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44738U - 电池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池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44738U
CN217544738U CN202221352111.5U CN202221352111U CN217544738U CN 217544738 U CN217544738 U CN 217544738U CN 202221352111 U CN202221352111 U CN 202221352111U CN 217544738 U CN217544738 U CN 2175447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core
side wall
core assembly
flow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5211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海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5211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447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447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447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结构,包括多个电芯组件,各个电芯组件均包括电芯,多个电芯组件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电芯组件之间、多个电芯组件和第一侧壁之间、多个电芯组件和第二侧壁之间均具有流道;多个电芯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芯组件和至少一个第二电芯组件,至少一个第一电芯组件和至少一个第二电芯组件沿第一预设方向依次交替设置;第一电芯组件的第一端与第三侧壁贴合,第一电芯组件的第二端与第四侧壁之间具有第一连通通道;第二电芯组件的第一端与第三侧壁之间具有第二连通通道,第二电芯组件的第二端与第四侧壁贴合;各个流道、各个第一连通通道和各个第二连通通道均用于容纳浸没液,解决了电芯加热和降温效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电池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电池包内电芯的加热冷却方式多为两种,一种是通过加热膜加热并自然冷却;另一种是通过冷却板加热冷却。上述的加热冷却方式中的热管理组件仅和电芯的其中一面相接触。
然而,由于热管理组件只能对电芯进行单面加热或者冷却,因此对热管理性能造成了影响,气温低的时候,加热效率低,加热时间长,增加充电时间;气温高的时候,降温效率低,电池在高温情况下限制功率,影响功率输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芯加热和降温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结构,包括壳体,壳体沿第一预设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壳体沿第二预设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第一预设方向相对于第二预设方向倾斜设置,电池结构还包括:多个电芯组件,设置在壳体内,各个电芯组件均包括电芯,多个电芯组件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电芯组件之间、多个电芯组件和第一侧壁之间、多个电芯组件和第二侧壁之间均具有流道;多个电芯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芯组件和至少一个第二电芯组件,至少一个第一电芯组件和至少一个第二电芯组件沿第一预设方向依次交替设置;第一电芯组件的第一端与第三侧壁相贴合地设置,第一电芯组件的第二端与第四侧壁之间具有第一连通通道,以通过第一连通通道连通第一电芯组件两侧的流道;第二电芯组件的第一端与第三侧壁之间具有第二连通通道,以通过第二连通通道连通第二电芯组件两侧的流道,第二电芯组件的第二端与第四侧壁相贴合地设置;其中,各个流道、各个第一连通通道和各个第二连通通道均用于容纳对电芯进行加热或冷却的浸没液进液口,设置在壳体上,进液口与流道相连通;出液口,设置在壳体上,出液口与流道相连通。
进一步地,电芯组件包括电芯组,电芯组包括至少两个电芯,至少两个电芯沿第二预设方向依次设置,相邻两个电芯之间相贴合设置。
进一步地,电芯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电芯组,至少两个电芯组沿第一预设方向依次设置,相邻两个电芯组之间相贴合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预设方向与第二预设方向相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电芯组件的第一端与第二电芯组件的第一端相平齐;第三侧壁包括第三侧壁本体和凸出于第三侧壁本体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一阻流部件,各个第一电芯组件的第一端与第三侧壁本体之间均设置有第一阻流部件,各个第一电芯组件的第一端与相应的第一阻流部件相贴合地设置;和/或,第一电芯组件的第二端与第二电芯组件的第二端相平齐;第四侧壁包括第四侧壁本体和凸出于第四侧壁本体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二阻流部件,各个第二电芯组件的第二端与第四侧壁本体之间均设置有第二阻流部件,各个第二电芯组件的第二端与相应的第二阻流部件相贴合地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阻流部件在第一预设方向上的宽度与第一电芯组件的第一端在第一预设方向上的宽度相等。
