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86204U - 一种多功能储能车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储能车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86204U
CN217486204U CN202220482411.9U CN202220482411U CN217486204U CN 217486204 U CN217486204 U CN 217486204U CN 202220482411 U CN202220482411 U CN 202220482411U CN 217486204 U CN217486204 U CN 2174862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storage
cavity
assembly
power supply
electrical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8241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波
孙丽敬
刘国宇
藺圣杰
王海涛
刘晓娟
邢通
黄鹭鹭
季宇
吴鸣
吕广宪
刘海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Online Shanghai Energy Internet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Online Shanghai Energy Internet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Online Shanghai Energy Internet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Online Shanghai Energy Internet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48241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862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862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862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储能车系统,第一分隔板与第二分隔板将容置空腔依次分隔成储能腔、通道以及换流腔;第一分隔板上开设有维护口,维护口上盖设有盖板,盖板与第一分隔板可拆卸连接;储能组件设置于储能腔,换流组件设置于换流腔内;容置空腔的外壁上设置有操作接口舱和电动汽车充电舱,操作接口舱内设置有接口单元,电动汽车充电舱内设置有交直流充电器;通过将容置空腔分隔成储能腔、通道以及换流腔,由此,提高了容置空腔结构的紧凑性;通过盖板与第一分隔板可拆卸连接,由此,便于对储能组件进行维护;通过设计接口单元与电动汽车充电舱,实现多车并联,实现为电动汽车交直流充电,并通过充电桩与电网实现功率互济。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储能车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储能车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电力的依赖性日益增强,现代社会持续供电的高可靠性依赖于电网网架结构,电网管理水平和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其中移动电源是重要的电源装备。一方面在电力、市政等部门的正常检修、施工中需要有合适容量和技术特性的装备来保证不停电作业,另一方面在应对极端天气、抢险救灾、重大活动中都需要不间断电源保证电力供应,还有在偏远乡村、牧区需要合适的、可方便移动的储能电力作为生产生活能源。此外,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发展对移动电源的需求急速增长,对作战和训练时的电力供应也提出了容量、功率和环境适配性的技术新要求。
在电力、市政等多领域,应急电源车或者移动电源作业车通常以柴油发电技术实现形式为主。柴油发电机启动时间长,供电电压、频率波动大,与电网和/或负荷不能实现快速无缝切换,能量转换效率低,并且柴油发电机不可避免会带来环境和噪声污染,同时柴油发电机体积重量限制了移动储能车的快速机动性能。近些年随着储能技术快速发展和储能成本的下降,出现了利用电化学电池储能、飞轮储能和超级电容储能作为电源的应急电源车或移动电源作业车,其基于各自容量、功能等技术特性在不同的行业上各有应用,其中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主的电化学储能电源车,因其较其他类型电源车具有高安全性、绿色环保、静音高效、作业方式快速便捷、运行成本较低获得了最广泛的应用。
