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03401U - 水路板组件、水龙头及供水机构 - Google Patents

水路板组件、水龙头及供水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03401U
CN217603401U CN202221672342.4U CN202221672342U CN217603401U CN 217603401 U CN217603401 U CN 217603401U CN 202221672342 U CN202221672342 U CN 202221672342U CN 217603401 U CN217603401 U CN 2176034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outlet
water supply
supply pipe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7234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富佳
赖秀保
于浩
涂小斌
王轩
刘建保
邵财进
陈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7234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034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034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034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路板组件、水龙头及供水机构,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路板组件包括:集成水路组件和送水管组件,集成水路组件包括集成水路板,送水管组件包括第一送水管和第二送水管;第一送水管和第二送水管的出水端均与集成水路板连通,集成水路板上设置有多个出水口。本实用新型提供饿水路板组件、水龙头及供水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同水质的水从同一个出水口出来,会因为混合而造成水质污染的问题。

Description

水路板组件、水龙头及供水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路板组件、水龙头及供水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水龙头通常只有一个出水口,需要将饮用水和洗涤水整合,因此需要在龙头的出水端做区分,将不同水质的水区分开,便于用户识别,同时避免饮用水与洗涤水在出水端混合从而污染水质。如果不同水质的水从同一个出水口出来后,会因为混合而造成水质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路板组件、水龙头及供水机构,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同水质的水从同一个出水口出来,会因为混合而造成水质污染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路板组件包括:集成水路组件和送水管组件,集成水路组件包括集成水路板,送水管组件包括第一送水管和第二送水管;
第一送水管和第二送水管的出水端均与集成水路板连通,集成水路板上设置有多个出水口。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集成水路组件还包括第一出水接头和第二出水接头,集成水路板内设置有第一液体腔、第一分离腔和第二分离腔,送水管组件还包括第三送水管;
第一液体腔分别与第一出水接头和第一送水管连通,第一分离腔分别与第二分离腔和第二送水管连通,第三送水管和第二出水接头均与第二分离腔连通。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第一分离腔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且第一入口靠近第一分离腔的底壁设置,第一出口靠近第一分离腔的顶壁设置;
第一分离腔和第二分离腔通过第一出口连通,第一分离腔与第二送水管通过第一入口连通。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第一分离腔内还设置有分离柱,分离柱设置于第一分离腔底壁,并向靠近第一分离腔顶壁的方向延伸。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第二分离腔设置有第二分离壁、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第二分离壁设置于第二分离腔的底壁,并与第二分离腔顶壁之间形成第一排气口;
