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49588U - 一种后叉、后叉总成及电动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后叉、后叉总成及电动摩托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49588U
CN217649588U CN202220738001.6U CN202220738001U CN217649588U CN 217649588 U CN217649588 U CN 217649588U CN 202220738001 U CN202220738001 U CN 202220738001U CN 217649588 U CN217649588 U CN 2176495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k
connecting seat
rear fork
assembly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3800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亮
穆海涛
欧图南
周磊
王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ingyi Zhil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ingyi Zhil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ingyi Zhil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ingyi Zhil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3800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495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495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495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叉、后叉总成及电动摩托车,包括第一叉臂、第二叉臂和连接座,第一叉臂与第二叉臂相互对应,第一叉臂与第二叉臂间隔设置,第一叉臂和第二叉臂皆与连接座固定连接,且第一叉臂和第二叉臂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连接座处还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位和第二安装位;还包括车架、前叉、车把、电池、前轮、后轮前轮和车把皆与前叉相连接,且前叉与车架转动连接,后叉总成与车架转动连接,后轮与后叉总成相连接,且后轮与后叉总成中的电动马达相连接,电池固定在车架中,且电池与后叉总成中的控制器电连接;该后叉、后叉总成及电动摩托车具有结构合理,可降低整车线束布置复杂性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后叉、后叉总成及电动摩托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交通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后叉、后叉总成及电动摩托车。
背景技术
摩托车是一种靠手把操纵前轮转向的两轮或三轮车,因其轻便灵活、行驶迅速的优点,因此摩托车广泛用于如出行代步或巡逻等场景。电动摩托车是摩托车的一种,用电池来驱动电机进行行驶,它继承了电动车的环保、维护成本低及扭矩大的优点,同时也兼顾了摩托车的体积小、车身轻便、操作灵活等特性,使其在消费市场上受到很追捧,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常规的电动摩托车电机固定在的后轮轮毂处,即电机与轮毂一体化设置,而将电机与轮毂一体化设置时,电机的转速较低,满足不了摩托的高速行驶需求(轮毂电机中的绕组无法通过外壳进行有效散热,进而高速运转时容易出现电机绕组烧坏的问题),如满足不了警用摩托高速性的需求,因此针对有高速行驶需求的电动摩托车往往采用的是中置电机的布置方式,例如申请号为202120321983.4,名称为一种电动摩托车的电机固定装置。然而使用该种中置电机布置方式的摩托存在着线束在车内的布置相对复杂,因而使得摩托的电路电气部分容易出现问题,进而影响摩托车使用的可靠性;具体来说,基于车身上的空间问题,现有技术中摩托车的控制器基本都是布置在车身上座桶处的空间中,如此一来,会使得控制器、电池和电机分别处于车身上三个相对较远的位置上(电池位于车架上靠近前轮的位置上,电机位于车架中部并靠近车底的位置上,而控制器则位于车架的中后并相对靠近车架顶部的位置上),进而使得连接电池、控制器和电机线束在车身内的布置相对复杂,同时也会增加了线束总长而增加摩托车的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可降低整车线束布置复杂性的后叉总成及摩托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后叉,包括第一叉臂、第二叉臂和连接座,所述第一叉臂与所述第二叉臂相互对应,所述第一叉臂与所述第二叉臂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叉臂和所述第二叉臂皆与所述连接座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叉臂和所述第二叉臂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连接座处还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控制组件和马达组件的第一安装位和第二安装位。
作为对所述后叉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座上还设置有第三安装位,所述第三安装位用于安装减震器。
作为对所述后叉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安装位与所述第一安装位皆位于所述连接座的顶部,所述第二安装位位于所述连接座的底部。
作为对所述后叉的进一步改进,相对于所述连接座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三安装位于所述连接座的中部。
作为对所述后叉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叉臂和所述第二叉臂皆与所述连接可拆卸式固定。
一种后叉总成,包括控制器以及如上所述的后叉,所述控制器位于所述后叉的第一安装位中,且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后叉的连接座固定连接。
作为对所述后叉总成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有第一保护壳,所述第一保护壳罩设在所述控制器外,且所述第一保护壳与所述连接座固定连接。
作为对所述后叉总成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有电动马达,所述电动马达位于所述后叉的第二安装位中,所述电动马达与所述连接座或者与所述后叉的第一叉臂和第二叉臂固定连接。
