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99871U - 发声器件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发声器件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99871U
CN214799871U CN202121306528.3U CN202121306528U CN214799871U CN 214799871 U CN214799871 U CN 214799871U CN 202121306528 U CN202121306528 U CN 202121306528U CN 214799871 U CN214799871 U CN 2147998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cavity
shell
sound production
generat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0652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阿亮
申兆垒
陈国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c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c
Priority to CN20212130652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998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998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99871U/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94309 priority patent/WO2022257738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发声器件和电子设备,其中,发声器件包括壳体、发声单体、一金属防护网及吸音颗粒,所述壳体形成容纳腔;所述发声单体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发声单体与所述壳体之间围合形成后声腔,所述发声单体上设有泄声孔;所述金属防护网由金属丝编织而成,所述金属防护网设于所述后声腔,并固定于所述发声单体上且覆盖所述泄声孔,所述金属防护网均匀分布有多个透气孔,所述金属防护网、发声单体和壳体共同围合形成填充腔;所述吸音颗粒填充于所述填充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发声器件可提高灌装利用率和组装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发声器件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声电转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声器件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发声器件是电子设备中的重要声学部件,其为一种把电信号转变为声信号的换能器件。随着电子设备的飞速发展,对于发声器件的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可以通过灌装技术提高音频后腔的等效体积,但是现有的发声器件的的可以利用的物理空间没有充分用于吸音颗粒的灌装,造成空间浪费;且全灌装技术中的防护件的组装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发声器件,旨在提高发声器件的灌装利用率和组装的便利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发声器件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形成容纳腔;
发声单体,所述发声单体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发声单体与所述壳体之间围合形成后声腔,所述发声单体上设有泄声孔;
一金属防护网,所述金属防护网由金属丝编织而成,所述金属防护网设于所述后声腔,并固定于所述发声单体上且覆盖所述泄声孔,所述金属防护网均匀分布有多个透气孔,所述金属防护网、发声单体和壳体共同围合形成填充腔;及
吸音颗粒,所述吸音颗粒填充于所述填充腔。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上壳和与所述上壳连接的下壳,所述上壳与下壳围合形成所述容纳腔;
所述发声单体设于所述容纳腔内,并密封固定于所述上壳,所述发声单体包括振膜,所述振膜与所述上壳间隔设置并围合形成前声腔;
所述金属防护网、发声单体、所述下壳和上壳共同围合形成所述填充腔。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金属防护网包括多条交错连接的金属丝,每一所述金属丝的直径范围为小于等于0.15mm。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透气孔形状为方形或多边形;
