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65653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65653U
CN217565653U CN202221214245.0U CN202221214245U CN217565653U CN 217565653 U CN217565653 U CN 217565653U CN 202221214245 U CN202221214245 U CN 202221214245U CN 217565653 U CN217565653 U CN 2175656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piece
move
rice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1424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伟伟
周忠宝
潘典国
江小勇
周毅
瞿月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1424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656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656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656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mercial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主体;锅体,设于主体上,锅体设有容纳腔;清洗组件,清洗组件的第一部分设于主体上,第二部分设于锅体上;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能够通过清洗组件的第一部分,驱动清洗组件的第二部分在容纳腔内运动。利用锅体的容纳腔进行洗米操作,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利用洗米盒洗米后,将洗好的米再排至内锅而言,能够有效防止洗米盒内留有残余米的问题,节约食材。此外,利用锅体的容纳腔进行洗米操作,无需在烹饪器具上设置洗米盒等部件,从而能够有效简化烹饪器具的结构,进而降低烹饪器具的占用空间,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现代生活发展,人们对生活电器的便捷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拥有自动洗米的自动饭煲应运而生。相关技术中的自动饭煲通常是利用洗米盒进行洗米,导致在将米清洗完成后,洗米盒内易留有残余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主体;锅体,设于主体上,锅体设有容纳腔;清洗组件,清洗组件的第一部分设于主体上,第二部分设于锅体上;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能够通过清洗组件的第一部分,驱动清洗组件的第二部分在容纳腔内运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包括主体、锅体、清洗组件和第一驱动装置,具体而言,锅体设置在主体上,且锅体设有容纳腔,可以理解的是,容纳腔可作为清洗腔,即可以通过锅体的容纳腔对物料进行清洗,清洗完成后,将废水排出,向容纳腔内再通入烹饪水后可直接烹饪,即此时容纳腔可作为烹饪腔,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利用洗米盒洗米后,将洗好的米再排至内锅而言,能够有效防止洗米盒内留有残余米的问题,节约食材。此外,利用锅体的容纳腔进行洗米操作,无需在烹饪器具上设置洗米盒等部件,从而能够有效简化烹饪器具的结构,进而降低烹饪器具的占用空间,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清洗组件的第一部分设置在主体上,第二部分设置在锅体上,且第一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清洗组件的第一部分运动,清洗组件的第一部分运动能够带动清洗组件的第二部分在容纳腔内运动,从而在清洗组件第二部分在容纳腔运动的过程中,对容纳腔内的物料进行搅拌清洗,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向待清洗的物料内通入气体进行气泡清洗而言,能够提高对待清洗物料的搅打力度,进而提高对物料的清洗效果。
在具体应用中,清洗组件的第一部分能够移入或移出容纳腔,因此,可以将清洗组件的第一部分内开设通道,从而利用清洗组件第一部分内的通道进水或排出洗米水,进而无需在锅体另设通道进行进水和排水,能够进一步简化烹饪器具的结构,降低烹饪器具的生产成本。
此外,第一驱动装置还可以通过清洗组件的第一部分带动清洗组件的第二部分在容纳腔内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对容纳腔内物料的搅打效果,进而提高对物料的清洗效果,提升用户的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将清洗组件的第二部分预装在锅体内,当需要对物料进行清洗时,第一驱动装置通过清洗组件的第一部分带动清洗组件的第二部分在容纳腔内运动,当清洗完成后,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清洗组件的第一部分反向运动,并带动清洗组件的第二部分移回至预装的位置,然后,可进行加水烹饪,从而能够实现自动烹饪过程,提高用户使用烹饪器具的便捷性。
在实际应用中,主体上还设有第一进米通道和送水通道,第一进米通道和送水通道能够分别与容纳腔相连通,从而实现自动进米和进水,进而实现自动洗米和烹饪的过程。具体地,第一进米通道和送水通道位于锅体的上方,从而可以利用重力的作用实现下米和进水过程,无需采用相关技术中的水泵、风机等部件,进而能够在实现自动烹饪的同时,降低烹饪器具的生产成本。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烹饪器具,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清洗组件包括输送杆和搅拌件,其中,输送杆设于主体上,并能够移入或移出容纳腔,搅拌件能够移动地设于锅体上,第一驱动装置能够驱动输送杆移动,以使输送杆与搅拌件连接或分离,并能够通过输送杆带动搅拌件在容纳腔内运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清洗组件包括输送杆和搅拌件,具体而言,输送杆设置在主体上,且输送杆能够移入或移出容纳腔,也就是说,第一驱动装置能够驱动输送杆移动,以使输送杆能够移入或移出容纳腔。进一步地,搅拌件设置在锅体上,且搅拌件能够移动地设置在锅体上,也就是说,搅拌件能够相对于锅体移动,从而在搅拌件在容纳腔内运动的过程中,能够对容纳腔内的物料进行搅拌清洗,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向待清洗的物料内通入气体进行气泡清洗而言,能够提高对待清洗物料的搅打力度,进而提高对物料的清洗效果。
输送杆与搅拌件能够相连或分离。具体地,当需要对物料进行清洗时,将待清洗物料输送至容纳腔内,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输送杆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运动,直至与搅拌件相连,当输送杆与搅拌件相连后,第一驱动装置继续驱动输送杆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输送杆移动能够带动搅拌件在容纳腔内运动,从而实现对待清洗物料的清洗。
当清洗完成后,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输送杆反向移动,即向远离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并带动搅拌件移回至预装在锅体的位置。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输送杆继续移动,输送杆与搅拌件分离,直至输送杆移出容纳腔。烹饪器具自动加水烹饪,实现自动洗米和烹饪过程,提高用户使用烹饪器具的便捷性。
其中,锅体包括内锅和盖体,盖体设有安装腔,搅拌件预装在盖体的安装腔内。
此外,第一驱动装置还可以通过输送杆带动搅拌件在容纳腔内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对容纳腔内物料的搅打效果,进而提高对物料的清洗效果,提升用户的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清洗组件还包括:连接件,用于连接或分离搅拌件与输送杆。
在该技术方案中,为了使搅拌件与输送杆能够连接和分离,在清洗组件中还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可以设于搅拌件,也可以设于输送杆,还可以设于搅拌件和输送杆,从而通过连接件实现搅拌件与输送杆的连接或分离。以便于将输送杆与搅拌件进行分离以进行维修或清洗。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其中,第一连接件设于输送杆朝向搅拌件的一端,第二连接件设于搅拌件朝向输送杆的一侧,搅拌件与输送杆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连接或分离。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具体而言,第一连接件设置在输送杆朝向搅拌件的一端,且第二连接件设置在搅拌件朝向输送杆的一侧。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连接和分离,以实现输送杆与搅拌件的连接和分离。具体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可以为机械连接的连接件,例如卡扣结构、凹凸配合结构等,还可以为通过磁力实现连接的磁力连接结构,只要能够实现可拆卸连接的效果即可。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为磁性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为磁性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能够连接或分离,也就是说,输送杆和搅拌件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实现相连或分离,从而实现输送杆与搅拌件之间的传动配合,且便于输送杆与搅拌件之间连接或分离过程的控制,提高动力传递配合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具体地,当需要对物料进行清洗时,将待清洗物料输送至容纳腔内,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输送杆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运动,当运动到一定距离后,输送杆与搅拌件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连接,实现输送杆与搅拌件相连,当输送杆与搅拌件相连后,第一驱动装置继续驱动输送杆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输送杆移动能够带动搅拌件在容纳腔内运动,从而实现对待清洗物料的清洗。
当清洗完成后,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输送杆反向移动,即向远离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并带动搅拌件移回至预装在锅体的位置。当搅拌件移回至搅拌件在锅体的安装位置时,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输送杆继续移动,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离,即输送杆与搅拌件分离,直至输送杆移出容纳腔。烹饪器具自动加水烹饪,实现自动洗米和烹饪过程,提高用户使用烹饪器具的便捷性。
在具体应用中,第一连接件可以为导磁体,第二连接件为磁铁,或者第一连接件为磁铁,第二连接件为导磁体。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清洗组件还包括输送通道和连通结构,其中,输送通道设于输送杆内,连通结构设置于输送杆朝向搅拌件的一端,输送通道通过连通结构与容纳腔相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清洗组件还包括输送通道和连通结构,具体而言,输送杆内设置有输送通道,且输送杆朝向搅拌件的一端设有连通结构,输送通道与连通结构相连通,连通结构与容纳腔相连通。从而可通过输送通道和连通结构实现容纳腔的进水和排水,进而无需在锅体另设通道进行进水和排水,能够进一步简化烹饪器具的结构,降低烹饪器具的生产成本。
在具体应用中,连通结构可以为连通孔或细槽,可以理解的是,连通孔的孔径或细槽的宽度在0至1mm之间,一个米粒的宽度小于1mm,将连通孔的孔径或细槽的宽度在0至1mm之间,在将容纳腔内的洗米水通过连通结构和输送通道排出时,可以有效防止部分米粒经连通结构和输送通道排出,节约食材,提升用户的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输送通道可以为一个通道,进而通过输送通道进水和排水,从而能够进一步简化结构,降低烹饪器具的生产成本。具体地,输送杆远离搅拌件的一端分别连接进水接头和排水接头,实现进水和排水。
可以理解的是,进水接头的一端与输送杆相连,进水接头的另一端与进水管相连,且为提高进水接头与进水管连接位置的密封性,在进水接头与进水管连接的位置设置进水密封件,第一驱动装置在驱动输送杆转动时,可以使输送杆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转动90°,再逆时针转动90°,交替进行,从而可以防止进水接头与进水管连接位置处的进水密封件反复折叠而密封失效的问题,防止进水过程中发生泄漏。
排水接头的一端与输送杆相连,排水接头的另一端与排水管相连,且为提高排水接头与排水管连接位置的密封性,在排水接头与排水管连接的位置设置排水密封件,第一驱动装置在驱动输送杆转动时,可以使输送杆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转动90°,再逆时针转动90°,交替进行,从而可以防止排水接头与排水管连接位置处的排水密封件反复折叠而密封失效的问题,防止进水过程中发生泄漏。
此外,输送通道可以包括两个独立的通道,一个用于进水,一个用于排水,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一传动组件,第一驱动件设于主体上,第一传动组件设于主体上,第一驱动件能够通过第一传动组件驱动输送杆移动,以使输送杆与搅拌件连接或分离,并能够通过输送杆带动搅拌件在容纳腔内移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一传动组件,具体而言,第一驱动件和第一传动组件设置在主体上,且第一驱动件与第一传动组件的一部分相连,从而在第一驱动件的驱动下,第一传动组件能够运动,输送杆与第一传动组件的另一部分相连,从而在第一传动组件运动时,能够带动输送杆移动,从而使得输送杆与搅拌件相连或分离。实现动力的传递过程。
具体地,当需要对物料进行清洗时,将待清洗物料输送至容纳腔内,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传动组件运动,第一传动组件运动带动输送杆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运动,当运动到一定距离后,输送杆与搅拌件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连接,实现输送杆与搅拌件相连,当输送杆与搅拌件相连后,第一驱动件继续通过第一传动组件驱动输送杆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输送杆移动能够带动搅拌件在容纳腔内运动,从而实现对待清洗物料的清洗。
当清洗完成后,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传动组件反向运动,第一传动组件运动带动输送杆反向移动,即向远离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并带动搅拌件移回至预装在锅体的位置。当搅拌件移回至搅拌件在锅体的安装位置时,第一驱动件通过第一传动组件驱动输送杆继续移动,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离,即输送杆与搅拌件分离,直至输送杆移出容纳腔。烹饪器具自动加水烹饪,实现自动洗米和烹饪过程,提高用户使用烹饪器具的便捷性。
在具体应用中,第一驱动件为电机。第一传动组件包括齿轮和螺旋套筒,螺旋套筒的内壁设有内螺纹,外壁设有花键,花键与齿轮相配合,输送杆的外壁设有外螺纹,螺旋套筒套设在输送杆的外侧,在电机的驱动下,齿轮带动螺旋套筒转动,通过螺纹配合,带动输送杆上下移动。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其中,第一传动件与第一驱动件相连,第二传动件设于主体上,并与输送杆和第一传动件相连,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第一传动件运动,第一传动件运动能够带动第二传动件运动,以带动输送杆移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具体而言,第一驱动件与第一传动件连接,从而在第一驱动件的驱动下,第一传动件能够运动,第二传动件设置在主体上,并能够相对于主体运动。第二传动件与输送杆和第一传动件相连,第一传动件运动能够带动第二传动件运动,第二传动件运动进而带动输送杆移动。实现动力的传递过程。
具体地,当需要对物料进行清洗时,将待清洗物料输送至容纳腔内,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传动件运动,第一传动件运动带动第二传动件运动,第二传动件运动进而带动输送杆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运动,当运动到一定距离后,输送杆与搅拌件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连接,实现输送杆与搅拌件相连,当输送杆与搅拌件相连后,第一驱动件继续通过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驱动输送杆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输送杆移动能够带动搅拌件在容纳腔内运动,从而实现对待清洗物料的清洗。
