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15159U - 无人纯电自驱气动自翻车 - Google Patents

无人纯电自驱气动自翻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15159U
CN217515159U CN202221472594.2U CN202221472594U CN217515159U CN 217515159 U CN217515159 U CN 217515159U CN 202221472594 U CN202221472594 U CN 202221472594U CN 217515159 U CN217515159 U CN 2175151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pping
connecting rod
supply assembly
cylinder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7259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苛
郑景龙
王雷
荆波
多毅
刘海龙
葛忠孝
刘先义
彭丹丹
岳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Harbin Rolling Stoc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Harbin Rolling Stoc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Harbin Rolling Stock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Harbin Rolling Stoc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7259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151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151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151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纯电自驱气动自翻车,包括车箱、底梁、倾翻装置、动力转向架、自动控制系统和远程信号接收装置,所述底梁的下方装有所述动力转向架,所述倾翻装置设置在所述车箱的两端和所述底梁的下方,所述自动控制系统包括供电组件和供气组件,所述供电组件和所述供气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梁的两端,所述供电组件分别与所述动力转向架、所述倾翻装置和所述供气组件相连,所述供气组件分别与所述动力转向架和所述倾翻装置相连,所述底梁的一端装有所述远程信号接收装置,所述远程信号接收装置与所述自动控制系统相连。本实用新型能够大幅减少人力、运输和运营成本,远程操作方便快捷,自动卸货效率高,自动运输及自动卸货作业安全可靠。

Description

无人纯电自驱气动自翻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侧翻式卸货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无人纯电自驱气动自翻车。
背景技术
侧翻式卸货车辆主要用于在国内标准轨距铁路上运输矿粉、矿石、沙砾、煤块、炉渣、钢渣和建筑材料等散块状货物,根据倾翻动力方式的不同主要包括液压式侧翻、气动式侧翻和电液式侧翻三种车型,根据倾翻控制机构方式的不同主要包括门扇抑制机构、端部连杆机构和底部连杆机构三种车型,根据载重吨位的不同主要包括60吨、80吨和100吨等几种车型。现有侧翻式卸货车辆存在如下技术缺陷:一是车辆走行动力依靠司机驾驶机车牵引,停车时依靠司机操作车辆的风动操控阀完成制动;二是进行倾翻作业时需要操作人员在车辆端侧面手动操作控制阀完成倾翻气缸或液压缸,进而实现车箱的侧翻卸货动作,卸货完成后再通过人工操作控制阀完成倾翻车箱的复位工作。上述技术缺陷容易导致现有侧翻式卸货车辆运营成本较高、操作费时费力、卸货效率低和作业安全性差的不利后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侧翻式卸货车辆运营成本较高、操作费时费力、卸货效率低和作业安全性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人纯电自驱气动自翻车,包括车箱、底梁、倾翻装置、动力转向架、自动控制系统和远程信号接收装置,所述底梁的下方装有所述动力转向架,所述倾翻装置设置在所述车箱的两端和所述底梁的下方,所述自动控制系统包括供电组件和供气组件,所述供电组件和所述供气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梁的两端,所述供电组件分别与所述动力转向架、所述倾翻装置和所述供气组件相连,所述供气组件分别与所述动力转向架和所述倾翻装置相连,所述底梁的一端装有所述远程信号接收装置,所述远程信号接收装置与所述自动控制系统相连。