和/或,所述透气孔的对角线长度大于0小于等于0.15mm。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金属防护网包括底壁和由所述底壁周缘弯折延伸的侧壁,所述侧壁粘接于所述发声单体的周缘。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发声单体包括相连接的单体壳和导磁轭,所述单体壳和所述导磁轭之间形成有所述泄声孔。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单体壳对应所述泄声孔的位置设置托台部,所述侧壁对应所述泄声孔的部分搭接于所述托台部上形成隔离结构。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单体壳和所述导磁轭中的一者周缘弯折延伸形成有挡壁,所述挡壁与另一者周缘连接,所述侧壁开设有与所述挡壁相适配的卡合孔,所述挡壁卡固于所述卡合孔内。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导磁轭包括本体和由所述本体弯折延伸的所述挡壁,所述卡合孔贯穿所述侧壁的边缘,所述底壁开设有避让孔,所述避让孔与所述卡合孔相连通。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上壳包括底部和连接于底部周缘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下壳周缘密封连接,所述底部凸设有承载部,所述发声单体密封固定于所述承载部,并与所述底部间隔设置,所述连接部开设有出声通道,所述出声通道与所述前声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具有容置腔,还包括如上任一所述的发声器件,所述发声器件安装在所述容置腔内。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发声器件包括壳体、发声单体、一金属防护网及吸音颗粒,壳体形成有容纳发声单体的容纳腔,提供保护。该发声单体与壳体之间围合形成后声腔,该发声单体上设有泄声孔,在后声腔内设置一个金属防护网,该金属防护网固定于发声单体且覆盖泄声孔,减少零部件,将其与发声单体组装后可直接固定于上壳即可,简化组装,提高便利性。同时,金属防护网通过金属丝编织而成,相对于板材打孔成本更低,结构强度高且厚度薄,其上均匀分布有透气孔,从而可以将发声单体覆盖隔离形成填充腔,该填充腔可以填充满吸音颗粒,有效利用后声腔的所有可以利用的空间,增加了灌装体积,且均匀分布的透气孔增加了吸音颗粒与声波的接触面积,改善了发声器件的声学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件一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为图1所示发声器件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发声器件的仰视图;
图4为图3所示发声器件沿A-A线的剖视图;
图5为图1所示发声器件的爆炸图;
图6为图1所示发声器件中防护件与发声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防护件与发声单体的一纵向剖视图;
图8为图1所示发声器件中防护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发声器件中发声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111286890000031
Figure BDA000311128689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发声器件100。
请参照图1、图4、图5及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发声器件100包括壳体10、发声单体30、一金属防护网50及吸音颗粒70,所述壳体10形成容纳腔;所述发声单体30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发声单体30与所述壳体10围合形成后声腔100b,所述发声单体30上设有泄声孔30a;
所述金属防护网50由金属丝编织而成,所述金属防护网50设于所述后声腔100b,并固定于所述发声单体30上且覆盖所述泄声孔30a,所述金属防护网50均匀分布有多个透气孔,所述金属防护网50、发声单体30和壳体10共同围合形成填充腔;所述吸音颗粒70填充于所述填充腔。
可知的,发声单体30包括支撑组件、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等部件,其中,振动系统包括振膜31,支撑组件包括单体壳33和设于单体壳33的内边缘的导磁板,磁路系统包括导磁轭35和设于导磁轭35上的中心磁路部分37和边磁路部分34,单体壳33沿导磁轭35的外边沿延伸呈环状,并分别连接导磁轭35和振膜31。此处,环状的单体壳33可以为封闭的环状结构,也可以是非封闭的环状结构。边磁路部分34间隔围设在中心磁路部分37的周缘,边磁路部分34和中心磁路部分37之间的间隙形成磁间隙,单体壳33、导磁轭35以及边磁路部分34共同围合形成敞口朝向振膜31的结构。振动系统还包括音圈32,音圈32的一端固定于振膜31,另一端伸入上述的磁间隙中,在其通入交流电后,会在磁场的作用受力产生上下往复运动,从而带动振膜31振动,进而实现发声功能。
