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14570U - 下沉式3d打印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下沉式3d打印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14570U
CN217514570U CN202221434189.1U CN202221434189U CN217514570U CN 217514570 U CN217514570 U CN 217514570U CN 202221434189 U CN202221434189 U CN 202221434189U CN 217514570 U CN217514570 U CN 2175145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ing
release film
head assembly
platform
printing plat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3418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zong Shangh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zong Shangh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zong Shangh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zong Shangh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3418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145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145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145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下沉式3D打印设备,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打印成功率较高且方便使用的3D打印设备。下沉式3D打印设备包括料槽、打印平台、机头组件和离型组件,料槽内填充有打印材料;打印平台位于所述料槽内;机头组件位于打印平台上方并相对于打印平台升降移动;离型组件包括相连的支撑件和弹性离型膜,离型膜的至少部分位于机头组件和打印平台之间;当机头组件经支撑件朝向远离打印平台方向移动时,离型膜能在张力作用下回缩并与打印模型的表面相互剥离。

Description

下沉式3D打印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下沉式3D打印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3D打印机构广泛使用液晶面板(LCD)或类似装置作为掩膜,并以UV光源作为背景光源,实现图像显示,以完成光敏材料曝光。通过液晶面板或类似装置显示图文区域可以透射或反射背景光源的紫外光,照射到光敏材料上发生光化学反应,光敏材料由液体变成固体,以完成曝光,非图文区域能有效阻隔紫外光,避免该区域光敏材料获得有效曝光能量产生光化学反应。常用的3D打印设备结构多为上拉式,即从下至上依次为背景光源、液晶屏幕,带有离型设备的料槽、液体光敏树脂材料以及成型平台。在使用时,背景光源点亮并透过液晶屏幕的图文部分(有图文的部分可用透射光线,没有图文的部分阻隔光线穿透)后再穿过离型材料照射在位于离型材料和成型平台之间的液体光敏树脂材料上,液体光敏树脂材料受到光线照射产生光化学反应,由液体变成固体完成固化,光敏树脂材料固化成型的部分黏附在成型平台和离型材料之间。随着成型平台的抬起,由于离型材料不具有粘附力且具有弹性,已经固化成型的光敏树脂材料从离型材料上方逐步脱离并跟随成型平台朝上方移动,直至完全脱离离型材料,即完成当前层打印。然后成型平台下移,距离离型材料一个设置层厚的距离停止,重复前一步的动作,继续下一层的打印,直至所有层打印完毕。
上述打印设备在使用时,其所选用的离型膜的离型力会对最终的打印结果以及打印精度产生较大的影响,一旦离型膜粘附在成型平台上,会导致相应位置上的打印材料缺失,同时如果对离型膜进行强行拔除也可能会导致离型膜受损;另外,上拉式的打印方式还存在料槽内调整空间有限、树脂容易缺失的问题,不仅影响离型膜和成型平台的分离效果,同时在打印过程中还极易出现树脂缺失、打印失败的情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研发一种新型的下沉式3D打印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下沉式3D打印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离型膜不易脱离、影响打印成功度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沉式3D打印设备,包括:
料槽,所述料槽内填充有打印材料;
打印平台,所述打印平台位于所述料槽内;
机头组件,所述机头组件位于所述打印平台上方并能相对于所述打印平台升降移动;
