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92823U - 手柄控弯锁紧机构、内窥镜手柄及内窥镜系统 - Google Patents

手柄控弯锁紧机构、内窥镜手柄及内窥镜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92823U
CN217592823U CN202220584405.4U CN202220584405U CN217592823U CN 217592823 U CN217592823 U CN 217592823U CN 202220584405 U CN202220584405 U CN 202220584405U CN 217592823 U CN217592823 U CN 2175928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ob
handle
assembly
limiting
threa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58440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飞
王雄伟
朱鑫建
黄基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croport Urocare Jiaxing Co Ltd
Microport Urocare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croport Urocare Jiaxing Co Ltd
Microport Urocare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roport Urocare Jiaxing Co Ltd, Microport Urocare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croport Urocare Jiax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58440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928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928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92823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79950 priority patent/WO2023174093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柄控弯锁紧机构、内窥镜手柄及内窥镜系统,手柄控弯锁紧机构包括固定轴、旋钮组件、限位组件以及弹性件。固定轴用于安装在手柄本体。旋钮组件可活动地套设于所述固定轴并用于与控弯组件连接,旋钮组件用于驱动控弯组件运动,控弯组件的运动用于使插入管的远端产生弯曲。弹性件与旋钮组件相接触设置。限位组件套设于固定轴,限位组件的至少部分能沿固定轴的轴向移动以挤压所述旋钮组件以及所述弹性件,使所述弹性件锁止旋钮组件转动。上述手柄控弯锁紧机构在锁紧后依旧能对插入管进行微调,从而在检查中能随时将插入管调整至需要的弯曲状态。

Description

手柄控弯锁紧机构、内窥镜手柄及内窥镜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手柄控弯锁紧机构、内窥镜手柄及内窥镜系统。
背景技术
医用内窥镜主要应用在外科手术和常规医疗检查中,在临床使用时,医生利用人体天然孔洞或在身体上开微小创口即可将内窥镜的镜头伸入身体内,然后通过其他手术器械和摄像显示系统就能在体外进行体内的密闭手术操作。与传统的外科手术相比,采用医用内窥镜的微创手术创口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因此,医用内窥镜已得到广泛应用。
医用内窥镜包括操作手柄以及插入管,其中插入管用于插入身体内中,插入管的远端有LED、镜头等部件,将插入管远端的镜头获取患者体内的图像信息并反馈到主机连接的屏幕上即可进行微创手术或医疗检查。为了更好地控制插入管远端的镜头准确寻找到病灶,需要通过操作手柄控制插入管弯曲转向并且在插入管弯曲后需要进行对插入管的弯曲角度进行锁紧固定,即对内窥镜进行控弯锁紧。传统的内窥镜在控弯锁紧后,插入管的弯曲角度就被锁死了,但临床使用中,医生在将内窥镜控弯锁紧后,经常需要对插入管的弯曲角度进行细微调整以达到医生想要的弯曲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手柄控弯锁紧机构、内窥镜手柄及内窥镜系统。该手柄控弯锁紧机构在对插入管的弯曲角度锁紧后依旧能对插入管的弯曲角度进行调整,并且在调整后锁紧不失效。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手柄控弯锁紧机构,包括:
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用于安装在手柄本体;
旋钮组件,所述旋钮组件可活动地套设于所述固定轴并与控弯组件连接,所述旋钮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控弯组件运动,所述控弯组件的运动用于使插入管的远端产生弯曲;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旋钮组件相接触设置;以及,
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套设于所述固定轴,所述限位组件的至少部分能沿所述固定轴的轴向移动以挤压所述旋钮组件以及所述弹性件,使所述弹性件锁止旋钮组件转动。
下面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组件包括:
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套设于所述固定轴并能沿所述固定轴的轴向移动;以及,
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固定轴,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接触配合,当所述第二限位件绕所述固定轴转动时,所述第二限位件于驱动所述第一限位件沿所述固定轴的轴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件靠近所述第一限位件的一侧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限位件靠近所述第二限位件的一侧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滑动配合,所述第二限位件具有解锁位置以及锁定位置,所述第二限位件能在所述解锁位置以及锁定位置之间转动以驱使所述第一限位件沿所述固定轴的轴向移动,所述第二限位件在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件松开所述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限位件在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件压紧所述第一弹性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的其中之一设有第一凸起,其中之另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限位件在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第一凸起嵌入所述第一凹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轮盘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轮盘,所有所述轮盘依次套设在所述固定轴上,每个所述轮盘各连接有至少一根所述拉线;所述旋钮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旋钮,所有所述旋钮沿所述固定轴的轴向依次套设在所述固定轴上,并且所述旋钮与所述轮盘一一对应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弯组件包括:
