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38832U - 用于固定电极的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固定电极的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38832U
CN217638832U CN202221696848.9U CN202221696848U CN217638832U CN 217638832 U CN217638832 U CN 217638832U CN 202221696848 U CN202221696848 U CN 202221696848U CN 217638832 U CN217638832 U CN 2176388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abutment surface
fixing member
probe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9684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顺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uiji Sens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uiji Sens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uiji Sens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uiji Sens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9684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388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388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388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固定电极的固定装置,电极具有用于输出电信号的触点,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构件、第二固定构件、以及可导电的探针,第一固定构件具有用于与电极抵接的第一抵接面,第二固定构件具有用于与电极抵接的第二抵接面,第二抵接面与第一抵接面相对布置,探针至少部分地设置于第一固定构件并且具有用于接触触点的探针头部。由此,能够获得一种能够固定电极并且传输电极所产生的电信号的固定装置。

Description

用于固定电极的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固定电极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电极包括传感电极,传感电极又称生物传感电极、生物传感器、生物电极等,是一种涂有生物材料的电极。传感电极通过电极表面的生物材料与电极所处环境中的物质之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或其他催化反应获得微弱电流并在正负电极之间形成电势差,并且通过所形成的电势差来表征化学反应的程度或化学组分浓度,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生产、环境监测等领域。
随着用户需求越来越高,传感电极被要求体积越来越小,需要小而薄还需要在表面涂覆有生物敏感材料,因此,传感电极的测试组件也被要求制造成越来越微小的结构,这在生产测试过程中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和挑战。现有技术中,测试传感电极性能的测试制程或方法通常为通过测试装置的测试针床或测试基座对传感电极进行测试,测试针床或测试基座通常具有较多数量的传感电极安装座以对批量的传感电极进行固定,从而提高测试效率。
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中,由于测试针床或测试基座具有较多数量的传感电极安装座,从而使得测试针床或测试基座的结构复杂、不利于测试针床或测试基座体积的微小化,从而不便于在实验室等狭小空间中对批量的传感电极进行检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状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用于固定电极的固定装置,且固定装置能够传输电极所产生的电信号。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固定电极的固定装置,所述电极具有用于输出电信号的触点,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构件、第二固定构件、以及可导电的探针,所述第一固定构件具有用于与所述电极抵接的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二固定构件具有用于与所述电极抵接的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二抵接面与所述第一抵接面相对布置,所述探针至少部分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构件并且具有用于接触所述触点的探针头部。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固定装置中,能够通过第一固定构件与第二固定构件对电极进行夹持以对电极进行固定;此外,固定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固定构件的可导电的且与电机的触电相接触的探针,由此能够将传递并输出电极所产生的电信号。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固定装置中,可选地,所述电极包括可设置于所述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第二抵接面之间的电极头部,所述触点位于所述电极头部。在这种情况下,固定装置对电极进行固定时,电极的触点能够位于固定装置中,从而能够通过固定装置尽可能地隔绝水蒸气以减少水蒸气与触点接触,进而降低测试过程中短路的风险。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固定装置中,可选地,所述第二固定构件具有与所述电极头部的形状相匹配的凹槽,所述凹槽由所述第二抵接面朝与所述第二抵接面正交的方向凹陷而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在固定装置夹持电极时,电极头部能够卡合于凹槽,从而提高固定装置夹持电极的稳定性。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固定装置中,可选地,所述第二固定构件具有多个所述凹槽,多个所述凹槽并列形成在所述第二抵接面。在这种情况下,固定装置能够同时夹持多个电极,在进行电极测试时,固定装置能够同时夹持多个不同的电极并伸入相同的溶液或夹持多个相同的电极并伸入不同的溶液以进行对照试验。