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22839U - 喷码机上料机构 - Google Patents

喷码机上料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22839U
CN217622839U CN202220800242.9U CN202220800242U CN217622839U CN 217622839 U CN217622839 U CN 217622839U CN 202220800242 U CN202220800242 U CN 202220800242U CN 217622839 U CN217622839 U CN 2176228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plate
material frame
stage
cylinder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0024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华�
华梦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Jilo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Jilo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Jilo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Jilo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0024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228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228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228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码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喷码机上料机构,包括台架,台架包括支撑架、横梁和固定杆,横梁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横梁水平对称分布,两组横梁的底端且位于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架,相邻两组支撑架的相对面设置有固定杆;台架的顶端设置有料框,料框的内壁与横梁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两组横梁的外表面且位于相对面的一侧均设置有送料单元,料框与台架之间设置有下料单元;本实用新型中,能够通过下料单元将料框内的板材一块一块向输送单元进行输送,从而实现板材的自动上料,不需要人工对板材进行摆放,能够降低劳动强度,提高送料效率;并且,通过设置板材与料框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便于板材的倾斜移动。

Description

喷码机上料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码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喷码机上料机构。
背景技术
在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喷码机是给产品的表面打上标识码(条形码、二维码)较为常见的设备;喷码机有各种不同的墨水可供选择,不论是纸张、塑胶、金属、玻璃、坚硬的表面或是柔软易碎的表面均可得到良好的喷印效果。
现有的喷码机上料机构大多采用输送带对板材进行自动上料,但是,由于喷码机在喷码加工的过程中,一次只能对一张板材进行喷码加工,因此,需要通过人工持续向输送带上摆放板材,从而增强了劳动强度,影响上料速率,实用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喷码机上料机构,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所提出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喷码机上料机构,包括台架,所述台架包括支撑架、横梁和固定杆,所述横梁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横梁水平对称分布,两组所述横梁的底端且位于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架,相邻两组所述支撑架的相对面设置有固定杆;
所述台架的顶端设置有料框,所述料框的内壁与横梁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两组所述横梁的外表面且位于相对面的一侧均设置有送料单元,所述料框与台架之间设置有下料单元;
所述下料单元包括一级气缸、二级气缸、固定架、三级气缸、支撑板、一级举升板和二级举升板,两组所述横梁的顶端且位于料框的下方分别设置有一级举升板和二级举升板,所述横梁的底端且位于一级举升板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一级气缸,所述一级气缸的输出端贯穿横梁的底端与一级举升板的底端固定连接,且所述一级举升板的外表面与料框的内壁滑动连接;
所述横梁的底端且位于二级举升板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二级气缸,所述二级气缸的输出端贯穿横梁的底端与二级举升板的底端固定连接,且所述二级举升板的外表面与料框的内壁滑动连接;
所述横梁的底端且靠近一级气缸的一侧通过固定架固定连接有三级气缸,所述三级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且所述支撑板位于料框内,所述一级气缸、二级气缸和三级气缸分别与控制器电信号连接。
优选的,所述送料单元包括输送带、电机、传动杆和带轮,两组所述横梁的相对面且位于两侧转动连接有四组传动杆,四组所述传动杆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带轮,位于所述横梁同一侧的两组带轮的外表面套设有输送带,且两组所述输送带分别位于一级举升板和二级举升板的下方,远离所述料框的两组传动杆的一端分别贯穿横梁的外表面并固定连接有电机,两组所述电机与控制器电信号连接。
