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21458U - 一种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21458U
CN217521458U CN202221114287.7U CN202221114287U CN217521458U CN 217521458 U CN217521458 U CN 217521458U CN 202221114287 U CN202221114287 U CN 202221114287U CN 217521458 U CN217521458 U CN 2175214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display device
optical film
limi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1428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晓光
马吉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1428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214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214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214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显示装置,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液晶电视中的光学膜片容易从背板的折弯槽跳出的问题。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背板、光学膜片、光学板材以及支架。背板与显示面板围成安装腔,背板的边缘形成安装槽。光学膜片位于安装腔内,其边缘位于安装槽内,且开设有限位孔。光学板材位于光学膜片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其边缘位于安装槽内。支架位于安装槽内,包括支架主体以及弯折部。支架主体位于光学膜片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并形成有卡接槽,光学板材的一部分位于卡接槽内。弯折部位于支架主体靠近光学膜片一侧,一端与支架主体连接,另一端穿设于限位孔内,且部分位于光学膜片远离光学板材一侧。该显示装置用于显示影像。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液晶电视逐渐朝着超薄、简约的趋势发展。无边框的液晶电视具有厚度薄、外形美观的特点,逐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无边框的液晶电视一般包括显示面板、光学膜片以及背板。其中,背板的边缘一般形成有折弯槽,光学膜片的边缘位于折弯槽内。
但是,现有液晶电视的光学膜片容易从折弯槽中跳出,从而造成显示画面出现暗影,影响显示效果,降低用户的观看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液晶电视中的光学膜片容易从背板的折弯槽跳出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背板、光学膜片、光学板材以及支架。背板位于显示面板的一侧,与显示面板围成安装腔,背板的边缘形成安装槽。光学膜片位于安装腔内,光学膜片的边缘位于安装槽内,且开设有限位孔。光学板材位于光学膜片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光学板材的边缘位于安装槽内。支架位于安装槽内,包括支架主体以及弯折部。支架主体位于光学膜片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并形成有卡接槽,光学板材的一部分位于卡接槽内。弯折部位于支架主体靠近光学膜片一侧,弯折部的一端与支架主体连接,另一端穿设于限位孔内,且部分位于光学膜片远离光学板材一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显示面板以及位于显示面板一侧的背板围成安装腔,为光学膜片、光学板材以及支架的安装提供了空间。背板的边缘形成安装槽,光学膜片位于安装腔内,光学板材位于光学膜片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且光学膜片的边缘以及光学板材的边缘均位于安装槽内。这样,光学膜片以及光学板材便可以搭接在安装槽的槽壁上。
此外,支架位于安装槽内,支架主体形成有卡接槽,光学板材的一部分位于卡接槽内,弯折部位于支架主体靠近光学膜片的一侧,一端与支架主体连接,另一端穿设于限位孔内,且部分位于光学膜片远离光学板材一侧。由此,光学板材以及光学膜片通过支架组装在一起,由于弯折部穿设于限位孔内,在限位孔的限制下,支架在安装槽内的位置固定,不会来回移动。由于弯折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光学膜片远离光学板材的一侧,光学膜片在从安装槽内跳出时,会受到弯折部的阻挡,不易从安装槽跳出,降低了光学膜片从安装槽内跳出的概率,提高了显示装置的良品率。