轮盘组件,所述轮盘组件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固定轴并与所述旋钮组件连接,所述轮盘组件能在所述旋钮组件的带动下绕所述固定轴转动;以及,
拉线,所述拉线的一端与所述轮盘组件连接,所述拉线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插入管的远端连接,以在所述轮盘组件绕所述固定轴转动时,所述拉线牵引所述插入管的远端产生弯曲。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轮盘组件包括第一轮盘以及第二轮盘,所述第一轮盘与所述第二轮盘沿所述固定轴的轴向依次套设在所述固定轴上,所述第一轮盘与所述第二轮盘各连接有至少一根所述拉线;所述旋钮组件包括第一旋钮以及第二旋钮,第一旋钮以及第二旋钮沿所述固定轴的轴向依次套设在所述固定轴上,并且所述第一旋钮与所述第一轮盘连接,所述第二旋钮与所述第二轮盘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包括:
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在所述限位组件与所述第一旋钮之间;以及,
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旋钮与所述手柄本体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柄控弯锁紧机构还包括分隔件,所述分隔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旋钮与所述第二旋钮之间,所述分隔件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旋钮设有避让槽,所述手柄本体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的一端穿过所述避让槽并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轮盘与所述第二轮盘均包括轴套以及连接在所述轴套一端的盘体,所述第一轮盘的所述轴套套设在所述固定轴外并与所述第一旋钮连接,所述第二轮盘的所述轴套套设在所述第一轮盘的所述轴套外并与所述第二旋钮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盘体均连接有至少一根拉线,并且每根所述拉线远离所述插入管的一端均位置可调地设置在所述盘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轮盘组件还包括第一螺纹件,所述盘体开设有沿所述拉线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贯穿所述盘体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件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拉线远离所述插入管的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一螺纹孔中并与所述第一螺纹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纹件沿轴向开设有相连通的第一穿线孔以及第二穿线孔,所述第一穿线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穿线孔的孔径,所述拉线穿设在所述第二穿线孔中,所述拉线远离所述插入管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一穿线孔中,所述第一限位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穿线孔的孔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轮盘组件还包括第二螺纹件,所述盘体开设有与所述拉线的长度方向呈夹角的所述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件与所述第二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拉线远离所述插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螺纹件连接,所述第二螺纹件用于卷收所述拉线以使所述拉线朝远离所述插入管方向收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螺纹件沿径向开设有相连通且贯穿第二螺纹件的第三穿线孔以及第四穿线孔,所述第三穿线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四穿线孔的孔径,所述拉线穿设在所述第四穿线孔中,所述拉线远离所述插入管的一端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三穿线孔中,所述第二限位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四穿线孔的孔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轮盘组件还包括第三螺纹件,所述盘体开设有第三螺纹孔以及第五穿线孔,所述第五穿线孔沿所述拉线的长度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盘体,所述拉线穿设在所述第五穿线孔中,所述第三螺纹孔与所述第五穿线孔相连通并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三螺纹件与所述第三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第三螺纹件用于将所述拉线压接在所述第五穿线孔中的压接位置或松开所述拉线的松开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柄控弯锁紧机构还包括固定帽以及第五螺纹件,所述固定帽开设有第二通孔,固定帽套设于固定轴远离所述手柄本体的一端,所述固定轴远离所述手柄本体的一端开设第五螺纹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五螺纹孔连通,所述第五螺纹件穿设在所述第二通孔中并与所述第五螺纹孔螺纹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柄控弯锁紧机构还包括卡套以及绑带,所述卡套与所述绑带间隔地设置于所述手柄本体的同一侧,所述卡套设有用于固定另一内窥镜的固定槽,所述绑带用于绑接所述另一内窥镜。
