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85615U - 一种电池组及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组及电池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85615U
CN217485615U CN202221457869.5U CN202221457869U CN217485615U CN 217485615 U CN217485615 U CN 217485615U CN 202221457869 U CN202221457869 U CN 202221457869U CN 217485615 U CN217485615 U CN 2174856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battery pack
connection
glu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5786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5786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856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856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856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池组及电池包,涉及电池领域,其包括第一电池单元、连接胶层以及连接件,所述第一电池单元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至少两个单体电池;所述单体电池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面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面,且所述第一侧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侧面的面积;所述第一电池单元中,相邻的所述单体电池的所述第二侧面相对设置;所述连接胶层至少连接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侧面;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连接胶层连接所述第一电池单元。本申请通过贯通的连接胶层将多个单体电池与连接胶层连接,具有提高单体电池之间的连接强度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组及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组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目前动力电池使用时会将多个电池进行组合形成电池包后,向外输送较大功率的电能以满足动力需求。
电池包一般包括箱体以及位于箱体内的多个单体电池,多个单体电池依次成矩阵排布堆叠于箱体内。单体电池的顶端设置有极柱,极柱引出单体电池内的电能;单体电池的底端与箱体内腔底面之间连接固定。
单体电池固定于箱体时,在箱体内腔底面注射胶液后,将单体电池底端放于胶液上方,待胶液凝固后,实现单体电池与箱体之间的连接,单体电池仅与箱体之间胶接固定,因此电池组整体固定强度较低,电池包在振动过程中存在电池之间彼此脱离的风险,引发电池包内部安全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组及电池包,用以提高单体电池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组,包括第一电池单元、连接胶层以及连接件,所述第一电池单元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至少两个单体电池;所述单体电池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面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面,且所述第一侧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侧面的面积;所述第一电池单元中,相邻的所述单体电池的所述第二侧面相对设置;所述连接胶层至少连接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侧面;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连接胶层连接所述第一电池单元。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贯通于第一电池单元的连接胶层与第一单元的单体电池连接,从而提高单体电池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电池组的稳定性。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电池组以及用于放置电池组的箱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电池组连接于箱体后,电池组内的单体电池的连接强度较高,同时避免粘接单体电池的连接胶层过厚降低电池包整体的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两个单体电池移动后电池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一种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一种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一种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中一种连接件以及连接胶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