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12686U - 一种cdc减振器溢流阀组件收口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cdc减振器溢流阀组件收口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12686U
CN217512686U CN202221671273.5U CN202221671273U CN217512686U CN 217512686 U CN217512686 U CN 217512686U CN 202221671273 U CN202221671273 U CN 202221671273U CN 217512686 U CN217512686 U CN 2175126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verflow valve
shock absorber
shell
die
mould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7127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德泉
焦彦艳
魏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Jiudi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Jiudi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Jiudi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Jiudi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7127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126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126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126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减振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CDC减振器溢流阀组件收口模具,用于对溢流阀组件的壳体开口端进行收口操作,所述溢流阀组件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阀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上模具,所述第一上模具包括上模本体,所述上模本体一端端面上设置有多个与壳体收口位置相对应的压紧件,所述上模本体上位于压紧件之间设置有辅压机构,在收口操作时,所述辅压机构推动阀组向壳体内运动的同时,所述压紧件挤压对应位置处的壳体开口端使其向内弯曲变形。避免压紧件挤压壳体时,阀组干涉或阻挡壳体弯曲变形,以更好地实现对溢流阀组件的收口成型。

Description

一种CDC减振器溢流阀组件收口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减振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CDC减振器溢流阀组件收口模具。
背景技术
CDC减振器分为内外两个腔室,腔室中填有液压油,两个腔室之间设置有通孔,通过控制通孔的大小就可以控制两个腔室之间液压油的相互流动速度,实现改变活塞阻力大小的目的。通常情况下会使用CDC控制阀来改变孔的大小,而溢流阀组件是CDC控制阀的重要组成部分,溢流阀组件在生产装配过程中需要对其收口,通过使溢流阀组件本身的壳体弯曲变形以对其内部的阀组等零件进行固定,常规手段为通过压紧装置直接挤压壳体,以至于对壳体的弯曲效果不好,溢流阀组件长时间使用后,阀组容易从壳体内脱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DC减振器溢流阀组件收口模具,解决对溢流阀组件收口效果不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CDC减振器溢流阀组件收口模具,用于对溢流阀组件的壳体开口端进行收口操作,所述溢流阀组件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阀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上模具,所述第一上模具包括上模本体,所述上模本体一端端面上设置有多个与壳体收口位置相对应的压紧件,所述上模本体上位于压紧件之间设置有辅压机构,在收口操作时,所述辅压机构推动阀组向壳体内运动的同时,所述压紧件挤压对应位置处的壳体开口端使其向内弯曲变形。
采用在所述上模本体一端端面上设置有多个与壳体收口位置相对应的压紧件的结构,以及在所述上模本体上位于压紧件之间设置有辅压机构,可以在对溢流阀组件收口时,使用辅压机构推动阀组向壳体内运动的同时,通过压紧件挤压对应位置处的壳体开口端使其向内弯曲变形,以避免压紧件挤压壳体时,阀组干涉或阻挡壳体弯曲变形,以更好地实现对溢流阀组件的收口成型。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压紧件上设置有成型面,所述成型面位于压紧件上靠近辅压机构的一侧,所述成型面为沿与收口作用力相反的方向逐渐向内收紧的倾斜面。
采用所述成型面为沿与收口作用力相反的方向逐渐向内收紧的倾斜面的结构,当上模本体下压一次即可对壳体弯曲成型,不需要额外或辅助的操作步骤,节约了生产装配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压紧件分别沿所述辅压机构的垂直轴周向均布设置。
采用上述结构,可以使压紧件挤压溢流阀壳体时,对溢流阀壳体的作用力更均匀,避免对溢流阀组件收口时产生不规则变形而损坏溢流阀组件,作业完成后,使壳体对溢流阀组件内部的阀组的限位效果更好。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在所述上模本体内位于辅压机构所在位置处设置有向上模本体内部延伸的安装槽,所述辅压机构上端伸入设置在安装槽内并与上模本体滑动连接,下端从上模本体上伸出设置在压紧件之间,所述辅压机构和上模本体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当所述辅压机构推动阀组运动时,所述弹性件用于实现辅压机构和阀组之间弹性接触。
