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09902U - 一种风道组件及吹风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道组件及吹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09902U
CN217609902U CN202221824994.5U CN202221824994U CN217609902U CN 217609902 U CN217609902 U CN 217609902U CN 202221824994 U CN202221824994 U CN 202221824994U CN 217609902 U CN217609902 U CN 2176099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wind
piece
distributing
air pa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2499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保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Leitai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Leitai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Leitai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Leitai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2499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099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099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099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道组件及吹风机。所述的风道组件包括:壳体组件,壳体组件内设有过风腔,壳体组件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和出风口与过风腔连通;电机组件,电机组件设置在壳体组件上,电机组件位于过风腔内,电机组件用于将外界的空气经进风口吸入过风腔内,并使过风腔内的空气经出风口输出壳体组件外;分风件,分风件位于过风腔内,分风件包括多个分风片,多个分风片间隔设置,相邻的分风片之间形成过风区域,多个分风片位于电机组件与出风口之间。本申请的吹风机通过设置本申请的风道组件可以有效降低出风机的出风噪音。

Description

一种风道组件及吹风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风道组件及吹风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高速吹风机产品,电机安装在手柄或者机身上,发热丝安装在云母片上,风经过电机内扇叶再经过电机内导风片后经过发热丝再从整机吹出。发热丝与云母片将腔体分隔成若干个小象限或区域。然而风在传输过程中,电机与由云母片以及发热丝构成的发热组件之间没有对风进行分格成若干个小象限或区域,因此造成风在传输过程中增加了紊流和噪音的产生,导致高速吹风机的噪音较大,影响用户体检。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降低高速吹风机内气体运动过程中相互摩擦和互相紊流的,能有效降低噪音的风道组件及吹风机。
一种风道组件,所述的风道组件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内设有过风腔,所述壳体组件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与所述过风腔连通;电机组件,所述电机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上,所述电机组件位于所述过风腔内,所述电机组件用于将外界的空气经所述进风口吸入过风腔内,并使过风腔内的空气经出风口输出壳体组件外;分风件,所述分风件位于所述过风腔内,所述分风件包括多个分风片,多个所述分风片间隔设置,相邻的所述分风片之间形成过风区域,多个所述分风片位于所述电机组件与所述出风口之间。
本申请公开的风道组件,壳体组件上设有过风腔。在过风腔内电机组件的内扇叶和导风片的作用下,风经过壳体组件上收窄的进风口进入到过风腔内,形成高速气流。高速气流在过风腔内传输过程中由于电机或加热组件的影响容易被扰乱,扰乱的气流增加了紊流或噪音的产生。而通过在过风腔内设置分风件,分风件上的分风片将过风腔分隔形成若干个过风小象限或过风区域,分风片之间的过风区域对经电机组件吹出的高速风进行了梳理和引导,降低了气流运动过程中相互摩擦和相互影响的紊流,从而降低风道组件的噪音,提高风道组件的性能。
可选地,分风件可以单独设置在过风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风件包括分风件本体以及多个所述分风片,多个所述分风片设置在所述分风件本体上,多个所述分风片沿所述分风件本体的周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分风片之间形成所述过风区域。
上述的风道组件进一步限定了分风件包括分风件本体和分风片,分风片间隔地设置在分风件本体上。相邻分风片之间形成过风区域,过风区域将过风腔分隔形成若干象限或分风区域,防止过风腔内的高速气流形成紊流而产生噪音。