中一种连接件以及连接胶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中一种连接件以及连接胶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中一种连接件以及连接胶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中一种连接件以及连接胶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中一种电池包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第一电池单元;11、单体电池;111、盖板;2、结构件;3、连接件;31、第一限位条;32、第二限位条;33、第三限位条;34、第四限位条;35、第五限位条;4、连接胶层;5、箱体;6、固定胶层;7、第二电池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说明。通过这些说明,本申请的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为清楚明确。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申请不同实施方式中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电池组。参照图1,电池组包括第一电池单元1,第一电池单元1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至少两个单体电池11,第一方向为单体电池11的堆叠方向,多个单体电池11之间依次堆叠。单体电池11自身结构包括壳体以及盖板111、设置于盖板111上的正极柱和负极柱。
使用时,单体电池11固定于箱体内,多个单体电池11之间串联、并联或混联连接输出功率。
为便于方案的描述,定义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两两相互垂直。其中,第一方向为第一电池单元1中单体电池11的堆叠方向,第三方向为单体电池11底端指向顶端的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均垂直。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相互垂直。在附图中,第一方向为x方向,第二方向为y方向,第三方向为z方向。
参照图1,单体电池11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面、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面和相对设置的顶面和底面,第一侧面的面积大于第二侧面的面积。在本实施例中,单体电池11为长方体电池,第一侧面为与第二方向垂直的表面,第二侧面为与第一方向垂直的表面,单体电池11的侧面位于单体电池11的底端和顶端之间,顶面和底面为与第三方向垂直的电池的表面。
在其它一实施例中,单体电池11为五棱柱或六棱柱结构时,第一侧面为单体电池11中面积最大的侧面。
第一电池单元1中,单体电池排列时,相邻的两个单体电池11的第二侧面相对设置,也即单体电池在排列时,相邻的两个单体电池11的第二侧面相互接触。第一电池单元1中的所有单体电池11的第一侧面沿第一方向排列,并连接形成一个平面。
参照图1,电池组还包括连接胶层4,连接胶层4至少连接两个相邻的第一侧面,连接胶层4与第一侧面之间粘结连接。连接胶层4连接两个第一侧面后,实现连接胶层4与两个单体电池11之间的连接,能提高两个单体电池11之间连接强度。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沿第一方向,连接胶层4连接于第一电池单元1的所有单体电池11。
连接胶层4贯通于第一电池单元1,能将第一电池单元1的所有单体电池11连接作为一个整体,从而提高第一电池单元1整体的连接强度。
在其它一实施例中,连接胶层4连接第一电池单元1中的部分单体电池11。示例性的,第一电池单元1包括四个单体电池11,沿第一方向,连接胶层4贯通于第一电池单元1的两个相邻的单体电池11。在其它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池单元1包括五个单体电池11,沿第一方向,连接胶层4贯通于第一电池单元1中间的三个单体电池11。
在其它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池单元1包括四个单体电池11。沿第一方向,连接胶层4设置有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贯通于第一电池单元1的两个相邻的单体电池11,另一部分贯通于第一电池单元1的其它两个相邻的单体电池11。
连接胶层4贯通于第一电池单元1,连接胶层4贯穿连通第一电池单元1将第一电池单元1的所有单体电池11进行连接,中间不存在中断。连接胶层4将第一电池单元1的多个单体电池11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提高了单体电池11之间的连接强度。
第一电池单元1一方面可以通过连接胶层4连接结构件2,结构件2与单体电池11之间的进行热量交换,实现对单体电池11温度的调整;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连接胶层4连接其它电池单元的单体电池11,提高单体电池11之间的连接强度。下述内容依次对结构件2和其它电池单元进行描述说明。
参照图1,电池组包括结构件2,结构件2与连接胶层4背离单体电池11的表面连接。作为一种可选方案,结构件2具有一定的强度,当单体电池11通过连接胶层4与结构件2粘结连接时,进一步提高单体电池11之间的连接强度。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结构件2的导热系数不小于0.2w/mk,以满足单体电池11与结构件2之间的热量交换。结构件2一方面可以为吸收单体电池11热量的吸热件,另一方面可以为对单体电池11进行传热的换热件,下述内容依次对吸热件和加热件进行描述说明。
沿第二方向,结构件2通过连接胶层4与单体电池11连接。沿第一方向,结构件2的长度大于第一电池单元1的长度,第一电池单元1的两端位于结构件2的两端之间,保证结构件2能与第一电池单元1充分接触。
