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12498U - 一种内循环型实验室通风柜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循环型实验室通风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12498U
CN217512498U CN202221385638.8U CN202221385638U CN217512498U CN 217512498 U CN217512498 U CN 217512498U CN 202221385638 U CN202221385638 U CN 202221385638U CN 217512498 U CN217512498 U CN 2175124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ipe
negative pressure
tank
exhau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8563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为建
马照
李梅
潘云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Wanrong System Integ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Wanrong System Integ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Wanrong System Integ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Wanrong System Integ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8563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124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124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124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循环型实验室通风柜,包括柜体、抽风组件、洗涤组件和控制组件,抽风组件、洗涤组件和控制组件均设置于柜体内,且抽风组件与洗涤组件之间风道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抽风组件与洗涤组件配合,可将实验室内气体吸入通风柜内,经过洗涤组件,将吸入的酸性或碱性的气体中和后排出。

Description

一种内循环型实验室通风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循环型实验室通风柜。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洁净实验室内都需要通风柜来维持室内空气流通,以避免实验室内的工作人员吸入一些对人体有害的气体、化学物质或有机体;目前一般实验室内所使用的的通风柜虽然可以维持实验室内与外界的空气流通,但通风柜排出的风需要经过外部的洗涤塔进行中和过滤,以避免排出的风中含有有害的化学物质,从而污染外界空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要解决的上述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内循环型实验室通风柜,其可以将实验室内空气过滤洗涤后循环排放至实验室内,无需再使用外部洗涤塔,节约成本,精简通风管路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循环型实验室通风柜,包括柜体、抽风组件、排风管路、洗涤组件和控制组件;柜体中段设有操作腔,操作腔下端设有操作台板,操作台板沿宽度方向的一侧设有操作池,操作池沿宽度方向的一侧端设有多个第一抽气孔,操作腔沿宽度方向的一侧壁上设有两组第二抽气孔,且两组第二抽气孔分别设置于操作腔沿宽度方向的一侧端的上段和下段;
抽风组件、洗涤组件和控制组件均设置于柜体内部,且抽风组件通过第一抽气孔与操作池之间风道连通,抽风组件通过第二抽气孔与操作腔之间风道连通;