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车辆两端设置的包括供电组件和供气组件在内的自动控制系统以及远程信号接收装置,同时与远程信号发射装置相配合,共同实现远程控制进行全自动无人化运输及卸货作业。本实用新型通过远程控制供电组件分别为动力转向架、倾翻装置和供气组件提供电能,实现本自翻车在轨道上的自主行走而无需机车牵引,实现自动倾翻卸货作业,即通过供电组件、供气组件、车箱和倾翻装置之间的有机联动共同实现车箱自动倾翻、侧门自动打开以及自动卸货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够大幅减少人力、运输和运营成本,远程操作方便快捷,自动卸货效率高,自动运输及自动卸货作业安全可靠。
进一步地,所述供气组件包括储风筒和空气压缩机,所述底梁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上装有所述储风筒和所述空气压缩机,所述第二安装座上装有所述供电组件,所述供电组件与所述空气压缩机相连,所述储风筒一端与所述空气压缩机相连,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动力转向架和所述倾翻装置相连。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车辆两端设置的包括储风筒和空气压缩机在内的供气组件,同时与供电组件、远程信号接收装置和远程信号发射装置相配合,共同实现远程控制进行全自动无人化运输及卸货作业。本实用新型通过远程控制供电组件分别为动力转向架、倾翻装置和空气压缩机提供电能,实现本自翻车在轨道上的自主行走而无需机车牵引,实现自动倾翻卸货作业,即通过供电组件、储风筒、空气压缩机、车箱和倾翻装置之间的有机联动共同实现车箱自动倾翻、侧门自动打开以及自动卸货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供电组件包括蓄电池组、充电受电箱、电控箱和连接导线,所述蓄电池组通过所述连接导线分别与所述充电受电箱和所述电控箱相连,所述电控箱通过所述连接导线分别与所述动力转向架、所述倾翻装置和所述空气压缩机相连。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车辆两端设置的包括储风筒和空气压缩机在内的供气组件、包括蓄电池组、充电受电箱、电控箱在内的供电组件以及远程信号接收装置,同时与远程信号发射装置相配合,共同实现远程控制进行全自动无人化运输及卸货作业。本实用新型通过远程控制带有蓄电池组的供电组件分别为动力转向架、倾翻装置和空气压缩机提供电能,实现本自翻车在轨道上的自主行走而无需机车牵引,实现自动倾翻卸货作业,即通过蓄电池组、电控箱、储风筒、空气压缩机、车箱和倾翻装置之间的有机联动共同实现车箱自动倾翻、侧门自动打开以及自动卸货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车箱包括端墙、底架、侧门、底架转轴、折页销轴和侧门拉杆座,所述底架的两端均装有所述端墙,所述底架的两侧均装有所述侧门,所述侧门通过所述折页销轴与所述底架铰接,所述侧门拉杆座固定安装在所述侧门的两端内侧面上部,在靠近所述端墙内侧面的所述底梁的两侧均装有底梁拉杆座,所述倾翻装置包括端部连杆倾翻机构,所述端部连杆倾翻机构包括三角连杆组件,所述三角连杆组件的中部与所述端墙的中部铰接,所述三角连杆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侧门拉杆座和所述底梁拉杆座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倾翻装置还包括倾翻气缸和倾翻管路,所述倾翻气缸通过所述倾翻管路与所述端部连杆倾翻机构相连,所述倾翻管路包括电控操纵阀、手动操纵阀、截断塞门和管路,所述手动操纵阀与所述截断塞门相连,所述储风筒通过所述管路分别与所述电控操纵阀和所述手动操纵阀相连,所述底梁的中部两侧均装有气缸架,所述气缸架用于安装所述倾翻气缸。
所述截断塞门为常闭状态,所述手动操纵阀为备用操纵阀。
进一步地,所述三角连杆组件包括第一直连杆、三角连杆、第二直连杆、中销轴和连接销,所述三角连杆的中部通过所述中销轴与所述端墙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一直连杆的两端通过两所述连接销分别与所述三角连杆的一端和所述侧门拉杆座铰接,所述第二直连杆的两端通过两所述连接销分别与所述三角连杆的另一端和所述底梁拉杆座铰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安装座的四周边缘处还装有第一防护屋,在所述第二安装座的四周边缘处还装有第二防护屋。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转向架包括驱动电机、减速器、联轴器、轮轴、轨轮和集成风控制动装置,所述供电组件与所述驱动电机相连,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减速器相连,所述减速器通过所述联轴器与所述轮轴相连,所述轮轴上套装所述轨轮,所述供气组件与所述集成风控制动装置相连。
