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84820U - 气溶胶生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溶胶生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84820U
CN217184820U CN202220201540.6U CN202220201540U CN217184820U CN 217184820 U CN217184820 U CN 217184820U CN 202220201540 U CN202220201540 U CN 202220201540U CN 217184820 U CN217184820 U CN 2171848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erosol
chamber
generating device
liquid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0154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远秋
徐中立
李永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0154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848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848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848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al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壳体,其内形成有用于存储液体基质的储液腔;第一支架,具有第一保持空间;电源组件,收容在第一保持空间中;第二支架,设置在壳体中,第二支架至少部分界定储液腔并且具有第二保持空间;雾化组件,至少部分收容在第二保持空间中,用于雾化来自储液腔中的至少部分液体基质以产生气溶胶;和电触头,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架上,电触头与电源组件保持电性连接;其第一支架包括邻近第二支架的连接端,电触头的局部自连接端延伸到第二支架的外部,并且能够伸入至第二保持空间中以抵接雾化组件的表面。

Description

气溶胶生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气溶胶产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存在有气溶胶提供制品,例如,所谓的电子烟装置。这些装置通常包含液体基质,该液体基质被加热以使其发生雾化,从而产生可吸入蒸汽或气溶胶。该液体基质可包含尼古丁和 /或芳香剂和/或气溶胶生成物质(例如,甘油)等。
已知的一次性电子烟装置通常包括电池组件、雾化组件和储液棉,储液棉因浸润过液体基质而将液体基质储备在其中,但储油量有限;雾化组件包括用于导油的棉芯和缠绕在棉芯上的电热丝,电热丝连接有导线,电池组件包括作为电源的电池和与电池电连接的电触头,通过使电触头与连接电热丝的导线电连接来使电池为电热丝发热供电。这种一次性电子烟装置储油量较少,且电池组件、雾化组件和储液棉等部件组装较为复杂,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尤其是不利于自动化组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有利于自动化组装生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
壳体,其内形成有用于存储液体基质的储液腔;
第一支架,具有第一保持空间;
电源组件,收容在所述第一保持空间中;
第二支架,设置在所述壳体中,所述第二支架至少部分界定所述储液腔并且具有第二保持空间;
雾化组件,至少部分收容在所述第二保持空间中,用于雾化来自所述储液腔中的至少部分液体基质以产生气溶胶;和
电触头,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电触头与所述电源组件保持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支架包括邻近所述第二支架的连接端,所述电触头的局部自所述连接端延伸到所述第二支架的外部,并且能够伸入至所述第二保持空间中以抵接所述雾化组件的表面。
以上气溶胶生成装置中,采用储液腔储备液体基质,相较于采用储液棉储液,储液腔的储液量更大,使得气溶胶生成装置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有助于提高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性价比和用户体验;电触头可直接伸入雾化组件中并直接抵接所述雾化组件的表面,不仅使得结构更加紧凑,而且能够简化电连接,方便组装和装配,同时还能避免和减少通过过渡件转接时可能出现的接触不良和路损过大等问题。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另一剖视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剖视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雾化组件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雾化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支架剖视图;
图10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雾化芯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雾化芯的分解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支架的正面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支架的背面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支架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支架的背面剖视图;
图中:
1、雾化器;
11、上壳体;111、储液腔;112、管状体;113、气雾通道;115、吸嘴;
12、雾化组件;
121、第二支架;1211、导液孔;1211a、第一导液孔;1211b、第二导液孔;
1212、第二保持空间;1213、插入孔;1214、出气口;1215、雾化腔;1216、保持部;1217、缺口;1218、止挡部;1219a、第一支撑部;1219b、第二支撑部;R1、气流通道; R21、第一限制壁;R22、第二限制壁;R3、第一空腔;R4、第二空腔;R6、插入腔;R7、第二进气口;
