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95202U - 三维打印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三维打印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95202U
CN217495202U CN202220721488.7U CN202220721488U CN217495202U CN 217495202 U CN217495202 U CN 217495202U CN 202220721488 U CN202220721488 U CN 202220721488U CN 217495202 U CN217495202 U CN 2174952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ing
side wall
support
bottom plate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2148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元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nycub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nycub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nycub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nycub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2148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952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952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952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维打印设备,包括:打印箱、打印平台和打印头模组,所述打印箱设有打印腔,所述打印头模组和所述打印平台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打印腔内,所述打印头模组用于在所述打印平台上打印模型;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底板和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打印箱与所述支撑框架连接,所述支撑框架用于支撑并固定所述打印箱,以使所述底板与所述打印箱之间设有间隙。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打印腔室的温度稳定性较差,进而导致打印效果较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三维打印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三维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维打印设备。
背景技术
熔融沉积制造(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FDM)打印是一种将丝状的热熔性材料加热融化,然后依靠热熔材料层层叠加的原理,达到快速制造的目的的三维打印工艺。因此,FDM打印使用的打印耗材通常为热塑性材料,例如蜡、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copolymers,ABS)和尼龙等。
根据打印耗材的热熔温度不同,喷嘴的温度和打印腔室内的温度也不同。在打印高温工程耗材的过程中,打印腔室的温度通常需要保持稳定。在打印腔室放置在底板上的情况下,由于打印腔室和底板接触面积较大,会使得打印腔室内的温度较快地传递至底板,导致打印腔室的温度稳定性较差,进而导致打印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维打印设备,解决当前打印腔室的温度稳定性较差,进而导致打印效果较差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维打印设备,包括:打印箱、打印平台和打印头模组,所述打印箱设有打印腔,所述打印头模组和所述打印平台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打印腔内,所述打印头模组用于在所述打印平台上打印模型;
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底板和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打印箱与所述支撑框架连接,所述支撑框架用于支撑并固定所述打印箱,以使所述底板与所述打印箱之间设有间隙。
可选地,所述支撑框架包括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沿远离所述底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打印箱11对应的一侧为支撑面;所述打印箱包括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平行;
所述第一支撑杆的支撑面与所述第一侧壁连接。
可选地,所述支撑框架包括第一支撑杆和固定板,所述底板和所述固定板分别位于第一支撑杆相对的两端;所述打印箱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翻边,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侧壁连接围合成打印腔,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底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二端弯折形成所述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平行;
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翻边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板和/或所述翻边连接。
可选地,所述支撑框架包括第二支撑杆,所述打印箱包括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底板相对设置;