离型组件,所述离型组件包括相连的支撑件和弹性离型膜,所述离型膜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机头组件和所述打印平台之间;
当所述机头组件经所述支撑件朝向远离所述打印平台方向移动时,所述离型膜能在张力作用下回缩并与打印模型的表面相互剥离。
使用该弹性离型膜结构能够帮助克服传统的打印平台必须要相对较大的位移才能实现离型膜剥离的情况,不仅可以帮助缩小设备使用的占用空间,同时还提高了打印的成功率;另外,下沉式的结构设计还可以保证在打印过程中的打印材料上表面高度不会发生显著变化,解决了传统的打印需要中途加料的问题。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设备还包括清洁组件;
所述清洁组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离型膜的上方和/或下方并能沿所述离型膜的长度或宽度方向移动以实现对所述离型膜表面的清理。
上述清洁组件能够通过相对于离型膜移动的方式实现对离型膜表面的清理,有效祛除单次打印操作后粘附在离型膜下表面上的打印材料残留物。另外,该清洁组件在使用时也能够起到加快离型膜和模型表面剥离效率的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清洁组件包括刮板,所述刮板位于所述离型膜上方和/或下方并能所述离型膜的长度方向或宽度移动。
该刮板在移动时可以产生横向的撕拉力,除了能够对离型膜的表面附着物进行清理以外,还可以拉动离型膜与模型表面相分离,减少垂直方向的硬拉拔力,降低对模型的损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离型膜为硅胶离型膜。
该类膜与其它类别的离型膜相比,具有更低的离型力,同时不易粘附上述打印材料,具有相对较好的使用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件为中空板状结构,所述离型膜位于所述支撑件中部,所述机头组件能穿过所述中空结构相对于所述支撑件上下移动并带动所述离型膜拉伸变形或恢复初始形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料槽内设置有打印位,所述机头组件始终位于所述打印位上方,部分所述离型膜能在所述机头组件的按压下变形拉伸至所述打印位;所述打印平台位于所述打印位下方。
此时离型膜和打印平台分别位于打印位的上下两侧,离型膜能够在机头组件的作用下向下移动至打印位处,而打印平台仅能在打印位下方移动。当机头组件带动离型膜移动至打印位处时,此时打印位和打印平台上表面(如果存在打印模型的话,即为模型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即为此次打印层的厚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设备还包括:
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与所述打印平台相连,所述打印平台能在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驱动下在所述料槽内上下移动以靠近或远离所述机头组件;
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与所述机头组件相连并驱动所述机头组件靠近或远离所述打印平台。
在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的分别驱动下,打印平台能够在料槽内上下移动,同时机头组件能够相对于料槽和打印平台实现上下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设备还包括固定框,所述机头组件通过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框内并相对于所述固定框上下移动。此时上述第二驱动单元的部分固定设置在固定框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头组件包括光源,所述光源发出的光能朝向所述打印平台所在方向射出;
所述光源包括UV光、数字光投影元件和激光烧结元件中的任一种;当所述光源为UV光时,所述机头组件还包括液晶面板,此时所述光源发出的光能经所述液晶面板朝向所述打印平台所在方向射出。
液晶面板可以通过调整其上显示的图案和形状来实现对UV光源投射范围的控制,同样的,上述数字光投影元件和激光烧结元件本身可以通过调整光线的方式来实现打印图案的直接投射。具有上述结构的机头组件能够实现对模型的打印形态的调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液晶面板和所述打印平台的上表面相互平行。
这一结构可以使得液晶面板和打印平台两者之间任意一处的间距均相等,以保证光固化的准确性,避免出现固化不完全等问题。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提供的下沉式3D打印设备利用机头组件靠近打印平台的过程实现对离型膜的拉开和张紧,同时其回缩时能够带动离型膜回缩,使离型膜在张力的作用下自动与形成在打印平台上的模型相互脱离(实现离型膜的自动剥离),此时离型膜的脱模力量相对较小,可以实现低离型力打印,有效提高打印成功率;另外,设置在离型膜下方的清洁组件也可以帮助离型膜和模型相互分离,同时刮板也可以对离型膜表面进行刮擦处理,以保证离型膜表面能始终与空气中的氧气充分接触,进一步减少离型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下沉式3D打印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下沉式3D打印设备中离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下沉式3D打印设备中离型组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剖面视图;
