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08164U - 一种散热结构和电气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散热结构和电气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08164U
CN217608164U CN202220769595.7U CN202220769595U CN217608164U CN 217608164 U CN217608164 U CN 217608164U CN 202220769595 U CN202220769595 U CN 202220769595U CN 217608164 U CN217608164 U CN 2176081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heat dissipation
heat
cavity
wal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6959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倪泽联
王元娜
凌旭
林伟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Kehua Digital Energy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Kehua Digital Energy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Kehua Digital Energy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Kehua Digital Energy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6959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081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081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081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散热结构和电气设备,散热结构用于对若干功率器件散热,并包括散热器,散热器设有安装壁和至少两个散热壁;安装壁和各散热壁均垂直于第一平面并围合形成散热腔,散热腔沿垂直于第一平面的第一方向延伸且两端开口;各散热壁上对应地凸设有若干散热齿,散热齿在散热腔内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垂直于对应的散热壁;散热壁的数量与散热壁的数量相等,各功率器件与散热壁一一对应地固接在散热壁背离散热腔的面上;该散热结构尺寸较小且各功率器件的安全距离取值更大一些。电气设备包括机箱、风机和上述散热结构;机箱内设有送风通道;散热器装设于机箱内,散热腔的开口与送风通道连通;风机位于送风通道内,并朝向散热腔的开口设置。

Description

一种散热结构和电气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散热结构和电气设备。
背景技术
安装在机箱内的散热器,主要对机箱内的功率器件进行散热。当机箱内有多个功率器件时,一般是将功率器件并排地设置在散热器的顶端。出于安全考虑,各功率器件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由此,使得散热器的尺寸较大;且在机箱尺寸一定时,各功率器件之间的安全距离取值较小。
散热器的尺寸较大,其本身占用机箱的空间较大,成本较高。且为了保证散热效果,风机的数量也要随之增多,又进一步导致机箱内更多的空间被占用,成本也进一步增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尺寸较小的散热器,且该散热器能够使安装在该散热器上各功率器件的安全距离取值更大一些。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方案一:一种散热结构,其用于对若干功率器件散热,并包括散热器,其特征是,所述散热器设有安装壁和至少两个散热壁;所述安装壁和各所述散热壁均垂直于第一平面并围合形成散热腔,所述散热腔沿垂直于第一平面的第一方向延伸且两端开口;每个散热壁上还对应地凸设有若干散热齿,所述散热齿在所述散热腔内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垂直于对应的所述散热壁;所述散热壁的数量与所述功率器件的数量相等,且各所述功率器件与所述散热壁一一对应地固接在所述散热壁背离散热腔的面上。
方案二:基于方案一,所述散热腔内还设有两个导热部;两所述导热部均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与所述散热腔的长度相等;两所述导热部分别设于所述安装壁两侧与临接的两所述散热壁的交接处。
方案三:基于方案一,还包括均热板;所述均热板位于所述散热腔内,且均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所述均热板被配制为将所述散热腔分隔为若干分隔腔,各所述分隔腔与各所述散热壁一一对应;各所述散热壁上的散热齿均位于对应的所述分隔腔内。
方案四:基于方案三;各所述散热壁上的散热齿背离对应所述散热壁的一端延伸至对应所述分隔腔的腔壁。
方案五:基于方案四,所述散热壁包括依次垂直固接的第一壁、第二壁和第三壁;所述第一壁和第三壁平行设置,且二者均垂直地固接于所述安装壁上;所述第二壁平行于所述安装壁设置,且两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壁和第三壁垂直地固接;所述均热板包括第一均热板和第二均热板;所述第一均热板一侧边与所述第一壁和第三壁相交处固接,另一侧边与所述安装壁固接;所述第二均热板一侧边与所述第二壁和第三壁的相交处固接,另一侧边与所述安装壁固接;与所述第二壁对应的分隔腔由第一均热板、第二均热板和第二壁围合而成,且在所述第一平面的截面呈等腰三角形。