可选地,分风件本体的中心为填充状态,即分风件本体中心位置不透风。分风片围绕在分风件本体中心外周间隔设置。
可选地,分风件本体的中心为开口状态,过风腔内的气流能穿过分风件本体中心位置的开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风件本体上设有第一过风口,多个所述分风片沿所述第一过风口外周间隔设置,所述分风片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一过风口径向所在平面相交,所述分风片所在平面的延长线穿过所述第一过风口的圆心,所述分风片所在平面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一过风口的圆心直径延长线的夹角为8°~80°。
上述的风道组件进一步限定了分风件本体上设有第一过风口,从而减少分风件的过风阻力,分风件在过风腔内的设置更加稳定。与此同时,分风片沿第一过风口的外侧呈散射状设置,分风件的过风区域设置更合理。更进一步地,分风片所在的平面的延长线与第一过风口的圆心直径的延长线相交,延长线相交的夹角角度为8°~80°,从而减小过风腔内的高速气流在经过分风片时的阻力,摩擦力更小,过风噪音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风件本体上设有第一过风口,多个所述分风片沿所述第一过风口外周间隔设置,所述分风片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一过风口径向所在平面相交,所述分风片所在平面的延长线不穿过所述第一过风口的圆心。
上述的风道组件进一步限定了分风件本体上设置第一过风口,与此同时,分风片所在平面的延长线不穿过第一过风口的圆心,过风腔内的高速气流在经过分风片时的阻力更小,过风噪音更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风片设置在所述分风件本体上,所述分风片所在平面与所述分风件本体之间的夹角为5°~90°。
上述的风道组件进一步限定了:分风片设置在分风件本体上,从而减少过风阻力。此外,分风片所在平面与分风件本体之间可以形成5°~90°的夹角。通过分风片所在平面与分风件本体之间的夹角角度设置,可以对经分风片分隔后的过风风量进行限制和调整,从而提高风道组件的使用灵活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风件本体上设有第一过风口,所述分风片上形成有曲面,所述曲面为抛物线形状、双曲线形状或任意一种弯曲面形状,相邻两个所述分风片的所述曲面方向一致,所述曲面的切点延长线穿过所述第一过风口的圆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风件本体上设有第一过风口,所述分风片上形成有曲面,相邻两个所述分风片的所述曲面方向一致,所述曲面的切点延长线不穿过所述第一过风口的圆心。
上述的风道组件进一步限定了分风片为曲面设计,且相邻分风片之间的曲面方向一致。通过设置弯曲的分风片,可以调整经分风件分隔后的气流出风方向,从而有利于风道组件不同壳体结构及出风口位置的调整,风道组件的使用灵活性更高,且分风片更有利于与高速气流的相切,高速风阻力更小,噪音更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机组件包括电机本体和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本体设置在所述电机支架上,所述电机支架与所述出风口相对一侧上设置所述分风件。
上述的风道组件进一步限定了电机组件包括电机本体和电机支架,电机本体与分风件在电机支架的两侧相对设置。
可选地,分风件可以与电机支架之间相互拆卸。从而提高分风件使用的灵活性。
可选地,分风件可以与电机支架一体成型形成同一的零部件,从而提高分风结构的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机支架的一侧凹陷形成容置腔,所述电机支架上设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第二过风口,多个所述分风片的一侧分别与所述容置腔的内侧腔壁连接,多个所述分风片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过风口相对设置。
上述的风道组件进一步限定了:电机支架的一侧凹陷形成容置腔,分风件设置在容置腔上,分风件上的多个分风片分别与容置腔的内壁连接。分风件上的第一过风口与电机支架上的第二过风口相对设置,从而使电机支架与分风件之间的装配以及气流路径更合理,能有效减少气流在电机支架与分风件之间的通过阻力,有利于减少噪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机支架上设有多个过风孔,所述分风片上设有缺口,多个所述分风片与多个所述过风孔交错设置,所述缺口与所述过风孔相对应。
上述的风道组件中分风片不穿过电机支架上的过风孔,如分风片在过风孔的两侧设置,从而使分风片整体形成与过风孔相对应的缺口。可选地,分风片设置在电机支架过风孔的一侧。可选地,分风片也可以扭曲以避开电机支架上的过风孔。上述结构都使分风片不产生对过风孔的进风障碍,既保证了风道组件的大量进风,同时由于没有分风片的阻挡,进风噪音进一步减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风道组件还包括导风件,所述导风件设置在所述过风腔内,所述导风件与所述壳体组件的内壁之间形成过风通道,所述分风件位于所述导风件与所述电机组件之间。
