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47270U - 气溶胶形成装置及其防护盖结构 - Google Patents

气溶胶形成装置及其防护盖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47270U
CN217547270U CN202220983466.8U CN202220983466U CN217547270U CN 217547270 U CN217547270 U CN 217547270U CN 202220983466 U CN202220983466 U CN 202220983466U CN 217547270 U CN217547270 U CN 2175472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seat
cover
protective cover
bracket
structure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8346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松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ais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ai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ais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ai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98346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472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472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472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溶胶形成装置及防护盖结构,防护盖结构包括防护盖、支架组件、活动座;防护盖包括盖体;支架组件上设有供气溶胶形成介质插入的插口;活动座滑动设置在支架组件,活动座与防护盖连接,以随防护盖打开、关闭时滑动;活动座或支架组件设有缓冲结构,以在防护盖受到向内的冲击时进行缓冲。本实用新型的防护盖结构内设有缓冲结构,以在防护盖受到向内的冲击时进行缓冲,让防护盖受到的冲击能传递出去,防止防护盖的塑性变形而导致活动不良。

Description

气溶胶形成装置及其防护盖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溶胶形成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气溶胶形成装置及防护盖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主流带有盖体(防尘盖)的加热不燃烧器具,盖体通常会突出比周边的上盖壳体高。在器具跌落的时候,如果上盖向下跌落,首先受冲击的是盖体,盖体容易在冲击后变形,导致活动不良。
传统方案加强盖体的方法,是通过加大盖体尺寸,加强其强度,但此方式会加大盖体及其连接杆的尺寸,使造型受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气溶胶形成装置及防护盖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防护盖结构,包括防护盖、支架组件、活动座;
所述防护盖包括盖体;
所述支架组件上设有供气溶胶形成介质插入的插口;
所述活动座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架组件,所述活动座与所述防护盖连接,以随所述防护盖打开、关闭时滑动;
所述活动座或所述支架组件设有缓冲结构,以在所述防护盖受到向内的冲击时进行缓冲。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体内侧与所述支架组件之间设有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动座上设有定位口,在所述防护盖打开时,所述定位口与所述插口相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组件包括相配合的外支架、内支架,所述插口形成于所述外支架上,所述防护盖穿过所述外支架与所述活动座连接,所述活动座滑动设置在所述外支架、内支架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支架设置在所述外支架内侧,所述内支架上设有与所述插口相对的导向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动座与所述内支架相邻的一侧向所述外支架拱起,以形成缓冲。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滑动方向上的所述活动座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内支架支撑的支撑凸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盖与所述活动座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活动座两端的所述支撑凸起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支架上在所述导向孔的两相对侧分别设有供所述活动座滑动的导轨,所述支撑凸起支撑到所述导轨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支架上还设有沿所述导轨的方向设置的挡壁,所述挡壁对所述活动座的侧向位置进行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支架上设有沿所述导轨的方向设置的导向台,所述活动座上设有导向口,在所述防护盖打开时,所述导向口卡到所述导向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支架对所述内支架弹性支