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52798U - 一种冷却装置及压裂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却装置及压裂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652798U CN217652798U CN202220967927.2U CN202220967927U CN217652798U CN 217652798 U CN217652798 U CN 217652798U CN 202220967927 U CN202220967927 U CN 202220967927U CN 217652798 U CN217652798 U CN 21765279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oling device
- oil cooling
- oil
- engine
- cool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却装置及压裂车,涉及压裂设备技术领域,冷却装置包括散热风扇和油冷却系统,油冷却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油冷却装置,且每个油冷却装置对应布置一个散热风扇。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不同数量、不同位置的散热风扇,每个散热风扇对应一个油冷却装置,可以根据各油冷却装置实际散热需求,调节对应的散热风扇的启停、风速,进而使每个油冷却装置都能处于一个合理的温度,并且实现了节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裂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冷却装置及压裂车。
背景技术
目前,大功率压裂设备需要散热的模块较多,而散热器或冷却装置当前主要采用集中式布局,也就是同时配备一个大的风扇。在运行过程中,只要其中有一个模块温度高,就需要提高风扇的转速。这不仅造成了能源浪费,也无法保证各模块同时达到对应的合理温度,影响压裂设备的正常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方面。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却装置,包括散热风扇和油冷却系统,所述油冷却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油冷却装置,且每个所述油冷却装置对应布置一个所述散热风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冷却装置,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但不局限于以下有益效果:
该冷却装置可以应用于压裂车等工程设备,例如在压裂车中,由于涉及到的油液有很多种,不同油液可能运行于不同模块,而每种油液因其所在模块作用的不同导致相应热量也会不同,那么对不同油液,或者说不同模块的散热需求就不一样,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不同数量、不同位置的散热风扇,每个散热风扇对应一个油冷却装置,可通过不同油冷却装置对不同油液,或者说不同模块进行冷却,并且每个散热风扇可以单独对一个油冷却装置进行散热,可以根据各油冷却装置实际散热需求,调节对应的散热风扇的启停、风速,进而使每个待散热模块都能处于一个合理的温度,实现了节能。
进一步地,所述油冷却系统包括四个油冷却装置,四个所述油冷却装置分别为变矩油冷却装置、液压油冷却装置、燃油冷却装置和润滑油冷却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变矩油冷却装置、所述液压油冷却装置、所述燃油冷却装置和所述润滑油冷却装置的安装面位于同一平面处。
进一步地,该冷却装置还包括发动机缸套水冷却装置,所述发动机缸套水冷却装置与所述油冷却系统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该冷却装置还包括发动机中冷水冷却装置,发动机中冷水冷却装置位于所述发动机缸套水冷却装置与所述油冷却系统之间。
进一步地,该冷却装置还包括安装支架,多个所述油冷却装置分别设置于安装支架内,所述散热风扇与所述安装支架连接或与对应的所述油冷却装置连接,所述发动机缸套水冷却装置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所述发动机中冷水冷却装置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矩形框架、第一层架、第二层架和第三层架,所述第一层架、所述第二层架和所述第三层架依次设置于所述矩形框架内,且所述油冷却系统设置于所述第一层架处,所述发动机中冷水冷却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层架处,所述发动机缸套水冷却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三层架处。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风扇与对应的所述油冷却装置之间设置有导流风道。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风扇用于与液压马达或电动机驱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压裂车,包括如前所述的冷却装置。
由于所述压裂车的技术改进和技术效果和所述冷却装置一样,因此不再对所述压裂车的技术改进和技术效果进行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却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却装置的示意性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安装支架;2、变矩油冷却装置;3、液压油冷却装置;4、燃油冷却装置;5、润滑油冷却装置;6、发动机缸套水冷却装置;7、发动机中冷水冷却装置;8、散热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而且,附图中Z轴表示竖向,也就是上下位置,并且Z轴的正向(也就是Z轴的箭头指向)表示上,Z轴的负向(也就是与Z轴的正向相反的方向)表示下。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前述Z轴表示含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却装置,包括散热风扇8和油冷却系统,所述油冷却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油冷却装置,且每个所述油冷却装置对应布置一个所述散热风扇8。
