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27229A - 一种深基坑斜撑支护结构及其斜撑支护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深基坑斜撑支护结构及其斜撑支护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27229A
CN114427229A CN202210225044.9A CN202210225044A CN114427229A CN 114427229 A CN114427229 A CN 114427229A CN 202210225044 A CN202210225044 A CN 202210225044A CN 114427229 A CN114427229 A CN 1144272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cast
place pile
pile group
reinforced concre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2504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荣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1022504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27229A/zh
Publication of CN1144272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272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02Foundation pits
    • E02D17/04Bordering surfacing or stiffening the sides of foundation pi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22Piles
    • E02D5/34Concrete or concrete-like piles cast in position ; Apparatus for making same
    • E02D5/46Concrete or concrete-like piles cast in position ; Apparatus for making same making in situ by forcing bonding agents into gravel fillings or the soi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基坑支护设计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深基坑斜撑支护结构及其斜撑支护方法,其包括设置于施工地面内的多组三轴搅拌止水桩,多组三轴搅拌止水桩呈闭环设置,施工地面挖设有基坑本体,基坑本体包括东侧坑壁、南侧坑壁、西侧坑壁以及北侧坑壁,南侧坑壁的地势高分别与东侧坑壁以及西侧坑壁的地势高落差值为6‑7m,基坑本体设置有用于分别支护低地势的所述东侧坑壁、西侧坑壁以及高地势的南侧坑壁的斜撑机构。本申请具有便于解决场地地形特别复杂,具有明显高低差,同时地质条件特别复杂,采用旋挖灌注桩和钢筋混凝土支撑、结合斜撑,局部坑内加固,阳角桩群加固支护方式,结合三轴搅拌桩止水,合理解决了不对称荷载作用技术难题。

Description

一种深基坑斜撑支护结构及其斜撑支护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基坑支护设计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深基坑斜撑支护结构及其斜撑支护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高层建筑物越来越多,基坑深度也越来越大,开挖的地下空间可作为车库、仓储、地下室、人防工程等。建筑物基坑开挖时,往往需要提前对基坑内壁作支护结构,以防止基坑出现局部或大面积的塌方。
目前的深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基坑本体,当需要对基坑本体内壁进行支护时,通常使用地下连续墙的支护方式。先在地面上采用一种挖槽机械,沿着深开挖工程的周边轴线,在泥浆护壁条件下,开挖出一条狭长的深槽,清槽后,在槽内吊放钢筋笼,然后用导管法灌筑水下混凝土筑成一个单元槽段,如此逐段进行,在地下筑成一道连续的钢筋混凝土墙壁,作为截水、防渗、承重、挡水结构,以对基坑本体的内壁进行支护。
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当需要对地形复杂、东西南侧存在明显高低差以及淤泥、砂层非常发育的地面进行开挖深基坑时,采用地下连续墙的基坑支护方式存在造价较高、工期较长、深厚砂层成槽容易塌孔,施工难度极大,且基坑坑壁荷载不对称等问题,因此需要因地制宜,提出一种深基坑斜撑支护结构及其斜撑支护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便于解决场地地形特别复杂,具有明显高低差,同时地质条件特别复杂,基坑坑壁荷载不对称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深基坑斜撑支护结构及其斜撑支护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