采用辅压机构和阀组之间弹性接触的结构,当辅压机构推动阀组下移时,可避免辅压机构对阀组或溢流阀组件内的其他零件造成损害。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安装槽和下安装槽,所述上安装槽和下安装槽之间设置有凸起,所述辅压机构包括拉杆,所述拉杆上端设置有与上安装槽侧壁配合的限位部,所述拉杆下端设置有与凸起配合的滑动部,在下安装槽内位于拉杆下方设置有压头,所述拉杆与压头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滑动部上套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和压头抵接,另一端和所述凸起下端面抵接。
采用所述拉杆与压头之间为可拆卸连接的结构,可以方便将辅压机构安装在安装槽内。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拉杆下端面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压头中间设置有穿孔,所述穿孔内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通过穿孔穿过压头后与拉杆螺纹连接。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上模本体上与压紧件相对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孔和固定孔,所述安装孔沿上模本体轴向方向设置,所述固定孔设置在上模本体一侧并与安装孔连通,所述固定孔为螺纹孔。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包括第二上模具,所述第二上模具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通孔,所述第二上模具下端面上设置有与溢流阀组件壳体弯曲变形位置相匹配的凸台,所述凸台的台面与水平面平行。
使用第一上模具对溢流阀组件壳体进行第一次成型后,再将第二上模具凸台所在的一面对应放置在溢流阀组件壳体变形位置处,通过第一上模具下压第二上模具,使第二上模具挤压壳体使壳体二次成型。采用在所述第二上模具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通孔的结构,其目的是为辅压机构下压阀组让出空间,避免辅压机构与第二上模具发生干涉。采用凸台的台面与水平面平行的结构,可以更好地实现对壳体的二次成型。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包括下模具,所述下模具上设置有与壳体下端配合的组件放置槽。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下模具包括下模本体和下模座,所述下模座设置在下模本体上,下模本体和下模座为可拆卸连接,下模座与下模本体之间形成所述组件放置槽。
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对下模本体进行拆装更换,以实现对不同尺寸标准的溢流阀组件的收口成型。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采用在所述上模本体一端端面上设置有多个与壳体收口位置相对应的压紧件的结构,以及在所述上模本体上位于压紧件之间设置有辅压机构,可以在收口操作时,使用辅压机构推动阀组向壳体内运动的同时,通过压紧件挤压对应位置处的壳体开口使其向内弯曲变形,以避免压紧件挤压壳体时,阀组干涉或阻挡壳体弯曲变形,以实现溢流阀组件收口成型更好的效果。
(2)、采用所述成型面为沿与收口作用力相反的方向逐渐向内收紧的倾斜面的结构,当上模本体下压一次即可对壳体弯曲成型,不需要额外或辅助的操作步骤,节约了生产装配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3)、采用辅压机构和阀组之间弹性接触的结构,当辅压机构推动阀组下移时,可避免辅压机构对阀组或溢流阀组件内的其他零件造成损害。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结合下面附图和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所有构思创新应视为所公开内容和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CDC减振器溢流阀组件收口模具一种实施方式第一上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CDC减振器溢流阀组件收口模具一种实施方式上模本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CDC减振器溢流阀组件收口模具一种实施方式上模本体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CDC减振器溢流阀组件收口模具一种实施方式溢流阀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CDC减振器溢流阀组件收口模具一种实施方式第二上模具仰视图。
图6为图5中A-A向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CDC减振器溢流阀组件收口模具一种实施方式下模具结构示意图。
其中:1、壳体;2、阀组;3、上模本体;301、压紧件;3011、成型面;302、安装槽;3021、上安装槽;3022、下安装槽;303、凸起;304、固定孔;305、安装孔;401、拉杆;4011、限位部;4012、滑动部;402、压头;403、螺杆;404、弹性件;5、第二上模具;501、通孔;502、凸台;601、下模本体;602、下模座;603、组件放置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更易于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CDC减振器溢流阀组件收口模具,用于对溢流阀组件的壳体1开口端进行收口操作,溢流阀组件包括壳体1和设置在壳体1内的阀组2,包括第一上模具,第一上模具包括上模本体3,上模本体3一端端面上设置有多个与壳体1收口位置相对应的压紧件301,上模本体3上位于压紧件301之间设置有辅压机构,在收口操作时,辅压机构推动阀组2向壳体1内运动的同时,压紧件301挤压对应位置处的壳体1开口端使其向内弯曲变形。采用在上模本体3一端端面上设置有多个与壳体1收口位置相对应的压紧件301的结构,以及在上模本体3上位于压紧件301之间设置有辅压机构,可以在收口操作时,使用辅压机构推动阀组2向壳体1内运动的同时,通过压紧件301挤压对应位置处的壳体1开口使其向内弯曲变形,以避免压紧件301挤压壳体1时,阀组2干涉或阻挡壳体1弯曲变形,以更好地实现对溢流阀组件的收口成型。
