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24586U - 煮饭器 - Google Patents

煮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24586U
CN217524586U CN202221001163.8U CN202221001163U CN217524586U CN 217524586 U CN217524586 U CN 217524586U CN 202221001163 U CN202221001163 U CN 202221001163U CN 217524586 U CN217524586 U CN 2175245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rice
water
container
suppli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0116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矢弘
佐野正人
保木本明雄
武中和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245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245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02Construction of cooking-vessels; Method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06Lids or covers for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24Warming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34Supports for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38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for withdrawing or condensing cooking vapors from cooking utens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okers (AREA)
  • Commercial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设置容易性以及清扫性的煮饭器。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煮饭器具备:锅;容纳锅的锅容器;壳体,具有容纳锅容器的容纳区域;容纳米的米容器,设置在壳体的内部且容纳区域的上方;盖体,以在容纳区域容纳有锅容器时配置在锅容器与米容器之间的方式能够拆装地安装于锅容器,覆盖锅的开口部;和锅加热装置,设置于壳体的内部且容纳区域的下方,对锅进行加热,锅容器以及盖体通过在盖体覆盖锅的开口部的状态下,在容纳区域与作为壳体的外部且容纳区域的侧方的位置之间,相对于米容器以及锅加热装置而相对滑动移动,从而能够相对于壳体进行拆装。

Description

煮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煮饭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煮饭器,例如已知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5668号公报)所记载的煮饭器。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能够自动地进行供米、供水以及煮饭这一系列作业的煮饭器。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5668号公报
然而,专利文献1的煮饭器具备经由铰链轴安装于拉出单元的盖体单元,通过该盖体单元以铰链轴为中心转动来使锅的开口部开闭,在该盖体单元的上方设置有贮藏米的贮藏部。在该结构中,在安装于拉出单元的盖体单元转动时,需要用于使得不与贮藏部接触的空间,难以实现煮饭器的高度方向的小型化。因此,不能减小设置煮饭器时占有的空间,煮饭器的设置场所被限制。此外,拉出单元具有锅的容纳部,容纳部具有对锅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因而难以对盖体单元以及容纳部的整体进行清洗,清扫性差。因此,在专利文献1的煮饭器中,在提高设置容易性以及清扫性的观点上仍有改善的余地。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能够提高设置容易性以及清扫性的煮饭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如以下那样构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煮饭器,该煮饭器具备:锅;锅容器,容纳所述锅;壳体,具有容纳所述锅容器的容纳区域;容纳米的米容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且所述容纳区域的上方;盖体,以在所述容纳区域中容纳有所述锅容器时配置在所述锅容器与所述米容器之间的方式能够拆装地安装于所述锅容器,覆盖所述锅的开口部;和锅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且所述容纳区域的下方,对所述锅进行加热,所述锅容器以及所述盖体通过在所述盖体覆盖所述锅的开口部的状态下,在所述容纳区域与作为所述壳体的外部且所述容纳区域的侧方的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米容器以及所述锅加热装置而相对滑动移动,从而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进行拆装。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煮饭器,能够提高设置容易性以及清扫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煮饭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煮饭器涉及的盖体、锅以及锅容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A是示出在图1的煮饭器中设置于锅容器的底部的凹部的图。
图3B是示出在图1的煮饭器中以与设置在锅容器的底部的凹部对应的方式设置于重量检测装置的载置面的凸部的图。
图4是图1的A1-A1线剖视图。
图5A是将图4的剖视图的一部分放大而示出连通构件移动到第2连通位置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5B是将图4的剖视图的一部分放大而示出连通构件移动到第1连通位置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6A是示出图5A所示的第2连通位置处的连通构件的突起部与突起部进入后的长孔的位置关系的放大图。
图6B是示出图5B所示的第1连通位置处的连通构件的突起部与突起部进入后的长孔的位置关系的放大图。
图7A是示出图1的煮饭器涉及的送水装置,并且示出连通构件移动到第2连通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7B是示出图1的煮饭器涉及的送水装置,并且示出连通构件移动到第1连通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8是示出图1的煮饭器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图1的煮饭器的动作的另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 煮饭器
11 壳体
11a 壳体盖
11b 水容器载置部
11c 凸部周边部
12 容纳区域
2 锅
2a 底部
2b 侧壁
2c 开口部
2d 凸缘部
21 锅容器
21a 底部
21b 内壁部
21c 肋
21d 外壁部
21e 空气层
21f 凹部
21g 凹部的侧壁
21h 开口部
211 侧壁
22 盖体
22a 盖体主体
22b 孔部
22c 锅衬垫