所述第二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底板之间,并且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壁连接。
可选地,所述三维打印设备还包括第一驱动模组;所述第一驱动模组包括导向组件和隔热罩,所述导向组件与所述打印头模组连接,以控制所述打印头模组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移动;所述隔热罩分别与所述导向组件和所述固定板连接,并随所述打印头模组的移动折叠或展开;其中,所述隔热罩与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围合形成打印腔。
可选地,所述三维打印设备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与所述支撑组件连接,以套设在所述打印箱外;所述外壳包括顶部外壳和主体外壳,所述顶部外壳与所述主体外壳可转动地连接;当所述顶部外壳盖合在所述主体外壳上时,所述顶部外壳与所述隔热罩的远离所述打印腔的一侧相对设置,所述顶部外壳与所述第一驱动模组围合成第一腔室。
可选地,所述顶部外壳上设置有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所述第一风扇的出风面朝向所述第一腔室设置,所述第二风扇的进风面朝向所述第一腔室设置。
可选地,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支撑脚,所述底板包括相背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底板的第一侧与所述支撑框架连接,所述底板的第二侧与所述支撑脚连接,所述支撑脚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周侧;所述底板的第二侧与所述主体外壳围合成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内设置有控制装置。
可选地,所述三维打印设备还包括触控屏,所述触控屏固定在所述打印箱上并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主体外壳上设置有与所述触控屏对应的第二开口,所述触控屏经所述第二开口裸露出外界。
可选地,所述三维打印设备还包括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设置在所述打印腔内与所述打印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照明装置用于对所述打印腔进行照明;
所述照明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触控屏用于接收用户的输入指令,并将所述输入指令发送至所述控制装置,以使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所述输入指令控制所述照明装置的工作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三维打印设备包括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底板和支撑框架,支撑框架与底板连接,打印箱与支撑框架连接,支撑框架用于支撑并固定打印箱,以使底板与打印箱之间设有间隙。通过上述支撑框架的设置,调整了打印箱与底板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底板与打印箱之间设有间隙。由于底板与打印箱之间设有间隙,使得所述打印箱与底板没有接触,从而降低了打印箱的热量传递至底板的速率,提高了打印箱内的温度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维打印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维打印设备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维打印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作定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维打印设备,包括:打印箱11、打印平台12和打印头模组13,打印箱11设有打印腔111,打印头模组13和打印平台12可移动地设置在打印腔111内,打印头模组13用于在打印平台12上打印模型;
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底板21和支撑框架22;支撑框架22与底板21连接,打印箱11与支撑框架22连接,支撑框架22用于支撑并固定打印箱11,以使底板21与打印箱11之间设有间隙。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三维打印设备包括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底板21和支撑框架22,支撑框架22与底板21连接,打印箱11与支撑框架22连接,支撑框架22用于支撑并固定打印箱11,以使底板21与打印箱11之间设有间隙。通过上述支撑框架22的设置,调整了打印箱11与底板21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底板21与打印箱11之间设有间隙。由于底板21与打印箱11之间设有间隙,使得打印箱11与底板21没有接触,从而降低了打印箱11的热量传递至底板21的速率,提高了打印箱11内的温度稳定性。
应理解的是,打印箱11的形状在此不做限定,且打印腔111的形状在此不做限定。打印箱11和打印腔111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打印箱11为长方体结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打印箱11为不规则体结构。为了方便描述,在后续的实施例中,将以打印箱11为长方体结构,打印腔111呈长方体设置为例进行说明。
应理解的是,打印箱11内设有打印腔111,打印头模组13和打印平台12可移动地设置在打印腔111内。通过驱动打印头模组13和打印平台12的移动,可以调整打印头模组13和打印平台12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使得打印头模组13在打印平台12的不同位置上进行打印。其中,打印头模组13和打印平台12在打印腔111内的移动方式在此不做限定,打印头模组13和打印平台12是至少部分位于打印腔111中。
应理解的是,支撑框架22与底板21的具体连接方式在此不做限定。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框架22与底板21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框架22与底板21通过螺纹连接等方式可拆卸地连接。
