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09534U - 气溶胶生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溶胶生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609534U CN217609534U CN202220201583.4U CN202220201583U CN217609534U CN 217609534 U CN217609534 U CN 217609534U CN 202220201583 U CN202220201583 U CN 202220201583U CN 217609534 U CN217609534 U CN 2176095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 aerosol
- air
- hole
- groo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壳体,限定有用于存储液体基质的储液腔;雾化芯,用于雾化至少部分液体基质以生成气溶胶;和第一支架,包括用于连通储液腔的导液孔和保持空间,雾化芯至少部分收容在保持空间中,导液孔连通保持空间,以使液体基质能够流至雾化芯;在第一支架的外侧表面上还设有气孔和导流凹槽,气孔为通孔且连通导液孔,气孔和导流凹槽流体连通以共同建立外界空气进入至导液孔内的空气通道的至少一部分。通过第导流凹槽和气孔构成空气通道与导液孔连通,从而能够平衡导液孔及与导液孔连通的储液腔的气压,确保液体基质在雾化芯中的传递速度,以此防止雾化芯被干烧而温度过高,使烟油成分分解挥发生成诸如甲醛等致害的物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气溶胶产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存在有气溶胶提供制品,例如,所谓的电子烟装置。这些装置通常包含烟油,该烟油被加热以使其发生雾化,从而产生可吸入蒸气或气溶胶。该烟油可包含尼古丁和/或芳香剂和/或气溶胶生成物质(例如,甘油)等。
已知的电子烟装置通常包括内部具有大量微孔的多孔陶瓷体,用于吸取和传导上述烟油,并在多孔陶瓷体的一表面上设置发热元件,对吸取的烟油进行加热雾化。多孔体内的微孔一方面作为烟油向雾化面浸润流动的通道,另一方面作为储液腔烟油消耗后供空气从外部补充进入储液腔维持储液腔内气压平衡的空气交换通道,使得烟油被加热雾化消耗时会在多孔陶瓷体内产生气泡,而后气泡从吸油面冒出后进入储液腔。
对以上已知的电子烟装置,当随着内部储液腔的烟油消耗时,储液腔内逐渐变为负压状态,从而一定程度上阻止流体传递使烟油减少通过多孔陶瓷体的微孔通道传递至雾化面上汽化。特别地,已知的电子烟装置在连续抽吸使用状态下,储液腔外部的空气难以在短时间内通过多孔陶瓷体的微孔通道进入储液腔内部,从而减缓了烟油传递至雾化面上的速率,供应至发热元件的烟油不足会导致发热元件温度过高,从而使烟油成分分解挥发生成诸如甲醛等致害的物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能够平衡气压,确保导液孔内的液体基质能够稳定地传递至雾化芯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
壳体,限定有用于存储液体基质的储液腔;
雾化芯,用于雾化至少部分液体基质以生成气溶胶;和
第一支架,包括用于连通所述储液腔的导液孔和保持空间,所述雾化芯至少部分收容在所述保持空间中,所述导液孔连通所述保持空间,以使所述液体基质能够流至所述雾化芯;
其中,在所述第一支架的外侧表面上还设有气孔和导流凹槽,所述气孔为通孔且连通所述导液孔,所述气孔和导流凹槽流体连通以共同建立外界空气进入至所述导液孔内的空气通道的至少一部分。
以上气溶胶生成装置中,通过导流凹槽和气孔构成空气通道与导液孔连通,从而能够平衡导液孔及与导液孔连通的储液腔的气压,确保液体基质在雾化芯中的传递速度,以此防止雾化芯被干烧而温度过高,使烟油成分分解挥发生成诸如甲醛等致害的物质。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另一剖视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剖视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雾化组件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雾化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支架剖视图;
图10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雾化芯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雾化芯的分解示意图;
图中:
1、雾化器;
11、上壳体;111、储液腔;112、管状体;113、气雾通道;115、吸嘴;
12、雾化组件;
121、第一支架;1211、导液孔;1211a、第一导液孔;1211b、第二导液孔;
1212、保持空间;1213、插入孔;1214、出气口;1215、雾化腔;1216、保持部;1217、缺口;1218、止挡部;1219a、第一支撑部;1219b、第二支撑部;R1、气流通道;R21、第一限制壁;R22、第二限制壁;R3、第一空腔;R4、第二空腔;R6、插入腔;R7、第二进气口;
A1、第一蓄液部;A11、第一鳍片;A12、第一横向凹槽;A13、第一纵向导通部;A14、凹陷部;A15、第一进气口;A16、挡块;
A2、第二蓄液部;A21、第二鳍片;A22、第二横向凹槽;
A3、第三蓄液部;A4、第四蓄液部;
B1、气孔;B11、第二端;B2、导流凹槽;
