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57231U - 分线调节机构、内窥用操作部以及内窥镜 - Google Patents

分线调节机构、内窥用操作部以及内窥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57231U
CN219557231U CN202320825673.5U CN202320825673U CN219557231U CN 219557231 U CN219557231 U CN 219557231U CN 202320825673 U CN202320825673 U CN 202320825673U CN 219557231 U CN219557231 U CN 2195572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branching
wire
break
endosco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2567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剑
刘孟华
沈和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Lainset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Lainset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Lainset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Lainset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2567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572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572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572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线调节机构、内窥用操作部以及内窥镜,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弹簧管的近端固定难以调节压缩程度的问题。分线调节机构包括:用于被设置于内窥镜的操作部壳体的分线块,分线块设有多个贯穿通道,多个贯穿通道被间隔地布置用于分别引导内窥镜的多个牵引线;和用于一一对应地套装于牵引线的多个中空调节柱,每个中空调节柱包括螺接部和连接部;连接部连接于螺接部,用于抵接内窥镜的弹簧管的近端;螺接部螺接于分线块,以在相对于分线块旋动螺接部时调节连接部与分线块之间的距离。

Description

分线调节机构、内窥用操作部以及内窥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内窥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分线调节机构、内窥用操作部以及内窥镜。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内镜微创诊疗技术的发展,许多疾病可以经人体的天然孔道或者经手术形成的切口进入人体,进行微创诊断和治疗。目前,内窥镜的使用已逐渐被市场认可,如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中可以通过内窥镜自带的摄像头观察胆道内的病变和结石情况,大幅地提高胆道疾病治疗的准确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临床上在使用内窥镜时,操作者需要操控转向控制轮转动以带动多根牵引线拉拽插入部远端的弯曲部,从而实现插入部的弯曲调控。由于为了防止多根牵引线之间发生缠结及辅助插入部在弯曲后恢复至初始状态,现有的内窥镜通常会在每根牵引线上套装一个弹簧管,以便在为牵引线提供独立通道的同时,还能够为插入部提供支撑以改变插入部的弯曲性能和/或辅助插入部回弹;因此,弹簧管的远端位置和/或压缩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弹簧管所起到的通道作用或支撑作用。
然而,现有的内窥镜通常采用固设于操作部的固定块连接弹簧管的近端,故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弹簧管的近端位置是固定不动、不可调节的,只能通过改变弹簧管的自然长度(即将弹簧管拆卸下来以截掉弹簧管上的多余部分)来与插入部的长度进行匹配,很难保证弹簧管一次安装到位,更无法一次将插入部的弯曲性能调整到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线调节机构、内窥用操作部以及内窥镜,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弹簧管的近端固定难以调节插入部的弯曲性能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分线调节机构,用于内窥镜,其包括:
用于设置于内窥镜的操作部壳体的分线块,分线块上间隔布置有多个贯穿通道,贯穿通道用于分别引导内窥镜的多个牵引线;和