然而,磷酸铁锂储能移动电源车主要包括250kWh/500kWh集装箱储能车和150kW/300kWh重卡储能车,集装箱储能车和重卡储能车的容量和功率较大,适用于较大容量的配电网台区作业,但其依托集装箱车或重型卡车承载,整体车长达到6~11米,甚至更长,导致道路通过性与机动灵活性均较差,同时,维护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储能车系统,其优点是能够提高道路通过性和机动灵活性,同时,便于维护。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多功能储能车系统,包括承载车、储能组件以及换流组件;所述承载车上设置有容置空腔,所述容置空腔内插设有第一分隔板与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与所述第二分隔板沿着所述容置空腔的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分隔板与所述第二分隔板将所述容置空腔依次分隔成储能腔、通道以及换流腔;所述第一分隔板上开设有维护口,所述通道通过所述维护口与所述储能腔连通,所述维护口上盖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第一分隔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储能组件设置于所述储能腔,所述换流组件设置于所述换流腔内,所述储能组件与所述换流组件电连接;所述储能组件用于通过所述换流组件为外界设备充电。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储能车系统,所述储能组件包括高压包、多个电池包以及放置架,所述放置架设置在所述储能腔内,多个所述电池包均放置于所述放置架上,所述高压包放置于所述放置架上,多个所述电池包均与所述高压包电连接。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储能车系统,所述储能组件上设置有预警组件,所述预警组件用于抑制火灾和产生警报。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储能车系统,所述储能腔内设置有无线通讯基站应急电源,所述无线通讯基站应急电源位于所述储能组件的一侧,所述无线通讯基站应急电源与所述换流组件电连接,所述换流组件用于为所述无线通讯基站应急电源供电,所述无线通讯基站应急电源为无线通讯基站在紧急情况下供电。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储能车系统,所述换流组件包括换流器模块、隔离变压器以及静态电源切换开关,所述换流器模块一端与所述储能组件电连接,所述换流器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隔离变压器电连接,所述隔离变压器远离所述换流器模块的一端与所述静态电源切换开关电连接。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储能车系统,所述容置空腔的外壁上设置有操作接口舱,所述操作接口舱内设置有接口单元,所述接口单元与所述换流组件电连接。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储能车系统,所述接口单元包括市电接口、负荷接口、并联接口、地线接口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市电接口、所述负荷接口、所述并联接口和/或所述地线接口与所述静态电源切换开关电连接;所述并联接口用于多车并联。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储能车系统,所述换流腔内设置有电缆组件,所述电缆组件包括电缆线以及绞盘机,所述电缆线缠绕于所述绞盘机上,所述绞盘机用于缠绕和松放所述电缆线。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储能车系统,所述换流腔的外壁上设置有控制舱,所述控制舱内设置有显示监控屏、不间断电源、消防急操作面板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消防急操作面板通过二次配电面板与所述换流组件电连接,所述显示监控屏通过开关电源与所述二次配电面板电连接,所述二次配电面板设置于所述控制舱内,所述开关电源用于为所述显示监控屏供电;所述不间断电源用于为整车失电时临时供电电源。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储能车系统,所述换流腔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电动汽车充电舱,所述电动汽车充电舱内设置有交直流充电器,所述交直流充电器的一端与所述静态电源切换开关电连接,所述交直流充电器的另一端用于与外置设备连接的交直流充电枪电连接。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储能车系统,所述储能腔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直流充电舱,所述直流充电舱内设置有直流充电插座,所述直流充电插座的一端通过转接模块与所述储能组件电连接,所述直流充电插座用于与外置的充电桩电连接,以对所述储能组件充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本申请提供的多功能储能车系统包括承载车、储能组件以及换流组件;承载车上设置有容置空腔,容置空腔内插设有第一分隔板与第二分隔板,第一分隔板与第二分隔板沿着容置空腔的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分隔板与第二分隔板将容置空腔依次分隔成储能腔、通道以及换流腔;第一分隔板上开设有维护口,通道通过维护口与储能腔连通,维护口上盖设有盖板,盖板与第一分隔板可拆卸连接;储能组件设置于储能腔,换流组件设置于换流腔内,储能组件与换流组件电连接;储能组件用于通过换流组件为外界设备充电;一方面,通过将容置空腔分隔成储能腔、通道以及换流腔,由此,提高了容置空腔结构的紧凑性;同时,提高了道路通过性和机动灵活性;另一方面,通过盖板与第一分隔板可拆卸连接,由此,便于对储能组件进行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储能车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储能车系统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储能车系统的右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储能车系统的后视图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储能车系统的后视图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储能车系统的电气连接原理图。