压紧件301上设置有成型面3011,成型面3011位于压紧件301上靠近辅压机构的一侧,成型面3011为沿与收口作用力相反的方向逐渐向内收紧的倾斜面。采用成型面3011为沿与收口作用力相反的方向逐渐向内收紧的倾斜面的结构,当上模本体3下压一次即可对壳体1弯曲成型,不需要额外或辅助的操作步骤,节约了生产装配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压紧件301分别沿辅压机构的垂直轴周向均布设置。采用上述结构,可以使压紧件301挤压溢流阀壳体1时,对溢流阀壳体1的作用力更均匀,避免对溢流阀组件收口时产生不规则变形,作业完成后,使壳体1对溢流阀组件内部的阀组2的限位效果更好。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在上模本体3内位于辅压机构所在位置处设置有向上模本体3内部延伸的安装槽302,辅压机构上端伸入设置在安装槽302内并与上模本体3滑动连接,下端从上模本体3上伸出设置在压紧件301之间,辅压机构和上模本体3之间设置有弹性件404,当辅压机构推动阀组2运动时,弹性件404用于实现辅压机构和阀组2之间弹性接触。采用辅压机构和阀组2之间弹性接触的结构,当辅压机构推动阀组2下移时,可避免辅压机构对阀组2或溢流阀组件内的其他零件造成损害。
安装槽302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安装槽3021和下安装槽3022,上安装槽3021和下安装槽3022之间设置有凸起303,辅压机构包括拉杆401,拉杆401上端设置有与上安装槽3021侧壁配合的限位部4011,拉杆401下端设置有与凸起303配合的滑动部4012,在下安装槽3022内位于拉杆401下方设置有压头402,拉杆401与压头402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滑动部4012上套设有弹性件404,弹性件404一端和压头402抵接,另一端和凸起303下端面抵接。采用拉杆401与压头402之间为可拆卸连接的结构,可以方便将辅压机构安装在安装槽302内。
拉杆401下端面上设置有螺纹孔,压头402中间设置有穿孔,穿孔内设置有螺杆403,螺杆403通过穿孔穿过压头402后与拉杆401螺纹连接。上模本体3上与压紧件301相对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孔305和固定孔304,安装孔305沿上模本体3轴向方向设置,固定孔304设置在上模本体3一侧并与安装孔305连通,固定孔304为螺纹孔。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包括第二上模具5,第二上模具5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通孔501,第二上模具5下端面上设置有与溢流阀组件壳体1弯曲变形位置相匹配的凸台502,凸台502的台面与水平面平行。使用第一上模具对溢流阀组件壳体1进行第一次成型后,再将第二上模具5凸台502所在的一面对应放置在溢流阀组件壳体1变形位置处,通过第一上模具下压第二上模具5,使第二上模具5挤压壳体1使壳体1二次成型。采用在第二上模具5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通孔501的结构,其目的是为辅压机构下压阀组2让出空间,避免辅压机构与第二上模具5发生干涉。采用凸台502的台面与水平面平行的结构,可以更好地实现对壳体1的二次成型。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包括下模具,下模具上设置有与壳体1下端配合的组件放置槽603。下模具包括下模本体601和下模座602,下模座602设置在下模本体601上,下模本体601和下模座602为可拆卸连接,下模座602与下模本体601之间形成组件放置槽603。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对下模本体601进行拆装更换,以实现对不同尺寸标准的溢流阀组件的收口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将溢流阀组件放置在下模具上的组件放置槽603内,控制第一上模具下移挤压溢流阀组件,以完成第一次成型,然后将第二上模具5凸台502所在的一面对应放置在溢流阀组件壳体1第一次成型后变形位置处,控制第一上模具下移挤压第二上模具5,完成第二次成型。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CDC减振器溢流阀组件收口模具,用于对溢流阀组件的壳体(1)开口端进行收口操作,所述溢流阀组件包括壳体(1)和设置在壳体(1)内的阀组(2),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上模具,所述第一上模具包括上模本体(3),所述上模本体(3)一端端面上设置有多个与壳体(1)收口位置相对应的压紧件(301),所述上模本体(3)上位于压紧件(301)之间设置有辅压机构,在收口操作时,所述辅压机构推动阀组(2)向壳体(1)内运动的同时,所述压紧件(301)挤压对应位置处的壳体(1)开口端使其向内弯曲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DC减振器溢流阀组件收口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件(301)上设置有成型面(3011),所述成型面(3011)位于压紧件(301)上靠近辅压机构的一侧,所述成型面(3011)为沿与收口作用力相反的方向逐渐向内收紧的倾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DC减振器溢流阀组件收口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件(301)分别沿所述辅压机构的垂直轴周向均布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DC减振器溢流阀组件收口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模本体(3)内位于辅压机构所在位置处设置有向上模本体(3)内部延伸的安装槽(302),所述辅压机构上端伸入设置在安装槽(302)内并与上模本体(3)滑动连接,下端从上模本体(3)上伸出设置在压紧件(301)之间,所述辅压机构和上模本体(3)之间设置有弹性件(404),当所述辅压机构推动阀组(2)运动时,所述弹性件(404)用于实现辅压机构和阀组(2)之间弹性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CDC减振器溢流阀组件收口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