深基坑斜撑支护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深基坑斜撑支护结构,包括设置于施工地面内的多组三轴搅拌止水桩,多组所述三轴搅拌止水桩呈闭环设置,所述施工地面挖设有基坑本体,所述基坑本体包括东侧坑壁、南侧坑壁、西侧坑壁以及北侧坑壁,所述南侧坑壁的地势高分别与所述东侧坑壁以及所述西侧坑壁的地势高落差值为6-7m,所述基坑本体设置有用于分别支护低地势的所述东侧坑壁、低地势的所述西侧坑壁以及高地势的所述南侧坑壁的斜撑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闭合呈环设置的多组三轴搅拌止水桩有利于减少施工地面内的基坑外部地下水流入到基坑本体内,东西两侧坑壁的地势高低于南侧坑壁的地势高,容易造成南侧坑壁朝靠近东西两侧坑壁的方向坍垮,在斜撑机构的作用下,此时东侧坑壁、南侧坑壁以及西侧坑壁之间相互支撑,有利于减少基坑本体侧壁的垮坍,有利于提高对场地地形特别复杂,具有明显高地差,同时地质条件特别复杂,坑壁荷载不对称的基坑进行支撑支护的便利性。
可选的,所述斜撑机构包括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及连系梁组以及第二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及连系梁组,所述南侧坑壁内侧设置有第一灌注桩组,所述东侧坑壁和所述西侧坑壁的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二灌注桩组,所述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及连系梁组和所述第二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及连系梁组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灌注桩组相连接,所述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及连系梁组的另一端与西侧所述第二灌注桩组相连接,所述第二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及连系梁组的另一端与东侧所述第二灌注桩组相连接,所述基坑本体设置有用于同时加固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及连系梁组以及第二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及连系梁组的阳角加固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基坑本体支护时,先在南侧坑壁施工第一灌注桩组,然后分别在东西两侧坑壁施工第二灌注桩组,并使第一灌注桩组与第二灌注桩组之间固定连接,接着通过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及连系梁组以及第二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及连系梁组分别对第一灌注桩组以及第二灌注桩组支撑固定,同时在阳角加固组件的作用下,西侧坑壁起反向对南侧坑壁支护的作用,进而有利于提高对明显落高差地形以及坑壁荷载不对称的基坑进行支护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阳角加固组件包括按三角形布置的桩群,所述西侧坑壁开设有阳角槽,所述桩群设置于所述阳角槽内,所述桩群的一端角与西侧所述第二灌注桩组的一侧相连接,所述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及连系梁组的一侧与所述桩群的一侧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在桩群的作用下,此时西侧第二灌注桩组反向对第一灌注桩组支撑,进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西侧坑壁对南侧坑壁反向支护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桩群内设置有加强整体性灌注桩组,所述加强整体性灌注桩组的两端分别与桩群的内侧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加强整体性灌注桩组的作用下,有利于提高按三角形布置的桩群内的稳固性。
可选的,所述第一灌注桩组(4)、所述第二灌注桩组(5)和所述桩群(6)分别包括有灌注桩主筋以及冠梁主筋,所述灌注桩主筋和冠梁主筋固定连接形成刚性整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及连系梁组以及第二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及连系梁组的两端通过灌注桩主筋、冠梁主筋分别与第一灌注桩组、第二灌注桩组以及桩群固定连接,进而有利于提高五者之间连接的稳固性。
可选的,所述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及连系梁组和第二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及连系梁组均包括斜撑子梁组、第一横撑子梁组以及第二横撑子梁组,所述斜撑子梁组位于所述第一横撑子梁组的上方,所述第二横撑子梁组位于所述第二横撑子梁组的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斜撑子梁组有利于提高对高低落差的第一灌注桩组以及第二灌注桩组进行斜向的固定支撑,第一横撑子梁组以及第二横撑子梁组有利于提高对高地落差的第一灌注桩组以及第二灌注桩组进行水平方向的固定支撑。
