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92531U - 高导电磁炒锅 - Google Patents

高导电磁炒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92531U
CN217592531U CN202123373760.1U CN202123373760U CN217592531U CN 217592531 U CN217592531 U CN 217592531U CN 202123373760 U CN202123373760 U CN 202123373760U CN 217592531 U CN217592531 U CN 2175925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ying pan
heat transfer
conductivity magnetic
wok
pa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7376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忠亮
韦开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Jiax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Jiax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Jiax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Jiax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37376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925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925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925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导电磁炒锅,所述高导电磁炒锅包括:炒锅锅体,以及与之连接的锅把手;所述炒锅锅体外表面的侧壁及底面设置有传热管路,所述传热管路内灌注有传热工质,用于将所述炒锅锅体底部温度传导至所述炒锅锅体的高点位置,从而使整个所述炒锅锅体均匀加热。本实用新型采用相变传热技术,通过传热管路里传热工质的相变传热技术实现对高导电磁炒锅的高效均匀受热;此外,与传统的电磁炉炒锅相比,本实用新通过添加了传热管路及其内部的传热工质,不再局限于受热面积只有锅底部分,而是将受热面积扩大至整个锅体,整体结构简单,重量上也无明显变化。

Description

高导电磁炒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导电磁炒锅。
背景技术
电磁炉又名电磁灶,是现代厨房革命的产物,是一种高效节能厨具,完全区别于传统所有的有火或无火传导加热厨具;它无需明火或传导式加热而让热直接在锅底产生,因此热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电磁炉能使锅底的温度在15秒内升到300度以上,速度远快于油炉及燃气炉,大大节约烹调时间,提高出菜速度。电磁炉“炒、蒸、煮、炖、涮”样样全行,在上海,新三口之家一般都是用电磁炉,基本取代了煤气灶,管道煤气主要用淋浴器,可见电磁炉的市场还是非常巨大的。
然而电磁炉的加热区域只有底部的一小部分区域,所以我们在使用电磁炉的时候,经常会有底部已经烧糊而旁边的食物还没有熟的情况发生。
鉴于以上,本实用新型有必要提供一种高导电磁炒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磁炒锅受热面积小,加热、烹饪食物不均匀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导电磁炒锅,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磁炒锅受热面积小,加热、烹饪食物不均匀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导电磁炒锅,所述高导电磁炒锅包括:炒锅锅体,以及与之连接的锅把手;所述炒锅锅体外表面的侧壁及底面设置有传热管路,所述传热管路内灌注有传热工质,用于将所述炒锅锅体底部温度传导至所述炒锅锅体的高点位置,从而使整个所述炒锅锅体均匀加热。
可选地,所述传热管路由所述炒锅锅体经过吹胀工艺制成。
可选地,所述传热管路为真空密封环境,其内部灌注的所述传热工质占所述传热管路空间的比例范围为10%~50%。
可选地,所述传热管路的形状呈六边形蜂窝状、四边形蜂窝状、圆形蜂窝状、纵横交错的网状、首尾串联的三角形及菱形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炒锅锅体底面的所述传热管路上涂覆有一层含铁质涂层,用于电磁炉对所述炒锅锅体加热。
可选地,所述炒锅锅体由金属层经过拉伸工艺制成。
可选地,所述金属材层为铝层,所述炒锅锅体内表面涂覆有一层保护层。
可选地,所述金属层为不锈钢层和铝层的叠层,两者轧制在一起,通过拉伸形成所述炒锅锅体;且所述不锈钢层位于所述炒锅锅体内表面,所述铝层位于所述炒锅锅体外表面。