结构件2同时与第一电池单元1的所有单体电池11连接,能使连接后的第一电池单元1整体性好,便于第一电池单元1中多个单体电池11的安装,提高多个单体电池11的整体连接强度。
在其它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池单元1其中相邻的两个、三个或其它数量单体电池11与同一结构件2连接固定。也可提高多个单体电池11的整体连接强度。
参照图1,结构件2为换热板,结构件2的导热系数为K3,0.2w/mk≤K3≤2w/mk。结构件2可以为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成。可选的,换热板为铝板、碳化硅制成的板件。
当单体电池11采用三元复合正极材料时,单体电池11容易发热,需要将单体电池11的热量及时传递导出,选用导热系数良好的换热板作为结构件2,易于热量散失。
可选的,在结构件2内设置通道,通道内流通低温水或空气,进一步加快结构件2的散热效果。示例性的,结构件2可为液冷板。
结构件2的厚度为3-15毫米。在本实施例中结构件2的厚度为9毫米,在其他一实施例中,可选的,结构件2的厚度可以为3、5、8、10、12或15毫米中的任一一种,可根据设计需要进行选择。
参照图1,上述内容描述了,结构件2作为吸热件吸收单体电池11产生的热量,当结构件2为加热板时,结构件2对单体电池11进行加热。作为一种可选方案,结构件2为加热膜,加热膜通电后通过电阻丝发热对单体电池11进行加热。
当单体电池11选用磷酸铁锂电池时,单体电池11低温下性能显著降低,结构件2能对单体电池11进行加热,保证单体电池11的正常使用。
在其它一实施例中,结构件2内部设置通道,通道内通入温度高于单体电池11的流体,对结构件2进行加热升温。或结构件2包括长方形板件,以及固定于长方形板件表面的加热膜。
参照图1,第一电池单元1与结构件2之间通过贯通连接胶层4粘结连接,连接胶层4与单体电池11和结构件2连接固定。
连接胶层4自身具有一定的连接强度,沿第一方向贯通的连接胶层4,使得相邻两个单体电池11之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增加。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沿第一方向,连接胶层4两端的至少之一到对应的第一电池单元1的端部之间存在间隙。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胶层4两端到对应的第一电池单元1的两端之间存在间隙。
在其它一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连接胶层4的一端到对应的第一电池单元1的端部之间存在间隙,另一端与对应的第一电池单元1的端部平齐。
连接胶层4两端的至少之一到对应的第一电池单元1的端部之间的间隙位于10-80毫米之间。连接胶层4两端的至少之一到对应的第一电池单元1的端部之间的间隙可选用10、12、35、40、45、52、67或80中的一种。在本实施例中,间隙选用35毫米。具体的,连接胶层4两端分别到对应的第一电池单元的两端之间的间隙为35毫米。
为保证胶液于设计区域内的完全填充,一般需要适当注射过量的胶液,连接胶层4两端到对应的第一电池单元1的端部之间间隙的存在作为溢胶空间,能在注射胶液时,多余的胶液溢出流动到该间隙内,减少刮除第一电池单元1上多余胶液,同时提高了连接胶层4与单体电池11之间的连接强度。
上述方案描述了结构件2一个表面设置连接胶层4,结构件2相背的两个表面均可设置连接胶层4,具体结构如下。
参照图1,作为一种可选方案,电池组还包括第二电池单元7,所述第一电池单元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的沿第二方向排列,连接胶层4设置于第一电池单元1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7之间。
具体的,沿第二方向,连接胶层4设置于结构件2的相背的两个表面。第二电池单元7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堆叠设置的单体电池11,第二电池单元7设置于结构件2背离第一电池单元1的表面,且与结构件2之间通过连接胶层4连接,第一电池单元1、结构件2、第二电池单元7依次设置呈三明治结构。
在其它一实施例中,电池组未设置结构件2,第二电池单元7、连接胶层4以及第一电池单元1呈三明治结构连接。
上述内容描述了连接胶层4连接结构件2的结构形式,关于连接胶层4直接连接其它电池单元的结构形式如下。
在其它一实施例中,电池组包括第一电池单元1、连接胶层4以及第二电池单元7,第二电池单元7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堆叠设置的单体电池11;第二电池单元7与连接胶层4背向第一电池单元1的表面连接。
将胶液连续的注射于第一电池单元1的单体电池11的表面后,胶液与第二电池单元7的单体电池11连接,实现电池组内单体电池11之间的进一步连接,提高单体电池11之间的连接强度。
参照图1,电池组包括连接件3,连接件3通过连接胶层4连接第一电池单元1。一方面,当电池组不包括结构件2时,连接胶层4与第一电池单元1的至少两个单体电池11连接,连接件3通过连接胶层4与第一电池单元1的至少两个单体电池11连接。另一方面,当电池组包括结构件2时,连接件3还能用于限制连接胶层4的厚度。当电池组不包括结构件2时,对连接件3的说明如下。
连接件3通过连接胶层4连接第一电池单元1。具体的,沿第二方向,连接件3位于单体电池11的第一侧面,连接件3沿第三方向的侧面与连接胶层4连接。
连接胶层4自身的脆性较大,若连接胶层4仅与单体电池11连接固定,在单体电池11震动时,相对容易发生折断;连接件3与连接胶层4连接形成一个整体于单体电池11连接,进一步提高第一电池单元1的整体结构强度,减少连接胶层4发生断裂的情况。
连接件3具有一定厚度,且连接件3的厚度等于连接胶层4的厚度。
在其它一实施例中,连接件3胶结固定于单体电池11的第一侧面,此处连接件3与单体电池11之间的胶结仅为连接件3与单体电池11之间的初步预连接。
参照图1,连接件3沿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的设置情况进行如下描述。
沿第一方向,连接件3至少接触两个单体电池11,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3沿第一方向延伸,连接件3与所述第一电池单元1中所有的所述单体电池11接触。