A1、第一蓄液部;A11、第一鳍片;A12、第一横向凹槽;A13、第一纵向导通部;A14、凹陷部;A15、第一进气口;A16、挡块;
A2、第二蓄液部;A21、第二鳍片;A22、第二横向凹槽;
A3、第三蓄液部;A4、第四蓄液部;
B1、气孔;B11、第二端;B2、避让槽;
122、第二密封件;1221、第一穿孔;1222、第二穿孔;1223、肋条;
123、雾化芯;1231、多孔体;1232、第一密封件;1233;盛液空间;1234、第一面;1235、第二面;1236、下表面;1237、加热元件;1238、上部分;1239、下部分;
2、电源组件;
21、下壳体;211、第一接收腔;212、电触头;
22、电池;23、第一支架;231、第一卡凸;232、第二卡凸;233、安装仓;234、进气口;235、出气口;236、环形壁;237、负压腔;238、支撑壁;
24、传感器;25、第三密封件;26、进气孔;27、走气通道;271、缺槽;272、第一通道;28、毛细部;281、毛细槽;291、第一导线;292、第二导线;293、耳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次序。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或者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能同时存在一个或者多个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雾化器,可以参见图4-6,包括具有吸嘴115的上壳体 11和至少局部位于上壳体11内部的雾化组件12,上壳体11中形成有用于存储液体基质的储液腔111和用于传递气溶胶的气雾通道113。雾化组件12连通储液腔111,以接受储液腔 111中的液体基质,然后雾化组件12可通过发热等方式雾化该液体基质,生成气溶胶,气溶胶通过气雾通道113传递至吸嘴115,以供吸食。
可以参见图7-11,雾化组件12包括能够吸收、传导和雾化液体基质的雾化芯123和用于固定雾化芯123的第二支架121。
第二支架121可以由刚性材料或硬度较大的材料制成,从而在受挤压时难以发生形变或难以发生较大的形变,因此具有良好的支撑和保持作用。请参照图7-9,第二支架121上包括导液孔1211、第二保持空间1212、插入孔1213、出气口1214和雾化腔1215,导液孔1211 用于与储液腔111连通,从而储液腔111内的液体基质可以进入导液孔1211中;雾化芯123 的至少局部保持在第二保持空间1212中,导液孔1211与第二保持空间1212连通,使得导液孔1211中的液体基质能够进入第二保持空间1212中的雾化芯123上,进而被雾化芯123吸收和传导,雾化芯123上具有雾化面,雾化芯123可将其接收的液体基质向雾化面传递,从而使液体基质被雾化,雾化芯123的雾化面位于或者朝向雾化腔1215,从而气溶胶在雾化腔1215中形成,或形成的气溶胶会进入雾化腔1215中;雾化腔1215通过出气口1214 连通插入孔1213,至少部分气溶胶,会从雾化腔1215通过出气口1214进入插入孔1213内,气雾通道113由内部中空的管状体112界定,该管状体112的下端可通过插入插入孔1213 中从而实现管状体112与第二支架121相互连接,管状体112与插入孔12113之间的连接为密封连接,以防止气溶胶从其连接缝隙溢出,该密封连接可以是管状体112与插入孔1213 过盈配合,或者是管状体112与插入孔1213之间具有柔性的密封件,通过密封件来密封管状体112与插入孔1213之间的连接缝隙,管状体112亦可以由刚性材料或硬度较大的材料制成,在此不做限定。
请参照图7-9,导液孔1211具有两个,为第一导液孔1211a和第二导液孔1211b,对称地设置在插入孔1213的相对两边。第二支架121还包括内部中空的保持部1216,保持部1216 包括侧壁和顶壁,第二保持空间1212位于保持部1216中且由保持部1216的侧壁和顶壁界定其至少部分边界,保持部1216的侧壁上具有连通导液孔1211的缺口1217,导液孔1211 中的液体基质通过该缺口1217流入第二保持空间1212内,保持部1216的顶壁位于插入孔 1213的正下方,且保持部1216的顶壁大致为V形,从而在插入孔1213与保持部1216的顶壁之间形成让位空间,形成上述的出气口1214。
请参照图8和9,插入孔1213的孔壁和/或保持部1216的顶壁外侧设有止挡部1218,用于止挡和支撑管状体112,防止管状体112过度进入插入孔1213中,或者防止管状体112接触保持部1216的顶壁,以此保护保持部1216。
请参照图7-9,第二支架121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支撑部,为第一支撑部1219a和第二支撑部1219b,第一支撑部1219a连接并支撑第一导液孔1211a,第二支撑部1219b连接和支撑第二导液孔1211b,第一支撑部1219a和第二支撑部1219b间隔设置,保持部1216位于两支撑部1219a、1219b之间且连接两支撑部1219a、1219b,请参照图7和8,保持部1216 的侧壁相对支撑部1219a、1219b的外表面凹陷,从而支撑部1219a、1219b与保持部1216 之间形成有台阶,台阶和保持部1216侧壁之间的空间形成连通雾化腔1215和出气口1214 的气流通道R1,雾化腔1215中的气溶胶通过气流通道R1进入出气口1214。
请参照图7-9,雾化腔1215在纵向上位于第二保持空间1212的下方,雾化芯123的局部固定在保持部1216中,其余部分悬设在雾化腔1215中,即雾化芯123的下表面和局部侧面未与第二支架121接触。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照图9和10,雾化芯123包括盛液空间1233、多孔体1231和第一密封件1232,多孔体1231可以为多孔陶瓷等多孔结构,其内外具有大量的孔隙,从而可以吸收、传导液体基质。多孔体1231包括第一面1234和环绕第一面1234的第二面1235,第二面1235可以与第一面1234大致垂直,第二面1235为一个圆形的环绕面,或者第二面1235由多个平面或多个阶梯面依次首尾连接构成的环形面,第一面1234为多孔体1231的上表面,第二面1235为多孔体的侧表面,第一密封件1232 为环形,与第二面1235密封连接且局部凸出第一面1234,盛液空间1233由第一面1234和第一密封件1232凸出第一面1234的部分界定,导液孔1211通过缺口1217连通盛液空间1233,使得盛液空间1233中可以注满液体基质,然后液体基质从第一面1234向雾化芯123 内部和其他面渗透和传递。第一密封件1232与保持部1216密封连接,即多孔体1231通过第一密封件1232固定在保持部1216中,为了防止液体基质从第一密封件1232与多孔体1231 之间的连接处渗出,然后顺着保持部1216的侧壁漫延,可以使保持部1216的内壁与多孔体 1231之间具有间隙,使得即使有液体基质从第一密封件1232与多孔体1231之间的连接处渗出,液体基质也是沿着多孔体1231的第二面1235向雾化面漫延,最终被雾化。
在如图7-9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保持空间1212包括第一腔室截面积大于该第一腔室的第二腔室,第二腔室位于第一腔室的下方,从而使得第二保持空间1212为上小下大的倒漏斗形,多孔体1231的上端通过第一密封件1232与第一腔室的壁密封连接,多孔体1231 的其余部分悬设在第二腔室中,以此使得保持部1216的内壁与多孔体1231之间具有间隙。