122、第二密封件;1221、第一穿孔;1222、第二穿孔;1223、肋条;
123、雾化芯;1231、多孔体;1232、第一密封件;1233;盛液空间;1234、第一面;1235、第二面;1236、下表面;1237、加热组件;1238、上部分;1239、下部分;
2、电源组件;
21、下壳体;211、第一接收腔;212、电触头;
22、电池;23、第二支架;231、第一卡凸;232、第二卡凸;24、传感器;25、第三密封件;26、进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次序。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或者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能同时存在一个或者多个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雾化器,可以参见图4-6,包括具有吸嘴115的上壳体11和至少局部位于上壳体11内部的雾化组件12,上壳体11中形成有用于存储液体基质的储液腔111和用于传递气溶胶的气雾通道113。雾化组件12连通储液腔111,以接受储液腔111中的液体基质,然后雾化组件12可通过发热等方式雾化该液体基质,生成气溶胶,气溶胶通过气雾通道113传递至吸嘴115,以供吸食。
可以参见图7-11,雾化组件12包括能够吸收、传导和雾化液体基质的雾化芯123和用于固定雾化芯123的第一支架121。
第一支架121可以由刚性材料或硬度较大的材料制成,从而在受挤压时难以发生形变或难以发生较大的形变,因此具有良好的支撑和保持作用。请参照图7-9,第一支架121上包括导液孔1211、保持空间1212、插入孔1213、出气口1214和雾化腔1215,导液孔1211用于与储液腔111连通,从而储液腔111内的液体基质可以进入导液孔1211中;雾化芯123的至少局部保持在保持空间1212中,导液孔1211与保持空间1212连通,使得导液孔1211中的液体基质能够进入保持空间1212中的雾化芯123上,进而被雾化芯123吸收和传导,雾化芯123上具有雾化面,雾化芯123可将其接收的液体基质向雾化面传递,从而使液体基质在雾化面被雾化,雾化芯123的雾化面位于或者朝向雾化腔1215,从而气溶胶在雾化腔1215中形成;雾化腔1215通过出气口1214连通插入孔1213,气溶胶会从雾化腔1215通过出气口1214进入插入孔1213内,气雾通道113由内部中空的管状体112界定,该管状体112的下端可通过插入插入孔1213中从而实现管状体112与第一支架121相互连接,管状体112与插入孔12113之间的连接为密封连接,以防止气溶胶从其连接缝隙溢出,该密封连接可以是管状体112与插入孔1213过盈配合,或者是管状体112与插入孔1213之间具有柔性的密封件,通过密封件来密封管状体112与插入孔1213之间的连接缝隙,管状体112亦可以由刚性材料或硬度较大的材料制成,在此不做限定。
请参照图7-9,导液孔1211具有两个,为第一导液孔1211a和第二导液孔1211b,对称地设置在插入孔1213的相对两边。第一支架121还包括内部中空的保持部1216,保持部1216包括侧壁和顶壁,保持空间1212位于保持部1216中且由保持部1216的侧壁和顶壁界定其至少部分边界,保持部1216的侧壁上具有连通导液孔1211的缺口1217,导液孔1211中的液体基质通过该缺口1217流入保持空间1212内,保持部1216的顶壁位于插入孔1213的正下方,且保持部1216的顶壁大致为V形,从而在插入孔1213与保持部1216的顶壁之间形成让位空间,形成上述的出气口1214。
请参照图8和9,插入孔1213的孔壁和/或保持部1216的顶壁外侧设有止挡部1218,用于止挡和支撑管状体112,防止管状体112过度进入插入孔1213中,或者防止管状体112接触保持部1216的顶壁,以此保护保持部1216。
请参照图7-9,第一支架121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支撑部,为第一支撑部1219a和第二支撑部1219b,第一支撑部1219a连接并支撑第一导液孔1211a,第二支撑部1219b连接并支撑第二导液孔1211b,第一支撑部1219a和第二支撑部1219b间隔设置,保持部1216位于两支撑部1219a、1219b之间且连接两支撑部1219a、1219b。请参照图7和8,保持部1216的侧壁相对支撑部1219a、1219b的外表面凹陷,从而支撑部1219a、1219b与保持部1216之间形成有台阶,台阶和保持部1216侧壁之间的空间形成连通雾化腔1215和出气口1214的气流通道R1,雾化腔1215中的气溶胶通过气流通道R1进入出气口1214。
请参照图7-9,雾化腔1215在纵向上位于保持空间1212的下方,雾化芯123的局部固定在保持部1216中,其余部分悬设在雾化腔1215中,即雾化芯123的下表面和局部侧面未与第一支架121接触。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照图9和10,雾化芯123包括盛液空间1233、多孔体1231和第一密封件1232,多孔体1231可以为多孔陶瓷等多孔结构,其内外具有大量的孔隙,从而可以吸收、传导液体基质。多孔体1231包括第一面1234和环绕第一面1234的第二面1235,第二面1235可以与第一面1234大致垂直,第二面1235为一个圆形的环绕面,或者第二面1235由多个平面或多个阶梯面依次首尾连接构成的环形面,第一面1234为多孔体1231的上表面,第二面1235为多孔体的侧表面,第一密封件1232为环形,与第二面1235密封连接且局部凸出第一面1234,盛液空间1233由第一面1234和第一密封件1232凸出第一面1234的部分界定,导液孔1211通过缺口1217连通盛液空间1233,使得盛液空间1233中可以注满液体基质,然后液体基质从第一面1234向雾化芯123内部和其他面渗透和传递。第一密封件1232与保持部1216密封连接,即多孔体1231通过第一密封件1232固定在保持部1216中,为了防止液体基质从第一密封件1232与多孔体1231之间的连接处渗出,然后顺着保持部1216的侧壁漫延,可以使保持部1216的内壁与多孔体1231之间具有间隙,使得即使有液体基质从第一密封件1232与多孔体1231之间的连接处渗出,液体基质也是沿着多孔体1231的第二面1235向雾化面漫延,最终被雾化。
