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53830U - 一种汽流顺畅的锅炉上升管联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流顺畅的锅炉上升管联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53830U
CN217653830U CN202221599049.XU CN202221599049U CN217653830U CN 217653830 U CN217653830 U CN 217653830U CN 202221599049 U CN202221599049 U CN 202221599049U CN 217653830 U CN217653830 U CN 2176538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branch pipe
end cover
smooth
boi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9904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军
苏俊兵
邹智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chun New Iron and Stee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gchun New Iron and Stee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chun New Iron and Steel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gchun New Iron and Stee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9904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538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538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538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Pipe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流顺畅的锅炉上升管联箱,包括上升管,其外形为圆柱体形结构,所述上升管的内壁光滑,且上升管的侧面开设有气孔;密排管,其连接在所述上升管的侧面。该汽流顺畅的锅炉上升管联箱设置有自锁机构,由于在端盖内部设置了卡块,而回水支管内壁开设了卡槽,在安装时只需将端盖插入到回水支管侧面,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卡块与卡槽卡合形成自锁,由于在回水支管侧面设置了密封圈,使得密封圈能够密封回水支管和端盖缝隙,避免造成泄露,在拆卸时按压连杆带动卡块移动,卡块与卡槽脱离卡合,拔出端盖即可完成拆卸,十分方便,增加了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汽流顺畅的锅炉上升管联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炉炼钢专用机械设备余热锅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流顺畅的锅炉上升管联箱。
背景技术
余热锅炉主要用于冷却转炉冶炼过程中产生的烟气、收集粉尘,同时利用高温烟气使锅炉内水温升高产生大量的高压蒸汽,实现余热利用,锅炉产生的蒸汽是否顺畅回收直接影响锅炉使用寿命和饱和蒸汽产出的效率,目前市场上的锅炉上升管联箱设备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就比如:
如公开号为CN215757148U的一种焦炉上升管余热回收均匀布水装置,采用本体自然循环方式,下降管的供水主要靠水位差形成动力,而上升管则是通过高温产生的高压蒸汽作为动力,在返回汽包过程中,要克服汽包本身的压力外,还要克服水位差的重力及上升管的阻力。上升管与烟罩密排管之间有两层分配联箱,第一层分配联箱(联箱管)分别与组成烟罩的密排管相连,另一层分配联箱(回水联箱)通过大小头和弯头与上升管相连,而两层联箱之间用6根分配支管连接。每3根支管通过变径管变径,接入其中一根上升管,由于支管及上升管之前形成了直角,造成水汽流的阻力形成,影响烟罩给水强度和冷却效果,导致烟罩局部出现劣化开裂,造成漏水和停炉抢修等事故。当烟罩出现漏水时,更加加剧了水量的不均匀,大量水从低压处漏出,而造成供水压力不均匀。同时上升管回水过程中因阻力大带来振动大,时常出现焊缝开裂导致停炉检修。