请参照图10和11,雾化芯123上与第一面1234相对的下表面1236上设有加热元件1237,如电阻膜或电热片等,从而雾化芯123的下表面1236和加热元件1237构成了雾化芯123 的雾化面,在加热元件1237发热时,雾化面及与之邻近的第二面1235上的气溶胶基质可被雾化,形成气溶胶,气溶胶再通过雾化腔1215和气流通道R1进入出气口1214中,然后再通过管状体112中的气雾通道113传递至吸嘴115,从而被吸食。
请参照图10和11,雾化芯123为块状,包括上部分1238和下部分1239,第一面1234为上部分1238的上表面,第一密封件1232与上部分1238的局部侧面连接,并超出上部分1238的侧面从而盛液空间1233的至少部分,雾化面位于下部分1239,雾化组件12具有长度方向和宽度反向,上部分1238在长度方向上的长度等于下部分1239在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上部分1238在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大于下部分1239在宽度方向上宽度,从而导致局部第二面1235为阶梯面,从而使得雾化面具有较小的面积,方便将加热元件1237的印刷线路定位在多孔体1231的下表面,不仅使得发热区更加集中,而且以阶梯面作为机器视觉定位的参考点,可以使加热元件1237的印刷印制更加准确。请参照图10和11,下部分1239侧面拐角处的弧的半径大于上部分1238侧面拐角处的弧的半径。在如图10和11所示的实施例中,雾化芯123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均对称。
请参照图9,第二支架121的内部具有空腔和限制壁,雾化腔1215属于空腔的至少一部分,限制壁用于限制雾化腔1215的长度,以此来缩减雾化腔1215的占用空间。具体的,可以参照图9,部分空腔位于第一支撑部1219a内部,为第一空腔R3,部分空腔位于第二支撑部1219b内部,为第二空腔R4,雾化腔1215位于第一空腔R3和第二空腔R4之间,限制壁具有两个,分别为第一限制壁R21和第二限制壁R22,第一限制壁R21设置在第一空腔R3 与雾化腔1215之间,以隔开第一空腔R3和雾化腔1215,第二限制壁R22位于第二空腔R4 与雾化腔1215之间,以隔开第二空腔R4和雾化腔1215,第一限制壁R21和第二限制壁R22 位于长度方向,从而雾化腔1215的长度受两限制壁R21、R22之间的距离限定,两限制壁 R21、R22之间的距离越近,雾化腔1215的长度越小,两限制壁R21、R22之间的距离越远,雾化腔1215的长度越大。通过两限制壁R21、R22限定雾化腔1215的占用空间来防止气溶胶被无效地扩散而浪费,且有助于使气溶胶更多地通过气流通道R1和出气口1214进入气雾通道113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一空腔R21和第二空腔R22底端敞开,从而为插入腔R6,可供电源组件2中的第一支架22的局部插入,或者被其他物件插入,且第一空腔R3和第二空腔R4中可以具有卡扣结构,以与插入第一空腔R3和第二空腔R4中的插入件卡扣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有填充物而为实心结构,或者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的底端封闭,从而不能再被其他外来物插入。
请参照图7和8,第二支架121上还设有气孔B1和避让槽B2,气孔B1的第一端连通导液孔1211,第二端B11与避让槽B2连通,避让槽B2连接气孔B1的第二端B11和雾化腔1215。空气可通过避让槽B2和气孔B1进入导液孔1211内,从而平衡导液孔1211或储液腔111 与外界的气压,防止因压差导致液体基质难以进入雾化芯123上的盛液空间1233,或者导致盛液空间1233中液体难以渗透至多孔体1231内部,从而影响液体基质在多孔体1231中的传导速率。
然而气孔B1的存在,难以避免的会使导液孔1211中的液体基质通过气孔B1渗透出来,即气孔B1会导致导液孔1211漏液,为了防止漏液污染雾化器1或电源组件2,设置上述第一储液部A1,导流凹槽B2通过第一储液部A1连通雾化腔1215,通过气孔B1渗透出的液体基质被避让槽B2导引至第一储液部A1,被第一储液部A1锁住。
在一实施例中,气孔B1的第二端B11设置在第二支架121的内表面,与雾化腔1215连通,使得雾化腔1215中的气体可以从内部通过气孔B1进入至导液孔1211中,第一储液部A1可以设置在第二支架121的外表面或者内表面,避让槽B2为从气孔B1渗出的液体基质提供进入第一储液部A1的路径。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气孔B1的第二端B11、避让槽B2和第一储液部A1均设置在第二支架121的外表面,以方便第二支架121的制作。
请参照图8,避让槽B2弯曲设置,以增加避让槽B2的锁液能力,通过增加避让槽B2的物理长度来增加其储液量。进一步的,避让槽B2的宽度小于气孔B1第二端B11的孔径,限定了液体基质从气孔B1的第二端B11进入避让槽B2的量,以此可以将液体基质更多的锁在气孔B1中,从而能够有效的防止液体基质通过气孔B1渗透出来而漏液。和/或者进一步的,避让槽B2包括横向延伸部分和纵向延伸部分,横向延伸部分沿横向延伸且与气孔B1 的第二端B11横向连接,即避让槽B2与气孔B1之间的连接处错开气孔B1的正下方,从而增加气孔B1的封油能力,减少液体基质通过气孔B1向外渗透的速度,能够有效地减少漏油、漏液。避让槽B2的纵向延伸部分沿纵向延伸且与第一蓄液部A1纵向连接。横向延伸部的长度可以小于纵向延伸部的长度,以加快避让槽B2的排空速度,防止液体基质堵塞避让槽B2 而影响空气通过避让槽B2进入气孔B1。横向延伸部和纵向延伸部可通过弧形槽过度。优选横向延伸部大致与纵向延伸部垂直。和/或者进一步的,气孔B1第二端B11的孔径大于其第一端的孔径,以方便空气进入和阻碍液体基质流出。
请参照图7和8,第一蓄液部A1包括设置在第二支架121外表面或内表面的若干第一鳍片A11,相邻两第一鳍片A11之间形成有第一横向凹槽A12,相邻两第一横向凹槽A12之间的第一鳍片A11上设有第一纵向导通部A13,使得相邻两第一横向凹槽A12相互连通,避让槽B2穿过其一第一鳍片A11连通相应的所述第一横向凹槽A12,从而能够将液体基质导入该第一横向凹槽A12中,使液体基质在第一储液部A1内流动而被存储。请参照图7和8,第一横向凹槽A12的宽度大于避让槽B2的宽度,以增加第一横向凹槽A12的锁液能力,具体的,第一横向凹槽A12的宽度可以是避让槽B2的宽度的2-10倍,但不以此为限。
第一横向凹槽A12横向延伸,从而多个第一横向凹槽A12可以相互平行,第一纵向导通部A13可以纵向延伸,或者相对纵向倾斜,使得多个第一纵向导通部A13可以相互平行,也可以有至少两第一纵向导通部A13相互不平行。第一纵向导通部A13主要起导通相邻两第一横向凹槽A12的作用,气体和液体都可以通过第一纵向导通部A13,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纵向导通部A13可以是设置在第一鳍片A11上的通孔,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纵向导通部A13是自第一鳍片A11的表面凹设的槽,从而具有槽底和槽壁,请参照图7和8,第一纵向导通部A13的槽壁可相对其槽底倾斜设置,从而增加液体通过第一纵向导通部A13时沿其槽壁爬液的难度,防止液体漫延至第一鳍片A11的外侧表面;第一纵向导通部A13中的两槽壁之间的宽度大于避让槽B2的宽度,以增加第一纵向导通部A13的锁液能力。
