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07923U - 音频装置及电子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音频装置及电子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07923U
CN217607923U CN202221721563.6U CN202221721563U CN217607923U CN 217607923 U CN217607923 U CN 217607923U CN 202221721563 U CN202221721563 U CN 202221721563U CN 217607923 U CN217607923 U CN 2176079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foam
cavity
sound
foam spac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2156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jiang Best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jiang Best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jiang Best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jiang Best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2156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079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079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079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音频装置及电子终端设备,其中,音频装置包括内部具有容纳腔的壳体,在容纳腔内设有电声换能器并将容纳腔分隔成前腔和后腔,在壳体上设有与前腔连通的出音孔。在后腔内设有泡棉隔件,泡棉隔件紧密围绕电声换能器的外周设置。泡棉隔件呈压缩状态夹设在壳体内,且其至少与壳体中相对设置的两侧内壁相接触,以在后腔内分隔出吸音腔。泡棉隔件具有多个通孔,通孔能连通电声换能器和吸音腔,在吸音腔内灌装填充有吸音颗粒。本实用新型能实现吸音颗粒应用体积最大化,且不易造成吸音颗粒的破碎,并具有缓振作用。

Description

音频装置及电子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声能转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音频装置及电子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音频装置,吸音颗粒应用于音箱里时有很多填充方式,吸音颗粒可以做成粉包并粘在腔体内部,但这种方式无法实现吸音材料应用体积最大化。同时,现有技术中还存在采用网布结构将电声换能器与吸音腔分隔,但是网布结构本身较硬,易导致吸音颗粒破碎,且对安装精度要求相对较高。
由此,本实用新型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音频装置及电子终端设备,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音频装置及电子终端设备,能实现吸音颗粒应用体积最大化,且不易造成吸音颗粒的破碎,并具有缓振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音频装置,包括内部具有容纳腔的壳体,在容纳腔内设有电声换能器并将容纳腔分隔成前腔和后腔,在壳体上设有与前腔连通的出音孔;在后腔内设有泡棉隔件,泡棉隔件紧密围绕电声换能器的外周设置;泡棉隔件呈压缩状态夹设在壳体内,且其至少与壳体中相对设置的两侧内壁相接触,以在后腔内分隔出吸音腔;泡棉隔件具有多个通孔,通孔能连通电声换能器和吸音腔,在吸音腔内灌装填充有吸音颗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泡棉隔件通过背胶与壳体的内壁粘结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壳体的内壁上设有多个定位件,多个定位件分布在泡棉隔件的周围,以用于对泡棉隔件进行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壳体的内壁设有定位环,定位环与壳体的内壁围合形成定位槽,电声换能器的至少部分嵌设在定位槽内,泡棉隔件的至少部分包围在定位环的外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电声换能器为矩形结构,定位环为矩形环体,定位环的其中一个侧边紧贴壳体的相应内壁设置;泡棉隔件是由顺序连接的第一泡棉隔件、第二泡棉隔件和第三泡棉隔件构成的直角U形结构,第一泡棉隔件、第二泡棉隔件和第三泡棉隔件均紧贴定位环和电声换能器的外周设置,且第一泡棉隔件和第三泡棉隔件的端部与壳体的相应内壁相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壳体上开设有用于灌装吸音颗粒的灌装孔,并在灌装孔处设有透气密封垫。