图中,1、多功能储能车系统;10、承载车;11、壳体;110、容置空腔;1101、储能腔;1102、通道;1103、换流腔;1104、第一分隔板;1105、第二分隔板;1106、伸缩梯;1107、照明灯;1108、声光报警器;111、转动门;1111、进风口;1112、止挡件;112、通风口;113、阻挡件;114、消防泄压口;115、对开门;1151、出风口;1152、阻隔件;116、直流充电舱;1161、直流充电插座;12、车体;121、车头;20、储能组件;201、高压包;202、电池包;203、放置架;21、预警组件;22、无线通讯基站应急电源;23、空调;31、换流组件;311、隔离变压器;312、静态电源切换开关;32、接口单元;321、市电接口;322、负荷接口;323、并联接口;324、地线接口;33、操作接口舱;34、电缆组件;35、控制舱;351、移动基站电源接口;36、电动汽车充电舱;361、交直流充电器;362、交直流充电枪;37、安装舱;371、压缩机;40、汽油机舱;50、转接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多功能储能车系统1,包括承载车10;承载车10上设置有容置空腔110,容置空腔110内插设有第一分隔板1104与第二分隔板1105,第一分隔板1104与第二分隔板1105沿着容置空腔110的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分隔板1104与第二分隔板1105将容置空腔110依次分隔成储能腔1101、通道1102以及换流腔1103。
具体的,承载车10包括车体12以及壳体11,壳体11设置于车体12的上部,壳体11围设成容置空腔110,容置空腔110呈封闭状,第一分隔板1104与第二分隔板1105平行设置,第一分隔板1104与第二分隔板1105均与车体12的延伸方向垂直。
其中,第一分隔板1104与第二分隔板1105将容置空腔110分隔成储能腔1101、通道1102以及换流腔1103三个独立的空间,以图1所示方位为例,储能腔1101、通道1102以及换流腔1103由左向右依次设置,通道1102用于工操作人员走动,对多功能储能车系统1进行维护。
本实施例中,容置空腔110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进口,进口与通道1102对应设置,进口与通道1102连通,进口上设置有转动门111,转动门111通过合页壳体11连接,转动门111能够相对壳体11转动,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旋转转动门111将进口打开,操作人员通过进口进入通道1102内,进而对多功能储能车系统1内部进行维护。
为了便于操作人员进行维护,通道1102的内顶上设置有照明灯1107,照明灯1107为操作人员提供照明。
为了便于操作人员上下车,通道1102朝向进口的一端设置有伸缩梯1106,在使用过程中,打开转动门111,将伸缩梯1106伸长,此时,伸缩梯1106背离通道1102的一端与地面抵接,操作人员通过伸缩梯1106进入通道1102内。
继续参照图1和图3,本实施例中,通道1102背离进口的一端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声光报警器1108,避免外人进入车内,提高多功能储能车系统1的安全性。
其中,为了使容置空腔110内通风,避免容置空腔110内温度升高,转动门111上设置有进风口1111,进风口1111贯通转动门111,进风口1111上设置止挡件1112,由此,避免外界物体进入通道1102内,提高了多功能储能车系统1的使用寿命。
继续参照图1和图2,通道1102背离转动门111的一侧的内侧壁上开设有通风口112,通风口112沿着容置通道1102的高度方向延伸,通风口112贯穿通道1102的内侧壁,为避免外界物体进入通道1102内,通风口112设置有阻挡件113。
示例性的,止挡件1112可为百叶窗,当然,止挡件1112也可为纱窗。在止挡件1112采用百叶窗时,一方面便于容置空腔110内通风,另一方面,在阴雨天气,关闭百叶窗,避免雨水流入通道1102内。
需要说明的是,止挡件1112与阻挡件113的结构基本一致,在此对阻挡件113的结构不予赘述。
继续参照图4和图5,为了便于安装和维护换流组件31,容置空腔110背离车体12上的车头121的一端开设有安装口,安装口与换流腔1103连通,安装口设置有对开门115,在对开门115处于闭合状态时,换流腔1103处于封闭状态,对开门115打开时,便于安装和维护换流组件31。
本实施例中对开门115上开设有出风口1151,出风口1151与换流腔1103连通,便于对换流腔1103进行通风散热,出风口1151上设置有阻隔件1152,阻隔件1152用于阻止外界物体进入换流腔1103内,同时便于换流腔1103内的空气流通;第二分隔板1105上开设有通气孔,通气孔贯通第二分隔板1105,通气孔与换流腔1103连通;通过设置通气孔和出风口1151,以使风由进风口1111与通风口112进入通道1102,风经过通气孔由出风口1151流出,保证风道完全穿过换流组件31,且满足换流组件31运行时的通风量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阻隔件1152与止挡件1112的结构基本一致,在此对阻隔件1152的结构不予赘述。
示例性的,承载车10可采用依维柯车,当然,承载车10还可采用客车。在承载车10采用依维柯车的可实现方式中,提高了多功能储能车系统1的灵活性,同时车体12长度、高度和转弯半径可满足我国绝大部分城乡道路通过要求。
