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49541U - 车辆的加强板结构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加强板结构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49541U
CN217649541U CN202221357273.8U CN202221357273U CN217649541U CN 217649541 U CN217649541 U CN 217649541U CN 202221357273 U CN202221357273 U CN 202221357273U CN 217649541 U CN217649541 U CN 2176495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ody
connecting portion
plate
vehicle
reinfor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5727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超越
栾富刚
冯娟
黄毅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5727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495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495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495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的加强板结构和车辆。该加强板结构包括:加强板和设于所述加强板的多个连接部,多个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所述车辆的前地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车辆的前围板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用于与所述车辆的门槛梁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部用于与所述车辆的中通道总成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加强板结构,有利于提高前地板和前围板的整体刚度和强度,从而提升车辆的扭转刚度、正碰性能以及驾驶舱的强度和刚度。

Description

车辆的加强板结构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的加强板结构和车辆。
背景技术
在汽车正面、偏置碰撞中,发动机舱内零部件向驾驶舱的侵入量将影响乘坐人员的安全,该侵入量是碰撞试验中评价车身安全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如何提升驾乘人员在碰撞事故中的安全性,提高碰撞测试中的评价,成为汽车研发的重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车辆的加强板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加强板结构,包括加强板和设于所述加强板的多个连接部,多个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所述车辆的前地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车辆的前围板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用于与所述车辆的门槛梁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部用于与所述车辆的中通道总成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强板结构为一体件;或者,所述加强板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多个板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强板包括: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沿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板体的周沿设有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设于所述第一板体沿水平方向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一板体沿前后方向的中部连接,所述第二板体设有所述第三连接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连接部还包括第五连接部,所述第五连接部用于与所述车辆的A柱内板和前围加强板中至少一个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板还包括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所述第三板体设于所述第一板体沿水平方向的外侧且设有所述第五连接部;所述第三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间隔布置,所述第四板体连接所述第二板体和所述第三板体。
具体地,所述第四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连接且所述第四板体设有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强板包括: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沿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板体的周沿设有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第五板体,所述第五板体设于所述第一板体沿水平方向的内侧,且所述第五板体设有所述第四连接部;第六板体,所述第六板体连接所述第一板体的中部和所述第五板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五板体沿前后方向延伸呈长条形,且所述第五板体的周沿设有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六板体与所述第五板体的中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至少一个所述连接部为翻边,所述翻边为上翻边,或者所述翻边为弯折延伸的波浪形翻边。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加强板结构具有以下优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加强板结构,通过将设于加强板的第一连接部与车辆的前地板连接、第二连接部与车辆的前围板连接、第三连接部与车辆的门槛梁连接、第四连接部与车辆的中通道总成连接,有利于提高前地板和前围板的整体刚度和强度,从而提升车辆的扭转刚度、正碰性能以及驾驶舱的强度和刚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前地板、前围板、中通道总成、门槛梁和加强板结构,所述加强板结构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加强板结构。