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57649U - 一种墙体模板加固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墙体模板加固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57649U
CN217557649U CN202221612913.5U CN202221612913U CN217557649U CN 217557649 U CN217557649 U CN 217557649U CN 202221612913 U CN202221612913 U CN 202221612913U CN 217557649 U CN217557649 U CN 2175576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late
screw
unit
wall form
reinforcement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1291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杨
王柏成
彭堃
司晓萍
吴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1291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576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576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576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模板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墙体模板加固系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墙体模板加固系统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模板组件,两个模板组件之间存在可供混凝土注入的距离;模板组件包括多个共面并沿水平方向依次分布的单元模板;单元模板的两侧边缘分别开设有多个螺杆半孔,相邻两个单元模板上的螺杆半孔组成螺杆孔;螺杆孔内部穿设有固定在两个模板组件上的螺杆;达到了降低模板产生局部开裂的现象,以增大墙体模板系统的周转次数并减少资源浪费和成本投入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墙体模板加固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模板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墙体模板加固系统。
背景技术
混凝土墙体模板系统是指一种现浇混凝土成型的模板以及支承模板的一整套构造体系。
相关技术中记载的一种墙体模板系统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模板,两个模板竖直设置且二者之间存在可供混凝土注入的间距;为了提高混凝土凝固后形成的墙体强度,往往在每个模板上开设多个通孔,两个模板上的通孔一一同轴对应开设,相对的两个通孔中共同穿设一个横架于两模板之间的螺杆,螺杆的两端分别旋拧一个对拉螺母,对拉螺母抵紧在两个模板相互背离的表面上。
针对上述相关技术方案,发明人发现:模板通常采用木制模板,但在打孔过程中易由于模板板面上局部受力过大或不均匀而导致模板局部开裂,甚至在混凝土凝固过程中,在模板上通孔位置处产生开裂的情况,不仅导致模板周转即重复利用次数较少,而且面积较大的模板更替造成资源浪费严重且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降低模板产生局部开裂的现象,以增大墙体模板系统的周转次数并减少资源浪费和成本投入,本申请提供一种墙体模板加固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墙体模板加固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墙体模板加固系统,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模板组件,两个模板组件之间存在可供混凝土注入的距离;模板组件包括多个共面并沿水平方向依次分布的单元模板;单元模板的两侧边缘分别开设有多个螺杆半孔,相邻两个单元模板上的螺杆半孔组成螺杆孔;螺杆孔内部穿设有固定在两个模板组件上的螺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单元模板边缘处开孔相比于相关技术中在整个模板上打孔更不易产生局部开裂,有利于增加模板的周转次数;此外,在整个墙体模板系统周转的过程中,周转多个面积更小的单元模板要比一体式的模板更加方便,且即使某个螺杆半孔处产生损坏,也仅需要更换相应的某个单元模板,大大降低了由于模板损坏造成的额外成本投入。
