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43596U - 一种解决Mini/Micro背光边缘蓝化的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解决Mini/Micro背光边缘蓝化的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43596U
CN217543596U CN202221315353.7U CN202221315353U CN217543596U CN 217543596 U CN217543596 U CN 217543596U CN 202221315353 U CN202221315353 U CN 202221315353U CN 217543596 U CN217543596 U CN 2175435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ni
micro
film
edge
back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1535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饶巍巍
潘连兴
徐贤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ustralis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ustralis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ustralis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ustralis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1535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435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435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435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解决Mini/Micro背光边缘蓝化的结构,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叠设的胶铁框、Mini/Micro灯板、保护胶层、蓝光转换膜、分光膜、复合膜、遮光胶层;Mini/Micro灯板远离胶铁框的一面设有Mini/MicroLED灯,且Mini/Micro灯板的四周设有围坝胶层,围坝胶层与Mini/MicroLED灯同侧。本实用新型通过在Mini/Micro灯板的四周设置围坝胶层,使得在Mini/Micro灯板上制备保护胶层时,防止灯板中间点的胶水溢出;并且,围坝胶层可以把大角度的蓝光反射到灯板内,再通过蓝光转换膜转换成白光,从而避免背光边缘出现蓝化的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解决Mini/Micro背光边缘蓝化的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解决Mini/Micro背光边缘蓝化的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屏技术的成熟,消费者对液晶屏画质的追求也随之提高,主要表现在对高亮度、高对比度、高色域、轻薄以及能耗等方面,于是就有了利用液晶显示面板借助量子点背光源实现显示。
然而,液晶显示面板借助量子点背光源后,导致显示屏边缘处易出现“蓝化”问题,而现有技术中常采用在PCB板边缘增设黄色荧光涂料层,从而实现将PCB板上蓝光发光二极管发出的部分蓝光转化为白光;该工艺较为复杂,解决边缘蓝化问题效果不明显。另外,受现有技术限制,Mini/Micro背光的边框做不到很窄,导致边框的边缘颜色有蓝化现象,与背光中间显示的颜色不一致,从而降低背光的亮度。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Mini/Micro背光边缘蓝化的结构,旨在解决使用现有技术中的Mini/Micro背光边缘具有蓝化现象,导致背景亮度降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解决Mini/Micro背光边缘蓝化的结构,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叠设的胶铁框、Mini/Micro灯板、保护胶层、蓝光转换膜、分光膜、复合膜、遮光胶层;
所述Mini/Micro灯板远离所述胶铁框的一面设有Mini/Micro LED灯,且所述Mini/Micro灯板的四周设有围坝胶层,所述围坝胶层与所述Mini/Micro LED灯同侧。
所述的解决Mini/Micro背光边缘蓝化的结构,其中,所述胶铁框包括底板和侧壁,所述侧壁由所述底板的边缘向所述遮光胶层方向垂直延伸形成。
所述的解决Mini/Micro背光边缘蓝化的结构,其中,所述Mini/Micro灯板为焊接有Mini/Micro LED灯的FPC板或PCB板。
所述的解决Mini/Micro背光边缘蓝化的结构,其中,所述蓝光转换膜为QD膜或荧光膜。
所述的解决Mini/Micro背光边缘蓝化的结构,其中,所述分光膜包括第一分光膜和第二分光膜。
所述的解决Mini/Micro背光边缘蓝化的结构,其中,所述围坝胶层的厚度比所述保护胶层的厚度高出0.015~0.05mm。
所述的解决Mini/Micro背光边缘蓝化的结构,其中,所述复合膜的厚度小于0.16mm。
所述的解决Mini/Micro背光边缘蓝化的结构,其中,所述QD膜由两层阻隔膜以及分布于两层所述阻隔膜之间的量子点层组成。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解决Mini/Micro背光边缘蓝化的结构,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叠设的胶铁框、Mini/Micro灯板、保护胶层、蓝光转换膜、分光膜、复合膜、遮光胶层;所述Mini/Micro灯板远离所述胶铁框的一面设有Mini/Micro LED灯,且所述Mini/Micro灯板的四周设有围坝胶层,所述围坝胶层与所述Mini/Micro LED灯同侧。本实用新型通过在Mini/Micro灯板的四周设置围坝胶层,使得在Mini/Micro灯板上制备保护胶层时,防止灯板中间点的胶水溢出;并且,可以防止芯片发出的大角度光线射到胶铁框的侧壁上,导致背光边缘有蓝化现象;即围坝胶层可以把大角度的蓝光反射到灯板内,再通过蓝光转换膜转换成白光,从而避免背光边缘出现蓝化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解决Mini/Micro背光边缘蓝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解决Mini/Micro背光边缘蓝化的结构的分解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Mini/Micro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图;