作为对所述后叉总成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有第二保护壳,所述第二保护壳罩设在所述电动马达外,所述第二保护壳与所述连接座和/或所述电动马达固定连接。
一种电动摩托车,包括车架、前叉、车把、电池、前轮、后轮以及如上所述的后叉总成,所述前轮和所述车把皆与所述前叉相连接,且所述前叉与所述车架转动连接,所述后叉总成与所述车架转动连接,所述后轮与所述后叉总成相连接,且所述后轮与所述后叉总成中的电动马达传动连接,所述电池固定在所述车架中,且所述电池与所述后叉总成中的控制器电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通过将用于安装控制组件和马达组件的第一安装位和第二安装位都布置到后叉上,进而有效提高了电动摩托车中的控制器和马达布置的紧凑性,即,减少了控制器相对于马达过于分散时而带来线束布置的复杂性(线束在车内的走向及固定等工序),同时,将控制器和马达布置到一起也会有效减少线束的长度,进而减少了摩托车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更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后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后叉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后叉总成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后叉总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本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并与之结合为一体,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术语“安装”、“一端”、“另一端”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叉,其包括第一叉臂1、第二叉臂2和连接座3,第一叉臂1与第二叉臂2相互对应,第一叉臂1与第二叉臂2彼此间隔设置,第一叉臂1和第二叉臂2皆与连接座3通过螺栓或是焊接固定或是一体成型,或者说,连接座3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叉臂1和第二叉臂2通过焊接、螺栓固定以及一体成型,且第一叉臂1和第二叉臂2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端4和第二连接端5,其中,第一连接端4用于连接电动摩托车的车架,而第二连接端5则用于连接车轮组件;连接座3处还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控制组件和马达组件的第一安装位31和第二安装位32。具体来说,通过将用于安装控制组件和马达组件的第一安装位31和第二安装位32都布置到后叉上,进而有效提高了电动摩托车中的控制器11和马达布置的紧凑性,即,减少了控制器11相对于马达过于分散时而带来线束布置的复杂性(线束在车内的走向及固定等工序),同时,将控制器11和马达布置到一起也会有效减少线束的长度,进而减少了摩托车的制造成本。
如图2-4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后叉总成,该后叉总成还包括有控制器11,控制器11位于第一安装位31中,且控制器11与连接座3通过螺栓或卡持固定。进一步的,还包括有第一保护壳12,第一保护壳12罩设在控制器11外,且第一保护壳12与连接座3通过螺栓固定,保护壳用于对控制器11提供一定的防护,或者说为控制器11隔离出一定的空间,进而便于控制器11的散热。进一步的,控制器11与连接座3紧密贴合,进而便于控制器11工作时产生的热量通过连接座3向外散发;又或者,连接座3上设置有开孔33,此时,控制器11的外表面的一部分与该开孔33相对应,即,使用第一保护壳12与连接座3的相互配合并不使控制器处于一个与外界相对隔绝的空间,进一步来说,通过该开孔33使得控制器部分外表暴露在外部环境中,进而便于控制器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的散发,例如摩托车行驶过程中会在开孔33处产生快速流动的气流,这些气流冲刷控制器的表面并将控制器的热量给迅速带走。
如图2-4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该后叉总成还包括有电动马达13,电动马达13位于第二安装位32中,电动马达13与连接座3或者与第一叉臂1和第二叉臂2通过螺栓固定。进一步的,还包括有第二保护壳14,第二保护壳14罩设在电动马达13外,第二保护壳14与连接座3和/或电动马达13通过螺栓固定。罩设在电动马达13外的第二保护壳14用于对电动马达形成一定的保护,例如,避免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激起的小石子等异物直接撞击电动马达13,进而造成电动马达壳体的损伤;当然,本实施例中的第二保护壳14上设置有多个通孔,从而便于电动马达工作时热量的散发。
如图1-3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连接座3上还设置有第三安装位15,第三安装位15用于安装减震器,且相对于连接座3的长度方向,第三安装位15于连接座3的中部。具体来说,将用于安装减震器的第三安装位15布置在连接座3的中部,使得摩托车可以形成中置式单减震,一方面可以挺高摩托车驾驶的舒适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摩托车在转弯时的平衡性,而使用传统的双边减震器的摩托车在大角度侧倾时两边的避震的径向力相差巨大,而容易导致车辆出现侧翻。第三安装位15与第一安装位31皆位于连接座3的顶部或者说上方,第二安装位32位于连接座3的底部或者说下方。进一步的,第一叉臂1和第二叉臂2皆与连接座13可拆卸式固定,具体来说,第一叉臂1和第二叉臂2可拆卸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更换不同规格的叉臂,例如,更换不同造型的叉臂,以使得后叉总成与车身装饰或造型相互适配。
本技术方案还公开了一种电动摩托车,包括车架、前叉、车把、电池、前轮、后轮以及如上的后叉总成,前轮和车把皆与前叉相连接,且前叉与车架转动连接,后叉总成与车架转动连接,后轮与后叉总成相连接,且后轮与后叉总成中的电动马达13传动连接,电池固定在车架中,且电池与后叉总成中的控制器11电连接,后叉总成的减震器与车架相铰接,后叉总成的电动马达与控制器电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通过将用于安装控制组件和马达组件的第一安装位和第二安装位都布置到后叉上,进而有效提高了电动摩托车中的控制器和马达布置的紧凑性,即,减少了控制器相对于马达过于分散时而带来线束布置的复杂性(线束在车内的走向及固定等工序),同时,将控制器和马达布置到一起也会有效减少线束的长度,进而减少了摩托车的制造成本。