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灌装孔的外周形成直径扩大的阶梯孔,透气密封垫包括密封圈和网状结构,密封圈的一侧表面通过背胶粘结在阶梯孔的孔肩上,网状结构的边缘表面通过背胶粘结在密封圈的另一侧表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围合形成容纳腔,出音孔设在第二壳体上,泡棉隔件至少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中相对的两内壁接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终端设备,电子终端设备包括上述的音频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电子终端设备为手机或笔电。
由上所述,本实施例中的音频装置及电子终端设备,在后腔中利用泡棉隔件包绕电声换能器设置,一方面利用泡棉隔件可以作为隔离件将电声换能器与吸音颗粒隔开,同时可以最大化地利用后腔的空间,并配合灌装方式填充吸音颗粒,可以实现吸音颗粒的全灌装,实现吸音颗粒应用体积最大化的同时,性能最优。另一方面,泡棉隔件具有一定弹性并具有一定柔性,相对较软,具有缓冲作用,在后腔存在振动时也不会造成吸音颗粒的破碎;同时泡棉隔件本身具有一定的可压缩性,装配时泡棉隔件本身的高度可以高于后腔内的空间高度,然后呈压缩状态装配在壳体内,因此对泡棉隔件的安装尺寸精度要求较低,更利于加工和安装。再一方面,气流在后腔内也是存在振动的,也会引起后腔所对应壳体的振动,利用泡棉隔件呈压缩状态夹设在壳体内,利用泡棉隔件本身的弹性,还可以起到很好的缓冲效果,对壳体起到减振的效果,减轻了音频装置传递出去的振动,使得电子终端设备的使用感增强。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音频装置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音频装置在第一壳体与电声换能器和泡棉隔件装配完成后未安装第二壳体也未灌装吸音颗粒时的结构图。
附图标号说明:
1、第一壳体;11、定位环;12、定位槽;
2、电声换能器;
3、泡棉隔件;31、第一泡棉隔件;32、第二泡棉隔件;33、第三泡棉隔件;
4、吸音颗粒;
5、第二壳体;51、出音孔;52、灌装孔;521、阶梯孔;53、透气密封垫;6、吸音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音频装置,包括内部具有容纳腔的壳体,在容纳腔内设有电声换能器2并将容纳腔分隔成前腔和后腔(该后腔为密封腔),在壳体上设有与前腔连通的出音孔51。在后腔内设有泡棉隔件3,泡棉隔件3紧密围绕电声换能器2的外周设置;泡棉隔件3呈压缩状态夹设在壳体内,且其至少与壳体中相对设置的两侧内壁相接触,以在后腔内分隔出吸音腔6(泡棉隔件3与壳体的部分内壁围合形成该吸音腔6,该吸音腔6与电声换能器2相分隔)。泡棉隔件3具有多个通孔,通孔能连通电声换能器2和吸音腔6,在吸音腔6内灌装填充有吸音颗粒4。
由此,本实施例中的音频装置,在后腔中利用泡棉隔件3包绕电声换能器2设置,一方面利用泡棉隔件3可以作为隔离件将电声换能器2与吸音颗粒4隔开,同时可以最大化地利用后腔的空间,并配合灌装方式填充吸音颗粒4,可以实现吸音颗粒4的全灌装,实现吸音颗粒4应用体积最大化的同时,性能最优。另一方面,泡棉隔件3具有一定弹性并具有一定柔性,相对较软,具有缓冲作用,在后腔存在振动时也不会造成吸音颗粒4的破碎;同时泡棉隔件3本身具有一定的可压缩性,装配时泡棉隔件3本身的高度可以高于后腔内的空间高度,然后呈压缩状态装配在壳体内,因此对泡棉隔件3的安装尺寸精度要求较低,更利于加工和安装。再一方面,气流在后腔内也是存在振动的,也会引起后腔所对应壳体的振动,利用泡棉隔件3呈压缩状态夹设在壳体内,利用泡棉隔件3本身的弹性,还可以起到很好的缓冲效果,对壳体起到减振的效果,减轻了音频装置传递出去的振动,使得电子终端设备的使用感增强。
可以理解,该泡棉隔件3是一种多孔弹性件,其材质为泡棉,是经发泡形成的发泡材料,一般多为三聚氰胺等材质,内部形成有多个通孔,以保证电声换能器2与吸音腔6之间的气流交换。泡棉隔件3的密度应相对较小,以保证其弹性和柔性,具体密度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对于泡棉隔件3的装配方式,可以仅利用其具有一定的可压缩性,将其压缩紧密固定在壳体中;或者,也可以将泡棉隔件3通过背胶与壳体的内壁粘结固定;再或者,还可以在壳体的内壁上设有多个定位件(例如可以采用塑料件),多个定位件分布在泡棉隔件3的周围,以用于对泡棉隔件3进行定位。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对泡棉隔件3安装定位,本实施例仅为举例说明。
进一步地,为了更便于安装电声换能器2,参照图1,在壳体的内壁设有定位环11,定位环11与壳体的内壁围合形成定位槽12,电声换能器2的至少部分嵌设在定位槽12内,泡棉隔件3的至少部分包围在定位环11的外周。一般定位环11的高度会小于泡棉隔件3的高度,安装时泡棉隔件3的一部分包围在定位环11的外周,另一部分包围在电声换能器2的外周。
一般电声换能器2为矩形结构,定位环11为矩形环体,以与电声换能器2的形状相匹配。
