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11021U - 一种眼底照相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眼底照相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611021U CN217611021U CN202220129043.XU CN202220129043U CN217611021U CN 217611021 U CN217611021 U CN 217611021U CN 202220129043 U CN202220129043 U CN 202220129043U CN 217611021 U CN217611021 U CN 21761102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ing
- barrel
- polarizer
- polaroid
- adjusting 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ye Examina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眼底照相装置,包括:主镜筒,其轴向沿前后方向延伸,主镜筒中由前向后地依次布置有用于向前朝向眼底打光的照明组件和用于调整眼底反光成像的调焦镜组件;以及偏振片调整环,其绕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转动轴线可转动调整地装配在主镜筒中,偏振片调整环的中心固设有成像光路偏振片,该成像光路偏振片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照明组件和调焦镜组件之间;主镜筒上设有用于将所述偏振片调整环的局部露出的露出孔,以便于操作人员驱动偏振片调整环带着成像光路偏振片转动调整。利用可转动地偏振片调整环,便于实现对成像光路偏振片相对位置的精准调整,从而可有效提高成像光路偏振片的组装效率,适合批量产业化应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般地涉及光学成像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眼底照相装置。
背景技术
眼底照相装置属于医学成像领域,其用于拍摄人眼视网膜图像,以便医疗人员检查眼底病或者辅助医疗人员判断其它器官的病情。随着科技的发展,眼底照相装置(例如眼底相机)逐渐实现小型化和全自动化,所有的拍摄过程均可由自动控制程序完成,无需操作人员介入。然而随着眼底相机转向小型化,其必然会导致内部光学系统和运动系统的尺寸压缩。其中,光学系统的小型化会导致光学成像原理和照明原理的改变。
例如,现有技术中大部分的眼底相机都会采用离轴式的斜照明方式,利用照明灯和塑形光阑片的位置关系使光可以打到眼底以实现照明的作用。而在实际应用中,此种眼底相机采集的眼底图像会出现一大一小的照明光斑,且该照明光斑会遮盖住部分的关键图片区域。为此,可以在光学系统中加入光轴相互垂直的多个偏振片来消除此照明光斑。具体地,如图 1所示,眼底相机的光学系统具体包括调焦镜组件6、劈裂线镜组件5、反光镜7、照明组件8、劈裂线光路偏振片1、照明光路偏振片2、成像光路偏振片3以及传感器固视组件4。工作时,劈裂线镜组件5照射的光经反光镜7反射向劈裂线光路偏振片1,经劈裂线光路偏振片1处理后经照明组件8向前反射向眼底,照明组件8处还另外设有照明灯,照明灯发出的照明光经照明光路片偏振片2处理后照亮眼底。眼底反射光线在穿过照明组件8、成像光路偏振片3及调焦镜组件6后在传感器固视组件5上成像,实现眼底检测。
基于光路要求,需保证劈裂线光路偏振片、照明光路偏振片、成像光路偏振片三者的透光轴相互垂直,其中,劈裂线光路偏振片和照明光路偏振片直接预固定安装在照明组件上,两者装配位置容易保证。成像光路偏振片会在后续工艺中再固定安装在照明组件上。就成像光路偏振片而言,一种组装方式是按照偏振片提供商提供的偏振片标记来直接组装。这种装配方式虽然简单,但由于成像光路偏振片自身尺寸存在误差,使得组装后的成像光路偏振片的透光轴很难精准地与其他偏振片透光轴垂直。另一种组装方式则需要依靠人为通过对成像光路偏振片进行打光来估算其安装位置进而进行组装,这种方式要求组装者具有丰富经验且组装效率比较低,无法实现量产。此外,现有的两种组装方式中,成像光路偏振片直接胶粘固定在照明组件上,一经固定组装,成像光路偏振片的位置便无法调整。而且,如图1所示,成像光路偏振片3与照明组件8的对应部件之间的间隙A约为2毫米,安装空间极为狭小,进一步增加了组装及调整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眼底照相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成像光路偏振片直接胶粘固定在照明组件上导致成像光路偏振片安装调整均较为困难的技术问题。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眼底照相装置包括:一种眼底照相装置,包括:主镜筒,其轴向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主镜筒中由前向后地依次布置有用于向前朝向眼底打光的照明组件和用于调整眼底反光成像的调焦镜组件;以及偏振片调整环,其绕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转动轴线可转动调整地装配在所述主镜筒中,所述偏振片调整环的中心固设有成像光路偏振片,该成像光路偏振片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照明组件和调焦镜组件之间;所述主镜筒上设有用于将所述偏振片调整环的局部露出的露出孔,以便于操作人员驱动所述偏振片调整环带着所述成像光路偏振片转动调整。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主镜筒中沿前后方向依次固定装配有前安装筒和后导向环,所述照明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前安装筒中,所述调焦镜组件沿前后方向可导向移动地装配在所述后导向环中,所述前安装筒和后导向环在前后方向上挡止所述偏振片调整环,以限制所述偏振片调整环前后位置。