同时,由于光学膜片与光学板材通过支架组装在一起,光学板材的一部分位于卡接槽内,可以避免因粘接导致的光学膜片出现褶皱的问题,降低了显示画面出现水波纹的概率。此外,通过支架组装光学板材以及光学膜片,组装效率更快,可以提升显示装置的组装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主体包括第一卡接部、第二卡接部以及第三卡接部。第一卡接部与光学板材的侧边相对设置。第二卡接部与第一卡接部远离光学膜片的一端连接,且位于光学板材远离光学膜片一侧。第三卡接部与第一卡接部靠近光学膜片的一端连接,且位于光学板材与光学膜片之间,第三卡接部与弯折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卡接部与第三卡接部相互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弯折部包括第一限位部以及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穿设于限位孔内,第一限位部的一端与第三卡接部连接。第二限位部位于光学膜片远离光学板材一侧,第二限位部的一端与第一限位部远离第三卡接部的一端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限位部位于第一限位部远离光学膜片的中心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限位部在第三卡接部上的垂直投影位于第三卡接部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限位部与第三卡接部相互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限位部与光学膜片之间具有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限位部沿第一平面的截面中沿第一方向的尺寸,小于限位孔沿第一平面的截面中第一方向的尺寸。其中,第一平面与第一限位部以及第三卡接部垂直,第一方向与第三卡接部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卡接部远离第一卡接部的一端开设有凹形开口,弯折部连接于凹形开口的底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相关技术中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光学膜片与扩散板连接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架的侧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支架的侧视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支架的侧视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架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0-显示装置;01-显示面板;02-背板;03-光学膜片;04-扩散板;05-密封件;06-双面胶带;100-显示装置;1-显示面板;11-显示面;12-背面;2-背板;20-安装腔;21-安装槽;3-光学膜片;31-限位孔;4-光学板材;5-支架;51-支架主体;510-卡接槽;511-第一卡接部;512-第二卡接部;513-第三卡接部;52-弯折部;521-第一限位部;522-第二限位部;6-双面泡棉胶;7-反射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用于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有另外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设备精度或者安装误差的限制,绝对的平行或者垂直效果是难以达到的。在本申请中有关垂直、平行或者同向的描述并不是一个绝对的限定条件,而是表示可以在预设误差范围内实现垂直或者平行的结构设置,并达到相应的预设效果,如此,可以最大化的实现限定特征的技术效果,并使得对应技术方案便于实施,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相关技术中,如图1所示,图1为相关技术中的一种显示装置1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10包括显示面板01、背板02、光学膜片03以及扩散板04。背板02的边缘部分弯折形成C型槽,光学膜片03以及扩散板04的边缘位于背板02的C型槽内。
此外,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10还包括密封件05,密封件05设置在背板02的C型槽内,位于光学膜片03靠近显示面板01的一侧,可用于对光学膜片03与C型槽的槽壁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
其中,光学膜片03与扩散板04之间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如图2所示,图2为光学膜片03与扩散板04(图1)连接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光学膜片03与扩散板04(图1)粘接一侧的边缘处间隔粘接有多条双面胶带06,双面胶带06的另一侧粘接于扩散板04(图1)上,以完成光学膜片03与扩散板04之间的固定。参照图1,在组装显示装置10的过程中,首先完成光学膜片03与扩散板04之间的粘接,然后以抽屉式组装方式,将光学膜片03以及扩散板04推入背板02的C型槽内。
当采用上述方式固定光学膜片03时,固定过程较为复杂,而且容易出现扩散板04与光学膜片03无法完全对齐的问题。这样,在显示装置10的生产组装以及转运的过程中,光学膜片03中粘接未对齐的部分,以及未与扩散板04粘接的部分容易从背板02的C型槽跳出,从而造成显示面板01的显示画面出现暗影,影响用户的观看效果。
同时,由于光学膜片03与扩散板04通过双面胶带06粘接在一起,光学膜片03与扩散板04的膨胀率又不同。通常来说,扩散板04膨胀率最大可达到3‰左右,而光学膜片03的膨胀率在1.5‰左右。这样,光学膜片03和扩散板04随着温度变化多次膨胀收缩后,由于收缩膨胀不同步,光学膜片03容易出现褶皱,从而造成显示面板01的显示画面出现水波纹,影响用户的观看体验。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100,如图3所示,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10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100可以包括显示面板1、背板2、光学膜片3、光学板材4以及支架5。