对于电声换能器2在容纳腔中的具体安装位置根据电子终端设备的实际安装空间需求而定,例如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定位环11的其中一个侧边紧贴壳体的相应内壁设置;泡棉隔件3是由顺序连接的第一泡棉隔件31、第二泡棉隔件32和第三泡棉隔件33构成的直角U形结构,第一泡棉隔件31、第二泡棉隔件32和第三泡棉隔件33均紧贴定位环11和电声换能器2的外周设置,且第一泡棉隔件31和第三泡棉隔件33的端部与壳体的相应内壁相接触。
其中,整个泡棉隔件3沿其高度方向的两侧面分别与壳体中相对设置的两侧内壁接触,同时第一泡棉隔件31和第三泡棉隔件3的端部还要与壳体的相应内壁接触,可以有效保证电声换能器2与吸音腔6的分隔,此时整个吸音腔6构成直角U形腔体,以实现体积最大化。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向吸音腔6内灌装吸音颗粒4,在壳体上开设有用于灌装吸音颗粒4的灌装孔52,并在灌装孔52处设有透气密封垫53。
该灌装孔52与吸音腔6相连通,具体可以开设在壳体上任意位置。利用灌装孔52将吸音颗粒4灌进吸音腔6内实现满灌后,将透气密封垫53固定在灌装孔52处,以防止吸音颗粒4漏出,并保证吸音腔6内外的压力平衡。
作为优选地,在灌装孔52的外周形成直径扩大的阶梯孔521,透气密封垫53包括密封圈和网状结构,密封圈的一侧表面通过背胶粘结在阶梯孔521的孔肩上,网状结构的边缘表面通过背胶粘结在密封圈的另一侧表面上。该透气密封垫53采用多层结构,利用背胶层+密封圈+背胶层+网状结构,通过密封圈和网状结构的配合,可以保证吸音颗粒4不会外泄的同时还可满足腔体内外的压力平衡。这里的密封圈可以采用橡胶圈,当然,根据需要密封圈的材质也可以采用聚酯薄膜(mylar)、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涤纶树脂(PET)或其他材料。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加工和安装,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5,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5围合形成容纳腔,出音孔51设在第二壳体5上,泡棉隔件3至少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5中相对的两内壁接触。
其中,第一壳体1作为承载电声换能器2的外壳,其一般是由有底面和四周侧面围合形成的具有开口的盒装结构;第二壳体5可以采用平板结构,并盖合固定在第一壳体1的开口端,以与第一壳体1围合形成上述的容纳腔;上述的定位环11固设在第一壳体1的底面上;泡棉隔件3沿其高度方向的两侧面与第一壳体1的底面以及第二壳体5的板面相接触,对于泡棉隔件3采用图1和图2中示出的直角U形结构时,第一泡棉隔件31和第三泡棉隔件33的端部还均与第一壳体1的相应侧面接触;上述的灌装孔52例如可以开设在第二壳体5上,在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5、电声换能器2和泡棉隔件3组装完成后,通过灌装孔52可以将吸音颗粒4全部灌装进吸音腔6内。根据需要,该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5可以是单独的零部件,也可以是手机、笔电等器件的组成部分。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终端设备,包括上述的音频装置。该电子终端设备例如可以为手机或笔电等器件。该电子终端设备具有与上述的音频装置相同的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音频装置,包括内部具有容纳腔的壳体,在所述容纳腔内设有电声换能器并将所述容纳腔分隔成前腔和后腔,在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前腔连通的出音孔;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后腔内设有泡棉隔件,所述泡棉隔件紧密围绕所述电声换能器的外周设置;所述泡棉隔件呈压缩状态夹设在所述壳体内,且其至少与所述壳体中相对设置的两侧内壁相接触,以在所述后腔内分隔出吸音腔;所述泡棉隔件具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能连通所述电声换能器和所述吸音腔,在所述吸音腔内灌装填充有吸音颗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泡棉隔件通过背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粘结固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有多个定位件,多个所述定位件分布在所述泡棉隔件的周围,以用于对所述泡棉隔件进行定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的内壁设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围合形成定位槽,所述电声换能器的至少部分嵌设在所述定位槽内,所述泡棉隔件的至少部分包围在所述定位环的外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音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声换能器为矩形结构,所述定位环为矩形环体,所述定位环的其中一个侧边紧贴所述壳体的相应内壁设置;所述泡棉隔件是由顺序连接的第一泡棉隔件、第二泡棉隔件和第三泡棉隔件构成的直角U形结构,所述第一泡棉隔件、所述第二泡棉隔件和所述第三泡棉隔件均紧贴所述定位环和所述电声换能器的外周设置,且所述第一泡棉隔件和所述第三泡棉隔件的端部与所述壳体的相应内壁相接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用于灌装所述吸音颗粒的灌装孔,并在所述灌装孔处设有透气密封垫。