优选的,两个模板组件相互背离的一侧均设置有使得螺杆对拉在两个模板组件之间的对拉螺母,螺杆上穿设有位于两个模板组件之间的支撑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螺杆与模板组件之间的固定,支撑件有效阻碍两个模板组件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错位。
优选的,支撑件采用套设在螺杆上的锥形套管,锥形套管的两端面分别抵紧在两个模板组件上。
优选的,对拉螺母与单元模板之间设置有两根钢管,两根钢管分别位于螺杆的两侧,螺母与钢管之间设置有扣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管提高单元模板的整体强度,并配合对拉螺母和螺杆进一步阻碍在混凝土浇筑或凝固过程中产生倾倒或平移的情况。
优选的,每个单元模板靠近自身两侧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竖直设置的侧边龙骨,侧边龙骨与单元模板的侧边之间存在可供螺杆插入螺杆半孔中的距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单元模板的边缘起到加强的同时,实现对靠近螺杆半孔的位置进行加强,进一步阻碍螺杆半孔处发生开裂等损坏的情况发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单元模板的周转次数。
优选的,两个侧边龙骨相互背离的一侧固定有多个板条,板条避开螺杆半孔设置;在相邻两个单元模板之间的接缝处,两个单元模板上的板条相互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两个侧边龙骨之间被两两相互压紧的板条部分填充,在提高侧边龙骨强度的同时,有利于防止相邻单元模板产生错台的情况发生。
优选的,单元模板由多个沿竖直方向依次分布的木模板组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楼层需求,因此模板本体的高度往往较大,通过采用多个木模板组装成模板本体的方式,一方面尺寸较小的木模板的原材料更加易得,另一方面可将部分或全部木模板按照标准规格的模数切割而成,切割高度符合模数要求,方便直接购入或切割加工。
优选的,相邻的两个侧边龙骨上共同设置有多个相互之间自上而下间隔分布的夹具;夹具包括连接件、固定在连接件上的第一夹紧件,以及能够固定在连接件上的第二夹紧件,相邻的两个侧边龙骨被夹紧在第一夹紧件与第二夹紧件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防止在混凝土浇筑或凝固的过程中两个相互贴合的侧边龙骨分离,进而提高了单元模板之间拼缝的严密性和稳定性,大大降低了在浇筑振捣时产生漏浆、鼓膜、错台等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优选的,连接件采用丝杠,丝杠上套设有能够沿丝杠轴向滑移的套筒,第二夹紧件固定在套筒上;套筒背离第一夹紧件的一侧设置有与丝杠螺接的限位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夹紧侧边龙骨时,滑动套筒以使第二夹紧件逐渐靠近第一夹紧件,直至两个夹紧件夹紧这两个侧边龙骨,旋拧限位螺母直至限位螺母抵紧在套筒上以防止第二夹紧件向远离第一夹紧件的方向移动。
优选的,限位螺母与套筒之间设置有垫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大了限位螺母与套筒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压强并防止松动。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了单元模板,单元模板上开设有螺杆半孔,在实现相关技术中模板上开设有多个呈矩形阵列排布的螺杆孔的同时,在单元模板边缘处打孔相比于在模板本体上打孔更不易产生局部开裂,有利于增加模板的周转次数;此外,在整个模板系统周转的过程中,周转多个面积更小的单元模板要比一体式的模板本体更加方便,且即使某个螺杆半孔处产生损坏,也仅需要更换相应的某个单元模板,大大降低了由于模板损坏造成的额外成本投入;
2.通过设置了夹具,能够有效防止在混凝土浇筑或凝固的过程中邻近的两个侧边龙骨相互分离,进而提高了单元模板之间拼缝的严密性和稳定性,大大降低了在浇筑振捣时产生漏浆、鼓膜、错台等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墙体模板加固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模板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单元模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模板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墙体模板加固系统的纵向截面侧视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墙体模板加固系统的横向截面侧视图,本图仅示出单侧模板组件的结构。