本申请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内窥镜手柄,所述内窥镜手柄包括上述的手柄控弯锁紧机构,以及手柄本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柄本体包括相扣合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围合形成安装腔,所述控弯组件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旋钮组件、所述弹性件以及所述限位组件均位于所述安装腔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通过第四螺纹件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其中之一设有第二凸起,其中之另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凸起插设在所述第二凹槽内。
本申请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内窥镜系统,包括上述的内窥镜手柄以及插入管,所述插入管的近端与所述内窥镜手柄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入管包括插入管本体、头端件、内套管以及外套管,所述内套管套设在所述插入管本体的远端,所述外套管的一端套设于所述头端件的近端,所述外套管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内套管,所述头端件设有第一器械通道,所述插入管本体设有与所述第一器械通道相连通的第二器械通道,所述第一器械通道的中心轴线与第二器械通道的中心轴线不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器械通道与所述第一器械通道之间具有过渡间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头端件的近端设有朝靠近所述插入管本体方向凸出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用于对插入所述第一器械通道的器械进行导向以及固定。
上述手柄控弯锁紧机构在需要对插入管进行控弯时,通过转动旋钮组件可带动控弯组件运动,控弯组件运动时能使得拉线拉动插入管的远端弯曲转向。当插入管弯曲至适合角度后,在需要锁定插入管的角度时,通过使限位组件的至少部分沿固定轴的轴向移动,限位组件轴向移动后能对弹性件施加轴向上的挤压力,弹性件受挤压后会发生弹性变形,增加对旋钮组件的阻尼,从而在无外力转动旋钮组件时限制旋钮组件的自由转动,进而避免由于插入管的恢复力导致的轮盘组件回转问题,以实现锁定插入管的弯曲角度。并且通过弹性件对旋钮组件的摩擦力限制旋钮组件的转动并不会锁死旋钮组件,此时通过对旋钮组件施加比该摩擦力更大的力,即可在此再次转动旋钮组件,进而实现对插入管的弯曲角度进行微调,直至将插入管调整至需要的弯曲状态。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的内窥镜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内窥镜手柄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内窥镜手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一实施例的内窥镜手柄内部结构图一;
图5为一实施例的内窥镜手柄内部结构图二;
图6为图1中所示的手柄控弯锁紧机构的局部爆炸图;
图7为一实施例的第二限位件与第一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所示的第二限位件与第一限位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9为图2中所示的A局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一实施例的拉线与第一转盘的连接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所示的拉线与第一转盘的俯视图;
图12为一实施例的第一螺纹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一实施例的拉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2中所示的第一螺纹件与图13中所示的拉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另一实施例的拉线与第一转盘的连接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所示的拉线与第一转盘的俯视图;
图17为一实施例的第二螺纹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另一实施例的拉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7中所示的第二螺纹件与图18中所示的拉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又一实施例的拉线与第一转盘的连接示意图;
图21为图15中所示的拉线与第一转盘的剖视图;
图22为图15中所示的拉线与第一转盘的俯视图;
图23为一实施例的第一转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图23中所示的第一转盘的俯视图;
图25为再一实施例的拉线与第一转盘的连接示意图;
图26为图25中所示的第一转盘的俯视图;
图27为另一实施例的内窥镜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图27中所示的内窥镜手柄的在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29为一实施例的插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0为图29中所示的插入管的剖视图;
图31为图29中所示的插入管省去外套管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2为一实施例的头端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手柄本体;11、第一壳体;111、第一连接部;112、第二凹槽;12、第二壳体;121、第二连接部;122、第二凸起;13、安装腔;14、第四螺纹件;15、卡套;151、固定槽;16、绑带;20、插入管;201、插入管本体;202、头端件;203、凸出部;211、第二器械通道;212、第一器械通道;22、内套管;23、外套管;24、过渡间隔;30、旋钮组件;31、第一旋钮;32、第二旋钮;33、锁紧旋钮;40、固定轴;41、固定帽;42、第五螺纹件;50、轮盘组件;51、第一轮盘;52、第二轮盘;53、盘体;531、第一螺纹孔;532、第二螺纹孔;533、线槽;534、第五穿线孔;535、第三螺纹孔;54、轴套;55、第一螺纹件;551、第一穿线孔;552、第二穿线孔;56、第二螺纹件;561、第三穿线孔;562、第四穿线孔;57、第三螺纹件;61、第一限位件;611、第二斜面;612、第一凹槽;62、第二限位件;621、第一斜面;622、第一凸起;71、第一弹性件;72、第二弹性件;80、拉线;81、第一限位部;82、第二限位部;91、分隔件;92、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具体地,在本申请中“近端”指的是部件靠近手术操作者的一端;“远端”指的是部件远离手术操作者的一端。
参见图1到图5,具体地一实施例的手柄控弯锁紧机构包括固定轴40、旋钮组件30、限位组件、以及弹性件。
具体地,固定轴40用于安装在手柄本体10,其中手柄本体10包括相扣合的第一壳体11以及第二壳体12,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围合形成安装腔13。进一步地,手柄本体用于与插入管20的近端连接,插入管20用于通过人体天然孔洞或在身体上开微小创口伸入人体内,插入管20的近端与手柄本体10连接,插入管20的远端设有LED、镜头等部件,从而获取人体内图像信息。