22d 安装构件
3 送米装置
31 送米轴
32 送米叶片
301 米容器
4 送水装置
41 送水管
41a 一端部
41b 另一端部
42 送水泵
43 送水管排水泵
401 水容器
401a 开口部
402 取水构件
402a 取水管
402b 罩部
5 连通构件
51 连通构件主体
51a 突起部
52 密封件
53 蒸汽筒
53a 一端部
53b 蒸汽口
501 长孔
6 重量检测装置
61 凸部
61a 玻璃板
7 锅加热装置
8 温度检测装置
9 控制部。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煮饭器,该煮饭器具备:锅;锅容器,容纳所述锅;壳体,具有容纳所述锅容器的容纳区域;容纳米的米容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且所述容纳区域的上方;盖体,以在所述容纳区域中容纳有所述锅容器时配置在所述锅容器与所述米容器之间的方式能够拆装地安装于所述锅容器,覆盖所述锅的开口部;和锅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且所述容纳区域的下方,对所述锅进行加热,所述锅容器以及所述盖体通过在所述盖体覆盖所述锅的开口部的状态下,在所述容纳区域与作为所述壳体的外部且所述容纳区域的侧方的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米容器以及所述锅加热装置而相对滑动移动,从而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进行拆装。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盖体覆盖容纳于锅容器的锅的开口部的状态下,使锅容器向壳体的外部且容纳区域的侧方滑动移动,因而与以往的煮饭器不同,不需要用于使盖体以不与米容器接触的方式转动的空间。因此,相比于以往的煮饭器,能够小型化,能够减小设置煮饭器时占有的空间,因而相比于以往,能够设置煮饭器的场所扩大,煮饭器的设置场所更加不受限制。因此,能够提高设置容易性。
此外,根据上述结构,锅加热装置设置于壳体的内部且所述容纳区域中容纳的锅容器的下方,因而锅容器不具有锅加热装置。因此,能够将滑动移动到壳体的外部且容纳区域的侧方的锅、锅容器以及盖体分解来清洗各自的整体,清扫容易。因此,能够提高清扫性。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盖体还具备:送米装置,将所述米容器内的米供给到所述锅内;和送水装置,将水供给到所述锅内,并且具有由所述送米装置输送的米以及由所述送水装置输送的水被供给到所述锅内时穿过的孔部。在以往的煮饭器中,若米以及水通过盖体内的相同路径供给到锅内,则存在由于米的成分以及水的成分混合后的残留物附着于盖体内的路径而发霉的担扰。在以往的煮饭器中,盖体安装于壳体侧,难以对盖体内的路径进行清扫,因而独立地设置供给米的孔部和供给水的孔部。相对于此,在上述方式涉及的煮饭器中,虽然在将米以及水供给到锅内时穿过相同的孔部,但盖体滑动移动而从壳体分离,能够对盖体的整体进行清洗,因而能够提高清扫性。此外,在上述方式涉及的煮饭器中,米以及水通过相同的孔部供给到锅内,因而相比于以往的煮饭器,能够减少设置于盖体的孔部,从而能够提高保温性。
此外,也可以是,煮饭器具备:蒸汽筒,能够将蒸汽向所述壳体的外部排出;和连通构件,能够移动到使所述孔部与所述蒸汽筒进行流体连通的第1连通位置、和使所述孔部与所述送米装置以及所述送水装置进行流体连通的第2连通位置,所述连通构件在位于所述第1连通位置时,构成为能够将在所述锅内产生并通过所述孔部后的蒸汽向所述壳体的外部排出,在位于所述第2连通位置时,构成为能够将由所述送米装置输送的米以及由所述送水装置输送的水通过所述孔部供给到所述锅内。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连通构件移动到第1连通位置以及第2连通位置来切换孔部的连通对象,因而能够通过相同的孔部排出锅内的蒸汽且向锅内供给米以及水。因此,相比于以往的煮饭器,能够减少设置于盖体的孔部,从而能够提高保温性。此外,能够不使锅内的蒸汽流向送米装置侧以及送水装置侧而经由蒸汽筒向壳体的外部排出,因而煮饭前的米以及水不会由于蒸汽而变质,能够防止煮饭品质的下降。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连通构件具有在所述第1连通位置对所述孔部的周围进行密封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构成为:在所述连通构件从所述第1连通位置向所述第2连通位置移动时,在以从所述盖体分离的方式向上方移动之后沿水平方向移动。根据该结构,在第1连通状态下,通过密封件对孔部的周围进行密封,从而能够更可靠地使锅内的蒸汽排出到壳体的外部。此外,在连通构件从第1连通位置向第2连通位置移动时,密封件在以从盖体分离的方式向上方移动之后沿水平方向移动,因而能够防止向水平方向的移动中的密封件与盖体的摩擦,能够降低密封件破损的可能性。
此外,也可以是,煮饭器具备载置容纳于所述容纳区域的所述锅容器的重量检测装置,基于所述重量检测装置检测出的重量,对供给到容纳于所述锅容器内的所述锅内的米以及水的量进行计量。在以往的煮饭器中,例如,基于与送米装置以及送水装置相关的转速或驱动时间等,在向锅内供给米以及水之前对向锅内供给的米以及水的量进行计量,推测供给到锅内的米以及水的量。因此,对于供给到锅内的米以及水的量的计量缺乏准确性。相对于此,在上述方式涉及的煮饭器中,基于重量检测装置针对容纳有锅的锅容器检测出的重量,在向锅内供给米以及水之后进行计量,因而能够更加准确地对供给到锅内的米以及水的量进行计量。
此外,也可以是,煮饭器具备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重量检测装置检测出的重量,对供给到所述锅内的米以及水的量进行计量,并且控制所述送米装置以及所述送水装置,所述控制部在控制所述送米装置以及所述送水装置中的一者将米以及水中的一者供给到锅内之后,控制所述送米装置以及所述送水装置中的另一者将米以及水中的另一者供给到锅内,并且,根据在向所述锅内供给米以及水之前所述重量检测装置检测出的重量,对在向所述锅内供给米以及水中的一者之后所述重量检测装置检测出的重量进行差分,由此进行供给到所述锅内的米以及水中的一者的量的计量,根据在向所述锅内供给米以及水中的一者之后所述重量检测装置检测出的重量,对在向所述锅内供给米以及水之后所述重量检测装置检测出的重量进行差分,由此进行供给到所述锅内的米以及水中的另一者的量的计量。
根据该结构,将在向锅内供给米以及水之前重量检测装置检测出的重量作为锅容器的重量来进行计量,将在向锅内供给米以及水中的一者之后重量检测装置检测出的重量作为锅容器和供给到锅内的米以及水中的一者的重量来进行计量。因此,能根据在向锅内供给米以及水之前重量检测装置检测出的重量,对在向锅内供给米以及水中的一者之后重量检测装置检测出的重量进行差分,由此对供给到锅内的米以及水中的一者的量进行计量。此外,将在向锅内供给米以及水之后所述重量检测装置检测出的重量作为锅容器和供给到锅内的米以及水的重量来进行计量。因此,能根据在向锅内供给米以及水中的一者之后重量检测装置检测出的重量,对在向锅内供给米以及水之后重量检测装置检测出的重量进行差分,由此对供给到锅内的米以及水中的另一者的量进行计量。由此,上述方式涉及的煮饭器能够仅基于由重量检测装置得到的计量结果来进行锅内的米以及水的计量。
此外,所述重量检测装置也可以在所述密封件位于从所述盖体分离的位置时检测重量。根据该结构,由于在测定重量时密封件从盖体分离,因而能够防止经由密封件从锅容器的外部向锅容器施加重量。因此,能够提高通过重量检测装置计量供给到锅内的米以及水的量的计量精度。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送水装置而使得将水供给到所述锅内,在根据所述重量检测装置检测出的重量对供给到所述锅内的水的量进行计量之后,控制所述送米装置而使得输送与计量出的水的量对应的量的米并供给到所述锅内。根据该结构,控制部能够控制送水装置而使得将水供给到锅内,在根据重量检测装置检测出的重量对供给到锅内的水的量进行计量之后,控制送米装置而使得输送与计量出的水的量对应的量的米并供给到锅内。例如,在由送水装置供给到锅内的水容纳于水容器时,能够容纳于水容器的水的量被限制,有时由于反复进行煮饭,从而比适于煮饭器的用户所期望的煮饭量的水的量少的水的量残留在水容器中。此时,若为了煮饭而先将适于煮饭器的用户所期望的煮饭量的量的米供给到锅内,则存在向锅供给的水的量不足,不能烹饪出所期望的味道的饭的担扰。相对于此,在上述方式的煮饭器中,先将水供给到锅内并对水的量进行计量,将与计量出的水的量对应的量的米供给到锅中,因而能够烹饪出所期望的味道的饭。