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储能车系统1还包括储能组件20与换流组件31,储能组件20设置于储能腔1101,换流组件31设置于换流腔1103内,储能组件20与换流组件31电连接;储能组件20用于通过换流组件31为外界设备充电。
为了便于对储能组件20的维护,第一分隔板1104上开设有维护口,通道1102通过维护口与储能腔1101连通,维护口上盖设有盖板,盖板与第一分隔板1104可拆卸连接。在需要对储能组件20进行维护时,操作人员进入通道1102内,将盖板由第一分隔板1104上拆下,通过维护口进入储能腔1101内,便于对储能组件20进行维护。
继续参照图2和图6,储能腔110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直流充电舱116,直流充电舱116内设置有直流充电插座1161,直流充电插座1161一端通过转接模块50与储能组件20电连接,直流充电插座1161用于与外置的充电桩电连接,以对储能组件20进行充电。
为了便于储能组件20对外置充电桩进行反充电,储能腔1101内设置有通讯控制器,通讯控制器与储能组件20通信连接,通讯控制器控制储能组件20和外置充电桩之间的充电功能,在使用过程中,外置充电桩上的充电枪插设于直流充电插座1161上,通讯控制器接收到储能组件20输送过来的对外置充电桩进行反充电信号,通讯控制器控制储能组件20的直流接触器闭合,以对外置充电桩进行反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充电功能包括正充与反冲,其中,正充即为外置充电桩对储能组件20进行充电,反冲即为储能组件20对外置充电桩进行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在储能组件20对外置充电桩进行反充电时,此时的外置充电桩需要是V2G型充电桩(vehicle to grid)。
其中,直流充电舱116设置于壳体11背离转动门111的一侧。
多功能储能车系统壳体的顶部设置有通讯系统,通讯系统包括北斗/蜂窝通讯模块与天线,北斗/蜂窝通讯模块用于与第三方远程监控平台实现数据通讯,实时监测多功能储能车系统1的地理位置和运行状态情况。
进一步地,多功能储能车系统控制舱内配置有物联代理装置,物联代理装置用于与电力系统内部远程监控平台实现数据通讯,实时监测多功能储能车系统的地理位置和运行状态情况。
需要说明的,电力系统为公司电网。
其中,通信系统具备北斗全球报文通信和4G(兼容2G)网络双模通信能力,全球定位兼容北斗和GPS;物联代理装置可基于无线公网通讯。
继续参照图1和图6,本实施例中,储能组件20包括高压包201、多个电池包202以及放置架203,放置架203设置在储能腔1101内,多个电池包202均放置于放置架203上,高压包201放置于放置架203上,多个电池包202均与高压包201电连接。
具体的,放置架203可成长方体状,放置架203包括四个立杆以及多个放置板,四个立杆围设成长方体空间,多个放置板沿着立杆的中轴线方向间隔设置于长方体空间内,四个立杆的外周壁均与放置板连接,相邻两个放置板之间形成容纳腔,多个电池包202与高压包201分别放置于多个容纳腔内。
其中,高压包201背离电池包202通过转接模块50与直流充电插座1161电连接。高压包201与换流组件31电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储能组件20上设置有预警组件21,预警组件21用于抑制火灾和产生警报;通过设置预警组件21,避免在储能组件20损坏时,储能组件20温度升高,此时预警组件21会产生报警进而抑制火灾的发生。
具体的,预警组件21包括火灾抑制器与预警器,其中,火灾抑制器用于抑制火灾的发生;预警器用于生成警报声,便于操作人员及时发现危险。
示例性的,火灾预警器可采用热气溶胶火灾抑制器,当然,火灾抑制器还可采用七氟丙烷型或全氟己酮型抑制器。
其中,储能腔110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消防泄压口114,消防泄压口114贯通储能腔1101的内侧壁,储能腔1101通过消防泄压口114与外界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消防泄压口114与转动门111位于壳体11的同侧。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储能腔1101内设置有无线通讯基站应急电源22,无线通讯基站应急电源22位于储能组件20的一侧,无线通讯基站应急电源22与换流组件31电连接,换流组件31用于为无线通讯基站应急电源22供电,无线通讯基站应急电源22为无线通讯基站在紧急情况下供电;通过设置应急电源22,应急电源22可用于为4G/5G无线通讯基站提供包括12V、48V及220V等多电压等级应急电源。
为了使储能腔1101内的温度处于恒温状态,储能腔110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空调23,空调23位于储能组件20背离无线通讯基站应急电源22的一侧。
继续参照图1、图3以及图6,本实施例中,换流组件31包括换流器模块、隔离变压器311(即为PCS柜)以及静态电源切换开关312(即为STS柜),换流器模块一端与储能组件20电连接,换流器模块的另一端与隔离变压器311电连接,隔离变压器311远离换流器模块的一端与静态电源切换开关312电连接。
其中,换流组件31的功率范围为90KW-110KW,本实施例中换流组件31的功率为100KW,由此,可实现并离网≤20ms切换。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容置空腔110的外壁上设置有操作接口舱33,操作接口舱33内设置有接口单元32,接口单元32与换流组件31电连接。
具体的,操作接口舱33设置于换流腔1103的外侧壁上,且操作接口舱33与转动门111位于壳体11的同侧,其中,接口单元32设置于操作接口舱33内。