具体地,固定轴40的一端与第二壳体12固定连接,固定轴40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壳体11并伸出至安装腔13外,使得固定轴40形成位于安装腔13内的第一段以及位于安装腔13外的第二段。
旋钮组件30可活动地套设于固定轴40的第二段并用于与控弯组件连接,旋钮组件30用于驱动所述控弯组件运动,控弯组件的运动能使得插入管20的远端产生弯曲。较佳地,在一实施例中,控弯组件包括轮盘组件50以及拉线80,轮盘组件50可转动地套设于固定轴40的第一段并与旋钮组件30连接。拉线80的一端与轮盘组件50连接,拉线80的另一端与插入管20的远端连接,从而通过旋钮组件30驱动轮盘组件50转动,轮盘组件50即可朝远离插入管20方向拉扯拉线80,使得拉线80牵引插入管20的远端弯曲转向。
限位组件套设于固定轴40并且位于旋钮组件30远离手柄本体10的一侧,限位组件的至少部分能沿所述固定轴的轴向移动以使得限位组件的至少部分挤压或松开旋钮组件30。较佳地,在一实施例中,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件61以及第二限位件62。其中第一限位件61套设于固定轴40并能沿固定轴40的轴向移动;第二限位件62可转动地套设于固定轴40,第二限位件62与第一限位件61接触配合,并且当第二限位件62绕固定轴转动时,第二限位件62驱动第一限位件61沿固定轴40的轴向移动。较佳地,第二限位件62还连接有锁紧旋钮33,通过锁紧旋钮33便于转动第二限位件62。可理解地,能实现限位组件沿固定轴40的轴向移动以压紧旋钮组件的方式还有很多,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在另一实施例中,限位组件也可以为螺母,螺母与固定轴螺纹连接,从而通过旋转螺母也能使得螺母沿固定轴40的轴向移动以压紧旋钮组件。
弹性件与旋钮组件相接触设置,从而在限位组件沿固定轴40的轴向移动以挤压旋钮组件30以及弹性件时,弹性件发生变形而对旋钮组件30产生摩擦力,该摩擦力能将旋钮组件30锁紧,防止旋钮组件回转。较佳地,在一实施例中,弹性件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弹性件71以及第二弹性件72,其中,第一弹性件71设置在第一限位件61与旋钮组件30之间。第二弹性件72设置在旋钮组件30与手柄本体10之间,从而进一步增大。较佳地,第一弹性件71以及第二弹性件72的材料均为弹性材料,例如为橡胶圈或橡胶垫等。可理解地,弹性件的数量不限于上述的两个,在其他个实施例中,弹性件的数量也可以按需求设置一个或更多个。
具体地,上述手柄控弯锁紧机构在需要对插入管20进行控弯时,通过转动旋钮组件30可带动轮盘组件50转动,轮盘组件50转动时能朝远离插入管20方向拉扯拉线80,进而使得拉线80拉动插入管20的远端弯曲转向。当插入管20弯曲至适合角度后,在需要锁定插入管20的角度时,通过锁紧旋钮33转动第二限位件62,第二限位件62能驱动第一限位件61沿固定轴40的轴向移动,第一限位件61轴向移动后能对第一弹性件71施加轴向上的挤压力,第一弹性件71受挤压后能沿轴向对旋钮组件30施压,使得旋钮组件30轴向移动进而挤压第二弹性件72。第一弹性件71以及第二弹性件72受挤压后均会发生弹性变形,增加对旋钮组件30的阻尼,从而在无外力转动旋钮组件30时限制旋钮组件30的自由转动,进而避免由于插入管20的恢复力导致的轮盘组件50回转问题,以实现锁定插入管20的弯曲角度。并且通过第一弹性件71与第二弹性件72对旋钮组件30的摩擦力限制旋钮组件30的转动并不会锁死旋钮组件30,此时通过对旋钮组件30施加比该摩擦力更大的力,即可在此再次转动旋钮组件30,进而实现对插入管20的弯曲角度进行微调,直至将插入管20调整至需要的弯曲状态。
进一步地,轮盘组件50包括至少一个轮盘,所有轮盘沿固定轴40的轴向依次套设在固定轴40上,每个轮盘各连接有至少一根拉线80;旋钮组件30包括至少一个旋钮,所有旋钮沿固定轴40的轴向依次套设在固定轴40上,并且旋钮与轮盘一一对应连接,从而实现插入管20的多向弯曲。
具体地,参见图3以及图6,在本实施例中,轮盘组件50包括第一轮盘51以及第二轮盘52,第一轮盘51与第二轮盘52沿固定轴40的轴向依次套设在固定轴40上,第一轮盘51与第二轮盘52各连接有至少一根拉线80。对应地,旋钮组件30包括第一旋钮31以及第二旋钮32,第一旋钮31以及第二旋钮32沿固定轴40的轴向依次套设在固定轴40上,第一旋钮31与第一轮盘51连接,第二旋钮32与第二轮盘52连接,较佳地,第一轮盘51连接有两根拉线80,从而通过朝不同方向转动第一旋钮31,即可带动第一轮盘51朝相应方向转动,进而实现控制插入管20朝两个不同的方向弯曲,例如左右方向。同理,第二轮盘52连接有两根拉线80,从而通过朝不同方向转动第二旋钮32,即可带动第二轮盘52朝不同方向转动,进而实现控制插入管20朝两个不同的方向弯曲,例如上下方向。
进一步地,第一弹性件71设置在第一限位件61与第一旋钮31之间,第二弹性件72设置在第二旋钮32与手柄本体10之间。从而通过锁紧旋钮33转动第二限位件62,第二限位件62能驱动第一限位件61沿固定轴40的轴向移动,第一限位件61轴向移动后能对第一弹性件71施加轴向上的挤压力,第一弹性件71受挤压后会发生弹性变形,从增加对第一旋钮31的阻尼,从而限制第一旋钮31的自由转动。同时第一弹性件71受挤压后能沿轴向对第一旋钮31施压,使得第一旋钮31轴向移动进而对第二旋钮32施加轴向上的挤压力。第二旋钮32受到轴向上的挤压力后沿轴向靠近手柄本体10,进而挤压第二弹性件72,第二弹性件72受挤压后发生弹性变形,从增加对第二旋钮32的阻尼,从而限制第二旋钮32的自由转动。至此在无外力转动第一旋钮31以及第二旋钮32时,第一旋钮31以及第二旋钮32时被锁紧,进而避免由于插入管20的恢复力导致的第一旋钮31以及第二旋钮32回转,以实现锁定插入管20的弯曲角度。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第一旋钮31以及第二旋钮32在锁紧后,转动第一旋钮31或第二旋钮32以微调插入管20的弯曲角度时,由于接触摩擦力的影响导致的第一旋钮31或第二旋钮32相互影响的问题,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手柄控弯锁紧机构还包括分隔件91,分隔件91设置于第一旋钮31与第二旋钮32之间,分隔件91设有第一通孔,第二旋钮32设有避让槽,手柄本体10连接有立柱92,立柱92的一端穿过避让槽并穿设在第一通孔中,从而通过分隔件91分隔第一旋钮31与第二旋钮32,避免了第一旋钮31与第二旋钮32直接接触,同时通过立柱92穿设在分隔件91的连接孔中,从而在不影响分隔件91沿固定轴40的轴向移动的同时限制了分隔件91的转动,进而避免了由于接触摩擦力的影响导致的第一旋钮31、第二旋钮32相互影响的问题,进而能更精确地调整插入管20的弯曲角度。较佳地,避让槽为弧形槽,从而避免立柱92影响第二旋钮32的转动。
继续参见图7以及图8,进一步地,第二限位件62靠近第一限位件61的一侧设有第一斜面621,第一限位件61靠近第二限位件62的一侧设有第二斜面611,第一斜面621与第二斜面611滑动配合,第二限位件62具有解锁位置以及锁定位置,第二限位件62能在解锁位置以及锁定位置之间转动,具体地,在第二限位件62由解锁位置旋转至锁定位置过程中,第一斜面621与第二斜面611滑动配合,从而驱使第一限位件61沿轴向移动,进而使得第一限位件61压紧第一弹性件71。当第二限位件62旋转回到在解锁位置时,第一限位件61松开第一弹性件71。
进一步地,第一斜面621设有第一凸起622,第二斜面611设有第一凹槽612,第二限位件62在锁定位置时,第一凸起622嵌入第一凹槽612内,从而将第二限位件62锁定在锁定位置,避免第二限位件62回转,同时第一凸起622进入到第一凹槽612时会与第一凹槽612的槽壁发生碰撞从而产生清脆响声,从而提醒操作者第二限位件62已旋转到锁定位置,避免了旋转过位。当然值得说明的是,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凹槽612也可以开设在第一斜面621上,第一凸起622也可以是设置在第二斜面611上,如此也同样能实现将第二限位件62锁定在锁定位置以及提醒操作者第二限位件62旋转到位的目的,在此不做赘述。较佳地,第一凸起622为圆弧形凸起,对应地,第一凹槽612为圆弧形凹槽,从而使得第一凸起622更易于进入或退出第一凹槽612。