方案六:基于方案五,装设于所述第二壁上的功率器件位于所述第二壁的中部。
方案七:一种电气设备,其包括机箱、风机和上述方案一至方案六所述的散热结构;所述机箱内设有送风通道;所述散热器装设于所述机箱内,所述安装壁与所述机箱的内壁固接,且所述散热腔的开口与所述送风通道连通;所述风机位于所述送风通道内,并朝向所述散热腔的开口设置。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1、散热器上的安装壁用于与外界固接。散热腔由散热壁和安装壁围合而成,并将功率器件一一对应地固接在散热壁背离散热腔的面上;使得各功率器件沿散热腔的外周布设。这样设置有以下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中将功率器件并排设置在散热器顶端相比,散热腔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且平行于第一平面的方向上的长度上需求尺寸较小,更加节省空间且利用各功率器件自身的厚度能够增加各功率器件之间的安全距离;与安装壁相接的散热壁上的功率器件能够将热量传导至安装壁上,安装壁与外界固接,借助外界的安装面辅助散热;由于散热器一般借助风机散热,根据风机的旋转效应外圈的风比内圈的大,使各功率器件布设在散热腔的外周,散热效果更好。
在各散热壁上设置散热齿,功率器件上的热量传导至散热壁后在传导至对应的散热齿上,散热效果更好。
2、在散热壁与安装壁两侧的交接处设置导热部,辅助与安装壁两侧临接的散热壁将热量传导至安装壁上,通过外界与安装壁固接的安装面辅助散热,散热效果更好。
3、设置均热板,并通过均热板将散热腔分隔为与各散热壁一一对应的分隔腔,各分隔腔在散热时,能够通过均热板互相传递热量,提高散热器的均温性能。
4、各散热壁上的散热齿背离对应散热壁的一端延伸至对应所述分隔腔的腔壁;使得各散热壁上的热量通过对应散热齿传导到各分隔腔的腔壁上,有助于各分隔腔之间热量的相互传导,提高散热器的均温性能。
5、第一壁、第二壁、第三壁和安装壁围合形成在第一平面的截面为矩形的散热腔。由于第一壁和第三壁与安装壁临接,因此第一壁和第三壁上的功率器件向安装壁传导热量的距离更近,因此与第二壁上的功率器件相比,第一壁和第三壁上的功率器件通过安装壁的散热量更多。因此,将与第二壁对应的分隔腔,由第一均热板、第二均热板和第二壁围合而成,且在第一平面上的截面呈等腰三角形;使得与第二壁对应的分隔腔的大小均为所述第一壁和第三壁分别对应的分隔腔的大小的两倍;使得各分隔腔之间的散热效果更均衡。
6、由于与第二壁对应的分隔腔在第一平面上的截面呈等腰三角形,因此第二壁散热齿在垂直于第二壁方向上的长度从中间向两边逐渐减小。因此,将与第二壁对应的功率器件,装设于第二壁的中部,使得第二壁中部的热量高,外缘的热量较低,与第二壁上的散热齿对应,提高散热效率。
7、散热其的安装壁与机箱的内壁固接,因此传递至安装壁上的热量可以通过机箱的内壁辅助散热;风机位于送风通道内,并朝向散热腔的开口设置,使得风机再开启时向散热腔内送风。由于该电气设备采用了上述的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使得散热器占用的空间变小,因此风机的数量不需要设置太多,节省了空间,降低成本。在机箱尺寸不变的情况下,由于散热器和风机占用的空间减小,机箱剩余的空间还能够放置其他设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一中散热结构和功率器件装配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二中电气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中电气设备第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散热结构100;
散热器1;散热腔11;第一壁12;第二壁13;第三壁14;安装壁15;散热齿16;导热部17;
均热板2;第一均热板21;第二均热板22;
功率器件3;
机箱4;送风通道41;
风机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且不应被看作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对于方位词,如使用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发明的具体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如使用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包含但不限于”。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1示出了散热结构100包括散热器1和均热板2。散热结构100,用于对若干功率器件3散热。
如图1所示,散热器1设有安装壁15和至少两个散热壁。安装壁15和散热壁均垂直于第一平面并围合形成散热腔11。散热腔11沿垂直于第一平面的第一方向延伸且两端开口。每个散热壁上还对应地凸设有若干散热齿16。在各散热壁上设置散热齿16,功率器件3上的热量传导至散热壁后再传导至对应的散热齿16上,散热效果更好。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壁的数量设有三个。具体地,散热壁包括依次垂直固接的第一壁12、第二壁13和第三壁14。其中,第一壁12和第三壁14平行设置,且二者均垂直地固接于安装壁15上;第二壁13平行于安装壁15设置,且两侧边分别与第一壁12和第三壁14垂直地固接。即第一壁12、第二壁13、第三壁14和安装壁15围合形成在第一平面的截面为矩形的散热腔11。其中,散热器1上的安装壁15由于与外界固接。
如图1所示,散热腔11内还设有两个导热部17,两导热部17均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一方向的长度与所述散热腔11的长度相等。两导热部17分别设于安装壁15两侧与临接的两散热壁的交接处。设置导热部17,辅助与安装壁15两侧临接的散热壁将热量传导至安装壁15上,通过外界与安装壁15固接的安装面辅助散热,散热效果更好。