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外支架锁合,另一端与所述外支架内侧卡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合位置、卡合位置分别位于所述内支架沿所述活动座滑动方向上的两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支架内侧设有弹性卡扣,所述内支架上设有与所述弹性卡扣卡合的卡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支架远离所述锁合位置的一端设有两个卡脚,所述外支架内侧设有供所述卡脚卡合的两个卡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盖包括与所述活动座连接的连接部,所述活动座与所述连接部的连接位置弹性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动座上设有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锁合件,所述锁合件为弹性材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动座上设有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锁合件,所述锁合件上套设有弹性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的侧壁面上设有侧向凸起,所述活动座上设有供所述侧向凸起卡入的定位槽,以防止所述防护盖相对所述活动座转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气溶胶形成装置,包括壳体和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所述防护盖结构。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气溶胶形成装置及防护盖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防护盖内设有缓冲结构,以在防护盖受到向内的冲击时进行缓冲,让防护盖受到的冲击能传递出去,防止防护盖的塑性变形而导致活动不良。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气溶胶形成装置的防护盖关闭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气溶胶形成装置的防护盖打开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防护盖关闭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2中防护盖打开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3中防护盖关闭时防护盖、外支架、内支架、活动座的组装示意图;
图6是图5中防护盖、外支架、内支架、活动座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图4中防护盖打开时防护盖、外支架、内支架、活动座的组装示意图;
图8是图7中防护盖、外支架、内支架、活动座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图6中活动座的侧面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活动座的端面方向示意图;
图11是图5中防护盖、外支架、内支架、活动座的分解示意图;
图12是图11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13是图12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14是防护盖打开时盖体内侧与外支架的外侧之间间隔开时的示意图;
图15是防护盖关闭时盖体内侧与外支架的外侧贴合、且活动座与内支架之间间隔开时的示意图;
图16是外支架与打开后的盖体的内侧相对的外表面向内倾斜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气溶胶形成装置包括壳体1、防护盖2、外支架3、内支架4、活动座5,壳体1内通常设置有电源、发热装置等,电源为发热装置供电,将插入壳体1内的气溶胶形成介质雾化形成气溶胶。
优选地,外支架3、内支架4相互配合组成支架组件,防护盖2、支架组件设置在壳体1的一端,支架组件上设有供气溶胶形成介质插入的插口31。
在本实施例中,内支架4设置在外支架3内侧,插口31形成于外支架3上,内支架4上设有与插口31相对的导向孔41,可以供气溶胶形成介质从插口31、导向孔41插入到发热装置内进行雾化。
防护盖2包括盖设在插口31外的盖体21,在不使用时,盖体21盖住插口31,对插口31内进行防护。可以理解地,防护盖2为硬度较大的材质,比如金属、硬塑料等,可以起到防护作用,在跌落时,防护盖2不会被摔破。
结合图5至图8所示,防护盖2穿过外支架3与活动座5连接,活动座5滑动设置在外支架3、内支架4之间,且活动座5与防护盖2连接,以随防护盖2打开、关闭时滑动,活动座5的滑动方向与防护盖2的开关方向一致。
在本实施例中,推动防护盖2在壳体1的宽度方向移动打开、关闭插口31时,活动座5滑动,为防护盖2起到支撑作用。
优选地,防护盖2内设有缓冲结构,以在防护盖2受到向内的冲击时进行缓冲,让防护盖2受到的冲击能传递出去,防止防护盖2的塑性变形而导致活动不良。
进一步地,为了增加防护盖2受到冲击时内部的弹性变形,内支架4、活动座5可以为塑胶材质,防护盖2受到的冲击传递到活动座5、内支架4,利用活动座5、内支架4的变形,对冲击能量进行吸收,达到缓冲的目的。在其他实施例中,内支架4、活动座5中也可只有其中一件为塑胶材质,利用可变形结构弹性变形实现缓冲能量吸收。
在一些实施例中,盖体21内侧与外支架3之间留有间隙,在跌落时,防护盖2受到冲击变形,与外支架3之间的间隙为防护盖2变形提供了空间,能吸收冲击能量,进行缓冲,避免盖体21直接冲击到外支架3,避免跌坏外支架3、壳体1等支撑结构。
优选地,盖体21内侧与外支架3外侧面之间的间隙为0.3±0.1mm,既能起到缓冲的作用,还能避免外部杂质进入到插口31内。
活动座5上设有定位口51,在防护盖2打开时,定位口51与插口31相对,为气溶胶形成介质插入到导向孔41进行避让。可以理解地,活动座5也可在防护盖2打开时,与插口31错开,让插口31与导向孔41之间连通。
第一种缓冲结构采用如下方案实现:
活动座5与内支架4相邻的一侧向外支架3拱起,利用拱起结构52,在防护盖2受到冲击时,拱起结构52可以变形形成缓冲,吸收冲击能量,达到减振缓冲的效果,对结构起到了保护作用,避免冲击受损。
优选地,图9、图10分别为活动座5的侧面和端面视图,活动座5的拱起结构52位于与内支架4相邻的一侧,如图9所示为活动座5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拱起结构52,再结合图10所示为活动座5的宽度方向上设置有拱起结构52,即活动座5与内支架4相邻的一侧的中部向外支架3拱起。当然,活动座5与内支架4相邻的一侧也可只在长度方向,或只在宽度方向上向外支架3拱起。
再结合图11至图1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内支架4上在导向孔41的两相对侧分别设有供活动座5滑动的导轨42,活动座5搭设在两导轨42之间,导轨42为活动座5提供稳定的滑动支撑,并能减小滑动的阻力。
具体地,活动座5沿导轨42的导向方向延伸,可对防护盖2形成平稳的支撑。进一步地,沿滑动方向上的活动座5两端分别设有与内支架4支撑的支撑凸起53,支撑凸起53支撑到导轨42上,让活动座5与导轨42形成点支撑,滑动的阻力较小。
优选地,防护盖2与活动座5的连接位置位于两端的支撑凸起53之间,让跌落时的冲击被活动座5的拱起结构52形变吸收,得到缓冲。
沿滑动方向上的活动座5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支撑凸起53,每一端的两个支撑凸起53分别支撑到两导轨42上,可以让支撑更加的平稳。当然,沿滑动方向上的活动座5的两端也可分别设置一个或其他数量的支撑凸起53。
为了对活动座5的滑动方向的侧向进行限位,防止活动座5在滑动过程中侧向偏位,在内支架4上还设有沿导轨42的方向设置的挡壁43,挡壁43对活动座5的侧向位置进行限定。
另外,为了对活动座5进行导向,内支架4上设有沿防护盖2的开关方向设置的导向台44,活动座5上设有导向口54,在防护盖2滑动时,导向口54卡到导向台44,对活动座5的移动方向和移动位置进行限定。
在活动座5背离内支架4的一侧设有沿活动座5的滑动方向设置的支撑条57,支撑条57与外支架3相抵靠,可以减小活动座5与外支架3的接触面,减小了阻力,利于活动座5滑动,同时,也减小了活动座5的厚度,利于活动座5变形缓冲。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在导轨42上设置供支撑凸起53卡入的导槽,对活动座5的滑动方向导向,或者依靠外支架3的内壁面对活动座5的滑动方向进行限位。
可以理解地,以上对活动座5导向限位的方式可以组合使用,也可使用其中的部分方案。
再结合图11至图13所示,进一步地,第二种缓冲结构采用如下方案实现:
由于内支架4安装在外支架3内侧,可以让外支架3对内支架4弹性支撑,在防护盖2受到冲击时,可以经活动座5传递到内支架4上,利用内支架4和外支架3之间的弹性支撑结构,实现缓冲。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内支架4的一端与外支架3锁合,通常,外支架3上设有锁合孔33,采用螺钉等锁固件将内支架4与外支架3锁合,增加安装的稳固性。内支架4的另一端与外支架3内侧卡合,让内支架4能得到弹性支撑,为活动座5和防护盖2提供缓冲。
进一步地,锁合位置、卡合位置分别位于内支架4沿活动座5滑动方向上的两端,在防护盖2受到冲击时,冲击力可以位于内支架4的中部位置,能提升形变量,增加缓冲,减小对防护盖2的冲击力。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外支架3内侧设有弹性卡扣32,内支架4上设有与弹性卡扣32卡合的卡脚45,内支架4一端与外支架3锁合,内支架4另一端的卡脚45与弹性卡扣32卡合,将活动座5夹持在内支架4、外支架3之间。内支架4一端锁合,一端卡合的方式,既保证了连接的稳定性,不会脱落,还可保证具有一定的弹性缓冲作用。
内支架4远离锁合位置的一端设有两个卡脚45,外支架3内侧设有供两个卡脚45卡合的两个弹性卡扣32,使得受力更加的平衡,强度得到了提升。
优选地,两个卡脚45位于活动座5滑动方向的两相对侧,可以对活动座5提供稳定的支撑,保证受力平衡,在防护盖2、活动座5受到向内的冲击时,两侧的弹性卡扣32同时受力变形,吸收冲击力。可以理解地,本申请并不限制卡脚45的设置位置。
在其他实施例中,内支架4也可与外支架3不锁合,只采用弹性卡扣32与卡脚45卡合的方式连接,依靠卡合结构连接,让卡合结构实现弹性缓冲作用。
再结合图6、8、及11至图13所示,进一步地,第三种缓冲结构采用如下方案实现:
可以理解地,防护盖2包括与活动座5连接的连接部22,为了实现缓冲,可以在活动座5与连接部22的连接位置弹性配合,在防护盖2受到冲击时,连接部22与活动座5之间的弹性配合方式能让冲击力得到释放,降低冲击力。
优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活动座5上设有与连接部22连接的锁合件55,锁合件55为弹性材质,利用锁合件55的弹性来进行缓冲。
当然,连接部22与活动座5之间也可以设有用于进行缓冲的弹性件56,利用弹性件56来进行缓冲。可以理解地,弹性材质的锁合件55和弹性件56可以是同时设置,也可分别设置。
优选地,弹性件56套设在锁合件55上,便于定位,安装稳定。通常,弹性件56为软胶材质,利用软胶材质的弹性件缓冲,或者,弹性件56也可为弹簧,利用弹簧的弹性缓冲。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22的侧壁面上设有侧向凸起23,活动座5上设有供侧向凸起23卡入的定位槽58,侧向凸起23卡入到定位槽58内,以防止防护盖2相对活动座5转动,提升组装后防护盖2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地,以上三种缓冲结构可以同时应用,也可根据具体结构组合应用,以能满足实现防冲击的效果即可。
结合图14、15所示,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在防护盖2和外支架3之间设计防跌落冲击结构。具体地,防护盖2打开时,防护盖2的内侧与外支架3之间间隔设置,形成间隔A;防护盖2关闭时,防护盖2的内侧与外支架3之间的间隔相对打开状态减小。
可以理解地,在防护盖2关闭时,盖体21与外支架3靠近或接触,盖体21受到跌落冲击力时,冲击力通过盖体21传递到外支架3上,防止盖体21与活动座5之间的连接部22等连接结构产生塑性变形,保护了防护盖2,同时,又能保证盖体21在正常滑动开盖情况下,不会刮花上外支架3表面。