抽风组件与洗涤组件之间风道连通,排风管路与洗涤组件之间风道连通;
控制组件与抽风组件、洗涤组件之间均电连接。
作为优选,抽风组件包括负压风机、第一抽风管、两个第二抽风管、一个合流管、一个过滤风管和梯形风管,柜体沿宽度方向的一侧壁上且位于操作台板下方的位置设有进风口,柜体的进风口上设有第一多孔网板,过滤风管一端与第一多孔网板固定连接,且过滤风管位于柜体内,合流管一端与过滤风管沿宽度方向的一侧壁固定连接,且合流管与过滤风管之间风道连通,第一抽风管设置于操作池上设有第一抽气孔的一侧端的外壁上,且第一抽风管覆盖全部第一抽气孔,两个第二抽风管分别对应两组第二抽气孔设置于操作腔沿宽度方向的一侧端上,每个第二抽风管均覆盖一组第二抽气孔,第一抽风管和两个第二抽风管均与合流管相连,且第一抽风管和两个第二抽风管均与合流管之间风道连通;负压风机进风端与过滤风管的另一端相连,过滤风管内设有初级过滤包;梯形风管截面积大的一端与负压风机的排风端相连,负压风机与控制组件之间电连接。
作为优选,洗涤组件包括酸性洗剂储存箱、碱性洗剂储存箱、积液罐、两个第一负压泵、多个喷淋洗涤管、多个雾化喷淋头、多个第二负压泵、一个第三负压泵和一个排液接头,酸性洗剂储存箱、碱性洗剂储存箱并排设置于柜体内部的下段,积液罐为矩形罐体,积液罐设置于柜体内部,积液罐内部设有送风管,且送风管一端穿过积液罐的侧壁露出,送风管露出积液罐的一端与梯形风管截面积小的一端相连,送风管的下端侧壁上设有多个排风孔;酸性洗剂储存箱和碱性洗剂储存箱的排液口分别设有一个第一电磁阀,两个第一负压泵的入口端分别与两个第一电磁阀相连,积液罐上端设有两个注液口,两个第一负压泵的出口端分别与两个注液口相连;积液罐的上端侧壁上设有多个出风口,多个喷淋洗涤管分别对应多个出风口设置于积液罐的上端,每个喷淋洗涤管的侧壁上均设有多个雾化喷淋头,雾化喷淋头的出口端伸入喷淋洗涤管内,多个第二负压泵分别对应多个喷淋洗涤管设置,每个第二负压泵的入口端均通过软管伸入积液罐内,每个第二负压泵的出口端均通过多通管接头与相应喷淋洗涤管上的多个雾化喷淋头相连,积液罐的一侧壁上且位于送风管下方的位置设有废液排出口,积液罐的废液排出口设有第二电磁阀,第二电磁阀与第三负压泵的入口端连通,第三负压泵的出口端与排液接头相连,排液接头固定设置于柜体沿宽度方向的一侧壁上,且排液接头露出柜体;第一负压泵、第二负压泵、第三负压泵、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均与控制组件之间电连接。
作为优选,操作池下端与积液罐上端通过软管水道连通。
作为优选,排风管路包括二次过滤罐、排风连管和排气扇,二次过滤罐为矩形罐,二次过滤罐的下端设有多个集风口,多个喷淋洗涤管的上端分别对应多个集风口与二次过滤罐的下端相连,二次过滤罐内部通过内隔板分隔为合流腔和过滤腔两个腔体,二次过滤罐的过滤腔内设有次级过滤包,内隔板上设有通风口,二次过滤罐远离通风口的一侧壁上且对应过滤腔位置设有排风口,排风连管一端与排风口相连,柜体沿宽度方向远离第一多孔网板的一侧壁的上段设有出风口,柜体的出风口闪共设有第二多孔网板,排气扇一端与第二多孔网板相连,排气扇另一端封闭,排气扇的下端侧壁设有缺口,排风连管另一端与对应排气扇下端的缺口与排气扇下端相连;排气扇与控制组件之间电性连接。
作为优选,控制组件包括PLC控制器和控制面板,PLC控制器和控制面板之间电性连接,负压风机、第一负压泵、第二负压泵、第三负压泵、第一电磁阀、排气扇以及第二电磁阀均与PLC控制器之间电性连接。
作为优选,柜体内部上端设有照明腔,照明腔下端设有透明玻璃板,照明腔内设有日光灯管,日光灯管与控制组件之间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设置的抽风组件、排风管路、洗涤组件配合,将实验室内空气吸入后,经过洗涤组件对吸入的空气进行过滤与中和后,再经过排风管路再次排放至实验室内,实现实验室内空气的内循环,节省成本,精简通风管路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轴向结构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4为图3中A-A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B处局部放大视图;
图6为图4中C处局部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1-6,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装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内循环型实验室通风柜,包括柜体、抽风组件、排风管路、洗涤组件和控制组件;柜体中段设有操作腔1,操作腔1下端设有操作台板2,操作台板2沿宽度方向的一侧设有操作池3,操作池3沿宽度方向的一侧端设有多个第一抽气孔3a,操作腔1沿宽度方向的一侧壁上设有两组第二抽气孔1a,且两组第二抽气孔1a分别设置于操作腔1沿宽度方向的一侧端的上段和下段;