进一步地,还包括远程信号发射装置,所述远程信号发射装置用于向所述远程信号接收装置发送控制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护屋的顶部装有第一监控摄像头,所述第二防护屋的顶部装有第二监控摄像头。
进一步地,所述倾翻气缸采用双级活塞单作用气缸,内部设有复位弹簧,可辅助卸货后车箱复位。
具体地,所述双级活塞单作用气缸包括气缸座、活塞缸和双级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缸的外壁上设有所述气缸座,所述气缸座安装在气缸架上,所述活塞缸内装有所述双级活塞组件,所述双级活塞组件包括外活塞、内活塞、活塞杆和复位弹簧,所述活塞缸内壁与所述外活塞外壁相连,所述外活塞内壁上装有所述内活塞,所述内活塞中部装有所述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上套装有所述复位弹簧,所述活塞杆的头部与所述底架的底部相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所示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所示实施例处于倾翻卸货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所示实施例中自动控制系统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所示实施例中底梁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1所示实施例中底梁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1所示实施例中车箱的主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图1所示实施例中车箱的侧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图1所示实施例中倾翻管路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图3所示实施例中端部连杆倾翻机构的主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图1所示实施例中倾翻气缸的半剖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箱;2-底梁;3-倾翻气缸;3.1-气缸座;3.2-活塞缸;3.3-外活塞;3.4-内活塞;3.5-活塞杆;3.6-复位弹簧;4-倾翻管路;5-端部连杆倾翻机构;6-动力转向架;7-自动控制系统;8-端墙;9-底架;10-侧门;11-底架转轴;12-折页销轴;13-侧门拉杆座;14-端梁;15-中梁;16-顶车梁;17-枕梁;18-底梁拉杆座;19-气缸架;20-转轴下座;21-上心盘;22-第一安装座;23-电控操纵阀;24-手动操纵阀;25-截断塞门;26-管路;27-第一直连杆;28-三角连杆;29-第二直连杆;30-中销轴;31-连接销;32-蓄电池组;33-充电受电箱;34-电控箱;35-连接导线;36-储风筒;37-空气压缩机;38-第一防护屋;39-第二防护屋;40-第二安装座;41-第一监控摄像头;42-第二监控摄像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应当说明的是,各实施例中的术语名词例如“上”、“下”、“前”、“后”等指示方位的词语,只是为了简化描述基于说明书附图的位置关系,并不代表所指的元件和装置等必须按照说明书中特定的方位和限定的操作及方法、构造进行操作,该类方位名词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纯电自驱气动自翻车实施例,如图1所示,包括车箱1、底梁2、倾翻装置、动力转向架6、自动控制系统7和远程信号接收装置,所述底梁2的下方装有所述动力转向架6,所述倾翻装置设置在所述车箱1的两端和所述底梁2的下方,所述自动控制系统7包括供电组件和供气组件,所述供电组件和所述供气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梁2的两端,所述供电组件分别与所述动力转向架6、所述倾翻装置和所述供气组件相连,所述供气组件分别与所述动力转向架6和所述倾翻装置相连,所述底梁2的一端装有所述远程信号接收装置,所述远程信号接收装置与所述自动控制系统7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车辆两端设置的包括供电组件和供气组件在内的自动控制系统7以及远程信号接收装置,同时与远程信号发射装置相配合,共同实现远程控制进行全自动无人化运输及卸货作业。