可选的,所述基坑本体内设置有两组立柱桩,两组所述立柱桩分别对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及连系梁组以及第二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及连系梁组支撑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两组立柱桩的作用下,有利于提高斜撑子梁组、第一横撑子梁组以及第二横撑子梁组架设于基坑本体内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第一灌注桩组、所述第二灌注桩组以及所述桩群的内侧分别设置有喷锚网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锚网层主要采用高压喷射混凝土的方式,有利于提高第一灌注桩组,第二灌注桩组以及桩群内壁的密封性以及稳固性。
一种深基坑斜撑支护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根据设计施工地面标高平整场地;
S2:根据图纸在施工地面依次进行多组三轴搅拌止水桩的施工,并使多组三轴搅拌止水桩围合形成闭环;
S3:在施工地面南侧的三轴搅拌止水桩内侧施工第一灌注桩组,在施工地面东侧和西侧的三轴搅拌止水桩内侧依次施工第二灌注桩组,以及在施工地面西侧的三轴搅拌止水桩内侧施工桩群,且第一灌注桩组的两端分别与东西两侧的第二灌注桩组相互呈直角设置;
S4:在施工地面周边设置护栏,以及在施工地面预挖排水沟;
S5:根据图纸对施工地面的土方进行第一次分层分段对称开挖;
S6:先依次分别对第一灌注桩组、第二灌注桩组以及桩群进行冠梁施工,然后再进行斜撑子梁组以及第一横撑子梁组的施工;
S7:依次对第一灌注桩组、第二灌注桩组以及桩群的内壁进行第一次的喷锚网层分层分段施工;
S8:根据图纸对施工地面第二次开挖至设计标高,以形成基坑本体;
S8:然后再进行第二横撑子梁组的施工,并分别同时设置两组立柱桩支撑固定;
S10:最后再次分别对第一灌注桩组、第二灌注桩组以及桩群的内壁进行第二次喷锚网层分层分段施工,完成对东侧坑壁、南侧坑壁以及西侧坑壁的支护。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灌注桩组、第二灌注桩组、桩群、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及连系梁组以及第二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及连系梁组五者之间相互固定连接,以形成一个稳定的支护体系,以尽量避免高地势的南侧坑壁朝靠近低地势的东侧坑壁和西侧坑壁方向坍垮,有利于提高对落高差地形、坑壁荷载不对称的基坑进行支撑便利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设置的多组三轴搅拌止水桩有利于减少施工地面内的泥水流入到基坑本体内,东侧坑壁以及西侧坑壁的地势低于南侧坑壁的地势,容易造成南侧坑壁朝靠近东侧坑壁、西侧坑壁的方向坍垮,通过第一灌注桩组、第二灌注桩组、桩群、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及连系梁组以及第二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及连系梁组五者之间相互固定连接,以形成一个稳定的支护体系的作用下,此时东侧坑壁、南侧坑壁以及西侧坑壁之间相互支撑,有利于减少基坑本体内壁的坍垮,有利于解决场地地形特别复杂,具有明显高低差,同时地质条件特别复杂的基坑支护的问题,通过采用旋挖灌注桩和钢筋混凝土支撑、结合斜撑,局部坑内加固,阳角桩群加固支护方式,结合三轴搅拌桩止水,合理解决了不对称荷载作用技术难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深基坑斜撑支护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本申请的南侧坑壁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施工地面;11、三轴搅拌止水桩;2、基坑本体;21、东侧坑壁;22、南侧坑壁;23、西侧坑壁;24、北侧坑壁;25、阳角槽;26、立柱桩;3、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及连系梁组;31、斜撑子梁组;32、第一横撑子梁组;33、第二横撑子梁组;4、第一灌注桩组;5、第二灌注桩组;6、桩群;61、加强整体性灌注桩组;7、喷锚网层;8、第二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及连系梁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参见图1,一种深基坑斜撑支护结构,包括多组三轴搅拌止水桩11,三轴搅拌止水桩11常用于对施工地面1进行止水,以尽量避免更多的泥水渗入到施工地面1内。多组三轴搅拌止水桩11根据施工图纸首尾固定连接,形成闭环状。施工地面1内中间挖设有基坑本体2,基坑本体2呈长方体状,基坑本体2包括东侧坑壁21、南侧坑壁22、西侧坑壁23以及北侧坑壁24。其中,南侧坑壁22的地势高分别与东侧坑壁21以及西侧坑壁23的地势高落差值为6-7m,本实施例中,具体为6m,具有明显高低差。基坑本体2设有用于分别支护低地势的东侧坑壁21、西侧坑壁23以及南侧坑壁22的斜撑机构。