本实施例中,发声器件100还包括有壳体10,其形成有容纳腔,可以将发声单体30装设于内,从而起到保护作用,并提供灌装空间。发声单体30与壳体10之间形成后声腔100b,且发声单体30形成有泄声孔30a,与后声腔100b连通,为了实现全灌装,在后声腔100b内装设有金属防护网50,该金属防护网50连接于发声单体30上,并覆盖泄声孔30a,也即金属防护网50密封连接于导磁轭35的外表面以及导磁轭35与单体壳33连接处的侧面,从而对发声单体30进行密封防护,防止吸音颗粒70进入发声体系。金属防护网50与发声单体30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粘接,从而在实现两者连接的同时能够密封效果。当然,两者的连接方式还可以是卡接或焊接等。可选的,金属防护网50由金属丝编织而成的,其材质可以但不限于是铁、镍、铁镍合金、钢等。金属防护网50具有均匀分布的透气孔,可以将发声单体30的声波均匀传至后声腔100b,且增加了传送的面积,提高传播效率。金属防护网50、壳体10及发声单体30围合形成填充腔,在填充腔内填充吸音颗粒70,该吸音颗粒70可以是沸石、活性炭等,能够吸附或脱附气体,实现等效扩大容积的效果,提高声学效果。
当然,为了实现吸音颗粒70的灌装,可选的,所述壳体10开设有灌装孔,所述灌装孔与所述后声腔100b连通,也即与填充腔连通。且该灌装孔配备有灌装盖80,在完成灌装后可以通过灌装盖80实现对灌装孔的有效密封,保证吸音颗粒70的有效性。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发声器件100包括壳体10、发声单体30、一金属防护网50及吸音颗粒70,壳体10形成有容纳发声单体30的容纳腔,提供保护。该发声单体30与壳体10之间形成后声腔100b,且自身开设有泄声孔30a,在后声腔100b内设置一个金属防护网50,该金属防护网50固定于发声单体30且覆盖泄声孔30a,减少零部件,将其与发声单体30组装后可直接固定于上壳11即可,简化组装,提高便利性。同时,金属防护网50通过金属丝编织而成,相对于板材打孔成本更低,结构强度高且厚度薄,不易变形,也利于其组装。金属防护网50上均匀分布有透气孔,从而可以将发声单体30覆盖隔离形成填充腔,该填充腔可以填充满吸音颗粒70,有效利用后声腔100b的所有可以利用的空间,增加了灌装体积,且均匀分布的透气孔增加了吸音颗粒70与声波的接触面积,改善了发声器件100的声学性能。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包括上壳11和与所述上壳11连接的下壳13,所述上壳11与下壳13围合形成所述容纳腔;
所述发声单体30设于所述容纳腔内,并密封固定于所述上壳11,所述发声单体30包括振膜31,所述振膜31与所述上壳11间隔设置并围合形成前声腔100a,所述振膜31、所述下壳13和上壳11及金属防护网50围合形成填充腔。
壳体10包括可组装连接的上壳11和下壳13,所述上壳11与下壳13连接并围合形成容纳腔。此处,上壳11的材质可以是塑料,通过注塑一体成型,结构稳定且方便加工。或者,上壳11的部分结构材质为塑料,部分为金属,在此不做限定。下壳13的材质可以是金属或塑料,在此不做限定。如此,分体结构的壳体10可以更加方便发声单体30的组装。
具体地,发声单体30固定在上壳11,上壳11起到承载并保护发声单体30的作用,下壳13盖合并连接于上壳11的周缘。可选的实施例中,上壳11与下壳13的连接方式为胶水粘接或超声焊接,在实现稳定连接的同时,也具有较好的密封效果。发声单体30设置振膜31的一侧朝向上壳11,上壳11与发声单体30之间间隔设置,并围合形成前声腔100a,发声单体30设置导磁轭35的一侧朝向下壳13,并与上壳11和下壳13共同围合形成后声腔100b。
此处,进行灌装的灌装孔可以开设在上壳11,也可以开设在下壳13上,或者开设在上壳11和下壳13上。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组装上壳11与下壳13时,将吸音颗粒70灌入。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金属防护网50包括多条交错连接的金属丝,每一所述金属丝的直径范围为小于等于0.15mm。
本实施例中,金属防护网50是由多条金属丝交错连接组成,如此,可以使得金属防护网50更轻薄,减少对后声腔100b的占用,增大填充腔的体积,最大化灌装空间,进而实现较好声学性能。此处,为了保证灌装利用率,该金属丝的直径范围不宜较大,设定金属丝的直径范围为小于等于0.15mm,例如,0.15mm、0.1mm或0.05mm等,从而保证金属防护网50的整体厚度均不超过0.15mm,有效增大填充腔体积。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透气孔形状为方形或多边形;
和/或,所述透气孔的对角线长度大于0小于等于0.15mm。
本实施例中,金属防护网50采用金属丝编织而成,故而其透气孔的形状大多为方形或多边形,方便加工,降低加工难度。为了提高对发声单体30的防护,透气孔的尺寸不宜较大,否则不能起到遮挡密封作用。当透气孔为长方形时,该透气孔的对角线长度即该透气孔所在圆的直径,也是最大尺寸,设定透气孔的对角线长度大于0小于等于0.15mm,例如,0.05mm、0.1mm及0.15mm,能够在不影响声波传播的情况下,最大限度防止吸音颗粒70的泄露。
请结合参照图6至图8,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金属防护网50包括底壁51和由所述底壁51周缘弯折延伸的侧壁53,所述侧壁53粘接于所述发声单体30的周缘。
本实施例中,金属防护网50包括底壁51和侧壁53,该底壁51抵接导磁轭35的外表面,侧壁53则遮盖密封导磁轭35与单体壳33的连接位置处。具体地,底壁51与侧壁53为一体成型结构,结构强度高,能够有效保证金属防护网50的使用寿命。侧壁53由底壁51弯折延伸形成,将底壁51覆盖于导磁轭35表面,再将侧壁53朝向导磁轭35与单体壳33的连接处的方向弯折扣合贴紧,即可实现金属防护网50的组装,相比于分割的多个部件,能够更加方便组装。当然,为了提高连接稳定性,可以在侧壁53的部分位置涂胶,从而防止金属防护网50的脱离,同时也可以避免吸音颗粒70进入发声单体30内。