继续参照图3,背板2位于显示面板1的一侧,与显示面板1围成安装腔20。安装腔20可以用于放置显示装置100的部件(如光学膜片3以及光学板材4)。示例性的,显示面板1与背板2可以围成一个近似梯形的安装腔20。可以理解的是,图3仅示出了安装腔20一半的形状。
如图4所示,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显示面板1具有显示面11以及与显示面11相对设置的背面12,背板2位于显示面板1靠近背面12一侧。显示装置使用时,用户可通过显示面板1的显示面11观看到影像。示例性的,显示面板1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
继续参阅图4,背板2的边缘形成安装槽21,安装槽21可用于固定、放置光学膜片3以及光学板材4。可以理解的是,背板2的边缘形成的安装槽21可以有不同的形状,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安装槽21可以为C型槽。当然,安装槽21也可以为F型槽。
继续参照图4,为了固定显示面板1,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双面泡棉胶6。双面泡棉胶6的两侧分别与显示面板1的背面12以及背板2的边缘粘接。示例性的,安装槽21为C型槽时,双面泡棉胶6与C型槽靠近显示面板1的背面12一侧的外槽壁粘接。
如图4所示,光学膜片3位于安装腔20内,光学板材4位于光学膜片3远离显示面板1一侧。光学膜片3的边缘以及光学板材4的边缘均位于安装槽20内。这样,光学膜片3以及光学板材4的边缘便可以搭接在安装槽20内。其中,为了方便固定光学膜片3,光学膜片3的边缘可以开设有限位孔31。
可以理解的是,光学膜片3可以有不同的结构。示例性的,光学膜片3可以包括光学膜片本体以及挂耳。挂耳连接于光学膜片本体的边缘上,挂耳上开设有上述限位孔31。当然,光学膜片3也可以仅包括光学膜片本体,上述限位孔31直接开设在光学膜片本体上。
由上述可知,显示面板1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面板内分布有多个亚像素。其中,亚像素为液晶显示面板的最小成像单元。依次相邻的多个发不同光线的亚像素可以构成一个像素。例如,依次相邻的红色(red,R)亚像素、绿色(green,G)亚像素,以及蓝色(blue,B)亚像素构成一个像素。在此情况下,可以通过调节不同像素中R、G、B光线的占比,以达到调节像素显示颜色的目的。
因此,为了使得显示面板1能够显示画面,显示装置100还可以包括光源(未在图中示出),光源发射的光线射向液晶显示面板的亚像素后,使得亚像素能够发光以显示图像。根据光源的设置位置不同,光源可分为直下式光源和侧入式光源。
当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的光源为直下式光源时,光源可位于光学板材4远离光学膜片3一侧,光源的出光侧朝向显示面板1的背面12。此时,如图3所示,显示装置100还可以包括反射片7,反射片7用于反射光源的光线,使光线朝着显示面板1的背面出射。同时,光学板材4可以为扩散板,用于对光线进行扩散,提升光线的均匀性,使光线均匀的射至显示面板1的背面,使显示面板1能够显示良好的画面。
当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的光源也可以为侧入式光源。此时,参照图3,光学板材4可以为导光板,光源位于光学板材4(导光板)的侧面,朝向光学板材4发射光线。进入光学板材4内的一部分光线会发生全反射,传输至导光板4远离光源的一侧。同时,光学板材的底面(下表面)设置有网点,进入光学板材4内的一部分光线入射至网点后,全反射被破坏,光线从网点散射后,朝向光学膜片3的方向射出,最终出射至显示面板1的背面,以使显示面板能够显示画面。
如图4所示,支架5位于安装槽21内,包括支架主体51以及弯折部52。支架主体51位于光学膜片3远离显示面板1的一侧,并形成有卡接槽510,光学板材4的一部分位于卡接槽510内。弯折部52位于支架主体51靠近光学膜片3一侧,弯折部52的一端与支架主体51连接,另一端穿设于限位孔31内,且部分位于光学膜片3远离光学板材4一侧。
这样,在组装和运输显示装置的过程中,光学膜片3位于安装槽21内的部分向上运动时,会受到弯折部52中位于光学膜片3远离光学板材4一侧部分的阻挡,从而使得光学膜片3位于安装槽21内的部分不易跳出安装槽21外,进而降低了光学膜片3从安装槽21跳出的概率,提高显示装置100的良品率。同时,由于光学板材4的一部分位于卡接槽510内,与光学膜片3分离,从而使得光学膜片3不易出现褶皱,降低显示画面出现水波纹的概率。
基于此,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显示面板1以及位于显示面板1一侧的背板2围成安装腔20,为光学膜片3、光学板材4以及支架5的安装提供了空间。如图4所示,背板2的边缘形成安装槽21,光学膜片3位于安装腔20内,光学板材4位于光学膜片3远离显示面板1的一侧,且光学膜片3的边缘以及光学板材4的边缘均位于安装槽21内。这样,光学膜片3以及光学板材4便可以搭接在安装槽21的槽壁上。
此外,如图4所示,支架5位于安装槽21内,支架主体51形成有卡接槽510,光学板材4的一部分位于卡接槽510内,弯折部52位于支架主体51靠近光学膜片3的一侧,一端与支架主体51连接,另一端穿设于限位孔31内,且部分位于光学膜片3远离光学板材4一侧。由此,光学板材4以及光学膜片3通过支架5组装在一起,由于弯折部52穿设于限位孔31内,在限位孔31的限制下,支架5在安装槽21内的位置固定,不会来回移动。由于弯折部5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光学膜片3远离光学板材4的一侧,光学膜片3在从安装槽21内跳出时,会受到弯折部52的阻挡,不易从安装槽21跳出,降低了光学膜片3从安装槽21内跳出的概率,提高了显示装置100的良品率。