应理解的是,打印箱11与支撑框架22的具体连接方式在此不做限定。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打印箱11与支撑框架22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打印箱11与支撑框架22通过螺纹连接等方式可拆卸地连接。
应理解的是,在具体实现时,三维打印设备通常是水平放置在放置平台上的,且底板21相较于打印箱11靠近放置平台。因此支撑框架22用于与底板连接并支撑和固定打印箱11,以使底板21与打印箱11之间设有间隙可以理解为,支撑框架22用于抬起打印箱11,以使打印箱11与底板21不接触。
应理解的是,支撑框架22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框架22包括第一支撑杆221,第一支撑杆221的第一端与底板21连接,第一支撑杆221的第二端沿远离底板21的方向延伸,第一支撑杆221与打印箱11对应的一侧为支撑面;打印箱11包括第一侧壁,第一侧壁与第一支撑杆221平行;
第一支撑杆221的支撑面与第一侧壁连接。
应理解的是,第一支撑杆221呈长条形的板状结构,第一支撑杆221的支撑面设置为平面,第一支撑杆22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打印箱11的第一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通过使用螺栓穿过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以将第一支撑杆221和打印箱11连接,使第一支撑杆221支撑起打印箱11。其中,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可以设置为多个,以使打印箱11更好地与第一支撑杆221连接;其中,第一支撑杆221的支撑面还可以设置为弧面,本申请不对支撑面的形状做限定。
应理解的是,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底板21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做限定。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底板21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底板21通过螺纹连接等方式可拆卸地连接。
应理解的是,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与第一侧壁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做限定。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与第一侧壁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与第一侧壁通过螺纹连接等方式可拆卸地连接。
应理解的是,打印箱11包括第一侧壁,在打印箱11为长方体结构的情况下,第一侧壁可以理解为打印箱11的与底板21垂直的侧壁,且在三维打印设备水平放置在平台上的情况下,四个侧壁均垂直于放置平台。
应理解的是,第一侧壁与第一支撑杆211平行包括但不限于绝对平行,由于打印箱11的侧壁有可能不平整或者装配的误差等,导致第一侧壁与第一支撑杆211不是绝对平行,因此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侧壁与第一支撑杆211可以理解为基本平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框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支撑杆221,至少两个第一支撑杆221位于打印箱11的相对两侧,即打印箱11相对的两个第一侧壁均与第一支撑杆221连接。通过在打印箱11的相对两侧设置第一支撑杆,可以使第一支撑杆221更稳定地支撑打印箱11。应理解的是,第一支撑杆的数量在此不做限定。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的数量为一个。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支撑杆的分布方式在此不做限定。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的数量为偶数个,偶数个第一支撑杆对称分布。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框架22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底板21连接,另一端沿远离底板21的方向延伸;打印箱11包括第一侧壁;第一支撑杆与第一侧壁连接。通过第一支撑杆与第一侧壁连接,增大了第一支撑杆和打印箱11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打印箱11的稳定性,同时简化了支撑框架22的结构,降低了支撑框架22的成本。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支撑框架包括第一支撑杆221和固定板222,底板21和固定板222分别位于第一支撑杆221相对的两端;打印箱11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翻边1121,第一侧壁的第一端与第二侧壁连接围合成打印腔111,第二侧壁与底板21相对设置;第一侧壁的第二端朝弯折形成翻边1121,翻边1121与第二侧壁相平行;
固定板222与翻边1121连接,第一支撑杆221的一端与底板21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板222和/或翻边1121连接。
应理解的是,由于第一侧壁的第一端与第二侧壁连接围合成打印腔111,第一侧壁的第二端远离打印腔的方向弯折形成翻边1121,因此,打印箱11中与第二侧壁相对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开口112,其中,该翻边1121的长度和弯折角度在此不做限定。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翻边1121朝向第一开口112内设置,且弯折角度的范围为80°~10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翻边1121朝向第一开口112外设置,且弯折角度的范围为85°~95°。
应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12的任意一侧均设有翻边112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12的相对两侧均设有翻边1121。如图3所示,第一开口112的任意三侧设有翻边1121。