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固定装置中,可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第二抵接面之间并且呈环状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围绕所述凹槽。由此,能够通过密封圈尽可能地隔绝水蒸气以减少水蒸气与触点或探针接触的情况,进而降低测试过程中短路的风险。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固定装置中,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构件具有在与所述第一抵接面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通孔,所述探针至少部分地设置于所述通孔。由此,探针能够通过通孔设置于第一固定构件内,从而尽可能地隔绝水蒸气以减少水蒸气与探针接触的情况,进而降低测试过程中短路的风险。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固定装置中,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抵接面的相对面上的保护座,所述保护座呈环状并且环绕在所述通孔形成在所述相对面上的缺口的外周。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通过保护座尽可能地阻挡在测试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进入通孔,从而尽可能地降低测试过程中短路的风险。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固定装置中,可选地,所述第二固定构件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二抵接面并且朝与所述第二抵接面正交的方向突起的卡合突起,所述第一固定构件包括由所述第一抵接面朝与所述第一抵接面正交的方向凹陷而形成的卡合凹部,所述卡合突起卡合于所述卡合凹部。在这种情况下,卡合突起能够卡合于卡合凹部,从而能够通过卡合作用,对第一固定构件与第二固定构件的连接进行固定,进而尽可能地确保探针能够与电极的触点接触。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固定装置中,可选地,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构件和所述第二固定构件的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抵接面上的第一磁吸部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抵接面上的第二磁吸部,所述第一磁吸部的位置与所述第二磁吸部的位置相对应。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通过第一磁吸部和第二磁吸部之间的磁吸作用使第一固定构件与第二固定构件进行连接。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固定装置中,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构件和所述第二固定构件的电阻值大于500兆欧姆。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尽可能地减弱在测试过程中电极传导至第一固定构件和第二固定构件的电流,且不至于使电阻值过低从而出现短路的现象。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并且能够传输电极所产生的电信号的用于固定电极的固定装置。
附图说明
现在将仅通过参考附图的例子进一步详细地解释本实用新型,其中:
图1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B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固定装置的透视图。
图3A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第一固定构件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B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第一固定构件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A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第二固定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B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第二固定构件的变形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A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探针的结构示意图;图5B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探针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固定装置,2…电极,11…第一固定构件,12…第二固定构件,13…探针,21…电极头部,22…电极尾部,23…触点,111…第一抵接面,112…通孔,113…卡合凹部,114…第一磁吸部槽,115…第一密封圈槽,116…第一握持凹部,121…第二抵接面,122…凹槽,123…第二密封圈凹槽,125…卡合突起,126…第二磁吸部凹槽,128…第二握持凹部,131…探针头部,132…探针中部,133…探针尾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在下面的说明中,对于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图,部件相互之间的尺寸的比例或者部件的形状等可以与实际的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例如所包括或所具有的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以包括或具有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下面描述中涉及的小标题等并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或范围,其仅仅是作为阅读的提示作用。这样的小标题既不能理解为用于分割文章的内容,也不应将小标题下的内容仅仅限制在小标题的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上方”、“朝向上方”、“下方”、“朝向下方”、“上下方向”、“左侧”、“朝向左侧”、“左方”、“朝向左方”、“右侧”、“朝向右侧”、“右方”、“朝向右方”、“左右方向”、“前方”、“朝向前方”、“后方”、“朝向后方”、“前后方向”等相对位置和相对方向术语,是参照通常操作姿态,并且不应当认为是限制性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电极的固定装置,其可以用于夹持电极以便于对电极进行操作,例如将电极夹持后对电极进行检测、或将电极夹持后对电极进行加工。通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定装置,能够有助于对电极进行固定以便于对电极进行预期操作。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定装置还可以称为例如夹持装置、固定工装、夹持工装等。需要说明的是,各名称是为了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于对电极进行固定的装置,并且不应当理解为限定性的。