当清洗完成后,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传动件反向运动,第一传动件运动带动第二传动件运动,第二传动件运动进而带动输送杆反向移动,即向远离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并带动搅拌件移回至预装在锅体的位置。当搅拌件移回至搅拌件在锅体的安装位置时,第一驱动件通过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驱动输送杆继续移动,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离,即输送杆与搅拌件分离,直至输送杆移出容纳腔。烹饪器具自动加水烹饪,实现自动洗米和烹饪过程,提高用户使用烹饪器具的便捷性。
在具体应用中,第一驱动件为电机。第一传动件为齿轮,第二传动件螺旋套筒,螺旋套筒的内壁设有内螺纹,外壁设有花键,花键与齿轮相配合,输送杆的外壁设有外螺纹,螺旋套筒套设在输送杆的外侧,在电机的驱动下,齿轮带动螺旋套筒转动,通过螺纹配合,带动输送杆上下移动。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第二传动件被构造为内部中空结构,并在第二传动件的内壁设有内螺纹,第二传动件套设于输送杆的外侧,输送杆的外壁设有外螺纹,第二传动件通过螺纹配合带动输送杆移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第二传动件为内部中空的结构,且第二传动件的内侧壁上设置螺纹。输送杆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螺纹,且第二传动件位于输送杆的外侧,且输送杆上的外螺纹与第二传动件上的内螺纹能够相配合,从而实现动力的传递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传动件能够相对于主体转动,但不会上下移动,进而在第二传动件转动时,能够带动输送杆上下移动。
具体地,当需要对物料进行清洗时,将待清洗物料输送至容纳腔内,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传动件运动,第一传动件运动带动第二传动件运动,第二传动件与输送杆通过螺纹配合,进而带动输送杆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运动,当运动到一定距离后,输送杆与搅拌件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连接,实现输送杆与搅拌件相连,当输送杆与搅拌件相连后,第一驱动件继续通过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驱动输送杆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输送杆移动能够带动搅拌件在容纳腔内运动,从而实现对待清洗物料的清洗。
当清洗完成后,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传动件反向运动,第一传动件运动带动第二传动件运动,第二传动件与输送杆通过螺纹配合,进而带动输送杆反向移动,即向远离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并带动搅拌件移回至预装在锅体的位置。当搅拌件移回至搅拌件在锅体的安装位置时,第一驱动件通过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驱动输送杆继续移动,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离,即输送杆与搅拌件分离,直至输送杆移出容纳腔。烹饪器具自动加水烹饪,实现自动洗米和烹饪过程,提高用户使用烹饪器具的便捷性。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第一驱动装置还包括传动套组件,传动套组件设于主体上,第一驱动件通过传动套组件驱动搅拌件转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第一驱动装置还包括传动套组件,具体而言,传动套组件设置在主体上,在第一驱动件的驱动下,传动套组件能够带动搅拌件在容纳腔内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对容纳腔内物料的搅打效果,进而提高对物料的清洗效果,提升用户的体验。
进一步地,传动套组件的一部分与第二传动件相连并形成限位结构,且传动套组件的另一部分能够与输送杆相配合。具体地,在第一驱动件的驱动下,第一传动件带动第二传动件运动,第二传动件带动输送杆移动,当移动至预设位置时,输送杆与传动套组件的另一部分相配合,并带动该部分传动套组件一起移动,当该部分传动套组件移动至被限位结构限位时,输送杆不再向下移动。此时,第一驱动件继续通过第一传动件驱动第二传动件转动,第二传动件转动带动与其相连的部分传动套组件转动,进而带动输送杆转动。实现动力的传递过程。
在具体应用中,传动套组件包括第一传动套和第二传动套。第一传动套能够与输送杆相配合,第二传动套与第二传动件相连并形成限位槽。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传动套组件包括第一传动套和第二传动套,其中,第一传动套套设于输送杆的外侧,输送杆移动能够带动第一传动套移动,第二传动套与第二传动件相连,并与第二传动件形成限位槽;其中,基于第一传动套的一部分卡入限位槽内,搅拌件与输送杆相连,并位于容纳腔内;第一驱动件能够通过第一传动件带动第二传动件转动,第二传动件转动能够通过第二传动套和第一传动套带动输送杆转动,输送杆转动能够带动搅拌件转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传动套组件包括第一传动套和第二传动套,具体而言,第一传动套套在输送杆的外侧,且输送杆移动时能够带动第一传动套移动,也就是说,第一传动套能够与输送杆相配合,从而在输送杆移动时能够带动第一传动套移动。进一步地,第二传动件与第二传动套连接,且第二传动件的一部分与第二传动套形成限位槽,第一传动套的一部分能够移入或移出该限位槽内。
具体地,在第一驱动件的驱动下,输送杆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当移动至预设位置时,输送杆与第一传动套相配合,从而在输送杆继续移动时能够带动第一传动套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当第一传动套的一部分移入限位槽,并卡设在限位槽内时,输送杆不再继续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第一驱动件继续驱动,第二传动件与第二传动套相连,从而使得第二传动件能够带动第二传动套转动,第二传动套带动第一传动套转动,进而带动输送杆转动。输送杆转动进而带动搅拌件在容纳腔内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对容纳腔内物料的搅打效果,进而提高对物料的清洗效果,提升用户的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第一进米通道和第一弹性阀,其中,第二驱动装置设于主体上,第一进米通设于主体上,并设有出米口,第一弹性阀能够移动地位于出米口处;其中,第二驱动装置能够驱动第一弹性阀移动,以使出米口与容纳腔相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第一进米通和第一弹性阀,具体而言,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一进米通设置在主体上,且第一进米通设置有出米口,第一弹性阀位于出米口处,并能够相对于出米口移动。第二驱动装置能够驱动第一弹性阀移动,从而使得出米口与容纳腔相连通。
具体地,在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下,以第一弹性阀能够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或背离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当第一弹性阀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时,能够使出米口与容纳腔相连通,从而使得米箱能够向容纳腔内输送米粒等食材。当米粒输送完成时,第一弹性阀向背离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出米口与容纳腔不再连通。从而通过控制第一弹性阀的移动即可实现出米口与容纳腔是否连通,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进而可实现自动下米,进一步提高用户使用烹饪器具的便利性。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弹性阀上贯通地设有通道,通道与出米口相连通,当第一弹性阀移动使出米口与容纳腔相连通时,米粒等食材通道输米通道、出米口和第一弹性阀上的通道流向容纳腔。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二进米通道和第二弹性阀,其中,第二进米通道设于锅体,并与容纳腔相连通,第二弹性阀能够移动地位于第二进米通道内,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弹性阀移动,第一弹性阀移动能够推动第二弹性阀移动,以使出米口和第二进米通道相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二进米通道和第二弹性阀,具体而言,第二进米通道设置在锅体上,具体地,第二进米通道贯通地设置在盖体上。第二弹性阀位于第二进米通道内,且第二弹性阀能够相对于第二进米通道运动,以打开或关闭进米通道。具体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弹性阀移动时,第一弹性阀能够与第二弹性阀相接触,并推动第二弹性阀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以打开第二进米通道,从而使得出米口与第二进米通道连通。当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弹性阀反向移动时,第一弹性阀与第二弹性阀脱离接触,第二弹性阀复位,第二进米通道关闭。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进而可实现自动下米,进一步提高用户使用烹饪器具的便利性。
在具体应用中,第二弹性阀上还设有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二弹性阀相连,弹性件的另一端与盖体相连,当第二弹性阀被推动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时,弹性件被压缩,当第二弹性阀与第一弹性阀脱离接触时,弹性件驱动第二弹性阀复位。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驱动件、移动支架和第二传动组件,其中,第二驱动件设于主体上,移动支架能够移动地设于主体上,第一弹性阀设于移动支架上,第二驱动件能够通过第二传动组件驱动移动支架移动,以带动第一弹性阀移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驱动件、移动支架和第二传动组件,具体而言,第二驱动件和移动支架设置在主体上,且移动支架能够相对于主体移动。第一弹性阀设置在移动支架上。具体地,在第二驱动件的驱动下,第二传动组件带动移动支架移动,移动支架移动进而带动第一弹性阀移动,从而实现动力的传递过程,进而实现自动下米。
具体地,第二驱动件通过第二传动组件驱动第一弹性阀移动时,第一弹性阀能够与第二弹性阀相接触,并推动第二弹性阀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以打开第二进米通道,从而使得出米口与第二进米通道连通。当第二驱动件通过第二传动组件驱动第一弹性阀反向移动时,第一弹性阀与第二弹性阀脱离接触,第二弹性阀复位,第二进米通道关闭。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进而可实现自动下米,进一步提高用户使用烹饪器具的便利性。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第二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三传动件、第四传动件和第五传动件,其中,第三传动件与移动支架相连,第四传动件设于主体上,并与第三传动件相连,第五传动件与第二驱动件和第四传动件相连,第二驱动件能够通过第五传动件带动第四传动件运动,第四传动件运动能够通过第三传动件带动移动支架移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第二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三传动件、第四传动件和第五传动件,具体而言,移动支架与第三传动件连接,且第三传动件与第四传动件连接,第五传动件与第四传动件和第二驱动件连接,从而在第二驱动件的驱动下,第五传动件能够运动,第五传动件运动能够带动第四传动件运动,第四传动件运动进而带动第三传动件运动,第三传动件运动进而带动移动支架运动,实现动力的传递过程。
具体地,在第二驱动件的驱动下,第五传动件运动并带动第四传动件运动,第四传动件运动能够带动第三传动件运动,进而带动移动支架移动,移动支架移动进而带动第一弹性阀移动,第一弹性阀能够与第二弹性阀相接触,并推动第二弹性阀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以打开第二进米通道,从而使得出米口与第二进米通道连通。当第二驱动件通过第五传动件、第四传动件和第三传动件驱动第一弹性阀反向移动时,第一弹性阀与第二弹性阀脱离接触,第二弹性阀复位,第二进米通道关闭。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进而可实现自动下米,进一步提高用户使用烹饪器具的便利性。
在具体应用中,第五传动件为齿轮,第四传动件为螺旋套筒,螺旋套筒内壁设有螺纹,外壁设有花键,且第四传动件套设在第三传动件的外侧,第三传动件的外壁设有外螺纹,当第二驱动件驱动齿轮转动时,齿轮与花键相配合,进而带动螺旋套筒运动,螺旋套筒与第三传动件螺纹配合,从而带动第三传动件移动,第三传动件移动进而通过移动支架带动第一弹性阀移动。实现动力的传递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螺旋套筒能够相对于主体转动,但不能上下移动,从而在螺旋套筒转动时,通过螺纹配合带动第三传动件上下移动。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第一进米通道还包括输米通道、叶轮和第三驱动件,其中,输米通道设有进米口,出米口位于输米通道背离进米口的一端,叶轮设于输米通道靠近进米口的一端,第三驱动件与叶轮相连,第三驱动件能够驱动叶轮转动以使进米口与输米通道相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第一进米通道还包括输米通道、叶轮和第三驱动件,具体而言,输米通道设有进米口,也就是说,米粒等食材能够通过进米口进入输米通道,并经过出米口排出。在具体应用中,第一进米通道位于锅体的上方,从而可利用重力向锅体的容纳腔进行米粒等食材的输送,无需设置风机等部件,简化烹饪器具的结构,降低烹饪器具的占用空间,进而能够降低烹饪器具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叶轮位于输米通道内,并靠近进米口设置,也就是说,叶轮在输米通道的入口端设置。第三驱动件与叶轮相连,从而在第三驱动件的驱动下,叶轮能够在输米通道内转动,进而使进米口处的米粒等食材经输米通道排出。即将叶轮作为第一进米通道开闭的开关件,在驱动叶轮转动时,可通过输米通道输送米粒等食材。当叶轮停止转动时,输米通道关闭。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进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用户使用烹饪器具的便利性。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叶轮包括轮盘和设置在轮盘上的多个叶片,从而使得叶轮在旋转一周时的出米量是一定的,进而可以根据叶轮转动的圈数来计算出米量,便于用户对烹饪的米量进行控制。进一步提高用户对烹饪器具的使用体验。
在具体应用中,第三驱动件为电机。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锅体包括内锅、盖体、传动通道和密封件,其中,内锅设有容纳腔,盖体盖设于内锅的敞开端,盖体设有安装腔,搅拌件能够移动地设于安装腔内,传动通道贯通地设于盖体上,传动通道与安装腔相连通,述输送杆能够在传动通道内移动,密封件设于盖体上,并位于搅拌件和安装腔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锅体包括内锅、盖体、传动通道和密封件,具体而言,内锅设有相连通的容纳腔和敞开端,盖体设置在内锅的敞开端,从而打开或关闭容纳腔。盖体朝向容纳腔的一侧设置有安装腔,搅拌件能够移入或移出安装腔内。盖体上还贯通地设置有传动通道,且传动通道与安装腔相连通,从而使得输送杆通过传动通道移入或移出容纳腔,并与搅拌件相连或分离。
具体地,当需要对物料进行清洗时,将待清洗物料输送至容纳腔内,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传动件运动,第一传动件运动带动第二传动件运动,第二传动件与输送杆通过螺纹配合,进而带动输送杆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运动,输送杆穿过传动通道与安装腔内的搅拌件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连接,实现输送杆与搅拌件相连,当输送杆与搅拌件相连后,第一驱动件继续通过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驱动输送杆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输送杆移动能够带动搅拌件在容纳腔内运动,从而实现对待清洗物料的清洗。
当清洗完成后,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传动件反向运动,第一传动件运动带动第二传动件运动,第二传动件与输送杆通过螺纹配合,进而带动输送杆反向移动,即向远离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并带动搅拌件移回至安装腔。第一驱动件通过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驱动输送杆继续移动,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离,即输送杆与搅拌件分离,直至输送杆移出传动通道。烹饪器具自动加水烹饪,实现自动洗米和烹饪过程,提高用户使用烹饪器具的便捷性。
进一步地,盖体上还设有密封件,当搅拌件位于安装腔内时,密封件位于安装腔和搅拌件之间,即对安装腔和传动通道进行密封,从而能够在对容纳腔内的食材进行烹饪腔时,确保容纳腔内的密封性,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实际应用中,密封件可以为硅胶件。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还包括加热装置,加热装置设于锅体的底部,加热装置能够对容纳腔进行加热。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烹饪器具还包括加热装置,具体而言,加热装置设置在锅体的外侧,具体地,加热装置设置在锅体的底部。进一步地,加热装置能够对容纳腔进行加热,从而对容纳腔内的食材进行加热,实现对食材的烹饪。通过设置加热装置,在食材清洗完成后,可开启加热装置对容纳腔内的食材进行烹饪,从而实现洗米和烹饪的过程,提高用户使用烹饪器具的便捷性。