抽风组件、洗涤组件和控制组件均设置于柜体内部,且抽风组件通过第一抽气孔3a与操作池3之间风道连通,抽风组件通过第二抽气孔1a与操作腔1之间风道连通;
实验室内操作人员在操作台板2上或操作池3内进行实验操作时,操作人员先通过控制组件控制抽风组件、排风管路和洗涤组件启动,根据实验操作时产生气体或液体的酸碱性质,选择向积液罐13内加入相反性质的洗涤剂对流经洗涤组件的空气进行过滤与中和,再经过排风管路排放至实验室内,从而实现实验室内空气的内循环;
实验室内一般设有补风系统,可保持实验室内具有少量新风送入,从而避免了实验室内空气具有异味。
抽风组件与洗涤组件之间风道连通,排风管路与洗涤组件之间风道连通;
控制组件与抽风组件、洗涤组件之间均电连接;
如图2所示,抽风组件包括负压风机4、第一抽风管5、两个第二抽风管6、一个合流管 7、一个过滤风管8和梯形风管9,柜体沿宽度方向的一侧壁上且位于操作台板2下方的位置设有进风口,柜体的进风口上设有第一多孔网板10,过滤风管8一端与第一多孔网板10固定连接,且过滤风管8位于柜体内,合流管7一端与过滤风管8沿宽度方向的一侧壁固定连接,且合流管7与过滤风管8之间风道连通,第一抽风管5设置于操作池3上设有第一抽气孔3a的一侧端的外壁上,且第一抽风管5覆盖全部第一抽气孔3a,第一抽风管5内产生负压时,操作池3内的空气可经过第一抽气孔3a流入第一抽风管5内;
两个第二抽风管6分别对应两组第二抽气孔1a设置于操作腔1沿宽度方向的一侧端上,每个第二抽风管6均覆盖一组第二抽气孔1a,第二抽风管6内产生负压时,操作腔1内的空气可经过第二抽气孔1a流入第二抽风管6内;
第一抽风管5和两个第二抽风管6均与合流管7相连,且第一抽风管5和两个第二抽风管6均与合流管7之间风道连通;负压风机4进风端与过滤风管8的另一端相连;负压风机4启动后,实验室内空气经过第一多孔网板10流入过滤风管8内,合流管7内产生负压,从而通过第一抽风管5和两个第二抽风管6,抽取操作腔1和操作池3内所产生的气体,并经过合流管7流入过滤风管8内;
过滤风管8内设有初级过滤包35;流入过滤风管8内的气体经过初级过滤包35过滤后,经过负压风机4排放至梯形风管9;
梯形风管9截面积大的一端与负压风机4的排风端相连,负压风机4与控制组件之间电连接。
洗涤组件包括酸性洗剂储存箱11、碱性洗剂储存箱12、积液罐13、两个第一负压泵14、多个喷淋洗涤管15、多个雾化喷淋头16、多个第二负压泵17、一个第三负压泵18和一个排液接头19;
酸性洗剂储存箱11、碱性洗剂储存箱12并排设置于柜体内部的下段,酸性洗剂储存箱 11内储存有酸性洗涤剂,碱性洗剂储存箱12内储存有碱性洗涤剂;
如图4和图5所示,积液罐13为矩形罐体,积液罐13设置于柜体内部,积液罐13内部设有送风管20,且送风管20一端穿过积液罐13的侧壁露出,送风管20露出积液罐13的一端与梯形风管9截面积小的一端相连,送风管20的下端侧壁上设有多个排风孔20a,向积液罐13内添加洗涤剂时,洗涤剂需漫过送风管20的上端;负压风机4排放至梯形风管9的空气进入送风管20后,经过送风管20的下端的排风孔20a排放至积液罐13的洗涤剂中,经过洗涤剂初步中和后,空气从积液罐13的洗涤剂中浮出;
酸性洗剂储存箱11和碱性洗剂储存箱12的排液口分别设有一个第一电磁阀21,两个第一负压泵14的入口端分别与两个第一电磁阀21相连,第一电磁阀21关闭时,与积液罐13 的洗涤剂挥发后产生的气体无法流入酸性洗剂储存箱11和碱性洗剂储存箱12,避免酸性洗剂储存箱11和碱性洗剂储存箱12内储存的洗涤剂被中和后失效;
积液罐13上端设有两个注液口13b,两个第一负压泵14的出口端分别与两个注液口13b 相连,第一负压泵14启动后,可将酸性洗剂储存箱11或碱性洗剂储存箱12内储存的洗涤剂泵送至积液罐13内;
如图5所示,积液罐13的上端侧壁上设有多个出风口13a,多个喷淋洗涤管15分别对应多个出风口13a设置于积液罐13的上端,每个喷淋洗涤管15的侧壁上均设有多个雾化喷淋头16,雾化喷淋头16的出口端伸入喷淋洗涤管15内,多个第二负压泵17分别对应多个喷淋洗涤管15设置,每个第二负压泵17的入口端均通过软管伸入积液罐13内,每个第二负压泵17的出口端均通过多通管接头与相应喷淋洗涤管15上的多个雾化喷淋头16相连;
本实施例中,软管、多通管接头等均为现有产品,且结构简单,因此未在图中画出;