优选的,所述一级举升板和二级举升板的相对面均开设有滑槽,两组所述滑槽的内壁分别滑动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顶端与料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块的底端与横梁的顶端固定连接,且两组所述限位块的相对面与料框的内壁相平齐。
优选的,两组所述横梁的相对面且位于输送带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顶端与输送带的内壁滑动连接。
优选的,两组所述横梁的相对面与料框的内壁相平齐。
优选的,所述一级举升板和二级举升板的形状均设置为L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一级举升板和二级举升板的宽度相同,且所述一级举升板的宽度和二级举升板的宽度均大于横梁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一级举升板和二级举升板的一端位于输送带的上方且靠近横梁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一级举升板的顶端和二级举升板的顶端且相互靠近的一侧设置为弧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能够通过下料单元将料框内的板材一块一块向输送单元进行输送,从而实现板材的自动上料,不需要人工对板材进行摆放,能够降低劳动强度,提高送料效率;并且,通过设置板材与料框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便于板材的倾斜移动;还可以通过承载板对输送带起到一定的辅助支撑的作用,防止板材过重,导致输送带两端的张紧力变大,增大输送带的磨损,从而可以提高输送带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喷码机上料机构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图1安装有板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图2去掉料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图1的A-A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图1的B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图2的C-C处剖视图。
图中:台架1、支撑架11、横梁12、固定杆13、送料单元2、输送带21、电机22、传动杆23、带轮24、承载板3、料框4、下料单元5、一级气缸51、二级气缸52、固定架53、三级气缸54、支撑板55、一级举升板56、二级举升板57、滑槽6、限位块7、板材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喷码机上料机构,包括台架1,台架1包括支撑架11、横梁12和固定杆13,横梁12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横梁12水平对称分布,两组横梁12的底端且位于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架11,相邻两组支撑架11的相对面设置有固定杆13;
台架1的顶端设置有料框4,料框4的内壁与横梁1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两组横梁12的外表面且位于相对面的一侧均设置有送料单元2,料框4与台架1之间设置有下料单元5;
下料单元5包括一级气缸51、二级气缸52、固定架53、三级气缸54、支撑板55、一级举升板56和二级举升板57,两组横梁12的顶端且位于料框4的下方分别设置有一级举升板56和二级举升板57,横梁12的底端且位于一级举升板56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一级气缸51,一级气缸51的输出端贯穿横梁12的底端与一级举升板56的底端固定连接,且一级举升板56的外表面与料框4的内壁滑动连接;
横梁12的底端且位于二级举升板57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二级气缸52,二级气缸52的输出端贯穿横梁12的底端与二级举升板57的底端固定连接,且二级举升板57的外表面与料框4的内壁滑动连接;
横梁12的底端且靠近一级气缸51的一侧通过固定架53固定连接有三级气缸54,三级气缸5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55,且支撑板55位于料框4内,一级气缸51、二级气缸52和三级气缸54分别与控制器电信号连接。
在对板材8的表面进行喷码加工时,首先将多组板材8叠加放置在料框4内,并且,该板材8的两侧与料框4的内壁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便于板材8倾斜;然后通过控制器控制三级气缸54伸出并带动支撑板55向上移动,使得支撑板55的顶端与横梁12的顶端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再通过控制器控制一级气缸51伸出并带动一级举升板56向上移动,使得一级举升板56将位于料框4最下方的板材8的一侧向上顶,直至位于料框4最下方的第一块板材8脱离一级举升板56并掉落到支撑板55的顶端为止,使得一级举升板56的顶端与位于料框4最下方的第二块板材8的底端相接触,然后通过控制器控制一级气缸51缩回并带动一级举升板56进行复位;
接着,通过控制器控制二级气缸52伸出并带动二级举升板57向上移动,使得二级举升板57继续将位于料框4最下方的板材8的另一侧向上顶,直至位于料框4最下方的第一块板材8脱离二级举升板57并掉落到输送单元上为止,使得二级举升板57的顶端与位于料框4最下方的第二块板材8的底端相接触,然后通过控制器控制二级气缸52缩回并带动二级举升板57进行复位;
最后,通过控制器控制三级气缸54缩回并带动支撑板55进行复位,使得位于料框4最下方的第一块板材8的另一侧也掉落在输送单元上;然后循环操作上述步骤,能够将料框4内的板材8一块一块向输送单元进行输送,从而实现板材8的自动上料,不需要人工对板材8进行摆放,能够降低劳动强度,提高送料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送料单元2包括输送带21、电机22、传动杆23和带轮24,两组横梁12的相对面且位于两侧转动连接有四组传动杆23,四组传动杆23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带轮24,位于横梁12同一侧的两组带轮24的外表面套设有输送带21,且两组输送带21分别位于一级举升板56和二级举升板57的下方,远离料框4的两组传动杆23的一端分别贯穿横梁12的外表面并固定连接有电机22,两组电机22与控制器电信号连接。