在如图7-9所示的实施例中,保持空间1212包括第一腔室截面积大于该第一腔室的第二腔室,第二腔室位于第一腔室的下方,从而使得第二保持空间1212为上小下大的倒漏斗形,多孔体1231的上端通过第一密封件1232与保持空间1212的壁密封连接,多孔体1231的其余部分悬设在保持空间1212中和/或悬设在雾化腔1215中,以此使得保持部1216的内壁与多孔体1231之间具有间隙。
请参照图10和11,雾化芯123上与第一面1234相对的下表面1236上设有加热元件1237,如电阻膜或电热片等,从而雾化芯123的下表面1236和加热元件1237构成了雾化芯123的雾化面,在加热元件1237发热时,雾化面及与之邻近的第二面1235上的气溶胶基质可被雾化,形成气溶胶,气溶胶再通过雾化腔1215和气流通道R1进入出气口1214中,然后再通过管状体112中的气雾通道113传递至吸嘴115,从而被吸食。
请参照图10和11,雾化芯123为块状,包括上部分1238和下部分1239,第一面1234为上部分1238的上表面,第一密封件1232与上部分1238的局部侧面连接,并超出上部分1238的侧面从而盛液空间1233的至少部分,雾化面位于下部分1239,雾化组件12具有长度方向和宽度反向,上部分1238在长度方向上的长度等于下部分1239在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上部分1238在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大于下部分1239在宽度方向上宽度,从而导致局部第二面1235为阶梯面,从而使得雾化面具有较小的面积,方便将加热元件1237的印刷线路定位在多孔体1231的下表面,不仅使得发热区更加集中,而且以阶梯面作为机器视觉定位的参考点,可以使加热元件1237的印刷印制更加准确。请参照图10和11,下部分1239侧面拐角处的弧的半径大于上部分1238侧面拐角处的弧的半径。在如图10和11所示的实施例中,雾化芯123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均对称。
请参照图9,第一支架121的内部具有空腔和限制壁,雾化腔1215属于空腔的至少一部分,限制壁用于限制雾化腔1215的长度,以此来缩减雾化腔1215的占用空间。具体的,可以参照图9,部分空腔位于第一支撑部1219a内部,为第一空腔R3,部分空腔位于第二支撑部1219b内部,为第二空腔R4,雾化腔1215位于第一空腔R3和第二空腔R4之间,限制壁具有两个,分别为第一限制壁R21和第二限制壁R22,第一限制壁R21设置在第一空腔R3与雾化腔1215之间,以隔开第一空腔R3和雾化腔1215,第二限制壁R22位于第二空腔R4与雾化腔1215之间,以隔开第二空腔R4和雾化腔1215,第一限制壁R21和第二限制壁R22位于长度方向,从而雾化腔1215的长度受两限制壁R21、R22之间的距离限定,两限制壁R21、R22之间的距离越近,雾化腔1215的长度越小,两限制壁R21、R22之间的距离越远,雾化腔1215的长度越大。通过两限制壁R21、R22限定雾化腔1215的占用空间来防止气溶胶被无效地扩散而浪费,且有助于使气溶胶更多地通过气流通道R1和出气口1214进入气雾通道113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一空腔R21和第二空腔R22底端敞开,从而为插入腔R6,可供电源组件2中的第二支架22的局部插入,或者被其他物件插入,且第一空腔R3和第二空腔R4中可以具有卡扣结构,以与插入第一空腔R3和第二空腔R4中的插入件卡扣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有填充物而为实心结构,或者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的底端封闭,从而不能再被其他外来物插入。
请参照图7和8,第一支架121上还设有气孔B1和导流凹槽B2,气孔B1的第一端连通导液孔1211,第二端B11与导流凹槽B2连通,导流凹槽B2连接气孔B1的第二端B11和雾化腔1215。空气可通过导流凹槽B2和气孔B1进入导液孔1211内,从而平衡导液孔1211或储液腔111与外界的气压,防止因压差导致液体基质难以进入雾化芯123上的盛液空间1233,或者导致盛液空间1233中液体难以渗透至多孔体1231内部,从而影响液体基质在多孔体1231中的传导速率。
然而气孔B1的存在,难以避免的会使导液孔1211中的液体基质通过气孔B1渗透出来,即气孔B1会导致导液孔1211漏液,为了防止漏液污染雾化器1或电源组件2,设置上述第一储液部A1,导流凹槽B2通过第一储液部A1连通雾化腔1215,通过气孔B1渗透出的液体基质被导流凹槽B2导引至第一储液部A1,被第一储液部A1锁住。
在一实施例中,气孔B1的第二端B11设置在第一支架121的内表面,与雾化腔1215连通,使得雾化腔1215中的气体可以从内部通过气孔B1进入至导液孔1211中,第一储液部A1可以设置在第一支架121的外表面或者内表面,导流凹槽B2为从气孔B1渗出的液体基质提供进入第一储液部A1的路径.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气孔B1的第二端B11、导流凹槽B2和第一储液部A1均设置在第一支架121的外表面,以方便第一支架121的制作。