参见图3,为了避免第二限位件62从固定轴40中脱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手柄控弯锁紧机构还包括固定帽41以及第五螺纹件42,其中固定帽41开设有第二通孔,固定帽41套设于固定轴40远离手柄本体10的一端,固定轴40远离手柄本体10的一端设有第五螺纹孔,第二通孔与五螺纹孔连通,第五螺纹件42穿设在第二通孔中并与第五螺纹孔螺纹配合。固定帽41用于限制第二限位件62从固定轴40中脱出,并且通过第五螺纹件42固定固定帽41能避免旋转固定件转动时带动固定帽41,从而避免了固定帽41松动,进而保证了手柄控弯锁紧机构对插入管20的控弯锁紧功能的有效性。
在本申请中,通过第一轮盘51或第二轮盘52转动以拉拽拉线80,从而实现对插入管20的远端进行控弯。一般地,拉线80的材料多为金属丝或其他软性线材。在多次控弯后拉线80会延展变长,导致拉线80变得松弛,进而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拉线80空程的现象,空程现象即需要医生转动第一旋钮31或第二旋钮32到一定的角度以后,插入管20才会开始弯曲,这样插入管20的最大弯曲角度往往达不到预期,插入管20的弯曲角度不够会影响医生寻找病灶,甚至遗漏病灶,同时也会影响医生碎石、活检等操作,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病人的手术风险。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的拉线的一端位置可调地设置于轮盘组件50,从而通过调整拉线相对轮盘组件的位置,即可调整拉线80的松紧程度,从而解决拉线80空程问题。具体地,第一轮盘51与第二轮盘52均包括轴套54以及连接在轴套54一端的盘体53,第一轮盘51的轴套54套设在固定轴40外并与第一旋钮31连接,第二轮盘52的轴套54套设在第一轮盘51的轴套54外并与第二旋钮32连接。进一步地,拉线80远离插入管20的一端位置可调地设置在盘体53上,以使拉线80能朝远离插入管20方向收紧,当长时间使用导致拉线80延展变长,进而导致拉线80变得松弛时,通过调整拉线80远离插入管20的一端在盘体53上的位置,从而进一步收紧拉线80,使得拉线80被重新绷紧,进而避免了出现拉线80空程的现象。
参见图10以及图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轮盘组件50还包括第一螺纹件55,盘体53开设有沿拉线80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贯穿盘体53的第一螺纹孔531,第一螺纹件55与第一螺纹孔531螺纹配合,拉线80远离插入管20的一端穿设在第一螺纹孔531中并与第一螺纹件55连接,当在长时间使用导致拉线80延展变长,进而导致拉线80变得松弛时,通过转动第一螺纹件55,使得第一螺纹件55朝远离插入管20方向移动,从而朝远离插入管20方向收紧拉线80,使得拉线80被重新绷紧,进而避免了出现拉线80空程的现象。
进一步地,参见图12到图1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螺纹件55沿轴向开设有相连通的第一穿线孔551以及第二穿线孔552,第一穿线孔551的孔径大于第二穿线孔552的孔径,拉线80穿设在第二穿线孔552中,拉线80远离插入管20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部81,第一限位部81位于第一穿线孔551中,第一限位部81的直径大于第二穿线孔552的孔径,从而使得拉线80远离插入管20的一端与第一螺纹件55能同步向远离插入管20方向移动,进而收紧拉线80。值得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拉线80远离插入管20的一端也可以是直接绑接或通过粘胶粘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一螺纹件55上。
较佳地,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盘体53均设置有两条拉线80,对应地,每个盘体53均设置有两个第一螺纹孔531,每个第一螺纹孔531内均设置有一个第一螺纹件55,两条拉线80一一对应地连接至两个第一螺纹件55上,从而通过四条拉线80实现对插入管20的四向控弯。
参见图15以及图16,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轮盘组件50还包括第二螺纹件56,盘体53开设有与拉线80的长度方向呈夹角的第二螺纹孔532,优选的,第二螺纹孔532的轴线方向与拉线80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二螺纹件56与第二螺纹孔532螺纹配合,拉线80远离插入管20的一端与第二螺纹件56连接,第二螺纹件56用于卷收拉线80以使拉线80朝远离插入管20方向收紧。具体地,在长时间使用导致拉线80延展变长,进而导致拉线80变得松弛时,通过转动第二螺纹件56,能使得拉线80被逐渐缠绕到第二螺纹件56上,从而朝远离插入管20方向收紧拉线80,使得拉线80被重新绷紧,进而避免了出现拉线80空程的现象。
进一步地,参见图17到图19,第二螺纹件56沿径向开设有相连通且贯穿第二螺纹件56的第三穿线孔561以及第四穿线孔562,第三穿线孔561的孔径大于第四穿线孔562的孔径,拉线80穿设在第四穿线孔562中,拉线80远离插入管20的一端设有第二限位部82,第二限位部82位于第三穿线孔561中,第二限位部82的直径大于第四穿线孔562的孔径。从而使得拉线80远离插入管20的一端与第二螺纹件56连接固定,进而在转动第二螺纹件56时能使得拉线80缠绕在第二螺纹件56上,进而收紧拉线80。值得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拉线80远离插入管20的一端也可以是直接绑接或通过粘胶粘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二螺纹件56上。
进一步地,参见图15盘体53还开设有沿径向贯穿盘体53的线槽533,拉线80远离插入管20的一端穿设在线槽533内并与第二螺纹件56连接,从而避免第二螺纹件56卷收拉线80时拉线80与盘体53发生干涉。
较佳地,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盘体53均设置有两条拉线80,对应地,每个盘体53均设置有两个第二螺纹孔532,每个第二螺纹孔532内均设置有一个第二螺纹件56,两条拉线80一一对应地连接至两个第二螺纹件56上,从而通过四条拉线80实现对插入管20的四向控弯。
参见图20到图24,在又一实施例中,轮盘组件50包括第三螺纹件57,盘体53开设有第三螺纹孔535以及第五穿线孔534,第五穿线孔534沿拉线80的长度方向延伸并贯穿盘体53,拉线80穿设在第五穿线孔534中,第三螺纹孔535与第五穿线孔534相连通并呈夹角设置,较佳地,第三螺纹孔535与第五穿线孔534相垂直设置。第三螺纹件57与第三螺纹孔535螺纹配合,具体地,转动第三螺纹件57,能使得第三螺纹件57在压接位置与松开位置之间移动,在压接位置时,第三螺纹件57能将拉线80压接在第五穿线孔534中;在松开位置时,第三螺纹件57松开拉线80。具体地,在手柄控弯锁紧机构正常工作时,第三螺纹件57处于压接位置,此时第三螺纹件57的一端压紧拉线80,从而在转动盘体53是能拉拽拉线80,进而实现对插入管20进行控弯。需要说明的是,当长时间使用导致拉线80延展变长而变得松弛时,通过旋松第三螺纹件57,使得第三螺纹件57进入松开位置,使得第三螺纹件57松开拉线80,此时朝远离插入管20方向拉直拉线80可以使得拉线80被重新绷紧,再旋紧第三螺纹件57,使得第三螺纹件57重新进入压接位置以压紧拉线80,从而使得拉线80保持绷紧,避免出现拉线80空程的现象。