盖体21与外支架3之间的间隔可以依靠活动座5的导轨42的弧度与外支架3外表面的弧度不同来实现,即导轨42靠近外支架3的表面与外支架3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在盖体21的滑动方向上可以是变化的,如图16所示,将外支架3的外表面向内倾斜,在靠近导向孔41(或插孔31)的位置,前述距离较大,但在远离导向孔41(或插孔31)的位置,前述距离较小。如此一来,当活动座5滑动过程中与导轨42始终保持贴合时,防尘盖2打开过程中,盖体21与外支架3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保证盖体21不会刮花外支架3。另一方面,防尘盖2在关闭过程中,盖体21与外支架3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保证盖体21盖合后受到冲击力时,能将冲击力传递至外支架,避免盖体21损坏。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外支架3与盖体21的内侧相对的外表面向内凹,增加与盖体21内侧之间的间隙,使外支架3外表面避开打开后的盖体21内侧。
进一步地,也可通过调整盖体21在打开、关闭不同的状态时,活动座5与导轨42之间的相对位置来形成防跌落冲击结构。
具体地,防护盖2关闭时,活动座5背离外支架3的一侧与内支架4分离形成间隔B,依靠盖体21和活动座5之间的夹持力,保持防护盖2处于关闭状态,盖体21受到跌落冲击力时,冲击力通过盖体21传递到外支架3上,活动座5与内支架4之间的间隔B形成缓冲空间,让盖体21受到的冲击能传递出去,防止防护盖2的塑性变形而导致活动不良。
可以理解地,上述各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组合使用而不受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21)

1.一种防护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盖(2)、支架组件、活动座(5);
所述防护盖(2)包括盖体(21);
所述支架组件上设有供气溶胶形成介质插入的插口(31);
所述活动座(5)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架组件,所述活动座(5)与所述防护盖(2)连接,以随所述防护盖(2)打开、关闭时滑动;
所述活动座(5)或所述支架组件设有缓冲结构,以在所述防护盖(2)受到向内的冲击时进行缓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21)内侧与所述支架组件之间设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座(5)上设有定位口(51),在所述防护盖(2)打开时,所述定位口(51)与所述插口(31)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包括相配合的外支架(3)、内支架(4),所述插口(31)形成于所述外支架(3)上,所述防护盖(2)穿过所述外支架(3)与所述活动座(5)连接,所述活动座(5)滑动设置在所述外支架(3)、内支架(4)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护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架(4)设置在所述外支架(3)内侧,所述内支架(4)上设有与所述插口(31)相对的导向孔(4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护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座(5)与所述内支架(4)相邻的一侧向所述外支架(3)拱起,以形成缓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护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滑动方向上的所述活动座(5)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内支架(4)支撑的支撑凸起(5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护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盖(2)与所述活动座(5)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活动座(5)两端的所述支撑凸起(53)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防护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架(4)上在所述导向孔(41)的两相对侧分别设有供所述活动座(5)滑动的导轨(42),所述支撑凸起(53)支撑到所述导轨(42)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护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架(4)上还设有沿所述导轨(42)的方向设置的挡壁(43),所述挡壁(43)对所述活动座(5)的侧向位置进行限定。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护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架(4)上设有沿所述导轨(42)的方向设置的导向台(44),所述活动座(5)上设有导向口(54),在所述防护盖(2)打开时,所述导向口(54)卡到所述导向台(44)。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护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支架(3)对所述内支架(4)弹性支撑。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防护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架(4)的一端与所述外支架(3)锁合,另一端与所述外支架(3)内侧卡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防护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合位置、卡合位置分别位于所述内支架(4)沿所述活动座(5)滑动方向上的两端。