同时,由于光学膜片3与光学板材4通过支架5组装在一起,光学板材4的一部分位于卡接槽510内,可以避免因粘接导致的光学膜片3出现褶皱的问题,降低了显示画面出现水波纹的概率。此外,通过支架3组装光学板材4以及光学膜片3,组装效率更快,可以提升显示装置100的组装效率。
而且,采用上述支架进行组装,安装槽21内无需设置图1所示的密封件05,降低了成本,同时也避免了因密封件05刮擦产生异物的问题。
基于上述方案,结合图4,在组装显示装置的时候,先使光学板材4的边缘卡入限位槽510内,然后将光学膜片3的限位孔穿过弯折部52,完成光学膜片3与光学板材4之间的组装。接着,采用抽屉式安装,将光学膜片3、光学板材4以及支架5一起推入安装槽21内即可完成安装。
可以理解的是,支架5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对应的,限位孔31的数量也为多个,多个限位孔31位于光学膜片3的不同位置。这样,可以在不同的位置对光学膜片3进行限制,进一步降低光学膜片3从安装槽21内跳出的概率。示例性的,可以在光学膜片3的相对两侧各设置一个支架5。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支架主体51可以包括第一卡接部511、第二卡接部512以及第三卡接部513。第一卡接部511与光学板材4的侧边相对设置。第二卡接部512与第一卡接部511远离光学膜片3的一端连接,且位于光学板材4远离光学膜片3一侧。第三卡接部513与第一卡接部511靠近光学膜片3的一端连接,且位于光学板材4与光学膜片3之间,第三卡接部513与弯折部连接。
由此,第一卡接部511、第二卡接部512以及第三卡接部513围成一个朝向光学板材4的中心的卡接槽510,方便光学板材4进行卡接。其中,如图4所示,第二卡接部512可以用于搭接光学板材4,第三卡接部513可以用于搭接光学膜片3。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架5的结构示意图。第三卡接部513远离第一卡接部511的一端可以开设有凹形开口5131,弯折部52连接于凹形开口5131的底部。
基于此方案,在制作支架5时,可以先制作支架主体51,然后在第三卡接板513远离第一卡接部511的一端开设两条缝隙。接着,便可以将两条缝隙之间的材料进行弯折,形成弯折部52。此方案制作过程较为简单,弯折部52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当然,也可以直接使用模具制作出支架5。
可以理解的是,支架5的材料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此处不做限定,例如,支架5可以的材料可以为不锈钢、硅胶以及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当然,支架5也可以由其它材料制成。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支架5的结构示意图。第三卡接部513也可以不设置凹形开口5131(图5)。此方案下,在显示装置装配完成后,第三卡接部513与光学膜片3(图4)的接触面积较大,能够较好的起到搭接光学膜片3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架5的侧视图。第二卡接部512可以与第三卡接部513相互平行。
由图4可知,支架5与光学膜片3以及光学板材4组装完成后,光学板材4的一部分搭接在第二卡接部512上面,光学膜片3的一部分则搭接在第三卡接部513上面。由于第二卡接部512与第三卡接部513相互平行,从而可以使得搭接于第二卡接部512上的光学板材4以及搭接于第三卡接部513上的光学膜片3可以大致平行,进而使得光线经过光学膜片3时更加均匀,以提高显示效果。
如图7所示,沿X方向,第三卡接部513的长度可以大于第一卡接部511的长度。这样,第三卡接部513与光学膜片3(图4)的接触面积更大,能够更好的搭接光学膜片3。当然,如图8所示,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支架5的侧视图,沿X方向,第三卡接部513的长度也可以等于第一卡接部511的长度。或者,第三卡接部513的长度也可以小于第一卡接部511的长度。
如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弯折部52可以包括第一限位部521以及第二限位部522。如图4所示,第一限位部521穿设于限位孔31内,第一限位部521的一端与第三卡接部513连接。第二限位部522位于光学膜片3远离光学板材4一侧,第二限位部522的一端与第一限位部521远离第三卡接部513的一端连接。这样,第一限位部521与第二限位部522的连接处可以形成一个夹角,限位孔31的边缘容易卡到该夹角处,进而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止光学膜片3从第三卡接部513与第二限位部522之间跳出的作用。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支架5的侧视图,弯折部52也可以仅包括第一限位部511。此方案下,在将第一限位部511穿设在限位孔31(图4)时更加方便,组装更加方便。示例性的,第一限位部511为朝斜上方倾斜的限位板。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限位部511可以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不同程度的弯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限位部522可以位于第一限位部521远离光学膜片3的中心一侧(图4左侧)。这样,可以较好的防止光学膜片3中位于第二限位部522下方的部分跳出,进而保证光学膜片3不从安装槽21内跳出。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限位部522也可以位于第一限位部521靠近光学膜片3的中心一侧(图4右侧),同样可以达到较好的防止光学膜片3从安装槽21内跳出的效果。
