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30058U - 一种地下构筑物支撑组件及地下施工建筑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下构筑物支撑组件及地下施工建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30058U
CN217630058U CN202220645708.2U CN202220645708U CN217630058U CN 217630058 U CN217630058 U CN 217630058U CN 202220645708 U CN202220645708 U CN 202220645708U CN 217630058 U CN217630058 U CN 2176300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support
underground structure
underground
plat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4570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国强
陈康华
蔡琼辉
符惠玲
张卫南
刘伟
郭宗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eng Yangpu Thermal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neng Yangpu Thermal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eng Yangpu Thermal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neng Yangpu Thermal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4570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300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300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300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下构筑物支撑组件及地下施工建筑,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其中,地下构筑物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基座和支撑平台,支撑基座具有向下延伸的支撑桩和连接在支撑桩上的支撑梁,支撑平台用于承载地下构筑物,支撑平台通过连接组件连接在支撑梁上,连接组件适于驱动支撑平台在高度方向进行调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下构筑物支撑组件,有利于避免沟体之间由于显著的沉降差而导致产生裂缝的问题,从而有利于提升沟体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地下构筑物支撑组件及地下施工建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构筑物支撑组件及地下施工建筑。
背景技术
火力发电厂中,有不少的地下构筑物,包括地下廊道、箱涵或沟道。当厂址位于沿海滩涂或者大型水体沿岸时,表层土往往存在软弱土层。当地下构筑物的持力层位于这些软弱土层上时,软土层的固结沉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长,对于钢筋混凝土地下构筑物而言,如果各段沟体之间存在显著的沉降差,各段沟体的裂缝会逐渐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逐渐增长的裂缝会使沟体形成永久性的损伤,影响沟体的连接状态和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地下构筑物的各段沟体之间容易由于沉降差而损伤沟体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地下构筑物支撑组件及地下施工建筑。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下构筑物支撑组件,包括:
支撑基座,具有向下延伸的支撑桩和连接在所述支撑桩上的支撑梁;
支撑平台,用于承载地下构筑物,所述支撑平台通过连接组件连接在所述支撑梁上,所述连接组件适于驱动所述支撑平台在高度方向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平台经所述连接组件吊装于所述支撑梁的相对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穿设于所述支撑平台和/或所述支撑梁上的连接件;
所述连接件的端部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适于约束所述支撑平台和/或所述支撑梁,以防止所述支撑平台和/或所述支撑梁脱离所述连接件。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螺接于所述连接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桩具有相向倾斜设置的至少两个。
进一步地,还包括:水平驱动装置,其一端抵接于所述支撑桩上,所述水平驱动装置的另一端适于抵接所述地下构筑物的侧壁,以驱动所述地下构筑物进行水平位移。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平台用于承载地下构筑物的区域的两侧分别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水平驱动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梁和/或所述支撑平台由混凝土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桩为钢管混凝土微型桩。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地下施工建筑,包括地下构筑物,还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地下构筑物支撑组件。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下构筑物支撑组件,通过设置连接组件将支撑平台连接在支撑梁上,由于连接组件能够驱动支撑平台在高度方向上进行调节,支撑平台上的地下构筑物会随支撑平台同步动作,从而起到调节并补偿地下构筑物的沉降差的作用,使沟体得到精准纠偏和调平,有效避免沟体之间由于显著的沉降差而导致产生裂缝的问题,有利于提升沟体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下构筑物支撑组件,通过将支撑平台吊装于支撑梁的相对下方,支撑平台的自身的部分重力被软弱土层分担支撑,从而有利于减轻支撑梁的支撑压力,并可便于操作调节连接组件。