本实施例中,该冷却装置可以应用于压裂车等工程设备,例如在压裂车中,由于涉及到的油液有很多种,不同油液可能运行于不同模块,而每种油液因其所在模块作用的不同导致相应热量也会不同,那么对不同油液,或者说不同模块的散热需求就不一样,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不同数量、不同位置的散热风扇8,每个散热风扇8对应一个油冷却装置,可通过不同油冷却装置对不同油液,或者说不同模块进行冷却,并且每个散热风扇8可以单独对一个油冷却装置进行散热,可以根据各油冷却装置实际散热需求,调节对应的散热风扇8的启停、风速,进而使每个待散热模块都能处于一个合理的温度,实现了节能。
这里,各个油冷却装置可以是安装在压裂车的车体上,或者安装在压裂车的车载设备上,散热风扇可以也是安装在压裂车的车体上,或者安装在压裂车的车载设备上,或者散热风扇也可以与对应的油冷却装置连接。
可选地,参见图1,所述油冷却系统包括四个油冷却装置,四个所述油冷却装置分别为变矩油冷却装置2、液压油冷却装置3、燃油冷却装置4和润滑油冷却装置5。
可以理解的是,变矩油冷却装置2对应一个散热风扇8,液压油冷却装置3对应一个散热风扇8,燃油冷却装置4对应一个散热风扇8,润滑油冷却装置5对应一个散热风扇8。
这里,压裂车中,压裂泵的动力源是发动机,发动机通过变速箱与压裂泵驱动连接,变矩油冷却装置2是对变速箱中的油液进行冷却的;液压油冷却装置3则是对压裂车中液压系统中的油液进行冷却的;压裂车通常为是以柴油机作为发动机,发动机作业过程中,柴油并不是都燃烧完的,没燃烧完的部分会经过燃油冷却装置4冷却后回到油箱;压裂泵在工作过程中,其内部需要润滑油进行润滑,而润滑油冷却装置5则是对该润滑油进行冷却的。通过变矩油冷却装置2和其对应的散热风扇8使变矩油维持在合适的温度范围,通过液压油冷却装置3和其对应的散热风扇8使液压油维持在合适的温度范围,通过燃油冷却装置4和其对应的散热风扇8使燃油维持在合适的温度范围,通过润滑油冷却装置5和其对应的散热风扇8使润滑油维持在合适的温度范围。
可选地,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冷却装置还包括安装支架1,所述变矩油冷却装置2、所述液压油冷却装置3、所述燃油冷却装置4和所述润滑油冷却装置5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1内,具体是安装在如图1所示的各边角内。
这里,各油冷却装置以及散热风扇8都可以连接在安装支架1上,实现在例如压裂车上集中布置,减小了对车体空间的占用,也便于后续的维修操作。
这里,将变矩油冷却装置2、液压油冷却装置3、燃油冷却装置4和润滑油冷却装置5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1的各边角内,可使得各散热风扇8之间的相互影响降低到最低。同时,变矩油冷却装置2、液压油冷却装置3、燃油冷却装置4和润滑油冷却装置5相互之间有足够的间隔,能够满足其他装置、结构的安装布置。
可选地,参见图2,所述变矩油冷却装置2、所述液压油冷却装置3、所述燃油冷却装置4和所述润滑油冷却装置5的安装面位于同一平面处。
这里,各油冷却装置均处于同一平面处安装,如图2所示,也就是说各油冷却装置处于同一层高度,可以是各油冷却装置的底部高度一致,也可以是各油冷却装置的顶部高度一致,也可以是各油冷却装置的顶部高度一致且底部高度一致。如此,尽可能减小油冷却系统对安装支架1高度的占用。
可选地,参见图2,该冷却装置还包括发动机缸套水冷却装置6,所述发动机缸套水冷却装置6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1,且所述发动机缸套水冷却装置6与所述油冷却系统相对设置。
这里,该冷却装置还集成有发动机缸套水冷却装置6,是对发动机中的冷却液进行冷却的,且发动机缸套水冷却装置6位于油冷却系统的上方,如此,各散热风扇8分别对对应的油冷却装置散热后,共同对发动机缸套水冷却装置6,提高能源利用率。
可选地,参见图2,该冷却装置还包括发动机中冷水冷却装置7,所述发动机中冷水冷却装置7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1,且发动机中冷水冷却装置7位于所述发动机缸套水冷却装置6与所述油冷却系统之间。
这里,该冷却装置还集成有发动机中冷水冷却装置7,涡轮对气体增压后,气体变高温,这时需要对气体进行水冷,而发动机中冷水冷却装置7即是对该冷却水进行冷却的,将动机中冷水冷却装置设置于发动机缸套水冷却装置6与油冷却系统之间,如此,各散热风扇8分别对对应的油冷却装置进行散热后,再共同对发动机中冷水冷却装置7进行散热,最后共同对发动机缸套水冷却装置6进行散热。
在压裂车中,由于各油冷却装置的温度虽然较高,但是散热量小,较高的温度不起决定作用,因此散热风扇8先对油冷却装置进行散热,发动机中冷水冷却装置7温度有60°到70°,且散热量较大,发动机缸套水冷却装置6温度有90°左右,且散热量较大,因此,将发动机中冷水冷却装置7布置在发动机缸套水冷却装置6与油冷却系统之间,保证对发动机中冷水冷却装置7进行散热后的风温还能够继续对发动机缸套水冷却装置6进行散热。
可选地,所述安装支架1包括矩形框架、第一层架、第二层架和第三层架,所述第一层架、所述第二层架和所述第三层架依次设置于所述矩形框架内,且所述油冷却系统设置于所述第一层架处,所述发动机中冷水冷却装置7设置于所述第二层架处,所述发动机缸套水冷却装置6设置于所述第三层架处。
这里,通过第一层架增加各油冷却装置的结构强度,通过第二层架增强发动机中冷水冷却装置7的结构强度,通过第三层架增强发动机缸套水冷却装置6的结构强度。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没有安装支架1,发动机中冷水冷却装置7以及发动机缸套水冷却装置6可以和各油冷却装置一样,可以安装在压裂车的车体上,或者安装在压裂车的车载设备上。
可选地,所述散热风扇8与对应的所述油冷却装置之间设置有导流风道。
这里,通过倒流风道,保证散热风扇8不会对其他的不与其对应的油冷却装置进行散热,在对对应的油冷却装置进行散热之间,散热气流之间不会干扰。
