汽车能够满足当前国六的排放标准,而且,吸附管3向上弯曲形成第一弯曲部31,第一弯曲部31靠近FLVV阀2,且第一弯曲部31的底部高度高于燃油箱体1内的燃油液面10的高度,使得燃油箱体1内的燃油不会吸附管3进入到炭罐中。本实用新型的燃油箱总成通过将吸附管3向上弯曲形成第一弯曲部31,并通过将第一弯曲部31的底部高度设置为高于内腔内的燃油液面10的高度,当车辆在倾斜路况上行驶时,由于第一弯曲部31的底部高度设置为高于内腔内的燃油液面10的高度,从而可避免燃油流入炭罐,保护炭罐不受燃油破坏而失效,实现燃油箱总成的低动态溢出性能,而且还降低了开发成本,降低维护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燃油箱总成通过优化管路布置,设置物理最高点,并高于侧倾最高液面,从而避免燃油流出燃油箱体1,在实现降低动态溢出的同时,降低了零件成本,为主机厂提供一种适宜推广的燃油箱总成技术,从而节约成本和开发周期,降低开发风险。
其中,请结合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燃油箱体1内的燃油液面10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当α小于或等于16.7°时,第一弯曲部31的底部高度高于液面的高度。车辆行驶的道路规范中,最苛刻的工况为30%的坡度,为适应这些工况,燃油箱体1内的燃油液面10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当α小于或等于16.7°时,第一弯曲部31的底部高度高于液面的高度,从而使得车辆在前倾、后倾、左倾及右倾时,燃油箱体1内的燃油均不会通过吸附管3流入炭罐。
进一步地,燃油箱体1包括底壁11、侧壁12及顶壁13,底壁11、侧壁12及顶壁13围成内腔,第一开口开设于顶壁13。燃油箱体1包括底壁11、侧壁12及顶壁13,底壁11、侧壁12及顶壁13围成内腔,燃油箱体1的内腔用来盛装燃油,顶壁13开设有第一开口,FLVV阀2安装于所述第一开口处。其中,第一开口位于顶壁13,可防止内腔内的燃油通过FLVV阀2进入吸附管3。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燃油箱总成还包括相互连通的GVV阀4和气管5,其中GVV阀4即为通气阀、安全阀或重力阀,顶壁13还开设有的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与第一开口间隔设置,第二开口与内腔连通,GVV阀4设于第二开口处,GVV阀4通过气管5与吸附管3连通。为了使得内腔内的燃油能够通入到炭罐中,可在燃油箱体1的顶壁13上开设与内腔连通的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与第一开口间隔设置,GVV阀4设于第二开口处,GVV阀4通过气管5与吸附管3连通,由于汽油具有很强的挥发性,需要GVV阀4来调节燃油箱体1内的压力,压力高时泄压,压力低时补气,GVV阀4流量较小,打开GVV阀4时,内腔内的燃油蒸气可通过气管5进入到吸附管3,并从吸附管3到达炭罐,经炭罐过滤并被车辆发动机所使用。需要说明的是,GVV阀4关闭高度大于FLVV阀2,使得加满油后FLVV阀2关闭,GVV阀4可打开,而且,满油时任何方向的侧倾角度(≤16.7°)下必须保证FLVV阀2和GVV阀4中有一个阀在液面以上,且是打开状态的。
其中,第二开口位于顶壁13的前端,第一开口开设于顶壁13的后端。第一开口开设于顶壁13的后端,并与内腔连通,使得FLVV阀2在顶壁13的后端,从而使得车辆前倾时,FLVV阀2在内腔内的燃油液面10上方,不会存在燃油从吸附管3中溢出的现象;为了适应燃油箱总成的布置,第二开口位于顶壁13的前端,从而给第一开口让出开设的位置,使得燃油箱总成的整体结构更紧凑。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多种功能,燃油箱总成还包括加油管6,侧壁12上开设有第三开口,第三开口与内腔连通,加油管6具有出油口,出油口与第三开口连通。侧壁12上开设有第三开口,第三开口与内腔连通,加油管6具有出油口,出油口与第三开口连通,加油管6中的燃油通过第三开口进入内腔内。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燃油箱总成还包括循环管,循环管的一端与吸附管3连通,加油管6具有进油口,循环管的另一端与进油口连通。燃油箱总成还包括循环管,循环管的一端与吸附管3连通,加油管6具有进油口,循环管的另一端与进油口连通,可将燃油通过进油口注入加油管6内,加油管6内的燃油通过与第三开口连通的出油口进入内腔内,当燃油进入吸附管3时,可通过循环管再次回至加油管6,并通过加油管6注入至内腔内。循环管主要是解决国六法规中关于车载自动检测系统的OBD要求,对于燃油系统,需监控到各个区域的泄露情况,由于燃油箱体1的进油管有个单向阀阻隔,加油管6内部空间被隔离,需要用循环管与燃油箱体1内腔进行连通,以便利用炭罐上的压力传感器来检测燃油系统泄露情况。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开口靠近燃油箱体1的底部设置。为了使得燃油能够平缓注入内腔内,第三开口靠近燃油箱体1的底部设置,燃油平缓注入内腔内,可减少对FLVV阀2和GVV阀4等的冲击,延长其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吸附管3向上弯曲形成多个第一弯曲部31,多个第一弯曲部31间隔设置。为了避免燃油通过吸附管3进入炭罐,吸附管3向上弯曲形成多个第一弯曲部31,多个第一弯曲部31间隔设置。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吸附管3上还弯曲形成第二弯曲部(未图示),第二弯曲部的弯曲方向与第一弯曲部31的弯曲方向呈夹角布置。为了防止内腔内的燃油在车辆向左侧倾斜时发生溢出,可将吸附管3向右上方弯曲形成第二弯曲部,而为了防止内腔内的燃油在车辆在马路上向右侧倾斜时发生溢出,可将吸附管3向左上方弯曲形成第二弯曲部。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燃油箱总成。该车辆中燃油箱总成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车辆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燃油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箱总成包括:
燃油箱体,所述燃油箱体的内腔用于存储燃油,所述燃油箱体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第一开口;
FLVV阀,所述FLVV阀设于所述第一开口处;