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偏振片调整环的前端设有前插接环段和/或后端设有后插接环段,所述前插接环段与所述前安装筒的后端可转动地插接装配,所述后插接环段与所述后导向环的前端可转动地插接装配。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前插接环段和前安装筒的后端之间设有用于限制偏振片调整环转动范围的前转动限位结构,或者,所述后插接环段和后导向环之间设有用于限制偏振片调整环转动范围的后转动限位结构;所述前转动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前安装筒后端的前固定凸起和设置在所述前插接环段和前活动凸起在所述偏振片调整环周向上错开布置,所述前固定凸起和前活动凸起中的至少一种凸起沿所述偏振片调整环周向间隔分布有至少两个;所述后转动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后导向环前端的后固定凸起和设置在所述后插接环段上的后活动凸起,所述后固定凸起和后活动凸起在所述偏振片调整环周向上错开布置,所述后固定凸起和后活动凸起中的至少一种凸起沿所述偏振片调整环周向间隔分布有至少两个。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偏振片调整环的内侧凸设有内挡部,该内挡部在前后方向上与所述前安装筒的后端和后导向环的前端挡止配合,所述偏振片调整环的位于所述内挡部前侧的部分形成套装在所述前安装筒后端外的所述前插接环段,所述偏振片调整环的位于所述内挡部后侧的部分形成套装在所述后导向环前端外的所述后插接环段。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露出孔为沿主镜筒周向延伸的长孔结构,所述主镜筒上设有一个所述的露出孔或者沿主镜筒周向间隔分布有至少两个所述的露出孔。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偏振片调整环的外周面上沿所述偏振片调整环周向间隔分布有多个用于插装调整手柄的插孔,以便于操作人员通过所述露出孔插装所述调整手柄,进而驱动偏振片调整环转动。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插孔为用于穿装紧固螺钉以将所述偏振片调整环紧固安装在所述主镜筒中的螺孔。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偏振片调整环内设有安装架,该安装架的后侧面上于所述安装架的中心镂空位置处设有安装凹槽,所述成像光路偏振片胶粘固定在所述安装凹槽中。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架的后侧面上于所述安装凹槽旁侧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安装凹槽连通的注胶槽。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眼底照相装置还包括前镜筒,该前镜筒具有后端筒体段,所述主镜筒具有前端筒体段,所述后端筒体段吻合套装在所述前端筒体段外,所述后端筒体段设有顶丝孔,该顶丝孔中旋装顶丝以将所述前镜筒固定在所述主镜筒上,所述前端筒体段的外表面对应所述顶丝孔设置凹部,该凹部具有朝后的供所述顶丝顶紧的倾斜面,该倾斜面通过所述顶丝向所述前镜筒施加向后的顶推作用力。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凹部为沿所述后端筒体段周向延伸的环槽结构。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主镜筒的外周面上设有与所述前镜筒的后端面挡止配合的挡止面,该挡止面和所述前镜筒的后端面之间设有用于限制前镜筒周向装配位置的周向定位结构,该周向定位结构包括对应插配的定位凸块和定位凹槽,定位凸块和定位凹槽中的其中一个设置在所述挡止面上,另一个设置在所述前镜筒的后端面上。
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眼底照相装置中,通过在主镜筒上可转动地装配偏振片调整环,方便将成像光路偏振片安装在照明组件和调焦镜组件之间。在具体使用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主镜筒上的露出孔驱动偏振片调整环转动调整,便于实现对成像光路偏振片相对位置的精准调整,可有效提高成像光路偏振片的组装效率,适合批量产业化应用。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眼底照明装置的前镜筒和主镜筒通过顶丝搭配倾斜面的方式固定,不仅可保证同轴装配精度,还可有效提高装配强度,无需再依靠人工打胶粘接。由此,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在满足组装精度要求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眼底照相装置的整机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公开的若干实施方式,并且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其中:
图1为一种眼底照相装置的结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眼底照相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后镜筒模块的剖视图;
图4为图3所示后镜筒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前安装筒、照明组件、偏振片调整环、后导向环及调焦镜组件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前安装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偏振片调整环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5中偏振片调整环又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2中前镜筒与主镜筒装配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图1中:1、劈裂线光路偏振片;2、照明光路偏振片;3、成像光路偏振片;4、传感器固视组件;5、劈裂线镜组件;6、调焦镜组件;7、反光镜;8、照明组件。
