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89515U - 一种用于地下构筑物的防沉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地下构筑物的防沉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89515U
CN216689515U CN202220039477.0U CN202220039477U CN216689515U CN 216689515 U CN216689515 U CN 216689515U CN 202220039477 U CN202220039477 U CN 202220039477U CN 216689515 U CN216689515 U CN 2166895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oss beam
cross
settling device
upright
undergr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3947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云昌锋
邢益胜
陈康华
付浩森
赵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eng Yangpu Thermal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neng Yangpu Thermal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eng Yangpu Thermal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neng Yangpu Thermal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3947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895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895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895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建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地下构筑物的防沉降装置,包括立柱组件,固定设置于基坑的底壁上,立柱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立柱及第二立柱;第一横梁,设置在第一立柱及第二立柱之间,第一横梁上适于放置地下构筑物;调平组件,与第一横梁相连,用于调节第一横梁相对基坑的底壁的高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地下构筑物的防沉降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高压注浆难以有效解决沉降问题的缺陷。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地下构筑物的防沉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建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地下构筑物的防沉降装置。
背景技术
在火力发电厂中,有不少的地下构筑物,包括地下廊道、箱涵或沟道。当厂址位于沿海滩涂或者大型水体沿岸时,表层土往往存在软弱土层。当地下构筑物的持力层位于这些软弱土层上时,软土层的固结沉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长。
对于钢筋混凝土地下构筑物而言,如果各段沟体之间存在显著的沉降差,那么各段沟体的裂缝会逐渐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逐渐增长的裂缝会使沟体形成永久性的损伤。为了控制已建的各段沟体之间的沉降差,就需要对已建沟体进行加固。目前常见的加固方案是高压注浆技术,即使用高压水泥浆注入地下沟体下方的软弱土层中,以控制已有沟体的竖向位移,减少沉降。
在上述的相关技术中,高压注浆容易造成淤泥层的扰动,效果有限,随着时间推移,仍然难以有效解决沉降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高压注浆难以有效解决沉降问题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用于地下构筑物的防沉降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地下构筑物的防沉降装置,包括:
立柱组件,固定设置于基坑的底壁上,所述立柱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立柱及第二立柱;
第一横梁,设置在第一立柱及第二立柱之间,所述第一横梁上适于放置地下构筑物;
调平组件,与所述第一横梁相连,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横梁相对所述基坑的底壁的高度。
可选地,所述防沉降装置还包括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立柱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立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梁通过所述调平组件与所述第二横梁连接,所述调平组件适于调节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间的距离。
可选地,所述调平组件设有至少两组,且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横梁的两侧,所述调平组件包括:
拉杆,所述拉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及所述第二横梁连接,且所述拉杆的至少一端贯穿所述第一横梁或所述第二横梁;
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设置在所述拉杆的贯穿所述第一横梁或所述第二横梁的一端,并与所述拉杆螺纹连接。
可选地,所述拉杆的两端分别贯穿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对应的,所述调节螺母设在所述拉杆的两端。
可选地,所述调平组件还包括垫圈,所述垫圈套设在所述拉杆上,且所述垫圈与所述第一横梁或所述第二横梁抵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二立柱的长度相等。
可选地,所述第二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二立柱的顶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均为钢管混凝土微型桩。