上述的风道组件进一步地还包括导风件,导风件用于支撑发热丝在导风件上的设置和位置固定。风道组件上的分风件设置在电机组件与导风件之间,从而使电机组件与由云母片及发热丝构成的加热组件之间有将高速风分隔成若干象限与区域的分风网格结构。高速风由电机组件吹出之后将高速风进行分隔和梳理,降低气体运动过程中相互摩擦和互相影响的紊流,从而降低了噪音,随后再流入加热组件后形成稳定的热风输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风件与所述导风件连接。上述的风道组件进一步限定了分风件设置在导风件上。
可选地,分风件可拆卸如卡合地设置在导风件上,且分风件上的第一过风口与导风件上的第三过风口对应设置。
可选地,分风件与导风件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风件与所述电机组件一体成型。上述的风道组件进一步限定了分风件与电机组件的电机支架一体成型形成单独的零部件,从而简化了风道组件的结构,提高风道组件的装配稳定性和装配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风件与所述导风件一体成型。上述的风道组件进一步限定了分风件与导风件一体成型形成单独的零部件,从而简化了风道组件的结构以及装配工序,提高风道组件的装配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风片设置在所述过风腔的壳体组件的内壁上。上述的风道组件进一步限定了分风片单独设置在壳体组件内壁上,进一步简化了风道组件的结构,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
一种吹风机,包括:如前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风道组件;加热件,所述加热件位于所述过风腔内,所述加热件靠近所述出风口,所述加热件位于所述分风件与所述出风口之间;手柄组件,所述手柄组件与所述壳体组件连接。
本申请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吹风机,本申请的吹风机通过设置前述任意一项的风道组件,使吹风机内的高速气流经风道组件内的分风件处理后进行了分隔和梳理,降低气体运动过程中相互摩擦和互相影响的紊流,从而降低了噪音,吹风机既能够形成高速出风,同时又能明显降低噪音,性能更优越,使用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图1为分风件本体中心为开口状态的分风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分风件本体中心为开口状态的分风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分风片穿过圆心的分风件的示意图;
图4为分风件本体中心为填充状态的分风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分风件与电机支架的组合装配结构图;
图6为分风片穿过圆心的分风件与电机支架的组合装配结构图;
图7为分风片不穿过圆心的分风件与电机支架的组合装配结构图;
图8为风道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为风道组件的剖视图;
图10为电机支架、分风件以及导风件之间的组合装配剖视图;
图11为吹风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吹风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壳体组件;
101过风腔,102进风口,103出风口,104过风区域;
2电机组件,21电机本体,22电机支架,
201容置腔,202第二过风口,203过风孔;
3分风件,31分风片,32分风件本体,
301第一过风口,302缺口;
4导风件;
5手柄组件;
6加热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风道组件及吹风机。
如图1、图2、图3、图4、图8、图9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风道组件,包括:壳体组件1,壳体组件1内设有过风腔101,壳体组件1上开设有进风口102和出风口103,进风口102和出风口103与过风腔101连通;电机组件2,电机组件2设置在壳体组件1上,电机组件2位于过风腔101内,电机组件2用于将外界的空气经进风口102吸入过风腔101内,并使过风腔101内的空气经出风口103输出壳体组件1外;分风件3,分风件3位于过风腔101内,分风件3包括多个分风片31,多个分风片31间隔设置,相邻的分风片31之间形成过风区域104,多个分风片31位于电机组件2与出风口103之间。
本申请公开的风道组件,壳体组件1上设有过风腔101。在过风腔101内电机组件2的内扇叶和导风片的作用下,风经过壳体组件1上收窄的进风口102进入到过风腔101内,形成高速气流。高速气流在过风腔101内传输过程中由于电机或加热组件的影响容易被扰乱,扰乱的气流增加了紊流或噪音的产生。而通过在过风腔101内设置分风件3,分风件3上的分风片31将过风腔101分隔形成若干个过风小象限或过风区域,分风片31之间的过风区域104对经电机组件2吹出的高速风进行了梳理和引导,降低了气流运动过程中相互摩擦和相互影响的紊流,从而降低风道组件的噪音,提高风道组件的性能。
可选地,分风件3可以单独设置在过风腔101内。
如图1至图4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分风件3包括分风件本体32以及多个分风片31,多个分风片31设置在分风件本体32上,多个分风片31沿分风件本体32的周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分风片31之间形成过风区域104。
上述的风道组件进一步限定了分风件3包括分风件本体32和分风片31,分风片31间隔地设置在分风件本体32上。相邻分风片31之间形成过风区域104,过风区域104将过风腔101分隔形成若干象限或分风区域,防止过风腔101内的高速气流形成紊流而产生噪音。