具体地,所述散热风扇8可以由液压马达或电动机驱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压裂车,包括如前所述的冷却装置。
由于所述压裂车的技术改进和技术效果和所述冷却装置一样,因此不再对所述压裂车的技术改进和技术效果进行赘述。
整个冷却装置可以如图2所示的竖直安装在压裂车上,也可以是横放后安装在压裂车上。
术语“第一”和“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和“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虽然本实用新型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风扇(8)和油冷却系统,所述油冷却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油冷却装置,且每个所述油冷却装置对应布置一个所述散热风扇(8),所述散热风扇(8)与对应的所述油冷却装置之间设置有导流风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冷却系统包括四个油冷却装置,四个所述油冷却装置分别为变矩油冷却装置(2)、液压油冷却装置(3)、燃油冷却装置(4)和润滑油冷却装置(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矩油冷却装置(2)、所述液压油冷却装置(3)、所述燃油冷却装置(4)和所述润滑油冷却装置(5)的安装面位于同一平面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动机缸套水冷却装置(6),所述发动机缸套水冷却装置(6)与所述油冷却系统相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动机中冷水冷却装置(7),所述发动机中冷水冷却装置(7)位于所述发动机缸套水冷却装置(6)与所述油冷却系统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支架(1),多个所述油冷却装置分别设置于安装支架(1)内,所述散热风扇(8)与所述安装支架(1)连接或与对应的所述油冷却装置连接,所述发动机缸套水冷却装置(6)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1),所述发动机中冷水冷却装置(7)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1)包括矩形框架、第一层架、第二层架和第三层架,所述第一层架、所述第二层架和所述第三层架依次设置于所述矩形框架内,且所述油冷却系统设置于所述第一层架处,所述发动机中冷水冷却装置(7)设置于所述第二层架处,所述发动机缸套水冷却装置(6)设置于所述第三层架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扇(8)用于与液压马达或电动机驱动连接。
9.一种压裂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967927.2U CN217652798U (zh) | 2022-04-25 | 2022-04-25 | 一种冷却装置及压裂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967927.2U CN217652798U (zh) | 2022-04-25 | 2022-04-25 | 一种冷却装置及压裂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652798U true CN217652798U (zh) | 2022-10-25 |
Family
ID=83663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967927.2U Active CN217652798U (zh) | 2022-04-25 | 2022-04-25 | 一种冷却装置及压裂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652798U (zh) |
-
2022
- 2022-04-25 CN CN202220967927.2U patent/CN21765279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3016523U (zh) | 一种发动机顶置散热装置及散热控制系统和挖掘机 | |
CN109835356B (zh) | 轨道车辆牵引系统水冷却装置 | |
CN112389274B (zh) | 一种用于车辆的冷却模块及车辆 | |
CN112104236B (zh) | 一种车载变频撬 | |
CN108223100B (zh) | 顶置式内燃动力总成冷却系统 | |
CN202834018U (zh) | 汽车散热冷却装置 | |
CN217652798U (zh) | 一种冷却装置及压裂车 | |
CN203248242U (zh) | 一种新型机车发动机冷却装置 | |
CN216361034U (zh) | 一种具有自冷却功能的汽车柴油发电机 | |
CN216684064U (zh) | 一种应用于纯电特种车辆的冷却系统 | |
CN214660476U (zh) | 一种用于动力一体机的散热系统 | |
CN207568983U (zh) | 一种工程机械集成液压油箱 | |
CN210437179U (zh) | 一种铁路工程车辆 | |
CN207274673U (zh) | 一种内燃-电力双动力源干线机车冷却系统 | |
CN219672719U (zh) | 一种散热装置及压裂车 | |
CN212003332U (zh) | 新型高压风机热管理系统 | |
CN211592232U (zh) | 一种汽车冷却系统用散热器支架 | |
CN210152767U (zh) | 一种集成式汽车发动机冷却装置 | |
CN201944039U (zh) | 一种双电子风机换热器 | |
CN105799494A (zh) | 冷却方法及系统 | |
CN217583112U (zh) | 一种汽车变速箱的新结构散热装置 | |
CN218042268U (zh) | 一种用于牵引逆变器的型材散热器 | |
CN214577374U (zh) | 一种汽车铝合金缸体缸盖支撑装置 | |
CN219345148U (zh) | 一种防止油粘度变化的降温器 | |
CN215244321U (zh) | 一种增程式轻卡新型的冷却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