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防护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支架(3)内侧设有弹性卡扣(32),所述内支架(4)上设有与所述弹性卡扣(32)卡合的卡脚(45)。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防护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架(4)远离所述锁合位置的一端设有两个卡脚(45),所述外支架(3)内侧设有供所述卡脚(45)卡合的两个卡扣。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防护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盖(2)包括与所述活动座(5)连接的连接部(22),所述活动座(5)与所述连接部(22)的连接位置弹性配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防护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座(5)上设有与所述连接部(22)连接的锁合件(55),所述锁合件(55)为弹性材质。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防护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座(5)上设有与所述连接部(22)连接的锁合件(55),所述锁合件(55)上套设有弹性件(56)。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防护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2)的侧壁面上设有侧向凸起(23),所述活动座(5)上设有供所述侧向凸起(23)卡入的定位槽(58),以防止所述防护盖(2)相对所述活动座(5)转动。
21.一种气溶胶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权利要求1至20任一项所述的防护盖结构。
CN202220983466.8U 2022-04-25 2022-04-25 气溶胶形成装置及其防护盖结构 Active CN2175472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83466.8U CN217547270U (zh) 2022-04-25 2022-04-25 气溶胶形成装置及其防护盖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83466.8U CN217547270U (zh) 2022-04-25 2022-04-25 气溶胶形成装置及其防护盖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47270U true CN217547270U (zh) 2022-10-11

Family

ID=83472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83466.8U Active CN217547270U (zh) 2022-04-25 2022-04-25 气溶胶形成装置及其防护盖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472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07298A1 (zh) * 2022-04-25 2023-11-02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气溶胶形成装置及其防护盖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07298A1 (zh) * 2022-04-25 2023-11-02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气溶胶形成装置及其防护盖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73071B2 (ja) 引き戸
CN217547270U (zh) 气溶胶形成装置及其防护盖结构
KR101406781B1 (ko) 서랍용 슬라이드 탈착장치
CN114886157A (zh) 气溶胶形成装置及其防护盖结构
EP3944990B1 (en) Shake prevention structure of glove box
CN109421560A (zh) 滑动装置
CN217547269U (zh) 气溶胶形成装置及其防护盖组件
KR20210048595A (ko) 팬 장치
KR101738584B1 (ko) 도어용 완충 스토퍼
KR101488976B1 (ko) 미닫이 창호용 완충 스톱퍼
US9211845B2 (en) Doors for console boxes
KR101876388B1 (ko) 미닫이문용 손가락 끼임방지장치
JP3914444B2 (ja) スライドレール
KR100640839B1 (ko) 스프링에 대한 폼가이드가 설치된 슬라이드 조립체 및슬라이드형 휴대폰
KR101444084B1 (ko) 기밀성 향상 구조가 결합된 미닫이문
JP3135383U (ja) 開き戸用ストッパー
CN113825428B (zh) 用于抽屉的侧板
US20190166995A1 (en) Movement mechanism for a guidance system
CN218773590U (zh) 连接扣块、滑轨
CN215443643U (zh) 一种阻尼组件
KR101584318B1 (ko) 여닫이문 고정 장치
CN214284054U (zh) 一种静音三节轨的挡件结构
CN216197401U (zh) 自调节式汽车行李箱盖用缓冲装置
CN219351335U (zh) 一种具有盖板的户外储能电源
KR101488975B1 (ko) 미닫이 창호용 완충 스톱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