图2至图9中:20、后镜组模块;201、照明组件;202、调焦镜组件; 203、前安装筒;2030、后配合环段;2031、固定容纳间隔;2032、前固定凸起;204、后导向环;205、偏振片调整环;2050、插孔;2051、活动容纳间隔;2052、前活动凸起;2053、前插接环段;2054、安装架;2055、内挡部;2056、通光孔;2057、安装凹槽;2058、后插接环段;2059、注胶槽;206、主镜筒;2061、前端筒体段;2062、露出孔;207、反光镜组件;208、劈裂线镜组件;209、传感器固视组件;210、定位凹槽;211、环槽结构;2111、倾斜面;212、外齿圈;213、主动齿轮;214、步进电机;215、成像光路偏振片;216、外环筒;217、倾斜长孔;218、劈裂线光路偏振片;30、前镜筒;301、定位凸块;302、顶丝孔;303、后端筒体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知,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针对于目前将成像光路偏振片胶粘固定在照明组件上时既难以安装又难以调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在眼底照相装置的主镜筒中配置偏振片调整环,该偏振片调整环可以转动调整,将成像光路偏振片预先固定安装在偏振片调整环上,再将偏振片调整环可转动调整地装配在主镜筒中,既方便将成像光路偏振片安装到位,也方便转动调整成像光路偏振片至要求位置,使像光路偏振片的透光轴与照明组件上的劈裂线光路偏振片、照明光路偏振片的透光轴垂直,保证眼底照相装置拍照效果。
通过在主镜筒中布置可转动地偏振片调整环,通过旋转偏振片调整环来改变成像光路偏振片的相对位置,实现对相应偏振片的透光轴姿态调整,有效提高相应偏振片的调整精准度以及组装效率,方便在批量化工业生产中转动调整成像光路偏振片姿态,具备较强的产业应用优势。
在介绍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之后,下面具体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各种非限制性实施方式。附图中的任何元素数量均用于示例而非限制,以及任何命名都仅用于区分,而不具有任何限制含义。
下面参考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代表性实施方式,详细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
本实用新型眼底照相装置可以理解为是对图1中眼底照相装置功能的进一步补充和改进,特别涉及针对图1中成像光路偏振片的固定方式的进一步改进。为此,图2至图9主要展示了眼底照相装置的改进部分,其主要涉及成像光路偏振片的调整安装方案以及前镜筒和主镜筒的固定装配方案。
眼底照相装置的部分结构如2所示,可以包括沿前后方向依次布置的前镜组模块和后镜组模块20,该后镜组模块20的前端与前镜组模块的后端固定装配在一起。使用时,前镜组模块相对后镜组模块更靠近眼底。眼底照相装置工作时,后镜组模块向前发射的照明光线通过前镜组模块后打入眼底,以照亮眼底。眼底反射光线经前镜组模块进入后镜组模块20,经后镜组模块内相应部件处理成像,实现眼底拍摄检查。
如图2和图9所示,前镜组模块包括前镜筒30,后镜组模块20包括主镜筒206,前镜筒30对应吻合套装在主镜筒206前端。
具体地,前镜筒30后端具有后端筒体段303,主镜筒206的前端具有前端筒体段2061,装配时,后端筒体段303吻合套装在前端筒体段2061 外。并且,在后端筒体段303的外表面上设有顶丝孔302,顶丝孔302沿后端筒体段303的径向延伸,顶丝孔302沿后端筒体段周向间隔均布有多个。装配时,在顶丝孔302中旋装顶丝,该顶丝的端部顶紧在主镜筒206的前端筒体段2061上,可以将前镜筒30有效固定在主镜筒206上。
如图2、图3及图9所示,在前端筒体段2061的外表面对应顶丝孔 302的位置处设置环槽结构211,该环槽结构211沿后端筒体段周向延伸,此处的环槽结构211形成凹部以供相应顶丝顶紧。
并且,如图9所示,环槽结构211的截面呈类似V形的结构,这种环槽结构211的一侧槽壁面形成朝后布置的倾斜面2111,当顶丝的相应端部顶紧在倾斜面2111上时,由于倾斜面2111朝后倾斜布置,使得该倾斜面 2111可以通过顶丝向前镜筒30施加向后的顶推作用力。倾斜面向相应顶丝施加的顶推作用力为反向作用力,换言之,在旋紧相应顶丝以使得顶丝的相应端顶紧在倾斜面上时,倾斜面会向顶丝施加的反向作用力,该反向作用力垂直于倾斜面布置,使得该反向作用力可以在前后方向上分出向后的分力,进而可以通过顶丝向前镜筒30施加向后的顶推作用力。因此,在旋紧顶丝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前镜筒30和主镜筒206的同轴装配精度,还可有效提高前镜筒30和主镜筒206的装配强度。
另外,在图2和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在主镜筒206的外周面上设有朝前的挡止面,该挡止面与前镜筒30的后端面挡止配合,以限制前镜筒 30和主镜筒206前后装配位置。
在挡止面和前镜筒30的后端面之间设有周向定位结构,该周向定位结构用于限制前镜筒周向装配位置,方便快速地将前镜筒30与主镜筒206 固定安装在一起。周向定位结构包括对应插配的定位凸块301和定位凹槽 210,其中,定位凸块301设置在前镜筒30的前端面上,定位凹槽210对应设置在主镜筒206的挡止面上。将定位凸块301对正定位凹槽210插配,可以由定位凹槽210通过定位凸块301实现对前镜筒30的周向转动限位,不仅方便实现快速装配,还方便确定前镜筒30周向安装位置,实现防呆设计。
在如图2所示实施例中,定位凸块301设置在前镜筒30的后端面上,定位凹槽210设置在挡止面上。在具体实施时,作为另一种应用场景,也可以将定位凸块布置在挡止面上,而将定位凹槽布置在前镜筒的后端面上。
另外,在如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由环槽结构211形成供顶丝顶紧的凹部。对于配置有周向定位结构的眼底照相装置而言,由于周向定位结构可以限制前镜筒的周向装配位置,换言之,主镜筒206上与前镜筒30的顶丝孔302相对应的位置是可以确定的,因此,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可以在主镜筒的前端筒体段的外周面上沿周向间隔分布有多个凹坑,各凹坑与顶丝孔一一对应布置,此处的凹坑作为供顶丝顶紧的凹部使用。为提高前镜筒和主镜筒的装配强度,凹坑内部也需要加工朝后的倾斜面,以便于能够通过顶丝反向向后顶推前镜筒。