本实用新型通过远程控制供电组件分别为动力转向架6、倾翻装置和供气组件提供电能,实现本自翻车在轨道上的自主行走而无需机车牵引,实现自动倾翻卸货作业,即通过供电组件、供气组件、车箱1和倾翻装置之间的有机联动共同实现车箱1自动倾翻、侧门10自动打开以及自动卸货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够大幅减少人力、运输和运营成本,远程操作方便快捷,自动卸货效率高,自动运输及自动卸货作业安全可靠。
可选地,如图1、4和6所示,所述供气组件包括储风筒36和空气压缩机37,所述底梁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座22和第二安装座40,所述第一安装座22上装有所述储风筒36和所述空气压缩机37,所述第二安装座40上装有所述供电组件,所述供电组件与所述空气压缩机37相连,所述储风筒36一端与所述空气压缩机37相连,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动力转向架6和所述倾翻装置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储风筒36用于存储压缩空气,通过在车辆两端设置的包括储风筒36和空气压缩机37在内的供气组件,同时与供电组件、远程信号接收装置和远程信号发射装置相配合,共同实现远程控制进行全自动无人化运输及卸货作业。本实用新型通过远程控制供电组件分别为动力转向架6、倾翻装置和空气压缩机37提供电能,实现本自翻车在轨道上的自主行走而无需机车牵引,实现自动倾翻卸货作业,即通过供电组件、储风筒36、空气压缩机37、车箱1和倾翻装置之间的有机联动共同实现车箱1自动倾翻、侧门10自动打开以及自动卸货的技术效果。
可选地,如图1和4所示,所述供电组件包括蓄电池组32、充电受电箱33、电控箱34和连接导线35,所述蓄电池组32通过所述连接导线35分别与所述充电受电箱33和所述电控箱34相连,所述电控箱34通过所述连接导线35分别与所述动力转向架6、所述倾翻装置和所述空气压缩机37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充电受电箱33用于为蓄电池组32充电,通过在车辆两端设置的包括储风筒36和空气压缩机37在内的供气组件、包括蓄电池组32、充电受电箱33、电控箱34在内的供电组件以及远程信号接收装置,同时与远程信号发射装置相配合,共同实现远程控制进行全自动无人化运输及卸货作业。本实用新型通过远程控制带有蓄电池组32的供电组件分别为动力转向架6、倾翻装置和空气压缩机37提供电能,实现本自翻车在轨道上的自主行走而无需机车牵引,实现自动倾翻卸货作业,即通过蓄电池组32、电控箱34、储风筒36、空气压缩机37、车箱1和倾翻装置之间的有机联动共同实现车箱1自动倾翻、侧门10自动打开以及自动卸货的技术效果。
可选地,如图1-3、7和8所示,所述车箱1包括端墙8、底架9、侧门10、底架转轴11、折页销轴12和侧门拉杆座13,所述底架9的两端均装有所述端墙8,所述底架9的两侧均装有所述侧门10,所述侧门10通过所述折页销轴12与所述底架9铰接,所述侧门拉杆座13固定安装在所述侧门10的两端内侧面上部,在靠近所述端墙8内侧面的所述底梁2的两侧均装有底梁拉杆座18,所述倾翻装置包括端部连杆倾翻机构5,所述端部连杆倾翻机构5包括三角连杆组件,所述三角连杆组件的中部与所述端墙8的中部铰接,所述三角连杆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侧门拉杆座13和所述底梁拉杆座18铰接。
可选地,如图1-3、5、6和9所示,所述倾翻装置还包括倾翻气缸3和倾翻管路4,所述倾翻气缸3通过所述倾翻管路4与所述端部连杆倾翻机构5相连,所述倾翻管路4包括电控操纵阀23、手动操纵阀24、截断塞门25和管路26,所述手动操纵阀24与所述截断塞门25相连,所述储风筒36通过所述管路26分别与所述倾翻气缸3、所述电控操纵阀23和所述手动操纵阀24相连,所述底梁2的中部两侧均装有气缸架19,所述气缸架19用于安装所述倾翻气缸3。
在本实施例中,截断塞门25为常闭状态,手动操纵阀24为备用操纵阀。
可选地,如图2、3、8和10所示,所述三角连杆组件包括第一直连杆27、三角连杆28、第二直连杆29、中销轴30和连接销31,所述三角连杆28的中部通过所述中销轴30与所述端墙8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一直连杆27的两端通过两所述连接销31分别与所述三角连杆28的一端和所述侧门拉杆座13铰接,所述第二直连杆29的两端通过两所述连接销31分别与所述三角连杆28的另一端和所述底梁拉杆座18铰接。
在本实施例中,三角连杆28通过中销轴30铰接在端墙8的立柱上。