附图标记说明:胶铁框10、底板101、侧壁102、Mini/Micro灯板20、Mini/Micro LED灯201、光学胶层30、蓝光转换膜40、分光膜50、第一分光膜501、第二分光膜502、复合膜60、遮光胶层70、白色围坝胶层8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解决Mini/Micro背光边缘蓝化的结构,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实施方式和申请专利范围中,除非文中对于冠词有特别限定,否则“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现有技术中,由于受到现有产品技术的限制,Mini/Micro背光的边框无法做到很窄,芯片发出的大角度光线射到边框上,这部分光线未经过蓝光转换膜的转换,直接通过边框的侧壁反射到背光视区内,使得边框颜色有蓝化现象,导致Mini/Micro背光的边缘与背光中间显示的颜色不一致,降低了背光亮度。因此,如何解决Mini/Micro背光的边缘蓝化现象成为提高背光亮度的一种技术难题。
基于此,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解决Mini/Micro背光边缘蓝化的结构,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叠设的胶铁框10、Mini/Micro灯板20、保护胶层30、蓝光转换膜40、分光膜50、复合膜60、遮光胶层70;
所述Mini/Micro灯板20远离所述胶铁框10的一面设有Mini/Micro LED灯201,且所述Mini/Micro灯板20的四周设有围坝胶层80,所述围坝胶层80与所述Mini/Micro LED灯201同侧。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在所述Mini/Micro灯板20的四周设置围坝胶层80,一方面,可以将Mini/Micro LED灯的大角度光线反射回Mini/Micro灯板20中部,再通过蓝光转换膜40,将蓝光转换为白光,避免背光边缘出现蓝光现象(效果如图5所示);另一方面,先在Mini/Micro灯板20的四周设置围坝胶层80,可以使得在Mini/Micro灯板20上制备保护胶层30时,防止灯板中间点的胶水溢出。利用围坝胶层对灯板发出的大角度光线进行反射后,Mini/Micro背光边缘无蓝化现象,显示颜色与背光中间显示颜色一致,且背光亮度也得到了提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围坝胶层80为白色围坝胶层,采用硅胶进行点涂形成,起到反射光线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胶铁框10包括底板101和侧壁102,所述侧壁102由所述底板101的边缘向所述遮光胶层70方向垂直延伸形成。所述胶铁框采用胶铁一体结构,即使用塑料与铁架一体成型的方式进行组建;所述胶铁框用于固定所述Mini/Micro灯板20,且用于支撑玻璃和固定膜材导光板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遮光胶层的边缘抵接于所述侧壁,所述遮光胶层与所述胶铁框围成一个收容空间,所述Mini/Micro灯板20、保护胶层30、蓝光转换膜40、分光膜50、复合膜60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Mini/Micro灯板为焊接有Mini/Micro LED灯的FPC板或PCB板;FPC板或PCB板可驱动与芯片线路连接的载体;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可以选择FPC软板或PCB硬板,可在多种场景下使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所述蓝光转换膜为QD膜或荧光膜;所述QD膜和荧光膜均可将Mini/Micro LED灯或芯片发出的蓝光转换成白光。所述QD膜由两层阻隔膜以及分布于两层所述阻隔膜之间的量子点层组成,利用两层阻隔膜将量子点包在中间,可以避免量子点层受到水蒸气、腐蚀液体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分光膜包括至少两张,分光膜可以将一个光源分成多个光源,使用两张或三张分光膜,可以使光源成倍的增加,从而使得Mini/Micro灯的显示效果均匀。所述分光膜的材质选自PC或PET,通过模具热压成型。
在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分光膜50包括第一分光膜501和第二分光膜502;使得Mini/Micro灯的显示效果更加均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所述围坝胶层80的厚度比所述保护胶层30的厚度高出0.015~0.05mm,记为高度a。即所述围坝胶层80的上表面比所述保护胶层30的上表面高出0.015~0.05mm,从而起到放射大角度光线的作用。在该厚度下,Mini/Micro灯或芯片发出的大角度光线可以得到有效的反射回灯板的中部,然后经过QD膜或荧光膜将蓝光转换为白光,从而解决Mini/Micro背光边缘蓝化现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复合膜的厚度小于0.16mm;传统的采用上下增光,该方式使得整体结构较厚,导致背光表面亮度较低;而本实施方式采用厚度小于0.16mm的复合膜,在减小整体厚度的同时,还可以提升背光表面亮度。其中,复合膜指的是对上下增光膜通过特殊的光学胶进行复合后,得到厚度小于上增光厚度加下增光厚度的复合膜层,可以减少薄膜材厚度,同时提高背光亮度。
在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复合膜的厚度为0.098mm,当所述复合膜的厚度为0.098mm时,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背光的亮度,并且对工艺的要求较低。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护胶层使用透明UV胶水或环氧树脂胶水,要求具有折射率高、粘性强的性能;所述保护胶层可以保护Mini/Micro灯或芯片不被静电击伤,以及避免Mini/Micro灯或芯片因磕碰而损坏等。其中,所述保护胶层在图2中未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遮光胶层起到遮住背光边缘漏出的光线,可以固定膜材,同时可以把背光与玻璃粘贴在一起。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解决Mini/Micro背光边缘蓝化的结构,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叠设的胶铁框、Mini/Micro灯板、保护胶层、蓝光转换膜、分光膜、复合膜、遮光胶层;所述Mini/Micro灯板远离所述胶铁框的一面设有Mini/Micro LED灯,且所述Mini/Micro灯板的四周设有围坝胶层,所述围坝胶层与所述Mini/Micro LED灯同侧。本实用新型通过在Mini/Micro灯板的四周设置围坝胶层,使得在Mini/Micro灯板上制备保护胶层时,防止灯板中间点的胶水溢出;并且,可以防止芯片发出的大角度光线射到胶铁框的侧壁上,导致背光边缘有蓝化现象;即围坝胶层可以把大角度的蓝光反射到灯板内,再通过蓝光转换膜转换成白光,从而避免背光边缘出现蓝化的现象。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解决Mini/Micro背光边缘蓝化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叠设的胶铁框、Mini/Micro灯板、保护胶层、蓝光转换膜、分光膜、复合膜、遮光胶层;