基于上文的说明,眼底照相装置中的前镜组模块和后镜组模块可以通过顶丝固定组装,无需再依靠人工进行打胶粘接。由此,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在满足组装精度要求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眼底照相装置的整机组装效率。
在眼底照相装置中,后镜组模块作用较为重要,其要向眼底打光且将眼底反光成像以实现眼底拍照检测。下面结合图2至图8具体介绍后镜组模块的结构。
如图2至图5所示,后镜组模块20主要包括主镜筒206、照明组件 201、调焦镜组件202及传感器固视组件209等,该后镜组模块中的各个零部件可以采用较高的加工精度(例如加工精度IT7)来制作。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对后镜组模块结构的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并不受此限制。例如,随着功能的更新可以增加或整合上述部分结构。
在后镜组模块20中,主镜筒206轴向沿前后方向延伸,主镜筒的前端用于固定安装前镜筒30,照明组件201和调焦镜组件202沿前后方向对应布置在主镜筒206中。其中,照明组件201固定安装在主镜筒206中,调焦镜组件202沿前后方向可调整移动地装配在主镜筒206中,照明组件 201用于向前朝向眼底打光,调焦镜组件202内部设置多个用于调焦的镜片以用于调整眼底反光成像。另外,传感器固视组件209固设在主镜筒206 的后端。
就调焦镜组件202而言,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主镜筒206外固定装配有外环筒216,外环筒216外同轴转动装配有驱动环,驱动环外周面上设有外齿圈212,外齿圈212与主动齿轮213啮合,主动齿轮213由步进电机214驱动转动。使用时,步进电机214通过主动齿轮213、外齿圈212 迫使驱动环转动。在驱动环上设有倾斜长孔217,该倾斜长孔217整体上沿驱动环周向延伸,且倾斜长孔217的两端在前后方向上错开布置,以使得倾斜长孔217在前后方向上倾斜布置。在调焦镜组件202上固设有驱动销,该驱动销穿入倾斜长孔217中并可沿倾斜长孔217延伸方向滑动。在驱动环带着倾斜长孔217转动时,由倾斜长孔217顶推驱动销在前后方向上移动,进而可以驱动调焦镜组件202在前后方向上往复移动,实现焦距调整,进而可有效保证成像效果。
并且,为保证驱动销可在前后方向上充分移动,在主镜筒206、外环筒216及相应后导向环204上设有避让孔(图中未显示),该避让孔用于避让驱动销,避免干涉到驱动销而影响调焦镜组件的正常前后移动。
在主镜筒206中的前部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安装有前安装筒203,照明组件201通常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安装在前安装筒203中,使得前安装筒203 作为照明组件安装座使用。后安装筒上还安装有反光镜组件207,该反光镜组件207可以将劈裂线镜组件208发出的照明光线反射向照明组件201,对应地,在照明组件201上对应反光镜组件207布置有劈裂线光路偏振片 218,以用于过滤光线。
照明组件201上还设置有专用的照明灯以及对应该照明灯配置的照明光路偏振片,此处的照明灯和照明光路偏振片在图3中未显示,照明光路偏振片的设置位置和工作方式可参见图1所示,在此不再具体赘述。
在主镜筒206中的后部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安装有后导向环204,该后导向环204整体沿前后方向延伸,上文提及地调焦镜组件202沿前后方向可导向移动地装配后导向环204中,根据上述描述可知,可由步进电机214 通过齿轮传动机构、驱动环及驱动销驱动调焦镜组件202前后移动。
如图2所示,在主镜筒206中于前安装筒203和后导向环204之间布置有偏振片调整环205,在偏振片调整环205的中心镂空位置处安装有成像光路偏振片215,成像光路偏振片215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照明组件201 和调焦镜组件202之间。从眼底反射的光由前向后依次经过照明组件201、成像光路偏振片215及调焦镜组件202,由成像光路偏振片215过滤眼底反射的光,方便调焦镜组件调焦成像。
偏振片调整环205绕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转动轴线可转动调整地装配在主镜筒206中,以便于操作人员通过转动偏振片调整环205驱动成像光路偏振片215转动,进而可以将成像光路偏振片215转动调整到设定姿态,使其透光轴与劈裂线光路偏振片218的透光轴、照明光路偏振片的透光轴对应垂直布置。
如图3和图7所示,偏振片调整环205的内侧凸设有内挡部2055,该内挡部2055具体为环形凸缘结构,内挡部2055在前后方向上与前安装筒 203的后端、后导向环204的前端挡止配合,以使前安装筒203和后导向环204在前后方向上挡止偏振片调整环205,进而限制偏振片调整环205 的前后位置。
如图3、图7和图8所示,偏振片调整环205内侧的内挡部2055在偏振片调整环205上形成前插接环段2053和后插接环段2058。具体地,偏振片调整环205的位于内挡部2055前侧的部分形成前插接环段2053,该前插接环段2053套装搭接在前安装筒203后端外,以使得前插接环段2053 与前安装筒203的后端可转动地插接装配在一起。对应地,偏振片调整环205的位于内挡部2055后侧的部分形成后插接环段2058,该后插接环段 2058套装搭接在后导向环204前端外,以使得后插接环段2058与后导向环204的前端可转动地插接装配在一起。
如图3所示,在主镜筒径向上,偏振片调整环205由主镜筒206、前安装筒203及后导向环204进行定位,在前后方向上,偏振片调整环205 由前安装筒203和后导向环204限位,进而可以在不影响偏振片转动调整的情况下,有效实现对偏振片调整环205的整体固定。