积液罐13的洗涤剂中浮出后经过多个出风口13a分别流入多个喷淋洗涤管15内,每个喷淋洗涤管15所对应的第二负压泵17将积液罐13内的洗涤剂泵送至相应的多个雾化喷淋头16,经过多个雾化喷淋头16,将洗涤剂雾化成细小颗粒,从而增大洗涤剂与经过喷淋洗涤管 15的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空气经过喷淋洗涤管15,与雾化后的洗涤剂中和;
如图6所示,积液罐13的一侧壁上且位于送风管20下方的位置设有废液排出口,积液罐13的废液排出口设有第二电磁阀27,第二电磁阀27与第三负压泵18的入口端连通,第三负压泵18的出口端与排液接头19相连,排液接头19固定设置于柜体沿宽度方向的一侧壁上,且排液接头19露出柜体,可在排液接头19上连接软管,从而将排液接头19与外部回收箱连接,回收废液;
喷淋洗涤管15内雾化后的洗涤剂在重力作用下重新落入积液罐13内并聚积成液,在操作人员完成实验后,通过控制左键控制第二电磁阀27打开,第三负压泵18启动,将积液罐 13内的废液排放至外界的回收箱内。
第一负压泵14、第二负压泵17、第三负压泵18、第一电磁阀21和第二电磁阀27均与控制组件之间电连接;
操作池3下端与积液罐13上端通过软管水道连通;可将操作池3内的废液直接排入积液罐13进行中和。
如图2和图5所示,排风管路包括二次过滤罐22、排风连管23和排气扇24,二次过滤罐22为矩形罐,二次过滤罐22的下端设有多个集风口22a,多个喷淋洗涤管15的上端分别对应多个集风口22a与二次过滤罐22的下端相连,二次过滤罐22内部通过内隔板25分隔为合流腔和过滤腔两个腔体,空气进过经过喷淋洗涤管15内雾化后的洗涤剂中和后,经过集风口22a流入合流腔内,再经过通风口25a流入过滤腔;二次过滤罐22的过滤腔内设有次级过滤包34,经过过滤腔内的次级过滤包34对流入合流腔内的空气再次过滤,滤除空气中的部分水分,并吸收空气中的异味;内隔板25上设有通风口25a,二次过滤罐22远离通风口25a的一侧壁上且对应过滤腔位置设有排风口22b,排风连管23一端与排风口22b相连;
柜体沿宽度方向远离第一多孔网板10的一侧壁的上段设有出风口,柜体的出风口闪共设有第二多孔网板26,排气扇24一端与第二多孔网板26相连,排气扇24另一端封闭,排气扇24的下端侧壁设有缺口,排风连管23另一端与对应排气扇24下端的缺口与排气扇24下端相连;在排气扇24启动后,经过次级过滤包34过滤后的空气,通过排风连管23排放至实验室内。
排气扇24与控制组件之间电性连接;
控制组件包括PLC控制器和控制面板29,PLC控制器和控制面板29之间电性连接,负压风机4、第一负压泵14、第二负压泵17、第三负压泵18、第一电磁阀21、排气扇24以及第二电磁阀27均与PLC控制器之间电性连接;操作人员可通过控制面板29向PLC控制器输入指令,由PLC控制器控制负压风机4、第一负压泵14、第二负压泵17、第三负压泵18、第一电磁阀21、排气扇24以及第二电磁阀27的启停。
如图4所示,柜体内部上端设有照明腔30,照明腔30下端设有透明玻璃板31,照明腔内设有日光灯管32,日光灯管32与控制组件之间电连接;日光灯管32可为操作腔1照明。
柜体内部下段设有多个储物腔33。
本实施例的使用过程如下:实验室内操作人员在操作台板2上或操作池3内进行实验操作时,操作人员先通过控制组件控制抽风组件、排风管路和洗涤组件启动,根据实验操作时产生气体或液体的酸碱性质,选择向积液罐13内加入相反性质的洗涤剂对流经洗涤组件的空气进行过滤与中和,再经过排风管路排放至实验室内,从而实现实验室内空气的内循环。
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内循环型实验室通风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抽风组件、排风管路、洗涤组件和控制组件;所述柜体中段设有操作腔(1),操作腔(1)下端设有操作台板(2),操作台板(2)沿宽度方向的一侧设有操作池(3),所述操作池(3)沿宽度方向的一侧端设有多个第一抽气孔(3a),所述操作腔(1)沿宽度方向的一侧壁上设有两组第二抽气孔(1a),且两组第二抽气孔(1a)分别设置于操作腔(1)沿宽度方向的一侧端的上段和下段;
所述抽风组件、洗涤组件和控制组件均设置于柜体内部,且抽风组件通过第一抽气孔(3a)与操作池(3)之间风道连通,抽风组件通过第二抽气孔(1a)与操作腔(1)之间风道连通;
所述抽风组件与洗涤组件之间风道连通,排风管路与洗涤组件之间风道连通;