在具体应用中,加热装置可以为加热盘管,加热盘管通过对内锅进行加热,并通过内锅传热,进而实现对食材的加热。此外,加热装置可以为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将产生的蒸汽输送至容纳腔内,从而利用蒸汽对容纳腔内的食材进行加热。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烹饪器具还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能够检测内锅或容纳腔内的温度,进而可以根据检测的内锅或容纳腔内的温度,来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加热时间等。进一步提高烹饪器具的智能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主体;锅体,设于主体上,锅体设有容纳腔;清洗组件,设于主体,至少部分清洗组件能够保持原始状态移入和移出容纳腔;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清洗组件沿移入和移出容纳腔的方向运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包括主体、锅体、清洗组件和第一驱动装置,具体而言,锅体设置在主体上,且锅体设有容纳腔,可以理解的是,容纳腔可作为清洗腔,即可以通过锅体的容纳腔对物料进行清洗,清洗完成后,将废水排出,向容纳腔内再通入烹饪水后可直接烹饪,即此时容纳腔可作为烹饪腔,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利用洗米盒洗米后,将洗好的米再排至内锅而言,能够有效防止洗米盒内留有残余米的问题,节约食材。此外,利用锅体的容纳腔进行洗米操作,无需在烹饪器具上设置洗米盒等部件,从而能够有效简化烹饪器具的结构,进而降低烹饪器具的占用空间,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清洗组件设置在主体上,第一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清洗组件在保持原始状态的情况下移入和移出容纳腔。具体地,在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清洗组件移入和移出容纳腔的过程中,清洗组件能够沿竖直方向移动,并且,清洗组件的状态和形状保持不变,无需进行折叠,也无需进行旋转,也即,清洗组件是以直入直出的形式进行移动的。
进一步地,在清洗组件移入容纳腔运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清洗组件向容纳腔内吹气,以对容纳腔内的物料进行清洗。相较于通过搅拌件进行机械式搅拌清洗而言,此种清洗结构较为占用空间较小。
在具体应用中,清洗组件能够移入或移出容纳腔,因此,可以将清洗组件内开设通道,从而利用清洗组件内的通道进水或排出洗米水,进而无需在锅体另设通道进行进水和排水,能够进一步简化烹饪器具的结构,降低烹饪器具的生产成本。该通道还可以用于向容纳腔内进行吹气,以实现对容纳腔内物料的清洗。
在实际应用中,主体上还设有第一进米通道和送水通道,第一进米通道和送水通道能够分别与容纳腔相连通,从而实现自动进米和进水,进而实现自动洗米和烹饪的过程。具体地,第一进米通和送水通道位于锅体的上方,从而可以利用重力的作用实现下米和进水过程,无需采用相关技术中的水泵、风机等部件,进而能够在实现自动烹饪的同时,降低烹饪器具的生产成本。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烹饪器具,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清洗组件包括:输送杆,设于主体上,输送杆能够移入或移出容纳腔;其中,第一驱动装置能够驱动输送杆移动,以使输送杆移入和移出容纳腔。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清洗组件包括输送杆,具体而言,输送杆设置在主体上,且输送杆能够移入或移出容纳腔,也就是说,第一驱动装置能够驱动输送杆移动,以使输送杆能够移入或移出容纳腔。当清洗完成后,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输送杆反向移动,即向远离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直至输送杆移出容纳腔。烹饪器具自动加水烹饪,实现自动洗米和烹饪过程,提高用户使用烹饪器具的便捷性。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清洗组件还包括:输送通道,设于输送杆内,输送通道与容纳腔相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清洗组件还包括输送通道,具体而言,输送杆内设置有输送通道,输送通道与容纳腔相连通。从而可通过输送通道实现容纳腔的进水和排水,以及通过输送通道实现对容纳腔的进气,进而无需在锅体另设通道进行进水和排水,能够进一步简化烹饪器具的结构,降低烹饪器具的生产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输送通道可以为一个通道,进而通过输送通道进水和排水,从而能够进一步简化结构,降低烹饪器具的生产成本。具体地,输送杆远离搅拌件的一端分别连接进水接头和排水接头,实现进水和排水。
可以理解的是,进水接头的一端与输送杆相连,进水接头的另一端与进水管相连,且为提高进水接头与进水管连接位置的密封性,在进水接头与进水管连接的位置设置进水密封件,第一驱动装置在驱动输送杆转动时,可以使输送杆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转动90°,再逆时针转动90°,交替进行,从而可以防止进水接头与进水管连接位置处的进水密封件反复折叠而密封失效的问题,防止进水过程中发生泄漏。
排水接头的一端与输送杆相连,排水接头的另一端与排水管相连,且为提高排水接头与排水管连接位置的密封性,在排水接头与排水管连接的位置设置排水密封件,第一驱动装置在驱动输送杆转动时,可以使输送杆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转动90°,再逆时针转动90°,交替进行,从而可以防止排水接头与排水管连接位置处的排水密封件反复折叠而密封失效的问题,防止进水过程中发生泄漏。
此外,输送通道可以包括两个独立的通道,一个用于进水,一个用于排水,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此外,输送通道还可以包括三个独立的通道,一个用于进水,一个用于排水,一个用于进气,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清洗组件还包括:搅拌件,能够移动地设于锅体上;其中,第一驱动装置能够驱动输送杆移动,以使输送杆与搅拌件连接或分离,并能够通过所述输送杆带动搅拌件在容纳腔内运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清洗组件中还设有搅拌件,搅拌件能够连接于输送杆,从而使得清洁组件不仅能够通过输送杆向物料内送气来对物料进行清洗,还能够通过搅拌件对物料进行搅动来对物料进行清洗。
具体地,搅拌件能够移动地设于锅体上,在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输送杆朝容纳腔内移动的情况下,输送杆在移动过程中能够与搅拌件相连接,从而带动搅拌件共同朝容纳腔内移动,直至搅拌件和输送杆的端部移入物料内,第一驱动装置可通过输送杆带动搅拌件在容纳腔内运动,一方面通过输送杆向物料内送气,另一方面可通过搅拌件搅拌物料,实现对物料的多种清洗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清洗组件还包括:连接件,用于连接或分离搅拌件与输送杆。
在该技术方案中,清洗组件中还包括连接件,搅拌件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于输送杆上。具体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设于输送杆朝向搅拌件的一端,第二连接件设于搅拌件朝向输送杆的一侧,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从而能够在输送杆移动至搅拌件时,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连接和分离,实现输送杆与搅拌件的连接和分离。
其中,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可以为磁性件。在具体应用中,第一连接件可以为导磁体,第二连接件为磁铁,或者第一连接件为磁铁,第二连接件为导磁体。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件,设于主体上;第一传动组件,设于主体上,第一驱动件能够通过第一传动组件驱动输送杆在容纳腔内移动,以使输送杆与搅拌件接或分离,并能够通过输送杆带动搅拌件在容纳腔内移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一传动组件,具体而言,第一驱动件和第一传动组件设置在主体上,且第一驱动件与第一传动组件的一部分相连,从而在第一驱动件的驱动下,第一传动组件能够运动,输送杆与第一传动组件的另一部分相连,从而在第一传动组件运动时,能够带动输送杆移动,从而使得输送杆与搅拌件相连或分离。实现动力的传递过程。
具体地,当需要对物料进行清洗时,将待清洗物料输送至容纳腔内,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传动组件运动,第一传动组件运动带动输送杆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运动,当运动到一定距离后,输送杆与搅拌件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连接,实现输送杆与搅拌件相连,当输送杆与搅拌件相连后,第一驱动件继续通过第一传动组件驱动输送杆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输送杆移动能够带动搅拌件在容纳腔内运动,从而实现对待清洗物料的清洗。第一驱动件也可单独驱动输送杆移入容纳腔内而不与搅拌件相连接,仅通过输送杆向物料内吹气以进行清洗。
当清洗完成后,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传动组件反向运动,第一传动组件运动带动输送杆反向移动,即向远离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并带动搅拌件移回至预装在锅体的位置。当搅拌件移回至搅拌件在锅体的安装位置时,第一驱动件通过第一传动组件驱动输送杆继续移动,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分离,即输送杆与搅拌件分离,直至输送杆移出容纳腔。烹饪器具自动加水烹饪,实现自动洗米和烹饪过程,提高用户使用烹饪器具的便捷性。
在具体应用中,第一驱动件为电机。第一传动组件包括齿轮和螺旋套筒,螺旋套筒的内壁设有内螺纹,外壁设有花键,花键与齿轮相配合,输送杆的外壁设有外螺纹,螺旋套筒套设在输送杆的外侧,在电机的驱动下,齿轮带动螺旋套筒转动,通过螺纹配合,带动输送杆上下移动。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件,与第一驱动件相连;第二传动件,设于主体上,并与输送杆和第一传动件相连;其中,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第一传动件运动,第一传动件运动能够带动第二传动件运动,以带动输送杆移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具体而言,第一驱动件与第一传动件连接,从而在第一驱动件的驱动下,第一传动件能够运动,第二传动件设置在主体上,并能够相对于主体运动。第二传动件与输送杆和第一传动件相连,第一传动件运动能够带动第二传动件运动,第二传动件运动进而带动输送杆移动。实现动力的传递过程。
具体地,当需要对物料进行清洗时,将待清洗物料输送至容纳腔内,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传动件运动,第一传动件运动带动第二传动件运动,第二传动件运动进而带动输送杆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运动,直至输送杆的端部移动至容纳腔的物料内,此时通过输送通道向物料内吹气,从而实现对待清洗物料的清洗。
当清洗完成后,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传动件反向运动,第一传动件运动带动第二传动件运动,第二传动件运动进而带动输送杆反向移动,即向远离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直至输送杆移出容纳腔。烹饪器具自动加水烹饪,实现自动洗米和烹饪过程,提高用户使用烹饪器具的便捷性。
在具体应用中,第一驱动件为电机。第一传动件为齿轮,第二传动件螺旋套筒,螺旋套筒的内壁设有内螺纹,外壁设有花键,花键与齿轮相配合,输送杆的外壁设有外螺纹,螺旋套筒套设在输送杆的外侧,在电机的驱动下,齿轮带动螺旋套筒转动,通过螺纹配合,带动输送杆上下移动。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第二传动件被构造为内部中空结构,并在第二传动件的内壁设有内螺纹,第二传动件套设于输送杆的外侧,输送杆的外壁设有外螺纹,第二传动件通过螺纹配合带动输送杆移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第二传动件为内部中空的结构,且第二传动件的内侧壁上设置螺纹。输送杆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螺纹,且第二传动件位于输送杆的外侧,且输送杆上的外螺纹与第二传动件上的内螺纹能够相配合,从而实现动力的传递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传动件能够相对于主体转动,但不会上下移动,进而在第二传动件转动时,能够带动输送杆上下移动。
具体地,当需要对物料进行清洗时,将待清洗物料输送至容纳腔内,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传动件运动,第一传动件运动带动第二传动件运动,第二传动件与输送杆通过螺纹配合,进而带动输送杆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运动,直至输送杆的端部移动至容纳腔的物料内,此时通过输送通道向物料内吹气,从而实现对待清洗物料的清洗。
当清洗完成后,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传动件反向运动,第一传动件运动带动第二传动件运动,第二传动件与输送杆通过螺纹配合,进而带动输送杆反向移动,即向远离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直至输送杆移出容纳腔。烹饪器具自动加水烹饪,实现自动洗米和烹饪过程,提高用户使用烹饪器具的便捷性。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第一驱动装置还包括:传动套组件,设于主体上,第一驱动件通过传动套组件驱动搅拌件转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第一驱动装置还包括传动套组件,具体而言,传动套组件设置在主体上,在第一驱动件的驱动下,传动套组件能够带动搅拌件在容纳腔内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对容纳腔内物料的搅打效果,进而提高对物料的清洗效果,提升用户的体验。
进一步地,传动套组件的一部分与第二传动件相连并形成限位结构,且传动套组件的另一部分能够与输送杆相配合。具体地,在第一驱动件的驱动下,第一传动件带动第二传动件运动,第二传动件带动输送杆移动,当移动至预设位置时,输送杆与传动套组件的另一部分相配合,并带动该部分传动套组件一起移动,当该部分传动套组件移动至被限位结构限位时,输送杆不再向下移动。此时,第一驱动件继续通过第一传动件驱动第二传动件转动,第二传动件转动带动与其相连的部分传动套组件转动,进而带动输送杆转动。实现动力的传递过程。
在具体应用中,传动套组件包括第一传动套和第二传动套。第一传动套能够与输送杆相配合,第二传动套与第二传动件相连并形成限位槽。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设于主体上;第一进米通道,设于主体上,并设有出米口;第一弹性阀,能够移动地位于出米口处;其中,第二驱动装置能够驱动第一弹性阀移动,以使出米口与容纳腔相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第一进米通和第一弹性阀,具体而言,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一进米通设置在主体上,且第一进米通设置有出米口,第一弹性阀位于出米口处,并能够相对于出米口移动。第二驱动装置能够驱动第一弹性阀移动,从而使得出米口与容纳腔相连通。
具体地,在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下,以第一弹性阀能够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或背离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当第一弹性阀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时,能够使出米口与容纳腔相连通,从而使得米箱能够向容纳腔内输送米粒等食材。当米粒输送完成时,第一弹性阀向背离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出米口与容纳腔不再连通。从而通过控制第一弹性阀的移动即可实现出米口与容纳腔是否连通,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进而可实现自动下米,进一步提高用户使用烹饪器具的便利性。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弹性阀上贯通地设有通道,通道与出米口相连通,当第一弹性阀移动使出米口与容纳腔相连通时,米粒等食材通道输米通道、出米口和第一弹性阀上的通道流向容纳腔。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二进米通道,设于锅体,并与容纳腔相连通;第二弹性阀,能够移动地位于进米通道内;其中,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弹性阀移动,第一弹性阀移动能够推动第二弹性阀移动,以使出米口和第二进米通道相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二进米通道和第二弹性阀,具体而言,第二进米通道设置在锅体上,具体地,第二进米通道贯通地设置在盖体上。第二弹性阀位于第二进米通道内,且第二弹性阀能够相对于第二进米通道运动,以打开或关闭进米通道。具体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弹性阀移动时,第一弹性阀能够与第二弹性阀相接触,并推动第二弹性阀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以打开第二进米通道,从而使得出米口与第二进米通道连通。当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弹性阀反向移动时,第一弹性阀与第二弹性阀脱离接触,第二弹性阀复位,第二进米通道关闭。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进而可实现自动下米,进一步提高用户使用烹饪器具的便利性。