可选地,所述炒锅锅体与所述锅把手通过铆钉铆接。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高导电磁炒锅,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采用相变传热技术,通过传热管路里传热工质的相变传热技术实现对高导电磁炒锅的高效均匀受热;2.与传统的电磁炉炒锅相比,本实用新型添加了传热管路及其内部的传热工质,不再局限于受热面积只有锅底部分,而是将受热面积扩大至整个锅体,整体结构简单,重量上也无明显变化。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高导电磁炒锅的正视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高导电磁炒锅的仰视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高导电磁炒锅的炒锅锅体截面示意图。
图4显示为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0 炒锅锅体
20 传热管路
30 锅把手
40 含铁质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4。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导电磁炒锅,包括所述高导电磁炒锅包括:炒锅锅体10,以及与之连接的锅把手30;所述炒锅锅体10外表面的侧壁及底面设置有传热管路20,所述传热管路内灌注有传热工质,用于将所述炒锅锅体底部温度传导至所述炒锅锅体的高点位置,从而使整个所述炒锅锅体均匀加热。
本实用新型的高导电磁炉炒锅的工作原理为:高导炒锅放置在电磁炉上时,由于电磁炉的作用使高导炒锅锅底发热,所述炒锅锅体10上的所述传热管路20相互交错连通,遍布整个所述炒锅锅体10外表面,当炒锅锅底的热量传导至所述传热管路20,所述传热管路20内的传热工质以相变传热的工作机理,将所述炒锅锅体10底部温度迅速传导至所述炒锅锅体10的高点位置,使所述炒锅锅体10处于一个整体升温的状态,以保证整个所述炒锅锅体10高效受热均匀。另外,与传统的电磁炉炒锅相比,所述高导电磁炒锅通过添加所述传热管路20及其内部的传热工质,不再局限于受热面积只有锅底部分,而是将受热面积扩大至整个锅体,整体结构简单,重量上也无明显变化。
如图1至图4所示,作为示例,所述传热管路20由所述炒锅锅体10经过吹胀工艺制成(如图3至图4所示);所述传热管路20为真空密封环境,其内部灌注所述传热工质占所述传热管路20空间的比例范围为10%~50%;所述传热管路20遍布所述炒锅锅体10外表面壁区及其底面;所述传热管路的形状呈六边形蜂窝状、四边形蜂窝状、圆形蜂窝状、纵横交错的网状、首尾串联的三角形及菱形中的至少一种。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传热管路20在所述炒锅锅体10上相互连通,布满整个外表面,使的整个所述炒锅锅体10上温度均匀,传热效率高达95%,真空密封环境更是保证和提高了所述炒锅锅体10的传热效率和传热能力。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热管路20的形状优选选择六边形蜂窝状。
如图2所示,作为示例,所述炒锅锅体10底面的所述传热管路10上涂覆有一层含铁质涂层,用于电磁炉对所述炒锅锅体10加热。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电磁炉是通过电子线路板组成部分产生交变磁场、当涂敷有含铁质涂层40的炒锅底部放置在电磁上时,锅具即切割交变磁力线而在锅具底部金属部分产生交变的电流(即涡流),涡流使锅具铁分子高速无规则运动,分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含铁质涂层40的种类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制,只要能与电磁炉发生物理反应产生热能即可。
如图1至图2所示,作为示例,所述炒锅锅体10由金属层经过拉伸工艺制成。
如图1至图2所示,作为示例,所述金属层为铝层时,所述炒锅锅体10内表面涂覆有一层陶瓷涂层或不沾涂层。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铝层材质因为质量轻、便捷、耐用、加热快、导热均匀且不生锈等优点,是炒锅材质的最优选之一,在本实施例中也易于进行吹胀工艺制成所述传热管路20;但铝层材质因为自身性质比较活泼,易氧化,不可直接与食物接触,需要所述炒锅锅体10内表面涂覆一层陶瓷涂层或不沾涂层,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他合适的涂层,在此不作限制。
更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层为不锈钢和铝层的叠层,两者轧制在一起,通过拉伸形成所述炒锅锅体10;且所述不锈钢层位于所述炒锅锅体10内表面,所述铝层位于所述炒锅锅体10外表面。所述不锈钢层可直接与食物接触,所述铝层易于进行吹胀工艺制成所述传热管路20,此外,重量上也变化不大。
如图1至图2所示,作为示例,所述炒锅锅体10与所述锅把手30通过铆钉铆接。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锅把手30的材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在此不作限制,只要满足不导热,融点高即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导电磁炒锅,所述高导电磁炒锅包括:炒锅锅体,以及与之连接的锅把手;所述炒锅锅体外表面的侧壁及底面设置有传热管路,所述传热管路内灌注有传热工质,用于将所述炒锅锅体底部温度传导至所述炒锅锅体的高点位置,从而使整个所述炒锅锅体均匀加热。本实用新型采用相变传热技术,通过传热管路里传热工质的相变传热技术实现对高导电磁炒锅的高效均匀受热;与传统的电磁炉炒锅相比,本实用新型添加了传热管路及其内部的传热工质,不再局限于受热面积只有锅底部分,而是将受热面积扩大至整个锅体,整体结构简单,重量上也无明显变化。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9)