如图7和图8所示,偏振片调整环205内设有安装架2054,该安装架 2054的中心设有通光孔2056,以在偏振片调整环205的中心位置处形成镂空结构。在安装架2054的后侧面上于安装架2054的中心镂空位置处设有安装凹槽2057,成像光路偏振片215具体可以胶粘固定在安装凹槽2057 中。为方便灌胶,在安装架2054的后侧面上于安装凹槽2057旁侧设有两个与安装凹槽2057连通的注胶槽2059,两个注胶槽2059对称布置,以便于提高注胶均匀性。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对成像光路偏振片215的固定方式以及注胶槽 2059的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受此限制。例如,也可以不设置注胶槽而直接向安装凹槽注胶来固定成像光路偏振片,又或者可以通过卡环直接将成像光路偏振片卡接在安装凹槽中等。
为方便驱动偏振片调整环205转动,在主镜筒206上对应偏振片调整环205的位置处设有露出孔2062,该露出孔2062用于将偏振片调整环205 的局部露出,以便于操作人员驱动偏振片调整环205带着成像光路偏振片 215转动调整。如图4所示,露出孔2062具体为沿主镜筒周向延伸的长孔结构,两个露出孔2062沿主镜筒周向间隔均布,两个露出孔2062在主镜筒206周向上具有设定延伸长度,以满足偏振片调整环205的转动调整需求。
在偏振片调整环205的后插接环段2058的外周面上设有多个插孔 2050,此处的多个插孔2050沿偏振片调整环周向依次间隔分布。调整时,操作人员通过主镜筒206上的露出孔2062将调整手柄插装在相应插孔 2050中,推动调整手柄,即可驱动偏振片调整环205带着成像光路偏振片 215转动调整。
在一种实施例中,插孔2050具体为螺孔,调整手柄选择紧固螺钉,将紧固螺钉通过露出孔2062螺旋插装在螺孔中,可以方便操作人员推动偏振片调整环205转动。
在使用过程中,根据客户端显示图片的光斑情况,可以将顶丝插入螺孔中来拨动偏振片调整环205,使得偏振片调整环205可环绕照明组件201 转动,从而实现成像光路偏振片215的相对位置的调整。该成像光路偏振片215的透光轴随着成像光路偏振片215相对位置的改变可以与其他偏振片如劈裂线光路偏振片218的透光轴、照明光路偏振片的透光轴保持垂直来减小或消除光斑。并在完成位置调整后(例如确定光斑已被弱化或消除),可以将顶丝拧入相应螺孔中进行固定。由此,整个调节过程操作方便,不仅简单高效并且一致性好。
在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主镜筒206上沿其周向间隔均布有两个露出孔2062。在一种具体应用场景中,也可以仅在主镜筒上设置一个长孔结构的露出孔,或者是设置三个以上露出孔。作为一种供参考的实施方式,露出孔可以为具有较大径向尺寸的圆孔或方孔,此时,圆孔或方孔需要能够在主镜筒周向上提供设定的调整距离,对应地,增加插孔的数量,在一个露出孔当推动一个插孔向设定方向转动到极限位置时,另一个插孔已经露出,此时,将手柄拔出,再插装入新露出的插孔中,可以继续向设定方向拨动偏振片调整环转动。
在如图2所示实施例中,偏振片调整环上设置插孔,以方便插装手柄顶推。在一些具体应用场景中,偏振片调整环上可以设置凹陷,此时,可以将手柄顶在凹陷中,通过顶推凹陷以推着偏振片调整环转动调整。在另一些具体应用场景中,也可以在偏振片调整环上沿周向分布有多个凸起,在需要调整时,利用手柄穿过露出孔并顶推相应的凸起,同样可以顶推偏振片调整环转动调整。
为提高成像光路偏振片调整效率,对应偏振片调整环205作出转动限位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在前插接环段2053和前安装筒203的后端的后配合环段2030之间设置前转动限位结构,该前转动限位结构用于限制偏振片调整环205转动范围。
前转动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前安装筒203后端的后配合环段2030上的前固定凸起2032和设置在前插接环段2053上的前活动凸起2052。
如图6所示实施例中,前固定凸起2032沿后配合环段周向延伸设定距离,以形成弧形凸起。另外,在前安装筒203上,前固定凸起2032沿周向间隔均布有两个,进而在两个前固定凸起2032之间形成两个固定容纳间隔2031,该固定容纳间隔2031用于容纳布置前活动凸起2052。
与之对应地,在如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前活动凸起2052也沿前插接环段2053的周向延伸设定距离,以形成弧形凸起。前活动凸起2052也沿周向间隔均布有两个,进而在两个前活动凸起2052之间形成两个活动容纳间隔2051,两个活动容纳间隔2051用于容纳布置前固定凸起2032。
装配时,当偏振片调整环205的前插接环段2053转动套装在前安装筒203的后端的后配合环段2030上时,前固定凸起2032和前活动凸起 2052在偏振片调整环205周向上错开布置,此时,两个前固定凸起2032 对应地插入两个活动容纳间隔2051中,两个前活动凸起2052对应地插入两个固定容纳间隔2031中。在驱动偏振片调整环205转动时,当前固定凸起2032与前活动凸起2052挡止配合时,无法继续转动调整,需要反向转动继续调整。
为保证偏振片调整环正常调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转动幅度的大小设计活动容纳间隔及固定容纳间隔的长度。
在如图6和图7所示实施例中,对应设置有两个前固定凸起2032和两个前活动凸起2052。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仅设置一个前固定凸起,对应设置两个前活动凸起,使得前固定凸起插入两个前活动凸起所形成的活动容纳间隔中。作为又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也可以仅设置一个前活动凸起,对应设置两个前固定凸起,使得前活动凸起插入两个前固定凸起所形成的固定容纳间隔中。另外,在具体实施时,前固定凸起和前活动凸起的具体数量也不限制于两个,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三个以上,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对前固定凸起和前活动凸起的具体数量作出限制。
