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88908U - 一种晶闸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晶闸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588908U CN217588908U CN202220656784.3U CN202220656784U CN217588908U CN 217588908 U CN217588908 U CN 217588908U CN 202220656784 U CN202220656784 U CN 202220656784U CN 217588908 U CN217588908 U CN 21758890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hyristor
- plate
- shell
- metal heat
- heat dissip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ctifi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晶闸管,包括壳体以及可控硅组件,可控硅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电极片、门极限位件、芯片,门极限位件内嵌装有门极件;壳体底部设有金属散热板,金属散热板与可控硅组件之间压紧设置有绝缘导热板,金属散热板底面凸出于壳体底面,并在金属散热板上设置固定安装孔。本申请中的晶闸管结构经过优化设计,使得晶闸管在工作时内部可控硅组件产生的热量经过绝缘导热板及金属散热板向外传递以加快热量散出,降低晶闸管内部温度从而保证晶闸管的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同时电极片上接电部处的接线结构进行设计,提高了外部接线时操作的便利性,本申请中的晶闸管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及可推广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晶闸管,属于电子元器件结构设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晶闸管(Thyristor)是晶体闸流管的简称,又被称做可控硅整流器,以前被简称为可控硅,晶闸管具有体积小、寿命长等优点,在转动控制系统中,可作为大功率驱动器件,实现用小功率控制大功率设备;它在交直流电机调速系统、调功系统及随动系统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晶闸管经过长时间使用工作内部的可控硅组件会产生大量热量,如果热量不及时导出则会影响晶闸管的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现有晶闸管大都还存在散热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其结构还有可改进之处。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指出的不足,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结构优化合理的晶闸管,以提高晶闸管的散热效果,以及外部接线的便利性。
实现本申请目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晶闸管,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可控硅组件,所述可控硅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电极片、门极限位件、芯片,所述门极限位件内嵌装有门极件,所述门极件与所述芯片紧密接触,所述电极片具有由所述壳体上部的电极通孔向外伸出的接电部,所述壳体上表面形成有螺母嵌槽,所述螺母嵌槽内嵌装螺母,所述接电部折弯至与所述壳体上表面相贴并将螺母阻挡限定在螺母嵌槽内,所述接电部上在与所述螺母嵌槽相对位置设有螺栓孔,接线螺栓适于穿过螺栓孔与所述螺母螺接;在所述壳体底部设有金属散热板,所述金属散热板与所述可控硅组件之间压紧设置有绝缘导热板,所述金属散热板底面凸出于所述壳体底面,并在所述金属散热板上设置固定安装孔。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包括相连的底座和上盖,所述底座为上下贯通的中空结构,所述上盖连设在所述底座上部,所述螺母嵌槽成型于所述上盖上表面,所述电极通孔贯通所述上盖设置,所述底座底部设置嵌槽,所述金属散热板嵌设在所述嵌槽内,所述底座内部在所述金属散热板与所述上盖之间形成安装空间,所述可控硅组件装入所述安装空间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空间内在所述可控硅组件的上部设有弹性件及压板,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压板与可控硅组件之间,所述压板通过紧固螺丝与底座及所述金属散热板固定相连,并使所述弹性件弹力作用于所述可控硅组件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空间内充注绝缘树脂胶,所述绝缘树脂胶包裹可控硅组件周侧,并且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座通过所述绝缘树脂胶粘结。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弹性件为碟簧,并在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可控硅组件之间设置绝缘垫片,所述绝缘垫片上朝向所述弹性件的一侧成型有定位柱,所述弹性件套装在所述定位柱上,且所述压板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柱穿插配合的定位孔。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盖上表面上在两相邻接电部之间设置有向上凸起的隔挡,并在所述隔挡根部处设置向下凹陷的条形槽。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绝缘导热板为陶瓷板。