具体的,参见图1,斜撑机构包括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及连系梁组3以及第二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及连系梁组8,南侧坑壁22的内侧固定有第一灌注桩组4,东侧坑壁21和西侧坑壁23的内壁均固定有第二灌注桩组5,第一灌注桩组4分别与东西两侧的第二灌注桩组5相互呈直角状,且三者之间呈U形状。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及连系梁组3用于支护南侧坑壁22以及西侧坑壁23。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及连系梁组3置于第一灌注桩组4以及西侧第二灌注桩组5之间,且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及连系梁组3的一端与第一灌注桩组4固定连接,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及连系梁组3的另一端与西侧第二灌注桩组5固定连接。第二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及连系梁组8用于支护南侧坑壁22以及东侧坑壁21。第二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及连系梁组8置于第一灌注桩组4以及东侧第二灌注桩组5之间,且第二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及连系梁组8的一端与第一灌注桩组4固定连接,第二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及连系梁组8的另一端与东侧第二灌注桩组固定连接。
由于南侧坑壁22的地势分别高于东侧坑壁21以及西侧坑壁23,当南侧坑壁22朝内侧挤压时,此时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及连系梁组3以及第二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及连系梁组8分别朝东西两侧均衡挤压力,以达到实现对高地势差基坑坑壁支撑支护的目的。
参见图1和图2,为进一步提高第一灌注桩组4、第二灌注桩组5、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及连系梁组3以及第二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及连系梁组8四者之间整体的稳定性,基坑本体2设有阳角加固组件。阳角加固组件包括桩群6,桩群6同为灌注桩群,且桩群6按三角形布置。基坑本体2靠近西侧坑壁23的方向对应开设有阳角槽25,桩群6施工安装于阳角槽25内,且桩群6的其中一端角与西侧第二灌注桩组5远离第一灌注桩组4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及连系梁组3背离第一灌注桩组4的一端与桩群6的内侧固定连接。
当南侧坑壁22受力朝靠近西侧坑壁23的方向挤压时,挤压作用力先传递到第一灌注桩组4,第一灌注桩组4再通过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及连系梁组3分别对西侧第二灌注桩组5以及桩群6产生挤压作用力,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此时桩群6对挤压作用力支撑抵消,并提供反支撑作用力。
值得一提的是,参见图2,桩群6内固定有加强整体性灌注桩组61,加强整体性灌注桩组61同为灌注桩,加强整体性灌注桩组61平行于桩群6的其中一侧边,在加强整体性灌注桩组61的作用下,有利于提高桩群6自身的稳定性。
参见图1和图2,为加强第一灌注桩组4、第二灌注桩组5、桩群6三者之间连接的稳定性,第一灌注桩组4、东西两侧第二灌注桩组5以及桩群6均包括有灌注桩主筋以及冠梁主筋,且三者相邻之间通过灌注桩主筋和冠梁主筋固定连接形成刚性整体。
值得一提的是,参见图1和图3,为提高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及连系梁组3以及第二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及连系梁组8支撑高地势差坑壁的稳定性,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及连系梁组3以及第二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及连系梁组8均包括斜撑子梁组31、第一横撑子梁组32以及第二横撑子梁组33。斜撑子梁组31、第一横撑子梁组32以及第二横撑子梁组33分别沿竖直方向呈间隔分布,第一横撑子梁组32置于斜撑子梁组31以及第二横撑子梁组33之间。在斜撑子梁组31、第一横撑子梁组32以及第二横撑子梁组33的作用下,有利于均衡南侧坑壁22在水平方向上的挤压作用力。
参见图3,为提高斜撑子梁组31、第一横撑子梁组32以及第二横撑子梁组33置于基坑本体2内的稳定性,基坑本体2内固定有两组立柱桩26。两组立柱桩26分别呈竖直设置,且两组立柱桩26依次贯穿并分别与第二横撑子梁组33、第一横撑子梁组32以及斜撑子梁组31并固定连接。
需要注意的是,参见图1和图3,为分别提高第一灌注桩组4以及东西两侧第二灌注桩组5的稳固性,第一灌注桩组4、第二灌注桩组5以及桩群6的内侧分别喷设有喷锚网层7,在喷锚网层7的作用下,有利于提高桩与桩之间的密封性以及连接稳固性。
需要一提的是,东侧坑壁21同样可设置阳角加固组件,以进一步加强均衡高地势的南侧坑壁22的挤压作用力。