图中,1、模板组件;11、单元模板;111、第一木模板;112、第二木模板;113、螺杆半孔;12、螺杆孔;13、侧边龙骨;14、木方;15、板条;2、螺杆;3、对拉螺母;4、锥形套管;5、钢管;6、扣件;7、让位空腔;8、夹具;81、第一夹紧件;82、第二夹紧件;83、丝杠;84、套筒;85、限位螺母;86、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水平”、“垂直”、“平行”、“靠近”、“远离”、“背离”等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相对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工艺或模块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状态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墙体模板加固系统,包括两个竖直设置且相互平行的模板组件1,两个模板组件1之间存在可供混凝土注入的距离;每个模板组件1上具有多个相互之间呈矩形阵列排布的螺杆孔12,两个模板组件1上的螺杆孔12一一对应并同轴开设,且每对同轴的螺杆孔12中共同穿设有同一横架于两个模板组件1之间的螺杆2,螺杆2的两端分别向两个模板组件1相互背离的一侧延伸并旋拧有对拉螺母3,螺杆2上还套设有被压紧在两个模板组件1之间的支撑件,支撑件与对拉螺母3配合实现两个模板组件1之间距离的固定,该距离即为混凝土凝固后墙体的厚度。
参照图2和图3,具体的,每个模板组件1包括多个沿水平方向依次设置的单元模板11,单元模板11的两侧边缘处均开设有多个螺杆半孔113,螺杆半孔113为半圆形孔,多个螺杆半孔113之间在单元模板11相应的边缘上沿竖直方向等间隔分布,该间隔等于上下相邻两个螺杆孔12之间的间距,这样当两个单元模板11共面组装固定后,多个螺杆半孔113两两对接即可形成完整的螺杆孔12。
相比于相关技术中在一体式的模板上打多个孔,本申请在单元模板11侧边边缘开孔更不易产生在加工或使用过程中局部开裂的情况,有利于增加单元模板11的周转次数即往复使用的寿命;此外,即使某个螺杆半孔113位置处产生局部开裂或整个单元模板11产生损坏,也仅需要更换单个单元模板11,实现了模板组件1的局部更换,进一步降低了由于模板损坏而造成的额外成本投入,节约了资源。
参照图3和图4,为了提高单元模板11的强度和稳定性,两个模板组件1相互背离的一侧设置有水平设置的木方14和竖直设置的侧边龙骨13,木方14和侧边龙骨13相应地固定在每个单元模板11上;木方14与侧边龙骨13相互配合实现对单元模板11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的支撑加强。
在本实施例中,木方14设置在单元模板11的顶部,每个单元模板11上的侧边龙骨13设置有两个且这两个侧边龙骨13分别靠近单元模板11的两侧设置,侧边龙骨13与单元模板11的侧边之间存在距离,防止侧边龙骨13将螺杆半孔113部分或全部覆盖而对螺杆2的穿设造成干涉。侧边龙骨13对单元模板11的侧边边缘起到加强的同时,实现对单元模板11在螺杆半孔113周围的部分进行加强,进一步阻碍螺杆半孔113处发生开裂等损坏的情况发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单元模板11的周转次数。
参照图2和图4,当两个单元模板11共面对接时,相互靠近的两个侧边龙骨13之间将存在可供螺杆2插入螺杆孔12中的间隙,但与此同时相邻两个单元模板11之间的竖向缝隙将被全部暴露出来,仅依靠两个单元模板11相互靠近的侧边贴合易造成缝隙错台的情况产生,为此每个单元模板11上的两个侧边龙骨13相互背离的一侧固定有板条15,板条15避开螺杆半孔113设置,板条15背离侧边龙骨13的一侧与单元模板11相应的侧面齐平,且每个螺杆半孔113的上下两侧均有板条15分布。
这样在每个螺杆半孔113的周围,上下两个板条15以及左右两个侧边龙骨13共同围成让位空腔7,在实现为螺杆2让位的同时,相邻两个侧边龙骨13之间的部分间隙被两两相互压紧的板条15填充,在提高侧边龙骨13强度的同时,有利于防止相邻单元模板11产生错台的情况发生。
参照图5,支撑件可具体采用与螺杆2同轴的PVC管或锥形套管4,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具有更大刚度的锥形套管4,有效防止单元模板11向内错台,代替了施工常用的顶模棍,方便进行拆卸和周转。
参照图1和图5,在对拉螺母3与单元模板11之间设置有两个水平设置的钢管5,钢管5抵紧在侧边龙骨13背离单元模板11的表面上,同一水平线上的对拉螺母3可共用同样的两根钢管5,两个钢管5分别位于螺杆2的上下两侧,钢管5与对拉螺母3之间设置有用于承托钢管5的扣件6,对拉螺母3通过扣件6将钢管5压紧在侧边龙骨13上;不仅提高了单元模板11的强度,而且有效预防单元模板11产生倾斜或平移等错台状况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混凝土凝固后表面的光洁度和平整度。
参照图2和图3,由于楼层单层高度需求,因此单元模板11的高度往往较大,若单元模板11一体加工而成,将造成单元模板11的制作原材料难得且加工成本提高,为此单元模板11包括多个沿竖直方向依次分布的木模板,本实施例以两个木模板为例进行说明,两个木模板分别为第一木模板111和第二木模板112,第一木模板111位于第二木模板112上方;侧边龙骨13可通过胶粘或打入钉子的方式固定在第一木模板111和第二木模板112上。