请结合参照图7至图9,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发声单体30包括相连接的单体壳33和导磁轭35,所述单体壳和所述导磁轭之间形成有所述泄声孔。
可以理解的,发声单体30为了提高声学效果,在同时朝向前声腔100a和后声腔100b均有声波传播,而后声腔100b内的出声孔30a则是由单体壳33和导磁轭35之间形成,且设置有弹性支片提高音圈32的振动效果。具体地,单体壳33呈环状设置,例如,长方形环状,并在环状朝向导磁轭35的表面凸设挡柱,且于一长度方向上的一侧凸设有两个挡柱,弹性支片设有四个分别位于单体壳33朝向导磁轭35的四个边角,导磁轭35开设有避让弹性支片的槽孔,两个挡柱则卡固于导磁轭35一侧边上的两个槽孔的孔壁之间,从而与导磁轭35形成固定连接结构,单体壳33与槽孔壁之间围合形成了出声孔30a,此处出声孔30a有四个,分别位于发声单体30的四个角的位置,出声孔30a具有朝向振膜31振动的方向和垂直于振膜31振动的方向,并在单体壳33的宽度方向上由两端向中间延伸。两个挡柱之间设置边磁路部分34,金属防护网50的侧壁53贴合于两挡柱和边磁路部分34的外表面,可以在金属防护网50的内侧面涂胶进行粘接连接,实现稳定密封效果。
可选的,所述单体壳33对应所述泄声孔30a的位置设置托台部331,所述侧壁53对应所述泄声孔30a的部分搭接于所述托台部331上形成隔离结构。
本实施例中,单体壳33呈矩形环状设置时,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侧边形成有挡柱,在宽度方向上朝向导磁轭35的表面则为托台部331,防护件50的侧壁53对应边磁路部分34的侧壁包覆挡柱的外表面,对应泄声孔30a的边缘抵接于该托台部331,从而与发声单体30之间形成隔离结构,如此,可保证在遮盖泄声孔30a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减少防护件50的占用空间,从而增大填充腔的体积。
为了更加方便组装,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单体壳33和所述导磁轭35中的一者周缘弯折延伸形成有挡壁353,所述挡壁353与另一者周缘连接,所述侧壁53开设有与所述挡壁353相适配的卡合孔531,所述挡壁353卡固于所述卡合孔531内。
在进行连接时,为了实现金属防护网50的定位,在宽度方向上,单体壳33和导磁轭35中的一者周缘弯折延伸形成有挡壁353,挡壁353与另一者周缘连接,进而能够提高两者连接结构的稳定性。此时,侧壁53开设有与挡壁353相适配的卡合孔531,挡壁353卡固于卡合孔531内,该卡合孔531呈长方形设置,相对的两孔壁对挡壁353进行宽度方向上的限位,从而实现了金属防护网50的定位,方便后续的粘接,进一步提高组装便利性。
请参照图8和图9,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导磁轭35包括本体351和由所述本体351弯折延伸的所述挡壁353,所述卡合孔531贯穿所述侧壁53的边缘,所述底壁51开设有避让孔511,所述避让孔511与所述卡合孔531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导磁轭35包括本体351和由本体351弯折延伸的挡壁353,该挡壁353位于其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边,挡壁353的端部抵接单体壳33,从而与单体壳33的挡柱相配合,实现两者的稳定连接。而为了方便挡壁353卡入卡合孔531内,该卡合孔531朝向侧壁53的边缘延伸并贯穿侧壁53的边缘,并在底壁51开设连通卡合孔531的避让孔511,在金属防护网50从上至下盖合发声单体30时,可以轻易将挡壁353卡入卡合孔531内,起到定位固定的作用,有效防止金属防护网50在宽度方向上的晃动,避让孔511则可以避让本体351与挡壁353的过度区域,避免发生干涉,提高组装便利性。
请再次参照图4和图5,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上壳11包括底部111和连接于底部111周缘的连接部113,所述连接部113与所述下壳13周缘密封连接,所述底部111凸设有承载部115,所述发声单体30密封固定于所述承载部115,并与所述底部111间隔设置,所述连接部113开设有出声通道1131,所述出声通道1131与所述前声腔100a连通。
本实施例中,发声器件100的发声位置并不在上壳11的表面位置,而是上壳11的侧面,实现侧发声效果。具体地,上壳11包括底部111和连接于底部111周缘的连接部113,下壳13盖合于连接部113的周缘,从而围合形成容纳腔。此处,连接部113与底部111为一体成型结构,为注塑件,有效提高结构强度,保证该发声器件100的结构稳定性。且连接部113上设置有台阶结构,下壳13卡固于台阶结构围合形成的槽体结构内,从而实现预定位,提高连接便利性。同时,为了实现对发声单体30的固定,并相对于底部111间隔设置,在底部111凸设有承载部115,该承载部115呈环状,与发声单体30的周缘相适配,两者通过粘接方式连接,实现较好的密封效果,且在承载部115的端面设置台阶结构,从而实现对发声单体30的稳定承载固定。
此处,在连接部113开设有出声通道1131,该出声通道1131贯通连接部113,并与发声单体30的前声腔100a连通,也即连通于承载部115与发声单体30围合形成的空间,从而将振膜31振动产生的声音传播到外界。为了更加适应发声器件100所应用的产品结构,该出声通道1131的轴线相对于振膜31的振动方向呈夹角设置,具体为锐角设置,即,出声通道1131朝向下壳13的方向倾斜延伸,可以与应用产品相配合,且出声通道1131的纵截面沿背离前声腔100a的方向逐渐增大,有效提高声学性能。
