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41534U - 新型冷却板及其应用的电动车 - Google Patents

新型冷却板及其应用的电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41534U
CN217641534U CN202221808665.1U CN202221808665U CN217641534U CN 217641534 U CN217641534 U CN 217641534U CN 202221808665 U CN202221808665 U CN 202221808665U CN 217641534 U CN217641534 U CN 2176415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plate
pipeline
liquid
cooling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0866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严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Times Wuhan Battery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Times Wuhan Battery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Times Wuhan Battery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Times Wuhan Battery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0866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415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415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415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冷却板及其应用的电动车,用于输入低温高压状态的冷却液与其进行热交换,其包括板体、沿冷却液流动方向依次设置于板体内部的至少两组冷却通道、以及设置于相邻两组冷却通道之间的连接通道,连接通道内设置有节流膨胀阀,位于两端的冷却通道分别对应与设置于板体上的两组开口连通;电动车采用冷凝装置、增压装置、以及高压冷却液收集箱与冷却板构成循环降温系统对电池包进行散热。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将冷却板内部分成多个腔体,并在相邻两个腔体的冷却通道之间设置节流膨胀阀,节流膨胀阀将作用于冷却板前半程的低温高压的冷却液节流降温后再注入冷却板后半程,从而减弱或解决电池包散热不均的问题。

Description

新型冷却板及其应用的电动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冷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冷却板及其应用的电动车。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日益严重,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全世界各行各业都在倡导的绿色理念。目前,为了积极响应节能减排的绿色理念,很多国家都在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以逐渐取代燃油车的使用,从而减少碳排放。其中,电池包作为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动力源,其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严重影响电池包的安全性和放电效率。因此,目前生产的大多数电池包都设置有冷却装置来对电池包进行散热降温,确保电池包正常使用。
现有技术中的电池包冷却装置都是在电池包的底端设置水冷板,并在水冷板内设置有供冷却液流通的管路,通过水冷板内冷却液的流动逐渐吸收电池包产生的热量,从而实现对电池包的降温作用。但是,目前的水冷板内设置的管路连续分布于板体内,当冷却液在前半程吸收了大量的热量,会导致冷却液流至水冷板的后半程时换热效果变差,导致电池包前半段与后半段散热不均匀,电池包内部各个单电池的温差变大,对电池包的使用安全性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水冷板散热均匀、水冷板的后半程散热效果好的新型冷却板及其应用的电动车就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冷却板及其应用的电动车,通过将冷却板内部分成多个腔体,并在相邻两个腔体的冷却通道之间设置节流膨胀阀,节流膨胀阀将作用于冷却板前半程的低温高压的冷却液节流降温后再注入冷却板后半程,从而减弱或解决电池包散热不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冷却板,用于输入低温高压状态的冷却液与其进行热交换;包括板体、沿所述冷却液流动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板体内部的至少两组冷却通道、以及设置于相邻两组所述冷却通道之间的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内设置有节流膨胀阀,位于两端的所述冷却通道分别对应与设置于所述板体上的两组开口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板体内沿所述冷却液流动方向设置有前腔与后腔,所述前腔与所述后腔对称设置于所述板体内部的前后两端;所述冷却通道设置为两组,并包括设置于所述前腔内的前段管路、以及设置于所述后腔内的后段管路。
进一步的,所述前段管路与所述后段管路均呈环形结构设置或S型结构设置,并均匀分布于所述板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前段管路与所述后段管路之间设置有中间管路,所述节流膨胀阀设置于所述中间管路内。
进一步的,所述两组开口包括设置于所述前腔的顶端的前侧的进液口、以及设置于所述后腔的顶端的后侧的出液口。
进一步的,所述前段管路的远离所述节流膨胀阀的一端容纳于所述进液口内,所述后段管路的远离所述节流膨胀阀的一端容纳于所述出液口内。
一种电动车,采用所述的新型冷却板,包括车身、设置于所述车身内的电池包、以及设置于所述电池包的底端的板体,所述车身内沿冷却液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冷凝装置、增压装置、以及高压冷却液收集箱,所述高压冷却液收集箱的输出端与位于进流侧的冷却通道的输入端管道连接,并在二者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温控电磁阀。