可选地,如图4所示,分风件本体32的中心为填充状态,即分风件本体32中心位置不透风。分风片31围绕在分风件本体32中心外周间隔设置。
可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分风件本体32的中心为开口状态,过风腔101内的气流能穿过分风件本体32中心位置的开口。
如图1至图4所示,进一步地,分风件本体32上设有第一过风口301,多个分风片31沿第一过风口301外周间隔设置,分风片31所在平面与第一过风口301径向所在平面相交,分风片31所在平面的延长线穿过第一过风口301的圆心,分风片31所在平面的延长线与第一过风口301的圆心直径延长线的夹角∠A为8°~80°。
上述的风道组件进一步限定了分风件本体32上设有第一过风口301,从而减少分风件3的过风阻力,分风件3在过风腔101内的设置更加稳定。与此同时,分风片31沿第一过风口301的外侧呈散射状设置,分风件3的过风区域104设置更合理。更进一步地,分风片31所在的平面的延长线与第一过风口301圆心直径的延长线相交,延长线相交的夹角角度∠A为8°~80°,从而减小过风腔101内的高速气流在经过分风片31时的阻力,摩擦力更小,过风噪音低。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分风件本体32上设有第一过风口301,多个分风片31沿第一过风口301外周间隔设置,分风片31所在平面与第一过风口301径向所在平面相交,分风片31所在平面的延长线不穿过第一过风口301的圆心。
上述的风道组件进一步限定了分风件本体上设置第一过风口301,与此同时,分风片本体32所在平面的延长线不穿过第一过风口301的圆心,过风腔内的高速气流在经过分风片时的阻力更小,过风噪音更低。
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分风片31设置在分风件本体32上,分风片31所在平面与分风件本体32之间的夹角为5°~90°。
上述的风道组件进一步限定了:分风片31设置在分风件本体32上,从而减少过风阻力。此外,分风片31所在平面与分风件本体32之间可以形成5°~90°的夹角。通过分风片31所在平面与分风件本体32之间的夹角角度设置,可以对经分风片31分隔后的过风风量进行限制和调整,从而提高风道组件的使用灵活性。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分风件本体32上设有第一过风口301,分风片31上形成有曲面,曲面为抛物线形状、双曲线形状或任意一种弯曲面形状,相邻两个分风片31的曲面方向一致,曲面的切点延长线穿过第一过风口301的圆心。
在本实施例中,分风件本体32上设有第一过风口301,分风片31上形成有曲面,相邻两个分风片31的曲面方向一致,曲面的切点延长线不穿过第一过风口301的圆心。
上述的风道组件进一步限定了分风片31为曲面设计,且相邻分风片31之间的曲面方向一致。通过设置弯曲的分风片31,可以调整经分风件3分隔后的气流出风方向,从而有利于风道组件不同壳体结构及出风口位置的调整,风道组件的使用灵活性更高,且分风片更有利于与高速气流的相切,高速风阻力更小,噪音更低。
如图5至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电机组件2包括电机本体21和电机支架22,电机本体21设置在电机支架22上,电机支架22与出风口103相对一侧上设置分风件3。
上述的风道组件进一步限定了电机组件2包括电机本体21和电机支架22,电机本体21与分风件3在电机支架22的两侧相对设置。
可选地,分风件3可以与电机支架22之间相互拆卸。从而提高分风件3使用的灵活性。
可选地,分风件3可以与电机支架22一体成型形成同一的零部件,从而提高分风结构的稳定性。
如图5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电机支架22的一侧凹陷形成容置腔201,电机支架22上设有与容置腔201连通的第二过风口202,多个分风片31的一侧分别与容置腔201的内侧腔壁连接,多个分风片31至少部分与第二过风口202相对设置。
上述的风道组件进一步限定了:电机支架22的一侧凹陷形成容置腔201,分风件3设置在容置腔201上,分风件3上的多个分风片31分别与容置腔201的内壁连接。分风件3上的第一过风口301与电机支架22上的第二过风口202相对设置,从而使电机支架22与分风件3之间的装配以及气流路径更合理,能有效减少气流在电机支架22与分风件3之间的通过阻力,有利于减少噪音。
如图5、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电机支架22上设有多个过风孔203,分风片31上设有缺口302,多个分风片31与多个过风孔203交错设置,缺口302与过风孔203相对应。
上述的风道组件中分风片31不穿过电机支架22上的过风孔203,如分风片31在过风孔203的两侧设置,从而使分风片31整体形成与过风孔203相对应的缺口302。可选地,分风片31设置在电机支架22过风孔203的一侧。可选地,分风片31也可以扭曲以避开电机支架22上的过风孔203。上述结构都使分风片31不产生对过风孔203的进风障碍,既保证了风道组件的大量进风,同时由于没有分风片31的阻挡,进风噪音进一步减少。
如图8至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风道组件还包括导风件4,导风件4设置在过风腔101内,导风件4与壳体组件1的内壁之间形成过风通道,分风件3位于导风件4与电机组件2之间。
上述的风道组件进一步地还包括导风件4,导风件4用于支撑发热丝在导风件4上的设置和位置固定。风道组件上的分风件3设置在电机组件2与导风件4之间,从而使电机组件与由云母片及发热丝构成的加热组件之间有将高速风分隔成若干象限与区域的分风网格结构。高速风由电机组件吹出之后将高速风进行分隔和梳理,降低气体运动过程中相互摩擦和互相影响的紊流,从而降低了噪音,随后再流入加热组件后形成稳定的热风输出。