第二入口设置于第二分离腔的侧壁,并与第三送水管连通,第二出口设置于第二分离腔的底壁,并与第二出水接头连通。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第二出口伸出第二分离腔的底壁,并向背离第二分离腔底壁的方向延伸。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第二分离壁与第二分离腔背离第二入口的侧壁合围形成排气腔,排气腔与第二分离腔连通;
排气腔的底壁设置有第二排气口,第二排气口与第二出水接头连通。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第二排气口围设于第二出口的外周面,第二出水接头固定连接于第二排气口的外周面。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第二分离腔还设置有挡水板,挡水板对应第二排气口固定设置于第二分离腔顶壁,并与第二分离腔底壁形成连通口,连通口与第一出口连通。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第一液体腔设置有第三入口和第三出口;
第三入口设置于第一液体腔的侧壁,并与第一送水管连通,第三出口设置于第一液体腔的底壁,并伸出于第一液体腔,第一出水接头固定连接于第三出口。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第一出水接头包括栅格接头和蜂窝接头,栅格接头设于蜂窝接头内,蜂窝接头与第三出口固定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第一出水接头还包括垫圈,垫圈设置于第一液体腔底壁与栅格接头之间。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水路板组件还包括转接头,第一送水管、第二送水管和第三送水管均通过转接头与输水终端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龙头包括龙头本体、龙头底座和水路板组件,龙头本体与水路板组件中的转接头连通,龙头底座连接于龙头本体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供水机构包括水龙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路板组件、水龙头及供水机构具有的技术优势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路板组件包括:集成水路组件和送水管组件,集成水路组件包括集成水路板,送水管组件包括第一送水管和第二送水管;第一送水管和第二送水管的出水端均与集成水路板连通,集成水路板上设置有多个出水口。在使用水龙头时,由于第一送水管和第二送水管的出水端均与集成水路板连通,不同水质的水可以分别从第一送水管和第二送水管的出水端进入到集成水路板中,再分别从集成水路板上的多个出水口中流出;第一送水管和第二送水管、集成水路板及多个出水口相互配合,避免不同的水质从同一个出水口出来后混合,从而避免不同水质之间的相互污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路板组件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路板组件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路板组件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路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龙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龙头的爆炸图。
图标:100-集成水路组件;110-第一出水接头;111-栅格接头;112-蜂窝接头;113-垫圈;120-第二出水接头;130-液体腔;131-第三入口;132-第三出口;140-第一分离腔;141-第一入口;142-第一出口;143-分离柱;150-第二分离腔;151-第二分离壁;1511-第一排气口;152-第二入口;153-第二出口;154-排气腔;1541-第二排气口;155-挡水板;1551-连通口;
200-送水管组件;210-第一送水管;220-第二送水管;230-第三送水管;
300-转接头;
400-龙头本体;
500-龙头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公式中的物理量,如无单独标注,应理解为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的基本量,或者,由基本量通过乘、除、微分或积分等数学运算导出的导出量。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路板组件包括:集成水路组件100和送水管组件200,集成水路组件100包括集成水路板,送水管组件200包括第一送水管210和第二送水管220;
第一送水管210和第二送水管220的出水端均与集成水路板连通,集成水路板上设置有多个出水口。
具体的结合图1到图4所示,在使用水龙头时,由于第一送水管210和第二送水管220的出水端均与集成水路板连通,不同水质的水可以分别从第一送水管210和第二送水管220的出水端进入到集成水路板中,再分别从集成水路板上的多个出水口中流出;第一送水管210和第二送水管220、集成水路板及多个出水口相互配合,避免不同的水质从同一个出水口出来后混合,从而避免不同水质之间的相互污染。