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汽流顺畅的锅炉上升管联箱,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流顺畅的锅炉上升管联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因上升管水汽流不顺畅造成的水量分配问题和避免出现回水死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流顺畅的锅炉上升管联箱,包括上升管,其外形为圆柱体形结构,所述上升管的内壁光滑,且上升管的侧面开设有气孔;
密排管,其连接在所述上升管的侧面,所述上升管侧面,且密排管侧面气孔与密排管相连,所述密排管与回水支管相连,所述回水支管与端盖相连,且端盖设置有自锁机构;
回水支管,其外形为圆柱体形管道结构,所述回水支管的内壁光滑,且回水支管设置有密封结构;
一号管,其连接在所述回水支管的尾端,所述一号管设置有引流机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得该装置具备更加流畅的流水机构,由于将原分配联箱的变径管全部取消,弯头也取消,根据上升管的管径,直接煨制成环管围绕锅炉烟罩,集汽管每隔60度分配1根支管,共6根支管,将6根支管通过同径管和弯头,与环管上升管连接,其连接角度需锐角,使得分配联箱整体煨制,取消变径管和弯头,降低了回水阻力,增加水流的顺畅,各回水支管与上升管环管成锐角,避免前一支管对后面的回流产生阻力,且由于采用了分配联箱整体煨制,取消变径管和弯头,各回水支管与上升管环管成锐角,使得上升管内水流顺畅,降低了上升管的阻力,减少管体振动,避免焊缝开裂导致停炉检修,整体提升烟罩寿命,提升冷却效率,提高饱和蒸汽的产出,有利于余热蒸汽发电的利用,稳定整个系统内的循环压力,此外该装置还设置有自锁机构,由于在端盖内部设置了卡块,而回水支管内壁开设了卡槽,在安装时只需将端盖插入到回水支管侧面,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卡块与卡槽卡合形成自锁,由于在回水支管侧面设置了密封圈,使得密封圈能够密封回水支管和端盖缝隙,避免造成泄露,在拆卸时按压连杆带动卡块移动,卡块与卡槽脱离卡合,拔出端盖即可完成拆卸,十分方便,增加了实用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端盖的自锁机构包括:
凹槽,其开设在所述端盖的内部,所述凹槽中设置有卡块,且卡块与凹槽构成滑动机构,所述卡块与回水支管内壁开设的卡槽构成卡合机构,且卡块与连杆相连。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得该装置具备自锁机构,由于在端盖内部设置了卡块,而回水支管内壁开设了卡槽,在安装时只需将端盖插入到回水支管侧面,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卡块与卡槽卡合形成自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回水支管的密封结构包括:
密封圈,其设置在所述回水支管的侧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得该装置具备密封结构,由于在回水支管侧面设置了密封圈,使得密封圈能够密封回水支管和端盖缝隙,避免造成泄露。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一号管的引流机构包括:
二号管,其连接在所述一号管的尾端,所述二号管与三号管连接,且三号管与四号管连接,所述四号管与五号管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得该装置具备引流机构,回水支管通过一号管、二号管、三号管和四号管将水传入五号管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自锁机构还包括:
弹簧,其设置在所述凹槽中,所述弹簧与卡块构成弹性滑动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得该装置具备自锁机构,将端盖插入到回水支管侧面,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卡块与卡槽卡合形成自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端盖还设置有:
防滑纹,其设置在所述端盖的表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得该装置具备防滑结构,由于在端盖的表面设置了防滑纹,能够有效增大手掌与端盖的摩擦,避免因手滑端盖掉落,增加了实用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汽流顺畅的锅炉上升管联箱设置有更加流畅的流水机构,由于将原分配联箱的变径管全部取消,弯头也取消,根据上升管的管径,直接煨制成环管围绕锅炉烟罩,集汽管每隔60度分配1根支管,共6根支管,将6根支管通过同径管和弯头,与环管上升管连接,其连接角度需锐角,使得分配联箱整体煨制,取消变径管和弯头,降低了回水阻力,增加水流的顺畅,各回水支管与上升管环管成锐角,避免前一支管对后面的回流产生阻力,且由于采用了分配联箱整体煨制,取消变径管和弯头,各回水支管与上升管环管成锐角,使得上升管内水流顺畅,降低了上升管的阻力,减少管体振动,避免焊缝开裂导致停炉检修,整体提升烟罩寿命,提升冷却效率,提高饱和蒸汽的产出,有利于余热蒸汽发电的利用,稳定整个系统内的循环压力;