可选地,所述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均为混凝土横梁。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地下构筑物的防沉降装置,先在基坑内架设立柱组件和第一横梁,再通过调平组件调节所述第一横梁相对所述基坑的底壁的高度,对地下构筑物进行精准纠偏、调平,协调各段沟体的沉降差,减少对软土层的扰动,并有效控制地下构筑物的沉降,相较于现有的高压注浆技术,本防沉降装置需要的混凝土量较少,成本较低;且本防沉降装置中施工机械和结构用料尺寸较小,对附近已建的建筑物基础和地下构筑物影响较小,且方便在室内地面进行施工,适用性强。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地下构筑物的防沉降装置,各段地下沟道的沉降量可以通过拉杆两端的调节螺母进行调节,充分缩小各段地下沟道之间的沉降差,使地下构筑物可以得到精准纠偏和调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一种用于地下构筑物的防沉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立柱; 2-第二立柱; 3-第一横梁;
4-地下构筑物; 5-调平组件; 51-拉杆;
52-调节螺母; 53-垫圈; 6-第二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地下构筑物的防沉降装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用于地下构筑物的防沉降装置包括立柱组件、第一横梁3及调平组件5。其中,立柱组件固定设置于基坑的底壁上,立柱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立柱1及第二立柱2;第一横梁3设置在第一立柱1及第二立柱2之间,第一横梁3上适于放置地下构筑物4;调平组件5与第一横梁3相连,用于调节第一横梁3相对基坑的底壁的高度。在该实施方式中,先在基坑内架设立柱组件和第一横梁3,再通过调平组件5调节所述第一横梁3相对所述基坑的底壁的高度,对地下构筑物4进行精准纠偏、调平,协调各段沟体的沉降差,减少对软土层的扰动,并有效控制地下构筑物4的沉降,相较于现有的高压注浆技术,本防沉降装置需要的混凝土量较少,成本较低;且本防沉降装置中施工机械和结构用料尺寸较小,对附近已建的建筑物基础和地下构筑物4影响较小,且方便在室内地面进行施工,适用性强。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防沉降装置还包括第二横梁6,第二横梁6的一端与第一立柱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立柱2固定连接,第一横梁3通过调平组件5与第二横梁6连接,调平组件5适于调节第一横梁3与第二横梁6间的距离。在该实施方式中,将第一横梁3通过调平组件5与第二横梁6连接,通过调平组件5调节第一横梁3与第二横梁6间的距离,从而达到减少沉降量和消除沉降差的效果,操作方便,对施工人员的专业度要求较低。在一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横梁3的两端分别通过调平组件连接在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上,可以通过调节第一横梁3的两端在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上的位置来对底下构筑物的位置进行调整。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调平组件5设有至少两组,且分别连接在第一横梁3的两侧,调平组件5包括拉杆51及调节螺母52。其中,拉杆5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横梁3及第二横梁6连接,且拉杆51的至少一端贯穿第一横梁3或第二横梁6;调节螺母52设置在拉杆51的贯穿第一横梁3或第二横梁6的一端,并与拉杆51螺纹连接。在该实施方式中,调平组件5设有至少两组,施工人员可以根据各段沟体之间的沉降差做到精准调平,且本防沉降装置将地下构筑物4的重量通过第一横梁3、第二横梁6、拉杆51等结构传递到立柱组件,传力路径便捷、清晰,结构受力合理,整体沉降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并且可以通过拉杆51上的调节螺母52对地下构筑物4进行精准纠偏、调平,并协调各段沟体之间的沉降差,消除不利应力。在一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调平组件5包括拉杆51及固定螺钉,沿拉杆51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固定孔,固定螺钉穿设于固定孔中并与拉杆51固定。在该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各段沟体的沉降量选择合适的固定孔来安装固定螺钉,但本实施方式的纠偏精准度较低且操作较为麻烦。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拉杆51的两端分别贯穿第一横梁3和第二横梁6,对应的,调节螺母52设在拉杆51的两端。在该实施方式中,拉杆51的两端分别贯穿第一横梁3和第二横梁6,并将调节螺母52设在拉杆51的两端,在调平时,施工人员拧动调节螺母52,改变拉杆51位于第一横梁3与第二横梁6间的部分长度,从而调节第一横梁3与第二横梁6间的距离。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调平组件5还包括垫圈53,垫圈53套设在拉杆51上,且垫圈53与第一横梁3或第二横梁6抵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立柱1与第二立柱2的长度相等。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立柱1与第二立柱2的长度相等,施工人员便于根据第一立柱1与第二立柱2的长度变化判断各段沟体的沉降量,从而进行调平。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横梁6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立柱1与第二立柱2的顶端。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均为钢管混凝土微型桩。在该实施方式中,相较于现有的高压注浆技术,本防沉降装置需要的混凝土量较少,成本较低。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横梁3和第二横梁6均为混凝土横梁。在该实施方式中,相较于现有的高压注浆技术,本防沉降装置需要的混凝土量较少,成本较低。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9)

1.一种用于地下构筑物的防沉降装置,适于设置在基坑内,其特征在于,包括:
立柱组件,固定设置于基坑的底壁上,所述立柱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立柱(1)及第二立柱(2);
第一横梁(3),设置在第一立柱(1)及第二立柱(2)之间,所述第一横梁(3)上适于放置地下构筑物(4);
调平组件(5),与所述第一横梁(3)相连,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横梁(3)相对所述基坑的底壁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下构筑物的防沉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沉降装置还包括第二横梁(6),所述第二横梁(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立柱(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立柱(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梁(3)通过所述调平组件(5)与所述第二横梁(6)连接,所述调平组件(5)适于调节所述第一横梁(3)与所述第二横梁(6)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地下构筑物的防沉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平组件(5)设有至少两组,且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横梁(3)的两侧,所述调平组件(5)包括:
拉杆(51),所述拉杆(5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3)及所述第二横梁(6)连接,且所述拉杆(51)的至少一端贯穿所述第一横梁(3)或所述第二横梁(6);
调节螺母(52),所述调节螺母(52)设置在所述拉杆(51)的贯穿所述第一横梁(3)或所述第二横梁(6)的一端,并与所述拉杆(51)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地下构筑物的防沉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51)的两端分别贯穿所述第一横梁(3)和所述第二横梁(6),对应的,所述调节螺母设在所述拉杆(51)的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地下构筑物的防沉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平组件(5)还包括垫圈(53),所述垫圈(53)套设在所述拉杆(51)上,且所述垫圈(53)与所述第一横梁(3)或所述第二横梁(6)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地下构筑物的防沉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1)与所述第二立柱(2)的长度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地下构筑物的防沉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梁(6)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立柱(1)与所述第二立柱(2)的顶端。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地下构筑物的防沉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1)和所述第二立柱(2)均为钢管混凝土微型桩。
9.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地下构筑物的防沉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第一横梁(3)和所述第二横梁(6)均为混凝土横梁。
CN202220039477.0U 2022-01-07 2022-01-07 一种用于地下构筑物的防沉降装置 Active CN2166895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39477.0U CN216689515U (zh) 2022-01-07 2022-01-07 一种用于地下构筑物的防沉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39477.0U CN216689515U (zh) 2022-01-07 2022-01-07 一种用于地下构筑物的防沉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89515U true CN216689515U (zh) 2022-06-07

Family

ID=81817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39477.0U Active CN216689515U (zh) 2022-01-07 2022-01-07 一种用于地下构筑物的防沉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895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95426B2 (en) Structural pier and method for installing the same
CN104975622B (zh) 一种高层建筑预制桩桩基纠偏加固方法
RU2352723C1 (ru) Способ корректировки вертикального положения зданий и сооружений на плитном фундаменте
CN110206038B (zh) 一种凹型基坑阳角处的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4110035A (zh) 逆作法钢管混凝土柱垂直度校正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US10851763B2 (en) Wind turbine foundation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ng a wind turbine foundation
US10472836B2 (en) Reinforcement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structing and reinforcing the foundation of a structure
CN210031842U (zh) 基于排桩、连系梁和对拉锚索的相临深基坑联合支护体系
US20140227041A1 (en) Adjustable system for supporting a structure using a pile
CN111779045A (zh) 一种地基加固纠偏方法
CN214883687U (zh) 基坑支护结构
CN216689515U (zh) 一种用于地下构筑物的防沉降装置
RU2436899C1 (ru) Способ исправления крена и неравномерной осадки массивного высотного сооружения и его фундамента
US4570409A (en) Foundation system for modular and mobile housing
CN107965173A (zh) 具有一体化基础结构的变电站及防止变电站不均匀沉降的方法
CN114427229A (zh) 一种深基坑斜撑支护结构及其斜撑支护方法
CN217630058U (zh) 一种地下构筑物支撑组件及地下施工建筑
CN216360732U (zh) 一种仰斜式钢板挡墙及支护系统
CN219343297U (zh) 基于光伏支架螺旋钢管桩基础的辅助安装装置
RU211738U1 (ru) Секция каркаса забора
CN219568892U (zh) 一种临近房屋的老黏性土地层箱涵基坑支护结构
CN221001021U (zh) 一种井道基坑基础
CN216999895U (zh) 一种沉降控制抗拉组件
AU2018201264A1 (en) Building slab system
CN220377356U (zh) 一种地下室加腋模板安装加固施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