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53616U - 一种水陆两栖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陆两栖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53616U
CN217553616U CN202221434895.6U CN202221434895U CN217553616U CN 217553616 U CN217553616 U CN 217553616U CN 202221434895 U CN202221434895 U CN 202221434895U CN 217553616 U CN217553616 U CN 2175536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mphibious vehicle
vehicle body
wave pressing
wave
press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3489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玉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VIC Composite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AVIC Composite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VIC Composite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AVIC Composite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3489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536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536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536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陆两栖车,包括车体和压浪板,车体、压浪板均为复合材料预浸料材质,压浪板安装于车体的头部。该水陆两栖车的目的是解决两栖车的车体头部因碰撞破坏而维修难度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水陆两栖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轻量化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陆两栖车。
背景技术
传统汽车车体是金属结构,通常是采用等厚的金属板,通过钣金模具冲压型单体,再通过焊接总成一个整体车体。随着国家汽车节能减排要求,汽车零部件逐步采用新材料进行轻量化设计。采用先进复合材料零部件是汽车轻量化设计的一个主要方向,碳纤维复合材料以其远高于金属的比强度和比模量成为主要的轻量化材料,同时以复合材料易于整体化/大型化的特点,成为节能减排和降成本的重要手段。
水陆两栖车要求车体同时具有陆地和水上通行(船)的特征,要求车体在水上通行时需要具有船体的特征,需要设计有压浪结构,防止水浪飞溅。
传统的两栖车车身头部外形设计为一体金属压浪结构,损伤后需要整体维修,金属结构重量重,维修方法采用焊接补强等方法。采用复合材料等轻量化的材料制造壳体后,维修方式不能像金属结构那样焊接维修,维修不方便,车(船)头部位又容易损坏。
因此,发明人提供了一种水陆两栖车。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陆两栖车,解决了两栖车的车体头部因碰撞破坏而维修难度大的技术问题。
(2)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陆两栖车,包括车体和压浪板,所述车体、所述压浪板均为复合材料预浸料材质,所述压浪板安装于所述车体的头部。
进一步地,所述压浪板为多级压浪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压浪板的压浪面为倒台阶状。
进一步地,所述压浪板胶接或铆接于所述车体的头部。
进一步地,所述车体、所述压浪板均为碳纤维环氧树脂预浸料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压浪板为对称的弧形板。
进一步地,所述压浪板的外形与所述车体的头部相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压浪板为V形板。
(3)有益效果
综上,本实用新型通过独立的压浪板实现压浪功能,压浪板可以拆卸更换或维修,简化采用复合材料制作的车体成型模具设计并方便车体脱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陆两栖车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陆两栖车的右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陆两栖车的压浪板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陆两栖车的压浪板右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陆两栖车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
1-车体;2-压浪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即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的前提下覆盖了零件、部件和连接方式的任何修改、替换和改进。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照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陆两栖车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两栖车可以包括车体1和压浪板2,车体1、压浪板2均为复合材料预浸料材质,压浪板2安装于车体1的头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车体1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需要成型模具,为简化模具设计并方便车体1脱模,主体结构取消传统两栖车体的压浪结构设计,压浪功能通过独立压浪板2实现,与车体1胶接或铆接连接,压浪板2可以拆卸更换或维修,解决两栖车车体头部因碰撞破坏维修问题。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压浪板2为多级压浪结构。其中,压浪的级数越多,压浪板2本身的压浪效果越好,但考虑到加工成型的难度及成本,设计成两级压浪就可以满足实际需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压浪板2的压浪面为倒台阶状。其中,倒台阶状的压浪面设计能够实现逐层压浪,最大程度地缓冲流体对于压浪板2的冲击。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压浪板2胶接或铆接于车体1的头部。其中,胶接或铆接的方式能够实现两者之间的快速拆卸,而且成本低。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车体1、压浪板2均为碳纤维环氧树脂预浸料材质。
具体地,碳纤维复合材料以其远高于金属的比强度和比模量成为主要的轻量化材料,同时以复合材料易于整体化/大型化的特点。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4所示,压浪板2为对称的弧形板。其中,设计成对称式的弧形板是为了能够更加贴合车体1,使得两者之间的安装更加稳定,同时弧形结构为流线型,能够使压浪板2在流体中运动时所受阻力最小,从而提高其压浪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压浪板2的外形与车体1的头部相适配。其中,压浪板2与车体1的头部外形相适配能够使两者之间的贴合度更高,安装更加稳定。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压浪板2为V形板。当然,压浪板2也可以是U形板,具体不做限定,这样的结构设计既能够满足压浪效果又能降低加工模具成本。
需要明确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文所描述并在图中示出的特定步骤和结构。并且,为了简明起见,这里省略对已知方法技术的详细描述。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限制于本申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水陆两栖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和压浪板(2),所述车体(1)、所述压浪板(2)均为复合材料预浸料材质,所述压浪板(2)安装于所述车体(1)的头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浪板(2)为多级压浪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陆两栖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浪板(2)的压浪面为倒台阶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浪板(2)胶接或铆接于所述车体(1)的头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所述压浪板(2)均为碳纤维环氧树脂预浸料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浪板(2)为对称的弧形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陆两栖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浪板(2)的外形与所述车体(1)的头部相适配。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陆两栖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浪板(2)为V形板。
CN202221434895.6U 2022-06-10 2022-06-10 一种水陆两栖车 Active CN2175536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34895.6U CN217553616U (zh) 2022-06-10 2022-06-10 一种水陆两栖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34895.6U CN217553616U (zh) 2022-06-10 2022-06-10 一种水陆两栖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53616U true CN217553616U (zh) 2022-10-11

Family

ID=83500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34895.6U Active CN217553616U (zh) 2022-06-10 2022-06-10 一种水陆两栖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536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089444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罩组件
CN201071064Y (zh) 车身后地板面板及应用该面板的汽车
CN208947414U (zh) 车身后纵梁结构
CN214565688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盖外板加强结构
CN217553616U (zh) 一种水陆两栖车
CN204527312U (zh) 纯电动汽车后纵梁前段结构
CN209776585U (zh) 轻量化卡车驾驶室结构
CN207328623U (zh) 前轮罩和车辆
WO2020113864A1 (zh) 一种轻量化车门框架组件和车门总成
CN213566155U (zh) 汽车后地板结构及其汽车
CN214057724U (zh) 后地板总成
CN211054896U (zh) 一种汽车用smc尾门内板结构
CN208947085U (zh) 一种铝合金水箱下横梁及安装有该结构的汽车
CN204055655U (zh) 一种蓄电池安装结构
CN210502898U (zh) 前翼子板总成
CN209079627U (zh) 新能源汽车铝合金型材结构车身与动力电池的连接结构
CN219406114U (zh) 汽车后背门骨架结构
CN202966432U (zh) 用于汽车前纵梁的加强结构
CN219339577U (zh) 一种改进型汽车前轮包结构
CN111731088A (zh) 一种汽车悬置安装结构
CN217320278U (zh) 一种轻量化卡车前保险杠
CN109733487A (zh) 一种轻量化卡车驾驶室结构
CN110371199A (zh) 一种钢铝混合汽车后地板总成及其连接技术
CN202623913U (zh) 汽车散热器立柱加强板
CN112706842B (zh) 一种汽车a柱下部压铸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