一种深基坑斜撑支护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根据图纸对施工地面1标高以及平整场地,使施工地面1平整干净,达到可打桩的施工环境,且此时南侧地势明显高于东西两侧的地势;
S2:根据施工图纸,首先进行多组三轴搅拌止水桩11的施工,三轴搅拌止水桩11有利于减少泥水渗入到施工地面1内,最后使多组三轴搅拌止水桩11施工围合成一闭环;
S3:然后再依次在施工地面1南侧的三轴搅拌止水桩11内侧施工第一灌注桩组4,在施工地面1西侧的三轴搅拌止水桩11内侧施工第二灌注桩组5以及桩群6,在施工地面1东侧的三轴搅拌止水桩11内侧同样施工第二灌注桩组5,且此时第一灌注桩组4分别与东西两侧的第二灌注桩组5成直角设置;
S4:在施工地面1周边设置护栏,尽量避免无关人员进入施工区域;以及在施工地面1预挖排水沟,以便于在开挖基坑本体2时,将基坑本体2内的泥水排出;
S5:根据图纸开始对施工地面1的土方进行第一次分层分段对称开挖;
S6:当开挖到一定的高度后,先依次分别对第一灌注桩组4、第二灌注桩组5、加强整体性灌注桩组61以及桩群6进行冠梁施工,然后再依次进行斜撑子梁组31、第一横撑子梁组32以及第二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及连系梁组8的支撑施工,此时各桩组以及梁组固定连接形成刚性整体;
S7:紧接着依次对第一灌注桩组4、第二灌注桩组5以及桩群6的内壁进行第一次喷锚网分层分段施工,以加强其自身的稳固性;
S8:根据图纸继续对施工地面1进行第二次分层分段对称开挖,并开挖至设计标高,此时基坑本体2开挖完毕;
S8:紧接着再进行第二横撑子梁组33的施工,并同时施工梁组立柱桩26,以便于提高斜撑子梁组31、第一横撑子梁组32以及第二横撑子梁组33支撑的稳定性;
S10:最后再次分别对第一灌注桩组4、第二灌注桩组5以及桩群6的内壁进行第二次喷锚网层7分层分段施工,最终完成对东侧坑壁21、南侧坑壁22以及西侧坑壁23的支护。
综上所述,在第一灌注桩组4、第二灌注桩组5、桩群6、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及连系梁组3以及第二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及连系梁组8五者之间相互固定连接,以形成一个稳定的支护体系的作用下,此时东侧坑壁21、南侧坑壁22以及西侧坑壁23之间相互支撑,有利于减少基坑本体2内壁的坍垮,有利于解决场地地形特别复杂,具有明显高低差,同时地质条件特别复杂,基坑坑壁荷载不对称的问题。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深基坑斜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施工地面(1)内的多组三轴搅拌止水桩(11),多组所述三轴搅拌止水桩(11)呈闭环设置,所述施工地面(1)挖设有基坑本体(2),所述基坑本体(2)包括东侧坑壁(21)、南侧坑壁(22)、西侧坑壁(23)以及北侧坑壁(24),所述南侧坑壁(22)的地势高分别与所述东侧坑壁(21)以及所述西侧坑壁(23)的地势高落差值为6-7m,所述基坑本体(2)设置有用于分别支护低地势的所述东侧坑壁(21)、低地势的所述西侧坑壁(23)以及高地势的所述南侧坑壁(22)的斜撑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基坑斜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机构包括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及连系梁组(3)以及第二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及连系梁组(8),所述南侧坑壁(22)内侧设置有第一灌注桩组(4),所述东侧坑壁(21)和所述西侧坑壁(22)的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二灌注桩组(5),所述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及连系梁组(3)和所述第二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及连系梁组(8)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灌注桩组(4)相连接,所述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及连系梁组(3)的另一端与西侧所述第二灌注桩组(5)相连接,所述第二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及连系梁组(8)的另一端与东侧所述第二灌注桩组(5)相连接,所述基坑本体(2)设置有用于同时加固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及连系梁组(3)以及第二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及连系梁组(8)的阳角加固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深基坑斜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阳角加固组件包括按三角形布置的桩群(6),所述西侧坑壁(23)开设有阳角槽(25),所述桩群(6)设置于所述阳角槽(25)内,所述桩群(6)的一端角与西侧所述第二灌注桩组(5)的一侧相连接,所述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及连系梁组(3)的一侧与所述桩群(6)的一侧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深基坑斜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桩群(6)内设置有加强整体性灌注桩组(61),所述加强整体性灌注桩组(61)的两端分别与桩群(6)的内侧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深基坑斜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灌注桩组(4)、所述第二灌注桩组(5)和所述桩群(6)分别包括有灌注桩主筋以及冠梁主筋,所述灌注桩主筋和冠梁主筋固定连接形成刚性整体。