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具有的优势与加强板结构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和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强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强板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板体和设于第一板体的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板体和设于第二板体的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板体和设于第三板体的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四板体和设于第四板体的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五板体和设于第五板体的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六板体和设于第六板体的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加强板结构100;
加强板10;
第一板体11;第一凸起111;第一凹槽112;第一加强筋113;
第二板体12;第二凸起121;第二加强筋122;
第三板体13;第三凸起131;第三加强筋132;
第四板体14;第四凸起141;第四加强筋142;
第五板体15;第五凸起151;第二凹槽152;第五加强筋153;
第六板体16;第六凸起161;第六加强筋162;
第一连接部21;第二连接部22;第三连接部23;第四连接部24;第五连接部25。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图1-图9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加强板结构100包括:加强板10和设于加强板10的多个连接部。
其中,多个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21、第二连接部22、第三连接部23和第四连接部24,第一连接部21用于与车辆的前地板连接,第二连接部22用于与车辆的前围板连接,第三连接部23用于与车辆的门槛梁连接,第四连接部24用于与车辆的中通道总成连接。
具体而言,通过将设于加强板10的第一连接部21与前地板连接、第二连接部22与前围板连接,可以加强前地板与前围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并且加强板10还能够为前地板和前围板提供支撑,从而使前地板和前围板整体强度和刚度得到提升,进而提升车辆的正碰性能以及驾驶舱的强度和刚度。
此外,通过将设于加强板10的第三连接部23与车辆的门槛梁连接、第四连接部24与车辆的中通道总成连接,以使门槛梁和中通道总成通过加强板10连接在一起,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加强板10的强度和刚度;另一方面,能够使门槛梁、中通带总成和加强板10连接为一个整体共同为前地板和前围板提供支撑,以进一步加强前地板和前围板的整体强度和刚度,进而使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车辆扭转刚度、正碰性能。
在车辆为电动汽车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还可以保证底部安装的电池包在发生碰撞时不发生变形,从而有利于提升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车辆可以具有两个加强板结构100,分别对应安装在车辆的主驾驶和副驾驶位置下方,且两个加强板结构100沿车身左右方向对称设置,即分别设于中通道总成的左右两侧,以进一步提升前围板和前地板整体的强度和刚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加强板结构100,通过将设于加强板10的第一连接部21与车辆的前地板连接、第二连接部22与车辆的前围板连接、第三连接部23与车辆的门槛梁连接、第四连接部24与车辆的中通道总成连接,有利于提高前地板和前围板的整体刚度和强度,从而提升车辆的扭转刚度、正碰性能以及驾驶舱的强度和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加强板结构100与前围板、前地板、门槛梁以及中通道总成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一方面,焊接的连接强度大,能够保证加强板结构100与前围板、前地板、门槛梁以及中通道总成之间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焊接工艺简单,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3所示,加强板结构100可以为一体件,即加强板10和多个连接部采用一体成型方式加工而成,结构强度更高,且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例如,在加强板结构100为钣金件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加强板结构100可以由钣金冲压一体成型,无需后续连接,有利于简化加工工序,提高生产效率,并且结构强度更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3所示,加强板10可以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多个板体。相比于加强板结构100为一体件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板体的尺寸更小,使多个板体的成型精度更容易控制,进而有利于提高加强板10的产品精度。此外,还可以提升加强板10与前围板、前地板、门槛梁以及中通道总成之间的配合连接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板体之间可以直接连接在一起,也可以通过设于板体的其他结构间接连接在一起,例如通过设于板体的连接部连接在一起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5所示,加强板10包括: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
其中,第一板体11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且第一板体11的周沿设有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第二板体12设于第一板体11沿水平方向的外侧且与第一板体11沿前后方向的中部连接,第二板体12设有第三连接部23。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外侧”指的是第一板体11的远离中通道总成的一侧,例如与主驾驶对应设置的加强板结构100中,指第一板体11的左侧。
具体而言,通过使第一板体11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以使第一板体11的一部分位于前地板的上方,另一部分位于前围板的上方,从而使第一板体11的第一连接部21能够与前地板连接、第一板体11的第二连接部22能够与前围板连接,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前地板与前围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第一加强板10能够起到支撑前地板和前围板的作用,进而有利于提升前地板和前围板整体的强度和刚度。