请参照图3和图4,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上壳11还包括金属片117,所述底部111开设有与所述发声单体30相适配的装配孔1111,所述金属片117连接于所述装配孔1111的周缘。
为了进一步增大前声腔100a的空间,上壳11还包括金属片117,其材质可以是铁、镍或钢等。底部111开设有装配孔1111,该金属片117盖合于装配孔1111的周缘,该金属片117正对发声单体30的振膜31,也即,发声单体30在上壳11的投影均位于该金属片117内,因金属片117可以在保证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做到较薄状态,从而能够增加振膜31与上壳11之间的空间,增大前声腔100a,从而有效提高发声器件100的声学性能。
请参照图2和图5,当然,为了使得发声器件100的发声,发声器件100还包括有柔性电路板90,该柔性电路板90部分容纳于容纳腔内,并电连接于发声单体30,从而可以将电信号传输至发声单体30,从而使其实现电声转换功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未图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具有容置腔,还包括如上任一所述的发声器件100,所述发声器件100安装在所述容置腔内。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设备的发声器件100采用了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发声器件100的结构,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是移动终端,例如,手机、笔记本电脑或是平板电脑等,也可以是穿戴电子设备,例如手环或电话手表等,在此不作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器件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形成容纳腔;
发声单体,所述发声单体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发声单体与所述壳体之间围合形成后声腔,所述发声单体上设有泄声孔;
一金属防护网,所述金属防护网由金属丝编织而成,所述金属防护网设于所述后声腔,并固定于所述发声单体上且覆盖所述泄声孔,所述金属防护网均匀分布有多个透气孔,所述金属防护网、发声单体和所述壳体共同围合形成填充腔;及
吸音颗粒,所述吸音颗粒填充于所述填充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壳和与所述上壳连接的下壳,所述上壳与下壳围合形成所述容纳腔;
所述发声单体设于所述容纳腔内,并密封固定于所述上壳,所述发声单体包括振膜,所述振膜与所述上壳间隔设置并围合形成前声腔;
所述金属防护网、发声单体、所述下壳和上壳共同围合形成所述填充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防护网包括多条交错连接的金属丝,每一所述金属丝的直径范围为小于等于0.15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孔形状为方形或多边形;
和/或,所述透气孔的对角线长度大于0小于等于0.15mm。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防护网包括底壁和由所述底壁周缘弯折延伸的侧壁,所述侧壁粘接于所述发声单体的周缘。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单体包括相连接的单体壳和导磁轭,所述单体壳和所述导磁轭之间形成有所述泄声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壳对应所述泄声孔的位置设置托台部,所述侧壁对应所述泄声孔的部分搭接于所述托台部上形成隔离结构。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壳和所述导磁轭中的一者周缘弯折延伸形成有挡壁,所述挡壁与另一者周缘连接,所述侧壁开设有与所述挡壁相适配的卡合孔,所述挡壁卡固于所述卡合孔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轭包括本体和由所述本体弯折延伸的所述挡壁,所述卡合孔贯穿所述侧壁的边缘,所述底壁开设有避让孔,所述避让孔与所述卡合孔相连通。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包括底部和连接于底部周缘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下壳周缘密封连接,所述底部凸设有承载部,所述发声单体密封固定于所述承载部,并与所述底部间隔设置,所述连接部开设有出声通道,所述出声通道与所述前声腔连通。
1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具有容置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声器件,所述发声器件安装在所述容置腔内。
CN202121306528.3U 2021-06-10 2021-06-10 发声器件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2147998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06528.3U CN214799871U (zh) 2021-06-10 2021-06-10 发声器件和电子设备