本申请具有积极的效果:本申请中的晶闸管结构经过优化设计,在晶闸管安装时,使用固定螺栓穿过固定安装孔将晶闸管与外部散热器固定相连,使金属散热板底面与散热器表面贴紧,晶闸管在工作时内部可控硅组件产生的热量经过绝缘导热板及金属散热板传递并由散热器快速散出,快速降低晶闸管内部温度从而保证晶闸管的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此外通过所述接电部将所述螺母抵挡限位在螺母嵌槽内以防止螺母脱落,并且螺母嵌设在螺母嵌槽内能够对螺母起到周向限位作用,以便于螺母与所述接线螺栓配合连接,所述接线螺栓用于将外部导线与接电部压紧相连,通过本申请中的结构优化设计还可提高外部接线操作时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申请中晶闸管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中晶闸管的一种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中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中晶闸管省去部分部件后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附图标记为:1-电极片,11-接电部,111-螺栓孔,2-门极限位件,21-门极件,3-芯片,4-金属散热板,41-固定安装孔,5-绝缘导热板,6-弹性件,7-压板,71-定位孔,8-绝缘垫片,81-定位柱,90-安装空间,91-底座,911-嵌槽,92-上盖,921-电极通孔,922-螺母嵌槽,923-隔挡,924-条形槽,10-接线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一种晶闸管,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可控硅组件,所述可控硅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电极片1、门极限位件2、芯片3,所述门极限位件2内嵌装有门极件21,所述门极件21与所述芯片3紧密接触,所述电极片1具有由所述壳体上部的电极通孔921向外伸出的接电部11,所述壳体上表面形成有螺母嵌槽922,所述螺母嵌槽922内嵌装螺母,所述螺母嵌槽922与所述螺母的形状相匹配,横截面形状为多边形结构,所述接电部11折弯至与所述壳体上表面相贴并将螺母阻挡限定在螺母嵌槽922内,所述接电部11上在与所述螺母嵌槽922相对位置设有螺栓孔111,接线螺栓10适于穿过螺栓孔111与所述螺母螺接;在所述壳体底部设有金属散热板4,所述金属散热板4与所述可控硅组件之间压紧设置有绝缘导热板5,所述绝缘导热板5可采用陶瓷板、塑料板等导热绝缘材料;所述金属散热板4底面凸出于所述壳体底面,并在所述金属散热板4上设置固定安装孔41;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晶闸管结构经过优化设计,提高了产品的导热性能,在晶闸管安装时,使用固定螺栓穿过固定安装孔41将晶闸管与外部散热器固定相连,使金属散热板4底面与散热器表面贴紧,晶闸管在工作时内部可控硅组件产生的热量经过绝缘导热板5及金属散热板4传递并由散热器快速散出,快速降低晶闸管内部温度从而保证晶闸管的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本方案同时还通过所述接电部11将所述螺母抵挡限位在螺母嵌槽922内以防止螺母脱落,并且螺母嵌设在螺母嵌槽922内能够对螺母起到周向限位作用,以便于螺母与所述接线螺栓10配合连接,所述接线螺栓10用于将外部导线与接电部11压紧相连,接线更加快捷,本实施例中的晶闸管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及可推广性。
在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实施方案中,所述壳体包括相连的底座91和上盖92,所述底座91为上下贯通的中空结构,所述上盖92连设在所述底座91上部,所述螺母嵌槽922成型于所述上盖92上表面,所述电极通孔921贯通所述上盖92设置,所述底座91底部设置嵌槽911,所述金属散热板4嵌设在所述嵌槽911内,所述底座91内部在所述金属散热板4与所述上盖92之间形成安装空间90,所述可控硅组件装入所述安装空间90内;本实施例方案通过所述嵌槽911的结构设计对金属散热板4的安装提供了固定的空间,便于金属散热板4安装定位,并为可控硅组件设置安装空间90以便于其安装,所述安装空间90周侧可设置挡台进行抵挡限位。
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中,所述安装空间90内在所述可控硅组件的上部设有弹性件6及压板7,所述弹性件6设置在所述压板7与可控硅组件之间,所述压板7通过紧固螺丝与底座91及所述金属散热板4固定相连,并使所述弹性件6弹力作用于所述可控硅组件上;本方案中通过压板7与金属散热板4及底座91配合将可控硅组件限制安装在所述的安装空间90内,并进一步通过设置弹性件6对可控硅组件产生弹性压力进行抵压,从而保证金属散热板4、绝缘导热板5、可控硅组件之间叠压连接的紧密性,有利于热量传递。
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实施方案中,所述安装空间90内充注绝缘树脂胶,所述绝缘树脂胶包裹可控硅组件周侧,通过绝缘树脂胶对可控硅组件周侧包裹起到防水防尘等防护作用,同时能够对可控硅组件起到固定作用,此外所述上盖92与所述底座91还通过所述绝缘树脂胶粘结,从而可无需使用螺丝对上盖92和底座91固定连接,并通过绝缘树脂胶还能够密封上盖92与底座91之间的缝隙。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弹性件6采用碟簧,并在所述弹性件6与所述可控硅组件之间设置绝缘垫片8,通过绝缘垫片8将弹性件6与可控硅组件之间绝缘的作用,更进一步的为了保证弹性件6安装的可靠性,所述绝缘垫片8上朝向所述弹性件6的一侧成型有定位柱81,所述弹性件6套装在所述定位柱81上,且所述压板7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柱81穿插配合的定位孔71,如此可将绝缘垫片8、弹性件6与压板5相对定位,防止发生移位现象。
本实施例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上盖92上表面上在两相邻接电部11之间设置有向上凸起的隔挡923,并在所述隔挡923根部处设置向下凹陷的条形槽924;通过所述隔挡923与所述条形槽924的结构设置,能够增加了相邻两接电部11之间的爬电距离,从而有效提高了该晶闸管的使用安全性能。