进一步地,进液口与多个电芯组件和第一侧壁之间的流道相连通;出液口与多个电芯组件和第二侧壁之间的流道相连通。
进一步地,进液口与流道远离第一连通通道的一端相连通;和/或,出液口与流道远离第二连通通道的一端相连通。
进一步地,进液口设置在第三侧壁上;和/或,出液口设置在第四侧壁上。
进一步地,电池结构还包括:储液部件,用于存储浸没液;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的第一端与储液部件相连通,第一连接管的第二端与进液口相连通,第一连接管上设置有泵体;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的第一端与出液口相连通,第二连接管的第二端与储液部件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结构包括壳体和多个电芯组件,壳体沿第一预设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沿第二预设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第一预设方向相对于第二预设方向倾斜设置,这样第一侧壁、第三侧壁、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依次连接构成周向封闭的壳体侧壁;多个电芯组件设置在壳体内,各个电芯组件均包括电芯,多个电芯组件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电芯组件之间、多个电芯组件和第一侧壁之间、多个电芯组件和第二侧壁之间均具有流道;多个电芯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芯组件和至少一个第二电芯组件,至少一个第一电芯组件和至少一个第二电芯组件沿第一预设方向依次交替设置,第一电芯组件的第一端与第三侧壁相贴合地设置,第一电芯组件的第二端与第四侧壁之间具有第一连通通道,以通过第一连通通道连通第一电芯组件两侧的流道;第二电芯组件的第一端与第三侧壁之间具有第二连通通道,以通过第二连通通道连通第二电芯组件两侧的流道,第二电芯组件的第二端与第四侧壁相贴合地设置;其中,各个流道、各个第一连通通道和各个第二连通通道均用于容纳对电芯进行加热或冷却的浸没液,浸没液进入壳体后,首先经过流道,与第一电芯组件的一侧面充分接触,对第一电芯组件进行加热和降温,随后浸没液通过第一连通通道进入第一电芯组件另一侧的流道,对第一电芯组件另一侧面和第二电芯组件的一侧面充分接触,对第一电芯组件和第二电芯组件进行加热和降温,此时第一电芯组件的两侧面均被浸没液所浸没,达到了充分的加热和降温效果,浸没液经过第一电芯组件另一侧的流道后,由第二连通通道进入第二电芯组件另一侧的流道,与第二电芯组件另一侧面接触,第二电芯组件的两侧面也均达到了充分的加热和降温效果,由于有至少一个第一电芯组件和至少一个第二电芯组件沿第一预设方向依次交替设置,浸没液成蛇形流动,所有的电芯组件均得到了充分的加热和降温,因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芯加热和降温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结构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壳体;11、第一侧壁;12、第二侧壁;13、第三侧壁;131、第三侧壁本体;132、第一阻流部件;14、第四侧壁;141、第四侧壁本体;142、第二阻流部件;20、电芯组件;21、电芯;22、第一电芯组件;23、第二电芯组件;24、电芯组;30、流道;31、第一连通通道;32、第二连通通道;40、进液口;50、出液口;60、储液部件;70、第一连接管;80、泵体;90、第二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结构,请参考图1至图3,电池结构包括壳体10,壳体10沿第一预设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壳体10沿第二预设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13和第四侧壁14,第一预设方向相对于第二预设方向倾斜设置,电池结构还包括:多个电芯组件20,设置在壳体10内,各个电芯组件20均包括电芯21,多个电芯组件20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电芯组件20之间、多个电芯组件20和第一侧壁11之间、多个电芯组件20和第二侧壁12之间均具有流道30;多个电芯组件2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芯组件22和至少一个第二电芯组件23,至少一个第一电芯组件22和至少一个第二电芯组件23沿第一预设方向依次交替设置;第一电芯组件22的第一端与第三侧壁13相贴合地设置,第一电芯组件22的第二端与第四侧壁14之间具有第一连通通道31,以通过第一连通通道31连通第一电芯组件22两侧的流道30;第二电芯组件23的第一端与第三侧壁13之间具有第二连通通道32,以通过第二连通通道32连通第二电芯组件23两侧的流道30,第二电芯组件23的第二端与第四侧壁14相贴合地设置;其中,各个流道30、各个第一连通通道31和各个第二连通通道32均用于容纳对电芯21进行加热或冷却的浸没液;进液口40,设置在壳体10上,进液口40与流道30相连通;出液口50,设置在在壳体10上,出液口50与流道30相连通。