图5A-图5D是本实用新型下沉式3D打印设备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离型膜;2、支撑件;3、清洁组件;4、料槽;5、打印平台;6、机头组件;7、第一驱动单元;8、第二驱动单元;9、固定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下沉式3D打印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打印设备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机头组件、离型组件和料槽,其中打印平台位于料槽内;上述打印平台能在第一驱动单元的驱动下在所述料槽内上下移动,机头组件能在第二驱动单元的驱动下靠近或远离打印平台。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下沉式3D打印设备中离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下沉式3D打印设备中离型组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下沉式3D打印设备中离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到,该组件包括离型膜和支撑件,其中支撑件为中空框形结构,离型膜长度方向上的两侧与该支撑件相连。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下沉式3D打印设备中离型组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与图2相比,此时该离型膜的下表面设置有清洁组件,该清洁组件贴合设置在离型膜的下表面上并能够相对于该离型膜进行横向刮擦处理,从而保证离型膜和打印模型之间能够彻底分离,同时该结构也可以在移动时将附着在离型膜下表面上的残留物刮除,实现对离型膜下表面的清洁处理。
附图4是图1的剖面视图;通过观察该设备的剖面结构可以知道,当机头组件向下移动至料槽内时,离型组件中的离型膜能够在机头组件的拉动下拉伸并浸入料槽内;当机头组件相对于料槽上升时,离型组件能随着机头组件的移动而逐渐恢复至初始形态并与模型表面相剥离。
附图5A-附图5D是本实用新型下沉式3D打印设备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为了方便说明,该图中仅绘出部分结构:其中图5A为该设备的初始状态示意图,此时离型膜为一平面膜结构,机头组件位于离型膜上方,打印平台位于离型膜下方;图5B为机头向下移动并带动离型膜至打印位时的示意图,此时离型膜在机头组件的作用下变形;图5C为机头复位的结构示意图,此时离型膜能够在弹力的作用下至少部分回复至初始形态(一般情况下,离型膜能够完全回复,本图仅绘出极端状态下离型膜与模型完全未分离的情况);5D为清洁组件中的刮板横向移动的状态示意图,此时未与模型剥离开来的离型膜能随着刮板的横向移动与模型逐渐分离,同时刮板能够对离型膜的表面进行清洁处理以刮除附着在离型膜表面的残留物。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下沉式3D打印设备,包括料槽4、打印平台5、机头组件6和离型组件,其中料槽4内填充有打印材料;打印平台5位于料槽4内;机头组件6位于打印平台5上方并能相对于打印平台5升降移动;离型组件包括相连的支撑件2和弹性离型膜1,如图2所示,该离型膜1的至少部分位于机头组件6和打印平台5之间;当机头组件6经支撑件2朝向远离打印平台5的方向移动时,离型膜1能在张力作用下回缩并与打印模型的表面相互剥离。
在打印时,随着机头组件6下降并朝向打印平台5方向移动,离型膜1能与机头组件6的下表面贴合并随着机头组件6的移动而拉伸变形;当打印完成、机头组件6上升并远离打印平台5时,此时离型膜1能随着机头组件6的移动而逐渐回缩,从而与该次打印形成的模型表面相剥离。
需要注意的是,该打印材料可以是液态,也可以是固态。在本实施例中,以液态打印材料为例来对打印设备的结构以及工作状态进行说明。
使用该弹性离型膜1结构能够帮助克服传统的打印平台5必须要相对较大的位移才能实现离型膜1剥离的情况,不仅可以帮助缩小设备使用的占用空间,同时还提高了打印的成功率;另外,下沉式的结构设计还可以保证在打印过程中的打印材料的上表面高度不会因打印而明显降低,解决了传统的打印需要中途加料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上述离型膜1为弹性离型膜,因此在使用时不会出现变形后无法恢复的问题,从而有效避免因离型膜1与打印模型未完全剥离而导致的打印失败的情况,提高3D打印的成功率。