本实施例可选的技术方案中,集成水路组件100还包括第一出水接头110和第二出水接头120,集成水路板内设置有第一液体腔130、第一分离腔140和第二分离腔150,送水管组件200还包括第三送水管230;
第一液体腔130分别与第一出水接头110和第一送水管210连通,第一分离腔140分别与第二分离腔150和第二送水管220连通,第三送水管230和第二出水接头120均与第二分离腔150连通。
具体的结合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送水管210设置为气泡水管,即第一送水管210为洗涤水送水管;第二送水管220设置为热水管,第三送水管230设置为冷水管。气泡水管与第一液体腔130连通,且第一出水接头110与第一液体腔130上的出水口连通,使用水龙头时,气泡水直接从第一出水接头110流出。热水管与第一分离腔140连通;冷水管与第二分离腔150连通,第二出水接头120与第二分离腔150上的出水口连通,且第二分离腔150与第一分离腔140连通。在使用热水时,热水从热水管出来经过第一分离腔140被气液分离一次后到达第二分离腔150,在第二分离腔150再次被气液分离后,经第二分离腔150上的出水口从第二出水接头120流出;冷水从冷水管出来后直接到达第二分离腔150之后从第二出水接头120流出。在整个使用过程中,洗涤水和饮用水从不同的送水管及出水口流出,将饮用水和洗涤水分开,避免从而避免洗涤水和饮用水之间的相互污染。另外,热水从热水管出来之后,依次经过第一分离腔140和第二分离腔150,并两次被气液分离,避免在接水过程中出现热水喷溅等情况,保证良好的出水状态。
本实施例可选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分离腔140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入口141和第一出口142,且第一入口141靠近第一分离腔140的底壁设置,第一出口142靠近第一分离腔140的顶壁设置;
第一分离腔140和第二分离腔150通过第一出口142连通,第一分离腔140与第二送水管220通过第一入口141连通。
具体的结合图2到图4所示,第一入口141和第一出口142分别设置于第一分离腔140两个相对的侧壁上,且第一入口141靠近第一分离腔140的底壁设置,第二送水管220的出水端与第一入口141连通;第一出口142靠近第一分离腔140的顶壁设置,第一出口142与第二分离腔150连通。当热水从第二送水管220流到第一分离腔140,在第一分离腔140内积攒到第一出口142底壁的位置之后,再从第一出口142流到第二分离腔150中。在此过程中,热水沸腾产生热气,由于热气密度较低重量轻,热水在第一分离腔140内积攒到第一出口142底壁的位置的时间内,热气向上漂浮至第一分离腔140的顶部,相当于完成一次气液分离,避免在接水过程中出现热水喷溅等情况,降低用户使用过程中被烫伤的几率。
本实施例可选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分离腔140内还设置有分离柱143,分离柱143设置于第一分离腔140底壁,并向靠近第一分离腔140顶壁的方向延伸。
具体的结合图2和图3所示,分离柱143一端固定设置于第一分离腔140底壁,另一端为自由端,自由端向靠近第一分离腔140顶壁的方向延伸。在热水通过第一分离腔140流向第二分离腔150的过程中,热水被分离柱143打散,使热水中的热气进一步被分离出来,进一步提升第一次气液分离的效果。
另外,第一分离腔140中可设置一个分离柱143,也可以设置多个分离柱143,分离柱143可以设置于第一分离腔140底壁,也可以设置于第一分离腔140侧壁或者顶壁等,具体的设置数量和设置位置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能达到提升气液分离效果的技术目的即可。
本实施例可选的技术方案中,第二分离腔150设置有第二分离壁151、第二入口152和第二出口153,第二分离壁151设置于第二分离腔150的底壁,并与第二分离腔150顶壁之间形成第一排气口1511;
第二入口152设置于第二分离腔150的侧壁,并与第三送水管230连通,第二出口153设置于第二分离腔150的底壁,并与第二出水接头120连通。
具体的结合图2到图4所示,第二分离壁151一端固定设置于第二分离腔150的底壁,另一端向靠近第二分离腔150顶壁的方向延伸,并与第二分离腔150顶壁之间形成第一排气口1511,第三送水管230通过第二入口152与第二分离腔150连通,第二出口153与第二出水接头120连通。当需要热水时,在第一分离腔140进行第一次气液分离的热水从第一出口142流至第二分离腔150,到达第二分离腔150后的热水中的热气再次漂浮至第一排气口1511,相当于进第二次气液分离,之后再经第二出口153从第二出水接头120流出;两次气液分离,进一步减少热水中气体的含量,避免在接水过程中出现热水喷溅等情况,降低用户使用过程中被烫伤的几率。当需要冷水时,冷水直接从第三送水管230通过第二入口152流到第二分离腔150,之后再经第二出口153从第二出水接头120流出,冷热水共用一个出水口,区分冷热水的同时,使集成水路组件结构更加简单。
本实施例可选的技术方案中,第二出口153伸出第二分离腔150的底壁,并向背离第二分离腔150底壁的方向延伸。