进一步的,所述温控电磁阀与设置于所述电池包上的温度传感器信号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冷凝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增压装置管道连接,其输入端与位于出流侧的冷却通道的输出端管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增压装置为增压泵或增压缸,以对冷却液加压后输出低温高压冷却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冷却板及其应用的电动车,通过将冷却板内部分成多个腔体,并在相邻两个腔体的冷却通道之间设置节流膨胀阀,注入冷却板前半程的低温高压冷却液对电池包前半部分降温后温度有所升高,温度升高后的低温高压冷却液再流经节流膨胀阀,节流膨胀阀将温度上升后的低温高压冷却液节流降温后再注入冷却板后半程,从而减弱或解决电池包散热不均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冷却板及其应用的电动车,通过采用增压装置对注入冷却板的冷却液进行增压后变成高压状态的冷却液,以便于后续节流膨胀阀在对冷却液节流时将其从高压状态变为低压状态,从而使冷却液的温度降低,确保冷却液在冷却板前半程与后半程的降温效果相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冷却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冷却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车的冷却组件连接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0、板体;11、进液口;12、出液口;20、前段管路;30、节流膨胀阀;40、后段管路;50、冷凝装置;60、增压装置;70、高压冷却液收集箱;80、温控电磁阀;90、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实施例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新型冷却板100,用于输入低温高压状态的冷却液与其进行热交换,从而对放置在冷却板上的电池包进行降温。冷却板包括板体10、沿冷却液流动方向依次设置于板体10内部的至少两组冷却通道、以及设置于相邻两组冷却通道之间的连接通道。连接通道内设置有节流膨胀阀30,节流膨胀阀30为焦耳-汤姆逊节流膨胀阀30。节流膨胀阀30能够对流经其孔口的冷却液节流后使其从高压状态变为低压状态,并使其温度降低。位于两端的冷却通道分别对应与设置于板体10上的两组开口连通,一组开口用于注入低温高压状态的冷却液,另一组开口用于将跟电池包热交换完成后的冷却液排出。
如此设置,通过将冷却板内部分成多个腔体,并在相邻两个腔体的冷却通道之间设置节流膨胀阀30,注入冷却板前半程的低温高压冷却液对电池包前半部分降温后温度有所升高,温度升高后的低温高压冷却液再流经节流膨胀阀30,节流膨胀阀30将温度上升后的低温高压冷却液节流降温后再注入冷却板后半程,从而减弱或解决电池包散热不均的问题。
如图1至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板体10内沿冷却液流动方向设置有前腔与后腔,前腔与后腔对称设置于板体10内部的前后两端,以分别对电池包前半程与后半程进行降温冷却处理。冷却通道设置为两组,并包括设置于前腔内的前段管路20、以及设置于后腔内的后段管路40。前段管路20与后段管路40均呈环形结构设置或S型结构设置,并均匀分布于板体10内,以增加各自的长度,确保发挥最好的冷却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依据本领域技术人员对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前段管路20与后段管路40的形状及排布依据需要进行调整,例如将前段管路20与后段管路40沿冷却板的长度方向布置或者沿冷却板的宽度方向布置,故而上述等效结构可理解为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所作的等同实施方式
特别的,前段管路20与后段管路40之间设置有中间管路,以将前段管路20与后段管路40连通。节流膨胀阀30设置于中间管路内,从而对从前段管路20流出的温度升高后的高压冷却液进行节流降温,并将降温后的低温低压冷却液导流至后段管路40内,继续对电池包后半程进行降温处理。
如图1至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两组开口包括设置于前腔的顶端的前侧的进液口11、以及设置于后腔的顶端的后侧的出液口12。进液口11与出液口12分设于板体10的前后两端,以便于布置板体10内的前段管路20与后段管路40,确保前段管路20与后段管路40能够完全分布于各自的腔体内。前段管路20的远离节流膨胀阀30的一端容纳于进液口11内,以便于冷却液注入前段管路20内,后段管路40的远离节流膨胀阀30的一端容纳于出液口12内,以便于冷却液从后段管路40流出。
如图3所示,一种电动车,采用的新型冷却板,包括车身、设置于车身内的电池包、以及设置于电池包的底端的板体10。车身内沿冷却液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冷凝装置50、增压装置60、以及高压冷却液收集箱70。增压装置60为增压泵或增压缸,以对冷却液加压后输出低温高压冷却液。增压装置60对注入冷却板的冷却液进行增压后变成高压状态的冷却液,便于后续节流膨胀阀30在对冷却液节流时将其从高压状态变为低压状态,从而使冷却液的温度降低,确保冷却液在冷却板前半程与后半程的降温效果相近。
高压冷却液收集箱70用于存储增压后的冷却液,其输出端与位于进流侧的冷却通道的输入端管道连接,并在二者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温控电磁阀80。温控电磁阀80与设置于电池包上的温度传感器90信号连接。温度传感器90能够监测电池包的温度,并将电池包的当前温度信号传递给温控电磁阀80,温控电磁阀80根据电池包的温度大小进而控制流经温控电磁阀80的冷却液的通断或流量大小。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凝装置50的输出端与增压装置60管道连接,其输入端与位于出流侧的冷却通道的输出端管道连接。从后段管路40排出的冷却液再注入冷凝装置50内,冷凝装置50对其降温冷却后输出至增压装置60,增压装置60对冷却液增压后再注入前段管路20内,从而实现冷却液的循环使用。