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16829U - 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喷雾干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喷雾干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16829U
CN217516829U CN202220237768.0U CN202220237768U CN217516829U CN 217516829 U CN217516829 U CN 217516829U CN 202220237768 U CN202220237768 U CN 202220237768U CN 217516829 U CN217516829 U CN 2175168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shell
air flow
hot air
flow channel
slu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3776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匡彬
鲍凌君
孙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Wanneng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Wanneng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Wanneng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Wanneng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3776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168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168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168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喷雾干化装置,包扩外壳体和安装在外壳体内部的内壳体;外壳体包括位于下端的底板、位于上端的顶板和连接底板和顶板的侧板,外壳体由下至上口径逐渐增大,底板中部设有朝上的第一热风流道,底板边缘部位设有朝下的干污泥出料口;内壳体为筒状结构,筒状结构由上至下口径逐渐减小,且上端连接在外壳体的顶板下表面,下端与外壳体的底板留有间距;外壳体的顶板上还设有朝下的雾化喷射器和朝上的排风口,雾化喷射器设置于内壳体的内侧,排风口设置于内壳体的外侧;外壳体的顶板上还设有朝下的第二热风流道,第二热风流道设置在内壳体的内侧。本实用新型可以简化污泥干化、收集的流程,并且感化效率更高。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喷雾干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干化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喷雾干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污水处理能力的提高造成污泥产量的急剧增加,这些堆积污泥中含有的微生物、病原体等有害物质,已经对周边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污泥处置已成为污水处理面临的又一技术难题。因此,如何快速、经济的处理大量污泥堆场内的污泥成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污泥最佳处置途径是干化焚烧,干化焚烧处理后得到的焚烧渣的重量可降低至原干污泥重量的10%以下,大大降低了后续处理的难度,且焚烧渣也可作为建筑添加材料进行资源化利用。城市污水厂的脱水污泥含水率一般可达75~95%,体积庞大,不易处理,因此污泥要进行焚烧处置,干化是目前污泥处理处置的关键。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热干化的干燥技术对污泥进行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
中国专利CN201010120608.X公开了一种高含固率污泥直接高效喷雾干燥的系统装置及其方法,在该专利中污泥的干化方法为:将污泥雾化并喷射至干化塔中,干化塔内设有上升的热气流,雾化的污泥随着上升热气流从干化塔的顶部排出,随后再导入至旋风分离器中将干化的污泥颗粒与气流分离。在该方法中为了实现污泥颗粒的干化和排出需要温度较高、风压较大的热气流,且还需额外设置旋风分离器将干化的污泥颗粒与气流分离,导致设备占地增大、成本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喷雾干化装置,该装置相较现有技术精简了干污泥的处理流程,减少了设备的空间占用,且对用于干燥污泥的热气流的参数要求更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喷雾干化装置,包括外壳体和安装在所述外壳体内部的内壳体;所述的外壳体包括位于下端的底板、位于上端的顶板和连接所述底板和顶板的侧板,外壳体由下至上口径逐渐增大形成喇叭状结构,外壳体的底板中部设有排风口朝上的第一热风流道,底板边缘部位设有朝下的干污泥出料口;所述的内壳体为筒状结构,所述筒状结构由上至下口径逐渐减小,且筒状结构的上端连接在所述外壳体的顶板下表面,筒状结构的下端与外壳体的底板留有间距且下端与所述的热风流道位置对应;所述外壳体的顶板上还设有朝下的雾化喷射器和朝上的排风口,所述的雾化喷射器设置于所述内壳体的内侧,所述的排风口设置于所述内壳体的外侧;所述的外壳体的顶板上还设有朝下的第二热风流道,所述的第二热风流道设置在所述内壳体的内侧。