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下构筑物支撑组件,通过将两支撑桩沿高度方向向上相向倾斜设置,支撑梁和连接组件受力传递至支撑桩上,受力合理,并可实现较大的水平承载力,减少了对软土层的扰动,有利于控制地下构筑物的沉降差。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下构筑物支撑组件,通过设置水平驱动装置,能够对地下构筑物进行水平方向的微调,从而有利于消除各沟体之间的水平位移差,保证沟体的连接精度。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下施工建筑,由于采用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地下构筑物支撑组件,因此具有地下构筑物所有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地下施工建筑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支撑桩;2、支撑梁;3、支撑平台;4、涵道;5、连接件;6、限位件;7、水平驱动装置;71、驱动端;72、支撑端;8、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下构筑物支撑组件,其设于地面8以下的土层中,包括支撑基座和支撑平台3。在此,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地下构筑物为涵道4,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埋设地下土层中的例如沟体等其他建筑体。
如图1所示,支撑基座具有向下延伸的支撑桩1和连接在支撑桩1上的支撑梁2,支撑平台3用于承载地下构筑物,支撑平台3通过连接组件连接在支撑梁2上,连接组件适于驱动支撑平台3在高度方向进行调节。
通过设置连接组件将支撑平台3连接在支撑梁2上,由于连接组件能够驱动支撑平台3在高度方向上进行调节,支撑平台3上的地下构筑物会随支撑平台3同步动作,从而起到调节并补偿地下构筑物的沉降差的作用,使沟体得到精准纠偏和调平,有效避免沟体之间由于显著的沉降差而导致产生裂缝的问题,有利于提升沟体的使用寿命。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支撑平台3经连接组件吊装于支撑梁2的相对下方,支撑平台3的底部被软弱土层支撑,支撑平台3的上端受支撑梁2的拉力固定,从而使支撑平台3的自身的部分重力被软弱土层分担支撑,有利于减轻支撑梁2的支撑压力;此外,吊装设置也可便于操作调节连接组件,从而便于带动支撑平台3同步动作。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支撑平台3的底部和软弱土层之间还可以垫设混凝土层或其他基土层;支撑平台3和支撑梁2可以由钢筋混凝土制成,作为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采用钢梁或者其他支撑材料。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连接组件包括穿设于支撑平台3和支撑梁2上的连接件5,连接件5的两端分别具有约束支撑平台3和支撑梁2脱离连接件5的限位件6。具体的,连接件5为一刚性拉杆,由于支撑平台3被吊装于支撑梁2的相对下方,连接件5的两端分别伸出支撑平台3和支撑梁2,并通过分别设置在伸出端的限位件6来实现对支撑平台3的固定。
在此,作为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支撑平台3可以支设于支撑梁2的相对上方,在设置在支撑梁2的相对上方时,需要在连接件5的同一端设置两个间隔的限位件6用以约束支撑平台3的相对位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限位件6螺接于连接件5上,限位件6的尺寸大于支撑平台3和支撑梁2的穿孔,从而保证螺接后的限位件6能够起到阻挡运动的作用。作为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限位件6也可以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至连接件5上。
作为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连接件5也可以仅穿设于支撑平台3上,连接件5与支撑梁2之间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或者,连接件5仅穿设于支撑梁2上,连接件5的另一端与支撑平台3固定连接;另外,连接件5也可以均不穿过支撑平台3和支撑梁2,而是卡接的设置于支撑平台3或者支撑梁2的侧壁端面上,只要能使连接件5与支撑平台3或者支撑梁2中任一个可以调节的连接即可。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桩1在同一竖直平面上具有相对布置的两个,两个支撑桩1向上相对倾斜设置,倾斜设置的支撑桩1可以合理布置支撑梁2和连接组件的受力传递路径,并可实现较大的水平承载力,减少了对软土层的扰动,有利于控制地下构筑物的沉降差。
在此,支撑桩1的数量应根据涵道4的长度进行设置,即:沿涵道4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若干组支撑桩1,各组支撑桩1具有相对布置的两个。另外,支撑桩1可以采用钢管混凝土微型桩,以进一步减小需要的施工机械和用料尺寸,并可降低对附近已建的建筑物基础和地下构筑物影响,方便施工,适应性强。支撑桩1埋设至地下土层的方式可以参照现有成熟的埋桩施工工艺,本实施例中对此不在具体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地下构筑物支撑组件还包括水平驱动装置7,该水平驱动装置7包括驱动端71和支撑端72,支撑端72水平抵接于支撑桩1上,驱动端71适于抵接于地下构筑物的一侧壁,从而用以驱动地下构筑物进行水平位移。设置水平驱动装置7能够对地下构筑物进行水平方向的微调,从而有利于消除各沟体之间的水平位移差,保证沟体的连接精度。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水平驱动装置7具有分别抵接支撑桩1的两个,当地下构筑物放置于支撑平台3上时,水平驱动装置7分置于地下构筑物的两侧,并分别抵接于支撑桩1的一侧上,从而进一步便于对地下构筑物进行两侧的微调。
作为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仅设置一个水平驱动装置7,当设置一个水平驱动装置7时,为了便于调整地下构筑物的水平位置,可以在地下构筑物的背离水平驱动装置7的一侧设置固定支撑杆,固定支撑杆与支撑桩1顶紧,从而避免地下构筑物朝向远离水平驱动装置7的方向偏移。
在此,支撑端72可以采用刚性混凝土柱,驱动端71可以采用抵接于支撑端72上的千斤顶设备。作为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采用液压气缸或其他驱动装置。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下施工建筑,如图1所示,包括地下构筑物,还包括如实施例一中所述的地下构筑物支撑组件。其具体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施工斜向支撑桩1;
架设涵道4上方的支撑梁2和涵道4下方的支撑平台3,将支撑梁2和支撑平台3通过连接组件连接;
调节连接组件上的限位件6位置,对涵道4纠偏、调平,协调各段不同的涵道4之间的沉降差;