此外,也可以是,煮饭器具备能够容纳由所述送水装置供给到所述锅内的水的水容器,在所述水容器的上部设置有由所述送水装置供给到所述锅内的水穿过的开口部。根据该结构,在能够容纳由送水装置供给到所述锅内的水的水容器的上部设置有由送水装置供给到所述锅内的水穿过的开口部。因此,以水面位于比水容器的开口部更靠下方的位置的方式在水容器中容纳水,从而能够防止水容器内的水从水容器的开口部泄露。
此外,也可以是,在载置所述锅容器的所述重量检测装置的载置面以及所述锅容器的底面中的一者设置有凹部,在所述载置面以及所述底面中的另一者设置有与所述凹部对应的凸部,通过所述凸部相对于所述凹部而在所述凹部内相对滑动,从而引导所述锅容器,使得移动到所述重量检测装置能够检测所述锅容器的重量的预先决定的位置。根据该结构,在重量检测装置的载置面以及锅容器的底面中的一者设置有凹部,并在另一者设置有与凹部对应的凸部。通过凸部相对于凹部而在凹部内相对滑动,从而引导锅容器,使得移动到重量检测装置能够检测锅容器的重量的预先决定的位置。因此,即便反复进行锅容器的滑动移动,也能够更可靠地移动到预先决定的位置,因而能够防止重量检测装置的测定精度的下降。
此外,也可以是,煮饭器还具备将水供给到所述锅内的送水装置,所述送水装置具有能够流动流体的送水管,所述送水管的一端部朝向所述盖体的孔部开口,在所述送水管设置有:第1泵,仅从所述送水管的另一端部侧向所述送水管的锅侧输送流体;和第2泵,在所述送水管内且在所述第1泵与所述送水管的另一端部之间,向所述送水管内输送气体。根据该结构,通过第1泵仅从送水管的另一端部侧向锅侧输送流体,从而能够将从第1泵向锅侧流动的流体的流动限制在一个方向上。此外,即便在送水管内滞留有水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第2泵向送水管内输送气体,从而将送水管内的水向送水管的另一端部侧排出,或通过第1泵以及盖体的孔部而向锅内排出。
此外,也可以在所述锅容器的侧壁内形成有隔热层或空气层,隔热层由导热率比构成所述锅容器的材料小的材料构成。由于用于容纳锅的锅容器不具有锅加热装置,因而能够以沿着锅的形状的方式将侧壁减薄。若用手来握持侧壁薄的锅容器,则存在烫伤的担扰。在上述方式的煮饭器中,由于在锅容器的侧壁内形成有隔热层或空气层,因而能够抑制从锅向锅容器的外侧面的导热,降低锅容器的外侧面的温度而抑制烫伤的担扰。此外,在上述方式的煮饭器中,由于在锅容器的侧壁内形成有隔热层或空气层,因而能够抑制由锅加热装置从锅容器的下方施加的热从煮饭中的锅向锅容器的外部散热的量。因此,能够更加高效且精细地控制锅的加热,因而能够提高煮饭性能,并且能够省能量地进行煮饭。
此外,也可以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且所述容纳区域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检测锅的底部的温度的非接触式的温度检测装置。根据该结构,在壳体的内部且容纳区域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测定锅的底部的中央的温度的非接触式的温度检测装置。因此,由于能够不妨碍锅容器的滑动移动地对容纳于容纳区域的锅的底部的温度进行测定,因而能够防止温度的测定精度的下降。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不由本实施方式限定。此外,在附图中对于实质上相同的构件标注了相同的符号。
此外,在以下中,为了方便说明,设想通常使用时的状态而使用“上”、“下”、“前”、“后”、“横”等表示方向的术语,但并不意味着对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煮饭器的使用状态等进行限定。
(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煮饭器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煮饭器的立体图。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煮饭器是能够从米以及水向锅内的供给到煮饭为止自动地进行的所谓的全自动煮饭器。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煮饭器具备壳体11、米容器301、锅2、锅容器21和盖体22。
壳体11在俯视下具有大致D字状的形状。换言之,壳体11在俯视下具有如矩形形状的1条边折弯成半圆的圆弧状那样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壳体11的曲面侧称为前方。此外,将壳体11的与曲面侧对置的平面侧称为后方。进而,将朝向壳体11的前方以及后方的方向称为前后方向,将与该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为横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图1的朝向左上以及右下的方向设为横向X。此外,将朝向左下以及右上的方向称为前后方向Y。进而,将与横向X以及前后方向Y正交并且朝向图1的上方以及下方的方向设为高度方向Z。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横向X、前后方向Y以及与横向X和前后方向Y交叉的方向称为侧方。
在壳体11的下侧且前侧设置有能够容纳锅容器21的容纳区域12。容纳区域12构成为能够使锅容器21从容纳区域12的侧方滑动移动而对其进行容纳。在图1中,作为一个例子,示出了能够使锅容器21从容纳区域12的前方沿着前后方向Y滑动移动而对其进行容纳的结构。在容纳区域12的上方且壳体11的前表面的弯曲部设置有后述的蒸汽口53b。在壳体11的上端部能够拆装地安装有覆盖壳体11并且覆盖后述的米容器301的壳体盖11a。在壳体11的一侧部(在图1中为右下侧)的下部侧设置有水容器载置部11b。在水容器载置部11b,以水容器401的上部的开口部401a朝上的方式设置有水容器401。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水容器401的一个例子而配置有PET瓶。
米容器301是容纳米的容器。米容器301设置于壳体11的内部且容纳区域12的上方。换言之,米容器301设置为在壳体11的内部且壳体盖11a的下方与壳体盖11a相邻。
如图1所示,在容纳区域12容纳有锅容器21、容纳于锅容器21的锅2(参照图2)和能够拆装地安装于锅容器21的盖体22。锅容器21被载置于后述的重量检测装置6的凸部61(参照图3B)。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在容纳于容纳区域12的锅容器21容纳有锅2且安装有盖体22。
容纳于容纳区域12的锅容器21被设置为容纳于容纳区域12的锅容器21的高度低于容纳区域12的高度。锅2、锅容器21以及盖体22通过在盖体22被安装于锅容器21的状态下,在容纳区域12与作为壳体11的外部且容纳区域12的侧方的位置之间,沿着前后方向Y滑动移动,从而能够相对于壳体11进行拆装。
图2是图1的煮饭器涉及的锅、锅容器以及盖体的分解立体图。图3A是从下方观察在图1的煮饭器中设置于锅容器的底部的凹部的图。图3B是从斜上方观察在图1的煮饭器中以与设置在锅容器的底部的凹部对应的方式设置于重量检测装置的载置面的凸部的图。图4是图1的A1-A1线剖视图。
如图2所示,锅2具有有底筒状的形状。即,锅2具有底部2a、侧壁2b、开口部2c和凸缘部2d。凸缘部2d遍及侧壁2b的上端部的周方向的全周,从侧壁2b的上端部朝向锅2的外侧延伸。
锅容器21具有能够容纳锅2的有底筒状的形状。即,锅容器21具有底部21a、侧壁211和开口部21h。锅容器21例如由树脂等形成。
侧壁211具有内壁部21b、肋21c和外壁部21d。在内壁部21b的外周面,以长边方向沿着高度方向Z的方式突出设置有多个肋21c。外壁部21d设置为与内壁部21b的外周面相互对置,并且在与内壁部21b之间夹入多个肋21c。在侧壁211内,即在内壁部21b与外壁部21d之间形成有空气层21e。
在锅2被容纳于锅容器21时,以在锅容器21的内壁部21b与锅2的侧壁2b之间以及锅容器21的底部21a与锅2的底部2a之间产生间隙的方式被容纳。因此,即便由后述的锅加热装置7来加热锅2,相比于在锅容器21与锅2之间无间隙的情况,也能抑制传递到锅容器21的热,因而能够抑制由锅容器21的热引起的损伤。如图4所示,在锅2被容纳于锅容器21时,在锅容器21的内壁部21b的上端部载置有锅2的凸缘部2d。换言之,在锅2被容纳于锅容器21时,锅2被凸缘部2d支承。
如图3A所示,在锅容器21的底部21a的下表面侧、即在底面设置有凹部21f。凹部21f具有凹部的侧壁21g。凹部的侧壁21g具有U字状的形状,在两端部设置有直线部,2个直线部通过由半圆的圆弧构成的曲线部连接。换言之,在锅容器的底部21a设置有U字状的沟槽部。凹部的侧壁21g的直线部之间的长度、即U字状的沟槽部的宽度的长度被设置为比锅容器21的底部21a的半径的长度长。凹部的侧壁21g的下表面是以沿着U字状的方式设置的平面。此外,在锅容器21的底部21a的中央部设置有沿上下方向贯通底部21a的贯通孔。