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预设方向为图1中的上下方向,为壳体10的宽度方向;第二预设方向为图1中的左右方向,为壳体10的长度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结构包括壳体10和多个电芯组件20,壳体10沿第一预设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沿第二预设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13和第四侧壁14,第一预设方向相对于第二预设方向倾斜设置,这样第一侧壁11、第三侧壁13、第二侧壁12和第四侧壁14依次连接构成周向封闭的壳体侧壁;多个电芯组件20设置在壳体10内,各个电芯组件20均包括电芯21,多个电芯组件20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电芯组件20之间、多个电芯组件20和第一侧壁11之间、多个电芯组件20和第二侧壁12之间均具有流道30;多个电芯组件2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芯组件22和至少一个第二电芯组件23,至少一个第一电芯组件22和至少一个第二电芯组件23沿第一预设方向依次交替设置,第一电芯组件22的第一端与第三侧壁13相贴合地设置,第一电芯组件22的第二端与第四侧壁14之间具有第一连通通道31,以通过第一连通通道31连通第一电芯组件22两侧的流道30;第二电芯组件23的第一端与第三侧壁13之间具有第二连通通道32,以通过第二连通通道32连通第二电芯组件23两侧的流道30,第二电芯组件23的第二端与第四侧壁14相贴合地设置;其中,各个流道30、各个第一连通通道31和各个第二连通通道32均用于容纳对电芯21进行加热或冷却的浸没液,浸没液进入壳体10后,首先经过流道30,与第一电芯组件22的一侧面充分接触,对第一电芯组件22进行加热和降温,随后浸没液通过第一连通通道31进入第一电芯组件22另一侧的流道30,对第一电芯组件22另一侧面和第二电芯组件23的一侧面充分接触,对第一电芯组件22和第二电芯组件23进行加热和降温,此时第一电芯组件22的两侧面均被浸没液所浸没,达到了充分的加热和降温效果,浸没液经过第一电芯组件22另一侧的流道30后,由第二连通通道32进入第二电芯组件23另一侧的流道30,与第二电芯组件23另一侧面接触,第二电芯组件23的两侧面也均达到了充分的加热和降温效果,由于有至少一个第一电芯组件22和至少一个第二电芯组件23沿第一预设方向依次交替设置,浸没液成蛇形流动,所有的电芯组件20均得到了充分的加热和降温,因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芯加热和降温效率低的问题。
具体地,上述的多个电芯组件20包括两个电芯组件20的情况。
具体地,流道30在第一预设方向上的宽度至少为2mm。可选地,流道30在第一预设方向上的宽度为2-5mm。
具体地,浸没液为绝缘液体,将电芯组件20浸没在浸没液内,利用浸没液与电芯组件20之间的温度差异以及浸没液的流动性,与电芯组件20进行不断的热量交换,最终使所有的电芯组件20得到了充分的加热或降温。可选地,浸没液为氟化液。
在本实施例中,电芯组件20包括电芯组24,电芯组24包括至少两个电芯21,至少两个电芯21沿第二预设方向依次设置,相邻两个电芯21之间相贴合设置。
具体实施时,这样的设置使至少两个电芯21在第二预设方向上紧密接触,与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以及其他电芯组24之间形成较长的流道30,浸没液只在流道30间通过,与电芯21的侧面充分接触,避免了浸没液在相邻两个电芯21之间的接触面通过,而无法接触到电芯21的侧面,从而造成对电芯21的加热和降温效率降低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芯组件20包括至少两个电芯组24,至少两个电芯组24沿第一预设方向依次设置,相邻两个电芯组24之间相贴合设置。需要说明的是,这样的设置针对于对电芯组件20加热和降温效率要求不高的情况,将至少两个相邻的电芯组24相贴合设置,减少了流道30布置的工序,同时还保证了一定的加热和降温效率。具体实施时,电芯组件20最多包括四个电芯组24,设置过多的电芯组24贴合在一起会对加热和降温的效果造成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方向与第二预设方向相垂直设置。垂直设置使壳体10为方形结构,多个电芯组件20在壳体10中便于排布,流道30也排布整齐,便于浸没液沿流道30进行流动,增强了对电芯组件20加热和降温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芯组件22的第一端与第二电芯组件23的第一端相平齐;第三侧壁13包括第三侧壁本体131和凸出于第三侧壁本体131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一阻流部件132,各个第一电芯组件22的第一端与第三侧壁本体131之间均设置有第一阻流部件132,各个第一电芯组件22的第一端与相应的第一阻流部件132相贴合地设置;和/或,第一电芯组件22的第二端与第二电芯组件23的第二端相平齐;第四侧壁14包括第四侧壁本体141和凸出于第四侧壁本体141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二阻流部件142,各个第二电芯组件23的第二端与第四侧壁本体141之间均设置有第二阻流部件142,各个第二电芯组件23的第二端与相应的第二阻流部件142相贴合地设置。
具体实施时,第一阻流部件132的设置使浸没液在进入壳体10后只能沿第一电芯组件22与第一侧壁11之间的流道30流至第一连通通道31,由于设置有第二阻流部件142,浸没液在经过第一连通通道31后只能进入第一电芯组件22与第二电芯组件23之间的流道30,因此,第一阻流部件132和第二阻流部件142的设置使浸没液只能在流道30中依次流动,这样浸没液可以接触到各个第一电芯组件22和各个第二电芯组件23的两侧面,以对各个第一电芯组件22和各个第二电芯组件23进行充分加热和降温。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阻流部件132在第一预设方向上的宽度与第一电芯组件22的第一端在第一预设方向上的宽度相等。