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优选实施例”、“再一实施例”、“其他实施例”或“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后叉,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叉臂、第二叉臂和连接座,所述第一叉臂与所述第二叉臂相互对应,所述第一叉臂与所述第二叉臂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叉臂和所述第二叉臂皆与所述连接座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叉臂和所述第二叉臂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连接座处还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控制组件和马达组件的第一安装位和第二安装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叉,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上还设置有第三安装位,所述第三安装位用于安装减震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安装位与所述第一安装位皆位于所述连接座的顶部,所述第二安装位位于所述连接座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后叉,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连接座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三安装位于所述连接座的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后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叉臂和所述第二叉臂皆与所述连接可拆卸式固定。
6.一种后叉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以及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后叉,所述控制器位于所述后叉的第一安装位中,且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后叉的连接座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叉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一保护壳,所述第一保护壳罩设在所述控制器外,且所述第一保护壳与所述连接座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叉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电动马达,所述电动马达位于所述后叉的第二安装位中,所述电动马达与所述连接座或者与所述后叉的第一叉臂和第二叉臂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后叉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二保护壳,所述第二保护壳罩设在所述电动马达外,所述第二保护壳与所述连接座和/或所述电动马达固定连接。
10.一种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前叉、车把、电池、前轮、后轮以及如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后叉总成,所述前轮和所述车把皆与所述前叉相连接,且所述前叉与所述车架转动连接,所述后叉总成与所述车架转动连接,所述后轮与所述后叉总成相连接,且所述后轮与所述后叉总成中的电动马达传动连接,所述电池固定在所述车架中,且所述电池与所述后叉总成中的控制器电连接。
CN202220738001.6U 2022-03-31 2022-03-31 一种后叉、后叉总成及电动摩托车 Active CN2176495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38001.6U CN217649588U (zh) 2022-03-31 2022-03-31 一种后叉、后叉总成及电动摩托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38001.6U CN217649588U (zh) 2022-03-31 2022-03-31 一种后叉、后叉总成及电动摩托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49588U true CN217649588U (zh) 2022-10-25

Family

ID=83662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38001.6U Active CN217649588U (zh) 2022-03-31 2022-03-31 一种后叉、后叉总成及电动摩托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495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685694A (en) Steering apparatus of vehicles
US8955627B2 (en) Electric vehicle
US6047786A (en) Electric vehicle and frame therefor
JP3432366B2 (ja) 電気自転車
CN102530154A (zh) 电动车辆
US20120000720A1 (en) Electric straddled vehicle
US7740100B2 (en) Cover structure for buggy vehicle
US20040079574A1 (en) Motor-operated vehicle
US20110024206A1 (en) Motor driving device and electric vehicle equipped with the same
CN106995033B (zh) 一种电动车的驱动机构
CN217649588U (zh) 一种后叉、后叉总成及电动摩托车
US5911466A (en) Apparatus for reinforcing ground pressure of front wheel in motorcycle
CN215622503U (zh) 后轮悬挂总成及摩托车
EP2088068B1 (en) Motorcycle
CN216546554U (zh) 一种中置电机悬挂安装结构及动力系统
CN208813423U (zh) 一种摩托车后平叉组合结构
CN206589670U (zh) 一种动力轮的支撑结构
JP4295015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シート下構造
TW202023892A (zh) 電動二輪機車之動力單元構造
CN215922461U (zh) 一种电动车的边挂电机
WO2023087178A1 (zh) 摩托车
CN216468227U (zh) 用于安装仪表的多功能安装件及摩托车
TWI570020B (zh) Electric locomotive
CN220562887U (zh) 一种动力轮机构及电动自行车
CN113942602B (zh) 充电装置及摩托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