如图3B所示,在容纳区域12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对容纳于容纳区域12的锅容器21进行载置的与凹部21f对应的凸部61。凸部61以环状的平板从壳体11突出的方式设置。在凸部61的中央部设置有后述的玻璃板61a。凸部61以凸部61的高度高于凹部的侧壁21g的高度的方式设置。遍及凸部61的周方向的全周而在凸部61的外侧设置有凸部周边部11c。凸部周边部11c是设置成环状的平面,使得在锅容器21被容纳于容纳区域12时与凹部的侧壁21g的下表面对置。凸部61的直径的长度是在凸部61位于凹部的侧壁21g的两直线部之间时凸部61的外侧面位于凹部的侧壁21g的两直线部的附近的长度,并且被设置为比凸部周边部11c的半径的长度长。
锅容器21在容纳区域12与作为壳体11的外部且容纳区域12的侧方的位置之间滑动移动时,凸部61在凹部21f内相对滑动。更具体地,凹部的侧壁21g与凸部61的外侧面相对滑动。由此,引导锅容器21的滑动移动。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凹部的侧壁21g设置有曲线部,因而能够使凸部61的外侧面和凹部的侧壁21g的曲线部相抵挡。因此,即便反复进行锅容器21的滑动移动,也能够使锅容器21更可靠地移动到容纳区域12内的预先决定的位置。换言之,锅容器21在锅容器的底部21a的U字状的沟槽部所延伸的方向上滑动移动,通过使该沟槽部的侧壁21g和凸部61的外侧面相对滑动来对滑动移动进行引导。此外,由于能够使凸部61的外侧面和沟槽部的曲线部相抵挡,因而即便反复进行锅容器21的滑动移动,也能够使锅容器21更可靠地移动到容纳区域12内的预先决定的位置。进而,在锅容器21载置于凸部61时,锅容器21能够以凹部的侧壁21g以及凸部61的外侧面相对滑动的方式在凸部61的周方向上正反旋转。
如图2所示,盖体22具有盖体主体22a、孔部22b、锅衬垫22c和安装构件22d。在本实施方式中,盖体主体22a具有环状的平板部分和圆筒状部分,圆筒状部分具有如与该环状的平板的周方向的外周面齐平那样的外周面。此外,在将盖体22能够拆装地安装于锅容器21时,盖体主体22a的圆筒状部分的外周面与锅容器21的侧壁211的外周面齐平。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谓平板,包括大致为平板,所谓齐平,包括大致齐平。孔部22b设置在盖体主体22a的平板部分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盖体22具有由后述的送米装置3输送的米以及由后述的送水装置4输送的水被供给到锅2内时穿过的孔部22b。在盖体22以覆盖锅2的开口部的方式能够拆装地安装于锅容器21时,锅衬垫22c设置为与锅2接触。安装构件22d以与盖体主体22a之间加入锅衬垫22c的方式安装于盖体主体22a。
图5A是将图4的剖视图的一部分放大而示出连通构件移动到第2连通位置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图5B是将图4的剖视图的一部分放大而示出连通构件移动到第1连通位置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图6A是示出图5A所示的第2连通位置处的连通构件的突起部与突起部进入了的长孔的位置关系的放大图。图6B是示出图5B所示的第1连通位置处的连通构件的突起部与突起部进入了的长孔的位置关系的放大图。图7A是示出图1的煮饭器涉及的送水装置,并且示出连通构件移动到第2连通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图7B是示出图1的煮饭器涉及的送水装置,并且示出连通构件移动到第1连通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
如图4~图7B所示,壳体11具有送米装置3、送水装置4、连通构件5、重量检测装置6、锅加热装置7、温度检测装置8和控制部9。
送米装置3具有送米轴31和送米叶片32。送米轴31从米容器301的下方到容纳区域12的上方沿水平方向配置。送米叶片32绕送米轴31的轴形成为螺旋状。容纳于米容器301的米由于重力而落下,例如通过利用电机等旋转的送米轴31以及送米叶片32,朝向容纳区域12的上方沿水平方向送米。在容纳区域12容纳有锅容器21时,送到容纳区域12的上方的米由于重力而落下,通过盖体22的孔部22b而进入锅2内。即,送米装置3能够将米容器301内的米供给到锅2内。
送水装置4具有送水管41、作为第1泵的一个例子的送水泵42和作为第2泵的一个例子的送水管排水泵43。如图7A~图7B所示,送水装置4被配置在壳体11的内部。
送水管41具有一端部41a以及另一端部41b。一端部41a设置为朝向容纳于容纳区域12的盖体22的孔部22b开口。另一端部41b设置为能够与壳体11的外部相互进行流体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另一端部41b被配置在壳体11的背面,并且与取水构件402能够相互连通地连接,取水构件402从载置于壳体11的外部的水容器载置部11b的水容器401的内部取出水。更具体地,取水构件402具有能够流动流体的取水管402a以及能够拆装地安装于各种水容器的开口部的罩部402b。送水管41的另一端部41b与配置在壳体的外部的取水构件402的取水管402a能够相互进行流体连通地连接。
在送水管41设置有送水泵42和送水管排水泵43。送水泵42是仅从送水管41的另一端部41b侧向送水管41的锅2侧输送流体(包括水以及气体)的第1泵的一个例子。送水泵42例如是隔膜泵、柱塞泵、活塞型泵等容积泵。在本实施方式中,送水泵42被安装为连结2根送水管41。在本实施方式中,由送水装置4的送水泵42供给到锅2内的水从水容器401穿过开口部401a而输送。送水管排水泵43配置在送水泵42与送水管41的另一端部41b之间,是向送水管41内输送气体(例如,空气)的第2泵的一个例子。在本实施方式中,送水管排水泵43与从送水管41分支的分支管连接。
连通构件5具有连通构件主体51、密封件52和蒸汽筒53。如图5A~图6B所示,连通构件5被配置为能够移动到使盖体22的孔部22b与能够将蒸汽向壳体11的外部排出的蒸汽筒53进行流体连通的第1连通位置、和使盖体22的孔部22b与送米装置3以及送水装置4进行流体连通的第2连通位置。
在连通构件主体51设置有多个突起部51a。如图6A以及图6B所示,各突起部51a设置于壳体11内且进入经由突起部51a支承连通构件5的支承构件的长孔501,在长孔501内能够滑动地移动。在图6A以及图6B中,突起部51a位于各长孔501的左侧的端部时,连通构件5位于第1连通位置。此外,突起部51a位于各长孔501的右侧的端部时,连通构件5位于第2连通位置。长孔501由第1区间和第2区间构成,第1区间从与连通构件5的第1连通位置对应的长孔501的一端部朝向与连通构件5的第2连通位置对应的另一端部侧沿斜上(在图6A以及图6B中为右上)方向延伸,第2区间与第1区间连续,并且沿水平方向延伸到与连通构件5的第2连通位置对应的长孔501的另一端部为止。连通构件5从第1连通位置向第2连通位置移动时,能够通过各突起部51a在对应的长孔501的第1区间中滑动来向上方移动。
密封件52设置在连通构件主体51的下表面,即设置在与容纳区域12相对的对置面。如图6A所示,连通构件5位于第2连通位置时,密封件52从盖体22分离,并且连通构件5从盖体22分离。如图6B所示,连通构件5位于第1连通位置时,密封件52与盖体22接触,以覆盖盖体22的孔部22b的周围的方式进行密封。即,在连通构件5位于第1连通位置,锅2内和蒸汽筒53经由盖体22的也部22b进行流体连通时,锅2内的蒸汽由于密封件52而不会泄漏到壳体11内部地被导入蒸汽筒53。此外,在连通构件5从第1连通位置向第2连通位置移动时,密封件52在以从盖体22分离的方式向上方移动之后沿水平方向移动。
蒸汽筒53具有一端部53a和作为另一端部的一个例子的蒸汽口53b。蒸汽筒53的一端部53a以在连通构件5位于第1连通位置时经由盖体22的孔部22b与锅2内连通的方式设置在连通构件主体51的上表面。蒸汽口53b设置在容纳区域12的上方且壳体11的前表面的弯曲部。因此,在连通构件5位于第1连通位置且容纳区域12容纳有锅容器21时,锅2内的蒸汽经由盖体22的孔部22b以及蒸汽筒53向壳体11的外部排出。