继续参照图6,换流模块的一端与高压包201电连接,换流模块背离高压包201的一端与隔离变压器311(即为PCS柜)电连接,隔离变压器311背离换流模块的一端与静态电源切换开关312(即为STS柜)电连接,静态电源切换开关312(即为STS柜)与接口单元32电连接。
其中,静态电源切换开关312(即为STS柜)与无线通讯基站应急电源22电连接,静态电源切换开关312(即为STS柜)用于为无线通讯基站应急电源22供电。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接口单元32包括市电接口321、负荷接口322、并联接口323、地线接口324中的至少一种,市电接口321、负荷接口322、并联接口323和/或地线接口324与静态电源切换开关312(即为STS柜)电连接;并联接口323用于多车并联;通过设置并联接口323,以实现多车并联,进而实现了更大能量与功率的运用。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接口单元32包括市电接口321、负荷接口322、并联接口323以及地线接口324,且市电接口321、负荷接口322、并联接口323以及地线接口324沿着承载车10的行驶方向间隔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并联接口323可实现多辆多功能储能车系统1并联,实现超过100kWh能量和100kW功率需求。
继续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换流腔1103内设置有电缆组件34,电缆组件34包括电缆线以及绞盘机,电缆线缠绕于绞盘机上,绞盘机用于缠绕和松放电缆线;通过设置绞盘机,由此,便于电缆线的缠绕与松放。
为了便于绞盘机转动,电缆组件34还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静态电源切换开关312(即为STS柜)电连接,静态电源切换开关312(即为STS柜)用于为驱动电机供电,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绞盘柜连接,驱动电机转动带动绞盘机上的卷筒转动,此时,电缆线缠绕于卷筒上。在使用电缆线时,驱动电机带动卷筒反向转动,以使电缆线松放下来(即电缆线与卷筒分离)。
示例性的,电缆线可采用三相四线电缆。
在使用过程中,在电缆线的一端接入负荷接口322时,另一端与负荷连接;在电缆线的一端接入市电接口321时,电缆线的另一端与市电连接;在两辆或多辆多功能储能车系统1并联时,电缆线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辆多功能储能车系统1上的并联接口323连接。
继续参照图1、图3与图6,本实施例中,换流腔1103的外壁上设置有控制舱35,控制舱35内设置有显示监控屏、不间断电源(即为UPS)、消防急操作面板中的至少一种,消防急操作面板通过二次配电面板与换流组件31电连接,显示监控屏通过开关电源与二次配电面板电连接,二次配电面板设置于控制舱35内,开关电源用于为显示监控屏供电;不间断电源(即为UPS)用于为整车失电时临时供电电源;通过设置显示监控屏,显示监控屏用于控制储能组件20与换流组件31。
以图3所示方位为例,控制舱35与操作接口舱33舱位于壳体11的同一侧,控制舱35位于操作接口舱33的上部,控制舱35与操作接口舱33间隔设置。
在使用过程中,消防监控屏用于手动或者自动启停预警组件21;其中,显示监控屏与开关电源电连接,开关电源背离显示监控屏的一端通过控制开关与二次配电面板连接,二次配电面板背离开关电源的一端与静态电源切换开关312(即为STS柜)电连接。
消防急操作面板一端通过连接开关与二次配电面板电连接,二次配电面板的另一端与静态电源切换开关312(即为STS柜)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不间断电源(即为UPS)为独立电源,不间断电源(即为UPS)用于为整车系统失电时的临时供电电源。
其中,控制舱35内还设置有二次配电面板的总开关、移动基站电源接口351、电气量采集接口以及指示灯,总开关与二次配电面板电连接,总开关用于控制二次配电面板的开启与关闭;移动基站电源接口351与静态电源切换开关312(即为STS柜)电连接,移动基站电源接口351用于与物联代理装置电连接,以便于为物联代理装置供电;电气量采集接口与二次配电面板电连接,电气量采集接用于与低压配电台区电连接,以实现对低压配电台区实时电气量的测量。
具体的,二次配电面板与不间断电源(即为UPS)电连接,换流组件31和外部电源(或多功能储能车系统1内的汽油发电机)均与UPS电连接;即二次配电面板可由STS柜通过UPS供电,二次配电面板也可由外部电源(或汽油发电机)通过UPS供电,当STS柜、外部电源(或汽油发电机)均失电或掉电时,此时,UPS提供临时供电。
本实施例中,储能腔110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汽油机舱40,汽油发电机设置于汽油机舱40内。
其中,汽油机舱40与转动门111位于壳体11的同一侧。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换流腔1103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电动汽车充电舱36,电动汽车充电舱36内设置有交直流充电器361,交直流充电器361的一端与静态电源切换开关312(即为STS柜)电连接,交直流充电器361的另一端用于与外置设备连接的交直流充电枪362电连接。
具体的,电动汽车充电舱36与直流充电舱116位于壳体11的同侧,交直流充电枪362放置于电动汽车充电舱36内,交直流充电枪362背离交直流充电器361的一端用于与电动车连接,以便于为电动车进行充电。
继续参照图6,交直流充电枪362与交直流充电器361电连接,交直流充电器361背离交直流充电枪362的一端与STS柜312电连接。