此外,第二板体12连接在第一板体11沿前后方向的中部,并且第二板体12沿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以使第二板体12的第三连接部23能够与门槛梁连接,从而有利于提高第二板体12的强度和刚度,进而提高加强板10的强度和刚度。而且通过将第二板体12和门槛梁连接为一个整体,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对前地板和前围板的支撑效果,以增强车辆的正碰性能。
并且,通过将第二板体12连接在第一板体11的中部,能够使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形成T型结构,T型结构具有稳定性高、强度大的特点,能够进一步提升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整体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第二板体12上还可以设有第一连接部21,以便于第二板体12与前地板连接,以提高前地板的结构强度,并进一步提高前围板和前地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有利于提高前地板和前围板整体的强度和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板体11与第二板体12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以保证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板体11、第二板体12和前地板这三个板体部分层叠并焊接在一起,以形成三层焊接结构,有利于提高第一板体11、第二板体12和前地板整体的强度和刚度。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板体11上还设有第一凸起111和第一凹槽112,设于第一板体11的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上设有第一加强筋113。其中,第一凸起111由第一板体11沿左右方向的中部向上变形形成并沿前后方向延伸成长条形凸起;第一凹槽112由第一凸起111沿左右方向的中部向下变形形成并沿前后方向延伸成长条形凹槽;第一加强筋113由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局部向上变形形成,并且第一加强筋113有多个,多个第一加强筋113间隔分布,以使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形成为波浪形翻边。通过设置第一凸起111、第一凹槽112和第一加强筋113,有利于提升第一板体11、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的整体强度和刚度。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二板体12上设有第二凸起121,设于第二板体12的第一连接部21上设有第二加强筋122。其中,第二凸起121有第二板体12沿前后方向的中部向上变形并沿左右方向延伸形成;第二加强筋122由第一连接板21局部向上变形形成,并且第二加强筋122可以有多个,多个第二加强筋122可以沿前后方向对称布置。通过设置第二凸起121和第二加强筋122,能够提高第二板体12和第一连接部21的整体强度和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多个连接部还包括第五连接部25,第五连接部25用于与车辆的A柱内板和前围加强板中至少一个连接,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加强板结构100的强度和刚度;另一方面,能够使前围加强板和A柱内板中的至少一个为前地板和前围板提供支撑,从而进一步提高前地板和前围板整体的强度和刚度。
此外,加强板10还包括第三板体13,第三板体13设于第一板体11沿水平方向的外侧,第三板体13与第一板体11可以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并且第三板体13设有第五连接部25。通过将第五连接部25与前围加强板、A柱内板中的至少一个连接,以使第三板体13至少固定在前围加强板或者A柱内板上,有利于提高第三板体13的强度和刚度,从而提高加强板10的强度和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三板体13上还可以设有第二连接部22,以便于第三板体13与前围板连接,有利于提高前围板和前地板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前围板和前地板整体的强度和刚度。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6所示,第三板体13上还设有第三凸起131,设于第三板体13边沿的第二连接部22上设有第三加强筋132,第三凸起131由第三板体13的中部向上变形形成,第三加强筋132由第二连接部22局部向上变形形成。通过设置第三凸起131和第三加强筋132,有利于提升第三板体13和第二连接部22的整体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第三板体13与第二板体12间隔布置,加强板10还包括第四板体14,第四板体14连接第二板体12和第三板体13,以使第一板体11、第二板体12、第三板体13和第四板体14围绕成四边形的框架结构,有利于提高加强板10的结构强度。
在第三板体13与A柱内板连接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A柱内板、门槛梁、第一板体11、第三板体13和第四板体14也能围绕成四边形的框架结构,能够进一步提升加强板10的强度和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第四板体14与第二板体12、第三板体13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连接强度大,能够保证第四板体14与第二板体12、第三板体13的连接强度。
在第二板体12设有第一连接部21、第三板体13设有第二连接部22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四板体14、第一板体11和前地板这三个板体部分层叠并焊接在一起,第四板体14、第二板体12和前围板这三个板体部分层叠并焊接在一起,以分别形成三层焊接结构,能够提升加强板结构100与前地板、前围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第四板体14可以与第一板体11连接,以使第一板体11和第四板体14形成并排且相连的长条形板,避免第一板体11、第二板体12、第三板体13和第四板体14之间的框形结构变形,有利于提升加强板10的结构强度。
而且,第四板体14设有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以便于第四板体14与前地板、前围板连接,能够提升第四板体14的强度和刚度,并且可以进一步提升前地板和前围板之间的连接强度。此外第四板体14还可以起到支撑前地板和前围板的作用,以进一步提高车辆的正碰和底碰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第四板体14和第一板体11可以焊接相连,并且,第四板体14、第一板体11和前地板这三个板体可以部分层叠并焊接在一起,第四板体14、第一板体11和前围板这三个板体也可以部分层叠并焊接在一起,以分别形成三层焊接结构,以进一步提高前地板和前围板整体的强度和刚度,从而进一步提高车辆的正碰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四板体14上设有第四凸起141,设于第四板体14的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上设有第四加强筋142,第四凸起141由第四板体14沿左右方向的中部向上变形形成并沿前后方向延伸成长条形凸起,第四加强筋142由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局部向上变形形成。通过设置第四加强筋142和第四凸起141,能够提高第四板体14、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的整体结构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3所示,加强板10包括:第一板体11、第五板体15和第六板体16。