相对于连接件3沿第一方向设置多个,且连接件3之间存在中断间隙,胶液注射时沿两个单体电池11之间的缝隙上下流动,单体电池11表面压胶面积分布均匀性差,连接胶层4的局部强度降低,从而使连接胶层4整体连接强度降低,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沿第一方向连通的连接件3,提高胶液注射时流动的稳定性,提高连接胶层4整体分布均匀性,提高连接胶层4整体结构强度。
在其它一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设置有多个连接件3,连接件3与两个单体电池11接触。可选的,连接件3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两个或三个,沿第一方向,相邻两个连接件3之间接触,或存在间隙,可根据设计需要确定。
沿第一方向,连接件3的两个端部与其分别对应的第一电池单元1的两个端部之间存在间隙,第一电池单元1的两个端部为第一电池单元1沿第一方向两端的两个单体电池11相背的两个端部。
具体的,连接件3的两个端部与其分别对应的第一电池单元1的两个端部之间的间隙不大于20毫米,可选的该间隙为1、3、8、10、14、20毫米中的一种。
连接胶层4设置于第一电池单元1的第一侧面后,沿第三方向,连接胶层4之间存在连通部分,连通部分沿第一方向的宽度可根据设计需要确定。沿第三方向连通的连接胶层4提高了连接胶层4自身的整体性,从而提高与连接胶层4连接的单体电池11的连接强度。
在其它一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连接件3的两个端部与其分别对应的第一电池单元1的两个端部之间平齐。能完全阻挡沿第三方向上,连接件3两侧的连接胶层4之间的连接,同时能使得连接胶层4沿第一方向的长度较大,提高连接胶层4的连接面积,提高单体电池11之间的连接强度。
连接件3沿第三方向设置的一个或多个时,不影响连接件3的两个端部与其分别对应的第一电池单元1的两个端部之间的间隙的设置。
上述内容描述了,连接件3沿第一方向的设置情况,连接件3沿第三方向的设置情况如下。
参照图2,沿第三方向,连接件3仅设置一个部分时,连接件3有三种位置包括,连接件3位于单体电池11底端,或连接件3位于单体电池11中间区域,连接件3位于单体电池11的顶端。
中间区域为单体电池11沿第三方向两端之间的区域,示例性的,沿第三方向,连接件3到单体电池11顶端和底端的距离相等。在其它一实施例中,根据设计需要选用其它大小的连接件3到单体电池11顶端和底端的距离之差。连接件3位于单体电池11的顶端时,连接件3阻挡连接胶层4进行注胶成型时,胶液流动到单体电池11的顶端。
连接件3位于单体电池11的底端时,连接件3阻挡连接胶层4进行注胶成型时,胶液流动到单体电池11的底端。
连接件3位于单体电池11的中间区域时,连接胶层4包括第一胶层和第二胶层,沿第三方向,连接件3设置于第一胶层和第二胶层之间,第一胶层、连接件3以及第二胶层沿第三方向依次设置呈三明治结构。
连接件3的位置设置,使得向单体电池11第一侧面注射胶液时,胶液向连接件3沿第二方向的上、下区域分别进行注射,能分别控制两个区域的压胶面积,通过减小注胶区域沿第二方向的大小,便于注射胶液的控制,以及胶液的流动,提高胶液注射的均匀性。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沿第一方向,当连接件3仅设置一个时,连接件3的长度小于第一电池单元1的长度,连接件3的两端位于第一电池单元1的两端之间,且与第一电池单元1的两端之间均存在间隙。
参照图3,作为一种可选方案,连接胶层4沿连接件3周向包裹连接件3,连接胶层4形成环形结构。
在其它一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当连接件3设置多个时,连接件3的两端分别与其连接的单体电池11的两端之间存在间隙,连接件3上、下区域的胶液从连接件3两端溢出后相互连接。
注射胶液时,由于连接件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电池单元1的两端之间存在间隙,连接件3上、下区域的胶液从连接件3两端溢出后相互连接,从而提高连接胶层4的整体性,提高连接胶层4整体的连接强度。当单体电池11底端与箱体5之间通过胶层连接时,连接胶层4注射成型时,部分胶液可以朝向单体电池11底端移动与单体电池11和箱体5底端之间的胶层连接,提高单体电池11与箱体5之间连接的强度。
下述内容以连接件3沿第三方向设置多个部分进行描述。
参照图4,作为一种可选方案,连接件3包括第一限位条31和第二限位条32,沿第三方向,第一限位条31和第二限位条32依次间隔设置。第一限位条31和第二限位条32位于连接胶层4沿第三方向的两端。
单体电池11和连接件3放置后,向第一限位条31和第二限位条32之间的区域内注入胶液,胶液受到第一限位条31和第二限位条32的阻挡沿第一方向流动,阻挡胶液在第一限位条31和第二限位条32之间流动时,流动到单体电池11的顶部,影响单体电池11顶部的导电焊接。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沿第三方向,第一限位条31与单体电池11的两端之间存在间隙。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沿第三方向,第二限位条32与单体电池11的两端之间存在间隙。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沿第三方向,第一限位条31和第二限位条32与单体电池11的两端之间均存在间隙。
第一限位条31和第二限位条32与单体电池11的两端之间存在间隙时,对应的连接件3便于安装,避免连接件3沿第三方向伸出单体电池11的两端,影响单体电池11安装于箱体5或单体电池11之间的电连接。
可选的,沿第一方向,连接件3的两端与第一电池单元1两端保持平齐,即沿第一方向,第一限位条31的两端均与第一电池单元1对应的两端平齐;第二限位条32的两端均与第一电池单元1对应的两端平齐。连接件3能完全阻挡胶液进入到单体电池11沿第三方向的两端。
参照图5,可选的,沿第一方向,连接件3的两端,与连接件3的两端分别对应的两个单体电池11的两端之间均存在间隙。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条31与第一电池单元1两端之间均存在间隙。在其它一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连接件3的一端与对应的单体电池11的端部存在间隙,连接件3的另一端与对应的单体电池11的端部平齐。