其中,本实施例中,换流腔1103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安装舱37,安装舱37内设置有用于与空调23连接的压缩机371,压缩机371与二次配电面板电连接。安装舱37与电动汽车充电舱36位于壳体11的同侧。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操作接口舱33、控制舱35、直流充电舱116、电动汽车充电舱36、安装舱37以及汽油机舱40等均设置有端盖,通过设置端盖,避免外界物体进入舱体内。
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储能车系统1的使用过程为:当多功能储能车系统1并入电网时,由多功能储能车系统1和电网同时给负荷进行供电;当电网出现波动或者电网失电时,多功能储能车系统1进行并离网无缝切换,保证负荷供电的持续性。
多功能储能车系统1可以通过低压配电台区接入电网,实现对低压配电台区的削峰填谷,也可以直接通过V2G充电桩实现对电网反馈入功率。
当多功能储能车系统1中储能组件20电量不足时,既可以通过市电接口321,通过STS柜312交流转直流对二次配电面板充电,也可以直接使用外置充电桩通过直流充电插座1161直接为储能组件20充电。
其中,多功能储能车系统1的交直充电枪可以为路面电量不足的电动汽车实施机动化充电,充电方式既可以为20kW直流快充,也可以为7kW交流慢充。
本申请提供的多功能储能车系统1包括承载车10、储能组件20以及换流组件31;承载车10上设置有容置空腔110,容置空腔110内插设有第一分隔板1104与第二分隔板1105,第一分隔板1104与第二分隔板1105沿着容置空腔110的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分隔板1104与第二分隔板1105将容置空腔110依次分隔成储能腔1101、通道1102以及换流腔1103;第一分隔板1104上开设有维护口,通道1102通过维护口与储能腔1101连通,维护口上盖设有盖板,盖板与第一分隔板1104可拆卸连接;储能组件20设置于储能腔1101,换流组件31设置于换流腔1103内,储能组件20与换流组件31电连接;储能组件20用于通过换流组件31为外界设备充电;一方面,通过将容置空腔110分隔成储能腔1101、通道1102以及换流腔1103,由此,提高了容置空腔110结构的紧凑性;同时,提高了道路通过性和机动灵活性;另一方面,通过盖板与第一分隔板1104可拆卸连接,由此,便于对储能组件20进行维护。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储能车系统1,具有如下优点:该装置结构简单且紧凑、制作容易,易于维护,灵活性强,便于操作。
应当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1)

1.一种多功能储能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车、储能组件以及换流组件;
所述承载车上设置有容置空腔,所述容置空腔内插设有第一分隔板与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与所述第二分隔板沿着所述容置空腔的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分隔板与所述第二分隔板将所述容置空腔依次分隔成储能腔、通道以及换流腔;
所述第一分隔板上开设有维护口,所述通道通过所述维护口与所述储能腔连通,所述维护口上盖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第一分隔板可拆卸连接;
所述储能组件设置于所述储能腔,所述换流组件设置于所述换流腔内,所述储能组件与所述换流组件电连接;
所述储能组件用于通过所述换流组件为外界设备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储能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组件包括高压包、多个电池包以及放置架,所述放置架设置在所述储能腔内,多个所述电池包均放置于所述放置架上,所述高压包放置于所述放置架上,多个所述电池包均与所述高压包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储能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组件上设置有预警组件,所述预警组件用于抑制火灾和产生警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储能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腔内设置有无线通讯基站应急电源,所述无线通讯基站应急电源位于所述储能组件的一侧,所述无线通讯基站应急电源与所述换流组件电连接,所述换流组件用于为所述无线通讯基站应急电源供电,所述无线通讯基站应急电源为无线通讯基站在紧急情况下供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储能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流组件包括换流器模块、隔离变压器以及静态电源切换开关,所述换流器模块一端与所述储能组件电连接,所述换流器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隔离变压器电连接,所述隔离变压器远离所述换流器模块的一端与所述静态电源切换开关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储能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空腔的外壁上设置有操作接口舱,所述操作接口舱内设置有接口单元,所述接口单元与所述换流组件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储能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单元包括市电接口、负荷接口、并联接口、地线接口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市电接口、所述负荷接口、所述并联接口和/或所述地线接口与所述静态电源切换开关电连接;