如图8至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分风件3与导风件4连接。上述的风道组件进一步限定了分风件3设置在导风件4上。
可选地,分风件3可拆卸如卡合地设置在导风件4上,且分风件3上的第一过风口301与导风件4上的第三过风口对应设置。
可选地,分风件3与导风件4一体成型。
如图5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分风件3与电机组件2一体成型。上述的风道组件进一步限定了分风件3与电机组件2的电机支架22一体成型形成单独的零部件,从而简化了风道组件的结构,提高风道组件的装配稳定性和装配效率。
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分风件3与导风件4一体成型。上述的风道组件进一步限定了分风件3与导风件4一体成型形成单独的零部件,从而简化了风道组件的结构以及装配工序,提高风道组件的装配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分风片31设置在过风腔101的壳体组件1的内壁上。上述的风道组件进一步限定了:分风片31单独设置在壳体组件1内壁上,进一步简化了风道组件的结构,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
一种吹风机,如图11、图12所示,包括:前述任意一项的风道组件;加热件6,加热件6位于过风腔101内,加热件6靠近出风口103,加热件6位于分风件3与出风口103之间;手柄组件5,手柄组件5与壳体组件1连接。
本申请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吹风机,本申请的吹风机通过设置前述任意一项的风道组件,使吹风机内的高速气流经风道组件内的分风件3处理后进行了分隔和梳理,降低气体运动过程中相互摩擦和互相影响的紊流,从而降低了噪音,吹风机既能够形成高速出风,同时又能明显降低噪音,性能更优越,使用寿命更长。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道组件包括:
壳体组件(1),所述壳体组件(1)内设有过风腔(101),所述壳体组件(1)上开设有进风口(102)和出风口(103),所述进风口(102)和所述出风口(103)与所述过风腔(101)连通;
电机组件(2),所述电机组件(2)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1)上,所述电机组件(2)位于所述过风腔(101)内,所述电机组件(2)用于将外界的空气经所述进风口(102)吸入过风腔(101)内,并使过风腔(101)内的空气经出风口(103)输出壳体组件(1)外;
分风件(3),所述分风件(3)位于所述过风腔(101)内,所述分风件(3)包括多个分风片(31),多个所述分风片(31)间隔设置,相邻的所述分风片(31)之间形成过风区域(104),多个所述分风片(31)位于所述电机组件(2)与所述出风口(103)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风件(3)包括分风件本体(32)以及多个所述分风片(31),多个所述分风片(31)设置在所述分风件本体(32)上,多个所述分风片(31)沿所述分风件本体(32)的周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分风片(31)之间形成所述过风区域(1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风件本体(32)上设有第一过风口(301),多个所述分风片(31)沿所述第一过风口(301)外周间隔设置,所述分风片(31)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一过风口(301)径向所在平面相交,所述分风片(31)所在平面的延长线穿过所述第一过风口(301)的圆心,所述分风片(31)所在平面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一过风口(301)的圆心直径延长线的夹角为8°~80°;或
所述分风件本体(32)上设有第一过风口(301),多个所述分风片(31)沿所述第一过风口(301)外周间隔设置,所述分风片(31)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一过风口(301)径向所在平面相交,所述分风片(31)所在平面的延长线不穿过所述第一过风口(301)的圆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风片(31)设置在所述分风件本体(32)上,所述分风片(31)所在平面与所述分风件本体(32)之间的夹角为5°~9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风件本体(32)上设有第一过风口(301),所述分风片(31)上形成有曲面,所述曲面为抛物线形状、双曲线形状或任意一种弯曲面形状,相邻两个所述分风片(31)的所述曲面方向一致,所述曲面的切点延长线穿过所述第一过风口(301)的圆心;或