应理解的是,固定板222与翻边1121的具体连接方式在此不做限定。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板222与翻边1121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板222与翻边1121通过螺丝和螺栓等零件可拆卸地连接。
应理解的是,由于底板21和固定板222分别位于第一支撑杆221相对的两端,因此固定板222位于打印箱11设有第一开口112的一侧。固定板222的结构在此不做限定,在具体实现时,如图4所示,固定板222可以为环形框体。
应理解的是,第一支撑杆221的一端与底板21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做限定。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221的一端与底板21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221的一端与底板21通过螺纹连接等方式可拆卸地连接。
应理解的是,第一支撑杆221的另一端与固定板222和/或翻边1121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做限定。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221另一端与固定板222和/或翻边1121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221另一端与固定板222和/或翻边1121通过螺纹连接等方式可拆卸连接。
应理解的是,第一支撑杆221的另一端与固定板222和/或翻边1121连接可以理解为,在一种情况下,第一支撑杆221的另一端与固定板222连接,此时,固定板222位于翻边1121靠近底板21的一侧。在另一种情况下,第一支撑杆221的另一端与翻边1121连接,此时,固定板222位于翻边1121远离底板21的一侧。在另一种情况下,第三支撑板与固定板222和翻边1121均连接,此时固定板222可以位于翻边1121的任意侧。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框架22包括第一支撑杆221和固定板222,固定板222位于打印箱11远离底板21的一侧,且固定板222与翻边1121贴合连接,第一支撑杆221的一端与底板21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板222和/或翻边1121连接。通过第一支撑杆221与固定板222和/或翻边1121连接,可以在支撑并固定打印箱11的同时,通过固定板222和翻边1121的设置,增大第一支撑杆221与打印箱11的接触面积,提高第一支撑杆221和打印箱11的连接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框架22包括第二支撑杆,打印箱11包括第二侧壁,第二侧壁与底板21相对设置;
第二支撑杆位于第二侧壁与底板之间,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底板2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侧壁连接。
应理解的是,打印箱11的第二侧壁与底板21的平面相平行,第二侧壁上开设有第三通孔,第二支撑杆上开设有螺纹孔,通过使用螺母穿过第三通孔和螺纹孔,以将第二支撑杆和打印箱11连接,使第二支撑杆支撑起打印箱11。其中,第三通孔和螺纹孔均可以设置为多个,以使打印箱11更稳定地与第二支撑杆连接。
应理解的是,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底板21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做限定。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底板21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底板21通过螺纹连接等方式可拆卸地连接。
应理解的是,第二支撑杆与第二侧壁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做限定。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杆与第二侧壁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杆与第二侧壁通过螺纹连接等方式可拆卸地连接。
应理解的是,打印箱11包括第二侧壁,其中,第二侧壁可以理解为打印箱11靠近底板21设置的侧壁。在打印箱11为长方体结构的情况下,第二侧壁可以理解为长方体平行于底板21,且靠近底板21设置的侧壁。
应理解的是,第二支撑杆的数量在此不做限定。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杆的数量为一个。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杆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支撑杆的分布方式在此不做限定。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杆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支撑杆呈不规则分布。
应理解的是,为了提高打印箱11的稳定性,应使得打印箱11呈水平设置。在第二支撑杆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多个第二支撑杆的长度相同。当然,在第二侧壁为曲面或不规则平面的情况下,多个第二支撑杆的长度也可以不同。
应理解的是,第二支撑杆的形状在此不做限定。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杆为长方体结构,第二支撑杆与第二侧壁贴合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杆呈L型设置,且第二支撑杆部分与第二侧壁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框架22包括第二支撑杆,打印箱11包括第二侧壁,第二侧壁靠近底板21设置,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底板2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侧壁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底板2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侧壁连接可以理解为,第二支撑杆位于底板21与打印箱11之间,通过第二支撑杆的设置,可以通过缩短第二支撑杆的长度,降低支撑框架22的成本。