如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限位部522与第三卡接部513相互平行。参照图4,由于第二限位部522与第三卡接部513相互平行,在安装时,方便限位孔31穿过第二限位部522,使第一限位部521穿设于限位孔31,同时,也能够较好的限制光学膜片3,防止光学膜片3从安装槽21内跳出。可以理解的是,若第二限位部522远离第一限位部521一端朝下倾斜,其与第三卡接部513之间的间隙会较小,不方便安装。若第二限位部522远离第一限位部521一端朝上倾斜,则光学膜片3容易沿着第二限位部522跳出。因此,当第二限位部522与第三卡接部513平行时,既方便安装,也能够较好的防止光学膜片3跳出。
继续参照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521可以与第三卡接部513垂直。此方案下,如图8所示,第一卡接部511、第二卡接部512以及第三卡接部513形成一个C型槽。同时,第三卡接部513、第一限位部521以及第二限位部522形成另一个C型槽。当然,第一限位部521也可以与第三卡接部513倾斜设置,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第一限位部521的设置角度。示例性的,当支架5由不锈钢材料一一体制作成型时,第一卡接部511、第二卡接部512以及第三卡接部513可根据进行一定程度的弯折,弯折成不同的形状。同样的,第一限位部521以及第二限位部522也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弯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架5的俯视图,第二限位部522在第三卡接部513上的垂直投影位于第三卡接部513内。由于第二限位部522在第三卡接部513上的垂直投影位于第三卡接部513内,参阅图4,在安装支架5时,不会出现第二限位部522长度过长,抵靠安装槽21的槽底,无法插入安装槽21内的情况发生,保证支架5能够顺利的伸入安装槽21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限位部522与光学膜片3之间具有间隙。由于第二限位部522与光学膜片3之间具有间隙,即第二限位部522与第三卡接部513之间的间隔大于光学膜片3的厚度。这样,在组装显示装置100的时候,弯折部52可以限制多个光学膜片3跳出。同时,因为第二限位部522与第三卡接部513之间的间隔大于光学膜片3的厚度,在安装时更加方便,安装起来更加容易。
类似的,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卡接部513与光学板材4之间也可以具有间隙。这样,在将光学板材4的边缘安装到支架5的卡接槽510内时,能够更加容易的进入到卡接槽510内去。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限位部522沿第一平面的截面中沿第一方向Y的尺寸,小于限位孔31沿第一平面的截面中第一方向Y的尺寸。其中,第一平面与第一限位部521以及第三卡接部513垂直(即图4所示的平面),第一方向Y与第三卡接部513平行。由此,当光学膜片3沿第一方向Y方向移动时,第二限位部522不会穿过限位孔31,使光学膜片3跳出。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
背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与所述显示面板围成安装腔;所述背板的边缘形成安装槽;
光学膜片,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光学膜片的边缘位于所述安装槽内,且开设有限位孔;
光学板材,位于所述光学膜片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光学板材的边缘位于所述安装槽内;以及,
支架,位于所述安装槽内,包括支架主体以及弯折部;所述支架主体位于所述光学膜片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并形成有卡接槽;所述光学板材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卡接槽内;所述弯折部位于所述支架主体靠近所述光学膜片一侧,所述弯折部的一端与所述支架主体连接,另一端穿设于所述限位孔内,且部分位于所述光学膜片远离所述光学板材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包括:
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光学板材的侧边相对设置;
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卡接部远离所述光学膜片的一端连接,且位于所述光学板材远离所述光学膜片一侧;以及,
第三卡接部,所述第三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卡接部靠近所述光学膜片的一端连接,且位于所述光学板材与所述光学膜片之间;所述第三卡接部与所述弯折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三卡接部相互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包括:
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穿设于所述限位孔内;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卡接部连接;以及,