具体实施时,第二阻流部件142在第一预设方向上的宽度与第二电芯组件23的第二端在第一预设方向上的宽度相等。
具体地,第一阻流部件132和第二阻流部件142在第二预设方向上的长度至少为1mm。可选地,第一阻流部件132和第二阻流部件142在第二预设方向上的长度为1-3mm。
在本实施例中,进液口40与多个电芯组件20和第一侧壁11之间的流道30相连通;出液口50与多个电芯组件20和第二侧壁12之间的流道30相连通。具体实施时,浸没液由进液口40进入壳体10内,并流至多个电芯组件20和第一侧壁11之间的流道30,经过在壳体10内部的流道30中的流动,浸没液最终进入多个电芯组件20和第二侧壁12之间的流道30,并从出液口50排出,实现了对电芯组件20的浸没加热或冷却。
在本实施例中,进液口40与流道30远离第一连通通道31的一端相连通;和/或,出液口50与流道30远离第二连通通道32的一端相连通。需要说明的是,进液口40与流道30远离第一连通通道31的一端相连通中的流道30为多个电芯组件20和第一侧壁11之间的流道30;出液口50与流道30远离第二连通通道32的一端相连通中的流道30为多个电芯组件20和第二侧壁12之间的流道30。
具体实施时,这样的设置保证了浸没液由进液口40进入壳体后,首先进入多个电芯组件20和第一侧壁11之间的流道30,避免了电芯组件20靠近第一侧壁11的一侧面无法被浸没液浸没;在浸没液由出液口50排出前,经过多个电芯组件20和第二侧壁12之间的流道30,避免了电芯组件20靠近第二侧壁12无法被浸没液浸没,从而导致降低加热或降温的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进液口40设置在第三侧壁13上;和/或,出液口50设置在第四侧壁14上。这样的设置使浸没液由进液口40进入壳体10内后,从第三侧壁13经流道30到达第四侧壁14,这样浸没液则与靠近第一侧壁11的电芯组件20的一侧面全部接触到;浸没液在由出液口50排出前,由第三侧壁13流经靠近第二侧壁12的流道30,最终到达第四侧壁14处,对电芯组件20靠近第二侧壁12的一侧面进行了充分的加热和冷却。
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多个电芯组件20沿第二预设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电芯组件20之间、多个电芯组件20和第三侧壁13之间、多个电芯组件20和第四侧壁14之间均具有流道30;多个电芯组件2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芯组件22和至少一个第二电芯组件23,至少一个第一电芯组件22和至少一个第二电芯组件23沿第二预设方向依次交替设置;第一电芯组件22的第一端与第一侧壁11相贴合地设置,第一电芯组件22的第二端与第二侧壁12之间具有第一连通通道31,以通过第一连通通道31连通第一电芯组件22两侧的流道30;第二电芯组件23的第一端与第一侧壁11之间具有第二连通通道32,以通过第二连通通道32连通第二电芯组件23两侧的流道30,第二电芯组件23的第二端与第二侧壁12相贴合地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电池结构还包括:储液部件60,用于存储浸没液;第一连接管70,第一连接管70的第一端与储液部件60相连通,第一连接管70的第二端与进液口40相连通,第一连接管70上设置有泵体80;第二连接管90,第二连接管90的第一端与出液口50相连通,第二连接管90的第二端与储液部件60相连通。通过泵体80的驱动,浸没液在壳体10、储液部件60、第一连接管70和第二连接管90中形成回路,对壳体10内的电芯组件20进行加热或降温。
具体地,泵体80为压力泵。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结构包括壳体10和多个电芯组件20,壳体10沿第一预设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沿第二预设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13和第四侧壁14,第一预设方向相对于第二预设方向倾斜设置,这样第一侧壁11、第三侧壁13、第二侧壁12和第四侧壁14依次连接构成周向封闭的壳体侧壁;多个电芯组件20设置在壳体10内,各个电芯组件20均包括电芯21,多个电芯组件20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电芯组件20之间、多个电芯组件20和第一侧壁11之间、多个电芯组件20和第二侧壁12之间均具有流道30;多个电芯组件2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芯组件22和至少一个第二电芯组件23,至少一个第一电芯组件22和至少一个第二电芯组件23沿第一预设方向依次交替设置,第一电芯组件22的第一端与第三侧壁13相贴合地设置,第一电芯组件22的第二端与第四侧壁14之间具有第一连通通道31,以通过第一连通通道31连通第一电芯组件22两侧的流道30;第二电芯组件23的第一端与第三侧壁13之间具有第二连通通道32,以通过第二连通通道32连通第二电芯组件23两侧的流道30,第二电芯组件23的第二端与第四侧壁14相贴合地设置;其中,各个流道30、各个第一连通通道31和各个第二连通通道32均用于容纳对电芯21进行加热或冷却的浸没液,浸没液进入壳体10后,首先经过流道30,与第一电芯组件22的一侧面充分接触,对第一电芯组件22进行加热和降温,随后浸没液通过第一连通通道31进入第一电芯组件22另一侧的流道30,对第一电芯组件22另一侧面和第二电芯组件23的一侧面充分接触,对第一电芯组件22和第二电芯组件23进行加热和降温,此时第一电芯组件22的两侧面均被浸没液所浸没,达到了充分的加热和降温效果,