在本实用新型中,污泥的干化流程如下:首先污泥从顶板的雾化喷射器向下喷出,进入到内壳体的腔体中,此时第二热风流道同时向下鼓入热风,引导雾化的污泥向下运动;当污泥运动至靠近底板位置时,受第一热风流道向上鼓入的热风的影响,污泥不会直接下落而是随气流向内壳体的侧边方向流动,由于排风口设置在顶板上位于内壳体外侧的位置,因此气流会沿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的夹层空腔向上流动,最终从排风口排出,由于外壳体的口径由下至上逐渐增大,内壳体的口径由下至上逐渐减小,因此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形成的夹层空腔口径由下至上会逐渐增大,随着夹层空腔口径的增大,气流由下至上的流速也会逐渐降低,而气流的流速降低后其中携带的污泥干化颗粒便会落下,不会从排风口导出,最终落下的干污泥颗粒从底板边缘部位的干污泥出料口收集。本实用新型在简化污泥干化颗粒收集流程的同时,也保证了污泥的干化程度达到较高水平,一些现有技术中直接从塔顶喷射雾化污泥,并向干化塔中鼓入热风,最后在塔底收集干化的污泥颗粒,在这些现有技术中污泥由上至下的下落速度较快,与热风接触的相对形成较短,因此难以得到含水率交底的干化污泥颗粒,本实用新型中污泥在内壳体的腔体内进行第一次干化,随后在第一热风流道的作用下进入至夹层腔室中进行第二次干化,最后因为风速降低下落至干污泥出料口,下落过程在进行第三次干化。因此本实用新型利用多步干化法可以获得含水率更低的干化污泥颗粒。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热风流道上方设有一导向件,所述导向件下端形成由下至上口径逐渐增大的锥状斜面。锥状斜面可以将第一热风流道形成的气流导向两侧,避免第一热风流道与第二热风流道形成的气流形成直接的对流。
进一步地,在所述锥状斜面向上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的内壳体不形成阻挡。这里指的是沿着锥状斜面的延伸方向流动的气流不会撞到内壳体上,而是撞向外壳体的内侧壁,进一步避免第一热风流道与第二热流道形成对流。
进一步地,所述的导向件下端与一转轴形成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导向件上表面设有多个离心板,所述的离心板绕水平圆周均匀排布。
导向件的上表面可初步承接由内壳体中落下的干化污泥颗粒,随后在离心板的作用下向外侧甩出,甩出后的干化污泥颗粒受到斜向上的第一热风流道的气流的作用,被吹入至内壳体与外壳体的夹层空腔中。除了进一步对干化污泥颗粒进行导向以外,导向件还可避免干化污泥颗粒落入至第一热风流道中,将第一热风流道堵塞。
进一步地,所述的离心板的长度方向与圆周的径向形成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热风流道由下至上口径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的导向件下端伸入至第一热风流道中。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导向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体,2-内壳体,3-雾化喷射器,4-第二热风流道,5-排风口,6-第一热风流道,7-干污泥出料口,8-导向件,81-转轴,82-离心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喷雾干化装置,该装置主体结构外壳体1和内壳体2构成,所述的外壳体包括位于下端的底板、位于上端的顶板和设置在侧周的围绕成筒状的侧板,侧板围绕形成的筒状结构由下端至上端口径逐渐增大,形成朝上喇叭状结构;所述的内壳体为另一筒状体,童壮提的上端与所述的顶板形成连接,下端为自由端,与底板之间留有间距,且内壳体的口径由上端至下端逐渐增大,形成朝下的喇叭状结构;外壳体的口径大于内壳体的口径,外壳体的内侧壁与内壳体的外侧壁之间形成夹层空腔。
此外,在顶板上还设有雾化喷射器3、第二热风流道4和排风口5,其中雾化喷射器和第二热风流道设置在内壳体的内侧位置,且第二热风流道和雾化喷射器的出口朝下;排风口设置在内壳体的外侧位置,且排风口的出口朝上。在底板上还设有第一热风流道6、干污泥出料口7和导向件8,其中干污泥出料口设置在底板的边缘部位,第一热风流道与导向件设置在底板的中部并且位置与所述内壳体的下端相对应。第一热风流道由下至上口径逐渐增大,导向件的下端形成由下至上口径逐渐增大的导向斜面,因此导向斜面与第一热风流道的流到壁之间形成可使气流朝着外侧斜上方的方向流动。导向件的下端连接有一转轴81,导向件的上表面设有多个如图2所示的离心板,在转轴带动下,通过导向件可以通过离心板将落至导向件上表面的干化污泥颗粒向外周甩出。
污泥的干化流程如下:首先污泥从顶板的雾化喷射器向下喷出,进入到内壳体的腔体中,此时第二热风流道同时向下鼓入热风,引导雾化的污泥向下运动;当污泥运动至靠近底板位置时,受第一热风流道向上鼓入的热风的影响以及导向件的影响,污泥不会直接下落而是随气流向内壳体的侧边方向流动,由于排风口设置在顶板上位于内壳体外侧的位置,因此气流会沿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的夹层空腔向上流动,最终从排风口排出,由于外壳体的口径由下至上逐渐增大,内壳体的口径由下至上逐渐减小,因此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形成的夹层空腔口径由下至上会逐渐增大,随着夹层空腔口径的增大,气流由下至上的流速也会逐渐降低,而气流的流速降低后其中携带的污泥干化颗粒便会落下,不会从排风口导出,最终落下的干污泥颗粒从底板边缘部位的干污泥出料口收集。