在如图6和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通过在偏振片调整环205的前插接环段2053和前安装筒203的后端之间设置前转动限位结构,实现对偏振片调整环205的转动限位。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后插接环段和后导向环之间设置后转动限位结构,该后转动限位结构同样可用于限制偏振片调整环转动范围。参考前转动限位结构的方式,此处的后转动限位结构具体包括后固定凸起和后活动凸起,后固定凸起设置在后导向环的前端,后活动凸起设置在后插接环段上。其中,可以将后固定凸起沿振片调整环周向间隔分布有至少两个,以形成相应固定容纳间隔,在将偏振片调整环与后导向环对应插接时,后固定凸起和后活动凸起在偏振片调整环周向上错开布置,使得后活动凸起对应插入固定容纳间隔中。在驱动偏振片调整环转动过程中,当后活动凸起与后固定凸起挡止时,可以实现对偏振片调整环的转动限位。对应地,在又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将后活动凸起沿振片调整环周向间隔分布有至少两个,以形成相应活动容纳间隔,在将偏振片调整环与后导向环对应插接时,后固定凸起和后活动凸起在偏振片调整环周向上错开布置,使得后固定凸起对应插入活动容纳间隔中。在驱动偏振片调整环转动过程中,当后活动凸起与后固定凸起挡止时,也可以实现对偏振片调整环的转动限位。
在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就偏振片调整环205而言,在前插接环段 2053和前安装筒203之间设置前转动限位结构,在后插接环段2058的外表面上设置相应插孔2050,在实现对偏振片转动限位的基础上,可以简化偏振片整体结构,方便加工制作。
在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在主镜筒206的后侧还设有劈裂线镜组件 208,劈裂线镜组件208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劈裂线镜组件208固定安装在主镜筒206上,劈裂线镜组件208发出的光线经镜片反射后射向反射镜组件,在被二次反射后由劈裂线光路偏振片218处理后进入照明组件201,最终向前射向眼底。
在主镜筒206的后端固设有传感器固视组件209,其内部设置传感器,用于接收经成像光路偏振片215和调焦镜组件202处理后的光线成像,并将成像传输至相应处理终端,供使用人员查看,完成眼底照相检查。
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偏振片调整环205的前插接环段2053套接在前安装筒203的后端的外侧,偏振片调整环205的后插接环段2058套接在后导向环204的前端的外侧,以实现偏振片调整环205与主镜筒206 的转动装配。在具体应用时,也可采用其他结构实现偏振片调整环与主镜筒的转动装配,例如,偏振片调整环的前插接环段穿装在前安装筒的后端的内侧,偏振片调整环的后插接环段穿装在后导向环的前端的内侧,偏振片调整环的外周面上设置环形凸缘以与前安装筒、后导向环在前后方向上挡止配合。在环形凸缘上设置插孔,方便操作人员插装手柄以推动偏振片调整环转动。此时,可以在前安装筒的后端或后导向环的前端设置螺孔,方便装配紧定螺钉,以在偏振片调整到位后将偏振片调整环与前安装筒或后导向环固定装配在一起。
另外,在另一种应用场景中,可以仅使偏振片调整环的前插接环段套接在前安装筒后端的外侧,或者是,使偏振片调整环的前插接环段穿装在前安装筒的后端的内侧,偏振片调整环与后导向环仅在前后方向上顶推配合,偏振片调整环与后导向环并不转动装配。对应地,在又一种应用场景中,也可仅使偏振片调整环的后插接环段套接在后导向环的前端的外侧,或者是,使偏振片调整环的后插接环段穿装在后导向环的前端的内侧,偏振片调整环与前安装筒仅在前后方向上顶推配合,偏振片调整环与前安装筒并不转动装配。
综合上文可知,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眼底照相装置在装配时,由后向前地向主镜筒206中装入前安装筒203、照明组件201、偏振片调整环205、后导向环204及调焦镜组件202,并将传感器固设组件固定安装在主镜筒 206的后端,且将反光镜组件207和劈裂线镜组件208对应从侧向装入主镜筒206上。
当装配完成而进行测试时,可以拆除主镜筒206外的一些附属部件,将主镜筒206上的露出孔2062露出,将紧固螺钉插入相应插孔2050中,手动拨动偏振片调整环205带着成像光路偏振片215转动调整,在达到调整效果时,将紧固螺钉旋紧即可将偏振片调整环205固定。这种成像光路偏振片的安装方式简单可靠,调整也较为方便,特别适合应用于产业生产中,可有效提高成像光路偏振片安装调整效率。
此外,本实用新型虽然仅对偏振片安装调整结构可以应用于眼底照相装置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其他采用类同于眼底照相装置中的光系统、且有成像光路偏振片位置调整需求的光学成像设备也可以采用该偏振片调整结构。
根据本说明书的上述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理解如下使用的术语,例如“前”、“后”、“内”、“外”、“轴向”、“径向”、“周向”或“中心”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本说明书的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其仅是为了便于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和简化描述的目的,而不是明示或暗示所涉及的装置或元件必须要具有所述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来构造和进行操作,因此上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术语不能被理解或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
另外,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或更多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地限定。