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光学膜片远离所述光学板材一侧;所述第二限位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部远离所述第三卡接部的一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远离光学膜片的中心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在所述第三卡接部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第三卡接部内。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三卡接部相互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光学膜片之间具有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沿第一平面的截面中沿第一方向的尺寸,小于所述限位孔沿所述第一平面的截面中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其中,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一限位部以及所述第三卡接部垂直,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三卡接部平行。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卡接部远离所述第一卡接部的一端开设有凹形开口,所述弯折部连接于所述凹形开口的底部。
CN202221114287.7U 2022-05-10 2022-05-10 一种显示装置 Active CN2175214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14287.7U CN217521458U (zh) 2022-05-10 2022-05-10 一种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14287.7U CN217521458U (zh) 2022-05-10 2022-05-10 一种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21458U true CN217521458U (zh) 2022-09-30

Family

ID=83373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14287.7U Active CN217521458U (zh) 2022-05-10 2022-05-10 一种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214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64456B2 (en) Display apparatus
CN209946590U (zh) 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及拼接屏
US8610842B2 (en) Display apparatus
JP5530620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8670085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decreased bezel width
US20160320660A1 (en) Display apparatus
JP4481245B2 (ja) 湾曲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湾曲液晶表示装置用反射板または反射シートの形成設置方法
US7161642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CN102914904B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CN112485947A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5167033B (zh)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拼接显示装置
US5844715A (en) Projection screen for rear projection television set
JP4465862B2 (ja) 大画面表示装置
JP5722004B2 (ja) マルチ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113219692B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系统
CN217521458U (zh) 一种显示装置
JP5622498B2 (ja) マルチ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211905923U (zh) 显示装置
CN212723599U (zh) 侧入式背光模组、液晶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133921B (zh) 显示装置
CN211087786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20130087325A (ko) 영사용 스크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H1138510A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スクリーン
CN111192526B (zh) 显示装置及拼接显示装置
CN215526288U (zh) 显示装置及显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