所述分风件本体(32)上设有第一过风口(301),所述分风片(31)上形成有曲面,相邻两个所述分风片(31)的所述曲面方向一致,所述曲面的切点延长线不穿过所述第一过风口(301)的圆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组件(2)包括电机本体(21)和电机支架(22),所述电机本体(21)设置在所述电机支架(22)上,所述电机支架(22)与所述出风口(103)相对一侧上设置所述分风件(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支架(22)的一侧凹陷形成容置腔(201),所述电机支架(22)上设有与所述容置腔(201)连通的第二过风口(202),多个所述分风片(31)的一侧分别与所述容置腔(201)的内侧腔壁连接,多个所述分风片(31)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过风口(202)相对设置;和/或
所述电机支架(22)上设有多个过风孔(203),所述分风片(31)上设有缺口(302),多个所述分风片(31)与多个所述过风孔(203)交错设置,所述缺口(302)与所述过风孔(203)相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风件(4),所述导风件(4)设置在所述过风腔(101)内,所述导风件(4)与所述壳体组件(1)的内壁之间形成过风通道,所述分风件(3)位于所述导风件(4)与所述电机组件(2)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风件(3)与所述导风件(4)连接;和/或
所述分风件(3)与所述电机组件(2)一体成型;和/或
所述分风件(3)与所述导风件(4)一体成型;和/或
所述分风片(31)设置在所述过风腔(101)的壳体组件(1)的内壁上。
10.一种吹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风道组件;
加热件(6),所述加热件(6)位于所述过风腔(101)内,所述加热件(6)靠近所述出风口(103),所述加热件(6)位于所述分风件(3)与所述出风口(103)之间;
手柄组件(5),所述手柄组件(5)与所述壳体组件(1)连接。
CN202221824994.5U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风道组件及吹风机 Active CN2176099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24994.5U CN217609902U (zh)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风道组件及吹风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24994.5U CN217609902U (zh)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风道组件及吹风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09902U true CN217609902U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35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24994.5U Active CN217609902U (zh)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风道组件及吹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099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65558B (zh) 空调室内机
CN109998258A (zh) 电吹风
CN217609902U (zh) 一种风道组件及吹风机
WO2018210153A1 (zh) 离子风发生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CN113598507A (zh) 吹风机
CN109340908A (zh)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CN210184822U (zh) 电吹风
CN211932987U (zh) 扩散器和干发器
CN215409418U (zh) 一种立式吹风机
CN211343490U (zh) 导叶、风道组件以及送风设备
CN111166036A (zh) 扩散器和干发器
CN110726178B (zh) 送风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CN107994461B (zh) 离子风发生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CN111213992A (zh) 一种电吹风的进风口结构及电吹风
CN217685783U (zh) 导风板组件和空调器
CN219934113U (zh)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CN105673569A (zh) 风机组件、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6568812U (zh) 一种风道组件及电吹风
CN215837547U (zh) 吹风机
CN107869777B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998969U (zh) 风机装置及晾衣机
CN213363274U (zh) 烘干器
CN217906689U (zh) 导风组件及风梳
CN110726180B (zh) 送风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CN212465227U (zh) 一种电吹风的进风口结构及电吹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