在具体应用中,第二弹性阀上还设有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二弹性阀相连,弹性件的另一端与盖体相连,当第二弹性阀被推动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时,弹性件被压缩,当第二弹性阀与第一弹性阀脱离接触时,弹性件驱动第二弹性阀复位。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驱动件,设于主体上;移动支架,能够移动地设于主体上,第一弹性阀设于移动支架上;第二传动组件,第二驱动件能够通过第二传动组件驱动移动支架移动,以带动第一弹性阀移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驱动件、移动支架和第二传动组件,具体而言,第二驱动件和移动支架设置在主体上,且移动支架能够相对于主体移动。第一弹性阀设置在移动支架上。具体地,在第二驱动件的驱动下,第二传动组件带动移动支架移动,移动支架移动进而带动第一弹性阀移动,从而实现动力的传递过程,进而实现自动下米。
具体地,第二驱动件通过第二传动组件驱动第一弹性阀移动时,第一弹性阀能够与第二弹性阀相接触,并推动第二弹性阀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以打开第二进米通道,从而使得出米口与第二进米通道连通。当第二驱动件通过第二传动组件驱动第一弹性阀反向移动时,第一弹性阀与第二弹性阀脱离接触,第二弹性阀复位,第二进米通道关闭。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进而可实现自动下米,进一步提高用户使用烹饪器具的便利性。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第二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三传动件,与移动支架相连;第四传动件,设于主体上,并与第三传动件相连;第五传动件,与第二驱动件和第四传动件相连;其中,第二驱动件能够通过第五传动件带动第四传动件运动,第四传动件运动能够通过第三传动件带动移动支架移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第二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三传动件、第四传动件和第五传动件,具体而言,移动支架与第三传动件连接,且第三传动件与第四传动件连接,第五传动件与第四传动件和第二驱动件连接,从而在第二驱动件的驱动下,第五传动件能够运动,第五传动件运动能够带动第四传动件运动,第四传动件运动进而带动第三传动件运动,第三传动件运动进而带动移动支架运动,实现动力的传递过程。
具体地,在第二驱动件的驱动下,第五传动件运动并带动第四传动件运动,第四传动件运动能够带动第三传动件运动,进而带动移动支架移动,移动支架移动进而带动第一弹性阀移动,第一弹性阀能够与第二弹性阀相接触,并推动第二弹性阀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以打开第二进米通道,从而使得出米口与第二进米通道连通。当第二驱动件通过第五传动件、第四传动件和第三传动件驱动第一弹性阀反向移动时,第一弹性阀与第二弹性阀脱离接触,第二弹性阀复位,第二进米通道关闭。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进而可实现自动下米,进一步提高用户使用烹饪器具的便利性。
在具体应用中,第五传动件为齿轮,第四传动件为螺旋套筒,螺旋套筒内壁设有螺纹,外壁设有花键,且第四传动件套设在第三传动件的外侧,第三传动件的外壁设有外螺纹,当第二驱动件驱动齿轮转动时,齿轮与花键相配合,进而带动螺旋套筒运动,螺旋套筒与第三传动件螺纹配合,从而带动第三传动件移动,第三传动件移动进而通过移动支架带动第一弹性阀移动。实现动力的传递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螺旋套筒能够相对于主体转动,但不能上下移动,从而在螺旋套筒转动时,通过螺纹配合带动第三传动件上下移动。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第一进米通道包括:输米通道,设有进米口,出米口位于输米通道背离进米口的一端;叶轮,设于输米通道靠近进米口的一端;第三驱动件,与叶轮相连,第三驱动件能够驱动叶轮转动以使进米口与输米通道相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第一进米通道还包括输米通道、叶轮和第三驱动件,具体而言,输米通道设有进米口,也就是说,米粒等食材能够通过进米口进入输米通道,并经过出米口排出。在具体应用中,第一进米通道位于锅体的上方,从而可利用重力向锅体的容纳腔进行米粒等食材的输送,无需设置风机等部件,简化烹饪器具的结构,降低烹饪器具的占用空间,进而能够降低烹饪器具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叶轮位于输米通道内,并靠近进米口设置,也就是说,叶轮在输米通道的入口端设置。第三驱动件与叶轮相连,从而在第三驱动件的驱动下,叶轮能够在输米通道内转动,进而使进米口处的米粒等食材经输米通道排出。即将叶轮作为第一进米通道开闭的开关件,在驱动叶轮转动时,可通过输米通道输送米粒等食材。当叶轮停止转动时,输米通道关闭。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进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用户使用烹饪器具的便利性。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叶轮包括轮盘和设置在轮盘上的多个叶片,从而使得叶轮在旋转一周时的出米量是一定的,进而可以根据叶轮转动的圈数来计算出米量,便于用户对烹饪的米量进行控制。进一步提高用户对烹饪器具的使用体验。
在具体应用中,第三驱动件为电机。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锅体包括:内锅,设有容纳腔;盖体,盖设于内锅的敞开端,盖体设有传动通道,传动通道贯通地设于盖体上,输送杆能够在传动通道内移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锅体包括内锅和盖体,具体而言,内锅设有相连通的容纳腔和敞开端,盖体设置在内锅的敞开端,从而打开或关闭容纳腔。盖体上贯通地设置有传动通道,且传动通道与安装腔相连通,从而使得输送杆通过传动通道移入或移出容纳腔。
具体地,当需要对物料进行清洗时,将待清洗物料输送至容纳腔内,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传动件运动,第一传动件运动带动第二传动件运动,第二传动件与输送杆通过螺纹配合,进而带动输送杆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运动,输送杆穿过传动通道进入容纳腔,在输送杆插入物料内之后,通过输送通道向物料内吹气,从而实现对待清洗物料的清洗。
当清洗完成后,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传动件反向运动,第一传动件运动带动第二传动件运动,第二传动件与输送杆通过螺纹配合,进而带动输送杆反向移动,即向远离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直至输送杆移出传动通道。烹饪器具自动加水烹饪,实现自动洗米和烹饪过程,提高用户使用烹饪器具的便捷性。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还包括:加热装置,设于锅体的底部,加热装置能够对容纳腔进行加热。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烹饪器具还包括加热装置,具体而言,加热装置设置在锅体的外侧,具体地,加热装置设置在锅体的底部。进一步地,加热装置能够对容纳腔进行加热,从而对容纳腔内的食材进行加热,实现对食材的烹饪。通过设置加热装置,在食材清洗完成后,可开启加热装置对容纳腔内的食材进行烹饪,从而实现洗米和烹饪的过程,提高用户使用烹饪器具的便捷性。
在具体应用中,加热装置可以为加热盘管,加热盘管通过对内锅进行加热,并通过内锅传热,进而实现对食材的加热。此外,加热装置可以为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将产生的蒸汽输送至容纳腔内,从而利用蒸汽对容纳腔内的食材进行加热。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烹饪器具还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能够检测内锅或容纳腔内的温度,进而可以根据检测的内锅或容纳腔内的温度,来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加热时间等。进一步提高烹饪器具的智能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输送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之六。
其中,图1至图7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烹饪器具,110主体,120锅体,121内锅,122盖体,123密封件,130清洗组件,131输送杆,132搅拌件,133第一连接件,134第二连接件,135输送通道,136连通结构,140第一驱动装置,141第一驱动件,142第一传动组件,1421第一传动件,1422第二传动件,143传动套组件,1431第一传动套,1432第二传动套,150第二驱动装置,151第二驱动件,152移动支架,153第二传动组件,1531第三传动件,1532第四传动件,1533第五传动件,160第一进米通道,162输米通道,163叶轮,170第一弹性阀,180第二弹性阀,190第二进米通道,200加热装置,300烹饪器具,320锅体,321内锅,322盖体,330清洗组件,331输送杆,332搅拌件,333第一连接件,334第二连接件,335输送通道,340第一驱动装置,341第一驱动件,342第一传动组件,3421第一传动件,3422第二传动件,343传动套组件,3431第一传动套,3432第二传动套,360第一进米通道,362输米通道,363叶轮,370第一弹性阀,380第二弹性阀,390第二进米通道,400加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7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100和烹饪器具300。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100,烹饪器具100包括:主体110;锅体120,设于主体110上,锅体120设有容纳腔;清洗组件130,清洗组件130的第一部分设于主体110上,第二部分设于锅体120上;第一驱动装置140,第一驱动装置140能够通过清洗组件130的第一部分,驱动清洗组件130的第二部分在容纳腔内运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100包括主体110、锅体120、清洗组件130和第一驱动装置140,具体而言,锅体120设置在主体110上,且锅体120设有容纳腔,可以理解的是,容纳腔可作为清洗腔,即可以通过锅体120的容纳腔对物料进行清洗,清洗完成后,将废水排出,向容纳腔内再通入烹饪水后可直接烹饪,即此时容纳腔可作为烹饪腔,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利用洗米盒洗米后,将洗好的米再排至内锅121而言,能够有效防止洗米盒内留有残余米的问题,节约食材。此外,利用锅体120的容纳腔进行洗米操作,无需在烹饪器具100上设置洗米盒等部件,从而能够有效简化烹饪器具100的结构,进而降低烹饪器具100的占用空间,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清洗组件130的第一部分设置在主体110上,第二部分设置在锅体120上,且第一驱动装置140能够驱动清洗组件130的第一部分运动,清洗组件130的第一部分运动能够带动清洗组件130的第二部分在容纳腔内运动,从而在清洗组件130第二部分在容纳腔运动的过程中,对容纳腔内的物料进行搅拌清洗,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向待清洗的物料内通入气体进行气泡清洗而言,能够提高对待清洗物料的搅打力度,进而提高对物料的清洗效果。
在具体应用中,清洗组件130的第一部分能够移入或移出容纳腔,因此,可以将清洗组件130的第一部分内开设通道,从而利用清洗组件130第一部分内的通道进水或排出洗米水,进而无需在锅体120另设通道进行进水和排水,能够进一步简化烹饪器具100的结构,降低烹饪器具100的生产成本。
此外,第一驱动装置140还可以通过清洗组件130的第一部分带动清洗组件130的第二部分在容纳腔内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对容纳腔内物料的搅打效果,进而提高对物料的清洗效果,提升用户的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将清洗组件130的第二部分预装在锅体120内,当需要对物料进行清洗时,第一驱动装置140通过清洗组件130的第一部分带动清洗组件130的第二部分在容纳腔内运动,当清洗完成后,第一驱动装置140驱动清洗组件130的第一部分反向运动,并带动清洗组件130的第二部分移回至预装的位置,然后,可进行加水烹饪,从而能够实现自动烹饪过程,提高用户使用烹饪器具100的便捷性。
在实际应用中,主体110上还设有第一进米通道160和送水通道,第一进米通道160和送水通道能够分别与容纳腔相连通,从而实现自动进米和进水,进而实现自动洗米和烹饪的过程。具体地,第一进米通道160和送水通道位于锅体120的上方,从而可以利用重力的作用实现下米和进水过程,无需采用相关技术中的水泵、风机等部件,进而能够在实现自动烹饪的同时,降低烹饪器具100的生产成本。
实施例二: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清洗组件130包括输送杆131和搅拌件132,其中,输送杆131设于主体110上,并能够移入或移出容纳腔,搅拌件132能够移动地设于锅体120上,第一驱动装置140能够驱动输送杆131移动,以使输送杆131与搅拌件132连接或分离,并能够通过输送杆131带动搅拌件132在容纳腔内运动。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清洗组件130包括输送杆131和搅拌件132,具体而言,输送杆131设置在主体110上,且输送杆131能够移入或移出容纳腔,也就是说,第一驱动装置140能够驱动输送杆131移动,以使输送杆131能够移入或移出容纳腔。进一步地,搅拌件132设置在锅体120上,且搅拌件132能够移动地设置在锅体120上,也就是说,搅拌件132能够相对于锅体120移动,从而在搅拌件132在容纳腔内运动的过程中,能够对容纳腔内的物料进行搅拌清洗,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向待清洗的物料内通入气体进行气泡清洗而言,能够提高对待清洗物料的搅打力度,进而提高对物料的清洗效果。
输送杆131与搅拌件132能够相连或分离。具体地,当需要对物料进行清洗时,将待清洗物料输送至容纳腔内,第一驱动装置140驱动输送杆131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运动,直至与搅拌件132相连,当输送杆131与搅拌件132相连后,第一驱动装置140继续驱动输送杆131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输送杆131移动能够带动搅拌件132在容纳腔内运动,从而实现对待清洗物料的清洗。
当清洗完成后,第一驱动装置140驱动输送杆131反向移动,即向远离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并带动搅拌件132移回至预装在锅体120的位置。第一驱动装置140驱动输送杆131继续移动,输送杆131与搅拌件132分离,直至输送杆131移出容纳腔。烹饪器具100自动加水烹饪,实现自动洗米和烹饪过程,提高用户使用烹饪器具100的便捷性。
其中,锅体120包括内锅121和盖体122,盖体122设有安装腔,搅拌件132预装在盖体122的安装腔内。
此外,第一驱动装置140还可以通过输送杆131带动搅拌件132在容纳腔内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对容纳腔内物料的搅打效果,进而提高对物料的清洗效果,提升用户的体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清洗组件130还包括:连接件,用于连接或分离搅拌件131与输送杆131。
在该实施例中,为了使搅拌件132与输送杆131能够连接和分离,在清洗组件130中还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可以设于搅拌件132,也可以设于输送杆131,还可以设于搅拌件132和输送杆131,从而通过连接件实现搅拌件132与输送杆131的连接或分离。以便于将输送杆131与搅拌件132进行分离以进行维修或清洗。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连接件还包括第一连接件133和第二连接件134,其中,第一连接件133设于输送杆131朝向搅拌件132的一端,第二连接件134设于搅拌件132朝向输送杆131的一侧,搅拌件132与输送杆131通过第一连接件133和第二连接件134连接或分离。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连接件还包括第一连接件133和第二连接件134,具体而言,第一连接件133设置在输送杆131朝向搅拌件132的一端,且第二连接件134设置在搅拌件132朝向输送杆131的一侧。通过第一连接件133与第二连接件134的连接和分离,以实现输送杆131与搅拌件132的连接和分离。具体地,第一连接件133和第二连接件134可以为机械连接的连接件,例如卡扣结构、凹凸配合结构等,还可以为通过磁力实现连接的磁力连接结构,只要能够实现可拆卸连接的效果即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连接件133和第二连接件134为磁性件。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33和第二连接件134为磁性件,第一连接件133与第二连接件134能够连接或分离,也就是说,输送杆131和搅拌件132通过第一连接件133和第二连接件134实现相连或分离,从而实现输送杆131与搅拌件132之间的传动配合,且便于输送杆131与搅拌件132之间连接或分离过程的控制,提高动力传递配合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具体地,当需要对物料进行清洗时,将待清洗物料输送至容纳腔内,第一驱动装置140驱动输送杆131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运动,当运动到一定距离后,输送杆131与搅拌件132通过第一连接件133和第二连接件134连接,实现输送杆131与搅拌件132相连,当输送杆131与搅拌件132相连后,第一驱动装置140继续驱动输送杆131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输送杆131移动能够带动搅拌件132在容纳腔内运动,从而实现对待清洗物料的清洗。