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冷却板,用于输入低温高压状态的冷却液与其进行热交换;其特征在于,包括板体、沿所述冷却液流动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板体内部的至少两组冷却通道、以及设置于相邻两组所述冷却通道之间的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内设置有节流膨胀阀,位于两端的所述冷却通道分别对应与设置于所述板体上的两组开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内沿所述冷却液流动方向设置有前腔与后腔,所述前腔与所述后腔对称设置于所述板体内部的前后两端;所述冷却通道设置为两组,并包括设置于所述前腔内的前段管路、以及设置于所述后腔内的后段管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段管路与所述后段管路均呈环形结构设置或S型结构设置,并均匀分布于所述板体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段管路与所述后段管路之间设置有中间管路,所述节流膨胀阀设置于所述中间管路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开口包括设置于所述前腔的顶端的前侧的进液口、以及设置于所述后腔的顶端的后侧的出液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段管路的远离所述节流膨胀阀的一端容纳于所述进液口内,所述后段管路的远离所述节流膨胀阀的一端容纳于所述出液口内。
7.一种电动车,采用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新型冷却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设置于所述车身内的电池包、以及设置于所述电池包的底端的板体,所述车身内沿冷却液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冷凝装置、增压装置、以及高压冷却液收集箱,所述高压冷却液收集箱的输出端与位于进流侧的冷却通道的输入端管道连接,并在二者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温控电磁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电磁阀与设置于所述电池包上的温度传感器信号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增压装置管道连接,其输入端与位于出流侧的冷却通道的输出端管道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装置为增压泵或增压缸,以对冷却液加压后输出低温高压冷却液。
CN202221808665.1U 2022-07-14 2022-07-14 新型冷却板及其应用的电动车 Active CN2176415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08665.1U CN217641534U (zh) 2022-07-14 2022-07-14 新型冷却板及其应用的电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08665.1U CN217641534U (zh) 2022-07-14 2022-07-14 新型冷却板及其应用的电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41534U true CN217641534U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34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08665.1U Active CN217641534U (zh) 2022-07-14 2022-07-14 新型冷却板及其应用的电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4153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01265A (zh) * 2023-05-23 2023-06-23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浸没液冷系统及其的控制方法、服务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01265A (zh) * 2023-05-23 2023-06-23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浸没液冷系统及其的控制方法、服务器
CN116301265B (zh) * 2023-05-23 2023-08-04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浸没液冷系统及其的控制方法、服务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461037U (zh)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以及燃料电池汽车
CN106640318B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9691855U (zh) 车载燃料电池系统及氢动力车辆
CN217641534U (zh) 新型冷却板及其应用的电动车
US20190299812A1 (en) Electric vehicle, heat-dissipating device adapted to cool electric vehicle, and method for dissipating heat from electric vehicle
CN108539307B (zh) 一种高功率密度动力电池冷却系统
CN205960161U (zh) 一种电池包温度控制装置及汽车
CN108232238A (zh)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控制方法以及燃料电池汽车
CN204558619U (zh) 一种电池包的温度管理系统
CN211743351U (zh) 一种一体式液冷系统
CN107905882A (zh) 一种发动机逆流式冷却系统
CN107605587B (zh) 冷却系统及冷却系统调节方法
CN109599639A (zh) 一种车用动力电池包的液冷热管理装置
CN208256862U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电池水冷结构
CN112128609A (zh) 一种新型加氢预冷系统
CN206035625U (zh) 燃气发动机用闭式冷却循环系统
CN215761905U (zh) 一种增压发动机冷却系统
CN213816326U (zh) 一种动力电池箱结构
CN207459118U (zh) 一种动力电池包液冷装置
CN206040904U (zh) 电池组用液冷换热管结构
CN209786138U (zh) 一种电池包液冷装置
CN215595718U (zh) 应用于车辆的热管理系统
CN202405951U (zh) 电机冷却水恒温装置
CN207993689U (zh) 一种锂离子电容水冷循环系统
CN209344274U (zh) 用于车用动力电池包热管理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