用于一一对应地套装于牵引线的多个中空调节柱,每个中空调节柱包括螺接部和连接部;连接部连接于螺接部,用于连接套装于该牵引线的弹簧管的近端;螺接部螺接于分线块,以在相对于分线块旋动螺接部时调节连接部与分线块之间的距离。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弹簧管的近端位置是活动可调的,只需通过相对于分线块旋转螺接端部就能够调节弹簧管的近端位置,就能够实现对插入部的弯曲性能进行调节,而不必像现有技术那样需要拆卸并截断弹簧管才能实现调节,以便降低插入部的弯曲性能的调节难度。换言之,本申请的分线调节机构无需拆卸弹簧管,更无需截断弹簧管,只需旋转中空调节柱就能够调节弹簧管的近端位置,便于将弹簧管一次安装到位,更能够一次将插入部的弯曲性能调整到位,更好地节约成本。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贯穿通道内设有内螺纹,中空调节柱的螺接部设有与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当螺接部旋入贯穿通道时,内螺纹与外螺纹相互旋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只需相对于分线块旋动螺接部以改变螺接部与贯穿通道之间的螺接长度,就能够调节螺接部的旋入深度,使得连接部与分线块之间的距离得以被调节,从而调节弹簧管的近端位置,便捷地实现对弹簧管的支撑力度进行调节。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贯穿通道自分线块的远端面等径地延伸至分线块的近端面,并且内螺纹自分线块的远端面螺旋地延伸至分线块的近端面。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贯穿通道包括自分线块的远端面向内凹陷的远端孔和自分线块的近端面向内凹陷的近端孔,其中远端孔连通于近端孔,并且内螺纹位于远端孔的孔壁。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远端孔的内径等于或大于近端孔的内径。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连接部固定连接于螺接部的远端;连接部用于抵接或固接于弹簧管的近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仅能够使连接部朝向远端延伸以更好地抵接或固接弹簧管的近端,而且便于操作者直接旋动凸出于分线块的连接部,就能够带动螺接部相对于分线块旋转,便于实现弹簧管的近端位置调节。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外螺纹的外径大于连接部的外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连接部与分线块发生结构干涉,使得连接部能够穿过贯穿通道,以便中空调节柱从分线块的近端旋入贯穿通道,有助于降低组装难度,增大弹簧管的近端位置可调范围。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空调节柱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对夹持面,每对夹持面被相对布设于连接部的外周表面。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分线块进一步设有定位槽,分线块的定位槽用于与操作部壳体的定位块相匹配,以将分线块定位于操作部壳体。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本申请进一步提供了一种内窥用操作部,包括:
操作部壳体;
上述任一的分线调节机构,分线调节机构被对应地设置于操作部壳体;
多个牵引线,牵引线穿过分线调节机构,用于延伸至插入部的远端;
多个弹簧管,弹簧管一一对应地套装于牵引线,以通过分线调节机构调节弹簧管的近端位置。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本申请进一步提供了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述内窥用操作部;和
插入部,插入部的近端连接于内窥用操作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内窥镜的立体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的内窥镜中内窥用操作部的爆炸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的内窥用操作部中上壳的立体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的内窥用操作部去掉下壳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的内窥用操作部的剖视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的内窥用操作部中分线调节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的分线调节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的分线调节机构中分线块的第一示例;
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的分线调节机构中分线块的第二示例;
图10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的分线调节机构中分线块的第三示例。
附图标记:1、分线调节机构;10、分线块;101、远端面;102、近端面;11、贯穿通道;110、内螺纹;111、远端孔;112、近端孔;12、定位槽;20、中空调节柱;21、螺接部;210、外螺纹;22、连接部;23、夹持面;2、插入部;3、操作部壳体;31、下壳;310、抵压块;32、上壳;320、定位块;300、卡装空间;4、牵引线;5、弹簧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近”、“远”是相对的位置关系,当操作者操作一器械对目标物体进行处理时,沿这个器械,靠近操作者的一边为“近”,靠近目标物体的一边为“远”。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下”可以是第一特征直接和第二特征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间接地通过中间媒介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考虑到现有的内窥镜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弹簧管的近端位置是固定不动、不可调节的,只能将弹簧管拆卸下来以截掉弹簧管上的多余部分来与插入部的长度进行匹配,很难保证弹簧管一次安装到位,更无法一次将插入部的弯曲性能调整到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分线调节机构、内窥用操作部以及内窥镜,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弹簧管的近端固定难以调节插入部的弯曲性能的问题。