当清洗完成后,第一驱动装置140驱动输送杆131反向移动,即向远离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并带动搅拌件132移回至预装在锅体120的位置。当搅拌件132移回至搅拌件132在锅体120的安装位置时,第一驱动装置140驱动输送杆131继续移动,第一连接件133和第二连接件134分离,即输送杆131与搅拌件132分离,直至输送杆131移出容纳腔。烹饪器具100自动加水烹饪,实现自动洗米和烹饪过程,提高用户使用烹饪器具100的便捷性。
在具体应用中,第一连接件133可以为导磁体,第二连接件134为磁铁,或者第一连接件133为磁铁,第二连接件134为导磁体。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清洗组件130还包括输送通道135和连通结构136,其中,输送通道135设于输送杆131内,连通结构136设置于输送杆131朝向搅拌件132的一端,输送通道135通过连通结构136与容纳腔相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清洗组件130还包括输送通道135和连通结构136,具体而言,输送杆131内设置有输送通道135,且输送杆131朝向搅拌件132的一端设有连通结构136,输送通道135与连通结构136相连通,连通结构136与容纳腔相连通。从而可通过输送通道135和连通结构136实现容纳腔的进水和排水,进而无需在锅体120另设通道进行进水和排水,能够进一步简化烹饪器具100的结构,降低烹饪器具100的生产成本。
在具体应用中,连通结构136可以为连通孔或细槽,可以理解的是,连通孔的孔径或细槽的宽度在0至1mm之间,一个米粒的宽度小于1mm,将连通孔的孔径或细槽的宽度在0至1mm之间,在将容纳腔内的洗米水通过连通结构136和输送通道135排出时,可以有效防止部分米粒经连通结构136和输送通道135排出,节约食材,提升用户的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输送通道135可以为一个通道,进而通过输送通道135进水和排水,从而能够进一步简化结构,降低烹饪器具100的生产成本。具体地,输送杆131远离搅拌件132的一端分别连接进水接头和排水接头,实现进水和排水。
可以理解的是,进水接头的一端与输送杆131相连,进水接头的另一端与进水管相连,且为提高进水接头与进水管连接位置的密封性,在进水接头与进水管连接的位置设置进水密封件123,第一驱动装置140在驱动输送杆131转动时,可以使输送杆131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转动90°,再逆时针转动90°,交替进行,从而可以防止进水接头与进水管连接位置处的进水密封件123反复折叠而密封失效的问题,防止进水过程中发生泄漏。
排水接头的一端与输送杆131相连,排水接头的另一端与排水管相连,且为提高排水接头与排水管连接位置的密封性,在排水接头与排水管连接的位置设置排水密封件123,第一驱动装置140在驱动输送杆131转动时,可以使输送杆131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转动90°,再逆时针转动90°,交替进行,从而可以防止排水接头与排水管连接位置处的排水密封件123反复折叠而密封失效的问题,防止进水过程中发生泄漏。
此外,输送通道135可以包括两个独立的通道,一个用于进水,一个用于排水,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实施例三: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驱动装置140包括第一驱动件141和第一传动组件142,第一驱动件141设于主体110上,第一传动组件142设于主体110上,第一驱动件141能够通过第一传动组件142驱动输送杆131移动,以使输送杆131与搅拌件132连接或分离,并能够通过输送杆131带动搅拌件132在容纳腔内移动。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第一驱动装置140包括第一驱动件141和第一传动组件142,具体而言,第一驱动件141和第一传动组件142设置在主体110上,且第一驱动件141与第一传动组件142的一部分相连,从而在第一驱动件141的驱动下,第一传动组件142能够运动,输送杆131与第一传动组件142的另一部分相连,从而在第一传动组件142运动时,能够带动输送杆131移动,从而使得输送杆131与搅拌件132相连或分离。实现动力的传递过程。
具体地,当需要对物料进行清洗时,将待清洗物料输送至容纳腔内,第一驱动件141驱动第一传动组件142运动,第一传动组件142运动带动输送杆131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运动,当运动到一定距离后,输送杆131与搅拌件132通过第一连接件133和第二连接件134连接,实现输送杆131与搅拌件132相连,当输送杆131与搅拌件132相连后,第一驱动件141继续通过第一传动组件142驱动输送杆131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输送杆131移动能够带动搅拌件132在容纳腔内运动,从而实现对待清洗物料的清洗。
当清洗完成后,第一驱动件141驱动第一传动组件142反向运动,第一传动组件142运动带动输送杆131反向移动,即向远离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并带动搅拌件132移回至预装在锅体120的位置。当搅拌件132移回至搅拌件132在锅体120的安装位置时,第一驱动件141通过第一传动组件142驱动输送杆131继续移动,第一连接件133和第二连接件134分离,即输送杆131与搅拌件132分离,直至输送杆131移出容纳腔。烹饪器具100自动加水烹饪,实现自动洗米和烹饪过程,提高用户使用烹饪器具100的便捷性。
在具体应用中,第一驱动件141为电机。第一传动组件142包括齿轮和螺旋套筒,螺旋套筒的内壁设有内螺纹,外壁设有花键,花键与齿轮相配合,输送杆131的外壁设有外螺纹,螺旋套筒套设在输送杆131的外侧,在电机的驱动下,齿轮带动螺旋套筒转动,通过螺纹配合,带动输送杆131上下移动。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传动组件142包括第一传动件1421和第二传动件1422,其中,第一传动件1421与第一驱动件141相连,第二传动件1422设于主体110上,并与输送杆131和第一传动件1421相连,第一驱动件141能够驱动第一传动件1421运动,第一传动件1421运动能够带动第二传动件1422运动,以带动输送杆131移动。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第一传动组件142包括第一传动件1421和第二传动件1422,具体而言,第一驱动件141与第一传动件1421连接,从而在第一驱动件141的驱动下,第一传动件1421能够运动,第二传动件1422设置在主体110上,并能够相对于主体110运动。第二传动件1422与输送杆131和第一传动件1421相连,第一传动件1421运动能够带动第二传动件1422运动,第二传动件1422运动进而带动输送杆131移动。实现动力的传递过程。
具体地,当需要对物料进行清洗时,将待清洗物料输送至容纳腔内,第一驱动件141驱动第一传动件1421运动,第一传动件1421运动带动第二传动件1422运动,第二传动件1422运动进而带动输送杆131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运动,当运动到一定距离后,输送杆131与搅拌件132通过第一连接件133和第二连接件134连接,实现输送杆131与搅拌件132相连,当输送杆131与搅拌件132相连后,第一驱动件141继续通过第一传动件1421和第二传动件1422驱动输送杆131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输送杆131移动能够带动搅拌件132在容纳腔内运动,从而实现对待清洗物料的清洗。
当清洗完成后,第一驱动件141驱动第一传动件1421反向运动,第一传动件1421运动带动第二传动件1422运动,第二传动件1422运动进而带动输送杆131反向移动,即向远离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并带动搅拌件132移回至预装在锅体120的位置。当搅拌件132移回至搅拌件132在锅体120的安装位置时,第一驱动件141通过第一传动件1421和第二传动件1422驱动输送杆131继续移动,第一连接件133和第二连接件134分离,即输送杆131与搅拌件132分离,直至输送杆131移出容纳腔。烹饪器具100自动加水烹饪,实现自动洗米和烹饪过程,提高用户使用烹饪器具100的便捷性。
在具体应用中,第一驱动件141为电机。第一传动件1421为齿轮,第二传动件1422螺旋套筒,螺旋套筒的内壁设有内螺纹,外壁设有花键,花键与齿轮相配合,输送杆131的外壁设有外螺纹,螺旋套筒套设在输送杆131的外侧,在电机的驱动下,齿轮带动螺旋套筒转动,通过螺纹配合,带动输送杆131上下移动。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进一步地,第二传动件1422被构造为内部中空结构,并在第二传动件1422的内壁设有内螺纹,第二传动件1422套设于输送杆131的外侧,输送杆131的外壁设有外螺纹,第二传动件1422通过螺纹配合带动输送杆131移动。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第二传动件1422为内部中空的结构,且第二传动件1422的内侧壁上设置螺纹。输送杆13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螺纹,且第二传动件1422位于输送杆131的外侧,且输送杆131上的外螺纹与第二传动件1422上的内螺纹能够相配合,从而实现动力的传递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传动件1422能够相对于主体110转动,但不会上下移动,进而在第二传动件1422转动时,能够带动输送杆131上下移动。
具体地,当需要对物料进行清洗时,将待清洗物料输送至容纳腔内,第一驱动件141驱动第一传动件1421运动,第一传动件1421运动带动第二传动件1422运动,第二传动件1422与输送杆131通过螺纹配合,进而带动输送杆131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运动,当运动到一定距离后,输送杆131与搅拌件132通过第一连接件133和第二连接件134连接,实现输送杆131与搅拌件132相连,当输送杆131与搅拌件132相连后,第一驱动件141继续通过第一传动件1421和第二传动件1422驱动输送杆131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输送杆131移动能够带动搅拌件132在容纳腔内运动,从而实现对待清洗物料的清洗。
当清洗完成后,第一驱动件141驱动第一传动件1421反向运动,第一传动件1421运动带动第二传动件1422运动,第二传动件1422与输送杆131通过螺纹配合,进而带动输送杆131反向移动,即向远离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并带动搅拌件132移回至预装在锅体120的位置。当搅拌件132移回至搅拌件132在锅体120的安装位置时,第一驱动件141通过第一传动件1421和第二传动件1422驱动输送杆131继续移动,第一连接件133和第二连接件134分离,即输送杆131与搅拌件132分离,直至输送杆131移出容纳腔。烹饪器具100自动加水烹饪,实现自动洗米和烹饪过程,提高用户使用烹饪器具100的便捷性。
实施例四: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驱动装置140还包括传动套组件143,传动套组件143设于主体110上,第一驱动件141通过传动套组件143驱动搅拌件132转动。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第一驱动装置140还包括传动套组件143,具体而言,传动套组件143设置在主体110上,在第一驱动件141的驱动下,传动套组件143能够带动搅拌件132在容纳腔内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对容纳腔内物料的搅打效果,进而提高对物料的清洗效果,提升用户的体验。
进一步地,传动套组件143的一部分与第二传动件1422相连并形成限位结构,且传动套组件143的另一部分能够与输送杆131相配合。具体地,在第一驱动件141的驱动下,第一传动件1421带动第二传动件1422运动,第二传动件1422带动输送杆131移动,当移动至预设位置时,输送杆131与传动套组件143的另一部分相配合,并带动该部分传动套组件143一起移动,当该部分传动套组件143移动至被限位结构限位时,输送杆131不再向下移动。此时,第一驱动件141继续通过第一传动件1421驱动第二传动件1422转动,第二传动件1422转动带动与其相连的部分传动套组件143转动,进而带动输送杆131转动。实现动力的传递过程。
在具体应用中,传动套组件143包括第一传动套1431和第二传动套1432。第一传动套1431能够与输送杆131相配合,第二传动套1432与第二传动件1422相连并形成限位槽。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传动套组件143包括第一传动套1431和第二传动套1432,其中,第一传动套1431套设于输送杆131的外侧,输送杆131移动能够带动第一传动套1431移动,第二传动套1432与第二传动件1422相连,并与第二传动件1422形成限位槽;其中,基于第一传动套1431的一部分卡入限位槽内,搅拌件132与输送杆131相连,并位于容纳腔内;第一驱动件141能够通过第一传动件1421带动第二传动件1422转动,第二传动件1422转动能够通过第二传动套1432和第一传动套1431带动输送杆131转动,输送杆131转动能够带动搅拌件132转动。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传动套组件143包括第一传动套1431和第二传动套1432,具体而言,第一传动套1431套在输送杆131的外侧,且输送杆131移动时能够带动第一传动套1431移动,也就是说,第一传动套1431能够与输送杆131相配合,从而在输送杆131移动时能够带动第一传动套1431移动。进一步地,第二传动件1422与第二传动套1432连接,且第二传动件1422的一部分与第二传动套1432形成限位槽,第一传动套1431的一部分能够移入或移出该限位槽内。
具体地,在第一驱动件141的驱动下,输送杆131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当移动至预设位置时,输送杆131与第一传动套1431相配合,从而在输送杆131继续移动时能够带动第一传动套1431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当第一传动套1431的一部分移入限位槽,并卡设在限位槽内时,输送杆131不再继续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第一驱动件141继续驱动,第二传动件1422与第二传动套1432相连,从而使得第二传动件1422能够带动第二传动套1432转动,第二传动套1432带动第一传动套1431转动,进而带动输送杆131转动。输送杆131转动进而带动搅拌件132在容纳腔内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对容纳腔内物料的搅打效果,进而提高对物料的清洗效果,提升用户的体验。
实施例五: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烹饪器具100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150、第一进米通道160和第一弹性阀170,其中,第二驱动装置150设于主体110上,第一进米通道160设于主体110上,并设有出米口,第一弹性阀170能够移动地位于出米口处;其中,第二驱动装置150能够驱动第一弹性阀170移动,以使出米口与容纳腔相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烹饪器具100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150、第一进米通道160和第一弹性阀170,具体而言,第二驱动装置150和第一进米通道160设置在主体110上,且第一进米通道160设置有出米口,第一弹性阀170位于出米口处,并能够相对于出米口移动。第二驱动装置150能够驱动第一弹性阀170移动,从而使得出米口与容纳腔相连通。
具体地,在第二驱动装置150的驱动下,以第一弹性阀170能够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或背离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当第一弹性阀170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时,能够使出米口与容纳腔相连通,从而使得第一进米通道160能够向容纳腔内输送米粒等食材。当米粒输送完成时,第一弹性阀170向背离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出米口与容纳腔不再连通。从而通过控制第一弹性阀170的移动即可实现出米口与容纳腔是否连通,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进而可实现自动下米,进一步提高用户使用烹饪器具100的便利性。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弹性阀170上贯通地设有通道,通道与出米口相连通,当第一弹性阀170移动使出米口与容纳腔相连通时,米粒等食材通道输米通道162、出米口和第一弹性阀170上的通道流向容纳腔。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烹饪器具100还包括第二进米通道190和第二弹性阀180,其中,第二进米通道190设于锅体120,并与容纳腔相连通,第二弹性阀180能够移动地位于第二进米通道190内,第二驱动装置150驱动第一弹性阀170移动,第一弹性阀170移动能够推动第二弹性阀180移动,以使出米口和第二进米通道190相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烹饪器具100还包括第二进米通道190和第二弹性阀180,具体而言,第二进米通道190设置在锅体120上,具体地,第二进米通道190贯通地设置在盖体122上。第二弹性阀180位于第二进米通道190内,且第二弹性阀180能够相对于第二进米通道190运动,以打开或关闭第二进米通道190。具体地,第二驱动装置150驱动第一弹性阀170移动时,第一弹性阀170能够与第二弹性阀180相接触,并推动第二弹性阀180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以打开第二进米通道190,从而使得出米口与第二进米通道190连通。当第二驱动装置150驱动第一弹性阀170反向移动时,第一弹性阀170与第二弹性阀180脱离接触,第二弹性阀180复位,第二进米通道190关闭。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进而可实现自动下米,进一步提高用户使用烹饪器具100的便利性。
