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10490U - 一种改进的电饭煲内胆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进的电饭煲内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10490U
CN217610490U CN202220825826.1U CN202220825826U CN217610490U CN 217610490 U CN217610490 U CN 217610490U CN 202220825826 U CN202220825826 U CN 202220825826U CN 217610490 U CN217610490 U CN 2176104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cessive rainfall
waterlogging caused
draining
hole
inner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2582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宣丰
张光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Kuaite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Kuaite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Kuaite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Kuaite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2582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104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104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104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电饭煲内胆,包括由底壁和侧壁构成的内胆本体,底壁上开设有若干个沿厚度方向贯穿的沥水孔,底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由底壁底面向上凹设形成、呈条形结构的沥水凹槽,每条沥水凹槽内开设有若干个沥水孔;由于内胆本体采用陶瓷材质成型,因此通过设置沥水凹槽从而偷薄底壁厚度,降低内胆本体的重量,将沥水孔设置在沥水凹槽内能够缩短沥水孔开设的长度,在进行沥水时,细密短小的沥水孔能够同时兼顾排水和过滤作用,并且米粒可以附着的孔壁短小,即使米饭落入沥水孔内仍然能够被快速排走,不会出现沥水孔堵塞情况,以及该结构的沥水孔在清洗时只需要通过清水快速冲刷,即可将孔内的米饭冲走,不需要逐个堵塞的沥水孔进行疏通。

Description

一种改进的电饭煲内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饭煲领域,具体是一种改进的电饭煲内胆。
背景技术
现有电饭煲用的沥水煲胆部分采用陶瓷内胆,陶瓷材质的内胆被加热后具有远红外辐射功能,煮米饭等食物时,有一定的穿透加热作用,使米饭受热均匀通透,米饭的形态,口感,香味较好,但是陶瓷内胆受限于工艺,因此造成内胆的胆壁厚度较大,导致沥水孔较长,较长的沥水孔增加米饭附着孔壁面积,导致陶瓷内胆沥水效果和清洗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在中国专利号CN201920264305.1于2020.01.10公开一种沥水饭煲胆,其包括陶瓷内胆本体,在陶瓷内胆本体的底板上开设有柱状孔和球面孔两部分构成沥水孔,通过该结构的沥水孔解决上述问题。但是该结构的沥水孔,需要球面孔与柱状孔一一对应,造成模具复杂,增加开模难道,并且对降低陶瓷内胆的重量影响不大,还有球面孔虽然能够解决米饭堵塞问题,但是直径不大的球面孔在使用时还是容易出现其他异物堵塞问题。
在上述现有技术,均通过各自的手段,实现了陶瓷内胆的沥水功能,申请人通过结构的改进和完善,提供一种可替代上述现有技术的新的方案,供消费者选择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的一种改进的电饭煲内胆,其主要作用是通过通过设置沥水凹槽从而偷薄底壁厚度,降低内胆本体的重量,缩短沥水孔开设的长度。
一种改进的电饭煲内胆,包括由底壁和侧壁构成的内胆本体,底壁上开设有若干个沿厚度方向贯穿的沥水孔,底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由底壁底面向上凹设形成、呈条形结构的沥水凹槽,每条沥水凹槽内开设有若干个沥水孔。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每条沥水凹槽内开设有两个或以上的沥水孔,且沥水孔开设在沥水凹槽的最底部。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沥水凹槽的槽底呈弧形状或平面状。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若干个沥水凹槽之间分别呈横纵设置、或/和横纵交接设置、或/和倾角交接设置、或/和同心波纹设置。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底壁底面设置有若干圈不同直径、且呈圆环形的沥水凹槽,若干圈沥水凹槽由中心往外侧依次排列设置,每圈沥水凹槽内开设的沥水孔数量随其直径增加而增多。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底壁底面设置有若干圈呈圆环形的沥水凹槽组,若干圈沥水凹槽组由中心往外侧依次排列设置,每圈沥水凹槽组内包括若干条沥水凹槽以及设置在相邻两条沥水凹槽之间的独立沥水孔,每圈沥水凹槽组中的独立沥水孔数量随其直径增加而增多。