图1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电极2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在一些示例中,电极2可以包括电极头部21、电极尾部22和触点23。在一些示例中,电极头部21可以与电极尾部22相连接。在一些示例中,电极尾部22可以在对电极2进行检测时被部分地置于检测溶液中并且与溶液发生反应,以生成相应的电信号。在一些示例中,触点23可以用于输出生成的电信号。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电极2进行检测时,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固定装置1(下面详细描述)可以夹持电极头部21以对电极2进行固定,电极尾部22可以部分地伸入用于检测的溶液中,电极2在溶液中产生电信号,电信号通过触点23输出。在一些示例中,在检测时需要对用于检测的溶液进行加热。
在一些示例中,电极头部21可以呈扁平状。由此,能够有助于固定装置1对电极头部21进行夹持。在一些示例中,电极头部21可以为刚性。由此,能够有助于减少固定装置1在夹持电极头部21时对电极头部21造成的损伤。
在一些示例中,电极头部21可以与电极尾部22位于同一平面(参见图1)。
在一些示例中,触点23可以位于电极头部21(参见图1)。在这种情况下,触点23能够位于固定装置1中,从而能够通过固定装置1尽可能地隔绝水蒸气以减少水蒸气与触点23接触的情况,进而降低测试电极时发生的短路的风险。
在一些示例中,电极2可以是生物电极。在一些示例中,生物电极可以是葡萄糖传感电极,可以用于测量电极2所处环境中的葡萄糖浓度。
图2A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固定装置1的结构示意图。图2B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固定装置1的透视图。
在一些示例中,固定装置1可以包括第一固定构件11、第二固定构件12和探针13(参见图2A和图2B)。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固定构件11与第二固定构件12可以相对布置。换言之,即第一固定构件11的第一抵接面111与第二固定构件12的第二抵接面121可以相对布置(稍后描述)。由此,能够通过第一固定构件11与第二固定构件12对电极2进行夹持,以使电极2进行固定。
在一些示例中,探针13可以设置于第一固定构件11(参见图2B)。在一些示例中,探针13可以设置于第一固定构件11的通孔112中(稍后描述)。在一些示例中,探针13可导电。当固定装置1夹持电极2时,探针13的探针头部131可以与电极2的触点23接触(稍后描述)。由此,能够通过探针13传递由触点23输出的电信号。
图3A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第一固定构件11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B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第一固定构件11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A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第二固定构件12的结构示意图;图4B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第二固定构件12的变形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B所示出的第一固定构件11由图3A所示出的第一固定构件11翻转得到。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固定构件11可以具有第一抵接面111(参见图3B)。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抵接面111可以配置为用于与电极2抵接。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固定构件12可以具有第二抵接面121。在一些示例中,第二抵接面121可以配置为用于与电极2抵接。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抵接面111可以与第二抵接面121相对布置。(参见图2A和图2B)。由此,能够通过第一抵接面111与第二抵接面121分别抵接电极头部21的相对两侧,以使固定装置1能够夹持电极2。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抵接面111和第二抵接面121可以为平坦的表面。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抵接面111可以平行于第二抵接面121。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增大第一抵接面111和第二抵接面121在抵接于电极2时与电极2接触面的面积,从而提高对电极2夹持的稳定性。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固定构件11可以具有第一磁吸部凹槽114(参见图3B),第一磁吸部凹槽114可以用于容纳磁铁。第一磁吸部凹槽114可以由第一抵接面111凹陷而形成。第一磁吸部凹槽114可以朝与第一抵接面111正交的方向凹陷。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固定构件12可以具有第二磁吸部凹槽126(参见图4A),第二磁吸部凹槽126可以用于容纳磁铁。第二磁吸部凹槽126可以由第二抵接面121凹陷而形成。第二磁吸部凹槽126可以朝与第二抵接面121正交的方向凹陷。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磁吸部凹槽114的位置可以与第二磁吸部凹槽126的位置相对应。在这种情况下,容纳于第一磁吸部凹槽114的磁铁可以与容纳于第二磁吸部凹槽126相互吸引,从而能够通过磁铁之间的相互吸引使第一固定构件11与第二固定构件12相连接,进而提高对电极2夹持的稳定性。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固定构件11可以具有多个第一磁吸部凹槽114。多个第一磁吸部凹槽114可以均匀分布于第一抵接面111。换言之,即第一固定构件11可以具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磁铁。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固定构件12可以具有多个第二磁吸部凹槽126。多个第二磁吸部凹槽126可以均匀分布于第二抵接面121。换言之,即第二固定构件12可以具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磁铁。在一些示例中,多个第一磁吸部凹槽114可以与多个第二磁吸部凹槽126一一对应。