302)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安装槽(3021)和下安装槽(3022),所述上安装槽(3021)和下安装槽(3022)之间设置有凸起(303),所述辅压机构包括拉杆(401),所述拉杆(401)上端设置有与上安装槽(3021)侧壁配合的限位部(4011),所述拉杆(401)下端设置有与凸起(303)配合的滑动部(4012),在下安装槽(3022)内位于拉杆(401)下方设置有压头(402),所述拉杆(401)与压头(402)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滑动部(4012)上套设有弹性件(404),所述弹性件(404)一端和压头(402)抵接,另一端和所述凸起(303)下端面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CDC减振器溢流阀组件收口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401)下端面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压头(402)中间设置有穿孔,所述穿孔内设置有螺杆(403),所述螺杆(403)通过穿孔穿过压头(402)后与拉杆(401)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CDC减振器溢流阀组件收口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本体(3)上与压紧件(301)相对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孔(305)和固定孔(304),所述安装孔(305) 沿上模本体(3)轴向方向设置,所述固定孔(304)设置在上模本体(3)一侧并与安装孔(305)连通,所述固定孔(304)为螺纹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DC减振器溢流阀组件收口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上模具(5),所述第二上模具(5)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通孔(501),所述第二上模具(5)下端面上设置有与溢流阀组件壳体(1)弯曲变形位置相匹配的凸台(502),所述凸台(502)的台面与水平面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DC减振器溢流阀组件收口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具,所述下模具上设置有与壳体(1)下端配合的组件放置槽(60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CDC减振器溢流阀组件收口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包括下模本体(601)和下模座(602),所述下模座(602)设置在下模本体(601)上,下模座(602)与下模本体(601)之间形成所述组件放置槽(603)。
CN202221671273.5U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cdc减振器溢流阀组件收口模具 Active CN2175126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71273.5U CN217512686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cdc减振器溢流阀组件收口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71273.5U CN217512686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cdc减振器溢流阀组件收口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12686U true CN217512686U (zh) 2022-09-30

Family

ID=83393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71273.5U Active CN217512686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cdc减振器溢流阀组件收口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126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62516A (zh) 一种变截面异形管件充液压制成形方法
CN101767153B (zh) 一种复合成形模具
CN105215117A (zh) 立式大直径波纹管多波一次成型机以及波纹管成型方法
CN217512686U (zh) 一种cdc减振器溢流阀组件收口模具
CN205085209U (zh) 立式大直径波纹管多波一次成型机
CN218798729U (zh) 一种汽车紧固件冲压模具
CN111346975A (zh) 一种不锈钢管加工用内撑成型模具
CN113909370B (zh) 波纹管电磁成型用模架系统
CN205767666U (zh) 一种阻火圈芯材成型模具
CN108421890B (zh) 扩网翻边机构
CN211803382U (zh) 多功能成型复合模
CN108941413A (zh) 一种汽车锻压件生产模具
CN220636060U (zh) 一种防止上下模具移位的汽车冲压模具
CN221289389U (zh) 一种长寿命冷镦模具的耐磨结构
CN211614052U (zh) 一种汽车后备箱盖的模具
CN219786559U (zh) 一种齿轮箱用齿轮成型模具结构
CN217990551U (zh) 一种机械设计制造用冲压装置
CN211990577U (zh) 降噪式汽车冲压模具
CN219274235U (zh) 一种cyih-泵壳拉伸模具
CN218252345U (zh) 一种高强度铝合金生产用冲压成型装置
CN220970473U (zh) 一种热冲压产品成型用负角翻边机构
CN216883655U (zh) 一种适用于天线阵子安装的夹具
CN215544221U (zh) 一种汽车零件生产用模具
CN209886685U (zh) 粉末冶金整形上模
CN217343067U (zh) 一种水涨预压挤料胶封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