重量检测装置6具有载置面。在载置面设置有凸部61,载置容纳于容纳区域12的锅容器21。重量检测装置6被配置在容纳于容纳区域12的锅容器21的下方的壳体11内。重量检测装置6对容纳于容纳区域12且载置于载置面的凸部61的锅容器21的重量进行检测。在本实施方式中,锅容器21的重量包括容纳于锅容器21的锅2、能够拆装地安装于锅容器21的盖体22以及供给到锅2内的米以及水的重量。在本实施方式中,后述的控制部9基于重量检测装置6检测出的重量,对供给到锅2内的米以及水的量进行计量。
如图4所示,在壳体11的内部且容纳区域12的下方,在与被容纳的锅2的底部2a对置的位置设置有锅加热装置7。锅加热装置7例如是通过通电来对锅2进行感应加热的感应加热线圈。
锅加热装置7以及米容器301被设置于壳体11的内部。因此,锅容器21以及盖体22能够在盖体22覆盖锅2的开口部2c的状态下,在容纳区域12与作为壳体11的外部且容纳区域12的侧方的位置之间,相对于米容器301以及锅加热装置7而相对滑动移动。
在重量检测装置6的载置面的凸部61的中央部设置有能够透过光的玻璃板61a。在壳体11的内部且重量检测装置6的玻璃板61a的下方、即在壳体11的内部且容纳区域12的下方设置有非接触式的温度检测装置8。温度检测装置8例如是经由锅容器21的底部21a的贯通孔以及玻璃板61a而非接触地检测从锅2的底部2a放射的红外线,从而测定锅2的底部2a的温度的红外线传感器等。
控制部9被设置在壳体11的内部。控制部9基于重量检测装置6检测出的重量,对供给到锅2内的米以及水的量进行计量,并且控制送米装置3以及送水装置4。此外,控制部9具有将用于对米进行煮饭的煮饭时序存储多个的存储部(未图示)。在此,“煮饭时序”是指,在主要依次执行预热、升温、维持沸腾、蒸这4个工序时,在各工序中进行预先决定了通电时间、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加热输出等的煮饭的步骤。各煮饭时序分别与多个煮饭过程中的某一个对应。控制部9基于由显示操作部(未图示)选择的煮饭信息以及温度检测装置8的检测温度来控制锅加热装置7,执行煮饭工序。控制部9控制送水泵42以及送水管排水泵43,并控制连通构件5。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煮饭器的动作进行说明。图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煮饭器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首先,在步骤S1中,用户在米容器301中放置米并且在水容器401中放置水。
接着,在步骤S2中,用户选择煮饭信息。更具体地,用户通过显示操作部来选择煮饭量、煮饭过程等。
接着,在步骤S3中,控制部9检测是否有用户对显示操作部进行操作等而产生的煮饭开始的指示。在没有煮饭开始的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13的“否”),控制部9不驱动送米装置3以及送水装置4等而待机。另一方面,在有煮饭开始的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13的“是”),控制部9前进到步骤S14。
接着,在步骤S4中,控制部9控制连通构件5,使连通构件5移动到使盖体22的孔部22b与送米装置3以及送水装置4进行流体连通的第2连通位置。由此,在之后的步骤中,重量检测装置6在密封件52位于从盖体22分离的位置时检测重量。
接着,在步骤S5中,重量检测装置6检测向锅2内供给米以及水之前的锅容器21的重量。
接着,在步骤S6中,控制部9控制送米装置3以及送水装置4中的一者将米以及水中的一者供给到向锅2内。
接着,在步骤S7中,重量检测装置6检测向锅2内供给米以及水中的一者之后的锅容器21的重量。
接着,在步骤S8中,控制部9根据步骤S5中向锅2内供给米以及水之前重量检测装置6检测出的重量,对步骤S7中向锅2内供给米以及水中的一者之后重量检测装置6检测出的重量进行差分。由此,控制部9进行供给到锅2内的米以及水中的一者的量的计量。
接着,在步骤S9中,控制部9控制送米装置3以及送水装置4中的另一者将米以及水中的另一者供给到锅2内。另外,在步骤S6以及步骤S9中供给到锅2内的米以及水的量,既可以1次供给与由显示操作部选择的煮饭量对应的量(以下称为设定煮饭量),也可以将该设定煮饭量分成多次进行供给。
接着,在步骤S10中,重量检测装置6对向锅2内供给米以及水之后的锅容器21的重量进行检测。
接着,在步骤S11中,控制部9根据步骤S7中向锅2内供给米以及水中的一者之后重量检测装置6检测出的重量,对步骤S10中向锅2内供给米以及水之后重量检测装置6检测出的重量进行差分。由此,控制部9进行供给到锅2内的米以及水中的另一者的量的计量。
接着,在步骤S12中,控制部9控制送水泵42以及送水管排水泵43,将送水管41内的水向送水管41外排水。对于详细情况,在后面详细说明。
接着,在步骤S13中,控制部9控制连通构件5,使连通构件5移动到使盖体22的孔部22b与蒸汽筒53进行流体连通的第1连通位置,然后进行煮饭。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9基于由显示操作部选择的煮饭信息以及温度检测装置8的检测温度来控制锅加热装置7进行煮饭。在煮饭中锅2内产生的蒸汽,通过将米以及水供给到锅2内时通过的孔部22b而从蒸汽筒53向壳体11的外部排出。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煮饭器能够自动地进行煮饭。
接下来,对步骤S12中的将送水管41内的水向送水管41外排水的工序更详细地进行说明。
控制部9使送水泵42的驱动停止,并且驱动送水管排水泵43。由此,从送水管排水泵43输送气体,位于比送水管排水泵43更靠水容器401侧的送水管41内的水回到水容器401内。接下来,控制部9维持送水管排水泵43的驱动,并且驱动送水泵42。由此,通过从送水管排水泵43输送的气体来推动位于比送水管排水泵43更靠锅2侧的送水管41内的水,将其输送到锅2内。
如以上那样,进行将送水管41内的水向送水管41外排水的工序。通过该工序,能够抑制由于残留在送水管41内的水而产生杂菌等。
图9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煮饭器的动作的另外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另外,步骤S101、S103~S105以及S110~S111与在图8中示出的步骤S1、S3~S4以及S11~S12对应,因而省略说明。
继步骤S101之后,在步骤S102中,用户选择煮饭信息。更具体地,用户通过显示操作部以水的供给量为基准来选择进行煮饭的过程。
继步骤S105之后,在步骤S106中,控制部9控制送水装置4将水供给到锅2内。
接着,在步骤S107中,重量检测装置6对向锅2内供给水之后的锅容器21的重量进行检测。
接着,在步骤S108中,控制部9根据步骤S105中向锅2内供给米以及水之前重量检测装置6检测出的重量,对步骤S107中向锅2内供给水之后重量检测装置6检测出的重量进行差分。由此,控制部9进行供给到锅2内的水的量的计量。
接着,在步骤S109中,控制部9控制送米装置3,将与步骤S107中计量出的水的量对应的量的米供给到锅2内。另外,关于在步骤S106以及步骤S109中向锅2内供给的米以及水的量,既可以1次供给设定煮饭量,也可以将该设定煮饭量分成多次进行供给。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煮饭器的控制部9控制送水装置4而使得将水供给到锅2内,并根据重量检测装置6检测出的重量对供给到锅2内的水的量进行计量。然后,控制部9控制送米装置3而使得输送与计量出的水的量对应的量的米并供给到锅2内。因此,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煮饭器能够以水的供给量为基准来自动地进行煮饭。
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煮饭器,具备锅2、容纳锅2的锅容器21、具有容纳锅容器21的容纳区域12的壳体11、容纳米的米容器301,米容器301设置在壳体11的内部且容纳区域12的上方。此外,具备盖体22,盖体22以在容纳区域12容纳有锅容器21时配置在锅容器21与米容器301之间的方式能够拆装地安装于锅容器21,覆盖锅2的开口部2c。进而,具备锅加热装置7,锅加热装置7设置在壳体11的内部且容纳区域12的下方,对锅2进行加热。此外,锅容器21以及盖体22在盖体22覆盖锅2的开口部2c的状态下,在容纳区域12与作为壳体11的外部且容纳区域12的侧方的位置之间相对于米容器301以及锅加热装置7而相对滑动移动。通过这样进行滑动移动,锅容器21以及盖体22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壳体11进行拆装。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盖体22覆盖锅2的开口部2c的状态下,使锅容器21向壳体11的外部且容纳区域12的侧方滑动移动,因而不需要用于使盖体22以不与米容器301接触的方式转动的空间。因此,相比于以往的煮饭器,能够小型化,能够减小设置煮饭器时占有的空间,因而相比于以往,能够设置煮饭器的场所扩大,煮饭器的设置场所更加不受限制。因此,能够提高设置容易性。