可选地,三维打印设备还包括第一驱动模组;第一驱动模组包括导向组件31和隔热罩32,导向组件31与打印头模组13连接,以控制打印头模组13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移动;隔热罩32分别与导向组件31和固定板222连接,并随打印头模组13的移动折叠或展开;其中,隔热罩32与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围合形成打印腔111。
应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且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表征的平面与打印平台12平行。打印头模组13可以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打印平台12可以沿第三方向移动,其中,第三方向垂直于打印平台12。
应理解的是,隔热罩32与导向组件31的具体连接方式在此不做限定。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热罩32与导向组件31通过粘接固定等方式固定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隔热罩32与导向组件31通过螺栓和螺母等零件可拆卸地连接。
应理解的是,隔热罩32与固定板222的具体连接方式在此不做限定。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热罩32与固定板222通过粘接固定等方式固定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隔热罩32与固定板222通过螺栓和螺母等零件可拆卸地连接。
应理解的是,隔热罩32分别与导向组件31和固定板222连接,并随打印头模组13的移动折叠或展开可以理解为,隔热罩32包括第一隔热罩和第二隔热罩,随着打印头模组13的移动,第一隔热罩和第二隔热罩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在第一状态下,第一隔热罩处于折叠状态且第二隔热罩处于展开状态;在第二状态下,第一隔热罩处于展开状态且第二隔热罩处于折叠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隔热罩的一端与导向组件31的第一端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板222的第一侧连接,第二隔热罩的一端与导向组件31的第二端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板222的第二侧连接。其中,导向组件3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为导向组件31的两相对端,固定板222的第一侧和固定板222的第二侧为固定板222的两相背侧。
应理解的是,由于隔热罩32与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围合形成打印腔111,隔热罩32用于覆盖至少部分第一开口112,从而降低打印腔111内的热量从第一开口112流失的速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模组包括导向组件31和隔热罩32,隔热罩32分别与导向组件31和固定板222连接,并随打印头模组13的移动折叠或展开。由于隔热罩32可以随打印头模组13的移动折叠或打开,因此可以使得打印头模组13在移动过程中,第一开口被隔热罩32覆盖,从而使得打印头模组13的移动对打印腔111内的热量散失影响较小,保证了打印腔111内的温度的稳定性。
可选地,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三维打印设备还包括外壳,外壳与支撑组件连接,以套设在打印箱11外;外壳包括顶部外壳41和主体外壳42,顶部外壳41与主体外壳42可转动地连接;当顶部外壳41盖合在主体外壳42上时,顶部外壳41与隔热罩32的远离打印腔111的一侧相对设置,顶部外壳41与第一驱动模组围合成第一腔室。
应理解的是,外壳与支撑组件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做限定。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热罩32与导向组件31通过粘接固定等方式固定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外壳与支撑组件通过螺栓和螺母等零件可拆卸连接。
应理解的是,外壳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做限定。由于外壳用于套设在打印箱11外,因此外壳的形状内设有容置腔,用于容置打印箱11和支撑框架。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外壳为呈长方体设置。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外壳也可以呈不规则体设置。
应理解的是,外壳包括顶部外壳41和主体外壳42,顶部外壳41和主体外壳42围合形成容置腔。顶部外壳41与主体外壳42可转动地连接可以理解为,通过转动顶部外壳41,外壳可以在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在第三状态下,顶部外壳41盖合在主体外壳42上时,顶部外壳41与隔热罩32远离打印腔111的一侧相对设置,顶部外壳41与第一驱动模组围合成第一腔室。在第四状态下,顶部外壳41打开,第一驱动模组暴露在外界。
在本实施例中,三维打印设备还包括外壳,外壳与支撑组件连接,以套设在打印箱11外;外壳包括顶部外壳41和主体外壳42,顶部外壳41与主体外壳42可转动地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转动顶部外壳41,一方面当顶部外壳41盖合在主体外壳42上时,顶部外壳41与隔热罩32的远离打印腔111的一侧相对设置,顶部外壳41与第一驱动模组围合成第一腔室,对第一腔室内的部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防止外界的灰尘等杂质粘附在第一驱动模组上;另一方面当顶部外壳41打开时,便于用户对第一腔室内的部件进行拆卸或更换。
可选地,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顶部外壳41上设置有第一风扇411和第二风扇412,第一风扇411的出风面朝向第一腔室设置,第二风扇412的进风面朝向第一腔室设置。
应理解的是,第一风扇411的出风面朝向第一腔室设置可以理解为,第一风扇411的进风面背离第一腔室设置,第一风扇411用于将第一腔室外的空气引人第一腔室内。第一风扇411的进风面朝向第一腔室内设置可以理解为,第一风扇411的出风面背离第一腔室设置,第一风扇411用于将第一腔室内的空气排出第一腔室外。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顶部外壳41上设置有第一风扇411和第二风扇412,第一风扇411的出风面朝向第一腔室设置,第二风扇412的进风面朝向第一腔室设置。通过第一风扇411和第二风扇412的设置,加速了第一腔室内的空气的流通,进而将第一腔室内的热量排出,降低了高温对第一腔室内的驱动部件的影响。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组件还包括支撑脚5,底板21包括相背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底板21的第一侧与支撑框架22连接,底板21的第二侧与支撑脚5连接,支撑脚5设置在底板21的周侧;底板21的第二侧与主体外壳42围合成第二腔室,第二腔室内设置有控制装置。