2.该汽流顺畅的锅炉上升管联箱设置有自锁机构,由于在端盖内部设置了卡块,而回水支管内壁开设了卡槽,在安装时只需将端盖插入到回水支管侧面,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卡块与卡槽卡合形成自锁,由于在回水支管侧面设置了密封圈,使得密封圈能够密封回水支管和端盖缝隙,避免造成泄露,在拆卸时按压连杆带动卡块移动,卡块与卡槽脱离卡合,拔出端盖即可完成拆卸,十分方便,增加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升管、密排管和回水支管侧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回水支管和端盖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回水支管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端盖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升管;2、密排管;3、回水支管;4、端盖;5、凹槽;6、卡块;7、连杆;8、弹簧;9、卡槽;10、防滑纹;11、一号管;12、二号管;13、三号管;14、四号管;15、五号管;16、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流顺畅的锅炉上升管联箱,包括上升管1外形为圆柱体形结构,上升管1的内壁光滑,且上升管1的侧面开设有气孔;密排管2连接在上升管1的侧面,上升管1侧面,且密排管2侧面气孔与密排管2相连,密排管2与回水支管3相连,回水支管3与端盖4相连,且端盖4设置有自锁机构;端盖4的自锁机构包括:凹槽5开设在端盖4的内部,凹槽5中设置有卡块6,且卡块6与凹槽5构成滑动机构,卡块6与回水支管3内壁开设的卡槽9构成卡合机构,且卡块6与连杆7相连,自锁机构还包括:弹簧8设置在凹槽5中,弹簧8与卡块6构成弹性滑动连接,端盖4还设置有:防滑纹10设置在端盖4的表面,使得该装置具备自锁机构,由于在端盖4内部设置了卡块6,而回水支管3内壁开设了卡槽9,在安装时只需将端盖4插入到回水支管3侧面,在弹簧8的弹力作用下卡块6与卡槽9卡合形成自锁,由于在端盖4的表面设置了防滑纹10,能够有效增大手掌与端盖4的摩擦,避免因手滑端盖4掉落,增加了实用性;
回水支管3外形为圆柱体形管道结构,回水支管3的内壁光滑,且回水支管3设置有密封结构;回水支管3的密封结构包括:密封圈16设置在回水支管3的侧面,使得该装置具备密封结构,由于在回水支管3侧面设置了密封圈16,使得密封圈16能够密封回水支管3和端盖4缝隙,避免造成泄露;
一号管11连接在回水支管3的尾端,一号管11设置有引流机构;一号管11的引流机构包括:二号管12连接在一号管11的尾端,二号管12与三号管13连接,且三号管13与四号管14连接,四号管14与五号管15连接,使得该装置具备引流机构,回水支管3通过一号管11、二号管12、三号管13和四号管14将水传入五号管15中;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区别在于:
可将端盖4内侧也设置一层密封圈16,通过两层密封圈16提高端盖4与回水支管3接口的密封效果,增加了实用性。
工作原理:由于将原分配联箱的变径管全部取消,弯头也取消,根据上升管1的管径,直接煨制成环管围绕锅炉烟罩,集汽管每隔60度分配1根支管,共6根支管,将6根支管通过同径管和弯头,与环管上升管1连接,其连接角度需锐角,使得分配联箱整体煨制,取消变径管和弯头,降低了回水阻力,增加水流的顺畅,各回水支管3与上升管1环管成锐角,避免前一支管对后面的回流产生阻力,且由于采用了分配联箱整体煨制,取消变径管和弯头,各回水支管3与上升管1环管成锐角,使得上升管1内水流顺畅,降低了上升管1的阻力,减少管体振动,避免焊缝开裂导致停炉检修,整体提升烟罩寿命,提升冷却效率,提高饱和蒸汽的产出,有利于余热蒸汽发电的利用,稳定整个系统内的循环压力,此外该装置还设置有自锁机构,由于在端盖4内部设置了卡块6,而回水支管3内壁开设了卡槽9,在安装时只需将端盖4插入到回水支管3侧面,在弹簧8的弹力作用下卡块6与卡槽9卡合形成自锁,由于在回水支管3侧面设置了密封圈16,使得密封圈16能够密封回水支管3和端盖4缝隙,避免造成泄露,在拆卸时按压连杆7带动卡块6移动,卡块6与卡槽9脱离卡合,拔出端盖4即可完成拆卸。
从而完成一系列工作,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6)

1.一种汽流顺畅的锅炉上升管联箱,包括上升管(1),其外形为圆柱体形结构,所述上升管(1)的内壁光滑,且上升管(1)的侧面开设有气孔;
其特征在于:
密排管(2),其连接在所述上升管(1)的侧面,所述上升管(1)侧面,且密排管(2)侧面气孔与密排管(2)相连,所述密排管(2)与回水支管(3)相连,所述回水支管(3)与端盖(4)相连,且端盖(4)设置有自锁机构;
回水支管(3),其外形为圆柱体形管道结构,所述回水支管(3)的内壁光滑,且回水支管(3)设置有密封结构;