在具体应用中,第二弹性阀180上还设有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二弹性阀180相连,弹性件的另一端与盖体122相连,当第二弹性阀180被推动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时,弹性件被压缩,当第二弹性阀180与第一弹性阀170脱离接触时,弹性件驱动第二弹性阀180复位。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二驱动装置150包括第二驱动件151、移动支架152和第二传动组件153,其中,第二驱动件151设于主体110上,移动支架152能够移动地设于主体110上,第一弹性阀170设于移动支架152上,第二驱动件151能够通过第二传动组件153驱动移动支架152移动,以带动第一弹性阀170移动。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第二驱动装置150包括第二驱动件151、移动支架152和第二传动组件153,具体而言,第二驱动件151和移动支架152设置在主体110上,且移动支架152能够相对于主体110移动。第一弹性阀170设置在移动支架152上。具体地,在第二驱动件151的驱动下,第二传动组件153带动移动支架152移动,移动支架152移动进而带动第一弹性阀170移动,从而实现动力的传递过程,进而实现自动下米。
具体地,第二驱动件151通过第二传动组件153驱动第一弹性阀170移动时,第一弹性阀170能够与第二弹性阀180相接触,并推动第二弹性阀180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以打开第二进米通道190,从而使得出米口与第二进米通道190连通。当第二驱动件151通过第二传动组件153驱动第一弹性阀170反向移动时,第一弹性阀170与第二弹性阀180脱离接触,第二弹性阀180复位,第二进米通道190关闭。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进而可实现自动下米,进一步提高用户使用烹饪器具100的便利性。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二传动组件153还包括第三传动件1531、第四传动件1532和第五传动件1533,其中,第三传动件1531与移动支架152相连,第四传动件1532设于主体110上,并与第三传动件1531相连,第五传动件1533与第二驱动件151和第四传动件1532相连,第二驱动件151能够通过第五传动件1533带动第四传动件1532运动,第四传动件1532运动能够通过第三传动件1531带动移动支架152移动。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第二传动组件153还包括第三传动件1531、第四传动件1532和第五传动件1533,具体而言,移动支架152与第三传动件1531连接,且第三传动件1531与第四传动件1532连接,第五传动件1533与第四传动件1532和第二驱动件151连接,从而在第二驱动件151的驱动下,第五传动件1533能够运动,第五传动件1533运动能够带动第四传动件1532运动,第四传动件1532运动进而带动第三传动件1531运动,第三传动件1531运动进而带动移动支架152运动,实现动力的传递过程。
具体地,在第二驱动件151的驱动下,第五传动件1533运动并带动第四传动件1532运动,第四传动件1532运动能够带动第三传动件1531运动,进而带动移动支架152移动,移动支架152移动进而带动第一弹性阀170移动,第一弹性阀170能够与第二弹性阀180相接触,并推动第二弹性阀180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以打开第二进米通道190,从而使得出米口与第二进米通道190连通。当第二驱动件151通过第五传动件1533、第四传动件1532和第三传动件1531驱动第一弹性阀170反向移动时,第一弹性阀170与第二弹性阀180脱离接触,第二弹性阀180复位,第二进米通道190关闭。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进而可实现自动下米,进一步提高用户使用烹饪器具100的便利性。
在具体应用中,第五传动件1533为齿轮,第四传动件1532为螺旋套筒,螺旋套筒内壁设有螺纹,外壁设有花键,且第四传动件1532套设在第三传动件1531的外侧,第三传动件1531的外壁设有外螺纹,当第二驱动件151驱动齿轮转动时,齿轮与花键相配合,进而带动螺旋套筒运动,螺旋套筒与第三传动件1531螺纹配合,从而带动第三传动件1531移动,第三传动件1531移动进而通过移动支架152带动第一弹性阀170移动。实现动力的传递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螺旋套筒能够相对于主体110转动,但不能上下移动,从而在螺旋套筒转动时,通过螺纹配合带动第三传动件1531上下移动。
实施例六: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进米通道160还包括输米通道162、叶轮163和第三驱动件,其中,输米通道162设有进米口,出米口位于输米通道162背离进米口的一端,叶轮163设于输米通道162靠近进米口的一端,第三驱动件与叶轮163相连,第三驱动件能够驱动叶轮163转动以使进米口与输米通道162相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第一进米通道160还包括输米通道162、叶轮163和第三驱动件,具体而言,输米通道162设有进米口,也就是说,米粒等食材能够通过进米口进入第一进米通道160,通过输米通道162,并经过出米口排出。在具体应用中,第一进米通道160位于锅体120的上方,从而可利用重力向锅体120的容纳腔进行米粒等食材的输送,无需设置风机等部件,简化烹饪器具100的结构,降低烹饪器具100的占用空间,进而能够降低烹饪器具100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叶轮163位于输米通道162内,并靠近进米口设置,也就是说,叶轮163在输米通道162的入口端设置。第三驱动件与叶轮163相连,从而在第三驱动件的驱动下,叶轮163能够在输米通道162内转动,进而使进米口内的米粒等食材经输米通道162排出。即将叶轮163作为第一进米通道160开闭的开关件,在驱动叶轮163转动时,可通过输米通道162输送米粒等食材。当叶轮163停止转动时,输米通道162关闭。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进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用户使用烹饪器具100的便利性。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叶轮163包括轮盘和设置在轮盘上的多个叶片,从而使得叶轮163在旋转一周时的出米量是一定的,进而可以根据叶轮163转动的圈数来计算出米量,便于用户对烹饪的米量进行控制。进一步提高用户对烹饪器具100的使用体验。
在具体应用中,第三驱动件为电机。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锅体120包括内锅121、盖体122、传动通道和密封件123,其中,内锅121设有容纳腔,盖体122盖设于内锅121的敞开端,盖体122设有安装腔,搅拌件132能够移动地设于安装腔内,传动通道贯通地设于盖体122上,传动通道与安装腔相连通,述输送杆131能够在传动通道内移动,密封件123设于盖体122上,并位于输送杆131和传动通道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锅体120包括内锅121、盖体122、传动通道和密封件123,具体而言,内锅121设有相连通的容纳腔和敞开端,盖体122设置在内锅121的敞开端,从而打开或关闭容纳腔。盖体122朝向容纳腔的一侧设置有安装腔,搅拌件132能够移入或移出安装腔内。盖体122上还贯通地设置有传动通道,且传动通道与安装腔相连通,从而使得输送杆131通过传动通道移入或移出容纳腔,并与搅拌件132相连或分离。
具体地,当需要对物料进行清洗时,将待清洗物料输送至容纳腔内,第一驱动件141驱动第一传动件1421运动,第一传动件1421运动带动第二传动件1422运动,第二传动件1422与输送杆131通过螺纹配合,进而带动输送杆131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运动,输送杆131穿过传动通道与安装腔内的搅拌件132通过第一连接件133和第二连接件134连接,实现输送杆131与搅拌件132相连,当输送杆131与搅拌件132相连后,第一驱动件141继续通过第一传动件1421和第二传动件1422驱动输送杆131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输送杆131移动能够带动搅拌件132在容纳腔内运动,从而实现对待清洗物料的清洗。
当清洗完成后,第一驱动件141驱动第一传动件1421反向运动,第一传动件1421运动带动第二传动件1422运动,第二传动件1422与输送杆131通过螺纹配合,进而带动输送杆131反向移动,即向远离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并带动搅拌件132移回至安装腔。第一驱动件141通过第一传动件1421和第二传动件1422驱动输送杆131继续移动,第一连接件133和第二连接件134分离,即输送杆131与搅拌件132分离,直至输送杆131移出传动通道。烹饪器具100自动加水烹饪,实现自动洗米和烹饪过程,提高用户使用烹饪器具100的便捷性。
进一步地,盖体122上还设有密封件123,当搅拌件132位于安装腔内时,密封件123位于安装腔和搅拌件132之间,即对安装腔和传动通道进行密封,从而能够在对容纳腔内的食材进行烹饪腔时,确保容纳腔内的密封性,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实际应用中,密封件123可以为硅胶件。
实施例七: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烹饪器具100还包括加热装置200,加热装置200设于锅体120的底部,加热装置200能够对容纳腔进行加热。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烹饪器具100还包括加热装置200,具体而言,加热装置200设置在锅体120的外侧,具体地,加热装置200设置在锅体120的底部。进一步地,加热装置200能够对容纳腔进行加热,从而对容纳腔内的食材进行加热,实现对食材的烹饪。通过设置加热装置200,在食材清洗完成后,可开启加热装置200对容纳腔内的食材进行烹饪,从而实现洗米和烹饪的过程,提高用户使用烹饪器具100的便捷性。
在具体应用中,加热装置200可以为加热盘管,加热盘管通过对内锅121进行加热,并通过内锅121传热,进而实现对食材的加热。此外,加热装置200可以为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将产生的蒸汽输送至容纳腔内,从而利用蒸汽对容纳腔内的食材进行加热。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烹饪器具100还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能够检测内锅121或容纳腔内的温度,进而可以根据检测的内锅121或容纳腔内的温度,来控制加热装置200的加热功率和加热时间等。进一步提高烹饪器具100的智能化。
实施例八
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300,包括:主体;锅体320,设于主体上,锅体320设有容纳腔;清洗组件330,设于主体,至少部分清洗组件330能够保持原始状态移入和移出容纳腔;第一驱动装置340,第一驱动装置340能够驱动清洗组件330沿移入和移出容纳腔的方向运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300包括主体、锅体320、清洗组件330和第一驱动装置340,具体而言,锅体320设置在主体上,且锅体320设有容纳腔,可以理解的是,容纳腔可作为清洗腔,即可以通过锅体320的容纳腔对物料进行清洗,清洗完成后,将废水排出,向容纳腔内再通入烹饪水后可直接烹饪,即此时容纳腔可作为烹饪腔,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利用洗米盒洗米后,将洗好的米再排至内锅321而言,能够有效防止洗米盒内留有残余米的问题,节约食材。此外,利用锅体320的容纳腔进行洗米操作,无需在烹饪器具300上设置洗米盒等部件,从而能够有效简化烹饪器具300的结构,进而降低烹饪器具300的占用空间,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清洗组件330设置在主体上,第一驱动装置340能够驱动清洗组件330在保持原始状态的情况下移入和移出容纳腔。具体地,在第一驱动装置340驱动清洗组件330移入和移出容纳腔的过程中,清洗组件330能够沿竖直方向移动,并且,清洗组件330的状态和形状保持不变,无需进行折叠,也无需进行旋转,也即,清洗组件330是以直入直出的形式进行移动的。
进一步地,在清洗组件330移入容纳腔运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清洗组件330向容纳腔内吹气,以对容纳腔内的物料进行清洗。相较于通过搅拌件332进行机械式搅拌清洗而言,此种清洗结构较为占用空间较小。
在具体应用中,清洗组件330能够移入或移出容纳腔,因此,可以将清洗组件330内开设通道,从而利用清洗组件330内的通道进水或排出洗米水,进而无需在锅体320另设通道进行进水和排水,能够进一步简化烹饪器具300的结构,降低烹饪器具300的生产成本。该通道还可以用于向容纳腔内进行吹气,以实现对容纳腔内物料的清洗。
在实际应用中,主体上还设有第一进米通道360和送水通道,第一进米通道360和送水通道能够分别与容纳腔相连通,从而实现自动进米和进水,进而实现自动洗米和烹饪的过程。具体地,第一进米通和送水通道位于锅体320的上方,从而可以利用重力的作用实现下米和进水过程,无需采用相关技术中的水泵、风机等部件,进而能够在实现自动烹饪的同时,降低烹饪器具300的生产成本。
实施例九
如图6和图7所示,在实施例八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清洗组件330包括:输送杆331,设于主体上,输送杆331能够移入或移出容纳腔;其中,第一驱动装置340能够驱动输送杆331移动,以使输送杆331移入和移出容纳腔。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清洗组件330包括输送杆331,具体而言,输送杆331设置在主体上,且输送杆331能够移入或移出容纳腔,也就是说,第一驱动装置340能够驱动输送杆331移动,以使输送杆331能够移入或移出容纳腔。当清洗完成后,第一驱动装置340驱动输送杆331反向移动,即向远离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直至输送杆331移出容纳腔。烹饪器具300自动加水烹饪,实现自动洗米和烹饪过程,提高用户使用烹饪器具300的便捷性。
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清洗组件330还包括:输送通道335,设于输送杆331内,输送通道335与容纳腔相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清洗组件330还包括输送通道335,具体而言,输送杆331内设置有输送通道335,输送通道335与容纳腔相连通。从而可通过输送通道335实现容纳腔的进水和排水,以及通过输送通道335实现对容纳腔的进气,进而无需在锅体320另设通道进行进水和排水,能够进一步简化烹饪器具300的结构,降低烹饪器具300的生产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输送通道335可以为一个通道,进而通过输送通道335进水和排水,从而能够进一步简化结构,降低烹饪器具300的生产成本。具体地,输送杆331远离搅拌件332的一端分别连接进水接头和排水接头,实现进水和排水。
可以理解的是,进水接头的一端与输送杆331相连,进水接头的另一端与进水管相连,且为提高进水接头与进水管连接位置的密封性,在进水接头与进水管连接的位置设置进水密封件,第一驱动装置340在驱动输送杆331转动时,可以使输送杆331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转动90°,再逆时针转动90°,交替进行,从而可以防止进水接头与进水管连接位置处的进水密封件反复折叠而密封失效的问题,防止进水过程中发生泄漏。
排水接头的一端与输送杆331相连,排水接头的另一端与排水管相连,且为提高排水接头与排水管连接位置的密封性,在排水接头与排水管连接的位置设置排水密封件,第一驱动装置340在驱动输送杆331转动时,可以使输送杆331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转动90°,再逆时针转动90°,交替进行,从而可以防止排水接头与排水管连接位置处的排水密封件反复折叠而密封失效的问题,防止进水过程中发生泄漏。
此外,输送通道335可以包括两个独立的通道,一个用于进水,一个用于排水,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此外,输送通道335还可以包括三个独立的通道,一个用于进水,一个用于排水,一个用于进气,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清洗组件330还包括:搅拌件332,能够移动地设于锅体320上;其中,第一驱动装置340能够驱动输送杆331移动,以使输送杆331与搅拌件332连接或分离,并能够通过所述输送杆331带动搅拌件332在容纳腔内运动。
在该实施例中,在清洗组件330中还设有搅拌件332,搅拌件332能够连接于输送杆331,从而使得清洁组件不仅能够通过输送杆331向物料内送气来对物料进行清洗,还能够通过搅拌件332对物料进行搅动来对物料进行清洗。
具体地,搅拌件332能够移动地设于锅体320上,在第一驱动装置340驱动输送杆331朝容纳腔内移动的情况下,输送杆331在移动过程中能够与搅拌件332相连接,从而带动搅拌件332共同朝容纳腔内移动,直至搅拌件332和输送杆331的端部移入物料内,第一驱动装置340可通过输送杆331带动搅拌件332在容纳腔内运动,一方面通过输送杆331向物料内送气,另一方面可通过搅拌件332搅拌物料,实现对物料的多种清洗模式。
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清洗组件330还包括:连接件,用于连接或分离搅拌件332与输送杆331。