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底壁底面设置有若干条径向设置的直线沥水凹槽,相邻的两直线沥水凹槽之间设置有多条弧形沥水凹槽52,多条弧形沥水凹槽52长度不同且由中心往外侧依次排列设置,每条弧形沥水凹槽52内开设的沥水孔数量随其长度增加而增多。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独立沥水孔沿底壁厚度方向贯穿设置,包括设置在上部的直筒孔以及设置在下部的锥台孔。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内胆本体的底面一体式设置有圆环形的支撑脚,支撑脚围设的底壁底面构成沥水面区,若干个沥水凹槽均匀铺设在整个沥水面区内。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侧壁沿圆周方向开设有多个沿厚度方向贯穿的进水孔;多个进水孔沿侧壁的高度方向排列设置;且最高位的进水孔孔径大于其余进水孔孔径;或者,进水孔孔径自上而下呈递交趋势。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内胆本体的开口设置有外翻边;外翻边与内胆本体均采用陶瓷材质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的电饭煲内胆,由于内胆本体采用陶瓷材质成型,因此通过设置沥水凹槽从而偷薄底壁厚度,降低内胆本体的重量,将沥水孔设置在沥水凹槽内能够缩短沥水孔开设的长度,在进行沥水时,细密短小的沥水孔能够同时兼顾排水和过滤作用,并且米粒可以附着的孔壁短小,即使米饭落入沥水孔内仍然能够被快速排走,不会出现沥水孔堵塞情况,以及该结构的沥水孔在清洗时只需要通过清水冲刷,即可以将孔内的米饭清理冲走,不需要逐个堵塞的沥水孔进行疏通,使电饭煲内胆清洗更加彻底、干净、不残留,避免米粒积聚在沥水孔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剖面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第一实施例:
如图 1 和图 2 所示,一种改进的电饭煲内胆,包括由底壁 2 和侧壁 3 构成的内胆本体 1,底壁 2 上开设有若干个沿厚度方向贯穿的沥水孔 4,底壁 2 上设置 有若干个由底壁 2 底面向上凹设形成、呈条形结构的沥水凹槽 5,每条沥水凹 槽 5 内开设有若干个沥水孔 4。
通过设置沥水凹槽 5 从而偷薄底壁 2 厚度,降低内胆本体 1 的重量,将沥水孔4 设置在沥水凹槽 5 内能够缩短沥水孔 4 开设的长度,在进行沥水时,细密短小的沥水孔 4 能够同时兼顾排水和过滤作用,并且米粒可以附着的孔壁短小,即使米饭落入沥水孔4 内仍然能够被快速排走,不会出现沥水孔 4 堵塞情况,以及该结构的沥水孔 4 在清洗时只需要通过清水冲刷,即可以将孔内的米饭清理冲走,不需要逐个堵塞的沥水孔 4 进行疏通,使电饭煲内胆清洗更加彻底、干净水孔 、不残留,避免米粒积聚在沥4 内。
相比于背景技术中的现有技术,沥水凹槽 5 相对球面孔覆盖的面积更大,可 以大幅度降低内胆的重量,并且不需要球面孔与柱状孔一对应。
每条沥水凹槽 5 内开设有两个或以上的沥水孔 4,使单条沥水凹槽 5 可以更多沥水孔 4,且沥水孔 4 开设在沥水凹槽 5 的最底部,有助于缩短沥水孔 4 开 设的长度。
沥水凹槽 5 的槽底呈弧形状;弧形状的沥水凹槽 5 有助于在清洗冲刷时,将清水导入沥水孔 4 内。
内胆本体 1 的底面一体式设置有圆环形的支撑脚 11,支撑脚 11 围设的底壁 2底面构成沥水面区 A,若干个沥水凹槽 5 均匀铺设在整个沥水面区 A 内;通过 支撑脚11 架起内胆,使内胆底面设置有空间便于沥水孔 4 排水。
侧壁 3 沿圆周方向开设有多个沿厚度方向贯穿的进水孔 6;多个进水孔 6 沿侧壁 3 的高度方向排列设置;且最高位的进水孔 6 孔径大于其余进水孔 6 孔径。 内胆本体 1 的开口设置有外翻边 12,外翻边 12 用于提放内胆本体 1;外翻边 12 与内胆本体1 均采用陶瓷材质一体成型,陶瓷材质的内胆被加热后具有远 红外辐射功能,煮米饭等食物时,有一定的穿透加热作用,使米饭受热均匀通透,米饭的形态,口感,香味较好。
若干个沥水凹槽 5 之间分别呈横纵设置、或/和横纵交接设置、或/和倾角交 接设置、或/和同心波纹设置。
第二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与第一实施例相似,不同的是沥水凹槽 5 的布置方式: 如图 2 所示,底壁 2 底面设置有若干圈不同直径、且呈圆环形的沥水凹槽 5,若干圈沥水凹槽 5 由中心往外侧依次排列设置,每圈沥水凹槽 5 内开设的沥水孔 4 数量随其直径增加而增多。
第三实施例:
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与第二实施例相似,不同的如图 3 所示: 底壁 2底面设置有若干圈呈圆环形的沥水凹槽组,若干圈沥水凹槽组由中心往外侧依次排列设置,每圈沥水凹槽组内包括若干条沥水凹槽 5 以及设置在相邻两条沥水凹槽 5 之间的独立沥水孔 7,每圈沥水凹槽组中的独立沥水孔 7 数量随其直径增加而增多。
如图 4 所示,独立沥水孔 7 沿底壁 2 厚度方向贯穿设置,包括设置在上部的直筒孔 71 以及设置在下部的锥台孔 72。
第四实施例:
第四实施例相比于第二和第三实施例,采用弧形和直线的沥水凹槽 5 结合,具体如图 5 所示:底壁 2 底面设置有若干条径向设置的直线沥水凹槽 51, 相邻的两直线沥水凹槽 51 之间设置有多条弧形沥水凹槽 52,多条弧形沥水凹 槽 52 长度不同且由中心往外侧依次排列设置,每条弧形沥水凹槽 52 内开设的沥水孔 4 数量随其长度增加而增多,在该实施例中,若干条直线沥水凹槽 51 之间还设置有一圈环状的圆形沥水凹槽53。
第五实施例:
第五实施例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与第一实施例相似,不同的如图 6 所示:沥水凹槽5不仅仅局限于条形结构,还可以是方形结构,若干个方形结构的沥水凹槽 5 呈矩阵排列在底壁 2 的底面上,且每个沥水凹槽 5 内还开设一个或以上的沥水孔 4。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改进的电饭煲内胆,包括由底壁和侧壁构成的内胆本体,底壁上开设有若干个沿厚度方向贯穿的沥水孔,其特征在于:底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由底壁底面向上凹设形成、呈条形结构的沥水凹槽,每条沥水凹槽内开设有若干个沥水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电饭煲内胆,其特征在于:每条沥水凹槽内开设有两个或以上的沥水孔,且沥水孔开设在沥水凹槽的最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电饭煲内胆,其特征在于:沥水凹槽的槽底呈弧形状或平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电饭煲内胆,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沥水凹槽之间分别呈横纵设置、或/和横纵交接设置、或/和倾角交接设置、或/和同心波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改进的电饭煲内胆,其特征在于:底壁底面设置有若干圈不同直径、且呈圆环形的沥水凹槽,若干圈沥水凹槽由中心往外侧依次排列设置,每圈沥水凹槽内开设的沥水孔数量随其直径增加而增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改进的电饭煲内胆,其特征在于:底壁底面设置有若干圈呈圆环形的沥水凹槽组,若干圈沥水凹槽组由中心往外侧依次排列设置,每圈沥水凹槽组内包括若干条沥水凹槽以及设置在相邻两条沥水凹槽之间的独立沥水孔,每圈沥水凹槽组中的独立沥水孔数量随其直径增加而增多。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改进的电饭煲内胆,其特征在于:底壁底面设置有若干条径向设置的直线沥水凹槽,相邻的两直线沥水凹槽之间设置有多条弧形沥水凹槽52,多条弧形沥水凹槽52长度不同且由中心往外侧依次排列设置,每条弧形沥水凹槽52内开设的沥水孔数量随其长度增加而增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改进的电饭煲内胆,其特征在于:独立沥水孔沿底壁厚度方向贯穿设置,包括设置在上部的直筒孔以及设置在下部的锥台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电饭煲内胆,其特征在于:内胆本体的底面一体式设置有圆环形的支撑脚,支撑脚围设的底壁底面构成沥水面区,若干个沥水凹槽均匀铺设在整个沥水面区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电饭煲内胆,其特征在于:侧壁沿圆周方向开设有多个沿厚度方向贯穿的进水孔;多个进水孔沿侧壁的高度方向排列设置;且最高位的进水孔孔径大于其余进水孔孔径;或者,进水孔孔径自上而下呈递交趋势。
CN202220825826.1U 2022-04-11 2022-04-11 一种改进的电饭煲内胆 Active CN2176104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25826.1U CN217610490U (zh) 2022-04-11 2022-04-11 一种改进的电饭煲内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25826.1U CN217610490U (zh) 2022-04-11 2022-04-11 一种改进的电饭煲内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10490U true CN217610490U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46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25826.1U Active CN217610490U (zh) 2022-04-11 2022-04-11 一种改进的电饭煲内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104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48361U (zh) 一种光波烹调器主机
US9493933B2 (en) Pedestal strainer for a sink drain
CN217610490U (zh) 一种改进的电饭煲内胆
CN220174969U (zh) 一种聚油锅
AU2240900A (en) Washplate for a clothes washer
CN208625382U (zh) 煮茶器喷嘴及煮茶器喷洒组件
CN217610589U (zh) 一种改进进水结构的内胆
CN110966600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火盖
CN209053206U (zh) 一种新型地漏
CN215777261U (zh) 蒸笼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7610486U (zh) 一种饭煲沥水内胆
CN211748957U (zh) 一种多功能通用蒸笼
CN207125619U (zh) 烹饪锅
CN201160762Y (zh) 一种蒸锅组结构
CN217118139U (zh) 电炖盅
CN207091740U (zh) 洗衣机内桶和洗衣机
CN218355681U (zh) 一种电蒸锅隔水罩及电蒸锅
CN216652068U (zh) 一体式翅片底盘及其节能炊具
CN108771468B (zh) 一种蒸煮器具用底座及蒸煮器具
CN218209500U (zh) 一种蒸汽发生器及空气炸锅
CN211380751U (zh) 无中层电饭煲
CN221577458U (zh) 一种烹饪器具和烹饪装置
CN214128053U (zh) 一种带聚能罩的烹饪设备
CN102247090A (zh) 茶盘接水盒
CN220236608U (zh) 一种网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