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音频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灌装孔的外周形成直径扩大的阶梯孔,所述透气密封垫包括密封圈和网状结构,所述密封圈的一侧表面通过背胶粘结在所述阶梯孔的孔肩上,所述网状结构的边缘表面通过背胶粘结在所述密封圈的另一侧表面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围合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出音孔设在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泡棉隔件至少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中相对的两内壁接触。
9.一种电子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终端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音频装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终端设备为手机或笔电。
CN202221721563.6U 2022-07-05 2022-07-05 音频装置及电子终端设备 Active CN2176079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21563.6U CN217607923U (zh) 2022-07-05 2022-07-05 音频装置及电子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21563.6U CN217607923U (zh) 2022-07-05 2022-07-05 音频装置及电子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07923U true CN217607923U (zh) 2022-10-18

Family

ID=83591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21563.6U Active CN217607923U (zh) 2022-07-05 2022-07-05 音频装置及电子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079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161700A1 (zh) 一种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0572744B (zh) 具有包含吸附材料的后腔的音频扬声器
WO2016165355A1 (zh) 扬声器模组
CN102317549B (zh) 封闭吸附性材料
WO2016165354A1 (zh) 吸音组件及设有该吸音组件的扬声器模组
US20170041703A1 (en) Integrated loudspeaker device having an acoustic chamber containing sound adsorber material
CN109040926B (zh) 发声器件及便携终端
WO2021000166A1 (zh) 扬声器模组
CN214756892U (zh) 发声器件和电子设备
CN214799871U (zh) 发声器件和电子设备
CN216057357U (zh) 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WO2022006936A1 (zh) 扬声器模组
CN217607923U (zh) 音频装置及电子终端设备
WO2020024523A1 (zh) 发声器件及便携终端
WO2021000177A1 (zh) 扬声器模组
US11671745B2 (en) Headphone earcup with adsorptive material
WO2021000179A1 (zh) 扬声器模组
CN215453196U (zh) 扬声器模组
WO2021120915A1 (zh) 一种用于发声装置的吸音材料封装结构及发声装置
CN114567842A (zh) 发声装置和终端设备
CN211531305U (zh) 扬声器箱
CN115002603A (zh) 一种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0166908B (zh) 一种发声器件
CN109905818B (zh) 扬声器模块
CN218103377U (zh) 一种微型扬声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