应理解的是,支撑脚5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做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制作支撑脚5的材料可以为橡胶或金属,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支撑脚5的设置,可以在三维打印设备与放置平台接触时提供一定的缓冲,降低对三维打印设备的影响。
应理解的是,支撑脚5设置在底板21的周侧可以理解为,支撑脚5在底板21上的垂直投影位于底板21的边缘位置。当然,在具体实现时,支撑脚5也可以设置在底板21的中心点附近。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组件还包括支撑脚5,底板21包括相背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底板21的第一侧与支撑框架22连接,底板21的第二侧与支撑脚5连接,支撑脚5设置在底板21的周侧;底板21的第二侧与主体外壳42围合成第二腔室,第二腔室内设置有控制装置。通过支撑脚5的设置,避免了底板21的第二侧与放置平台直接接触,对第二腔室内的控制装置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三维打印设备还包括触控屏,触控屏固定在打印箱11上并与控制装置电连接,主体外壳42上设置有与触控屏对应的第二开口,触控屏经第二开口裸露出外界。
应理解的是,触控屏与打印箱11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做限定。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屏与打印箱11为焊接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触控屏与打印箱11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其中,连接件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做限定。
应理解的是,主体外壳42上设置有与触控屏对应的第二开口可以理解为,触控屏在主体外壳42上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开口内,触控屏经所述第二开口裸露出外界,用户可以直接触碰到触控屏。
应理解的是,触控屏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可以理解为,触控屏可以通过接收用户的操作获取用户的输入指令,触控屏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可以将接收到的用户的输入指令传输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根据用户的输入指令使三维打印设备执行对应的功能。
应理解的是,触控屏与控制装置电连接的具体方式在此不做限定。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屏与控制装置为有线电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触控屏与控制装置为无线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三维打印设备还包括触控屏,触控屏固定在打印箱11上并与控制装置电连接,主体外壳42上设置有与触控屏对应的第二开口,触控屏在主体外壳42上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开口内。通过触控屏的设置,提高了用户对三维打印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控制的操作便捷度。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三维打印设备还包括照明装置,照明装置设置在打印腔111内与打印腔111的内壁固定连接,照明装置用于对打印腔111进行照明;
照明装置与控制装置电连接,触控屏用于接收用户的输入指令,并将输入指令发送至控制装置,以使控制装置基于输入指令控制照明装置的工作状态。
应理解的是,照明装置与打印腔111的内壁的具体连接方式在此不做限定。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照明装置与打印腔111的内壁为焊接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照明装置与打印腔111的内壁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其中,连接件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做限定。
应理解的是,照明装置与控制装置电连接的具体方式在此不做限定。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照明装置与控制装置为有线电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照明装置与控制装置为无线电连接。
应理解的是,触控屏用于接收用户的输入指令,并将输入指令发送至控制装置,以使控制装置基于输入指令控制照明装置的工作状态可以理解为,用户根据实际打印情况,通过触控屏输入指令。触控屏将接收到的用户输入的指令发送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基于用户输入的指令控制照明装置的工作状态。
为了方便理解,下面将举例说明。首先,用户需要使用三维打印设备进行打印,此时用户通过触控屏输入开启照明装置的指令。触控屏将接收到的用户的指令发送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即控制照明装置进入开启状态,对打印腔111进行照明。在打印完成后,用户通过触控屏输入关闭照明装置的指令。触控屏将接收到的指令发送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即控制照明装置进入关闭状态,停止对打印腔111进行照明。