换言之,即第一固定构件11的磁铁可以与第二固定构件12的磁铁数量相同并且位置对应。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多个磁铁的次序作用能够提高第一固定构件11与第二固定构件12连接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固定装置1对电极2夹持的稳定性。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固定构件11可以具有通孔112(参见图2B、图3A和图3B)。通孔112可以于与第一抵接面111正交的方向上延伸。通孔112在第一抵接面111和第一抵接面111的相对面上形成相应的缺口。在一些示例中,通孔112可以配置为用于容纳探针13。探针13可以全部或部分地容纳于通孔112。在一些示例中,通孔112的直径可以与探针13的直径大致相同。由此,能够通过第一固定构件11尽可能地隔绝水蒸气以减少水蒸气与探针13接触的情况,进而降低短路的风险。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固定构件12可以具有凹槽122(参见图4A)。在一些示例中,凹槽122可以由第二抵接面122凹陷而形成。在一些示例中,凹槽12可以朝与第二抵接面122正交的方向凹陷。在一些示例中,凹槽12的形状可以与电极2的电极头部21的形状相匹配。在这种情况下,在固定装置1夹持电极2时,电极头部21能够卡合于凹槽12,从而提高固定装置1夹持电极2的稳定性。
在一些示例中,凹槽122的位置可以与通孔112位置相对应。换言之,即通孔112在第一抵接面111上形成的缺口可以位于凹槽122的正上方。由此,能够便于探针13接触电极头部21上的触点23。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固定构件12可以具有多个凹槽122(参见图4B)。例如,第二固定构件12可以具有2个、3个或4个凹槽122。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B所示,第二固定构件12可以具有凹槽122a、凹槽122b和凹槽122c。凹槽122a、凹槽122b和凹槽122c可以并列形成在第二抵接面121。可以理解地,第二固定构件12具有多个凹槽122时,相应地,第一固定构件11也可以对应具有多个通孔112,在此不再作图示。在这种情况下,固定构件1能够同时夹持多个不同的电极2伸入相同的溶液或夹持多个相同的电极2伸入不同的溶液以进行对照试验,以对多个电极2进行测试。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固定构件11可以具有卡合凹部113(参见图3B)。卡合凹部113可以由第一抵接面111凹陷而形成。卡合凹部113可以朝与所述第一抵接面111正交的方向凹陷。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固定构件12可以具有卡合突起125(参见图4A)。卡合突起125可以形成于第二抵接面121。卡合突起125可以朝与与第二抵接面121正交的方向突起。换言之,卡合突起125可以朝第一抵接面111突起。在一些示例中,卡合凹部113凹陷的深度可以与卡合突起125突起的高度大致相同。卡合凹部113的位置可以与卡合突起125的位置相对应。在这种情况下,卡合突起125能够卡合于卡合凹部113。在一些示例中,卡合凹部113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例如如图3B所示的,可以为2个;卡合突起125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例如如图4A所示的,可以为2个;且多个卡合凹部113的位置可以与多个卡合突起125的位置相对应。从而能够通过卡合对第一固定构件11与第二固定构件12的连接进行定位,进而尽可能地确保探针13能够接触电极2的触点23。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固定构件11可以具有呈环状的第一密封圈凹槽115(参见图3B)。第一密封圈凹槽115可以由第一抵接面111凹陷而形成。第二固定构件12可以具有呈环状的第二密封圈凹槽123(参见图4A)。第二密封圈凹槽123可以由第二抵接面121凹陷而形成。第二密封圈凹槽123可以围绕凹槽122。第一密封圈凹槽115的位置可以与第二密封圈凹槽123的位置相对应。在一些示例中,固定装置1还可以包括呈环状的密封圈,密封圈可以设置在第一密封圈凹槽115和第二密封圈凹槽123中。换言之,即密封圈可以设置在第一抵接面111与第二抵接面121之间并且围绕凹槽122。由此,能够通过密封圈尽可能地隔绝水蒸气以减少水蒸气与触点23或探针13接触的情况,进而降低短路的风险。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固定构件11还可以包括第一握持凹部116(参见图3A和图3B)。第一握持凹部116可以由第一固定构件11的外侧壁向内凹陷而形成。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固定构件12还可以包括第二握持凹部128(参见图4A)。第二握持凹部128可以由第二固定构件12的外侧壁向内凹陷而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当需要将第一固定构件11与第二固定构件12分开时,使用者能够使用手或工具将第一握持凹部116和第二握持凹部128以朝大致相反的方向进行发力,从而便于将第一固定构件11与第二固定构件12分开。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固定构件11可以包括保护座。保护座可以置在第一抵接面111的相对面上。保护座呈环状并且环绕在通孔112形成在第一抵接面111的相对面上的缺口的外周。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通过保护座尽可能地阻挡在测试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从而尽可能地降低短路风险。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固定构件11和第二固定构件12的电阻可以大于500兆欧姆。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尽可能地减弱在测试过程中电极2传导至第一固定构件11和第二固定构件12的电流且不至于使电阻值过低从而出现短路的现象。
图5A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探针13的结构示意图;
图5B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探针13的剖面图。
在一些示例中,探针13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探针头部131、探针中部132和探针尾部133(参见图5A)。探针头部131可以用于接触电极2的触点23。探针尾部133可以用于连接数据分析设备(例如计算机等)。由此,能够将电信号输出至数据分析设备以获得对探针13测试的结果。探针中部132可以用于连接探针头部131与探针尾部133。
在一些示例中,探针中部132可以具有呈柱状的容纳部132a(参见图5B)。探针头部131可以部分地容纳于容纳部132a中。在一些示例中,探针中部132还可以包括设置于容纳部132a的弹簧132b(参见图5B)。弹簧132b可以沿着容纳部132a的轴向布置。弹簧132b的一端可以连接探针头部131的端部,另一端可以连接于容纳部132a的侧壁。在这种情况下,探针头部131能够相对于探针中部132在容纳部132a中移动,换言之,探针头部131可伸缩,从而使探针头部131在接触触点23时能够形成缓冲以降低对触点23的损伤。