请参照图8,导流凹槽B2弯曲设置,以增加导流凹槽B2的锁液能力,通过增加导流凹槽B2的物理长度来增加其储液量。进一步的,导流凹槽B2的宽度小于气孔B1第二端B11的孔径,限定了液体基质从气孔B1的第二端B11进入导流凹槽B2的量,以此可以将液体基质更多的锁在气孔B1中,从而能够有效的防止液体基质通过气孔B1渗透出来而漏液。和/或者进一步的,导流凹槽B2包括横向延伸部分和纵向延伸部分,横向延伸部分沿横向延伸且与气孔B1的第二端B11横向连接,即导流凹槽B2与气孔B1之间的连接处错开气孔B1的正下方,从而增加气孔B1的封油能力,减少液体基质通过气孔B1向外渗透的速度,能够有效地减少漏油、漏液。导流凹槽B2的纵向延伸部分沿纵向延伸且与第一蓄液部A1纵向连接。横向延伸部的长度可以小于纵向延伸部的长度,以加快导流凹槽B2的排空速度,防止液体基质堵塞导流凹槽B2而影响空气通过导流凹槽B2进入气孔B1。横向延伸部和纵向延伸部可通过弧形槽过度。优选横向延伸部大致与纵向延伸部垂直。和/或者进一步的,气孔B1第二端B11的孔径大于其第一端的孔径,以方便空气进入和阻碍液体基质流出。
请参照图7和8,第一蓄液部A1包括设置在第一支架121外表面或内表面的若干第一鳍片A11,相邻两第一鳍片A11之间形成有第一横向凹槽A12,相邻两第一横向凹槽A12之间的第一鳍片A11上设有第一纵向导通部A13,使得相邻两第一横向凹槽A12相互连通,导流凹槽B2穿过其一第一鳍片A11连通相应的所述第一横向凹槽A12,从而能够将液体基质导入该第一横向凹槽A12中,使液体基质在第一储液部A1内流动而被存储。请参照图7和8,第一横向凹槽A12的宽度大于导流凹槽B2的宽度,以增加第一横向凹槽A12的锁液能力,具体的,第一横向凹槽A12的宽度可以是导流凹槽B2的宽度的2-10倍,但不以此为限。
第一横向凹槽A12横向延伸,从而多个第一横向凹槽A12可以相互平行,第一纵向导通部A13可以纵向延伸,或者相对纵向倾斜,使得多个第一纵向导通部A13可以相互平行,也可以有至少两第一纵向导通部A13相互不平行。第一纵向导通部A13主要起导通相邻两第一横向凹槽A12的作用,气体和液体都可以通过第一纵向导通部A13,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纵向导通部A13可以是设置在第一鳍片A11上的通孔,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纵向导通部A13是自第一鳍片A11的表面凹设的槽,从而具有槽底和槽壁,请参照图7和8,第一纵向导通部A13的槽壁可相对其槽底倾斜设置,从而增加液体通过第一纵向导通部A13时沿其槽壁爬液的难度,防止液体漫延至第一鳍片A11的外侧表面;第一纵向导通部A13中的两槽壁之间的宽度大于导流凹槽B2的宽度,以增加第一纵向导通部A13的锁液能力。
请参照图7和8,部分第一纵向导通部A13两槽壁之间的宽度可以大于第一横向凹槽A12的宽度,部分第一纵向导通部A13两槽壁之间的宽度可以等于第一横向凹槽A12的宽度,至少两第一纵向导通部A13两槽壁之间的宽度不相等,进一步的,相邻两第一纵向导通部A13中,位于下方的第一纵向导通部A13的横截面积更大,或者两槽壁之间的宽度更大,从而越方便位于上方的第一横向凹槽A12中的液体进入下方的第一横向凹槽A12中,防止液体基质因积累在上方的第一横向凹槽A12中而漫延至第一鳍片A11的外侧表面,和/或者进一步的,至少两第一纵向导通部A13相互错位,从而不共轴线,以此防止液体基质在还没有充分地分布在上方的第一横向凹槽A12中时却通过第一纵向导通部A13进入下方的第一横向凹槽A12中,所以,第一纵向导通部A13错开设置,可以使得第一横向凹槽A12充分的被利用,从而增强第一储液部A1的锁液能力;在其他实施例中,所有第一纵向导通部A13两槽壁之间的宽度可以相等,且可以共轴线设置。
请参照图7和8,至少部分第一纵向导通部A13的槽底具有弧形面,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第一纵向导通部A13的槽底可以至少局部为弧形面,或至少局部为平面,或至少局部为阶梯面,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第一纵向导通部A13至少的槽底为平面或阶梯面;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第一纵向导通部A13的槽壁为弧形或者具有弧形结构。通过在第一纵向导通部A13中设置弧形面,来增加液体基质在第一纵向导通部A13中的漫延速度,避免液体基质堵塞第一纵向导通部A13而影响空气通过。
请参照图7和8,部分第一横向凹槽A12的槽底局部凹陷形成凹陷部A14,凹陷部A14的深度大于该第一横向凹槽A12中与之邻接的槽底的深度,凹陷部A14可以存储更多的液体基质,从而增大第一储液部A1的锁液能力,防止液体基质漫延至第一鳍片A11的外侧表面。
请参照图7和8,第一蓄液部A1具有第一进气口A15,第一蓄液部A1、导流凹槽B2和气孔B1构成空气从第一进气口A15进入导液孔1211的空气通道。第一进气口A15连通气流通道R1,气流通道R1中的气体可通过第一进气口A15进入相应的第一横向凹槽A12中,然后沿着该第一横向凹槽A12、相应的第一纵向导通部A13进入导流凹槽B2中,然后通过气孔B1进入导液孔1211中,进而平衡导液孔1211内外的气压。
两导液孔1211中至少一导液孔1211的壁上具有气孔B1,在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对应第一支撑部1219a的导液孔1211的侧壁上设置有气孔B1,第一支撑部1219a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储液部B2,每一第一横向凹槽A12大致为横置的U形,布置在第一支撑部1219a的外表面,且至少一第一横向凹槽A12的端部敞开构成第一进气口A15,与气流通道R1横向贯通,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些第一横向凹槽A12的两端部均为第一进气口A15,并分别与位于第一支架121相对两侧的气流通道R1横向贯通,从而气流通道R1中的气体可以通过第一进气口A15进入该第一横向凹槽A12中,再通过与第一储液部A1连通的导流凹槽B2进入气孔B1中,最后进入导液孔1211内平衡气压。