具体的,可以设置上述离型膜1为硅胶离型膜。该类膜与其它类别的离型膜1相比,具有更低的离型力,更好的拉伸性,同时不易粘附上述液态打印材料。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支撑件2为中空板状结构,离型膜1位于支撑件2中部,机头组件6能穿过中空结构相对于支撑件2上下移动并带动离型膜1拉伸变形或恢复初始形态。
另外,也可以设置该支撑件2为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两个板状结构,此时离型膜1的两端分别与该支撑件2相连。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该设备还包括清洁组件3。清洁组件3的至少部分位于离型膜1的上方和/或下方并能沿离型膜1的长度或宽度方向移动以实现对离型膜1表面的清理。
上述清洁组件3在使用时,能够通过相对于离型膜1移动的方式实现对离型膜1表面的清理,有效祛除单次打印操作后粘附在离型膜1表面上的液态打印材料残留物。另外,该清洁组件3在使用时也能够起到加快离型膜1和模型表面剥离效率的作用。
具体的,上述清洁组件3可以位于离型膜1的上方,也可以位于离型膜1的下方,甚至可以同时布置在离型膜1的上下两侧,以实现对离型膜1相应表面的清洁处理,同时能够有效避免离型膜1在剥离时受弹力影响上下跳动。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清洁组件3包括刮板,刮板位于离型膜1上方和/或下方并能离型膜1的长度方向或宽度移动。
该刮板在移动时可以产生横向的撕拉力,除了能够对离型膜1的表面附着物进行清理以外,还可以拉动离型膜1与模型表面相分离,减少垂直方向的硬拉拔力,降低对模型的损伤,减小了离型剥离力同时增加了打印成功率。
上述处理方式除了可以帮助清洁离型膜1表面以外,还可以通过刮除残余物的方式使得离型膜1的相应表面能够始终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氧气可以有效阻止液态打印材料和离型膜1之间产生粘附力,从而减少离型力(即利用氧阻聚的原理,氧气和自由基反应生成没有活性的过氧自由基,没有充分反应的树脂材料没有粘附力),使得离型膜1与打印好的模型之间的剥离更加容易。
该刮板由硅胶或塑料材质制成,具有一定的柔软性,能够轻柔、高效的实现对离型膜1表面的清洁。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清洁组件3还包括驱动结构,该驱动结构可以设置在支撑件上或其它相应的结构上,当该驱动结构工作时,刮板能在驱动件的作用下相对于离型膜横向或纵向移动。
具体的,上述驱动结构可以是气缸、液压缸或丝杠螺母机构,通过自身伸缩或往复运动能够带动刮板进行横向往复移动。刮板的材质可以但不限于为硅胶,以便对离型膜的表面残留物的刮离更加彻底。其中,当刮板设置在离型膜的上下两侧,且刮板为上下分体设置时,此种情况下,可以设置上述刮板的一端或两端相连,离型膜1位于两个刮板之间即可。驱动件带动一侧的刮板进行运动时,另一侧的刮板也随之进行运动清理,能够适应异形的离型膜,使得刮板的使用范围更广。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料槽4内设置有打印位,机头组件6始终位于打印位上方,部分离型膜1能在机头组件6的按压下变形拉伸至打印位;打印平台5位于打印位下方。
由于离型膜1和打印平台5分别位于打印位的上下两侧,离型膜1能够在机头组件6的作用下向下移动至打印位处,而打印平台5仅能在打印位下方移动。当机头组件6带动离型膜1移动至打印位处时,此时打印位和打印平台5上表面(如果存在打印模型的话,即为模型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即为此次打印层的厚度。
具体的,机头组件6在打印时会将其焦点照射在位于打印平台5的打印面上,当进行初次打印时,该打印面位于打印平台5的上表面,当进行第N次打印时(N为正整数且大于等于2),该打印面位于形成于打印平台5上的打印模型上表面。此时打印位和打印面之间的间距即为单次打印出的模型厚度,也就是单次打印的打印层厚度。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该设备还包括第一驱动单元7和第二驱动单元8,第一驱动单元7与打印平台5相连,打印平台5能在第一驱动单元7的驱动下在料槽4内上下移动以靠近或远离机头组件6,第二驱动单元8与机头组件6相连并驱动机头组件6相对于打印平台5上下移动以靠近或远离打印平台5。
在第一驱动单元7和第二驱动单元8的分别驱动下,打印平台5能够在料槽4内上下移动,同时机头组件6能够相对于料槽4和打印平台5实现上下移动。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该设备还包括固定框9,机头组件6通过第二驱动单元8固定设置在固定框9内并相对于固定框9上下移动。此时上述第二驱动单元8的部分固定设置在固定框9上。
也可以设置上述固定框9与支撑件2固定连接。
具体的,上述第一驱动单元7和第二驱动单元8均为丝杆结构或者其它类似能够实现直线移动的结构。
在第一驱动单元7的作用下,打印平台5能够相对于料槽4上下移动,从而在每一打印层打印完成后进行适当下移并上升移动至比上一位置低一个打印层厚度的位置上;同样的,在第二驱动单元8的作用下,机头组件6能够沿竖向移动从而在每个打印层打印前下压并紧贴离型膜1至打印位,并在每一打印层打印完成后上移至与离型膜1分离。
通过上述机械结构进行驱动能够保证单次打印时厚度一致,以确保模型打印精度,此时该下沉式3D打印设备的剖面结构如图4所示。