请参照图7和8,部分第一纵向导通部A13两槽壁之间的宽度可以大于第一横向凹槽A12 的宽度,部分第一纵向导通部A13两槽壁之间的宽度可以等于第一横向凹槽A12的宽度,至少两第一纵向导通部A13两槽壁之间的宽度不相等,进一步的,相邻两第一纵向导通部A13 中,位于下方的第一纵向导通部A13的横截面积更大,或者两槽壁之间的宽度更大,从而越方便位于上方的第一横向凹槽A12中的液体进入下方的第一横向凹槽A12中,防止液体基质因积累在上方的第一横向凹槽A12中而漫延至第一鳍片A11的外侧表面,和/或者进一步的,至少两第一纵向导通部A13相互错位,从而不共轴线,以此防止液体基质在还没有充分地分布在上方的第一横向凹槽A12中时却通过第一纵向导通部A13进入下方的第一横向凹槽A12 中,所以,第一纵向导通部A13错开设置,可以使得第一横向凹槽A12充分的被利用,从而增强第一储液部A1的锁液能力;在其他实施例中,所有第一纵向导通部A13两槽壁之间的宽度可以相等,且可以共轴线设置。
请参照图7和8,至少部分第一纵向导通部A13的槽底具有弧形面,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第一纵向导通部A13的槽底可以至少局部为弧形面,或至少局部为平面,或至少局部为阶梯面,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第一纵向导通部A13至少的槽底为平面或阶梯面;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第一纵向导通部A13的槽壁为弧形或者具有弧形结构。通过在第一纵向导通部A13中设置弧形面,来增加液体基质在第一纵向导通部A13中的漫延速度,避免液体基质堵塞第一纵向导通部A13而影响空气通过。
请参照图7和8,部分第一横向凹槽A12的槽底局部凹陷形成凹陷部A14,凹陷部A14的深度大于该第一横向凹槽A12中与之邻接的槽底的深度,凹陷部A14可以存储更多的液体基质,从而增大第一储液部A1的锁液能力,防止液体基质漫延至第一鳍片A11的外侧表面。
请参照图7和8,第一蓄液部A1具有第一进气口A15,第一蓄液部A1、避让槽B2和气孔B1构成空气从第一进气口A15进入导液孔1211的空气通道,第一进气口A15连通气流通道R1,气流通道R1中的气体可通过第一进气口A15进入相应的第一横向凹槽A12中,然后沿着该第一横向凹槽A12、相应的第一纵向导通部A13进入避让槽B2中,然后通过气孔B1 进入导液孔1211中,进而平衡导液孔1211内外的气压。
两导液孔1211中至少一导液孔1211的壁上具有气孔B1,在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对应第一支撑部1219a的导液孔1211的侧壁上设置有气孔B1,第一支撑部1219a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储液部B2,每一第一横向凹槽A12大致为横置的U形,布置在第一支撑部1219a的外表面,且至少一第一横向凹槽A12的端部敞开构成第一进气口A15,与气流通道R1横向贯通,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些第一横向凹槽A12的两端部均为第一进气口A15,并分别与位于第二支架121相对两侧的气流通道R1横向贯通,从而气流通道R1中的气体可以通过第一进气口A15进入该第一横向凹槽A12中,再通过与第一储液部A1连通的避让槽B2进入气孔B1中,最后进入导液孔1211内平衡气压。
请参照图7和8,对应每一第一进气口A15,相应的第一横向凹槽A12中均设置有挡块 A16,挡块A16密封连接对应的第一横向凹槽A12的底壁和侧壁,挡块A16毗邻第一进气口A15设置,用于防止对应的第一横向凹槽A12中的液体基质进入第一进气口A15而流出该第一横向凹槽A12,从而增加该第一横向凹槽A16的锁液能力,同时妨碍从对应的第一进气口A15上方的其他第一进气口A15流出的液体基质和沿着保持部1216与支撑部1219a、1219b之间的台阶漫延的液体基质通过相应的第一进气口A15进入该第一横向凹槽内,以此增加第一进气口A15的锁油能力,即挡块A16可以妨碍与之对应的第一横向凹槽A12中的液体基质溢出,又能防止外界的液体基质流入该第一横向凹槽A12中。请参照图7和8,第一进气口A15与保持部1216侧壁的外侧之间具有台阶差,使得从对应的第一进气口A15上方的其他第一进气口A15流出的液体基质可以漫延至下方的第一进气口A15和漫延至保持部1216侧壁的外侧,即,使液体基质沿气流通道R1的壁爬行,使得气流通道R1具有一定锁液能力。
请参照图7和8,每一挡块A15相对与之连接的第一鳍片A11凹陷,该凹陷形成过气通道,供气体通过,使得从第一进气口A15进入的气体可以越过挡块A16进入到第一横向凹槽 A12中,即挡块A16垂直相应槽底的高度小于对应的第一横向凹槽A12的槽深,使得挡块A16 能够阻碍液体基质通过,但是允许气体从其相对第一鳍片A11的凹陷通过。
请参照图7和8,第一蓄液部A1中最上方即最靠近避让槽B2的第一横向凹槽A12的端部封闭,即没有第一进气口A15,其他第一横向凹槽A12的端部敞开,即具有第一进气口A15,第一蓄液部A1中最上方的第一横向凹槽A12的端部朝向出气口1214,该端部封闭,可以确保气溶胶随着抽吸动作更多的流入气雾通道113中,而不被分流进入该第一横向凹槽A12中并在该第一横向凹槽A12中冷凝形成冷凝液,增加该第一横向凹槽A12的锁液负担。
如图8所示,对应第二支撑部1219b的导液孔1211的侧壁完整,其上未开设气孔B1,亦未布置避让槽B2,第二支撑部1219b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储液部A2,第二储液部A2包括若干横向延伸的第二鳍片A21,相邻两第二鳍片A21之间形成有第二横向凹槽A22,第二储液部A2与第一储液部A1的不同在于,第二鳍片A21上不具有连通相邻两第二横向凹槽 A22的通道,即第二横向凹槽A22相互独立,第二储液部A2中无将空气导入导液孔1211的空气通道。
如图7和8所示,第一支撑部1219a上还设有第三储液部A3,第三储液部A3位于第一储液部A1的下方,且第三储液部A3与第一储液部A1公共的鳍片上无连通第一储液部A1 和第三储液部A3的通道,第三储液部A3的其他结构可以与第一储液部A1具有相同的特征。第二支撑部1219b上还设有第四储液部A4,第四储液部A4位于第二储液部A2的下方,且第四储液部A4与第二储液部A2公共的鳍片上无连通第二储液部A2和第四储液部A4的通道,第四储液部A4的其他结构可以与第一储液部A1具有相同的特征。
请参照图7和8,雾化组件1还包括第二密封件122,第二密封件122在上壳体11与第二支架121之间提供密封。如图4、7和8所示,第二密封件122具有附在第二支架121上表面的顶壁和环绕第二支架121至少局部侧壁的环绕壁,顶壁与环绕壁连接,顶壁上具有与导液孔1211对应设置的第一穿孔1221和与插入孔1213对应设置的第二穿孔1222,环绕壁覆盖气孔B1的第二端B11和避让槽B2,从而使气孔B1的第二端B11和避让槽B2被隐藏在第二密封件122中,环绕壁上具有凸出的肋条1223,以作为过盈配合部与上壳体11的内部过盈配合,实现密封连接,肋条1223可以具有一条,也可以具有多条,均在横向上环绕环绕壁的外侧设置。气孔B1的第二端B11可以避开肋条1223设置,也可以正对肋条1223设置,在此不做限定。储液腔111中液体基质穿过第二密封件122上第一穿孔1221后进入到第二支架121中的导油孔1211内,限定气雾通道113的管状体112穿过第二穿孔1222进入插入孔1213中。第二密封件122还具有向插入孔1213延伸的延伸部,用于密封管状体112 与插入孔1213之间的连接。