一号管(11),其连接在所述回水支管(3)的尾端,所述一号管(11)设置有引流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流顺畅的锅炉上升管联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4)的自锁机构包括:
凹槽(5),其开设在所述端盖(4)的内部,所述凹槽(5)中设置有卡块(6),且卡块(6)与凹槽(5)构成滑动机构,所述卡块(6)与回水支管(3)内壁开设的卡槽(9)构成卡合机构,且卡块(6)与连杆(7)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流顺畅的锅炉上升管联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支管(3)的密封结构包括:
密封圈(16),其设置在所述回水支管(3)的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流顺畅的锅炉上升管联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管(11)的引流机构包括:
二号管(12),其连接在所述一号管(11)的尾端,所述二号管(12)与三号管(13)连接,且三号管(13)与四号管(14)连接,所述四号管(14)与五号管(15)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流顺畅的锅炉上升管联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机构还包括:
弹簧(8),其设置在所述凹槽(5)中,所述弹簧(8)与卡块(6)构成弹性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流顺畅的锅炉上升管联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4)还设置有:
防滑纹(10),其设置在所述端盖(4)的表面。
CN202221599049.XU 2022-06-25 2022-06-25 一种汽流顺畅的锅炉上升管联箱 Active CN2176538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99049.XU CN217653830U (zh) 2022-06-25 2022-06-25 一种汽流顺畅的锅炉上升管联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99049.XU CN217653830U (zh) 2022-06-25 2022-06-25 一种汽流顺畅的锅炉上升管联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53830U true CN217653830U (zh) 2022-10-25

Family

ID=83685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99049.XU Active CN217653830U (zh) 2022-06-25 2022-06-25 一种汽流顺畅的锅炉上升管联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538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653830U (zh) 一种汽流顺畅的锅炉上升管联箱
CN202766547U (zh) 一种无埋管的铸造铜冷却壁
CN211546408U (zh) 一种焦炉上升管变截面分段式盘管换热器
CN217715015U (zh) 一种石油焦煅烧用蒸汽热回收装置
CN203309917U (zh) 带有声波吹灰器的燃煤锅炉竖井烟道
CN213930895U (zh) 一种复流程省煤器装置
CN211291118U (zh) 一种新型高效换热的上升管余热回收装置
CN205208983U (zh) 一种新型太阳能集热器联箱
CN209840229U (zh) 一种燃气/油蒸汽锅炉节能器采暖运行系统
CN104075336B (zh) 一种能量回收装置
CN210088822U (zh) 一种h型鳍片副省煤器
CN201992680U (zh) 带有密封刷的容克式空气预热器的疏导式漏风控制系统
CN202770273U (zh) 一种换热器
CN201973735U (zh) 容克式空气预热器单循环疏导式漏风控制系统
CN208222820U (zh) 一种新型非对称旗面管结构锅炉
CN216011788U (zh) 一种转炉用的烟罩下降管联箱结构
CN217110608U (zh) 一种应用于烟气余热回收的重力偏心热管换热器
CN2152144Y (zh) 倾斜式热管余热炉
CN220793972U (zh) 一种径向涡节热管式低温省煤器
CN218120688U (zh) 一种u型管上升管荒煤气余热回收装置
CN216592263U (zh) 一种具有保温结构的石墨烯锅炉
CN218379465U (zh) 一种带尾气余热处理装置的供热锅炉
CN215638971U (zh) 一种带扩展受热面的重力型热管
CN212961557U (zh) 一种锅炉尾部受热面防磨装置
CN210531005U (zh) 一种高性能缸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