所述Mini/Micro灯板远离所述胶铁框的一面设有Mini/Micro LED灯,且所述Mini/Micro灯板的四周设有围坝胶层,所述围坝胶层与所述Mini/Micro LED灯同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决Mini/Micro背光边缘蓝化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铁框包括底板和侧壁,所述侧壁由所述底板的边缘向所述遮光胶层方向垂直延伸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决Mini/Micro背光边缘蓝化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Mini/Micro灯板为焊接有Mini/Micro LED灯的FPC板或PCB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决Mini/Micro背光边缘蓝化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蓝光转换膜为QD膜或荧光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决Mini/Micro背光边缘蓝化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光膜包括第一分光膜和第二分光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决Mini/Micro背光边缘蓝化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坝胶层的厚度比所述保护胶层的厚度高出0.015~0.0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决Mini/Micro背光边缘蓝化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膜的厚度小于0.16mm。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解决Mini/Micro背光边缘蓝化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QD膜由两层阻隔膜以及分布于两层所述阻隔膜之间的量子点层组成。
CN202221315353.7U 2022-05-27 2022-05-27 一种解决Mini/Micro背光边缘蓝化的结构 Active CN2175435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15353.7U CN217543596U (zh) 2022-05-27 2022-05-27 一种解决Mini/Micro背光边缘蓝化的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15353.7U CN217543596U (zh) 2022-05-27 2022-05-27 一种解决Mini/Micro背光边缘蓝化的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43596U true CN217543596U (zh) 2022-10-04

Family

ID=834407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15353.7U Active CN217543596U (zh) 2022-05-27 2022-05-27 一种解决Mini/Micro背光边缘蓝化的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4359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26296A (zh) * 2022-12-20 2023-03-2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26296A (zh) * 2022-12-20 2023-03-2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25458B (zh) 背光单元及包括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11856815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TWI536081B (zh) 背光單元及使用該背光單元的顯示裝置
US20080278655A1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package having dual lens structure and backlight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mplementing the same
CN109671735B (zh) 量子点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7553061B2 (en) Side type backlight module
CN110673391A (zh) 背光模组
CN217543596U (zh) 一种解决Mini/Micro背光边缘蓝化的结构
CN209928187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
CN216792630U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KR102298922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214409509U (zh) 一种Mini LED背光结构及背光源显示装置
CN217655399U (zh) Mini/Micro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7086567U (zh) 一种led封装结构、led模组及led显示屏
CN108398829B (zh) 基于量子点的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KR102611355B1 (ko) 양자점 시트와 이를 이용한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1916434A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11627867U (zh) 一种直下式玻璃扩散板
CN110376796B (zh) 一种显示装置、其制作方法
CN107884986A (zh) 具有量子点单元的显示装置
CN109445185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JP2022152904A (ja)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KR101846409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KR20220076825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15685622B (zh) 一种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