请参照图2-4,第二支架121至少局部位于上壳体11内,第二储液部A2、第三储液部A3和第四储液部A4位于上壳体11内,且第二储液部A2、第三储液部A3和第四储液部A4 中的鳍片的外侧表面抵顶上壳体11的内壁。
请参照图4和9,雾化腔1215的下方敞开,构成第二进气口R7,空气通过第二进气口R7进入雾化腔1215,再从雾化腔1215通过气流通道R1、出气口1214进入气雾通道113中,和从雾化腔1215、气流通道R1通过第一进气口A15进入第一储液部A1,最终进入导液孔 1211中。
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请参照图1-3,在一实施例中,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雾化器1,还包括电池组件2,电池组件2用于与雾化芯123电连接,以为雾化芯123雾化液体基质供电。
请参照图1-3,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下壳体21、电源组件2和第一支架23,电源组件2包括电池22和传感器24,第一支架23上具有第一保持空间,电源组件2保持在第一保持空间中,下壳体21设置在最外围,用于提供良好的外观、手感和保护内部的电池22、第一支架23等元件,第一支架23用于固定电池22和传感器24等,电池22与雾化芯123 电连接。
具体的,电源组件2包括设置于沿纵向的一端、用于接收和容纳雾化器1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一接收腔211,以及至少部分裸露在第一接收腔211表面的电触头212,用于当雾化器 1的至少一部分接收和容纳在电源组件2内时与雾化器1形成电连接进而为雾化器1供电。
根据图2和3所示的优选实施,电触头212的一端沿纵向向上延伸,当雾化器1的至少一部分接收于第一接收腔211内时,电触头212可伸入第二支架121中直接与雾化芯123下表面的加热元件1237接触,以为加热元件1237发热供电,电触头212的另一端通过导线或者电极与电池122电连接,以从电池122上取电。当然不排除电触头212伸入第二支架 121中后,间接地与雾化芯123上的加热元件1237接触。
电源组件2内设置有第三密封件25,并通过该第三密封件25将电源组件2的内部空间的至少一部分分隔形成以上第一接收腔211。在图2、3和6所示的优选实施中,该第三密封件25被构造成沿电源组件2的横截面方向延伸,并且优选是采用具有柔性材质例如硅胶制备,进而阻止由雾化器1渗流至第一接收腔211的液体基质流向电源组件2内部的控制器、传感器24等部件。
在图2和3所示的优选实施中,电源组件2还包括沿纵向背离第一接收腔211的另一端的用于供电的电池22;以及设置于电池22与第一接收腔211之间的传感器24,传感器24用于感测通过雾化器1的吸嘴115进行抽吸时产生的抽吸气流,进而根据该传感器24的检测信号控制电池22向雾化器1输出电流。请参照图2和3,电池22通过传感器24与电触头212电连接,传感器24构成电池22与电触头212之间电连接的控制元件,该控制元件可以为开关元件,在传感器24通过检测气压、气流或其他参数达到预设条件时即可判断吸嘴 115处具有抽吸动作,然后导通电池22与电触头212之间的电连接,使电触头212可以为雾化芯123雾化液体基质供电。
进一步在图2和3所示的优选实施中,电源组件2在背离第一接收腔211的另一端设置有进气孔26,外界的空气通过进气孔26进入电源组件2内部,然后从雾化器1中雾化腔1215 下方第二进气口R7进入到雾化器1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架23上还具有安装仓233,用于安装传感器24,且安装仓233 用于连通进气孔26和雾化腔1215,在抽吸吸嘴115时,外界的空气通过进气孔26后进入安装仓233,再通过安装仓233进入雾化腔1215中,最后通过气雾通道113进入嘴部。
在图12-15所示的实施例中,安装仓233的内部具有走气通道27,至少一通孔贯穿安装仓233的仓底形成进气口234,进气口234连通进气孔26和走气通道27,空气通过进气口234进入安装仓233中,且沿走气通道27流动,安装仓233的仓壁上还设有出气口235,出气口235连通走气通道27和雾化腔1215,安装仓233内的空气通过出气口235进入雾化腔1215中。
传感器24用于检测安装仓内至少局部区域的气流或气压,并根据检测结果控制电池22 对电触头212输出电流、电压或电功率,进而使加热元件1237发热。
在图12-15所示的实施例中,安装仓233内还设有一圈环形壁236,环形壁236与安装仓233的仓底共同界定了一负压腔237,负压腔237可以位于安装仓233的中心区域,环形壁236抵顶和支撑传感器24,优选环形壁236与传感器24之间的连接为密封连接,气体不能从环形壁236与传感器24之间的连接处穿过,环形壁236上具有允许空气通过的豁口,走气通道27包括设置在环形壁236外侧的通道和由该豁口构成的缺槽271,设置在环形壁 236外侧的通道可以是第一通道272,与进气口234和出气口235连通,且环绕环形壁236 大约360°,缺槽271连通第一通道272和负压腔237,当通过吸嘴115进行抽吸时,负压腔237中的空气将通过缺槽271流入第一通道272,同时外界的空气通过进气口234流入第一通道272,第一通道272中的气体再通过出气口235进入雾化腔1215,从而使得在负压腔 237中形成负压。传感器24可以选用气压传感器,气压传感器可通过其检测面两侧的压差来判断是否具有抽吸动作,传感器的检测面位于负压腔237中或朝向负压腔237,在负压腔 237中形成有负压时,可被传感器检测,从而传感器24可以判定具有抽吸动作,进而可控制电触头212向加热元件1237输出电流、电压或电功率,以使加热元件1237发热。在停止抽吸后,外界的空气通过进气口234进入第一通道272中,空气在第一通道272中流动,并通过缺槽271进入负压腔237中,进而平衡负压腔237内外的气压,传感器24因此复位,进而控制电触头212停止向加热元件1237输出电流、电压或电功率。
请参照图14和15,缺槽271的朝向与出气口235错开设置,缺槽271与出气口235之间的错开角度可以是90°,但不限于此。第一通道272中进气口234与出气口235之间的角度可以是180°对角,从进气口234进入第一通道272的空气被一分为二,分别绕第一通道272的一半路径后可在出气口235汇聚,然后进入雾化腔1215,气溶胶在雾化腔1215中形成的冷凝液,或停止抽吸后,气溶胶通过出气口235回流至第一通道272然后冷凝形成的冷凝液亦会一分为二,分别绕第一通道272的一半路径后流入进气口234,通过进气口234 流出安装仓233。将第一通道272设置成环形的作用之一是增加第一通道272的物理路径的长度,进而增加安装仓233的锁油能力,使至少部分冷凝液可滞留在安装仓233内。