浸没液经过第一电芯组件22另一侧的流道30后,由第二连通通道32进入第二电芯组件23另一侧的流道30,与第二电芯组件23另一侧面接触,第二电芯组件23的两侧面也均达到了充分的加热和降温效果,由于有至少一个第一电芯组件22和至少一个第二电芯组件23沿第一预设方向依次交替设置,浸没液成蛇形流动,所有的电芯组件20均得到了充分的加热和降温,因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芯加热和降温效率低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结构,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沿第一预设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所述壳体(10)沿第二预设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13)和第四侧壁(14),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预设方向倾斜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结构还包括:
多个电芯组件(20),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各个所述电芯组件(20)均包括电芯(21),多个所述电芯组件(20)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电芯组件(20)之间、多个所述电芯组件(20)和所述第一侧壁(11)之间、多个所述电芯组件(20)和所述第二侧壁(12)之间均具有流道(30);
多个所述电芯组件(2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芯组件(22)和至少一个第二电芯组件(23),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电芯组件(22)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电芯组件(23)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依次交替设置;所述第一电芯组件(2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侧壁(13)相贴合地设置,所述第一电芯组件(2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侧壁(14)之间具有第一连通通道(31),以通过所述第一连通通道(31)连通所述第一电芯组件(22)两侧的所述流道(30);所述第二电芯组件(2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侧壁(13)之间具有第二连通通道(32),以通过所述第二连通通道(32)连通所述第二电芯组件(23)两侧的所述流道(30),所述第二电芯组件(2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侧壁(14)相贴合地设置;其中,各个所述流道(30)、各个所述第一连通通道(31)和各个所述第二连通通道(32)均用于容纳对所述电芯(21)进行加热或冷却的浸没液;
进液口(40),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上,所述进液口(40)与所述流道(30)相连通;
出液口(50),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上,所述出液口(50)与所述流道(30)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件(20)包括电芯组(24),所述电芯组(24)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电芯(21),至少两个所述电芯(21)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依次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电芯(21)之间相贴合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件(20)包括至少两个电芯组(24),至少两个所述电芯组(24)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依次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电芯组(24)之间相贴合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与所述第二预设方向相垂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芯组件(2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芯组件(23)的第一端相平齐;所述第三侧壁(13)包括第三侧壁本体(131)和凸出于所述第三侧壁本体(131)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一阻流部件(132),各个所述第一电芯组件(2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侧壁本体(131)之间均设置有所述第一阻流部件(132),各个所述第一电芯组件(22)的第一端与相应的所述第一阻流部件(132)相贴合地设置;和/或,