当向第一限位条31和第二限位条32之间注入胶液时,胶液能于第一限位条31的两端溢出,此时可判断胶液注满于第一限位条31和第二限位条32之间。同时,当单体电池11底端与箱体5之间通过胶液连接固定时,溢出的胶液可能朝向单体电池11的底端流动,与单体电池11与箱体5之间的固定胶层6之间连接,进一步提高单体电池11的连接强度。
参照图6,作为一种可选方案,当连接件3包括第一限位条31和第二限位条32时,连接件3还包括第三限位条33,第三限位条33位于第一限位条31和第二限位条32沿第三方向之间。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第三限位条33沿第三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限位条31和第二限位条32连接。可选的,第三限位条33两端与第一限位条31和第二限位条32沿第一方向的同一端连接,第一限位条31、第三限位条33和第二限位条32组成类U型结构。
下述内容以连接件3包括第三限位条33为例进行说明。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连接件3还包括第四限位条34,第四限位条34位于第一限位条31和第二限位条32沿第三方向之间,第四限位条34和第三限位条33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第三限位条33和第四限位条34分别位于连接胶层4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在其它一实施例中,第三限位条33和第四限位条34分别位于连接胶层4沿第一方向的三等分点的位置。
第三限位条33上设置注胶孔,或第四限位条34上设置注胶孔,或第三限位条33和第四限位条34上均设置注胶孔。注胶孔根据设计需要确定位置和大小,在附图中未显示。连接件3组成的环形封闭结构,示例性的,连接件3的结构为长方形框结构。在其它实施例中连接件3可形成长圆孔结构。
在第一电池单元1的一次侧面注胶时,连接件3的长方形框结构,使得胶液仅能于连接件3组的回形框架内流动,便于准确确定注射的胶液量以及注胶位置。
参照图7,作为一种可选方案,第三限位条33与第一限位条31之间存在间隙;或第四限位条34,与第一限位条31之间存在间隙;或第三限位条33和第四限位条34,与第一限位条31之间均存在间隙。第三限位条33与第二限位条32之间存在间隙;或第四限位条34,与第二限位条32之间存在间隙;或第三限位条33和第四限位条34,与第二限位条32之间均存在间隙。
本实施例中第三限位条33和第四限位条34,与第一限位条31之间均存在间隙。
注胶时,胶液从第一限位条31与第三限位条33和第四限位条34之间的任一缝隙溢出后,可判断胶液注满于第一限位条31和第二限位条32之间。同时,当单体电池11底端与箱体5之间通过固定胶液连接时,溢出的胶液可能与单体电池11底端和箱体5连接的固定胶之间连接,提高单体电池11的整体连接强度。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连接件3包括第三限位条33、第四限位条34以及第五限位条35。沿第一方向,第三限位条33和第四限位条34间隔设置。第五限位条35沿着第一方向上的两端与第三限位条33和第四限位条34连接。
具体的,第五限位条35连接于第一电池单元1的所有单体电池,第三限位条33和第四限位条34分别连接于第一电池单元1沿第一方向的两端,第三限位条33、第五限位条35和第四限位条34形成开口朝向第三方向的U型结构。
连接件3成U型结构,能在注射胶液形成连接胶层4时,阻挡胶液向第一电池单元1四周溢出流动,便于胶液注射区域的控制;同时留有定向的溢胶空间,使胶液沿设定区域溢出。
参照图8,作为一种可选方案,第五限位条35位于单体电池11顶端。
此时第五限位条35阻挡胶液向单体电池11顶部溢出,胶液朝向单体电池11底部方向溢出,溢出的胶液使得第一电池单元1侧面胶层与底面胶层连接在一起,提高电池组整体结构强度。
参照图9,作为一种可选方案,第五限位条35位于单体电池11底端。
此时第五限位条35阻挡胶液向单体电池底部溢出,防止胶液向底部溢出导致电池底面与箱体底板粘接不平整。当电池组包括结构件2时,连接件3不仅包括上述内容,还包括如下内容。
结构件2、连接件3和第一电池单元1沿第二方向依次设置。连接件3自身具有一定厚度。连接件3可限制注胶前第一电池单元1与结构件2之间的距离,从而限制注胶量,实现连接胶层4厚度的限制。
可选的,连接件3与单体电池11通过连接胶层4连接前,连接件3与结构件2之间使用胶液连接固定,从而便于连接件3的位置确定。
在其它一实施例中,结构件2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有多个时,将多个结构件2视为一个整体,一个连接件3与多个结构件2之间连接。
上述内容描述了连接件3的结构形式,下述内容对连接件3的部分参数进行描述说明。
参照图1,当连接件3沿第三方向设置一个时,或当连接件3沿第三方向设置两个时;沿第一方向,连接件3的两个端部与其分别对应的第一电池单元1的两个端部之间的间隙存在间隙不大于20毫米,在本实施例中间隙为10毫米,在其他一实施例中,可选的,间隙可以为0、2、5、15、18或20毫米中的任一一种。
连接件3的宽度位于2-20毫米之间。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3的厚度为10毫米,在其他一实施例中,可选的,连接件3的厚度可以为2、5、15、18或20毫米中的任一一种。
连接件3的厚度位于0.2-1毫米之间,连接件3的厚度方向沿第二方向。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3的宽度为0.6毫米,在其他一实施例中,可选的,连接件3的宽度可以为0.2、0.3、0.5、0.8或1毫米中的任一一种。
连接件3为弹性缓冲件,连接件3能在电池组受到沿第二方向的冲击作用时,吸收第一电池单元1与结构件2之间部分冲击能量,同时当单体电池11温度升高出现热膨胀情况时,连接件3能为单体电池11自身的箱变提供缓冲空间。
可选的,连接件3的压缩量不大于50%,具体的,连接件3的压缩量可选为1%、10%、13%、19%、25%、38%、40%或50%中的任意一种,本实施例中连接件3的压缩量为40%,连接件3的材质可选为橡胶或PVC发泡板。
连接件3为导热件,连接件3进一步促进传递结构件2与单体电池11之间的热量交换,提高对单体电池11的温度控制效率。