请参照图14和15,构成缺槽271的豁口自环形壁236的远离安装仓133仓底的一端向安装仓233的仓底方向凹陷,但凹陷深度小于环形壁236自安装仓233的仓底凸伸的最大高度,即该凹陷并未触及安装仓233的仓底,从而豁口的底壁形成有横亘在第一通道272与负压腔237之间的门槛,该门槛能够妨碍第一通道272中的液体进入负压腔237中,从而保护传感器24不受冷凝液的影响。且缺槽271的朝向与出气口235错开设置,从而可以保证回流至安装仓的气溶胶沿第一通道272流动且在进入缺槽271之前已经完成冷凝,确保负压腔237内部无气溶胶和冷凝液,而处于干燥状态,使得传感器24在长期工作中不受气溶胶和冷凝液影响而始终保持高灵敏度。
请参照图13和15,第一支架23的背面或者安装仓233仓底的背面具有毛细部28,毛细部28连接进气口234,第一通道272中的液体可通过进气口234流入或漫延至毛细部28 中蓄留。毛细部28可以包括若干毛细槽281,相邻两毛细槽281相互连通,安装仓233的相对两侧可以均设置有大量毛细槽281,从而增大蓄液能力,防止冷凝液过多而通过进气孔 26溢出,优选毛细槽281横向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触头212通过传感器24连接电池,传感器24作为开关元件设置在电池22与电触头212之间的电路上,在传感器24通过检测气流或气压或其他参数而判断出具有抽吸动作时,电池22与电触头212之间的电路导通,否则断开。
请参照图12和13,电触头212有两个,其一电触头212的下端通过与第一导线291焊接来连接电池22的负极,另一电触头212的下端通过与第二导线292焊接来连接传感器24,传感器24连接电池22的正极和负极。请参照图15,第一支架23上具有耳室293,供电触头212的下端插入,传感器24的输出极位于耳室293中,从而电触头212在耳室293中电连接传感器24,进而通过传感器24连接电池22,以从电池22上取电,在耳室293中,电触头212可以与传感器24的输出极通过抵接连接,从而无需焊接,方便组装。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安装仓233内还设置有用于保持传感器24的柔性支撑座,环形壁 236支撑柔性支撑座,并可以与柔性支撑座密封连接,以防止气流从环形壁236与柔性支撑座之间的连接缝隙穿过,并且能够时传感器24稳定地固定在安装仓233中。电触头212可局部插入柔性支撑座中,从而电触头212不仅可以在柔性支撑座中与传感器24电连接,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地固定电触头212。
请参照图6、12-15,第一支架23上具有支撑壁238,用于支撑第三密封件25,第三密封件25用于密封雾化组件12与第一支架23之间的连接,第三密封件25平铺在支撑壁238 的外表面,支撑壁238通过第三密封件25支撑雾化组件12。支撑壁238上开设有用于固定电触头212的安装孔,电触头212的上端向上凸伸出安装孔,并继续向上延伸,直至伸入雾化组件12内部并抵接加热元件1237,电触头212的下端可以向下凸伸出安装孔,然后通过导线或电极等连接电池22。安装孔的一端朝向雾化腔1215,另一端朝向毛细部28,安装孔上端的侧壁凸伸出支撑壁238,从而在支撑壁238上形成隆起,以阻碍支撑壁238上的冷凝液漫延至安装孔中。位于雾化腔1215中的电触头212的表面可能会凝聚有冷凝液,电触头212表面的冷凝液在量较大时会沿着电触头212向下漫延进入安装孔,则安装孔可以将该冷凝液导入毛细部28中蓄留,从而防止冷凝液沿下壳体21漫延至流出下壳体21内部。
采用安装传感器24的安装仓233作为进气孔26与雾化腔1215之间的气路的组成部分,可以简化气路和简化第一支架,而且可以汇聚和导流来自雾化腔1215的冷凝液,有助于保持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干净整洁,提高用户体验。
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源组件2,该电源组件2与上述的电源组件的区别在于,该电源组件2中包含了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雾化组件12,如图2-4所示,电池组件2 包括雾化组件12、下壳体21、第一支架23和电池22,下壳体21设置在第一支架23的外围,用于提供良好的外观、手感和保护内部的电池22、第一支架23等元件,第一支架23 用于固定电池22,电池22与雾化芯123电连接。下壳体21中形成有用于容纳电池22和第一支架23的容纳空间,第二支架121连接第一支架23,使得雾化组件12与第一支架23形成一体结构。
具体的,雾化组件12上设有第一连接部,第一支架23上设有第二连接部,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互配合和相互连接,使得雾化组件与第一支架相互固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可以为磁铁或电磁铁等通过吸力相互固定的元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可以互为卡扣结构,从而能够通过卡扣相互固定;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可以互为螺纹结构,从而可以通过螺纹啮合而相互固定;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互为插头或插座,通过过盈配合而相互固定;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还可以为其他的能够相互固定的结构。
请参照图2、3和5,与具有雾化组件12的电源组件2匹配的上壳体11中形成有用于存储液体基质的储液腔111和用于传递气溶胶的气雾通道113,储液腔111用于与导液孔1211连通,以向导液孔1211中注入液体基质,气雾通道113用于连接雾化组件12的出气口和位于上壳体11上的吸嘴115,吸嘴115用于含衔于嘴部,嘴部通过吸嘴115抽吸气溶胶生成装置产生的气溶胶。
上壳体11中具有中空腔室,中空腔室的局部为第二接收腔,第二接收腔用于接收雾化组件12和部分第一支架23,中空腔室的其余部分为储液腔111,储液腔111的下端在具有雾化组件12的电源组件2中的雾化组件12插入第二接收腔后被雾化组件12封闭。
在图2和9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支架121上设置有卡槽,卡槽可以具有两个,分别为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第一卡槽可以设置在第一空腔R3中,第二卡槽可以设置在第二空腔 R4中,第一支架23上设置有卡凸,卡凸可以具有两个,分别为第一卡凸231和第二卡凸232,第一卡凸231伸入第一空腔R3中并与第一卡槽卡扣连接,第二卡凸232伸入第二空腔232 中,并与第二卡槽卡扣连接,从而使得雾化组件12与第一支架23结合成一个整体,这里的卡槽和卡凸可以为上述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支架23与下壳体21固定连接,第一支架23上可以固定有电池22,还可以固定传感器24、控制器等,从而雾化组件12与第一支架23、下壳体21、电池22、传感器23和控制器等形成一体结构,可以作为一个整体与上壳体11组装。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雾化组件12的局部凸伸出下壳体21,使得雾化组件12能够相对下壳体21更加深入的插入上壳体11中。