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深基坑斜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及连系梁组(3)和第二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及连系梁组(8)均包括斜撑子梁组(31)、第一横撑子梁组(32)以及第二横撑子梁组(33),所述斜撑子梁组(31)位于所述第一横撑子梁组(32)的上方,所述第二横撑子梁组(33)位于所述第二横撑子梁组(33)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深基坑斜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本体(2)内设置有两组立柱桩(26),两组所述立柱桩(26)分别对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及连系梁组(3)以及第二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及连系梁组(8)支撑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深基坑斜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灌注桩组(4)、所述第二灌注桩组(5)以及所述桩群(6)的内侧分别设置有喷锚网层(7)。
9.一种深基坑斜撑支护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深基坑斜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根据设计施工地面(1)标高平整场地;
S2:根据图纸在施工地面(1)依次进行多组三轴搅拌止水桩(11)的施工,并使多组三轴搅拌止水桩(11)围合形成闭环;
S3:在施工地面(1)南侧的三轴搅拌止水桩(11)内侧施工第一灌注桩组(4),在施工地面(1)东侧和西侧的三轴搅拌止水桩(11)内侧依次施工第二灌注桩组(5),以及在施工地面(1)西侧的三轴搅拌止水桩(11)内侧施工桩群(6),且第一灌注桩组(4)的两端分别与东西两侧的第二灌注桩组(5)相互呈直角设置;
S4:在施工地面(1)周边设置护栏,以及在施工地面(1)预挖排水沟;
S5:根据图纸对施工地面(1)的土方进行第一次分层分段对称开挖;
S6:先依次分别对第一灌注桩组(4)、第二灌注桩组(5)以及桩群(6)进行冠梁施工,然后再进行斜撑子梁组(31)以及第一横撑子梁组(32)的施工;
S7:依次对第一灌注桩组(4)、第二灌注桩组(5)以及桩群(6)的内壁进行第一次的喷锚网层(7)分层分段施工;
S8:根据图纸对施工地面(1)第二次开挖至设计标高,以形成基坑本体(2);
S8:然后再进行第二横撑子梁组(33)的施工,并分别同时设置两组立柱桩(26)支撑固定;
S10:最后再次分别对第一灌注桩组(4)、第二灌注桩组(5)以及桩群(6)的内壁进行第二次喷锚网层(7)分层分段施工,完成对东侧坑壁(21)、南侧坑壁(22)以及西侧坑壁(23)的支护。
CN202210225044.9A 2022-03-07 2022-03-07 一种深基坑斜撑支护结构及其斜撑支护方法 Pending CN11442722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25044.9A CN114427229A (zh) 2022-03-07 2022-03-07 一种深基坑斜撑支护结构及其斜撑支护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25044.9A CN114427229A (zh) 2022-03-07 2022-03-07 一种深基坑斜撑支护结构及其斜撑支护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27229A true CN114427229A (zh) 2022-05-03

Family

ID=81314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25044.9A Pending CN114427229A (zh) 2022-03-07 2022-03-07 一种深基坑斜撑支护结构及其斜撑支护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2722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62572A (zh) * 2022-07-13 2022-11-01 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多道多层自稳式基坑支护装置及施工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9082A (zh) * 2004-11-24 2006-05-31 上海市第七建筑有限公司 拉锚与支撑相结合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