在一些示例中,探针13的材料可以是银、铜、金、铝、钨、镍、铁、或铂。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并且能够传输电极2所产生的电信号的用于固定电极2的固定装置1。
虽然以上结合附图和示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是可以理解,上述说明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变形和变化,这些变形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固定电极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具有用于输出电信号的触点,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构件、第二固定构件、以及可导电的探针,
所述第一固定构件具有用于与所述电极抵接的第一抵接面,
所述第二固定构件具有用于与所述电极抵接的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二抵接面与所述第一抵接面相对布置,
所述探针至少部分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构件并且具有用于接触所述触点的探针头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包括可设置于所述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第二抵接面之间的电极头部,所述触点位于所述电极头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构件具有与所述电极头部的形状相匹配的凹槽,所述凹槽由所述第二抵接面朝与所述第二抵接面正交的方向凹陷而形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构件具有多个所述凹槽,多个所述凹槽并列形成在所述第二抵接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第二抵接面之间并且呈环状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围绕所述凹槽。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构件具有在与所述第一抵接面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通孔,所述探针至少部分地设置于所述通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抵接面的相对面上的保护座,所述保护座呈环状并且环绕在所述通孔形成在所述相对面上的缺口的外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构件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二抵接面并且朝与所述第二抵接面正交的方向突起的卡合突起,所述第一固定构件包括由所述第一抵接面朝与所述第一抵接面正交的方向凹陷而形成的卡合凹部,所述卡合突起卡合于所述卡合凹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构件和所述第二固定构件的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抵接面上的第一磁吸部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抵接面上的第二磁吸部,所述第一磁吸部的位置与所述第二磁吸部的位置相对应。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构件和所述第二固定构件的电阻值大于500兆欧姆。
CN202221696848.9U 2022-07-01 2022-07-01 用于固定电极的固定装置 Active CN2176388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96848.9U CN217638832U (zh) 2022-07-01 2022-07-01 用于固定电极的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96848.9U CN217638832U (zh) 2022-07-01 2022-07-01 用于固定电极的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38832U true CN217638832U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31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96848.9U Active CN217638832U (zh) 2022-07-01 2022-07-01 用于固定电极的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388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96240B1 (ko) 프로브
CN217638832U (zh) 用于固定电极的固定装置
TWI627411B (zh) 電流探針結構
EP2803989A1 (en) Electrode testing method and electrode testing apparatus
CN1289905C (zh) 生物传感器、用于其的适配器及测量设备
JP4695945B2 (ja) センサ
JP2014209104A (ja) 接触部材及びセンサーの製造方法
US20200221967A1 (en) Brain wave detection bioelectrode
KR20140147730A (ko) 배향 독립형 측정기
CN111366756A (zh) 一种芯片引脚夹具及芯片引脚夹具阵列
US20130009660A1 (en) Electrical connecting device
KR20160029103A (ko) 전자 장치 배터리 홀더
CN211402236U (zh) 一种离子选择性电极
JP7082020B2 (ja) ポアチップケースおよび微粒子測定システム
WO2011077555A1 (ja) ソケット、ソケットボード、及び電子部品試験装置
JP6515216B1 (ja) コネクタ及び測温ユニット
JP6419504B2 (ja) 成分測定装置
JP2003329706A (ja) 電気特性測定用の接触端子、電気特性測定装置および電池製造装置
CN211698009U (zh) 用于多点柔性电极线的检测装置
CN112763547B (zh) 一种基于二极电导池的电导率检测系统
CN215687901U (zh) 医疗器械及信号监测装置
TW202336432A (zh) 生物感測元件、生物感測模組、生物感測裝置及生物感測方法
CN212433222U (zh) 快拆型电性测试针及电性检测装置
CN110726855B (zh) 夹具和贴片led通电测试装置
CN209784401U (zh) 电池检测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