所以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组装可以是:(1)使装配有电源组件2的第一支架23与装配有雾化组件12的第二支架121 相互组装,具体的,可以通过使自第一支架23上延伸的第一卡凸231和第二卡凸232分布伸入至第二支架121上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使第一卡凸231和第二卡凸232分别与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卡扣连接,从而使得第一支架23与第二支架相互固定,形成一个整体;(2) 使该整体与已经注有液体基质的上壳体11或者与尚未注有液体基质的上壳体11密封组装,将第二支架23塞入上壳体11中,第一支架23通过第二支架121与上壳体11相互固定,或者第一支架23亦同时与上壳体11直接连接从而相互固定,使液体基质与第二支架121内的雾化组件12接触,或者使储液腔111与第二支架121内的第二保持空间1212连通。从而可以在将气溶胶生成装置运送至目的地后,再在储液腔111注入液体基质,这样能够避免气溶胶生成装置中的液体基质在长途运输或者暂停使用、长期保存中变质或者泄漏。
更为具体地,组装气溶胶生成装置时,首先倒置上壳体11,然后向上壳体11中的储液腔111中注入液体基质,然后将具有雾化组件12的电源组件2与上壳体11组装,使雾化组件12密封储液腔111的开口,同时上壳体11第二接收腔的腔壁位于雾化组件12与下壳体 21之间,并且与下壳体21通过卡扣、磁吸、螺纹或弹片挤压等方式固定。由具有雾化组件 12的电源组件2与上壳体11组成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可以为一次性制品,所以其电源组件2 上可以不设置充电接口,相比传统的采用吸油棉储油的一次性气溶胶生成装置,上壳体11 中的储液腔111的储液量远大于吸油棉的储液量,从而本申请所述的一次性气溶胶生成装置可以具有更加长久的使用寿命,可以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体验感。相比将上壳体11与雾化组件12组合成一体的雾化器1,然后再使雾化器1与不具有雾化组件12的电源组件2组合成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具有雾化组件12的电源组件2与上壳体11可以在运输至销售地或者在销售前保持分体状态,在到达销售地或销售前,再按照上述的方式在上壳体11中注油,然后组装具有雾化组件12的电源组件2与上壳体11使之成为能够产生气溶胶的气溶胶生成装置,这样可以避免事先注油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在长途运输或者暂存在仓库时,因停留时间较久而漏油或漏液,从而降低产品的品质,给用户或商家造成损失。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装置中的第一支架23可以不与第二支架121固定连接,而是与上壳体11固定连接(包括卡扣连接、磁吸连接或螺纹连接等),对于这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组装流程为:(1)在上壳体11内的储液腔111中注入液体基质,使装配有雾化组件12的第二支架121与上壳体11密封连接,以将液体基质封存在储液腔111,并确保液体基质能够传递至雾化组件12,以供雾化组件12雾化,从而上壳体11与装配有雾化组件12 的第二支架121构成一个整体,如构成烟弹;(2)使该整体与装配有电源组件2的第一支架 23组装,从而形成气溶胶生成装置,该气溶胶生成装置可以在液体基质消耗殆尽时通过更换烟弹来重复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其内形成有用于存储液体基质的储液腔;
第一支架,具有第一保持空间;
电源组件,收容在所述第一保持空间中;
第二支架,设置在所述壳体中,所述第二支架至少部分界定所述储液腔并且具有第二保持空间;
雾化组件,至少部分收容在所述第二保持空间中,用于雾化来自所述储液腔中的至少部分液体基质以产生气溶胶;和
电触头,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电触头与所述电源组件保持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支架包括邻近所述第二支架的连接端,所述电触头的局部自所述连接端延伸到所述第二支架的外部,并且能够伸入至所述第二保持空间中以抵接所述雾化组件的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包括与所述第二保持空间连通的导液孔,所述雾化组件包括至少局部设置在所述第二保持空间以接受所述液体基质的多孔体和结合在所述多孔体上的加热元件,所述电触头接触所述加热元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的连接端与所述第二保持空间的内表面之间界定形成雾化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的外侧表面上还设有气孔和导流凹槽,所述气孔连通所述导液孔,所述导流凹槽连通所述气孔和所述雾化腔或外界,所述气孔和导流凹槽提供空气进入所述导液孔的空气通道。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体的上端通过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第二保持空间的壁密封连接,所述多孔体的一部分悬设在所述第二保持空间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持空间包括第一腔室和截面积大于该第一腔室的第二腔室,所述多孔体的一部分收容进所述第一腔室,其余部分悬置在所述第二腔室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电源组件电连接的传感器,所述第一支架上还具有用于安装所述传感器的安装仓以及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安装仓的内部具有连通于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的走气通道,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走气通道内的气流变化。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仓内设有一圈环形壁,所述环形壁的内侧具有检测腔,所述传感器的检测面位于或面向所述检测腔,所述走气通道的至少一部分是环绕所述检测腔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壁上开设有连通所述走气通道与所述检测腔的缺槽。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仓与所述进气口的端口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的相反两个侧面,所述进气口从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侧面贯穿至另一侧面的所述安装仓内。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侧面上靠近所述进气口的端口设置有用于吸附冷凝液体的毛细部。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包括与所述安装仓通过壁相互隔开的耳室和与所述耳室连通的安装孔,所述电触头贯穿所述安装孔,且其局部伸入所述耳室中,并在所述耳室中与所述传感器电连接。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仓内还设置有用于保持所述传感器的柔性支撑座,所述电触头局部插入所述柔性支撑座中。