请参照图7和8,对应每一第一进气口A15,相应的第一横向凹槽A12中均设置有挡块A16,挡块A16密封连接对应的第一横向凹槽A12的底壁和侧壁,挡块A16毗邻第一进气口A15设置,用于防止对应的第一横向凹槽A12中的液体基质进入第一进气口A15而流出该第一横向凹槽A12,从而增加该第一横向凹槽A16的锁液能力,同时妨碍从对应的第一进气口A15上方的其他第一进气口A15流出的液体基质和沿着保持部1216与支撑部1219a、1219b之间的台阶漫延的液体基质通过相应的第一进气口A15进入该第一横向凹槽内,以此增加第一进气口A15的锁油能力,即挡块A16可以妨碍与之对应的第一横向凹槽A12中的液体基质溢出,又能防止外界的液体基质流入该第一横向凹槽A12中。请参照图7和8,第一进气口A15与保持部1216侧壁的外侧之间具有台阶差,使得从对应的第一进气口A15上方的其他第一进气口A15流出的液体基质可以漫延至下方的第一进气口A15和漫延至保持部1216侧壁的外侧,即,使液体基质沿气流通道R1的壁爬行,使得气流通道R1具有一定锁液能力。
请参照图7和8,每一挡块A15相对与之连接的第一鳍片A11凹陷,该凹陷形成过气通道,供气体通过,使得从第一进气口A15进入的气体可以越过挡块A16进入到第一横向凹槽A12中,即挡块A16垂直相应槽底的高度小于对应的第一横向凹槽A12的槽深,使得挡块A16能够阻碍液体基质通过,但是允许气体从其相对第一鳍片A11的凹陷通过。
请参照图7和8,第一蓄液部A1中最上方即最靠近导流凹槽B2的第一横向凹槽A12的端部封闭,即没有第一进气口A15,其他第一横向凹槽A12的端部敞开,即具有第一进气口A15,第一蓄液部A1中最上方的第一横向凹槽A12的端部朝向出气口1214,该端部封闭,可以确保气溶胶随着抽吸动作更多的流入气雾通道113中,而不被分流进入该第一横向凹槽A12中并在该第一横向凹槽A12中冷凝形成冷凝液,增加该第一横向凹槽A12的锁液负担。
如图8所示,对应第二支撑部1219b的导液孔1211的侧壁完整,其上未开设气孔B1,亦未布置导流凹槽B2,第二支撑部1219b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储液部A2,第二储液部A2包括若干横向延伸的第二鳍片A21,相邻两第二鳍片A21之间形成有第二横向凹槽A22,第二储液部A2与第一储液部A1的不同在于,第二鳍片A21上不具有连通相邻两第二横向凹槽A22的通道,即第二横向凹槽A22相互独立,第二储液部A2中无将空气导入导液孔1211的空气通道。
如图7和8所示,第一支撑部1219a上还设有第三储液部A3,第三储液部A3位于第一储液部A1的下方,且第三储液部A3与第一储液部A1公共的鳍片上无连通第一储液部A1和第三储液部A3的通道,第三储液部A3的其他结构可以与第一储液部A1具有相同的特征。第二支撑部1219b上还设有第四储液部A4,第四储液部A4位于第二储液部A2的下方,且第四储液部A4与第二储液部A2公共的鳍片上无连通第二储液部A2和第四储液部A4的通道,第四储液部A4的其他结构可以与第一储液部A1具有相同的特征。
请参照图7和8,雾化组件1还包括第二密封件122,第二密封件122在上壳体11与第一支架121之间提供密封。如图4、7和8所示,第二密封件122具有附在第一支架121上表面的顶壁和环绕第一支架121至少局部侧壁的环绕壁,顶壁与环绕壁连接,顶壁上具有与导液孔1211对应设置的第一穿孔1221和与插入孔1213对应设置的第二穿孔1222,环绕壁覆盖气孔B1的第二端B11和导流凹槽B2,从而使气孔B1的第二端B11和导流凹槽B2被隐藏在第二密封件122中,环绕壁上具有凸出的肋条1223,以作为过盈配合部与上壳体11的内部过盈配合,实现密封连接,肋条1223可以具有一条,也可以具有多条,均在横向上环绕环绕壁的外侧设置。气孔B1的第二端B11可以避开肋条1223设置,也可以正对肋条1223设置,在此不做限定。储液腔111中液体基质穿过第二密封件122上第一穿孔1221后进入到第一支架121中的导油孔1211内,限定气雾通道113的管状体112穿过第二穿孔1222进入插入孔1213中。第二密封件122还具有向插入孔1213延伸的延伸部,用于密封管状体112与插入孔1213之间的连接。
请参照图2-4,第一支架121至少局部位于上壳体11内,第二储液部A2、第三储液部A3和第四储液部A4位于上壳体11内,且第二储液部A2、第三储液部A3和第四储液部A4中的鳍片的外侧表面抵顶上壳体11的内壁。
请参照图4和9,雾化腔1215的下方敞开,构成第二进气口R7,空气通过第二进气口R7进入雾化腔1215,再从雾化腔1215通过气流通道R1、出气口1214进入气雾通道113中,和从雾化腔1215、气流通道R1通过第一进气口A15进入第一储液部A1,最终进入导液孔1211中。
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请参照图1-3,在一实施例中,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雾化器1,还包括电池组件2,电池组件2用于与雾化芯123电连接,以为雾化芯123雾化液体基质供电。
请参照图1-3,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下壳体21、电源组件2和第二支架23,电源组件2包括电池22和传感器24,第二支架23上具有第一保持空间,电源组件2保持在第一保持空间中,下壳体21设置在最外围,用于提供良好的外观、手感和保护内部的电池22、第二支架23等元件,第二支架23用于固定电池22和传感器24等,电池22与雾化芯123电连接。