所述控制组件与抽风组件、洗涤组件之间均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型实验室通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抽风组件包括负压风机(4)、第一抽风管(5)、两个第二抽风管(6)、一个合流管(7)、一个过滤风管(8)和梯形风管(9),所述柜体沿宽度方向的一侧壁上且位于操作台板(2)下方的位置设有进风口,柜体的进风口上设有第一多孔网板(10),过滤风管(8)一端与第一多孔网板(10)固定连接,且过滤风管(8)位于柜体内,合流管(7)一端与过滤风管(8)沿宽度方向的一侧壁固定连接,且合流管(7)与过滤风管(8)之间风道连通,所述第一抽风管(5)设置于操作池(3)上设有第一抽气孔(3a)的一侧端的外壁上,且第一抽风管(5)覆盖全部第一抽气孔(3a),两个第二抽风管(6)分别对应两组第二抽气孔(1a)设置于操作腔(1)沿宽度方向的一侧端上,每个第二抽风管(6)均覆盖一组第二抽气孔(1a),所述第一抽风管(5)和两个第二抽风管(6)均与合流管(7)相连,且第一抽风管(5)和两个第二抽风管(6)均与合流管(7)之间风道连通;负压风机(4)进风端与过滤风管(8)的另一端相连,过滤风管(8)内设有初级过滤包(35);梯形风管(9)截面积大的一端与负压风机(4)的排风端相连,所述负压风机(4)与控制组件之间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循环型实验室通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洗涤组件包括酸性洗剂储存箱(11)、碱性洗剂储存箱(12)、积液罐(13)、两个第一负压泵(14)、多个喷淋洗涤管(15)、多个雾化喷淋头(16)、多个第二负压泵(17)、一个第三负压泵(18)和一个排液接头(19),所述酸性洗剂储存箱(11)、碱性洗剂储存箱(12)并排设置于柜体内部的下段,积液罐(13)为矩形罐体,积液罐(13)设置于柜体内部,积液罐(13)内部设有送风管(20),且送风管(20)一端穿过积液罐(13)的侧壁露出,送风管(20)露出积液罐(13)的一端与梯形风管(9)截面积小的一端相连,所述送风管(20)的下端侧壁上设有多个排风孔(20a);酸性洗剂储存箱(11)和碱性洗剂储存箱(12)的排液口分别设有一个第一电磁阀(21),两个第一负压泵(14)的入口端分别与两个第一电磁阀(21)相连,积液罐(13)上端设有两个注液口(13b),两个第一负压泵(14)的出口端分别与两个注液口(13b)相连;积液罐(13)的上端侧壁上设有多个出风口(13a),多个喷淋洗涤管(15)分别对应多个出风口(13a)设置于积液罐(13)的上端,每个喷淋洗涤管(15)的侧壁上均设有多个雾化喷淋头(16),雾化喷淋头(16)的出口端伸入喷淋洗涤管(15)内,多个第二负压泵(17)分别对应多个喷淋洗涤管(15)设置,每个第二负压泵(17)的入口端均通过软管伸入积液罐(13)内,每个第二负压泵(17)的出口端均通过多通管接头与相应喷淋洗涤管(15)上的多个雾化喷淋头(16)相连,积液罐(13)的一侧壁上且位于送风管(20)下方的位置设有废液排出口,积液罐(13)的废液排出口设有第二电磁阀(27),所述第二电磁阀(27)与第三负压泵(18)的入口端连通,第三负压泵(18)的出口端与排液接头(19)相连,排液接头(19)固定设置于柜体沿宽度方向的一侧壁上,且排液接头(19)露出柜体;所述第一负压泵(14)、第二负压泵(17)、第三负压泵(18)、第一电磁阀(21)和第二电磁阀(27)均与控制组件之间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循环型实验室通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池(3)下端与积液罐(13)上端通过软管水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循环型实验室通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管路包括二次过滤罐(22)、排风连管(23)和排气扇(24),二次过滤罐(22)为矩形罐,二次过滤罐(22)的下端设有多个集风口(22a),多个喷淋洗涤管(15)的上端分别对应多个集风口(22a)与二次过滤罐(22)的下端相连,二次过滤罐(22)内部通过内隔板(25)分隔为合流腔和过滤腔两个腔体,二次过滤罐(22)的过滤腔内设有次级过滤包(34),内隔板(25)上设有通风口(25a),二次过滤罐(22)远离通风口(25a)的一侧壁上且对应过滤腔位置设有排风口(22b),排风连管(23)一端与排风口(22b)相连,所述柜体沿宽度方向远离第一多孔网板(10)的一侧壁的上段设有出风口,柜体的出风口闪共设有第二多孔网板(26),排气扇(24)一端与第二多孔网板(26)相连,排气扇(24)另一端封闭,排气扇(24)的下端侧壁设有缺口,排风连管(23)