具体的结合图1和图4所示,第二出口153呈漏斗状伸出第二分离腔150的底壁,且第二出口153靠近第二分离腔150的底壁的直径大于背离第二分离腔150底壁的直径,当热水从第二出水接头120流出时,第二出口153对热水进行汇聚和缓冲,进一步降低在接水过程中出现水流喷溅等情况出现的几率。
本实施例可选的技术方案中,第二分离壁151与第二分离腔150背离第二入口152的侧壁合围形成排气腔154,排气腔154与第二分离腔150连通;
排气腔154的底壁设置有第二排气口1541,第二排气口1541与第二出水接头120连通。
具体的结合图2到图4所示,排气腔154的顶端与第二分离腔150的顶壁之间形成第一排气口1511,排气腔154的底壁设置有与第二出水接头120连通的第二排气口1541。当需要热水时,在气液分离过程中漂浮至第一排气口1511的热气,流动至排气腔154之后,再经第二排气口1541从第二出水接头120排出,避免热气在第二分离腔150堆积,从而影响到对热水的气液分离效果;且由于第二出口153呈漏斗状伸出第二分离腔150的底壁,在通过第二出水接头120接热水时,热气与热水虽然从同一个接头流出,但却相互独立,避免水汽再一次混合。当需要冷水时,如果冷水的流量小,冷水直接经第二出口153从第二出水接头120流出;如果冷水的流量过大,第二排气口1541可作为冷水出口使用,提升冷水的出水速度,且由于从同一个接头流出,从第二排气口1541流出的冷水附着于第二出口153的外周面,可避免出现水流分叉的情况发生,保证出水状态。
本实施例可选的技术方案中,第二排气口1541围设于第二出口153的外周面,第二出水接头120固定连接于第二排气口1541的外周面。
具体的结合图4所示,第二排气口1541围设于第二出口153的外周面,保证第二排气口1541排气效果和排水效果的同时,由于第二出水接头120固定连接于第二排气口1541的外周面,还减小了第二出水接头120的空间体积,保证水路板组件的美观性。
本实施例可选的技术方案中,第二分离腔150还设置有挡水板155,挡水板155对应第二排气口1541固定设置于第二分离腔150的顶壁,并与第二分离腔150的底壁之间形成连通口1551,连通口1551与第一出口142连通。
具体的结合图3所示,挡水板155固定设置于第二分离腔150顶壁,第二分离腔150顶壁可拆卸安装于第二分离腔150,当第二分离腔150顶壁安装于第二分离腔150后,挡水板155刚好对应第一排气口1511;挡水板155与第二分离腔150的底壁之间形成连通口1551,连通口1551与第一出口142连通。且连通口1551的顶壁低于第二分离壁151的自由端。当热水从第一出口142流出之后,再次被挡水板155遮挡打散之后从连通口1551流到第二分离腔150中,使热水中的热气进一步被分离出来,进一步提升第一次气液分离的效果。同时避免热水从第一出口142流出之后直接冲到排气腔154,进一步提升使用安全性。
本实施例可选的技术方案中,第一液体腔130设置有第三入口131和第三出口132;
第三入口131设置于第一液体腔130的侧壁,并与第一送水管210连通,第三出口132设置于第一液体腔130的底壁,并伸出于第一液体腔130,第一出水接头110固定连接于第三出口132。
具体的结合图1、图2及图4所示,第一送水管210的出水端与第三入口131连通,第一出水接头110与第三出口132连通。在使用洗涤水时,直接从第一送水管210流至第一液体腔130,再经第三出口132从第一出水接头110流出,第一出水接头110对洗涤水进行汇聚和缓冲,进一步降低在用水过程中出现水流喷溅等情况出现的几率。
本实施例可选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出水接头110包括栅格接头111和蜂窝接头112,栅格接头111设于蜂窝接头112内,蜂窝接头112与第三出口132固定连接。
具体的结合图1所示,蜂窝接头112固定连接于第三出口132时,可以采用焊接、键连接、过盈配合或者螺纹连接等连接方式,具体的连接方式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能达到蜂窝接头112固定连接于第三出口132的技术目的即可,本实施例中采用螺纹连接。具体为蜂窝接头112设置有内螺纹,第三出口132外周面设置有外螺纹,栅格接头111设于蜂窝接头112内。在组装状态下,蜂窝接头112螺纹连接于第三出口132,栅格接头111和蜂窝接头112相互配合,对水流进行缓冲和整流,避免水流喷溅,保证用水效果。
本实施例可选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出水接头110还包括垫圈113,垫圈113设置于第一液体腔130底壁与栅格接头111之间。
具体的结合图1所示,垫圈113设置于栅格接头111背离蜂窝接头112的端面,在组装状态下,垫圈113位于第一液体腔130的底壁与栅格接头111之间,在接水过程中,垫圈113提升第一出水接头110与第三出口132之间的密封性,避免在接水过程中出现漏水、渗水等情况,保证用水效果。
本实施例可选的技术方案中,水路板组件还包括转接头300,第一送水管210、第二送水管220和第三送水管230均通过转接头300与输水终端连通。