第一木模板111和第二木模板112相比于一体式的单元模板11材料易得,且可将第一木模板111和第二木模板112的宽度和高度参数均按照标准规格的模数切割而成或购入,降低了整个墙体模板加固系统的制造难度和成本。
参照图1,为了有效防止在混凝土浇筑或凝固的过程中两个邻近的侧边龙骨13相互分离,以提高相邻单元模板11或侧边龙骨13之间拼缝的严密性和稳定性,相互邻近的两个侧边龙骨13上设置有多个沿竖直方向间隔分布的夹具8。
参照图6,夹具8包括水平设置的连接件、设置在连接件靠近单元模板11一侧的第一夹紧件81和第二夹紧件82,当相邻单元模板11组装完成后,使相邻两个侧边龙骨13以及位于这两个侧边龙骨13之间的板条15一同夹紧在第一夹紧件81与第二夹紧件82之间,有效阻碍相邻两个侧边龙骨13相互分离或相对翘曲,提高了单元模板11之间拼缝的严密性和稳定性,大大降低了在浇筑振捣时产生漏浆、鼓膜、错台等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其中,连接件采用轴线水平的丝杠83,丝杠83位于侧边龙骨13背离单元模板11的一侧,第一夹紧件81固定在丝杠83上,而第二夹紧件82能够在丝杠83上沿丝杠83轴向移动的第二夹紧件82;具体的,第一夹紧件81上焊接固定有一个螺帽,螺帽套设并焊接在丝杠83上,第二夹紧件82上焊接固定有一个套筒84,套筒84套设在丝杠83上并与丝杠83滑动连接;丝杠83上螺接有一个限位螺母85,限位螺母85位于套筒84背离第一夹紧件81的一侧。
当需要将相互贴合的两个侧边龙骨13夹紧时,先使第一夹紧件81贴合在其中一个侧边龙骨13的一侧,且两个侧边龙骨13至于第一夹紧件81与第二夹紧件82之间,接着移动套筒84以使第二夹紧件82向靠近第一夹紧件81的方向移动,直至第二夹紧件82贴合在另一侧边龙骨13的一侧,最后旋拧限位螺母85直至限位螺母85抵紧在套筒84背离第一夹紧件81的端面上,第一夹紧件81进而无法脱离侧边龙骨13,即两个相互邻近的侧边龙骨13被夹紧在第一夹紧件81与第二夹紧件82之间。
为了提高限位螺母85与套筒84之间的接触稳定性,在二者之间设置有套设在丝杠83上的垫片86。
其中第一夹紧件81和第二夹紧件82可采用施工现场易得的杆件或板件,便于实现废料的重新利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紧件81与第二夹紧件82之间距离的可调节余量为5cm。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墙体模板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模板组件(1),两个模板组件(1)之间存在可供混凝土注入的距离;
模板组件(1)包括多个共面并沿水平方向依次分布的单元模板(11);
单元模板(11)的两侧边缘分别开设有多个螺杆半孔(113),相邻两个单元模板(11)上的螺杆半孔(113)组成螺杆孔(12);
螺杆孔(12)内部穿设有固定在两个模板组件(1)上的螺杆(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模板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模板组件(1)相互背离的一侧均设置有使得螺杆(2)对拉在两个模板组件(1)之间的对拉螺母(3),螺杆(2)上穿设有位于两个模板组件(1)之间的支撑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墙体模板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支撑件采用套设在螺杆(2)上的锥形套管(4),锥形套管(4)的两端面分别抵紧在两个模板组件(1)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墙体模板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对拉螺母(3)与单元模板(11)之间设置有两根钢管(5),两根钢管(5)分别位于螺杆(2)的上下两侧,螺母与钢管(5)之间设置有扣件(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模板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单元模板(11)靠近自身两侧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竖直的侧边龙骨(13),侧边龙骨(13)与单元模板(11)的侧边之间存在可供螺杆(2)插入螺杆半孔(113)中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墙体模板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侧边龙骨(13)相互背离的一侧固定有多个板条(15),板条(15)避开螺杆半孔(113)设置;在相邻两个单元模板(11)之间的接缝处,两个单元模板(11)上的板条(15)相互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模板