具体的,电源组件2包括设置于沿纵向的一端、用于接收和容纳雾化器1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一接收腔211,以及至少部分裸露在第一接收腔211表面的电触头212,用于当雾化器1的至少一部分接收和容纳在电源组件2内时与雾化器1的形成电连接进而为雾化器1供电。
根据图2和3所示的优选实施,电触头212的一端沿纵向向上延伸,当雾化器1的至少一部分接收于第一接收腔211内时,电触头212可直接与雾化芯123下表面的加热元件1237接触,以为加热元件1237发热供电,电触头212的另一端通过导线或者电极与电池122电连接,以从电池122上取电。
电源组件2内设置有第三密封件25,并通过该第三密封件25将电源组件2的内部空间的至少一部分分隔形成以上第一接收腔211。在图2、3和6所示的优选实施中,该第三密封件25被构造成沿电源组件2的横截面方向延伸,并且优选是采用具有柔性材质例如硅胶制备,进而阻止由雾化器1渗流至第一接收腔211的液体基质流向电源组件2内部的控制器、传感器24等部件。
在图2和3所示的优选实施中,电源组件2还包括沿纵向背离第一接收腔211的另一端的用于供电的电池22;以及设置于电池22与第一接收腔211之间的传感器24,传感器24用于感测通过雾化器1的吸嘴115进行抽吸时产生的抽吸气流,进而根据该传感器24的检测信号控制电池22向雾化器1输出电流。请参照图2和3,电池22通过传感器24与电触头212电连接,传感器24构成电池22与电触头212之间电连接的控制元件,该控制元件可以为开关元件,在传感器24通过检测气压、气流或其他参数达到预设条件时即可判断吸嘴115处具有抽吸动作,然后导通电池22与电触头212之间的电连接,使电触头212可以为雾化芯123雾化液体基质供电。
进一步在图2和3所示的优选实施中,电源组件2在背离第一接收腔211的另一端设置有进气孔26,外界的空气通过进气孔26进入电源组件2内部,然后从雾化器1中雾化腔1215下方第二进气口R7进入到雾化器1中。
请参照图2、3和5,与具有雾化组件12的电源组件2匹配的上壳体11中形成有用于存储液体基质的储液腔111和用于传递气溶胶的气雾通道113,储液腔111用于与导液孔1211连通,以向导液孔1211中注入液体基质,气雾通道113用于连接雾化组件12的出气口和位于上壳体11上的吸嘴115,吸嘴115用于含衔于嘴部,嘴部通过吸嘴115抽吸气溶胶生成装置产生的气溶胶。
上壳体11中具有中空腔室,中空腔室的局部为第二接收腔,第二接收腔用于接收雾化组件12和部分第二支架23,中空腔室的其余部分为储液腔111,储液腔111的下端在具有雾化组件12的电源组件2中的雾化组件12插入第二接收腔后被雾化组件12密封。
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源组件2,该电源组件2与上述的电源组件的区别在于,该电源组件2中包含了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雾化组件12,如图2-4所示,电池组件2包括雾化组件12、下壳体21、第二支架23和电池22,下壳体21设置在第二支架23的外围,用于提供良好的外观、手感和保护内部的电池22、第二支架23等元件,第二支架23用于固定电池22,电池22与雾化芯123电连接。下壳体21中形成有用于容纳电池22和第二支架23的容纳空间,电池22安装在第二支架23上,电池22与雾化芯23电连接,第一支架121连接第二支架23,使得雾化组件12与第二支架23形成一体结构。具体的,可以参照图2,第一支架121上设置有卡槽,卡槽可以具有两个,分别为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第一卡槽可以设置在第一空腔R3中,第二卡槽可以设置在第二空腔R4中,第二支架23上设置有卡凸,卡凸可以具有两个,分别为第一卡凸231和第二卡凸232,第一卡凸231伸入第一空腔R3中并与第一卡槽卡扣连接,第二卡凸232伸入第二空腔232中,并与第二卡槽卡扣连接,从而使得雾化组件12与第二支架23结合成一个整体,第二支架23与下壳体21固定连接,第二支架23上可以固定有电池22,还可以固定传感器24、控制器24等,从而雾化组件12与第二支架23、下壳体21、电池22、传感器23和控制器等形成一体结构,可以作为一个整体与上壳体11组装。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雾化组件12的局部凸伸出下壳体21,使得雾化组件12能够相对下壳体21更加深入的插入上壳体11中。所以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组装可以是:(1)使装配有电源组件2的第二支架23与装配有雾化组件12的第一支架121相互组装,具体的,可以通过使自第二支架23上延伸的第一卡凸231和第二卡凸232分布伸入至第一支架121上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使第一卡凸231和第二卡凸232分别与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卡扣连接,从而使得第二支架23与第二支架相互固定,形成一个整体;(2)使该整体与已经注有液体基质的上壳体11或者与尚未注有液体基质的上壳体11密封组装,将第一支架121塞入上壳体11中,第二支架23通过第一支架121与上壳体11相互固定,或者第二支架23亦同时与上壳体11直接连接从而相互固定,使液体基质与第一支架121内的雾化组件12接触,或者使储液腔111与第一支架121内的第二保持空间1212连通。从而可以在将气溶胶生成装置运送至目的地后,再在储液腔111注入液体基质,这样能够避免气溶胶生成装置中的液体基质在长途运输或者暂停使用、长期保存中变质或者泄漏。