在实际使用时,如图1所示,两导热部17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在一导热部17中,其在第一平面上投影的直角边对应的两个面分别贴靠第一壁12的内壁和安装壁15的内壁;且该导热部17在第一平面上投影的斜边对应的面朝向散热腔11内。在另一导热部17中,其在第一平面上投影的直角边对应的两个面分别贴靠第三壁14的内壁和安装臂的内壁;且该导热部17在第一平面上投影的斜边对应的面朝向散热腔11内。
如图1所示,均热板2位于散热腔11内,且均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垂直于第一平面。均热板2被配制为将散热腔11分隔为若干分隔腔,各分隔腔与各散热壁一一对应。各分隔腔在散热时,能够通过均热板2互相传递热量,提高散热器1的均温性能。
具体地,如图1所示,均热板2包括第一均热板21和第二均热板22。第一均热板21一侧边与第一壁12和第三壁14相交处固接,另一侧与安装板固接。第二均热板22一侧边与第二壁13和第三部的相交处固接,另一侧边与安装壁15固接。与第二壁13对应的分隔腔由第一均热板21、第二均热板22和第二壁13围合而成,且在第一平面上的截面呈等腰三角形。即第一均热板21和第二均热板22与安装壁15的交接处位于安装壁15的中部,且第一均热板21和第二均热板22在安装壁15的中部相交。均热板2和安装壁15固接,也能够增加传递至安装壁15的热量。
如图1所示,由于第一壁12和第三壁14与安装壁15临接,因此第一壁12和第三壁14上的功率器件3向安装壁15传导热量的距离更近,因此与第二壁13上的功率器件3相比,第一壁12和第三壁14上的功率器件3通过安装壁15的散热量更多。因此,如图*所示,可知与第二壁13对应的分隔腔的大小均为所述第一壁12和第三壁14分别对应的分隔腔的大小的两倍,这样设置使得各分隔腔之间的散热效果更均衡。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各散热壁上的散热齿16均位于对应的分隔腔内,且各散热壁上的散热齿16背离对应散热壁的一端延伸至对应分隔腔的腔壁;使得各散热壁上的热量通过对应散热齿16传导到各分隔腔的腔壁上,有助于各分隔腔之间热量的相互传递,提高散热器1的均温性能。由于与第二壁13对应的分隔腔在第一平面上的截面呈等腰三角形,因此第二壁13上的散热齿16在垂直于第二壁13方向上的长度从中间向两边逐渐减小。
如图1所示,散热壁数量与功率器件3的数量相等,并与散热壁一一对应地固接在散热壁背离散热腔11的面上。其中,装设于第二壁13上的功率器件3位于第二壁13的中部,使得第二壁13在导热时,中部的热量高,外缘的热量较低,与第二壁13上的散热齿16的分布相对应,提高散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散热腔11由散热壁和安装壁15围合而成,并将功率器件3一一对应地固接在散热壁背离散热腔11的面上,使得各功率器件3沿散热腔11的外周布设。这样设置,使得本实施例的散热结构100与现有技术中将功率器件3并排设置在散热其顶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散热腔11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且平行于第一平面的长度上需求尺寸较小,更加节省空间,且能够利用各功率器件3自身的厚度能够增加各功率器件3之间的安全距离;设置了安装壁15使得与安装壁15相接的散热壁上的功率器件3能够将热量传导至安装壁15上,由于安装壁15与外界固接,能够借助外界的安装面辅助散热;由于散热器1一般需要借助风机5散热,根据风机5的旋转效应外圈的风比内圈的风大,使各功率器件3布设在散热腔11的外周,散热效果更好。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气设备,如图2和图3所示,其包括机箱4、风机5和上述实施例的散热器1。
如图2和图3所示,机箱4包括机箱4本体,机箱4本体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矩形箱体,机箱4本体的内腔沿第一方向延伸。机箱4本体内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送风通道41,送风通道41一端开口,且送风通道41的开口朝向机箱4本体的开口。
如图1至图3所示,散热器1装设于机箱4内,安装壁15与机箱4的内壁固接,且散热腔11的开口与送风通道41连通;具体地,散热腔11一端与送风通道41的开口连通,另一端朝向机箱4本体的开口。
如图3所述,风机5装设于送风通道41内,并朝向散热腔11的开口设置。风机5打开时,产生的风从送风通道41进入散热腔11内,帮助散热器1对功率器件3进行散热。
本实施例的电气设备,由于采用了上述的实施例的散热器1,因此具有上述实施例中散热器1的所有有益效果。散热器1的安装壁15与机箱4的内壁固接,因此传递至安装壁15上的热量可以通过机箱4的内壁辅助散热;风机5位于送风通道41内,并朝向散热腔11的开口设置,使得风机5在开启时向散热腔11内送风。由于该电气设备采用了上述的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1,使得散热器1占用的空间变小,因此风机5的数量不需要设置太多,节省了空间,降低成本。在机箱4尺寸不变的情况下,由于散热器1和风机5占用的空间减小,机箱4剩余的空间还能够放置其他设备。
上述说明书和实施例的描述,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通过本实用新型或上述实施例的启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结合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或现有技术,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或有限的试验可以得到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其中一部分技术特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散热结构,其用于对若干功率器件散热,并包括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设有安装壁和至少两个散热壁;