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单元模板(11)由多个沿竖直方向依次分布的木模板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墙体模板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侧边龙骨(13)上共同设置有多个相互之间自上而下间隔分布的夹具(8);夹具(8)包括连接件、固定在连接件上的第一夹紧件(81),以及能够固定在连接件上的第二夹紧件(82),相邻的两个侧边龙骨(13)被夹紧在第一夹紧件(81)与第二夹紧件(82)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墙体模板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连接件采用丝杠(83),丝杠(83)上套设有能够沿丝杠(83)轴向滑移的套筒(84),第二夹紧件(82)固定在套筒(84)上;套筒(84)背离第一夹紧件(81)的一侧设置有与丝杠(83)螺接的限位螺母(8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墙体模板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限位螺母(85)与套筒(84)之间设置有垫片(86)。
CN202221612913.5U 2022-06-25 2022-06-25 一种墙体模板加固系统 Active CN2175576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12913.5U CN217557649U (zh) 2022-06-25 2022-06-25 一种墙体模板加固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12913.5U CN217557649U (zh) 2022-06-25 2022-06-25 一种墙体模板加固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57649U true CN217557649U (zh) 2022-10-11

Family

ID=83504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12913.5U Active CN217557649U (zh) 2022-06-25 2022-06-25 一种墙体模板加固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576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918210U (zh) 一种木框承接板
CN111962866A (zh) 一种散拼模板平拼接缝封堵装置及方法
CN217557649U (zh) 一种墙体模板加固系统
CN112681727A (zh) 有限空间内异形柱的模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1201169U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飘窗
CN106869385A (zh) 全装配式钢‑预制混凝土楼板组合梁
KR100865133B1 (ko) 결속구, 선조립 콘크리트 구조물용 거푸집 구조체 및 이를이용한 시공방법
KR100732048B1 (ko) 건축 골조 콘크리트 이음부 거푸집 체결장치
CN210947663U (zh) 一种悬挑脚手架安装结构
CN112482636A (zh) 一种地下装配式车站现浇梁免支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3293995A (zh) 一种定型塞缝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210002849U (zh) 框板结合模
CN217581246U (zh) 一种铝模板与木模板连接结构
CN111980300A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立柱模块
CN217557641U (zh) 一种免开孔模板结构及具有该模板结构的模板本体
CN214246273U (zh) 一种地下装配式车站现浇梁免支模结构
CN213359053U (zh) 一种叠合板拼缝连接结构及楼板结构
CN220768830U (zh) 一种地坪模板支撑结构
CN205875724U (zh) 一种混凝土浇筑模板支架
CN215594880U (zh) 用于减少模板拼缝漏浆并提高平整度的压条
CN211590623U (zh) 一种立浇空腹梁模板
CN114562105B (zh) 建筑墙体免抹灰铝模板
CN113550572B (zh) 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7537842U (zh) 一种叠合楼板后浇缝吊模钢制吊架
CN219864015U (zh) 一种防烂根铝模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