更为具体地,组装具有雾化组件12的电源组件2与上壳体11,使之构成气溶胶生成装置时,首先倒置上壳体11,然后向上壳体11中的储液腔111中注入液体基质,然后将具有雾化组件12的电源组件2与上壳体11组装,使雾化组件12密封储液腔111的开口,同时上壳体11第二接收腔的腔壁位于雾化组件12与下壳体21之间,并且与下壳体21通过卡扣、磁吸、螺纹或弹片挤压等方式固定。由具有雾化组件12的电源组件2与上壳体11组成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可以为一次性制品,所以其电源组件2上可以不设置充电接口,相比传统的采用吸油棉储油的一次性气溶胶生成装置,上壳体11中的储液腔111的储液量远大于吸油棉的储液量,从而本申请所述的一次性气溶胶生成装置可以具有更加长久的使用寿命,可以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体验感。相比将上壳体11与雾化组件12组合成一体的雾化器1,然后再使雾化器1与不具有雾化组件12的电源组件2组合成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具有雾化组件12的电源组件2与上壳体11可以在运输至销售地或者在销售前保持分体状态,在到达销售地或销售前,再按照上述的方式在上壳体11中注油,然后组装具有雾化组件12的电源组件2与上壳体11使之成为能够产生气溶胶的气溶胶生成装置,这样可以避免事先注油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在长途运输或者暂存在仓库时,因停留时间较久而漏油或漏液,从而降低产品的品质,给用户或商家造成损失。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装置中的第一支架121可以不与第二支架23固定连接,而是与上壳体11固定连接(包括卡扣连接、磁吸连接或螺纹连接等),对于这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组装流程为:(1)在上壳体11内的储液腔111中注入液体基质,使装配有雾化组件12的第一支架121与上壳体11密封连接,以将液体基质封存在储液腔111,并确保液体基质能够传递至雾化组件12,以供雾化组件12雾化,从而上壳体11与装配有雾化组件12的第一支架121构成一个整体,如构成烟弹;(2)使该整体与装配有电源组件2的第二支架23组装,从而形成气溶胶生成装置,该气溶胶生成装置可以在液体基质消耗殆尽时通过更换烟弹来重复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限定有用于存储液体基质的储液腔;
雾化芯,用于雾化至少部分液体基质以生成气溶胶;和
第一支架,包括用于连通所述储液腔的导液孔和保持空间,所述雾化芯至少部分收容在所述保持空间中,所述导液孔连通所述保持空间,以使所述液体基质能够流至所述雾化芯;
其中,在所述第一支架的外侧表面上还设有气孔和导流凹槽,所述气孔为通孔且连通所述导液孔,所述气孔和导流凹槽流体连通以共同建立外界空气进入至所述导液孔内的空气通道的至少一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孔的第一端连通所述导液孔,第二端与所述导流凹槽连通,所述导流凹槽的宽度小于所述气孔第二端的孔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孔的第一端连通所述导液孔,第二端与所述导流凹槽连通,所述气孔第二端的孔径大于其第一端的孔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凹槽在所述第一支架的外侧表面上是弯曲延伸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上还设有第一蓄液部,所述导流凹槽连通所述第一蓄液部,且所述第一蓄液部构成所述空气通道的一部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凹槽包括沿所述第一支架的横向延伸的横向延伸段和沿所述第一支架的纵向延伸的纵向延伸段,所述横向延伸段与所述气孔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纵向延伸段与所述第一蓄液部连通。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蓄液部包括横向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外表面或内表面的若干第一鳍片,相邻两所述第一鳍片之间形成有第一横向凹槽,相邻两所述第一横向凹槽之间的所述第一鳍片上设有第一纵向导通部,使得相邻两所述第一横向凹槽相互连通,所述导流凹槽穿过其一所述第一鳍片并连通相应的所述第一横向凹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向导通部为自对应的所述第一鳍片的表面凹设的槽,至少一所述第一纵向导通部的槽底具有弧形面。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向导通部为自对应的所述第一鳍片的表面凹设的槽,其中,至少两所述第一纵向导通部的槽宽不同。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两所述第一纵向导通部在横向上相互错位,从而在纵向上不共轴线。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横向凹槽具有第一进气口,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雾化腔,所述雾化芯的局部位于所述雾化腔中,所述雾化腔中的气流通过所述第一进气口进入所述第一横向凹槽中,进而通过所述导流凹槽进入所述气孔中。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横向凹槽中具有挡块,所述挡块毗邻该第一横向凹槽中的所述第一进气口设置,以妨碍所述第一横向凹槽中的液体溢出,所述挡块未凸伸出所述第一横向凹槽或所述挡块上具有允许气流通过的过气通道,以允许气流越过或者穿过所述挡块进入所述第一横向凹槽中。