具体地,请参阅图1至图10,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窥镜,其可以包括插入部2和与插入部2的近端连接的内窥用操作部。如图2至图5所示,内窥用操作部可以包括操作部壳体3、对应地设置于操作部壳体3的分线调节机构1、穿过分线调节机构1以延伸至插入部2的远端的多个牵引线4以及一一对应地套装于牵引线4的弹簧管5,以在通过分线调节机构1引导多个牵引线4的同时,还通过分线调节机构1调节弹簧管5的近端位置,使得插入部2的弯曲性能得以被调整。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插入部2从远至近依次连续设置有前端部、弯曲部以及柔性管部;本申请的内窥用操作部还可以包括设置于操作部壳体3的操作主体(图中未示出),以通过操作主体执行相应的内窥作业。此外,本申请所提及的插入部2的远端指的是远离操作部壳体3的一端。
更具体地,如图2至图7所示,本申请的分线调节机构1可以包括用于设置于操作部壳体3的分线块10和用于一一对应地套装于多个牵引线4的多个中空调节柱20;分线块10上间隔布置有多个贯穿通道11,并且多个贯穿通道11用于分别引导牵引线4在操作部壳体3之内相互分隔开;每个中空调节柱20包括螺接部21和连接部22;连接部22连接于螺接部21,用于连接弹簧管5的近端;螺接部21螺接于分线块10,以在相对于分线块10旋动螺接部21时调节连接部22与分线块10之间的距离,使得弹簧管5的近端位置得以改变,以调整弹簧管5的远端位置和/或压缩程度,从而调整插入部2的弯曲性能。
换言之,当相对于分线块10旋动螺接部21时,螺接部21与分线块10之间的螺接长度能够被调节,连接部22与分线块10之间的距离也会被对应调节,使得与连接部22连接的弹簧管5的近端位置得以调整,以便将插入部2的弯曲性能调整到位。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弹簧管5的通道作用,弹簧管5应尽可能覆盖牵引线在插入部2的全长;而对于支撑作用,弹簧管5的远端位置和/或压缩程度决定了插入部2的弯曲性能;也就是说:弹簧管5的远端距离插入部2的远端越近或弹簧管5的压缩程度越大,其对插入部2的支撑作用就越强,但过大的支撑作用又会影响到插入部的弯曲,故弹簧管5的远端位置或压缩程度需要适当,以便兼顾插入部2的弯曲性能。
可选地,连接部22可以但不限于抵接于弹簧管5的近端;此时,弹簧管5的远端可以固接或抵接于插入部2,使得弹簧管5被压缩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这样,当螺接部21与分线块10之间的螺接长度被调节时,弹簧管5的近端会在弹簧管5的自身弹性作用下随着连接部22移动,以调节弹簧管5的近端位置,使得弹簧管5的压缩程度得以被调节,进而调节弹簧管5对插入部2的支撑作用,以调整插入部2的弯曲性能和回弹性能。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示例中,连接部22也可以固接于弹簧管5的近端;此时,弹簧管5的远端可以作为能够自由活动的自由端;这样,当螺接部21与分线块10之间的螺接长度被调节时,弹簧管5的近端会在连接部22的带动下移动,以调节弹簧管5的近端位置,使得弹簧管5的远端位置(即弹簧管5的远端在插入部2内的位置)随之被调节,进而能够调整插入部2的弯曲性能。
换言之,由于中空调节柱20的螺接部21螺接于分线块10,使得连接部22与分线块10之间的距离能够随着螺接部21与分线块10之间的螺接长度的调节而改变,因此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弹簧管5的近端位置是活动可调的,只需通过相对于分线块10旋动螺接部21就能够调节弹簧管5的近端位置,以实现对插入部2的弯曲性能进行调节,而不必像现有技术那样需要拆卸并截断弹簧管才能对插入部的弯曲性能进行调节,以便降低调节难度。也就是说,本申请的分线调节机构1无需拆卸弹簧管5,更无需截断弹簧管5,只需旋转中空调节柱20就能够调节弹簧管5的近端位置,以将弹簧管5一次安装到位,更能够一次将插入部2的弯曲性能调整到位,更好地节约成本。
可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连接部22固定连接于螺接部21的远端,也就是说,螺接部21和连接部22分别作为中空调节柱20的近端部和远端部,确保螺接部21与分线块10螺接时,连接部22朝向远端延伸以更好地抵接或固接弹簧管5的近端。可以理解的是,中空调节柱20的连接部22通常凸出于分线块10的远端面101,便于操作者直接旋动连接部22以带动螺接部21相对于分线块10旋转,便于实现弹簧管5的近端位置调节。当然,在本申请的其他示例中,连接部22也可以周向活动地连接于螺接部21的远端,此时需要直接旋动螺接部21才能够实现弹簧管5的近端位置调节;也就是说,只要连接部22相对于螺接部21不发生轴向滑动,均能够实现弹簧管5的近端位置调节。
优选地,如图5和图7所示,连接部22一体地连接螺接部21,即中空调节柱20具有一体式结构。可以理解的是,每个中空调节柱20的中空腔连通于分线块10的贯穿通道11,使得牵引线4穿过分线块10和中空调节柱20以延伸至插入部2的远端,以确保套装于牵引线4的弹簧管5能够抵接或固接于中空调节柱20的连接部22。与此同时,在调节螺接部21与分线块10之间的螺接长度时,弹簧管5的近端位置能够进行调节。