CN102505695A (zh) * 2011-10-09 2012-06-20 浙江荣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车库深基坑施工方法
KR101713674B1 (ko) * 2015-11-05 2017-03-23 주식회사 한빛구조엔지니어링 지하 외벽 누수방지를 위한 지하구조물 슬래브 구조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지하구조물 구축공법
CN110468849A (zh) * 2019-08-28 2019-11-19 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山地城区超深基坑内支撑支护体系地表高差处理方法
CN214940211U (zh) * 2021-05-27 2021-11-30 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呈锐角阴角及阳角的深基坑坑壁组合加固结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9082A (zh) * 2004-11-24 2006-05-31 上海市第七建筑有限公司 拉锚与支撑相结合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
CN102505695A (zh) * 2011-10-09 2012-06-20 浙江荣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车库深基坑施工方法
KR101713674B1 (ko) * 2015-11-05 2017-03-23 주식회사 한빛구조엔지니어링 지하 외벽 누수방지를 위한 지하구조물 슬래브 구조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지하구조물 구축공법
CN110468849A (zh) * 2019-08-28 2019-11-19 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山地城区超深基坑内支撑支护体系地表高差处理方法
CN214940211U (zh) * 2021-05-27 2021-11-30 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呈锐角阴角及阳角的深基坑坑壁组合加固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62572A (zh) * 2022-07-13 2022-11-01 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多道多层自稳式基坑支护装置及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74898A (zh) 多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5155554A (zh) 一种拱形支护体系的深基坑
CN207003499U (zh) 一种地铁隧道上方基坑开挖的抗浮起装置
CN106677189A (zh) 一种斜桩墙支承式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9024662A (zh) 锚杆静压桩托换无地下室建筑地下空间增层的方法
CN112095626A (zh) 一种兼作连廊托换桩基的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3550322A (zh) 紧邻深浅基坑围护体系及施工方法
CN110387889B (zh) 一种用于长条形深基坑的连拱式基坑支护方法
CN207003421U (zh) 一种坐落于硬岩顶面的钢板桩结构
CN101498133B (zh) 增大地下室逆作法土方开挖空间的方法和支护结构
CN114427229A (zh) 一种深基坑斜撑支护结构及其斜撑支护方法
CN207159990U (zh) 一种组合钢结构支护桩
CN108035360A (zh) 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方法
CN105804085B (zh) 多单元井筒式地下立体车库分区施工方法
CN210439090U (zh) 一种新建或拓宽高路堤的结构
CN208763446U (zh) 一种既有建筑物群下增建地下空间的支护结构
CN107447794B (zh) 一种地铁保护区域内开挖基坑的抗浮起施工方法
CN113958322B (zh) 一种在既有地铁线下层的隧道挖掘方法
CN112609731A (zh) 一种柔性透水路堑挡墙及施工方法
CN210002410U (zh) 一种可兼作挡土墙的环框支撑围护系统
CN207004520U (zh) 一种地铁保护区竖井开挖的稳固结构
Dellaria et al. Combining multiple techniques to complete an urban deep excavation
CN214061687U (zh) 一种柔性透水路堑挡墙
CN218843121U (zh) 一种筒体基坑支护结构
CN217105109U (zh) 一种人行天桥下深基坑同步施工的支护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