所述并联接口用于多车并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储能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流腔内设置有电缆组件,所述电缆组件包括电缆线以及绞盘机,所述电缆线缠绕于所述绞盘机上,所述绞盘机用于缠绕和松放所述电缆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储能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流腔的外壁上设置有控制舱,所述控制舱内设置有显示监控屏、不间断电源、消防急操作面板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消防急操作面板通过二次配电面板与所述换流组件电连接,所述显示监控屏通过开关电源与所述二次配电面板电连接,所述二次配电面板设置于所述控制舱内,所述开关电源用于为所述显示监控屏供电;
所述不间断电源用于为整车失电时临时供电电源。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储能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流腔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电动汽车充电舱,所述电动汽车充电舱内设置有交直流充电器,所述交直流充电器的一端与所述静态电源切换开关电连接,所述交直流充电器的另一端用于与外置设备连接的交直流充电枪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储能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腔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直流充电舱,所述直流充电舱内设置有直流充电插座,所述直流充电插座的一端通过转接模块与所述储能组件电连接,所述直流充电插座用于与外置的充电桩电连接,以对所述储能组件充电。
CN202220482411.9U 2022-03-07 2022-03-07 一种多功能储能车系统 Active CN2174862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82411.9U CN217486204U (zh) 2022-03-07 2022-03-07 一种多功能储能车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82411.9U CN217486204U (zh) 2022-03-07 2022-03-07 一种多功能储能车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86204U true CN217486204U (zh) 2022-09-23

Family

ID=83306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82411.9U Active CN217486204U (zh) 2022-03-07 2022-03-07 一种多功能储能车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862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55281A (zh) 一种车载移动式储能系统
WO2017096652A1 (zh) 一种多用途电动汽车应急救援充电车
CN205256146U (zh) 一种多用途电动汽车应急救援充电车
CN111711237A (zh) 一种移动储能车
CN111717054A (zh) 一种双输入移动补电柜及补电方法
CN109774572A (zh) 一种移动式储能车系统
CN110504721A (zh) 移动充电站
CN212784803U (zh) 一种分布式移动储能箱
CN114734860A (zh) 一种电动汽车能量保障系统及方法
CN113500929A (zh) 一种用于电动船舶超大容量电池的充电系统
CN206806809U (zh) 一种移动式柴油发电机车
CN104477114B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高压配电箱
RU170071U1 (ru) Блочно-комплект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электроснабжения
CN216231715U (zh) 一种5g基站共享无人机智能停机坪
CN207931573U (zh) 移动照明车
CN217486204U (zh) 一种多功能储能车系统
CN202225749U (zh) 一种太阳能应急发电车
CN213035769U (zh) 一种为驻车空调供电的锂电池系统
CN116780671A (zh) 一种多功能储能车系统
CN106100029A (zh) 一种储能快充站
CN203198764U (zh) 一种可快速装卸增程器的电动车
CN111969667B (zh) 一种燃油车辆驻车时为车载电器供电的系统及方法
CN212499944U (zh) 一种双输入移动补电柜
CN212500083U (zh) 一种移动储能车用配电系统
CN212649118U (zh) 一种移动储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