在本实施例中,三维打印设备还包括照明装置,照明装置设置在打印腔111内与打印腔111的内壁固定连接,照明装置用于对打印腔111进行照明;照明装置与控制装置电连接,触控屏用于接收用户的输入指令,并将输入指令发送至控制装置,以使控制装置基于输入指令控制照明装置的工作状态。通过照明装置的设置,可以对打印腔111内进行照明,便于用户观察打印腔111内的打印情况。
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维打印设备,包括:打印箱11、打印平台12和打印头模组13,打印箱11设有打印腔111,打印头模组13和打印平台12可移动地设置在打印腔111内,打印头模组13用于在打印平台12上打印模型;
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底板21和支撑框架22;支撑框架22与底板21连接,打印箱11与支撑框架22连接,支撑框架22用于支撑并固定打印箱11,以使底板21与打印箱11之间设有间隙。
可选地,支撑框架包括第一支撑杆221,第一支撑杆221的第一端与底板21连接,第一支撑杆221的第二端沿远离底板21的方向延伸,第一支撑杆221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为支撑面;打印箱11包括第一侧壁,第一侧壁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支撑杆的延伸方向相同;
第一支撑杆221的支撑面与第一侧壁连接。
可选地,支撑框架包括第一支撑杆221和固定板222,底板21和固定板222分别位于第一支撑杆221相对的两端;打印箱11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翻边1121,第一侧壁的第一端与第二侧壁连接围合成打印腔111,第二侧壁与底板21相对设置;第一侧壁的第二端弯折形成翻边1121,翻边1121与第二侧壁相平行;
固定板222与翻边1121连接,第一支撑杆221的一端与底板21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板222和/或翻边1121连接。
可选地,支撑框架包括第二支撑杆,打印箱11包括第二侧壁,第二侧壁与底板21相对设置;
第二支撑杆位于第二侧壁与底板21之间,并且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底板2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侧壁连接。
可选地,三维打印设备还包括第一驱动模组;第一驱动模组包括导向组件31和隔热罩32,导向组件31与打印头模组13连接,以控制打印头模组13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移动;隔热罩32分别与导向组件31和固定板222连接,并随打印头模组13的移动折叠或展开;其中,隔热罩32的一侧与打印腔111连通。
可选地,三维打印设备还包括外壳,外壳与支撑组件连接,以套设在打印箱11外;外壳包括顶部外壳41和主体外壳42,顶部外壳41与主体外壳42可转动地连接;当顶部外壳41盖合在主体外壳42上时,顶部外壳41与隔热罩32的远离打印腔111的一侧相对设置,顶部外壳41与第一驱动模组围合成第一腔室。
可选地,顶部外壳41上设置有第一风扇411和第二风扇412,第一风扇411的出风面朝向第一腔室设置,第二风扇412的进风面朝向第一腔室设置。
可选地,支撑组件还包括支撑脚5,底板21包括相背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底板21的第一侧与支撑框架22连接,底板21的第二侧与支撑脚5连接,支撑脚5设置在底板21的周侧;底板21的第二侧与主体外壳42围合成第二腔室,第二腔室内设置有控制装置。
可选地,三维打印设备还包括触控屏,触控屏固定在打印箱11上并与控制装置电连接,主体外壳42上设置有与触控屏对应的第二开口,触控屏经第二开口裸露出外界。
可选地,三维打印设备还包括照明装置,照明装置设置在打印腔111内与打印腔111的内壁固定连接,照明装置用于对打印腔111进行照明;
照明装置与控制装置电连接,触控屏用于接收用户的输入指令,并将输入指令发送至控制装置,以使控制装置基于输入指令控制照明装置的工作状态。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三维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打印箱、打印平台和打印头模组,所述打印箱设有打印腔,所述打印头模组和所述打印平台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打印腔内,所述打印头模组用于在所述打印平台上打印模型;
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底板和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打印箱与所述支撑框架连接,所述支撑框架用于支撑并固定所述打印箱,以使所述底板与所述打印箱之间设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包括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沿远离所述底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打印箱对应的一侧为支撑面;所述打印箱包括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平行;
所述第一支撑杆的支撑面与所述第一侧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包括第一支撑杆和固定板,所述底板和所述固定板分别位于第一支撑杆相对的两端;所述打印箱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翻边,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侧壁连接围合成打印腔,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底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二端弯折形成所述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平行;
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翻边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板和/或所述翻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包括第二支撑杆,所述打印箱包括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底板相对设置;