所述第一电芯组件(2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芯组件(23)的第二端相平齐;所述第四侧壁(14)包括第四侧壁本体(141)和凸出于所述第四侧壁本体(141)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二阻流部件(142),各个所述第二电芯组件(2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侧壁本体(141)之间均设置有所述第二阻流部件(142),各个所述第二电芯组件(23)的第二端与相应的所述第二阻流部件(142)相贴合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流部件(132)在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上的宽度与所述第一电芯组件(22)的第一端在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上的宽度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40)与多个所述电芯组件(20)和所述第一侧壁(11)之间的所述流道(30)相连通;所述出液口(50)与多个所述电芯组件(20)和所述第二侧壁(12)之间的所述流道(30)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40)与所述流道(30)远离所述第一连通通道(31)的一端相连通;和/或,所述出液口(50)与所述流道(30)远离所述第二连通通道(32)的一端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40)设置在所述第三侧壁(13)上;和/或,所述出液口(50)设置在所述第四侧壁(14)上。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结构还包括:
储液部件(60),用于存储所述浸没液;
第一连接管(70),所述第一连接管(70)的第一端与所述储液部件(60)相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70)的第二端与所述进液口(40)相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70)上设置有泵体(80);
第二连接管(90),所述第二连接管(90)的第一端与所述出液口(50)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90)的第二端与所述储液部件(60)相连通。
CN202221352111.5U 2022-05-31 2022-05-31 电池结构 Active CN2175447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52111.5U CN217544738U (zh) 2022-05-31 2022-05-31 电池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52111.5U CN217544738U (zh) 2022-05-31 2022-05-31 电池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44738U true CN217544738U (zh) 2022-10-04

Family

ID=83443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52111.5U Active CN217544738U (zh) 2022-05-31 2022-05-31 电池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447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38226B2 (en) Cooling plate for lithium-ion battery pack
CN112151700A (zh) 单体电池、电池模组及电池系统
TW202224250A (zh) 液冷電池模組
CN115528349A (zh) 一种集成热管理结构的单体电池及电池模组
WO2023078187A1 (zh) 电池组、电池的热管理系统以及用电装置
CN113178639B (zh) 分形网络流道冷却板
CN217544738U (zh) 电池结构
CN218498175U (zh)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WO2024104020A1 (zh) 电池箱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9497922U (zh) 电池包和用电装置
CN112054268A (zh) 一种电池控温系统及充电系统
CN216903119U (zh) 电池热管理系统、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5224393A (zh) 一种液冷装置及电池模组
CN115000568A (zh) 电芯模组和动力电池总成
CN111384465B (zh) 电池包
CN219642937U (zh) 电池的壳体结构和电池
CN219106298U (zh) 电池包
CN220585316U (zh) 一种液冷板、电池包箱体和电池包
WO2024065814A1 (zh) 集流体、热管理组件、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20692131U (zh) 电芯热交换系统及动力电池
CN219642947U (zh) 电池模块的均温装置及电池模块
CN218241986U (zh) 集成冷板、电池包及车辆
CN219739123U (zh) 电池包及动力设备
CN219497900U (zh) 电池和电池模组
CN221080118U (zh) 一种电芯和电池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