另一端与对应排气扇(24)下端的缺口与排气扇(24)下端相连;排气扇(24)与控制组件之间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内循环型实验室通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PLC控制器和控制面板(29),所述PLC控制器和控制面板(29)之间电性连接,所述负压风机(4)、第一负压泵(14)、第二负压泵(17)、第三负压泵(18)、第一电磁阀(21)、排气扇(24)以及第二电磁阀(27)均与PLC控制器之间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型实验室通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内部上端设有照明腔(30),照明腔(30)下端设有透明玻璃板(31),照明腔内设有日光灯管(32),所述日光灯管(32)与控制组件之间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型实验室通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内部下段设有多个储物腔(33)。
CN202221385638.8U 2022-06-02 2022-06-02 一种内循环型实验室通风柜 Active CN2175124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85638.8U CN217512498U (zh) 2022-06-02 2022-06-02 一种内循环型实验室通风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85638.8U CN217512498U (zh) 2022-06-02 2022-06-02 一种内循环型实验室通风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12498U true CN217512498U (zh) 2022-09-30

Family

ID=83392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85638.8U Active CN217512498U (zh) 2022-06-02 2022-06-02 一种内循环型实验室通风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124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206395U (zh) 基于液氮冷凝的油气罐油气处理装置
CN217512498U (zh) 一种内循环型实验室通风柜
CN209549149U (zh) 化工用多功能除尘降酸废气处理设备
CN215428029U (zh) 一种新型环保的废气处理设备
CN211394589U (zh) 一种精锡冶炼炉渣多组烟气回收装置
CN213408760U (zh) 一种多功能药学实验台装置
CN215352701U (zh) 一种无尘车间换气除尘结构
CN111617620A (zh) 一种节能环保型工业烟气脱硫除尘装置及处理方法
CN220052416U (zh) 一种具有废气收集处理功能的混料搅拌装置
CN219091491U (zh) 一种酸雾净化机构
CN218221709U (zh) 超低排放一体塔
CN219674332U (zh) 一种油烟机
CN220248178U (zh) 一种柴油发电机废气治理装置
CN108654279A (zh) 一种多级式处理烟气尘的环保设备
CN216878443U (zh) 废气过滤排放机的导流吸附组件
CN216755876U (zh) 一种不饱和聚酯树脂生产用废气处理罐
CN218871650U (zh) 化工生产用废气无害化处理装置
CN220900001U (zh) 一种脱硫塔的烟气处理一体化装置
CN219462901U (zh) 一种节水降尘装置
CN217120599U (zh) 一种环保的喷漆设备
CN220834796U (zh) 一种废气二级冷凝回收装置
CN217698546U (zh) 一种能源与动力工程用废气处理装置
CN212188457U (zh) 一种吸附催化一体化废气治理设备
CN210717843U (zh) 一种水垢少的空调喷淋加湿装置
CN211876781U (zh) 烧结混料机烟气超低排放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