显然,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申请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申请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晶闸管,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可控硅组件,所述可控硅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电极片(1)、门极限位件(2)、芯片(3),所述门极限位件(2)内嵌装有门极件(21),所述门极件(21)与所述芯片(3)紧密接触,所述电极片(1)具有由所述壳体上部的电极通孔(921)向外伸出的接电部(11),所述壳体上表面形成有螺母嵌槽(922),所述螺母嵌槽(922)内嵌装螺母,所述接电部(11)折弯至与所述壳体上表面相贴并将螺母阻挡限定在螺母嵌槽(922)内,所述接电部(11)上在与所述螺母嵌槽(922)相对位置设有螺栓孔(111),接线螺栓(10)适于穿过螺栓孔(111)与所述螺母螺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底部设有金属散热板(4),所述金属散热板(4)与所述可控硅组件之间压紧设置有绝缘导热板(5),所述金属散热板(4)底面凸出于所述壳体底面,并在所述金属散热板(4)上设置固定安装孔(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连的底座(91)和上盖(92),所述底座(91)为上下贯通的中空结构,所述上盖(92)连设在所述底座(91)上部,所述螺母嵌槽(922)成型于所述上盖(92)上表面,所述电极通孔(921)贯通所述上盖(92)设置,所述底座(91)底部设置嵌槽(911),所述金属散热板(4)嵌设在所述嵌槽(911)内,所述底座(91)内部在所述金属散热板(4)与所述上盖(92)之间形成安装空间(90),所述可控硅组件装入所述安装空间(90)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晶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空间(90)内在所述可控硅组件的上部设有弹性件(6)及压板(7),所述弹性件(6)处于所述压板(7)与可控硅组件之间,所述压板(7)通过紧固螺丝与底座(91)及所述金属散热板(4)固定相连,并使所述弹性件(6)弹力作用于所述可控硅组件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晶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空间(90)内充注绝缘树脂胶,所述绝缘树脂胶包裹可控硅组件周侧,并且所述上盖(92)与所述底座(91)通过所述绝缘树脂胶粘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晶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6)为碟簧,并在所述弹性件(6)与所述可控硅组件之间设置绝缘垫片(8),所述绝缘垫片(8)上朝向所述弹性件(6)的一侧成型有定位柱(81),所述弹性件(6)套装在所述定位柱(81)上,且所述压板(7)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柱(81)穿插配合的定位孔(7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晶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92)上表面上在两相邻接电部(11)之间设置有向上凸起的隔挡(923),并在所述隔挡(923)根部处设置向下凹陷的条形槽(92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导热板(5)为陶瓷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656784.3U CN217588908U (zh) | 2022-03-24 | 2022-03-24 | 一种晶闸管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656784.3U CN217588908U (zh) | 2022-03-24 | 2022-03-24 | 一种晶闸管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588908U true CN217588908U (zh) | 2022-10-14 |
Family
ID=83538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656784.3U Active CN217588908U (zh) | 2022-03-24 | 2022-03-24 | 一种晶闸管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588908U (zh) |
-
2022
- 2022-03-24 CN CN202220656784.3U patent/CN21758890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544915B1 (en) | Electronic module heat sink mounting arrangement | |
KR102048478B1 (ko) | 양면냉각형 파워 모듈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 |
EP1104025B1 (en) | Semiconductor device | |
JP6870531B2 (ja) | パワー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力変換装置 | |
US20120113603A1 (en) | Electronic circuit device | |
CN103975430A (zh) | 半导体装置及车载用功率转换装置 | |
US6560167B1 (en) | Thermoelectric generation unit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unit | |
WO2013111234A1 (ja) | 電力変換装置 | |
JPWO2013145508A1 (ja) | 電力変換装置 | |
JP2002198477A (ja) | 半導体装置 | |
CN217588908U (zh) | 一种晶闸管 | |
WO2013084416A1 (ja) | 電力変換装置 | |
CN111937289A (zh) | 电力转换装置 | |
CN103930986A (zh) | 功率转换装置 | |
EP4195893B1 (en) | Housing for a power semiconductor module arrangement | |
CN212413643U (zh) | 一种伺服电机的立式控制器结构 | |
CN212970226U (zh) | 一种主功率板封装一体化结构及电焊机 | |
CN209806324U (zh) | 电机控制器和电动车 | |
CN202222093U (zh) | 一种改良散热结构的电机驱动模块 | |
CN106684074B (zh) | 一种新型压接型功率模块 | |
CN212519717U (zh) | 一种伺服电机的控制器 | |
CN111787683A (zh) | 一种主功率板封装一体化结构及电焊机 | |
JPH02278856A (ja) |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 | |
CN214545322U (zh) | 一种大功率电源的散热结构 | |
CN217363610U (zh) | 一种小型化电机驱动控制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