在涵道4两侧和支撑桩1之间架设水平驱动装置7,调节涵道4的水平位移差。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9)

1.一种地下构筑物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基座,具有向下延伸的支撑桩(1)和连接在所述支撑桩(1)上的支撑梁(2);
支撑平台(3),用于承载地下构筑物,所述支撑平台(3)通过连接组件连接在所述支撑梁(2)上,所述连接组件适于驱动所述支撑平台(3)在高度方向进行调节;
水平驱动装置(7),其一端抵接于所述支撑桩(1)上,所述水平驱动装置(7)的另一端适于抵接所述地下构筑物的侧壁,以驱动所述地下构筑物进行水平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构筑物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3)经所述连接组件吊装于所述支撑梁(2)的相对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构筑物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穿设于所述支撑平台(3)和/或所述支撑梁(2)上的连接件(5);
所述连接件(5)的端部设有限位件(6),所述限位件(6)适于约束所述支撑平台(3)和/或所述支撑梁(2),以防止所述支撑平台(3)和/或所述支撑梁(2)脱离所述连接件(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构筑物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6)螺接于所述连接件(5)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地下构筑物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桩(1)具有相向倾斜设置的至少两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构筑物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3)用于承载地下构筑物的区域的两侧分别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水平驱动装置(7)。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地下构筑物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2)和/或所述支撑平台(3)由混凝土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地下构筑物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桩(1)为钢管混凝土微型桩。
9.一种地下施工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构筑物,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地下构筑物支撑组件。
CN202220645708.2U 2022-03-23 2022-03-23 一种地下构筑物支撑组件及地下施工建筑 Active CN2176300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45708.2U CN217630058U (zh) 2022-03-23 2022-03-23 一种地下构筑物支撑组件及地下施工建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45708.2U CN217630058U (zh) 2022-03-23 2022-03-23 一种地下构筑物支撑组件及地下施工建筑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30058U true CN217630058U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46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45708.2U Active CN217630058U (zh) 2022-03-23 2022-03-23 一种地下构筑物支撑组件及地下施工建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300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36241B (zh) 基于半盖挖法的软弱富水地层地铁基坑加固开挖方法
US6814524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ifting and stabilizing subsided slabs, flatwork and foundations of buildings
CN110777809A (zh) 一种邻近既有建筑物的深基坑组合支护及其施工方法
CN107044142A (zh) 用于减小房屋不均匀沉降的可调节式加固纠偏方法及结构
US10060087B2 (en) Fully adjustable suspended post and panel modules and installation methods
CN205134342U (zh) 一种大吨位单双壁结合钢围堰
CN217630058U (zh) 一种地下构筑物支撑组件及地下施工建筑
CN113027463A (zh) 一种悬挂式逆作墙工作井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0241863B (zh) 软土基坑开挖过程管廊变形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1206617A (zh) 高桩承台挡墙及施工方法
CN110735394A (zh) 索塔结构及其建造方法
CN216194845U (zh) 卵石覆盖层钢板桩围堰系统
CN214994007U (zh) 一种桥梁钢护筒与钢筋笼连接定位架
CN115288184A (zh) 浅覆盖层的海上风电单桩复合基础施工方法及其复合基础
CN212176685U (zh) 一种工具式基坑悬挂步梯
CN114517475A (zh) 一种微扰动成型钢管水泥复合桩及其成桩方法
AU2012313196A1 (en) Partially floating marine platform for offshore wind-power, bridges and marine buildings,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CN111877315A (zh) 一种地下设施下局部预制地连墙导墙及施工方法
CN208650067U (zh) 地下增层开挖新型支护结构
CN112459145A (zh) 一种框架结构建筑物桩基础支撑纠倾方法
CN216689515U (zh) 一种用于地下构筑物的防沉降装置
CN105926582A (zh) 预制中空构件地下掘进施工组合体、连续墙及施工方法
CN217949111U (zh) 一种用于狭小空间的组焊式钢沉井
CN220284874U (zh) 地下框架结构
CN212656215U (zh) 一种十字形预制钢砼桩与钢管柱组合的装配式管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