具体的结合图1到图4所示,转接头300设置有三个相对独立的通道,三个相对独立的通道分别与第一送水管210、第二送水管220和第三送水管230连通,同时三个相对独立的通道均与输水终端连通。保证输水终端运水效果的同时,将三个相对独立的通道设置到一个转接头300上,使整体结构更简单。且转接头300的入口端和出口端之间设置有对应的密封垫,保证转接头300的密封性,避免在运水过程中出现漏水、渗水等情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龙头包括龙头本体400、龙头底座500和水路板组件,龙头本体400与水路板组件中的转接头300连通,龙头底座500连接于龙头本体400的底部。
具体的结合图5到图6所示,龙头本体400的两端分别与转接头300和龙头底座500连接。在使用时,水流通过龙头本体400到达转接头300,且由于龙头本体400和龙头底座500连接,可根据需求转动龙头底座500,以使集成水路组件位于合适的位置。
另外龙头本体400上还可以设置旋钮和显示操控区域,旋钮用于控制水流的通断,显示操控区域用于操控水流的具体状态或者观察用水状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供水机构包括水龙头。由于供水机构包含有水龙头所有的结构,所以本实施例提供的供水机构包含上述水龙头的所有有益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水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成水路组件(100)和送水管组件(200),所述集成水路组件(100)包括集成水路板,所述送水管组件(200)包括第一送水管(210)和第二送水管(220);
所述第一送水管(210)和所述第二送水管(220)的出水端均与所述集成水路板连通,所述集成水路板上设置有多个出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水路组件(100)还包括第一出水接头(110)和第二出水接头(120),所述集成水路板内设置有第一液体腔(130)、第一分离腔(140)和第二分离腔(150),所述送水管组件(200)还包括第三送水管(230);
所述第一液体腔(130)分别与所述第一出水接头(110)和所述第一送水管(210)连通,所述第一分离腔(140)分别与所述第二分离腔(150)和所述第二送水管(220)连通,所述第三送水管(230)和所述第二出水接头(120)均与所述第二分离腔(150)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离腔(140)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入口(141)和第一出口(142),且所述第一入口(141)靠近所述第一分离腔(140)的底壁设置,所述第一出口(142)靠近所述第一分离腔(140)的顶壁设置;
所述第一分离腔(140)和所述第二分离腔(150)通过所述第一出口(142)连通,所述第一分离腔(140)与所述第二送水管(220)通过所述第一入口(141)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离腔(140)内还设置有分离柱(143),所述分离柱(143)设置于所述第一分离腔(140)底壁,并向靠近所述第一分离腔(140)顶壁的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离腔(150)设置有第二分离壁(151)、第二入口(152)和第二出口(153),所述第二分离壁(151)设置于所述第二分离腔(150)的底壁,并与第二分离腔(150)顶壁之间形成第一排气口(1511);
所述第二入口(152)设置于所述第二分离腔(150)的侧壁,并与所述第三送水管(230)连通,所述第二出口(153)设置于所述第二分离腔(150)的底壁,并与所述第二出水接头(120)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口(153)伸出所述第二分离腔(150)的底壁,并向背离所述第二分离腔(150)底壁的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离壁(151)与所述第二分离腔(150)背离所述第二入口(152)的侧壁合围形成排气腔(154),所述排气腔(154)与所述第二分离腔(150)连通;
所述排气腔(154)的底壁设置有第二排气口(1541),所述第二排气口(1541)与所述第二出水接头(120)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气口(1541)围设于所述第二出口(153)的外周面,所述第二出水接头(120)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排气口(1541)的外周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离腔(150)还设置有挡水板(155),所述挡水板(155)对应所述第一排气口(1511)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分离腔(150)顶壁,并与所述第二分离腔(150)底壁形成连通口(1551),所述连通口(1551)与所述第二排气口(1541)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体腔(130)设置有第三入口(131)和第三出口(132);