此外,锅加热装置7设置于壳体11的内部且容纳区域12中容纳的锅容器21的下方,因而锅容器21不具有锅加热装置7。因此,能够将滑动移动到壳体11的外部且容纳区域12的侧方的锅2、锅容器21以及盖体22分解来清洗各自的整体,清扫容易。因此,能够提高清扫性。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煮饭器,还具备将米容器301内的米供给到锅2内的送米装置3和将水供给到锅2内的送水装置4。盖体22具有由送米装置3输送的米以及由送水装置4输送的水被供给到锅2内时穿过的孔部22b。在以往的煮饭器中,若米以及水通过盖体内的相同路径供给到锅内,则存在由于米的成分以及水的成分混合后的残留物附着于盖体内的路径而发霉的担扰。在以往的煮饭器中,盖体被安装于壳体侧,难以对盖体内的路径进行清扫,因而独立地设置有供给米的孔部和供给水的孔部。相对于此,在上述方式涉及的煮饭器中,虽然米以及水被供给到锅2内时穿过相同的孔部22b,但盖体22滑动移动而从壳体11分离,能够对盖体22的整体进行清洗,因而能够提高清扫性。此外,在上述方式涉及的煮饭器中,米以及水通过相同的孔部22b供给到锅2内,因而相比于以往的煮饭器,能够减少设置于盖体22的孔部22b,从而能够提高保温性。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煮饭器,具备能够将蒸汽向壳体11的外部排出的蒸汽筒53、和能够移动到使孔部22b与蒸汽筒53进行流体连通的第1连通位置的连通构件5。连通构件5构成为还能够移动到使孔部22b与送米装置3以及送水装置4进行流体连通的第2连通位置。此外,连通构件5在位于第1连通位置时,能够将在锅2内产生并通过孔部22b后的蒸汽经由蒸汽筒53向壳体11的外部排出。进而,连通构件5在位于第2连通位置时,能够将由送米装置3输送的米以及由送水装置4输送的水通过孔部22b供给到锅2内。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连通构件5移动到第1连通位置以及第2连通位置来切换孔部22b的连通对象,因而能够通过相同的孔部22b来排出锅2内的蒸汽且向锅2内供给米以及水。因此,相比于以往的煮饭器,能够减少设置于盖体22的孔部22b,从而能够提高保温性。此外,由于能够不使锅2内的蒸汽流向送米装置3侧以及送水装置4侧而经由蒸汽筒53向壳体11的外部排出,因而煮饭前的米以及水不会由于蒸汽而变质,能够防止煮饭品质的下降。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煮饭器,连通构件5具有在第1连通位置对孔部22b的周围进行密封的密封件52,密封件52构成为在连通构件5从第1连通位置向第2连通位置移动时,在以从盖体22分离的方式向上方移动之后沿水平方向移动。根据该结构,在第1连通状态下,通过密封件52对孔部22b的周围进行密封,从而能够更可靠地使锅2内的蒸汽经由蒸汽筒53向壳体11的外部排出。此外,连通构件5从第1连通位置向第2连通位置移动时,密封件52在以从盖体22分离的方式向上方移动之后沿水平方向移动,因而能够防止向水平方向的移动中的密封件52与盖体22的摩擦,能够降低密封件52破损的可能性。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煮饭器,具备载置容纳于容纳区域12的锅容器21的重量检测装置6,并且构成为基于重量检测装置6检测出的重量,对供给到容纳于锅容器21内的锅2内的米以及水的量进行计量。在以往的煮饭器中,例如,基于与送米装置以及送水装置相关的转速或驱动时间等,在向锅内供给米以及水之前对向锅内供给的米以及水的量进行计量,推测供给到锅内的米以及水的量。因此,对于供给到锅内的米以及水的量的计量,缺乏准确性。相对于此,在上述方式涉及的煮饭器中,基于重量检测装置6针对容纳有锅2的锅容器21检测出的重量,在向锅2内供给米以及水之后进行计量,因而能够更加准确地对供给到锅2内的米以及水的量进行计量。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煮饭器,具备控制部9,控制部9基于重量检测装置6检测出的重量,对供给到锅2内的米以及水的量进行计量,并且控制送米装置3以及送水装置4。控制部9构成为在控制送米装置3以及送水装置4中的一者将米以及水中的一者供给到锅2内之后,控制送米装置3以及送水装置4中的另一者将米以及水中的另一者供给到锅2内。此外,控制部9构成为根据在向锅2内供给米以及水之前重量检测装置6检测出的重量,对在向锅2内供给米以及水中的一者之后重量检测装置6检测出的重量进行差分,由此进行供给到锅2内的米以及水中的一者的量的计量。进而,控制部9构成为根据在向锅2内供给米以及水中的一者之后重量检测装置6检测出的重量,对在向锅2内供给米以及水之后重量检测装置6检测出的重量进行差分,由此进行供给到锅2内的米以及水中的另一者的量的计量。
根据该结构,将在向锅2内供给米以及水之前重量检测装置6检测出的重量作为锅容器21的重量来进行计量。此外,将在向锅2内供给米以及水中的一者之后重量检测装置6检测出的重量作为锅容器21和供给到锅2内的米以及水中的一者的重量来进行计量。因此,能根据在向锅2内供给米以及水之前重量检测装置6检测出的重量,对在向锅2内供给米以及水中的一者之后重量检测装置6检测出的重量进行差分,由此对供给到锅2内的米以及水中的一者的量进行计量。此外,将在向锅2内供给米以及水之后重量检测装置6检测出的重量作为锅容器21和供给到锅2内的米以及水的重量来进行计量。因此,能根据在向锅2内供给米以及水中的一者之后重量检测装置6检测出的重量,对在向锅2内供给米以及水之后重量检测装置6检测出的重量进行差分,由此对供给到锅2内的米以及水中的另一者的量进行计量。由此,上述方式涉及的煮饭器能够仅基于由重量检测装置6得到的计量结果来进行锅内的米以及水的计量。
此外,在经由盖体22的孔部22b先将米供给到锅2内,然后将水供给到锅2内的情况下,向在锅2内堆积成山状的米上加水,因而能够打乱米堆积成山状的状态,使锅2内的米更容易浸入水。因此,能够防止煮饭品质的下降。此外,在经由盖体22的孔部22b先将水供给到锅2内,然后将米供给到锅2内的情况下,供给到锅2内的米落下至先供给的水的水面,因而能够抑制冲击。因此,能够防止米被供给到锅2内时由于冲击而破碎,防止煮饭品质的下降。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煮饭器,重量检测装置6构成为在密封件52位于从盖体22分离的位置时检测重量。根据该结构,在测定重量时密封件52从盖体22分离,因而能够防止经由密封件52从锅容器21的外部向锅容器21施加重量。因此,能够提高通过重量检测装置6计量供给到锅2内的米以及水的量的计量精度。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煮饭器,控制部9构成为控制送水装置4而使得将水供给到锅2内,根据重量检测装置6检测出的重量对供给到锅2内的水的量进行计量。此外,控制部9构成为控制送米装置3而使得输送与计量出的锅2内的水的量对应的量的米并供给到锅2内。根据该结构,控制部9能够控制送水装置4而使得将水供给到锅2内,在根据重量检测装置6检测出的重量对供给到锅2内的水的量进行计量之后,控制送米装置3而使得输送与计量出的水的量对应的量的米并供给到锅2内。例如,由送水装置4供给到锅2内的水被容纳于水容器401时,能够容纳于水容器401的水的量被限制,有时由于反复进行煮饭,从而比适于煮饭器的用户所期望的煮饭量的水的量少的水的量残留在水容器401。此时,若为了煮饭而先将适于煮饭器的用户所期望的煮饭量的量的米供给到锅2内,则有时存在供给到锅2的水的量不足,不能烹饪出所期望的味道的饭的担扰。相对于此,在上述方式的煮饭器中,先将水供给到锅2内并对水的量进行计量,将与计量出的水的量对应的量的米供给到锅中,因而能够烹饪出所期望的味道的饭。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煮饭器,具备能够容纳由送水装置4供给到锅2内的水的水容器401,在水容器401的上部设置有由送水装置4供给到锅2内的水穿过的开口部401a。根据该结构,由于在水容器401的上部设置有开口部401a,因此以水面位于比开口部401a更靠下方的位置的方式在水容器401中容纳水,从而能够防止水容器401内的水从开口部401a泄漏。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煮饭器,还具备将水供给到锅2内的送水装置4,送水装置4具有能够流动流体的送水管41,送水管41构成为一端部41a朝向盖体22的孔部22b开口。