可选地,如图1、4和6所示,在所述第一安装座22的四周边缘处还装有第一防护屋38,在所述第二安装座40的四周边缘处还装有第二防护屋39。
可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动力转向架6包括驱动电机、减速器、联轴器、轮轴、轨轮和集成风控制动装置,所述供电组件与所述驱动电机相连,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减速器相连,所述减速器通过所述联轴器与所述轮轴相连,所述轮轴上套装所述轨轮,所述供气组件与所述集成风控制动装置相连。
可选地,还包括远程信号发射装置,所述远程信号发射装置用于向所述远程信号接收装置发送控制信号。
可选地,如图1和4所示,所述第一防护屋38的顶部装有第一监控摄像头41,所述第二防护屋39的顶部装有第二监控摄像头42。
可选地,如图11所示,倾翻气缸3采用双级活塞单作用气缸,内部设有复位弹簧3.6,可辅助卸货后车箱1复位。
具体地,如图11所示,所述双级活塞单作用气缸包括气缸座3.1、活塞缸3.2和双级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缸3.2的外壁上设有所述气缸座3.1,所述气缸座3.1安装在气缸架19上,所述活塞缸3.2内装有所述双级活塞组件,所述双级活塞组件包括外活塞3.3、内活塞3.4、活塞杆3.5和复位弹簧3.6,所述活塞缸3.2内壁与所述外活塞3.3外壁相连,所述外活塞3.3内壁上装有所述内活塞3.4,所述内活塞3.4中部装有所述活塞杆3.5,所述活塞杆3.5上套装有所述复位弹簧3.6,所述活塞杆3.5的头部与所述底架9的底部相连。
可选地,如图5和7所示,车箱1底部设有四个底架转轴11且嵌入式安装在底梁2上转轴下座20的弧形内圆面,四个底架转轴11为倾翻作业的转轴。当车辆正常运行时,车箱1及其内装货物重量通过转轴下座20传递至中梁15,再由中梁15通过上心盘21和下心盘传递至动力转向架6的轨轮处。当车箱1进行倾翻卸货时,连接在底梁2上的倾翻气缸3活塞杆3.5带动底架9围绕底架转轴11旋转,通过端部连杆倾翻机构5将车箱1一侧的侧门10打开,实现货物自然流出;倾翻管路4布置在底梁2的侧面,通过电控操纵阀23控制倾翻气缸3活塞杆3.5的伸缩动作;端部连杆倾翻机构5布置在车箱1两端墙8内部,用于控制侧门10的开闭动作,端墙8通过立柱和端墙板焊接至底架9、端梁14和地板上;动力转向架6通过下心盘和心盘销轴与底梁2相连,为车辆走行提供动力源。
可选地,底梁2包括端梁14、中梁15、顶车梁16、枕梁17,两个端梁14的外侧焊接有牵引座,用于临时依靠外力牵引走行;中梁15采用上下盖板和鱼腹型双腹板组焊而成的箱型梁,端梁14、顶车梁16、枕梁17、底梁拉杆座18、气缸架19均与中梁15焊接连接;顶车梁16采用盖板和双腹板组焊而成的箱型梁,四个顶车梁16分别焊接在中梁15的两端侧面,四个顶车梁16用于车辆脱轨后的顶车救援;枕梁17采用上下盖板和双腹板组焊而成的箱型梁,枕梁17分别焊接到中梁15的两侧,在枕梁17的上盖板上部外侧焊接有四个转轴下座20,四个转轴下座20用于与车箱1的底架转轴11铰接,倾翻作业时车箱1围绕底架转轴11转动;四个底梁拉杆座18焊接在中梁15腹板和上盖板处,并分别通过连接销31与端部连杆倾翻机构5的三角连杆组件相连;八个气缸架19两两对应焊接在中梁15腹板和上下盖板处,四套倾翻气缸3均布在八个气缸架19上的承载面处并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两个上心盘21先通过紧固件与中梁15下盖板相连,再通过心盘销轴与动力转向架6的下心盘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装运时,通过远程信号发射装置向车辆信号接收装置发送控制信号,启动本车自动运行至指定场地,通过机械设备将散块状货物均匀装入车箱1内。卸货时,通过远程控制并启动本车自动运行至指定卸货场地,通过自动控制电控操纵阀23为车箱1一侧的倾翻气缸3提供压缩空气,倾翻气缸3活塞杆3.5推动车箱1的底架9围绕底架转轴11旋转,此时通过端部连杆倾翻机构5的倾翻动作可将车箱1另一侧的侧门10打开,使得车箱1内的货物自然流出。当自动控制系统7发生故障或失效时,需人工操纵倾翻卸货,此时必须先打开截断塞门25,使得压缩空气与手动操纵阀24联通,通过人工扳动手动操纵阀24的手柄完成卸货动作,待卸货完成后,通过手动操纵阀24将倾翻气缸3内的压缩空气排出,随后依靠车箱1自重和倾翻气缸3内的复位弹簧3.6完成车箱1的复位。