其中,第一板体11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且第一板体11的周沿设有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第五板体15设于第一板体11沿水平方向的内侧(即靠近中通道总成的一侧),且第五板体15设有第四连接部24;第六板体16连接第一板体11的中部和第五板体15。
具体而言,通过使第一板体11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以使设于第一板体11的第一连接部21能够与前地板连接、设于第一板体11的第二连接部22能够与前围板连接,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前地板与前围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第一加强板10能够起到支撑前地板和前围板的作用,进而有利于提升前地板和前围板整体的强度和刚度以及车辆的正碰性能。
并且,通过在第五板体15上设置第四连接部24,以使第五板体15能够与车辆的中通道总成连接,从而有利于提升第五板体15的强度和刚度,进而提高加强板结构100的强度和刚度。并且,还可以使中通道总成与加强板10连接为一个整体,共同为前地板和前围板提高支撑,以进一步提升车辆的正碰性能。
此外,通过第六板体16连接第一板体11的中部和第五板体15,一方面,使第一板体11和第六板体16形成T型结构,有利于提升加强板结构100的强度和刚度,从而提升前围板和前地板整体的强度和刚度;另一方面,使第一板体11、第五板体15和第六板体16连接为一个整体,结构强度更高,能够更好的为前地板和前围板提高支撑,进一步保证车辆的正碰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六板体16与第五板体15、第一板体11可以焊接相连,以保证第六板体16与第五板体15、第一板体11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第五板体15沿前后方向延伸呈长条形,且第五板体15的周沿设有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第六板体16与第五板体15的中部连接。
具体而言,第五板体15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长条形结构,且第五板体15的一部分位于前地板上方,另一部分位于前围板上方,以使设于第五板体15的第一连接部21能够与前地板连接、设于第五板体15的第二连接部22能够与前围板连接,一方面,能够提升前地板和前围板之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提升前地板和前围板整体的强度和刚度;另一方面,还能为前地板和前围板提高支撑,从而进一步提高车辆的正碰性能。
此外,第六板体16与第五板体15的中部连接,并且第六板体16还与第一板体11的中部连接,以使第一板体11、第五板体15和第六板体16形成“工”字型结构。“工”字型结构具有稳定性高、强度大的特点,能够提升加强板结构100的强度和刚度,从而提升前围板和前地板整体的强度和刚度,并且还可以提升车辆的扭转刚度、满足车辆的正碰性能。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第六板体16、第一板体11和前地板这三个板体部分层叠并焊接在一起,第六板体16、第五板体15和前地板这三个板体部分层叠并焊接在一起,以分别形成三层焊接结构,有利于提高加强板结构100与前地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第五加强板10、前地板和中通道总成层叠并焊接在一起,以形成三层焊接结构,以提升第五板体15与前地板、中通道总成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五板体15上设有第五凸起151和第二凹槽152,设于第五板体11的第一连接部21、第二连接部22和第四连接部24上设有第五加强筋153,第五凸起151由第五板体15沿左右方向的中部向上变形形成并沿前后方向延伸成长条形凸起,第二凹槽152有第五凸起151的局部向下变形形成,第五加强筋153由第一连接部21、第二连接部22和第四连接部24局部向上变形形成。通过设置第五凸起151、第二凹槽152和第五加强筋153,能够提高第一连接部21、第二连接部22、第四连接部24和第五板体15的整体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六板体16上设有第六凸起161,设于第一板体11的第一连接部21上设有第六加强筋162,第六凸起161由第六板体16的中部向上变形形成,第六加强筋162由第一连接部21局部向下变形形成。通过设置第六凸起161和第六加强筋162,有利于增强第六板体16和第一连接部21的整体结构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9所示,至少一个连接部为翻边,翻边可以为上翻边,或者翻边可以为弯折延伸的波浪形翻边,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加强板10的强度和刚度;另一方面,翻边结构有利于加强板结构100的安装,便于与前地板、前围板、门槛梁、中通道总成、A柱内板和前围加强板等结构面接触连接,能够减小加强板结构100受形状、结构或者安装位置的制约。
例如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设于第二板体12的第三连接部23为上翻边,以便于与门槛梁连接;设于第三板体13的第五连接部25为上翻边、第二连接部22为波浪形翻边,以便于与A柱内板、前围加强板和前围板连接。有利于加强第二板体12和第三板体13本身的强度和刚度,还可以增强前地板和前围板整体的强度和刚度,从而提升车辆的侧碰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前地板、前围板、中通道总成、门槛梁和加强板结构,加强板结构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加强板结构100,前地板与第一连接部21连接,前围板与第二连接部22连接,门槛梁与第三连接部23连接,中通道总成与第四连接部24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的加强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强板(10)和设于所述加强板(10)的多个连接部,多个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21)、第二连接部(22)、第三连接部(23)和第四连接部(24),所述第一连接部(21)用于与所述车辆的前地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22)用于与所述车辆的前围板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23)用于与所述车辆的门槛梁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部(24)用于与所述车辆的中通道总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加强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结构为一体件;