在送水管41设置有:送水泵42,仅从送水管41的另一端部41b侧向送水管41的锅2侧输送流体;和送水管排水泵43,在送水管41内且送水泵42与送水管41的另一端部41b之间,向送水管41内输送气体。根据该结构,通过送水泵42仅从送水管41的另一端部41b侧向锅2侧输送流体,从而能够将从送水泵42向锅2侧流动的流体的流动限制在一个方向上。此外,即便在送水管41内滞留有水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送水管排水泵43向送水管41内输送气体,从而将送水管41内的水向送水管41的另一端部41b侧排出,或通过送水泵42以及盖体22的孔部22b向锅2内排出。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煮饭器,在锅容器21的侧壁211内形成有空气层21e。根据该结构,由于用于容纳锅2的锅容器21不具有锅加热装置7,因而能够以沿着锅的形状的方式将侧壁211减薄。若用手来握持侧壁211薄的锅容器21,则存在烫伤的担扰。在上述方式的煮饭器中,由于在锅容器21的侧壁211内形成有空气层21e,因而能够抑制从锅2向锅容器21的外侧面的导热,降低锅容器21的外侧面的温度,抑制烫伤的担扰。此外,在上述方式的煮饭器中,由于在锅容器21的侧壁211内形成有空气层21e,因而能够抑制由锅加热装置7从锅容器21的下方施加的热从煮饭中的锅2向锅容器21的外部散热的量。因此,能够更加高效且精细地控制锅2的加热,因而能够提高煮饭性能,并且能够省能量地进行煮饭。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煮饭器,在锅容器21的底面设置有凹部21f,在重量检测装置6的载置面设置有与凹部21f对应的凸部61。根据该结构,通过凸部61相对于凹部21f而在凹部21f内相对滑动,从而引导锅容器21,使得移动到重量检测装置6能够检测锅容器21的重量的预先决定的位置。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煮饭器,在壳体11的内部且容纳区域12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测定锅2的底部的温度的非接触式的温度检测装置8。根据该结构,在壳体11的内部且容纳区域12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测定锅2的底部的中央的温度的非接触式的温度检测装置8。因此,能够不妨碍锅容器21的滑动移动地对容纳于容纳区域12的锅2的底部的温度进行测定,能够防止温度的测定精度的下降。
另外,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也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例如,在上述方式中,设为在锅容器21的侧壁211内形成有空气层21e,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锅容器21的侧壁211内形成有由导热率比构成锅容器21的材料小的材料构成的隔热层。
此外,在上述方式中,设为在锅容器21的底面设置有凹部21f,并在重量检测装置6的载置面设置有与凹部21f对应的凸部61,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在锅容器21的底面设置有凸部61,在重量检测装置6的载置面设置有与凸部61对应的凹部21f。
此外,在上述方式中,设为1个凹部21f与1个凸部61对应地设置,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设置为多个凹部21f和与其对应的数量的凸部61对应。
此外,在上述方式中,设为锅2、锅容器21以及盖体22在容纳区域12与作为壳体11的外部且容纳区域12的侧方的位置之间沿着前后方向Y滑动移动,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此。例如,锅2、锅容器21以及盖体22也可以在容纳区域12与作为壳体11的外部且容纳区域12的侧方的位置之间沿着相对于前后方向Y倾斜的方向滑动移动。
此外,在上述方式中,设为通过米以及水被供给到锅2内时通过的孔部22b将锅2内的蒸汽向壳体11的外部排出,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此。用于将锅2内的蒸汽向壳体11的外部排出的盖体22的孔部也可以与米以及水被供给到锅2内时通过的孔部22b独立地设置。换言之,也可以在盖体22除米以及水被供给到锅2内时通过的孔部22b之外还设置有孔部。
此外,在上述方式中,设为盖体22的孔部22b设置于盖体主体22a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此。只要供给到锅2内的米以及水能够通过,则盖体22的孔部22b也可以设置于盖体主体22a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以外的位置。
此外,在上述方式中,设为在壳体11的水容器载置部11b将开口部401a朝上地载置有水容器401,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此。只要水不从开口部401a泄漏则也可以将开口部401a朝下而载置水容器401。
另外,在上述方式中,构成为控制送米装置3而使得输送与计量出的锅2内的水的量对应的量的米并供给到锅2内,因而能够以将容纳于水容器401的水用尽的方式进行煮饭。例如,在作为水容器401而使用容纳有500ml的水的PET瓶的情况下,相对于米的量为约2.1杯,煮饭所需要的水的量为500ml,因而能够烹饪出与约2.1杯的量的米对应的饭。此外,例如,在作为水容器401而使用容纳有250ml的水的PET瓶的情况下,相对于米的量为1.05杯,煮饭所需要的水的量为250ml,因而能够烹饪出与1.05杯的量的米对应的饭。由于PET瓶的水容易获取,因而即便以将PET瓶的水用尽的方式进行煮饭,也能够通过更换PET瓶而在每次煮饭时使用PET瓶的水。即,通过准备容纳有与用户所期望的饭的量对应的量的水的PET瓶,能够降低用户的操作的负担。
另外,通过对上述各种实施方式或变形例之中的任意实施方式或变形例适当进行组合,能够使得实现各自具有的效果。此外,能够进行实施方式彼此的组合或实施例彼此的组合或实施方式与实施例的组合,并且还能够进行不同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之中的特征彼此的组合。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煮饭器能够提高设置容易性以及清扫性,因而作为能够在以往的煮饭器难以使用的场所使用的煮饭器是有用的。

Claims (13)

1.一种煮饭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锅;
锅容器,容纳所述锅;
壳体,具有容纳所述锅容器的容纳区域;
容纳米的米容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且所述容纳区域的上方;
盖体,以在所述容纳区域中容纳有所述锅容器时配置在所述锅容器与所述米容器之间的方式能够拆装地安装于所述锅容器,覆盖所述锅的开口部;和
锅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且所述容纳区域的下方,对所述锅进行加热,
所述锅容器以及所述盖体通过在所述盖体覆盖所述锅的开口部的状态下,在所述容纳区域与作为所述壳体的外部且所述容纳区域的侧方的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米容器以及所述锅加热装置而相对滑动移动,从而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进行拆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煮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煮饭器还具备:
送米装置,将所述米容器内的米供给到所述锅内;和
送水装置,将水供给到所述锅内,
所述盖体具有由所述送米装置输送的米以及由所述送水装置输送的水被供给到所述锅内时穿过的孔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煮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煮饭器具备:
蒸汽筒,能够将蒸汽向所述壳体的外部排出;和