较佳地,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盘体53均设置有两条拉线80,对应地,每个盘体53均设置有两个第三螺纹孔535以及两个第五穿线孔534,每第三个螺纹孔内均设置有一个第三螺纹件57,两条拉线80一一对应地连接至两个第三螺纹件57上,从而通过四条拉线80实现对插入管20的四向控弯。
参见图25以及图26,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两个第五穿线孔534相互连通,沿第五穿线孔534的轨迹,盘体53上间隔地布置有多个第三螺纹孔535,当朝远离插入管20方向拉直拉线80后,通过将第三螺纹件57穿在不同的第三螺纹孔535中,从而能对拉线80的不同部位进行压紧。
进一步地,图21所示实施例的手柄控弯锁紧机构,无需在第三螺纹件57上进行开孔,使用标准螺纹件例如标准螺栓等就能实现调整拉线80松紧,工艺更为简单,成本更低。
进一步地,参见图2以及图9,第一壳体11包括第一连接部111,第二壳体12包括第二连接部121,第一连接部111与第二连接部121通过第四螺纹件14相连接,从而实现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的连接固定。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111设有第二凸起122,第二连接部121设有第二凹槽112,第二凸起122插设在第二凹槽112内,从而使得第一连接部111以及第二连接部121相互配合的配合面形成阶梯结构,从而避免拉线80进入第一连接部111与第二连接部121的配合间隙中,进而避免拉线80由于与第一连接部111与第二连接部121的配合摩擦而断裂。当然,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凹槽112也可以设置在第一连接部111上,第二凸起122也可以设置在第二连接部121设上,如此也同样能起到避免拉线80断裂的目的,在此不做赘述。
进一步地,参见图27到图28,手柄控弯锁紧机构还包括卡套15以及绑带16,卡套15与绑带16间隔地设置于手柄本体10,卡套15设有用于固定另一内窥镜的固定槽151,绑带16用于绑接另一内窥镜。具体地,很多手术需要两款内窥镜一起配合使用,两款内窥镜可分别称为子镜以及母镜,为了方便医生手术操作和减少手术时长,往往需将子镜与母镜固定在一起,以方便医生配合使用。本实施例的手柄控弯锁紧机构通过在子镜的手柄本体10上间隔地设置卡套15与绑带16,通过卡套15的固定槽151与母镜的手柄本体卡接,再通过绑带16绑接母镜的手柄本体,从而使得母镜具有两个固定点,使得母镜被牢固地固定在子镜的手柄本体10上,避免了子镜与母镜搭配使用时,母镜发生晃动。较佳地,卡套15与绑带16设置在手柄本体10同一侧,并且卡套15靠近手柄本体10的远端,绑带16靠近手柄本体10的近端,在连接母镜时,卡套15卡接母镜的手柄本体的尾端(靠近插入管的一端),绑带16绑接母镜的手柄本体的中间靠上部位。
本申请在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内窥镜手柄,内窥镜手柄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手柄控弯锁紧机构。手柄控弯锁紧机构的具体结构以及带来的有益效果可见前文描述,在此不做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内窥镜系统,内窥镜系统包括上述的内窥镜手柄以及插入管,插入管的近端与内窥镜手柄连接,通过内窥镜手柄可操控插入管弯曲或实现检查其他功能。
进一步地,参见图29到图30,在本实施例中,插入管20包括插入管本体201、头端件202、内套管22以及外套管23,内套管22套设在插入管本体201的远端,外套管23的一端套设于头端件202的近端,外套管23的另一端套设于内套管22,头端件202设有第一器械通道212,插入管本体201设有与第一器械通道212相连通的第二器械通道212,第一器械通道212与第二器械通道211均用于穿设器械。进一步地,第一器械通道212的中心轴线与第二器械通道211的中心轴线不同轴设置,如此设计使得插入管20的头端布局更为合理,第一器械通道212的出口偏离头端中心,为摄像头、光源等元件提供了更多空间。为了避免器械从第二器械通道211穿入到第一器械通道212时发生弯折断裂,第二器械通道211的出口与到第一器械通道212的入口之间具有过渡间隔24,在器械由第二器械通道211穿入到第一器械通道212时,过渡间隔24能为器械留下一定过渡空间,避免了由于第一器械通道212与第二器械通道211不同轴导致的器械需要大角度弯折才能进入第一器械通道212问题,进而避免了器械断裂损坏。
进一步地,参见图31以及图32,头端件202的近端设有朝靠近插入管本体方向凸出的凸出部203,凸出部203用于对插入第一器械通道212的器械进行导向以及固定,使得器械从第二器械通道211出来后能准确插入到第一器械通道212中,进而避免器械插入其他位置例如内套管22与插入管20之间的间隙中。较佳地,手柄本体10的近端设有至少两个凸台,至少两个凸台沿手柄本体10的近端的轴向间隔设置,从而提高对器械的导向以及固定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22)

1.一种手柄控弯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用于安装在手柄本体;
旋钮组件,所述旋钮组件可活动地套设于所述固定轴并用于与控弯组件连接,所述旋钮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控弯组件运动,所述控弯组件的运动用于使插入管的远端产生弯曲;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旋钮组件相接触设置;以及,
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套设于所述固定轴,所述限位组件的至少部分能沿所述固定轴的轴向移动以挤压所述旋钮组件以及所述弹性件,使所述弹性件锁止旋钮组件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柄控弯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
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套设于所述固定轴并能沿所述固定轴的轴向移动;以及,
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固定轴,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接触配合,当所述第二限位件绕所述固定轴转动时,所述第二限位件驱动所述第一限位件沿所述固定轴的轴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柄控弯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件靠近所述第一限位件的一侧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限位件靠近所述第二限位件的一侧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滑动配合;所述第二限位件能在解锁位置以及锁定位置之间转动以驱使所述第一限位件沿所述固定轴的轴向移动,所述第二限位件在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件松开所述旋钮组件以及所述弹性件;所述第二限位件在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件压紧所述旋钮组件以及所述弹性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柄控弯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的其中之一设有第一凸起,其中之另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限位件在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第一凸起嵌入所述第一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柄控弯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弯组件包括:
轮盘组件,所述轮盘组件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固定轴并与所述旋钮组件连接,所述轮盘组件能在所述旋钮组件的带动下绕所述固定轴转动;以及,
拉线,所述拉线的一端与所述轮盘组件连接,所述拉线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插入管的远端连接,以在所述轮盘组件绕所述固定轴转动时,所述拉线牵引所述插入管的远端产生弯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柄控弯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盘组件包括第一轮盘以及第二轮盘,所述第一轮盘与所述第二轮盘沿所述固定轴的轴向依次套设在所述固定轴上,所述第一轮盘与所述第二轮盘各连接有至少一根所述拉线;所述旋钮组件包括第一旋钮以及第二旋钮,第一旋钮以及第二旋钮沿所述固定轴的轴向依次套设在所述固定轴上,并且所述第一旋钮与所述第一轮盘连接,所述第二旋钮与所述第二轮盘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柄控弯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
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在所述限位组件与所述第一旋钮之间;以及,
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旋钮与所述手柄本体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柄控弯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控弯锁紧机构还包括分隔件,所述分隔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旋钮与所述第二旋钮之间,所述分隔件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旋钮设有避让槽,所述手柄本体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的一端穿过所述避让槽并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中。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柄控弯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盘与所述第二轮盘均包括轴套以及连接在所述轴套一端的盘体,所述第一轮盘的所述轴套套设在所述固定轴外并与所述第一旋钮连接,所述第二轮盘的所述轴套套设在所述第一轮盘的所述轴套外并与所述第二旋钮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柄控弯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盘体均连接有至少一根所述拉线,并且每根所述拉线远离所述插入管的一端均位置可调地设置在所述盘体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手柄控弯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盘组件还包括第一螺纹件,所述盘体开设有沿所述拉线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贯穿所述盘体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件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拉线远离所述插入管的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一螺纹孔中并与所述第一螺纹件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手柄控弯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件沿轴向开设有相连通的第一穿线孔以及第二穿线孔,所述第一穿线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穿线孔的孔径,所述拉线穿设在所述第二穿线孔中,所述拉线远离所述插入管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一穿线孔中,所述第一限位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穿线孔的孔径。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手柄控弯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盘组件还包括第二螺纹件,所述盘体开设有与所述拉线的长度方向呈夹角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件与所述第二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拉线远离所述插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螺纹件连接,所述第二螺纹件用于卷收所述拉线以使所述拉线朝远离所述插入管方向收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手柄控弯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纹件沿径向开设有相连通且贯穿第二螺纹件的第三穿线孔以及第四穿线孔,所述第三穿线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四穿线孔的孔径,所述拉线穿设在所述第四穿线孔中,所述拉线远离所述插入管的一端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三穿线孔中,所述第二限位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四穿线孔的孔径。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手柄控弯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盘组件还包括第三螺纹件,所述盘体开设有第三螺纹孔以及第五穿线孔,所述第五穿线孔沿所述拉线的长度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盘体,所述拉线穿设在所述第五穿线孔中,所述第三螺纹孔与所述第五穿线孔相连通并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三螺纹件与所述第三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第三螺纹件用于将所述拉线压接在所述第五穿线孔中或松开所述拉线。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柄控弯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控弯锁紧机构还包括固定帽以及第五螺纹件,所述固定帽开设有第二通孔,固定帽套设于固定轴远离所述手柄本体的一端,所述固定轴远离所述手柄本体的一端开设第五螺纹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五螺纹孔连通,所述第五螺纹件穿设在所述第二通孔中并与所述第五螺纹孔螺纹配合。