PCT/CN2022/094309 WO2022257738A1 (zh) 2021-06-10 2022-05-23 发声器件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06528.3U CN214799871U (zh) 2021-06-10 2021-06-10 发声器件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99871U true CN214799871U (zh) 2021-11-19

Family

ID=78712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06528.3U Active CN214799871U (zh) 2021-06-10 2021-06-10 发声器件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99871U (zh)
WO (1) WO202225773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54373A (zh) * 2022-03-29 2022-05-27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及其组装方法、电子设备
WO2022257738A1 (zh) * 2021-06-10 2022-12-15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和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731559U (zh) * 2019-05-06 2019-12-03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扬声器模组
CN211321501U (zh) * 2020-01-09 2020-08-21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扬声器箱
CN112104931B (zh) * 2020-08-27 2021-12-24 瑞声新能源发展(常州)有限公司科教城分公司 扬声器箱
CN112261552B (zh) * 2020-09-30 2021-12-24 瑞声新能源发展(常州)有限公司科教城分公司 发声器件、扬声器箱及一体热压成型方法
CN214799871U (zh) * 2021-06-10 2021-11-19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57738A1 (zh) * 2021-06-10 2022-12-15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和电子设备
CN114554373A (zh) * 2022-03-29 2022-05-27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及其组装方法、电子设备
CN114554373B (zh) * 2022-03-29 2024-03-12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及其组装方法、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57738A1 (zh) 2022-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756892U (zh) 发声器件和电子设备
CN112004168B (zh) 扬声器箱
CN214799871U (zh) 发声器件和电子设备
CN112073850B (zh) 扬声器箱
CN112073852B (zh) 扬声器箱
CN112104930B (zh) 扬声器箱
CN112104931B (zh) 扬声器箱
CN111654778B (zh) 电子设备、壳体组件以及电子设备的装配方法
CN107040851B (zh) 磁路组件及设有该磁路组件的微型发声器
CN112073855A (zh) 扬声器箱
CN112153503B (zh) 发声器件
CN112073853B (zh) 发声器件
CN215010697U (zh) 发声器件及电子装置
CN113727259A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104933A (zh) 发声器件
CN112153502A (zh) 扬声器箱
CN217011163U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6122887U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4756894U (zh) 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CN217116309U (zh) 扬声器箱
CN114125601B (zh) 扬声器箱
CN216122878U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5345052U (zh) 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CN211019224U (zh) 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4756795U (zh) 扬声器外壳、扬声器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