连通构件,能够移动到使所述孔部与所述蒸汽筒进行流体连通的第1连通位置、和使所述孔部与所述送米装置以及所述送水装置进行流体连通的第2连通位置,
所述连通构件在位于所述第1连通位置时,构成为能够将在所述锅内产生并通过所述孔部后的蒸汽向所述壳体的外部排出,在位于所述第2连通位置时,构成为能够将由所述送米装置输送的米以及由所述送水装置输送的水通过所述孔部供给到所述锅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煮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构件具有:密封件,在所述第1连通位置对所述孔部的周围进行密封,
所述密封件构成为:在所述连通构件从所述第1连通位置向所述第2连通位置移动时,在以从所述盖体分离的方式向上方移动之后沿水平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煮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煮饭器具备:重量检测装置,载置容纳于所述容纳区域的所述锅容器,
所述煮饭器基于所述重量检测装置检测出的重量,对供给到容纳于所述锅容器内的所述锅内的米以及水的量进行计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煮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煮饭器具备:控制部,基于所述重量检测装置检测出的重量,对供给到所述锅内的米以及水的量进行计量,并且控制所述送米装置以及所述送水装置,
所述控制部在控制所述送米装置以及所述送水装置中的一者将米以及水中的一者供给到锅内之后,控制所述送米装置以及所述送水装置中的另一者将米以及水中的另一者供给到锅内,并且,
所述控制部根据在向所述锅内供给米以及水之前所述重量检测装置检测出的重量,对在向所述锅内供给米以及水中的一者之后所述重量检测装置检测出的重量进行差分,由此进行供给到所述锅内的米以及水中的一者的量的计量,
所述控制部根据在向所述锅内供给米以及水中的一者之后所述重量检测装置检测出的重量,对在向所述锅内供给米以及水之后所述重量检测装置检测出的重量进行差分,由此进行供给到所述锅内的米以及水中的另一者的量的计量。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煮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量检测装置在所述密封件位于从所述盖体分离的位置时检测重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煮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送水装置而使得将水供给到所述锅内,在根据所述重量检测装置检测出的重量对供给到所述锅内的水的量进行计量之后,控制所述送米装置而使得输送与计量出的水的量对应的量的米并供给到所述锅内。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煮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煮饭器具备:水容器,能够容纳由所述送水装置供给到所述锅内的水,
在所述水容器的上部,设置有由所述送水装置供给到所述锅内的水穿过的开口部。
10.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煮饭器,其特征在于,
在载置所述锅容器的所述重量检测装置的载置面以及所述锅容器的底面中的一者设置有凹部,在所述载置面以及所述底面中的另一者设置有与所述凹部对应的凸部,
通过所述凸部相对于所述凹部而在所述凹部内相对滑动,从而引导所述锅容器,使得移动到所述重量检测装置能够检测所述锅容器的重量的预先决定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煮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水装置具有能够流动流体的送水管,
所述送水管的一端部朝向所述盖体的孔部开口,
在所述送水管设置有:
第1泵,仅从所述送水管的另一端部侧向所述送水管的锅侧输送流体;和
第2泵,在所述送水管内且在所述第1泵与所述送水管的另一端部之间,向所述送水管内输送气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煮饭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锅容器的侧壁内形成有隔热层或空气层,所述隔热层由导热率比构成所述锅容器的材料小的材料构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煮饭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且所述容纳区域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检测锅的底部的温度的非接触式的温度检测装置。
CN202221001163.8U 2021-06-25 2022-04-27 煮饭器 Active CN21752458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06028 2021-06-25
JP2021106028A JP2023004398A (ja) 2021-06-25 2021-06-25 炊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24586U true CN217524586U (zh) 2022-10-04

Family

ID=8343309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01163.8U Active CN217524586U (zh) 2021-06-25 2022-04-27 煮饭器
CN202210456034.6A Pending CN115517528A (zh) 2021-06-25 2022-04-27 煮饭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56034.6A Pending CN115517528A (zh) 2021-06-25 2022-04-27 煮饭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3) JP2023004398A (zh)
CN (2) CN217524586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04398A (ja) 2023-01-17
CN115517528A (zh) 2022-12-27
JP2023004841A (ja) 2023-01-17
JP2023004855A (ja) 2023-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049787B2 (ja) 過熱蒸気調理器
US11503940B2 (en) Cooking appliance
KR101827831B1 (ko) 스팀조리기기
CN103672988B (zh) 烹饪设备
JP6174680B2 (ja) 飲料調製マシンのユーザインタフェース
KR20120122171A (ko) 스팀조리기기
CN217524586U (zh) 煮饭器
JP4872133B2 (ja) 加熱調理器
JP5975842B2 (ja) カム機構および加熱調理器
JP5117215B2 (ja) 加熱調理器
US20070289452A1 (en) Coffee Machine with a Continuous Flow Heater
CN213464719U (zh) 烹饪装置
KR20200112328A (ko) 전기 주전자
JP2024069008A (ja) 炊飯器
JP2023146923A (ja) 炊飯器
JP2023146926A (ja) 炊飯器
CN215993613U (zh) 煮饭器
CN218074507U (zh) 烹饪器具
JP2023104727A (ja) 炊飯器
JP6270686B2 (ja) 精米器
CN221204982U (zh) 烹饪器具
KR102355377B1 (ko) Pcr 용 시료 용기의 히팅 및 쿨링 시스템
CN214180054U (zh) 烹饪器具
JP2023015699A (ja) 炊飯器
CN118235958A (zh) 煮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