17.一种内窥镜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手柄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柄控弯锁紧机构,以及手柄本体。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内窥镜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本体包括相扣合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围合形成安装腔,所述控弯组件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旋钮组件、所述弹性件以及所述限位组件均位于所述安装腔外。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内窥镜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通过第四螺纹件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其中之一设有第二凸起,其中之另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凸起插设在所述第二凹槽内。
20.一种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19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手柄以及插入管,所述插入管的近端与所述内窥镜手柄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管包括插入管本体、头端件、内套管以及外套管,所述内套管套设在所述插入管本体的远端,所述外套管的一端套设于所述头端件的近端,所述外套管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内套管,所述头端件设有第一器械通道,所述插入管本体设有与所述第一器械通道相连通的第二器械通道,所述第一器械通道的中心轴线与第二器械通道的中心轴线不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器械通道与所述第一器械通道之间具有过渡间隔。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端件的近端设有朝靠近所述插入管本体方向凸出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用于对插入所述第一器械通道的器械进行导向以及固定。
CN202220584405.4U 2022-03-17 2022-03-17 手柄控弯锁紧机构、内窥镜手柄及内窥镜系统 Active CN2175928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84405.4U CN217592823U (zh) 2022-03-17 2022-03-17 手柄控弯锁紧机构、内窥镜手柄及内窥镜系统
PCT/CN2023/079950 WO2023174093A1 (zh) 2022-03-17 2023-03-07 手柄控弯锁紧机构、内窥镜手柄及内窥镜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84405.4U CN217592823U (zh) 2022-03-17 2022-03-17 手柄控弯锁紧机构、内窥镜手柄及内窥镜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92823U true CN217592823U (zh) 2022-10-18

Family

ID=83562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584405.4U Active CN217592823U (zh) 2022-03-17 2022-03-17 手柄控弯锁紧机构、内窥镜手柄及内窥镜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9282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74093A1 (zh) * 2022-03-17 2023-09-21 微创优通医疗科技(嘉兴)有限公司 手柄控弯锁紧机构、内窥镜手柄及内窥镜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74093A1 (zh) * 2022-03-17 2023-09-21 微创优通医疗科技(嘉兴)有限公司 手柄控弯锁紧机构、内窥镜手柄及内窥镜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199796A1 (en) Endoscope control unit with braking system
WO2023174093A1 (zh) 手柄控弯锁紧机构、内窥镜手柄及内窥镜系统
EP1284635B1 (en) Endoscopic accessory attachment mechanism
US20140343489A1 (en) Endoscope Control Unit with Braking System
US9387025B2 (en) Bone screw and self-retaining driver
CN217592823U (zh) 手柄控弯锁紧机构、内窥镜手柄及内窥镜系统
US20110237888A1 (en) Guide tube for guiding endoscope or surgical tool in or into body cavity
CN102525595A (zh) 可弯可视手术钳
CN216256998U (zh) 一种控弯机构、手柄组件、内窥镜及内窥镜系统
WO2020003594A1 (ja) ワイヤ固定構造および内視鏡
JP2002330928A (ja) 内視鏡システム
JPH0340241Y2 (zh)
CN115553692B (zh) 一种内窥镜插入部弯曲机构及内窥镜手柄
CN116211221A (zh) 一种内窥镜
CN217592824U (zh) 手柄控弯机构、内窥镜手柄及内窥镜系统
CN116784773A (zh) 手柄控弯锁紧机构、内窥镜手柄及内窥镜系统
JP3709250B2 (ja) ライトガイドケーブル
CN219557231U (zh) 分线调节机构、内窥用操作部以及内窥镜
CN213248909U (zh) 一种一次性内窥镜
CN112472161A (zh) 手术器械装置以及手术机器人
CN117770909B (zh) 一种易拆装的腹腔钳
CN220876719U (zh) 一种调节组件、插入部和内窥镜
CN217040081U (zh) 一种光纤保持装置
CN219270847U (zh) 一种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内窥镜及锁紧装置
CN117503038B (zh) 插入组件及超细末端探查支气管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