1.一种高导电磁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导电磁炒锅包括:
炒锅锅体,以及与之连接的锅把手;
所述炒锅锅体外表面的侧壁及底面设置有传热管路,所述传热管路内灌注有传热工质,用于将所述炒锅锅体底部温度传导至所述炒锅锅体的高点位置,从而使整个所述炒锅锅体均匀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导电磁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管路由所述炒锅锅体经过吹胀工艺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导电磁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管路为真空密封环境,其内部灌注的所述传热工质占所述传热管路空间的比例范围为10%~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导电磁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管路的形状呈六边形蜂窝状、四边形蜂窝状、圆形蜂窝状、纵横交错的网状、首尾串联的三角形及菱形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导电磁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炒锅锅体底面的所述传热管路上涂覆有一层含铁质涂层,用于电磁炉对所述炒锅锅体加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导电磁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炒锅锅体由金属层经过拉伸工艺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导电磁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为铝层,所述炒锅锅体内表面涂覆有一层陶瓷涂层或不沾涂层。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导电磁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为不锈钢层和铝层的叠层,两者轧制在一起,通过拉伸形成所述炒锅锅体,且所述不锈钢层位于所述炒锅锅体内表面,所述铝层位于所述炒锅锅体外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导电磁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炒锅锅体与所述锅把手通过铆钉铆接。
CN202123373760.1U 2021-12-29 2021-12-29 高导电磁炒锅 Active CN2175925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73760.1U CN217592531U (zh) 2021-12-29 2021-12-29 高导电磁炒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73760.1U CN217592531U (zh) 2021-12-29 2021-12-29 高导电磁炒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92531U true CN217592531U (zh) 2022-10-18

Family

ID=83561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73760.1U Active CN217592531U (zh) 2021-12-29 2021-12-29 高导电磁炒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925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328415U (zh) 稳定型加热型电磁炉
CN1857144A (zh) 适用电磁炉的陶瓷厨具
CN201909364U (zh) 凹面电磁炉面板
CN217592531U (zh) 高导电磁炒锅
CN201658229U (zh) 一种可用多种方式加热的陶瓷锅具
CN102370421A (zh) 电热烹饪器具
CN201691660U (zh) 锅具
CN205251213U (zh) 一种电热锅锅体
CN217161722U (zh) 高均温性电饭锅及电饭锅内胆
CN208784367U (zh) 锅具及烹饪器具
CN202277212U (zh) 电热烹饪器具
CN207555665U (zh) 一种自动智能控制加热区域的凹形烹饪电磁炉
CN201911855U (zh) 一种电磁加热的安全煮具
CN201328674Y (zh) 一种新型结构的复底锅
JP2010220813A (ja) 二重鍋、およびそれを加熱調理する電磁誘導加熱調理機器
CN204363718U (zh) 铸铁智能调温锅
CN201064370Y (zh) 电磁炉用保温隔热锅体
CN202919970U (zh) 一种采用薄膜电阻加热的电炊具
CN218960515U (zh) 可用电磁炉加热的陶瓷炊具
CN215226912U (zh) 一种烤鱼器具
CN2927908Y (zh) 一种适用燃气灶及电磁灶的铝制压力锅
CN207648876U (zh) 一种高效炉灶
CN201379410Y (zh) 一种锅
CN201658231U (zh) 内表面采用电磁加热的陶瓷、玻璃炊具
CN208652640U (zh) 一种多用电磁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