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优选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对上述优选实施例进行各种排列组合并形成完整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无人纯电自驱气动自翻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箱(1)、底梁(2)、倾翻装置、动力转向架(6)、自动控制系统(7)和远程信号接收装置,所述底梁(2)的下方装有所述动力转向架(6),所述倾翻装置设置在所述车箱(1)的两端和所述底梁(2)的下方,所述自动控制系统(7)包括供电组件和供气组件,所述供电组件和所述供气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梁(2)的两端,所述供电组件分别与所述动力转向架(6)、所述倾翻装置和所述供气组件相连,所述供气组件分别与所述动力转向架(6)和所述倾翻装置相连,所述底梁(2)的一端装有所述远程信号接收装置,所述远程信号接收装置与所述自动控制系统(7)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纯电自驱气动自翻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组件包括储风筒(36)和空气压缩机(37),所述底梁(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座(22)和第二安装座(40),所述第一安装座(22)上装有所述储风筒(36)和所述空气压缩机(37),所述第二安装座(40)上装有所述供电组件,所述供电组件与所述空气压缩机(37)相连,所述储风筒(36)一端与所述空气压缩机(37)相连,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动力转向架(6)和所述倾翻装置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纯电自驱气动自翻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组件包括蓄电池组(32)、充电受电箱(33)、电控箱(34)和连接导线(35),所述蓄电池组(32)通过所述连接导线(35)分别与所述充电受电箱(33)和所述电控箱(34)相连,所述电控箱(34)通过所述连接导线(35)分别与所述动力转向架(6)、所述倾翻装置和所述空气压缩机(37)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纯电自驱气动自翻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箱(1)包括端墙(8)、底架(9)、侧门(10)、底架转轴(11)、折页销轴(12)和侧门拉杆座(13),所述底架(9)的两端均装有所述端墙(8),所述底架(9)的两侧均装有所述侧门(10),所述侧门(10)通过所述折页销轴(12)与所述底架(9)铰接,所述侧门拉杆座(13)固定安装在所述侧门(10)的两端内侧面上部,在靠近所述端墙(8)内侧面的所述底梁(2)的两侧均装有底梁拉杆座(18),所述倾翻装置包括端部连杆倾翻机构(5),所述端部连杆倾翻机构(5)包括三角连杆组件,所述三角连杆组件的中部与所述端墙(8)的中部铰接,所述三角连杆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侧门拉杆座(13)和所述底梁拉杆座(18)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人纯电自驱气动自翻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倾翻装置还包括倾翻气缸(3)和倾翻管路(4),所述倾翻气缸(3)通过所述倾翻管路(4)与所述端部连杆倾翻机构(5)相连,所述倾翻管路(4)包括电控操纵阀(23)、手动操纵阀(24)、截断塞门(25)和管路(26),所述手动操纵阀(24)与所述截断塞门(25)相连,所述储风筒(36)通过所述管路(26)分别与所述电控操纵阀(23)和所述手动操纵阀(24)相连,所述底梁(2)的中部两侧均装有气缸架(19),所述气缸架(19)用于安装所述倾翻气缸(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人纯电自驱气动自翻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连杆组件包括第一直连杆(27)、三角连杆(28)、第二直连杆(29)、中销轴(30)和连接销(31),所述三角连杆(28)的中部通过所述中销轴(30)与所述端墙(8)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一直连杆(27)的两端通过两所述连接销(31)分别与所述三角连杆(28)的一端和所述侧门拉杆座(13)铰接,所述第二直连杆(29)的两端通过两所述连接销(31)分别与所述三角连杆(28)的另一端和所述底梁拉杆座(18)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纯电自驱气动自翻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安装座(22)的四周边缘处还装有第一防护屋(38),在所述第二安装座(40)的四周边缘处还装有第二防护屋(3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