在该实施例中,清洗组件330中还包括连接件,搅拌件332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于输送杆331上。具体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333和第二连接件334,第一连接件333设于输送杆331朝向搅拌件332的一端,第二连接件334设于搅拌件332朝向输送杆331的一侧,第一连接件333和第二连接件334可拆卸地连接,从而能够在输送杆331移动至搅拌件332时,通过第一连接件333与第二连接件334的连接和分离,实现输送杆331与搅拌件332的连接和分离。
其中,第一连接件333和第二连接件334可以为磁性件。在具体应用中,第一连接件333可以为导磁体,第二连接件334为磁铁,或者第一连接件333为磁铁,第二连接件334为导磁体。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驱动装置340包括:第一驱动件341,设于主体上;第一传动组件342,设于主体上,第一驱动件341能够通过第一传动组件342驱动输送杆331在容纳腔内移动,以使输送杆331与搅拌件332接或分离,并能够通过输送杆331带动搅拌件332在容纳腔内移动。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第一驱动装置340包括第一驱动件341和第一传动组件342,具体而言,第一驱动件341和第一传动组件342设置在主体上,且第一驱动件341与第一传动组件342的一部分相连,从而在第一驱动件341的驱动下,第一传动组件342能够运动,输送杆331与第一传动组件342的另一部分相连,从而在第一传动组件342运动时,能够带动输送杆331移动,从而使得输送杆331与搅拌件332相连或分离。实现动力的传递过程。
具体地,当需要对物料进行清洗时,将待清洗物料输送至容纳腔内,第一驱动件341驱动第一传动组件342运动,第一传动组件342运动带动输送杆331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运动,当运动到一定距离后,输送杆331与搅拌件332通过第一连接件333和第二连接件334的连接,实现输送杆331与搅拌件332相连,当输送杆331与搅拌件332相连后,第一驱动件341继续通过第一传动组件342驱动输送杆331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输送杆331移动能够带动搅拌件332在容纳腔内运动,从而实现对待清洗物料的清洗。第一驱动件341也可单独驱动输送杆331移入容纳腔内而不与搅拌件332相连接,仅通过输送杆331向物料内吹气以进行清洗。
当清洗完成后,第一驱动件341驱动第一传动组件342反向运动,第一传动组件342运动带动输送杆331反向移动,即向远离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并带动搅拌件332移回至预装在锅体320的位置。当搅拌件332移回至搅拌件332在锅体320的安装位置时,第一驱动件341通过第一传动组件342驱动输送杆331继续移动,第一连接件333和第二连接件334分离,即输送杆331与搅拌件332分离,直至输送杆331移出容纳腔。烹饪器具300自动加水烹饪,实现自动洗米和烹饪过程,提高用户使用烹饪器具300的便捷性。
在具体应用中,第一驱动件341为电机。第一传动组件342包括齿轮和螺旋套筒,螺旋套筒的内壁设有内螺纹,外壁设有花键,花键与齿轮相配合,输送杆331的外壁设有外螺纹,螺旋套筒套设在输送杆331的外侧,在电机的驱动下,齿轮带动螺旋套筒转动,通过螺纹配合,带动输送杆331上下移动。
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传动组件342包括:第一传动件3421,与第一驱动件341相连;第二传动件3422,设于主体上,并与输送杆331和第一传动件3421相连;其中,第一驱动件341能够驱动第一传动件3421运动,第一传动件3421运动能够带动第二传动件3422运动,以带动输送杆331移动。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第一传动组件342包括第一传动件3421和第二传动件3422,具体而言,第一驱动件341与第一传动件3421连接,从而在第一驱动件341的驱动下,第一传动件3421能够运动,第二传动件3422设置在主体上,并能够相对于主体运动。第二传动件3422与输送杆331和第一传动件3421相连,第一传动件3421运动能够带动第二传动件3422运动,第二传动件3422运动进而带动输送杆331移动。实现动力的传递过程。
具体地,当需要对物料进行清洗时,将待清洗物料输送至容纳腔内,第一驱动件341驱动第一传动件3421运动,第一传动件3421运动带动第二传动件3422运动,第二传动件3422运动进而带动输送杆331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运动,直至输送杆331的端部移动至容纳腔的物料内,此时通过输送通道335向物料内吹气,从而实现对待清洗物料的清洗。
当清洗完成后,第一驱动件341驱动第一传动件3421反向运动,第一传动件3421运动带动第二传动件3422运动,第二传动件3422运动进而带动输送杆331反向移动,即向远离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直至输送杆331移出容纳腔。烹饪器具300自动加水烹饪,实现自动洗米和烹饪过程,提高用户使用烹饪器具300的便捷性。
在具体应用中,第一驱动件341为电机。第一传动件3421为齿轮,第二传动件3422螺旋套筒,螺旋套筒的内壁设有内螺纹,外壁设有花键,花键与齿轮相配合,输送杆331的外壁设有外螺纹,螺旋套筒套设在输送杆331的外侧,在电机的驱动下,齿轮带动螺旋套筒转动,通过螺纹配合,带动输送杆331上下移动。
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二传动件3422被构造为内部中空结构,并在第二传动件3422的内壁设有内螺纹,第二传动件3422套设于输送杆331的外侧,输送杆331的外壁设有外螺纹,第二传动件3422通过螺纹配合带动输送杆331移动。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第二传动件3422为内部中空的结构,且第二传动件3422的内侧壁上设置螺纹。输送杆33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螺纹,且第二传动件3422位于输送杆331的外侧,且输送杆331上的外螺纹与第二传动件3422上的内螺纹能够相配合,从而实现动力的传递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传动件3422能够相对于主体转动,但不会上下移动,进而在第二传动件3422转动时,能够带动输送杆331上下移动。
具体地,当需要对物料进行清洗时,将待清洗物料输送至容纳腔内,第一驱动件341驱动第一传动件3421运动,第一传动件3421运动带动第二传动件3422运动,第二传动件3422与输送杆331通过螺纹配合,进而带动输送杆331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运动,直至输送杆331的端部移动至容纳腔的物料内,此时通过输送通道335向物料内吹气,从而实现对待清洗物料的清洗。
当清洗完成后,第一驱动件341驱动第一传动件3421反向运动,第一传动件3421运动带动第二传动件3422运动,第二传动件3422与输送杆331通过螺纹配合,进而带动输送杆331反向移动,即向远离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直至输送杆331移出容纳腔。烹饪器具300自动加水烹饪,实现自动洗米和烹饪过程,提高用户使用烹饪器具300的便捷性。
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驱动装置340还包括:传动套组件343,设于主体上,第一驱动件341通过传动套组件343驱动搅拌件332转动。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第一驱动装置340还包括传动套组件343,具体而言,传动套组件343设置在主体上,在第一驱动件341的驱动下,传动套组件343能够带动搅拌件332在容纳腔内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对容纳腔内物料的搅打效果,进而提高对物料的清洗效果,提升用户的体验。
进一步地,传动套组件343的一部分与第二传动件相连并形成限位结构,且传动套组件343的另一部分能够与输送杆331相配合。具体地,在第一驱动件341的驱动下,第一传动件带动第二传动件运动,第二传动件带动输送杆331移动,当移动至预设位置时,输送杆331与传动套组件343的另一部分相配合,并带动该部分传动套组件343一起移动,当该部分传动套组件343移动至被限位结构限位时,输送杆331不再向下移动。此时,第一驱动件341继续通过第一传动件驱动第二传动件转动,第二传动件转动带动与其相连的部分传动套组件343转动,进而带动输送杆331转动。实现动力的传递过程。
在具体应用中,传动套组件343包括第一传动套3431和第二传动套3432。第一传动套3431能够与输送杆331相配合,第二传动套3432与第二传动件相连并形成限位槽。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烹饪器具300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设于主体上;第一进米通道360,设于主体上,并设有出米口;第一弹性阀370,能够移动地位于出米口处;其中,第二驱动装置能够驱动第一弹性阀370移动,以使出米口与容纳腔相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烹饪器具300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第一进米通和第一弹性阀370,具体而言,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一进米通设置在主体上,且第一进米通设置有出米口,第一弹性阀370位于出米口处,并能够相对于出米口移动。第二驱动装置能够驱动第一弹性阀370移动,从而使得出米口与容纳腔相连通。
具体地,在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下,以第一弹性阀370能够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或背离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当第一弹性阀370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时,能够使出米口与容纳腔相连通,从而使得米箱能够向容纳腔内输送米粒等食材。当米粒输送完成时,第一弹性阀370向背离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出米口与容纳腔不再连通。从而通过控制第一弹性阀370的移动即可实现出米口与容纳腔是否连通,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进而可实现自动下米,进一步提高用户使用烹饪器具300的便利性。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弹性阀370上贯通地设有通道,通道与出米口相连通,当第一弹性阀370移动使出米口与容纳腔相连通时,米粒等食材通道输米通道362、出米口和第一弹性阀370上的通道流向容纳腔。
实施例十
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烹饪器具300还包括:第二进米通道390,设于锅体320,并与容纳腔相连通;第二弹性阀380,能够移动地位于进米通道内;其中,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弹性阀370移动,第一弹性阀370移动能够推动第二弹性阀380移动,以使出米口和第二进米通道390相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烹饪器具300还包括第二进米通道390和第二弹性阀380,具体而言,第二进米通道390设置在锅体320上,具体地,第二进米通道390贯通地设置在盖体322上。第二弹性阀380位于第二进米通道390内,且第二弹性阀380能够相对于第二进米通道390运动,以打开或关闭进米通道。具体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弹性阀370移动时,第一弹性阀370能够与第二弹性阀380相接触,并推动第二弹性阀380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以打开第二进米通道390,从而使得出米口与第二进米通道390连通。当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弹性阀370反向移动时,第一弹性阀370与第二弹性阀380脱离接触,第二弹性阀380复位,第二进米通道390关闭。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进而可实现自动下米,进一步提高用户使用烹饪器具300的便利性。
在具体应用中,第二弹性阀380上还设有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二弹性阀380相连,弹性件的另一端与盖体322相连,当第二弹性阀380被推动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时,弹性件被压缩,当第二弹性阀380与第一弹性阀370脱离接触时,弹性件驱动第二弹性阀380复位。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驱动件,设于主体上;移动支架,能够移动地设于主体上,第一弹性阀370设于移动支架上;第二传动组件,第二驱动件能够通过第二传动组件驱动移动支架移动,以带动第一弹性阀370移动。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驱动件、移动支架和第二传动组件,具体而言,第二驱动件和移动支架设置在主体上,且移动支架能够相对于主体移动。第一弹性阀370设置在移动支架上。具体地,在第二驱动件的驱动下,第二传动组件带动移动支架移动,移动支架移动进而带动第一弹性阀370移动,从而实现动力的传递过程,进而实现自动下米。
具体地,第二驱动件通过第二传动组件驱动第一弹性阀370移动时,第一弹性阀370能够与第二弹性阀380相接触,并推动第二弹性阀380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以打开第二进米通道390,从而使得出米口与第二进米通道390连通。当第二驱动件通过第二传动组件驱动第一弹性阀370反向移动时,第一弹性阀370与第二弹性阀380脱离接触,第二弹性阀380复位,第二进米通道390关闭。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进而可实现自动下米,进一步提高用户使用烹饪器具300的便利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二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三传动件,与移动支架相连;第四传动件,设于主体上,并与第三传动件相连;第五传动件,与第二驱动件和第四传动件相连;其中,第二驱动件能够通过第五传动件带动第四传动件运动,第四传动件运动能够通过第三传动件带动移动支架移动。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第二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三传动件、第四传动件和第五传动件,具体而言,移动支架与第三传动件连接,且第三传动件与第四传动件连接,第五传动件与第四传动件和第二驱动件连接,从而在第二驱动件的驱动下,第五传动件能够运动,第五传动件运动能够带动第四传动件运动,第四传动件运动进而带动第三传动件运动,第三传动件运动进而带动移动支架运动,实现动力的传递过程。
具体地,在第二驱动件的驱动下,第五传动件运动并带动第四传动件运动,第四传动件运动能够带动第三传动件运动,进而带动移动支架移动,移动支架移动进而带动第一弹性阀370移动,第一弹性阀370能够与第二弹性阀380相接触,并推动第二弹性阀380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以打开第二进米通道390,从而使得出米口与第二进米通道390连通。当第二驱动件通过第五传动件、第四传动件和第三传动件驱动第一弹性阀370反向移动时,第一弹性阀370与第二弹性阀380脱离接触,第二弹性阀380复位,第二进米通道390关闭。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进而可实现自动下米,进一步提高用户使用烹饪器具300的便利性。
在具体应用中,第五传动件为齿轮,第四传动件为螺旋套筒,螺旋套筒内壁设有螺纹,外壁设有花键,且第四传动件套设在第三传动件的外侧,第三传动件的外壁设有外螺纹,当第二驱动件驱动齿轮转动时,齿轮与花键相配合,进而带动螺旋套筒运动,螺旋套筒与第三传动件螺纹配合,从而带动第三传动件移动,第三传动件移动进而通过移动支架带动第一弹性阀370移动。实现动力的传递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螺旋套筒能够相对于主体转动,但不能上下移动,从而在螺旋套筒转动时,通过螺纹配合带动第三传动件上下移动。
实施例十一
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进米通道360包括:输米通道362,设有进米口,出米口位于输米通道362背离进米口的一端;叶轮363,设于输米通道362靠近进米口的一端;第三驱动件,与叶轮363相连,第三驱动件能够驱动叶轮363转动以使进米口与输米通道362相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第一进米通道360还包括输米通道362、叶轮363和第三驱动件,具体而言,输米通道362设有进米口,也就是说,米粒等食材能够通过进米口进入输米通道362,并经过出米口排出。在具体应用中,第一进米通道360位于锅体320的上方,从而可利用重力向锅体320的容纳腔进行米粒等食材的输送,无需设置风机等部件,简化烹饪器具300的结构,降低烹饪器具300的占用空间,进而能够降低烹饪器具300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叶轮363位于输米通道362内,并靠近进米口设置,也就是说,叶轮363在输米通道362的入口端设置。第三驱动件与叶轮363相连,从而在第三驱动件的驱动下,叶轮363能够在输米通道362内转动,进而使进米口处的米粒等食材经输米通道362排出。即将叶轮363作为第一进米通道360开闭的开关件,在驱动叶轮363转动时,可通过输米通道362输送米粒等食材。当叶轮363停止转动时,输米通道362关闭。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进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用户使用烹饪器具300的便利性。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叶轮363包括轮盘和设置在轮盘上的多个叶片,从而使得叶轮363在旋转一周时的出米量是一定的,进而可以根据叶轮363转动的圈数来计算出米量,便于用户对烹饪的米量进行控制。进一步提高用户对烹饪器具300的使用体验。