所述第二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底板之间,并且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维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打印设备还包括第一驱动模组;所述第一驱动模组包括导向组件和隔热罩,所述导向组件与所述打印头模组连接,以控制所述打印头模组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移动;所述隔热罩分别与所述导向组件和所述固定板连接,并随所述打印头模组的移动折叠或展开;其中,所述隔热罩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围合形成所述打印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维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打印设备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与所述支撑组件连接,以套设在所述打印箱外;所述外壳包括顶部外壳和主体外壳,所述顶部外壳与所述主体外壳可转动地连接;当所述顶部外壳盖合在所述主体外壳上时,所述顶部外壳与所述隔热罩的远离所述打印腔的一侧相对设置,所述顶部外壳与所述第一驱动模组围合成第一腔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维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外壳上设置有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所述第一风扇的出风面朝向所述第一腔室设置,所述第二风扇的进风面朝向所述第一腔室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维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支撑脚,所述底板包括相背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底板的第一侧与所述支撑框架连接,所述底板的第二侧与所述支撑脚连接,所述支撑脚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周侧;所述底板的第二侧与所述主体外壳围合成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内设置有控制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三维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打印设备还包括触控屏,所述触控屏固定在所述打印箱上并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主体外壳上设置有与所述触控屏对应的第二开口,所述触控屏经所述第二开口裸露出外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三维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打印设备还包括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设置在所述打印腔内与所述打印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照明装置用于对所述打印腔进行照明;
所述照明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触控屏用于接收用户的输入指令,并将所述输入指令发送至所述控制装置,以使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所述输入指令控制所述照明装置的工作状态。
CN202220721488.7U 2022-03-29 2022-03-29 三维打印设备 Active CN2174952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21488.7U CN217495202U (zh) 2022-03-29 2022-03-29 三维打印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21488.7U CN217495202U (zh) 2022-03-29 2022-03-29 三维打印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95202U true CN217495202U (zh) 2022-09-27

Family

ID=83346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21488.7U Active CN217495202U (zh) 2022-03-29 2022-03-29 三维打印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952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831240A (en) Power supply apparatus
US9751218B2 (en) Robot
KR100628720B1 (ko) 영상투사장치
JPH11340695A (ja) 組立装置
CN211509550U (zh) 一种能够多个拼接使用的电气自动化控制柜
CN217495202U (zh) 三维打印设备
JP6125287B2 (ja) モータ駆動装置
EP0923280B1 (en) Controller with servo amplifier incorporated in cabinet
KR100414660B1 (ko) 로봇장치
JPH0923079A (ja) 電力変換装置
JPH0847938A (ja) 電動式射出成形機
CN220170279U (zh) 一种防混料的检测装置
KR200488977Y1 (ko) 송풍 기능을 갖는 드론 진열장
CN215870863U (zh) 充放电设备及其壳体
CN220240417U (zh) 一种汇流条叠焊试验机
JPH05121886A (ja) 電気機器の冷却フアン装置
JP2004111425A (ja) 部品装着装置
CN216850796U (zh) 一种工业电气自动化设备
CN216956864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计算机硬件安装机箱
CN210755788U (zh) 一种便于更换滤芯的空气等离子切割机
CN209986954U (zh) 一种基于协作机器人的模块化控制柜
CN210755748U (zh) 一种数字控制弧焊机
CN213264575U (zh) 一种可靠性高的铜钉机
CN215500219U (zh) 一种智能千兆无线网络控制器
CN217116818U (zh) 一种贴片机多机头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