显然,以上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喷雾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和安装在所述外壳体内部的内壳体;所述的外壳体包括位于下端的底板、位于上端的顶板和连接所述底板和顶板的侧板,外壳体由下至上口径逐渐增大形成喇叭状结构,外壳体的底板中部设有排风口朝上的第一热风流道,底板边缘部位设有朝下的干污泥出料口;所述的内壳体为筒状结构,所述筒状结构由上至下口径逐渐减小,且筒状结构的上端连接在所述外壳体的顶板下表面,筒状结构的下端与外壳体的底板留有间距且下端与所述的热风流道位置对应;所述外壳体的顶板上还设有朝下的雾化喷射器和朝上的排风口,所述的雾化喷射器设置于所述内壳体的内侧,所述的排风口设置于所述内壳体的外侧;所述的外壳体的顶板上还设有朝下的第二热风流道,所述的第二热风流道设置在所述内壳体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喷雾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热风流道上方设有一导向件,所述导向件下端形成由下至上口径逐渐增大的锥状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喷雾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锥状斜面向上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的内壳体不形成阻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喷雾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件下端与一转轴形成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喷雾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的上表面设有多个离心板,所述的离心板绕水平圆周均匀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喷雾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心板的长度方向与圆周的径向形成夹角。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喷雾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热风流道由下至上口径逐渐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喷雾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件下端伸入至第一热风流道中。
CN202220237768.0U 2022-01-28 2022-01-28 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喷雾干化装置 Active CN2175168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37768.0U CN217516829U (zh) 2022-01-28 2022-01-28 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喷雾干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37768.0U CN217516829U (zh) 2022-01-28 2022-01-28 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喷雾干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16829U true CN217516829U (zh) 2022-09-30

Family

ID=83368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37768.0U Active CN217516829U (zh) 2022-01-28 2022-01-28 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喷雾干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168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7294218B8 (en) Multi-mechanism wet dust removal apparatus achieving water circulation use and dust removal method
CN217516829U (zh) 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喷雾干化装置
CN110975584A (zh) 一种新型的烟气净化塔
CN205115263U (zh) 一种利用低温烟气的污泥干化设备
CN219415437U (zh) 一种沸腾干燥制粒机的进风分布板
CN107744886A (zh) 一种旋风除尘器
CN201823467U (zh) 高效节能脱硫除尘器
CN211451939U (zh) 急冷塔
CN211302350U (zh) 一种增强水回收的气水分离器
CN111957131A (zh) 冰铜造粒蒸汽收集装置
CN201524505U (zh) 设置尾气除尘装置的尿素造粒塔
CN204275522U (zh) 一种便于清扫的固体催化剂雾化干燥系统
CN207734623U (zh) 一种高效干燥塔
CN209917568U (zh) 一种脱液增强型紧凑式烟气脱白装置
CN107252593A (zh) 高温煤烟水浴除尘系统
CN201785369U (zh) 带酚废水锅炉的旋风除尘器
CN208326685U (zh) 蛛网式防堵塞流化输灰系统
CN101966420A (zh) 高效节能脱硫除尘器
CN206897157U (zh) 基于环形进风管的急冷脱酸塔
CN105432833A (zh) 一种绿茶分选与杀青一体化系统
CN201235276Y (zh) 一种高压细水雾脱硫除尘喷头
CN106111026B (zh) 一种生产硫脲用的旋流板塔
CN114699870B (zh) 一种气液强化混合交换装置及方法
CN107670404A (zh) 一种集尘壁
CN215311220U (zh) 一种高效旋流除尘除雾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