或者,所述加强板(10)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多个板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加强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10)包括:
第一板体(11),所述第一板体(11)沿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板体(11)的周沿设有所述第一连接部(2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2);
第二板体(12),所述第二板体(12)设于所述第一板体(11)沿水平方向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一板体(11)沿前后方向的中部连接,所述第二板体(12)设有所述第三连接部(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加强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连接部还包括第五连接部(25),所述第五连接部(25)用于与所述车辆的A柱内板和前围加强板(10)中至少一个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加强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10)还包括第三板体(13)和第四板体(14),所述第三板体(13)设于所述第一板体(11)沿水平方向的外侧且设有所述第五连接部(25);
所述第三板体(13)与所述第二板体(12)间隔布置,所述第四板体(14)连接所述第二板体(12)和所述第三板体(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加强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板体(14)与所述第一板体(11)连接且所述第四板体(14)设有所述第一连接部(2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加强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10)包括:
第一板体(11),所述第一板体(11)沿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板体(11)的周沿设有所述第一连接部(2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2);
第五板体(15),所述第五板体(15)设于所述第一板体(11)沿水平方向的内侧,且所述第五板体(15)设有所述第四连接部(24);
第六板体(16),所述第六板体(16)连接所述第一板体(11)的中部和所述第五板体(1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的加强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板体(15)沿前后方向延伸呈长条形,且所述第五板体(15)的周沿设有所述第一连接部(2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2),所述第六板体(16)与所述第五板体(15)的中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加强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连接部为翻边,所述翻边为上翻边,或者所述翻边为弯折延伸的波浪形翻边。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地板、前围板、中通道总成、门槛梁和加强板结构,所述加强板结构为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加强板结构。
CN202221357273.8U 2022-05-31 2022-05-31 车辆的加强板结构和车辆 Active CN2176495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57273.8U CN217649541U (zh) 2022-05-31 2022-05-31 车辆的加强板结构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57273.8U CN217649541U (zh) 2022-05-31 2022-05-31 车辆的加强板结构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49541U true CN217649541U (zh) 2022-10-25

Family

ID=83665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57273.8U Active CN217649541U (zh) 2022-05-31 2022-05-31 车辆的加强板结构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495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31729B (zh) 车身下部结构
CN112660244B (zh) 一种偏置碰防撞车体结构
CN106809286B (zh) 汽车前地板结构
CN110884567B (zh) 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
CN111483526B (zh) 车身结构
CN217649541U (zh) 车辆的加强板结构和车辆
WO2017069015A1 (ja)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CN212890610U (zh) 电动车下车体结构
CN212797089U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商用车的地板总成及驾驶室白车身
CN114056438A (zh) 车身前部构造
US8801081B2 (en) Apparatus for reducing injury to passenger' feet during offset crash
CN115003588A (zh) 用于机动车辆车厢底梁的纵向加强件
CN219428231U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11893399U (zh) 一种电动车车架
CN218877398U (zh) 一种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16102387U (zh) 一种汽车前横梁及其应用的副车架、汽车
CN108674494B (zh) 一种门槛加强结构
CN216128333U (zh) 一种前围板总成及汽车
CN218986772U (zh) 一种顶盖前横梁总成及车辆
CN220298606U (zh) 一种汽车地板结构及汽车
CN214823632U (zh) 一种偏置碰撞a柱增强结构和汽车
CN114401882B (zh) 用于电动的机动车的车身
CN220180935U (zh) 前纵梁总成及汽车车身
CN219728335U (zh) A柱下端加强结构及设有其的车辆
CN213384465U (zh) 车身后地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