可选的,连接件3的导热系数为K2,0.2w/mk≤K2≤2w/mk。可选的,连接件3为导热硅胶。
参照图1,作为一种可选方案,连接胶层4为导热结构胶,示例性的,连接胶层4的导热系数为K1,0.2w/mk≤K1≤2w/mk。连接胶层4自身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有利于结构件2与单体电池11之间的热量传递,有助于提高多个单体电池11整体的温度均衡。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电池包,参照图10,包括电池组以及用于放置电池组的箱体5,箱体5包括底板和上盖,电池组连接于底板后,上盖和底板连接形成封闭的箱体5。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箱体5与单体电池11底端之间设置有固定胶层6,固定胶层6可以与电池组中的连接胶层4连接固定,提高单体电池11的放置于箱体5后的连接强度。
底板上注射胶液后,将电池组放于底板上,存在底板上的胶液流动与连接胶层4连接,从而使胶液凝固后形成的固定胶层6,实现单体电池11与底板连接,同时与连接胶层4连接固定,进一步提高单体电池11的连接强度。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本申请工作状态下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结合了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说明,不过这些实施方式仅是范例性的,仅起到说明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多种替换和改进,这些均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28)

1.一种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池单元、连接胶层以及连接件,所述第一电池单元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至少两个单体电池;
所述单体电池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面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面,且所述第一侧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侧面的面积;
所述第一电池单元中,相邻的所述单体电池的所述第二侧面相对设置;
所述连接胶层至少连接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侧面;
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连接胶层连接所述第一电池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连接胶层连接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所有所述单体电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结构件,所述结构件与所述连接胶层背离所述单体电池的表面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件为换热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件的厚度为3-15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件为加热膜。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电池单元中所有的所述单体电池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胶层包括第一胶层和第二胶层;沿第三方向,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胶层和所述第二胶层之间,所述第三方向为所述单体电池底端到顶端的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连接胶层两端的至少之一到对应的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端部之间存在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连接胶层两端的至少之一到对应的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端部之间的间隙位于10-80毫米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限位条和第二限位条,所述第一限位条和所述第二限位条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三方向为所述单体电池底端到顶端的方向;
所述连接胶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条和所述第二限位条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一限位条到单体电池的底端和顶端之间存在间隙;和\或所述第二限位条到单体电池的底端和顶端之间存在间隙。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还包括第三限位条和第四限位条,
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三限位条和所述第四限位条间隔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围成长方形框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三限位条、第四限位条和第五限位条,