虽然本说明书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例,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这样的实施例只是以示例的方式提供的。本领域技术人员会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思想和精神的情况下想到许多更改、改变和替代的方式。应当理解的是在实践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本文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种替代方案。所附权利要求书旨在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因此覆盖这些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的模块组成、等同或替代方案。
Claims (13)
1.一种眼底照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镜筒(206),其轴向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主镜筒中由前向后地依次布置有用于向前朝向眼底打光的照明组件(201)和用于调整眼底反光成像的调焦镜组件(202);以及
偏振片调整环(205),其绕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转动轴线可转动调整地装配在所述主镜筒(206)中,所述偏振片调整环的中心固设有成像光路偏振片(215),该成像光路偏振片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照明组件(201)和调焦镜组件(202)之间;
所述主镜筒(206)上设有用于将所述偏振片调整环(205)的局部露出的露出孔(2062),以便于操作人员驱动所述偏振片调整环带着所述成像光路偏振片转动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底照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镜筒(206)中沿前后方向依次固定装配有前安装筒(203)和后导向环(204),所述照明组件(201)固定安装在所述前安装筒(203)中,所述调焦镜组件(202)沿前后方向可导向移动地装配在所述后导向环(204)中,所述前安装筒(203)和后导向环(204)在前后方向上挡止所述偏振片调整环(205),以限制所述偏振片调整环前后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眼底照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片调整环(205)的前端设有前插接环段(2053)和/或后端设有后插接环段(2058),所述前插接环段(2053)与所述前安装筒(203)的后端可转动地插接装配,所述后插接环段(2058)与所述后导向环(204)的前端可转动地插接装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眼底照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插接环段(2053)和前安装筒(203)的后端之间设有用于限制偏振片调整环转动范围的前转动限位结构,或者,所述后插接环段(2058)和后导向环(204)之间设有用于限制偏振片调整环转动范围的后转动限位结构;
所述前转动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前安装筒(203)后端的前固定凸起(2032)和设置在所述前插接环段(2053)上的前活动凸起,所述前固定凸起(2032)和前活动凸起在所述偏振片调整环周向上错开布置,所述前固定凸起(2032)和前活动凸起中的至少一种凸起沿所述偏振片调整环周向间隔分布有至少两个;
所述后转动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后导向环前端的后固定凸起和设置在所述后插接环段上的后活动凸起,所述后固定凸起和后活动凸起在所述偏振片调整环周向上错开布置,所述后固定凸起和后活动凸起中的至少一种凸起沿所述偏振片调整环周向间隔分布有至少两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眼底照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片调整环(205)的内侧凸设有内挡部(2055),该内挡部在前后方向上与所述前安装筒(203)的后端和后导向环(204)的前端挡止配合,所述偏振片调整环(205)的位于所述内挡部前侧的部分形成套装在所述前安装筒(203)后端外的所述前插接环段(2053),所述偏振片调整环(205)的位于所述内挡部后侧的部分形成套装在所述后导向环(204)前端外的所述后插接环段(2058)。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眼底照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露出孔(2062)为沿主镜筒周向延伸的长孔结构,所述主镜筒(206)上设有一个所述的露出孔或者沿主镜筒周向间隔分布有至少两个所述的露出孔。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眼底照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片调整环(205)的外周面上沿所述偏振片调整环周向间隔分布有多个用于插装调整手柄的插孔(2050),以便于操作人员通过所述露出孔插装所述调整手柄,进而驱动偏振片调整环(205)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眼底照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2050)为用于穿装紧固螺钉以将所述偏振片调整环紧固安装在所述主镜筒(206)中的螺孔。