吸附管,所述吸附管的一端与所述FLVV阀连通,另一端用于与炭罐连通,所述吸附管向上弯曲形成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靠近所述FLVV阀,且所述第一弯曲部的底部高度高于所述内腔内的燃油液面的高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箱体包括底壁、侧壁及顶壁,所述底壁、所述侧壁及所述顶壁围成所述内腔,所述第一开口开设于所述顶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油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箱总成还包括相互连通的GVV阀和气管,所述顶壁还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内腔连通,所述GVV阀设于所述第二开口处,所述GVV阀通过所述气管与所述吸附管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油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开设于所述顶壁的前端,所述第一开口开设于所述顶壁的后端。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油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箱总成还包括加油管,所述侧壁上开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内腔连通,所述加油管具有出油口,所述出油口与所述第三开口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油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箱总成还包括循环管,所述循环管的一端与所述吸附管连通,所述加油管具有进油口,所述循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油口连通。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油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开口靠近所述燃油箱体的底部设置。
8.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油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管向上弯曲形成多个所述第一弯曲部,多个所述第一弯曲部间隔设置。
9.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油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管上还弯曲形成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二弯曲部的弯曲方向与所述第一弯曲部的弯曲方向呈夹角布置。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油箱总成。
CN202221835139.4U 2022-07-15 2022-07-15 燃油箱总成和车辆 Active CN2176721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35139.4U CN217672148U (zh) 2022-07-15 2022-07-15 燃油箱总成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35139.4U CN217672148U (zh) 2022-07-15 2022-07-15 燃油箱总成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72148U true CN217672148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177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35139.4U Active CN217672148U (zh) 2022-07-15 2022-07-15 燃油箱总成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721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26123B2 (en) Fuel tank
US3917109A (en) Evaporative emission controls
WO2006067586A3 (en) Controlling vapor emission in a small engine fuel tank system
US3752135A (en) Vehicle fuel tank venting system
CN105437954A (zh) 用于orvr系统的蒸发管路
CN206468461U (zh) 一种安装牢固的车用碳罐
CN217672148U (zh) 燃油箱总成和车辆
CN211106937U (zh) 一种油气管理系统及车辆
CN106917701A (zh) 一种多功能控制阀
JP3175165B2 (ja) インレットパイプ構造
JP2008132989A (ja) 車両用燃料タンク装置
CN205149519U (zh) 适于orvr系统的汽车燃油箱
CN214464593U (zh) 一种防止液态燃油进入到碳罐的积液盒结构
CN211166431U (zh) 一种主副油箱燃油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JP4116875B2 (ja) 車両用燃料タンク装置
WO2017059929A1 (en) A fuel tank arrangement for a dual fuel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2010132066A (ja) 車両用燃料タンク
CN205256004U (zh) 用于orvr系统的蒸发管路
CN212447110U (zh) 用于车辆燃油系统的燃油箱
CN206206040U (zh) 用于车载加油油气系统的集成式燃油泵
CN112648114A (zh) 一种防止液态燃油进入到碳罐的积液盒结构
CN206647186U (zh) 一种多功能控制阀
CN209159416U (zh) 用于汽车油箱上的可以精确调节关闭高度的内置式组合阀
CN209320702U (zh) 多腔式燃油箱
CN110985724A (zh) 一种gvv阀保压结构及gvv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