所述第三入口(131)设置于所述第一液体腔(130)的侧壁,并与所述第一送水管(210)连通,所述第三出口(132)设置于所述第一液体腔(130)的底壁,并伸出于所述第一液体腔(130),所述第一出水接头(110)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出口(13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水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接头(110)包括栅格接头(111)和蜂窝接头(112),所述栅格接头(111)设于所述蜂窝接头(112)内,所述蜂窝接头(112)与所述第三出口(132)固定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水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接头(110)还包括垫圈(113),所述垫圈(113)设置于所述第一液体腔(130)底壁与所述栅格接头(111)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板组件还包括转接头(300),所述第一送水管(210)、所述第二送水管(220)和所述第三送水管(230)均通过所述转接头(300)与输水终端连通。
14.一种水龙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龙头本体(400)、龙头底座(500)和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水路板组件,所述龙头本体(400)与所述水路板组件中的转接头(300)连通,所述龙头底座(500)连接于所述龙头本体(400)的底部。
15.一种供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水龙头。
CN202221672342.4U 2022-06-29 2022-06-29 水路板组件、水龙头及供水机构 Active CN2176034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72342.4U CN217603401U (zh) 2022-06-29 2022-06-29 水路板组件、水龙头及供水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72342.4U CN217603401U (zh) 2022-06-29 2022-06-29 水路板组件、水龙头及供水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03401U true CN217603401U (zh) 2022-10-18

Family

ID=83591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72342.4U Active CN217603401U (zh) 2022-06-29 2022-06-29 水路板组件、水龙头及供水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034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603401U (zh) 水路板组件、水龙头及供水机构
CN216454594U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16534941U (zh) 多功能饮水机
CN214333170U (zh) 新型冷却水箱装置
CN210583984U (zh) 一种方便滤芯更换的双层双向过滤器
CN210345017U (zh) 一种用于工业蒸汽热管网系统的流向分配器
CN218637311U (zh) 气体混合配比器
CN109974500B (zh) 一种用于烟气回收装置的水路系统
CN215521051U (zh) 一种大型组合散热器的膨胀箱
CN201545692U (zh) 防溢、排气漏斗
CN219933025U (zh) 一种水龙头
CN215948383U (zh) 一种智能坐便器的清洗水路
CN213777933U (zh) 加湿器及空调
CN219846120U (zh) 水汽分离盒、水龙头以及即热式饮水机
CN218562485U (zh) 一种双层进气起泡器
CN220126247U (zh) 一种优化补液设备
CN211550159U (zh) 用于油箱呼吸器防渗油装置
CN217074098U (zh) 膨胀水壶接口件、冷却液回路及膨胀水壶
CN218773836U (zh) 液体处理装置和清洁设备
CN214856270U (zh) 一种带有导液、导气结构的倒置型泡沫发生装置及皂液机
CN209817019U (zh) 进水阀泄压水排放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马桶
CN220967112U (zh) 一种具有排水通道的出水嘴及其调奶器
CN209733899U (zh) 集成水路结构及集成水槽
CN216867642U (zh) 一种水龙头及饮水装置
CN220832701U (zh) 出水嘴以及饮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