当需要打印时,机头组件6沿竖向下移并在下移的过程中,其下表面与离型膜1相接并贴合,随后机头组件6继续向下移动并拉动离型膜1产生弹性形变,此时离型膜1的部分结构能在机头组件6的带动下到达打印位,同时打印平台5位于打印位下方的适当位置上,此时离型膜1和打印平台5的打印面之间的距离等于单次打印的模型的层厚。由于上述打印平台5浸没在充满液态光敏打印材料的料槽4中,因此打印平台5和达到打印位的离型膜1之间也浸润有足够厚度的液态打印材料。当机头组件6中的相应设备启动后,位于离型膜1和打印平台5之间的部分材料能够产生光固化反应并由液态变为固态。待该层反应完成(即打印完成)后,机头组件6会沿垂线方向向上移动,此时产生形变的离型膜1中部部分能在弹力的作用下随之向上移动并逐渐恢复到形变之前的状态,此时离型膜1在张力作用下由边缘逐步向中心方向移动并逐步与形成于打印平台5表面的模型相互分离,此时单层打印操作完成。整体的打印步骤如图5A-5D所示。
为了保证离型膜1与打印平台5之间能够顺利相互剥离,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设置打印平台5能在外力的驱动下沿垂线方向上下移动。当打印平台5相对于料槽4向下移动时,能够进一步增大打印平台5与离型膜1之间的间距。从而加速离型膜1与模型相互剥离。
为了满足打印需要,上述机头组件6包括光源,光源发出的光能朝向打印平台所在方向射出,从而实现打印。
具体的,上述光源可以是UV光、数字光投影元件(DLP)和激光烧结元件(SLA)中的任一种。当该光源为UV光时,该机头组件还包括液晶面板,UV光源发出的光能经液晶面板朝向打印平台5所在方向射出。当该光源为DLP或SLA时,其具有自动调整图案的功能,能够在不借助LCD屏遮蔽的前提下实现图案投影功能,从而完成打印。
光源发出的光的焦点能够恰好落在打印层上。随着打印过程的推移,打印平台5的位置逐渐下降,打印平台5与机头组件6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但是上述机头组件6在打印时的位置以及其发射出的光的对焦点始终保持不变。
液晶面板可以通过调整其上显示的图案和形状来实现对光源投射范围的控制,进而实现对打印形态的调整。
具体的,上述光源可以是LCD打印的光源(即UV光源),也可以是SLA选择性烧结激光打印的光源或DLP数字光处理打印的光源。本实施例以LCD打印光源以及与之配套的液晶掩膜为例进行说明。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液晶面板和打印平台5的上表面相互平行。
这一结构可以使得液晶面板和打印平台5两者之间任意一处的间距均相等,以保证光固化的准确性,避免出现固化不完全等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下沉式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料槽,所述料槽内填充有打印材料;
打印平台,所述打印平台位于所述料槽内;
机头组件,所述机头组件位于所述打印平台上方并能相对于所述打印平台升降移动;
离型组件,所述离型组件包括相连的支撑件和弹性离型膜,所述离型膜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机头组件和所述打印平台之间;
当所述机头组件经所述支撑件朝向远离所述打印平台方向移动时,所述离型膜能在张力作用下回缩并与打印模型的表面相互剥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沉式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还包括清洁组件;
所述清洁组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离型膜上方和/或下方并能沿所述离型膜的长度或宽度方向移动以实现对所述离型膜表面的清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沉式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组件包括刮板,所述刮板位于所述离型膜上方和/或下方并能沿所述离型膜的长度方向或宽度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沉式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膜为硅胶离型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沉式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中空板状结构,所述离型膜位于所述支撑件中部,所述机头组件能穿过所述中空结构相对于所述支撑件上下移动并带动所述离型膜拉伸变形或恢复初始形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沉式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槽内设置有打印位,所述机头组件始终位于所述打印位上方,部分所述离型膜能在所述机头组件的按压下变形拉伸至所述打印位;所述打印平台位于所述打印位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沉式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还包括:
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与所述打印平台相连,所述打印平台能在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驱动下在所述料槽内上下移动以靠近或远离所述机头组件;
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与所述机头组件相连并驱动所述机头组件靠近或远离所述打印平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下沉式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还包括固定框,所述机头组件通过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框内并相对于所述固定框上下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沉式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组件包括光源,所述光源发出的光能朝向所述打印平台所在方向射出;
所述光源包括UV光、数字光投影元件和激光烧结元件中的任一种;当所述光源为UV光时,所述机头组件还包括液晶面板,此时所述光源发出的光能经所述液晶面板朝向所述打印平台所在方向射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下沉式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面板和所述打印平台的上表面相互平行。
CN202221434189.1U 2022-06-09 2022-06-09 下沉式3d打印设备 Active CN2175145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34189.1U CN217514570U (zh) 2022-06-09 2022-06-09 下沉式3d打印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34189.1U CN217514570U (zh) 2022-06-09 2022-06-09 下沉式3d打印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14570U true CN217514570U (zh) 2022-09-30

Family

ID=83392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34189.1U Active CN217514570U (zh) 2022-06-09 2022-06-09 下沉式3d打印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145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26096B2 (en) Techniques for build platform part release in additive fabrication and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9501250B (zh) 光固化3d打印机及其剥离方法
WO2022100461A1 (zh) 一种柔性膜底浆料池的面曝光光固化成型系统
CN210706051U (zh) 光固化成形控制装置
CN112265263A (zh) 低离型力3d打印装置及其打印方法
JPH07108609A (ja) 光造形方法および光造形装置
CN217514570U (zh) 下沉式3d打印设备
CN102336051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装置
CN101973158A (zh) 一种用于半自动锡膏印刷机的贴膜和脱模方法及其装置
CN212288756U (zh) 3d打印设备
JP2008074015A (ja) レンズシー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製造装置
CN210969937U (zh) 一种激光固化3d打印机的线剥离机构
CN213704549U (zh) 低离型力3d打印装置
CN109109312A (zh) 树脂池组件、光固化3d打印机及打印方法
CN217021437U (zh) 光固化3d打印装置
CN210721016U (zh) 光固化膜剥离装置
WO2019112594A1 (en) Techniques for build platform part release in additive fabrication and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CN209832611U (zh) 一种磁性线剥离机构
CN110308625B (zh) 一种光固化膜剥离装置及方法
CN108162383B (zh) 一种自动3d打印装置和方法
KR102581232B1 (ko) 3d 프린터
JP2009119623A (ja) パッド印刷機の制御方法
CN211518501U (zh) 一种光固化3d打印装置
CN116252474A (zh) 预位移离膜光固化三维打印方法及打印机
CN212386013U (zh) 3d打印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