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包括延伸至所述第二保持空间内的第一限制壁和第二限制壁,所述雾化腔基本被限定在所述第一限制壁和所述第二限制壁之间。
15.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储液腔限定在所述上壳体内并且所述第二支架收容在所述上壳体中,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或者上壳体连接,从而使所述电触头支撑位于所述第二保持空间内的雾化组件。
1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还包括自所述连接端延伸的第一卡凸和第二卡凸,所述第一卡凸和第二卡凸伸入所述第二支架中,并与所述第二支架卡扣连接。
CN202220201540.6U 2022-01-25 2022-01-25 气溶胶生成装置 Active CN2171848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01540.6U CN217184820U (zh) 2022-01-25 2022-01-25 气溶胶生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01540.6U CN217184820U (zh) 2022-01-25 2022-01-25 气溶胶生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84820U true CN217184820U (zh) 2022-08-16

Family

ID=82794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01540.6U Active CN217184820U (zh) 2022-01-25 2022-01-25 气溶胶生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848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43066A1 (zh) * 2022-01-25 2023-08-03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气溶胶生成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43066A1 (zh) * 2022-01-25 2023-08-03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气溶胶生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22838B2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EP3516970B1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atomizer with liquid storage transition cavity
US20190246693A1 (en) Vapor provision device
WO2023143066A1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4629861U (zh) 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2911688U (zh) 雾化器及其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5075499U (zh) 雾化芯组件、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1482973U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烟
CN214594164U (zh) 雾化芯组件、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4629864U (zh) 雾化芯组件、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5075498U (zh) 雾化器密封组件、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7184820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4617306A (zh) 电源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1746965U (zh) 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6983577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和电源组件
CN217609534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9645059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885116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7885110U (zh)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1832815U (zh) 扁形雾化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扁形电子烟
CN114794547A (zh) 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114794548A (zh) 雾化芯组件、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7661003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6147262U (zh) 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7658175U (zh) 电子雾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