当料框4内的板材8下落到输送单元上后,可以启动电机22,使得电机22通过传动杆23带动带轮24进行转动,然后带轮24带动输送带21进行转动并将板材8输送到喷码机的下方进行喷码加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一级举升板56和二级举升板57的相对面均开设有滑槽6,两组滑槽6的内壁分别滑动连接有限位块7,限位块7的顶端与料框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限位块7的底端与横梁12的顶端固定连接,且两组限位块7的相对面与料框4的内壁相平齐。
防止板材8卡在料框4与横梁12之间,使得板材8无法向上倾斜移动,导致板材8无法实现下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两组横梁12的相对面且位于输送带2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承载板3,承载板3的顶端与输送带21的内壁滑动连接;便于对输送带21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防止板材8过重,导致输送带21两端的张紧力变大,增大输送带21的磨损,从而可以提高输送带21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两组横梁12的相对面与料框4的内壁相平齐;便于板材8的下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一级举升板56和二级举升板57的形状均设置为L型结构;在下料的过程中,便于对板材8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一级举升板56和二级举升板57的宽度相同,且一级举升板56的宽度和二级举升板57的宽度均大于横梁12的宽度;便于对板材8进行支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一级举升板56和二级举升板57的一端位于输送带21的上方且靠近横梁12的一侧;便于板材8掉落到输送带21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一级举升板56的顶端和二级举升板57的顶端且相互靠近的一侧设置为弧形结构;在下料的过程中,减少对板材8表面造成的划伤。
工作原理:在对板材8的表面进行喷码加工时,首先将多组板材8叠加放置在料框4内,并且,该板材8的两侧与料框4的内壁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便于板材8倾斜;然后通过控制器控制三级气缸54伸出并带动支撑板55向上移动,使得支撑板55的顶端与横梁12的顶端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再通过控制器控制一级气缸51伸出并带动一级举升板56向上移动,使得一级举升板56将位于料框4最下方的板材8的一侧向上顶,直至位于料框4最下方的第一块板材8脱离一级举升板56并掉落到支撑板55的顶端为止,使得一级举升板56的顶端与位于料框4最下方的第二块板材8的底端相接触,然后通过控制器控制一级气缸51缩回并带动一级举升板56进行复位;
接着,通过控制器控制二级气缸52伸出并带动二级举升板57向上移动,使得二级举升板57继续将位于料框4最下方的板材8的另一侧向上顶,直至位于料框4最下方的第一块板材8脱离二级举升板57并掉落到输送单元上为止,使得二级举升板57的顶端与位于料框4最下方的第二块板材8的底端相接触,然后通过控制器控制二级气缸52缩回并带动二级举升板57进行复位;
最后,通过控制器控制三级气缸54缩回并带动支撑板55进行复位,使得位于料框4最下方的第一块板材8的另一侧也掉落在输送单元上;然后循环操作上述步骤,能够将料框4内的板材8一块一块向输送单元进行输送,从而实现板材8的自动上料,不需要人工对板材8进行摆放,能够降低劳动强度,提高送料效率。
当料框4内的板材8下落到输送单元上后,可以启动电机22,使得电机22通过传动杆23带动带轮24进行转动,然后带轮24带动输送带21进行转动并将板材8输送到喷码机的下方进行喷码加工。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喷码机上料机构,包括台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台架(1)包括支撑架(11)、横梁(12)和固定杆(13),所述横梁(12)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横梁(12)水平对称分布,两组所述横梁(12)的底端且位于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架(11),相邻两组所述支撑架(11)的相对面设置有固定杆(13);
所述台架(1)的顶端设置有料框(4),所述料框(4)的内壁与横梁(1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两组所述横梁(12)的外表面且位于相对面的一侧均设置有送料单元(2),所述料框(4)与台架(1)之间设置有下料单元(5);
所述下料单元(5)包括一级气缸(51)、二级气缸(52)、固定架(53)、三级气缸(54)、支撑板(55)、一级举升板(56)和二级举升板(57),两组所述横梁(12)的顶端且位于料框(4)的下方分别设置有一级举升板(56)和二级举升板(57),所述横梁(12)的底端且位于一级举升板(56)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一级气缸(51),所述一级气缸(51)的输出端贯穿横梁(12)的底端与一级举升板(56)的底端固定连接,且所述一级举升板(56)的外表面与料框(4)的内壁滑动连接;
所述横梁(12)的底端且位于二级举升板(57)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二级气缸(52),所述二级气缸(52)的输出端贯穿横梁(12)的底端与二级举升板(57)的底端固定连接,且所述二级举升板(57)的外表面与料框(4)的内壁滑动连接;