示例性地,如图6至图8所示,贯穿通道11内设有内螺纹110;中空调节柱20的螺接部21设有与内螺纹110相匹配的外螺纹210;当螺接部21旋入贯穿通道11时,内螺纹110与外螺纹210相互旋合,使得中空调节柱20与分线块10进行螺纹连接以调节两者之间的螺接长度。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示例中,中空调节柱20的螺接部21可以设有内螺纹,且贯穿通道11之外可以设有与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中空调节柱20仍能够与分线块10进行螺纹连接,本申请对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第一示例中,如图8所示,贯穿通道11自分线块10的远端面101等径地延伸至分线块10的近端面102;并且内螺纹110自分线块10的远端面101螺旋地延伸至分线块10的近端面102,以使贯穿通道11形成贯穿分线块10的螺纹孔,有助于确保内螺纹110足够长,以便增大中空调节柱20与分线块10之间螺接长度的可调范围,进而增大弹簧管5的压缩程度可调范围。
可选地,如图5和图7所示,螺接部21的外螺纹210的外径大于连接部22的外径,以防连接部22与分线块10发生结构干涉,使得连接部22能够穿过贯穿通道11,以便中空调节柱20从分线块10的近端旋入贯穿通道11,有助于降低组装难度,增大弹簧管5的近端位置可调范围。
可选地,如图6和图7所示,中空调节柱2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对夹持面23,每对夹持面23被相对布设于连接部22的外周表面,以便通过夹持住夹持面23对连接部22进行旋转,有助于旋进或旋退螺接部21,从而更好地调节螺接部21与分线块10之间的螺接长度。优选地,本申请的夹持面23被实施为平面,以便被牢靠地夹持。
值得注意的是,中空调节柱20的螺接部21的近端也可以设有诸如点状槽或一字型槽等扭转槽(图中未示出),以便持住扭转槽来旋动中空调节柱20,进而调节螺旋长度。此外,在将弹簧管5的近端位置被调整到位之后,本申请的分线调节机构1可以通过点胶固定的方式对中空调节柱20与分线块10进行固定。
值得一提的是,附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分线调节机构1的第二示例。相比于根据本申请的上述第一示例,根据本申请的第二示例的分线调节机构1的不同之处在于:贯穿通道11包括自分线块10的远端面向内凹陷的远端孔111和自分线块10的近端面102向内凹陷的近端孔112,其中远端孔111连通于近端孔112,并且内螺纹110位于远端孔111的孔壁,以使远端孔111形成螺纹孔;换言之,内螺纹110可以自分线块10的远端面101螺旋地延伸预定长度,无需延伸至分线块10的近端面102,仍能够调节弹簧管5的近端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在本申请的上述第二示例中远端孔111的内径可以等于近端孔112的内径,以允许中空调节柱20的远端能够伸入近端孔112而增加调节范围;但在本申请的第三示例中,如图10所示,远端孔111的内径也可以大于近端孔112的内径,以阻挡中空调节柱20的远端伸入近端孔112,有助于避免中空调节柱20从分线块10的近端脱出而导致弹簧管5丧失支撑能力。
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如图1至图5所示,操作部壳体3可以包括下壳31和上壳32,上壳32可拆卸地连接于下壳31,以将分线调节机构1包裹在下壳31和上壳32之间进行保护。
可选地,分线调节机构1的分线块10被固设于操作部壳体3,以通过调节中空调节柱20与分线块10之间的螺接长度来调节中空调节柱20相对于操作部壳体3的位置,进而调节弹簧管5的近端相对于操作部壳体3的位置,从而调节弹簧管5的近端位置。
示例性地,如图3至图5所示,操作部壳体3的上壳32设有多个定位块320,多个定位块320被间隔布置以形成开口向下的卡装空间300,用于卡装分线块10;操作部壳体3的下壳31设有抵压块310,抵压块310朝向卡装空间300的开口延伸,用于抵压位于卡装空间300的分线块10,以便通过抵压块310和定位块320之间的配合来稳定地固定分线块10。
可选地,如图3至图6所示,分线块10进一步设有与定位块320匹配的定位槽12,以将分线块10定位于操作部壳体3。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定位槽12的数量可以少于定位块320的数量,只要能够起到所需的定位效果即可,本申请对此不再赘述。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在不改变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分线调节机构,用于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设置于该内窥镜的操作部壳体的分线块,所述分线块上间隔布置有多个贯穿通道,所述贯穿通道用于分别引导该内窥镜的牵引线;和
用于一一对应地套装于该牵引线的多个中空调节柱,每个所述中空调节柱包括螺接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螺接部,用于连接套装于该牵引线的弹簧管的近端;所述螺接部螺接于所述分线块,以在相对于所述分线块旋动所述螺接部时调节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分线块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线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通道内设有内螺纹,所述螺接部设有与所述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当所述螺接部旋入所述贯穿通道时,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相互旋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线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通道自所述分线块的远端面等径地延伸至所述分线块的近端面,并且所述内螺纹自所述分线块的远端面螺旋地延伸至所述分线块的近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线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通道包括自所述分线块的远端面向内凹陷的远端孔和自所述分线块的近端面向内凹陷的近端孔,其中所述远端孔连通于所述近端孔,并且所述内螺纹位于所述远端孔的孔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线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孔的内径等于或大于所述近端孔的内径。