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眼底照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片调整环(205)内设有安装架(2054),该安装架(2054)的后侧面上于所述安装架(2054)的中心镂空位置处设有安装凹槽(2057),所述成像光路偏振片(215)胶粘固定在所述安装凹槽(2057)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眼底照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2054)的后侧面上于所述安装凹槽(2057)旁侧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安装凹槽连通的注胶槽(2059)。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眼底照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眼底照相装置还包括前镜筒(30),该前镜筒(30)具有后端筒体段(303),所述主镜筒(206)具有前端筒体段(2061),所述后端筒体段(303)吻合套装在所述前端筒体段外,所述后端筒体段(303)设有顶丝孔(302),该顶丝孔中旋装顶丝以将所述前镜筒(30)固定在所述主镜筒(206)上,所述前端筒体段(2061)的外表面对应所述顶丝孔(302)设置凹部,该凹部具有朝后的供所述顶丝顶紧的倾斜面(2111),该倾斜面通过所述顶丝向所述前镜筒(30)施加向后的顶推作用力。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眼底照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为沿所述后端筒体段(303)周向延伸的环槽结构(211)。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眼底照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镜筒(206)的外周面上设有与所述前镜筒(30)的后端面挡止配合的挡止面,该挡止面和所述前镜筒的后端面之间设有用于限制前镜筒周向装配位置的周向定位结构,该周向定位结构包括对应插配的定位凸块(301)和定位凹槽(210),定位凸块和定位凹槽(210)中的其中一个设置在所述挡止面上,另一个设置在所述前镜筒(30)的后端面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129043.XU CN217611021U (zh) | 2022-01-18 | 2022-01-18 | 一种眼底照相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129043.XU CN217611021U (zh) | 2022-01-18 | 2022-01-18 | 一种眼底照相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611021U true CN217611021U (zh) | 2022-10-21 |
Family
ID=83643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129043.XU Active CN217611021U (zh) | 2022-01-18 | 2022-01-18 | 一种眼底照相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611021U (zh) |
-
2022
- 2022-01-18 CN CN202220129043.XU patent/CN21761102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0368000B1 (ko) | 카메라용 링 라이트 가이드 장치 | |
JP2575125Y2 (ja) | カメラの駆動力伝達装置 | |
US20060007564A1 (en) | Lens holder for lens device and process of assembring lens device equipped with the lens holder | |
JPH0584908U (ja) |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遊び除去装置 | |
US20120063764A1 (en) | Lens device | |
CN217611021U (zh) | 一种眼底照相装置 | |
JPH09145975A (ja) | レンズ鏡筒 | |
CN108873231B (zh) | 一种镜头调焦装置 | |
JP3493809B2 (ja) |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レンズ系の偏芯調整方法 | |
US4989951A (en) | Catadioptric lens system capable of automatic focusing operation | |
JP2761726B2 (ja) | 内視鏡の接眼装置 | |
JP2004287279A (ja) | レンズ芯調整装置及びこれを利用したレンズ鏡筒 | |
JP2003131109A (ja) | レンズ駆動装置 | |
JP3465410B2 (ja) |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レンズ系の偏芯調整方法 | |
JP2005099116A (ja) | 投写光学系、投写光学系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投写光学系を備えたプロジェクタ | |
JP4768171B2 (ja) | レンズ駆動装置 | |
JP2014032357A (ja) | レンズ鏡筒、光学機器および製造方法 | |
US6667770B1 (en) | Electronic image pickup apparatus | |
CN214407373U (zh) | 一种镜头同轴度检测治具 | |
CN216956353U (zh) | 一种激光测距机光轴调校装置 | |
JP2002196204A (ja) | 光学機器 | |
CN219594535U (zh) | 一体化偏振光内窥镜摄像头 | |
CN214954457U (zh) | 一种相机自动调焦的装置 | |
JPS6159309A (ja) | 内視鏡 | |
CN219810832U (zh) | 光纤断面检测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