在具体应用中,第三驱动件为电机。
如图6和图7所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锅体320包括:内锅321,设有容纳腔;盖体322,盖设于内锅321的敞开端,盖体322设有传动通道,传动通道贯通地设于盖体322上,输送杆331能够在传动通道内移动。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锅体320包括内锅321和盖体322,具体而言,内锅321设有相连通的容纳腔和敞开端,盖体322设置在内锅321的敞开端,从而打开或关闭容纳腔。盖体322上贯通地设置有传动通道,且传动通道与安装腔相连通,从而使得输送杆331通过传动通道移入或移出容纳腔。
具体地,当需要对物料进行清洗时,将待清洗物料输送至容纳腔内,第一驱动件341驱动第一传动件3421运动,第一传动件3421运动带动第二传动件3422运动,第二传动件3422与输送杆331通过螺纹配合,进而带动输送杆331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运动,输送杆331穿过传动通道进入容纳腔,在输送杆331插入物料内之后,通过输送通道335向物料内吹气,从而实现对待清洗物料的清洗。
当清洗完成后,第一驱动件341驱动第一传动件3421反向运动,第一传动件3421运动带动第二传动件3422运动,第二传动件3422与输送杆331通过螺纹配合,进而带动输送杆331反向移动,即向远离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移动,直至输送杆331移出传动通道。烹饪器具300自动加水烹饪,实现自动洗米和烹饪过程,提高用户使用烹饪器具300的便捷性。
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烹饪器具300还包括:加热装置400,设于锅体320的底部,加热装置400能够对容纳腔进行加热。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烹饪器具300还包括加热装置400,具体而言,加热装置400设置在锅体320的外侧,具体地,加热装置400设置在锅体320的底部。进一步地,加热装置400能够对容纳腔进行加热,从而对容纳腔内的食材进行加热,实现对食材的烹饪。通过设置加热装置400,在食材清洗完成后,可开启加热装置400对容纳腔内的食材进行烹饪,从而实现洗米和烹饪的过程,提高用户使用烹饪器具300的便捷性。
在具体应用中,加热装置400可以为加热盘管,加热盘管通过对内锅321进行加热,并通过内锅321传热,进而实现对食材的加热。此外,加热装置400可以为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将产生的蒸汽输送至容纳腔内,从而利用蒸汽对容纳腔内的食材进行加热。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烹饪器具300还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能够检测内锅321或容纳腔内的温度,进而可以根据检测的内锅321或容纳腔内的温度,来控制加热装置400的加热功率和加热时间等。进一步提高烹饪器具300的智能化。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4)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
锅体,设于所述主体上,所述锅体设有容纳腔;
清洗组件,所述清洗组件的第一部分设于所述主体上,第二部分设于所述锅体上;
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能够通过所述清洗组件的第一部分,驱动所述清洗组件的第二部分在所述容纳腔内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组件包括:
输送杆,设于所述主体上,并能够移入或移出所述容纳腔;
搅拌件,能够移动地设于所述锅体上;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输送杆移动,以使所述输送杆与所述搅拌件连接或分离,并能够通过所述输送杆带动所述搅拌件在所述容纳腔内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组件还包括:
连接件,用于连接或分离所述搅拌件与所述输送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
第一连接件,设于所述输送杆朝向所述搅拌件的一端;
第二连接件,设于所述搅拌件朝向所述输送杆的一侧,所述搅拌件与所述输送杆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或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为磁性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组件还包括:
输送通道,设于所述输送杆内;
连通结构,设置于所述输送杆朝向所述搅拌件的一端,所述输送通道通过所述连通结构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
第一驱动件,设于所述主体上;
第一传动组件,设于所述主体上,所述第一驱动件能够通过所述第一传动组件驱动所述输送杆移动,以使所述输送杆与所述搅拌件连接或分离,并能够通过所述输送杆带动所述搅拌件在所述容纳腔内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
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第一驱动件相连;
第二传动件,设于所述主体上,并与所述输送杆和所述第一传动件相连;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传动件运动,所述第一传动件运动能够带动所述第二传动件运动,以带动所述输送杆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传动件被构造为内部中空结构,并在所述第二传动件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传动件套设于所述输送杆的外侧,所述输送杆的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二传动件通过螺纹配合带动所述输送杆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还包括:
传动套组件,设于所述主体上,所述第一驱动件通过所述传动套组件驱动所述搅拌件转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套组件包括:
第一传动套,套设于所述输送杆的外侧,所述输送杆移动能够带动所述第一传动套移动;
第二传动套,与所述第二传动件相连,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形成限位槽;
其中,基于所述第一传动套的一部分卡入所述限位槽内,所述搅拌件与所述输送杆相连,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所述第一驱动件能够通过所述第一传动件带动所述第二传动件转动,所述第二传动件转动能够通过所述第二传动套和所述第一传动套带动所述输送杆转动,所述输送杆转动能够带动所述搅拌件转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驱动装置,设于所述主体上;
第一进米通道,设于所述主体上,并设有出米口;
第一弹性阀,能够移动地位于所述出米口处;
其中,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弹性阀移动,以使所述出米口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进米通道,设于所述锅体,并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
第二弹性阀,能够移动地位于所述进米通道内;
其中,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弹性阀移动,所述第一弹性阀移动能够推动所述第二弹性阀移动,以使所述出米口和所述第二进米通道相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
第二驱动件,设于所述主体上;
移动支架,能够移动地设于所述主体上,所述第一弹性阀设于所述移动支架上;
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件能够通过所述第二传动组件驱动所述移动支架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一弹性阀移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还包括:
第三传动件,与所述移动支架相连;
第四传动件,设于所述主体上,并与所述第三传动件相连;
第五传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和所述第四传动件相连;
其中,所述第二驱动件能够通过所述第五传动件带动所述第四传动件运动,所述第四传动件运动能够通过所述第三传动件带动所述移动支架移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米通道包括:
输米通道,设有进米口,所述出米口位于所述输米通道背离所述进米口的一端;
叶轮,设于所述输米通道靠近所述进米口的一端;
第三驱动件,与所述叶轮相连,所述第三驱动件能够驱动叶轮转动以使所述进米口与所述输米通道相连通。
17.根据权利要求2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包括:
内锅,设有所述容纳腔;
盖体,盖设于所述内锅的敞开端,所述盖体设有安装腔,所述搅拌件能够移动地设于所述安装腔内;
传动通道,贯通地设于所述盖体上,所述传动通道与所述安装腔相连通,所述输送杆能够在所述传动通道内移动;
密封件,设于所述盖体上,并位于所述搅拌件和所述安装腔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加热装置,设于所述锅体的底部,所述加热装置能够对所述容纳腔进行加热。
19.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
锅体,设于所述主体上,所述锅体设有容纳腔;
清洗组件,设于所述主体,至少部分所述清洗组件能够保持原始状态移入和移出所述容纳腔;
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清洗组件沿移入和移出所述容纳腔的方向运动。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组件包括:
输送杆,设于所述主体上,所述输送杆能够移入或移出所述容纳腔;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输送杆移动,以使所述输送杆移入和移出所述容纳腔。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组件还包括:
输送通道,设于所述输送杆内,所述输送通道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组件还包括:
搅拌件,能够移动地设于所述锅体上;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输送杆移动,以使所述输送杆与所述搅拌件连接或分离,并能够通过所述输送杆带动所述搅拌件在所述容纳腔内运动。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组件还包括:
连接件,用于连接或分离所述搅拌件与所述输送杆。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
第一驱动件,设于所述主体上;
第一传动组件,设于所述主体上,所述第一驱动件能够通过所述第一传动组件驱动所述输送杆在所述容纳腔内移动,以使所述输送杆与所述搅拌件接或分离,并能够通过所述输送杆带动所述搅拌件在所述容纳腔内移动。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
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第一驱动件相连;
第二传动件,设于所述主体上,并与所述输送杆和所述第一传动件相连;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传动件运动,所述第一传动件运动能够带动所述第二传动件运动,以带动所述输送杆移动。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传动件被构造为内部中空结构,并在所述第二传动件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传动件套设于所述输送杆的外侧,所述输送杆的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二传动件通过螺纹配合带动所述输送杆移动。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还包括:
传动套组件,设于所述主体上,所述第一驱动件通过所述传动套组件驱动所述搅拌件转动。
28.根据权利要求19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驱动装置,设于所述主体上;
第一进米通道,设于所述主体上,并设有出米口;
第一弹性阀,能够移动地位于所述出米口处;
其中,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弹性阀移动,以使所述出米口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进米通道,设于所述锅体,并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
第二弹性阀,能够移动地位于所述进米通道内;
其中,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弹性阀移动,所述第一弹性阀移动能够推动所述第二弹性阀移动,以使所述出米口和所述第二进米通道相连通。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
第二驱动件,设于所述主体上;
移动支架,能够移动地设于所述主体上,所述第一弹性阀设于所述移动支架上;
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件能够通过所述第二传动组件驱动所述移动支架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一弹性阀移动。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还包括:
第三传动件,与所述移动支架相连;
第四传动件,设于所述主体上,并与所述第三传动件相连;
第五传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和所述第四传动件相连;
其中,所述第二驱动件能够通过所述第五传动件带动所述第四传动件运动,所述第四传动件运动能够通过所述第三传动件带动所述移动支架移动。
32.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米通道包括:
输米通道,设有进米口,所述出米口位于所述输米通道背离所述进米口的一端;
叶轮,设于所述输米通道靠近所述进米口的一端;
第三驱动件,与所述叶轮相连,所述第三驱动件能够驱动叶轮转动以使所述进米口与所述输米通道相连通。
3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包括:
内锅,设有所述容纳腔;
盖体,盖设于所述内锅的敞开端,所述盖体设有传动通道,所述传动通道贯通地设于所述盖体上,所述输送杆能够在所述传动通道内移动。
34.根据权利要求19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加热装置,设于所述锅体的底部,所述加热装置能够对所述容纳腔进行加热。
CN202221214245.0U 2022-05-20 2022-05-20 烹饪器具 Active CN2175656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14245.0U CN217565653U (zh) 2022-05-20 2022-05-20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14245.0U CN217565653U (zh) 2022-05-20 2022-05-20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65653U true CN217565653U (zh) 2022-10-14

Family

ID=83552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14245.0U Active CN217565653U (zh) 2022-05-20 2022-05-20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656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65249B2 (en) Baby food maker
CN107296544B (zh) 物料清洗装置及烹饪器具
CN108013799B (zh) 烹饪装置和烹饪控制方法
CN108523692B (zh) 一种带净味功能的电烤箱
CN217565653U (zh) 烹饪器具
CN205795499U (zh) 一种远红外线蒸炒煲机器人
CN108478137A (zh) 集成有洗碗机的多功能橱柜
CN206612712U (zh) 烹饪器具
CN211748785U (zh) 一种烹饪设备
CN208524688U (zh) 用于蒸烘和混合食品以及将物件消毒的设备
CN218355662U (zh) 烹饪器具
CN108209644A (zh) 烹饪设备及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10558830A (zh) 一种烹饪设备
CN209202951U (zh) 料理装置
CN217743089U (zh) 宠物食料烹饪设备
CN217565652U (zh) 物料清洗装置和烹饪器具
CN111419089A (zh) 一种奶粉冲泡机
CN218515573U (zh) 烹饪器具
CN219661528U (zh) 一种具有自动排气功能的料理机
CN216317246U (zh) 集成灶
CN111728501A (zh) 一种烘烤控制方法
CN217565655U (zh) 烹饪器具
CN216317245U (zh) 集成灶
CN216346501U (zh) 集成灶
CN215914297U (zh) 料理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