所述安装壁和各所述散热壁均垂直于第一平面并围合形成散热腔,所述散热腔沿垂直于第一平面的第一方向延伸且两端开口;每个散热壁上还对应地凸设有若干散热齿,所述散热齿在所述散热腔内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垂直于对应的所述散热壁;所述散热壁的数量与所述功率器件的数量相等,且各所述功率器件与所述散热壁一一对应地固接在所述散热壁背离散热腔的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腔内还设有两个导热部;
两所述导热部均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与所述散热腔的长度相等;
两所述导热部分别设于所述安装壁两侧与临接的两所述散热壁的交接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均热板;
所述均热板位于所述散热腔内,且均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
所述均热板被配制为将所述散热腔分隔为若干分隔腔,各所述分隔腔与各所述散热壁一一对应;
各所述散热壁上的散热齿均位于对应的所述分隔腔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散热壁上的散热齿背离对应所述散热壁的一端延伸至对应所述分隔腔的腔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壁包括依次垂直固接的第一壁、第二壁和第三壁;
所述第一壁和第三壁平行设置,且二者均垂直地固接于所述安装壁上;
所述第二壁平行于所述安装壁设置,且两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壁和第三壁垂直地固接;
所述均热板包括第一均热板和第二均热板;
所述第一均热板一侧边与所述第一壁和第三壁相交处固接,另一侧边与所述安装壁固接;
所述第二均热板一侧边与所述第二壁和第三壁的相交处固接,另一侧边与所述安装壁固接;
与所述第二壁对应的分隔腔由第一均热板、第二均热板和第二壁围合而成,且在所述第一平面的截面呈等腰三角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装设于所述第二壁上的功率器件位于所述第二壁的中部。
7.一种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风机和上述权利要求1至6所述的散热结构;
所述机箱内设有送风通道;
所述散热器装设于所述机箱内,所述安装壁与所述机箱的内壁固接,且所述散热腔的开口与所述送风通道连通;
所述风机位于所述送风通道内,并朝向所述散热腔的开口设置。
CN202220769595.7U 2022-04-02 2022-04-02 一种散热结构和电气设备 Active CN2176081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69595.7U CN217608164U (zh) 2022-04-02 2022-04-02 一种散热结构和电气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69595.7U CN217608164U (zh) 2022-04-02 2022-04-02 一种散热结构和电气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08164U true CN217608164U (zh) 2022-10-18

Family

ID=83564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69595.7U Active CN217608164U (zh) 2022-04-02 2022-04-02 一种散热结构和电气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081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26534B2 (en) In-vehicle computing apparatus in intelligent vehicle and intelligent vehicle
CN106839164B (zh) 室外机及空调器
BR102015015470A2 (pt) sistema e método
CN217608164U (zh) 一种散热结构和电气设备
CN106969430B (zh) 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9494027U (zh) 一种散热器及灯具
CN216852976U (zh) 冷却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6700746U (zh) 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及其散热组件
CN210405072U (zh) 一种定向散热的变频器
CN115084683A (zh) 电池包及电源
CN108036286B (zh) 散热器
CN219802912U (zh) 散热壳体和储能设备
CN215421337U (zh) 一种散热结构及亚低温治疗仪
CN218548614U (zh) 电池模组
CN211265675U (zh) 散热器及车辆
CN220544034U (zh) 电池簇和储能设备
CN220020236U (zh) 刀片服务器散热结构和刀片服务器
CN218603838U (zh) 带有散热结构的nas盒子
CN219938797U (zh) 散热机构及储能设备
CN219394372U (zh) 一种便于安装维护的母线槽插接箱
CN221079276U (zh) 一种散热外壳和星载机箱
CN216487865U (zh) 一体化继电器型模块机
CN210725843U (zh) 散热结构和电子设备
CN212966067U (zh) 一种散热器外置的机箱电源
CN216532433U (zh) 一种主控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