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三限位条和所述第四限位条间隔设置;连接件所述第五限位条沿着第一方向上的两端与所述第三限位条和所述第四限位条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连接件的两端与其分别对应的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两个端部之间存在间隙。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连接件的两端与其分别对应的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两端之间的间隙不大于20毫米。
1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宽度位于2-20毫米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厚度位于0.2-1毫米之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弹性缓冲件。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压缩量不大于50%。
22.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胶层为导热结构胶。
23.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胶层的导热系数为K1,0.2w/mk≤K1≤2w/mk。
24.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导热件。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导热系数为K2,0.2w/mk≤K2≤2w/mk。
26.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电池组,还包括第二电池单元,所述第一电池单元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二方向为垂直于第一侧面的方向,所述连接胶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池单元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之间。
27.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6中任一所述的电池组以及用于放置所述电池组的箱体。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与所述单体电池底端之间设置有固定胶层。
CN202221457869.5U 2022-06-10 2022-06-10 一种电池组及电池包 Active CN2174856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57869.5U CN217485615U (zh) 2022-06-10 2022-06-10 一种电池组及电池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57869.5U CN217485615U (zh) 2022-06-10 2022-06-10 一种电池组及电池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85615U true CN217485615U (zh) 2022-09-23

Family

ID=833150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57869.5U Active CN217485615U (zh) 2022-06-10 2022-06-10 一种电池组及电池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856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098440A1 (zh) 一种电池包和电动车
CN204947033U (zh) 锂二次电池模组
JP7284836B2 (ja) 動力電池パック及び車両
CN207800719U (zh) 电池模组
CN110556607A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09766605U (zh) 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CN111063959A (zh) 电动车辆及其电池模组
CN218299952U (zh) 一种框架散热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动力电池模组
CN113675456A (zh) 一种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单体、动力电池包和电动车
WO2023071837A1 (zh) 电池和用电设备
CN116544547A (zh) 一种三面液冷的大圆柱电池系统
CN111463383A (zh) 一种新型软包锂离子动力电池模组结构
CN113314784A (zh) 集成液冷的动力电池模组
CN210443644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7485615U (zh) 一种电池组及电池包
CN111276656B (zh) 一种集成高效热管理系统的电池包下箱体组件
CN219553727U (zh) 一种具有内金属隔板的电池、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5342709U (zh) 集成液冷的动力电池模组
CN215184211U (zh) 一种电池模组
CN216054975U (zh) 一种热失控阻隔结构、电池模组及软包电池
CN215527798U (zh) 一种电芯、电池模组及车辆
WO2021249272A1 (zh) 一种电池包及电动车
CN212162023U (zh) 一种填充相变材料的锂离子电池相框
CN220400695U (zh) 热管理构件、电池包以及用电装置
CN219716996U (zh) 电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