纯电自驱气动自翻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转向架(6)包括驱动电机、减速器、联轴器、轮轴、轨轮和集成风控制动装置,所述供电组件与所述驱动电机相连,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减速器相连,所述减速器通过所述联轴器与所述轮轴相连,所述轮轴上套装所述轨轮,所述供气组件与所述集成风控制动装置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纯电自驱气动自翻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远程信号发射装置,所述远程信号发射装置用于向所述远程信号接收装置发送控制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人纯电自驱气动自翻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屋(38)的顶部装有第一监控摄像头(41),所述第二防护屋(39)的顶部装有第二监控摄像头(42)。
CN202221472594.2U 2022-06-14 2022-06-14 无人纯电自驱气动自翻车 Active CN2175151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72594.2U CN217515159U (zh) 2022-06-14 2022-06-14 无人纯电自驱气动自翻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72594.2U CN217515159U (zh) 2022-06-14 2022-06-14 无人纯电自驱气动自翻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15159U true CN217515159U (zh) 2022-09-30

Family

ID=83392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72594.2U Active CN217515159U (zh) 2022-06-14 2022-06-14 无人纯电自驱气动自翻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151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33285B2 (en) Containerized locomotive distributed power control
US2268290A (en) Door operating means
CN210554835U (zh) 顶盖装置及铁路货车
US3158106A (en) Freigh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CN212332486U (zh) 采用尾部卸货的无人车
CN217515159U (zh) 无人纯电自驱气动自翻车
US4580502A (en) Device for unloading a container for bulk materials
CN114906179A (zh) 无人纯电自驱气动自翻车
CN112277977B (zh) 散粒货物运输车
CN110525461B (zh) 一种铁路漏斗车用卸货机构及铁路漏斗车
CN212500064U (zh) 多功能货厢及其自卸运输专用车、车厢可卸式汽车
CN212500065U (zh) 多功能货厢
CN212608188U (zh) 一种集装箱倾翻卸货系统
WO2018068553A1 (zh) 铁路漏斗车
CN114655264A (zh) 单侧倾卸的铁路自翻车
CN212314983U (zh) 一种适应多种铁路敞车和底开门车的翻车机卸车系统
CN112320122A (zh) 一种公铁联运自卸式集装箱
US4753566A (en) Inside loader for road traffic, designed as a semi-trailer for a semi-tractor, especically for transporting plate glass
CN220243390U (zh) 一种开顶结构的集装箱
CN212500066U (zh) 多功能货厢
CN214085961U (zh) 一种公铁联运自卸式集装箱
CN217681123U (zh) 一种厢门的可释放自动锁装置
CN214084226U (zh) 一种单轨吊专用自卸式矿车
US4212365A (en) Articulating mine car coupling
RU2181329C2 (ru) Вагон-самосвал типа думпка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