所述横梁(12)的底端且靠近一级气缸(51)的一侧通过固定架(53)固定连接有三级气缸(54),所述三级气缸(5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55),且所述支撑板(55)位于料框(4)内,所述一级气缸(51)、二级气缸(52)和三级气缸(54)分别与控制器电信号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码机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单元(2)包括输送带(21)、电机(22)、传动杆(23)和带轮(24),两组所述横梁(12)的相对面且位于两侧转动连接有四组传动杆(23),四组所述传动杆(23)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带轮(24),位于所述横梁(12)同一侧的两组带轮(24)的外表面套设有输送带(21),且两组所述输送带(21)分别位于一级举升板(56)和二级举升板(57)的下方,远离所述料框(4)的两组传动杆(23)的一端分别贯穿横梁(12)的外表面并固定连接有电机(22),两组所述电机(22)与控制器电信号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码机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举升板(56)和二级举升板(57)的相对面均开设有滑槽(6),两组所述滑槽(6)的内壁分别滑动连接有限位块(7),所述限位块(7)的顶端与料框(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块(7)的底端与横梁(12)的顶端固定连接,且两组所述限位块(7)的相对面与料框(4)的内壁相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码机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横梁(12)的相对面且位于输送带(2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承载板(3),所述承载板(3)的顶端与输送带(21)的内壁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码机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横梁(12)的相对面与料框(4)的内壁相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码机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举升板(56)和二级举升板(57)的形状均设置为L型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码机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举升板(56)和二级举升板(57)的宽度相同,且所述一级举升板(56)的宽度和二级举升板(57)的宽度均大于横梁(12)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码机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举升板(56)和二级举升板(57)的一端位于输送带(21)的上方且靠近横梁(12)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码机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举升板(56)的顶端和二级举升板(57)的顶端且相互靠近的一侧设置为弧形结构。
CN202220800242.9U 2022-04-07 2022-04-07 喷码机上料机构 Active CN2176228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00242.9U CN217622839U (zh) 2022-04-07 2022-04-07 喷码机上料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00242.9U CN217622839U (zh) 2022-04-07 2022-04-07 喷码机上料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22839U true CN217622839U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45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00242.9U Active CN217622839U (zh) 2022-04-07 2022-04-07 喷码机上料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228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622839U (zh) 喷码机上料机构
CN214692329U (zh) 水墨印刷机上料装置
CN114030892A (zh) 一种自动堆叠输送装置
CN219216324U (zh) 一种钢材输送装置
CN211616071U (zh) 一种泥棒供料输送装置
CN109552928B (zh) 一种瓦楞纸板堆码机
CN220299638U (zh) 清洗机上料装置
CN217626194U (zh) 一种木地板输送抓取装置
CN218506776U (zh) 一种带有防掉落的链条式顶升移栽输送机
CN209601767U (zh) 一种钢材加工设备的上料装置
CN216807290U (zh) 一种自动堆叠输送装置
CN215156373U (zh) 一种用于撕膜机的不良品暂存装置
CN216101062U (zh) 一种分体式纸箱数码打印机
CN214059441U (zh) 一种瓦楞纸左右拼垛机构
CN219507080U (zh) 一种输送线搬运机构
CN214879849U (zh) 一种收料框升降装置
CN220375680U (zh) 一种喷涂生产线上下料机的载具输送机构
CN218463983U (zh) 一种钢板堆垛机
CN219448386U (zh) 一种滚筒式直角转弯机
CN219858884U (zh) 一种出料机构
CN220115591U (zh) 一种检品机的下吸式输纸机的上料装置
CN217457414U (zh) 一种水泥浇注模具生产线自动上料机构
CN212981347U (zh) 一种用于货架的直线送料装置
CN219669561U (zh) 一种输送式供胚机的三角减压分流机构
CN212449697U (zh) 一种铝基板分层出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