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还包括延伸至所述保持空间内的第一限制壁和第二限制壁,所述第一限制壁和第二限制壁之间基本限定成雾化腔,所述雾化芯位于所述雾化腔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201583.4U CN217609534U (zh) | 2022-01-25 | 2022-01-25 | 气溶胶生成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201583.4U CN217609534U (zh) | 2022-01-25 | 2022-01-25 | 气溶胶生成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609534U true CN217609534U (zh) | 2022-10-21 |
Family
ID=83641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201583.4U Active CN217609534U (zh) | 2022-01-25 | 2022-01-25 | 气溶胶生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60953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143066A1 (zh) * | 2022-01-25 | 2023-08-03 |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 气溶胶生成装置 |
-
2022
- 2022-01-25 CN CN202220201583.4U patent/CN21760953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143066A1 (zh) * | 2022-01-25 | 2023-08-03 |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 气溶胶生成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5347020U (zh)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JP2019188151A (ja) | 気化挿入体、吸入器のための気化器タンクユニット、吸入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214962616U (zh)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113647680A (zh) | 一种雾化器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5075499U (zh) | 雾化芯组件、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2911688U (zh) | 雾化器及其气溶胶发生装置 | |
CN214127021U (zh) | 电子烟烟弹及电子烟 | |
CN211482973U (zh) | 雾化组件及电子烟 | |
CN215347030U (zh)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5684777U (zh)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WO2023143066A1 (zh) | 气溶胶生成装置 | |
CN113712276A (zh) | 一种排气防漏油的雾化器及电子烟 | |
CN217609534U (zh) | 气溶胶生成装置 | |
CN114617306A (zh) | 电源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5958347U (zh)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114732159A (zh)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7184820U (zh) | 气溶胶生成装置 | |
CN214802300U (zh) |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 |
CN219645059U (zh)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6983577U (zh) | 气溶胶生成装置和电源组件 | |
CN113208176A (zh)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114652017A (zh)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8245693U (zh) |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115644505A (zh) |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7487663U (zh) | 一种排气防漏油的雾化器及电子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