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所述的分线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于所述螺接部的远端;所述连接部用于抵接或固接于该弹簧管的近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线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螺纹的外径大于所述连接部的外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线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调节柱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对夹持面,每对所述夹持面被相对布设于所述连接部的外周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分线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线块进一步设有定位槽,所述分线块的所述定位槽用于与该操作部壳体的定位块相匹配,以将所述分线块定位于该操作部壳体。
10.内窥用操作部,其特征在于,包括:
操作部壳体;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所述的分线调节机构,所述分线调节机构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操作部壳体;
多个牵引线,所述牵引线穿过所述分线调节机构,用于延伸至插入部的远端;
多个弹簧管,所述弹簧管一一对应地套装于所述牵引线,以通过所述分线调节机构调节所述弹簧管的近端位置。
11.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内窥用操作部;和
插入部,所述插入部的近端连接于所述内窥用操作部。
CN202320825673.5U 2023-04-10 2023-04-10 分线调节机构、内窥用操作部以及内窥镜 Active CN2195572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25673.5U CN219557231U (zh) 2023-04-10 2023-04-10 分线调节机构、内窥用操作部以及内窥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25673.5U CN219557231U (zh) 2023-04-10 2023-04-10 分线调节机构、内窥用操作部以及内窥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57231U true CN219557231U (zh) 2023-08-22

Family

ID=87649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25673.5U Active CN219557231U (zh) 2023-04-10 2023-04-10 分线调节机构、内窥用操作部以及内窥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572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67433A1 (en) Medical appliance, endoscope overtube and endoscope apparatus
US20070099500A1 (en) Endoscope
US20140039387A1 (en) Guide tube for microsurgical instruments
WO2023174093A1 (zh) 手柄控弯锁紧机构、内窥镜手柄及内窥镜系统
CN219557231U (zh) 分线调节机构、内窥用操作部以及内窥镜
US20070238931A1 (en) Medical videoscope with a pivotably adjustable end part
US5830126A (en) Endoscope unit
CN116763236B (zh) 一种旋转式喷头、前端组件和内窥镜
CN111012525A (zh) 一种神经外科蛇形持镜臂
CN116616681A (zh) 一种鞘体结构、内窥镜组件及其使用方法
CN114886363B (zh) 一种内窥镜对接结构、内窥镜手柄及内窥镜
CN115005743A (zh) 角度可调的内窥镜
US20230012443A1 (en) Mounting structure for endoscope front-end piece
CN115153683A (zh) 一种拉紧放松组件及医用夹持器
CN220089435U (zh) 一种内窥镜的骨架结构及内窥镜
JPH11197095A (ja) 内視鏡
CN116784773A (zh) 手柄控弯锁紧机构、内窥镜手柄及内窥镜系统
CN117770909B (zh) 一种易拆装的腹腔钳
CN217592824U (zh) 手柄控弯机构、内窥镜手柄及内窥镜系统
CN219183645U (zh) 一种牵引轮、牵引绳调节结构、内窥镜手柄及内窥镜
CN217938168U (zh) 角度可调的内窥镜
JPH0265831A (ja) 内視鏡のアングル装置
WO2023092797A1 (zh) 可转向结构和可转向灌洗引流装置
CN215082982U (zh) 一种神经外科医生用引流装置
CN220876719U (zh) 一种调节组件、插入部和内窥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