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80557U - 用于轻钢建筑的楼面梁及楼面板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轻钢建筑的楼面梁及楼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80557U
CN217480557U CN202221258205.6U CN202221258205U CN217480557U CN 217480557 U CN217480557 U CN 217480557U CN 202221258205 U CN202221258205 U CN 202221258205U CN 217480557 U CN217480557 U CN 2174805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floor
horizontal part
connecting piece
right w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5820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求耀
苏永润
税思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oheng Fujian Building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oheng Fujian Building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oheng Fujian Building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oheng Fujian Building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5820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805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805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805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轻钢建筑的楼面梁,包括:水平设置的基板和位于基板两侧的左翼板、右翼板,所述左翼板、右翼板各自的一端与基板两侧的边缘处连接,所述左翼板、右翼板各自的另一端向基板的上方延伸,所述左翼板、右翼板相互远离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外延板、第二外延板,所述第一外延板、第二外延板均进一步包括:一端与左翼板或右翼板的上端连接的第一水平部,位于第一水平部远离左翼板或右翼板一侧并高于第一水平部的第二水平部和连接第一水平部另一端与第二水平部一端的竖直部。本实用新型既提高了自身的力学、结构强度,又提高了与外部构件之间连接的便捷性与稳定性。

Description

用于轻钢建筑的楼面梁及楼面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轻钢建筑的楼面梁。
背景技术
楼板是一种分隔承重构件,楼板层中的承重部分,它将房屋垂直方向分隔为若干层,并把人和家具等竖向荷载及楼板自重通过墙体、梁或柱传给基础。按其所用的材料可分为木楼板、砖拱楼板、钢筋混凝土楼板和钢衬板承重的楼板等几种形式。目前钢结构房屋所用楼板梁均为焊接式,这样结构的楼板梁存在生产下料件数多、焊点多、产品自重重、焊接变形及焊接点还需要进行表面处理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轻钢建筑的楼面梁,该用于轻钢建筑的楼面梁既提高了自身的力学、结构强度,又提高了与外部构件之间连接的便捷性与稳定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轻钢建筑的楼面梁,包括:水平设置的基板和位于基板两侧的左翼板、右翼板,所述左翼板、右翼板各自的一端与基板两侧的边缘处连接,所述左翼板、右翼板各自的另一端向基板的上方延伸,所述左翼板、右翼板相互远离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外延板、第二外延板,所述第一外延板、第二外延板均进一步包括:一端与左翼板或右翼板的上端连接的第一水平部,位于第一水平部远离左翼板或右翼板一侧并高于第一水平部的第二水平部和连接第一水平部另一端与第二水平部一端的竖直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
1.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外延板、第二外延板各自第二水平部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可相互配合的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
2. 上述方案中,位于第一外延板、第二外延板各自第二水平部上方的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可与另一个楼面梁上的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连接。
3. 上述方案中,所述左翼板、右翼板倾斜设置且呈轴对称的左翼板、右翼板各自与基板之间形成的夹角为95°~125°。
还提供一种楼面板,包括若干根用于轻钢建筑的楼面梁,若干根所述用于轻钢建筑的楼面梁沿其宽度方向依次设置,相邻2根楼面梁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
1. 上述方案中,还包括若干个与用于轻钢建筑的楼面梁对应的支撑板,每个支撑板对应地安装于一个楼面梁上的2个竖直部之间且支撑板的下表面两端与2个第一水平部的上表面搭接,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与第二水平部的上表面齐平。
2. 上述方案中,所述支撑板与楼面梁上的2个第一水平部之间各自通过若干根沿楼面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剪力钉连接。
3. 上述方案中,所述支撑板为水泥纤维板。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用于轻钢建筑的楼面梁,其左翼板、右翼板相互远离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外延板、第二外延板,所述第一外延板、第二外延板均进一步包括:一端与左翼板或右翼板的上端连接的第一水平部,位于第一水平部远离左翼板或右翼板一侧并高于第一水平部的第二水平部和连接第一水平部另一端与第二水平部一端的竖直部,既提高了自身的力学、结构强度,又提高了与外部构件之间连接的便捷性与稳定性;还有,其第一外延板、第二外延板各自第二水平部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可相互配合的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位于第一外延板、第二外延板各自第二水平部上方的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可与另一个楼面梁上的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连接,以实现多根楼面梁之间的非焊接连接,且连接稳定性高。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楼面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轻钢建筑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轻钢建筑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轻钢建筑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楼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楼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00、用于轻钢建筑的楼面梁;1、基板;21、左翼板;22、右翼板;31、第一外延板;32、第二外延板;4、第一水平部;5、第二水平部;6、竖直部;71、第一连接件;711、第一竖直部;712、第一折弯部;713、内扣部;72、第二连接件;721、第二竖直部;722、第二折弯部;8、支撑板;9、剪力钉。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技术方案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专利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一种用于轻钢建筑的楼面梁,包括:水平设置的基板1和位于基板1两侧的左翼板21、右翼板22,所述左翼板21、右翼板22各自的一端与基板1两侧的边缘处连接,所述左翼板21、右翼板22各自的另一端向基板1的上方延伸,所述左翼板21、右翼板22相互远离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外延板31、第二外延板32,所述第一外延板31、第二外延板32均进一步包括:一端与左翼板21或右翼板22的上端连接的第一水平部4,位于第一水平部4远离左翼板21或右翼板22一侧并高于第一水平部4的第二水平部5和连接第一水平部4另一端与第二水平部5一端的竖直部6。
所述第一外延板31、第二外延板32各自第二水平部5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可相互配合的第一连接件71、第二连接件72。
位于第一外延板31、第二外延板32各自第二水平部5上方的所述第一连接件71、第二连接件72可与另一个楼面梁上的第二连接件72、第一连接件71连接。
所述左翼板21、右翼板22倾斜设置且呈轴对称的左翼板21、右翼板22各自与基板1之间形成的夹角为100°。
实施例2:一种楼面板,包括若干根用于轻钢建筑的楼面梁,若干根所述楼面梁100沿其宽度方向依次设置,相邻2根楼面梁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71、第二连接件72连接;
楼面梁100包括:水平设置的基板1和位于基板1两侧的左翼板21、右翼板22,所述左翼板21、右翼板22各自的一端与基板1两侧的边缘处连接,所述左翼板21、右翼板22各自的另一端向基板1的上方延伸,所述左翼板21、右翼板22相互远离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外延板31、第二外延板32,所述第一外延板31、第二外延板32均进一步包括:一端与左翼板21或右翼板22的上端连接的第一水平部4,位于第一水平部4远离左翼板21或右翼板22一侧并高于第一水平部4的第二水平部5和连接第一水平部4另一端与第二水平部5一端的竖直部6。
所述第一外延板31、第二外延板32各自第二水平部5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可相互配合的第一连接件71、第二连接件72。
位于第一外延板31、第二外延板32各自第二水平部5上方的所述第一连接件71、第二连接件72可与另一个楼面梁上的第二连接件72、第一连接件71连接。
所述左翼板21、右翼板22倾斜设置且呈轴对称的左翼板21、右翼板22各自与基板1之间形成的夹角为125°。
还包括若干个与楼面梁100对应的支撑板8,每个支撑板8对应地安装于一个楼面梁上的2个竖直部6之间且支撑板8的下表面两端与2个第一水平部4的上表面搭接,所述支撑板8的上表面与第二水平部5的上表面齐平。
所述支撑板8与楼面梁上的2个第一水平部4之间各自通过若干根沿楼面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剪力钉9连接。
所述支撑板8为水泥纤维板。
所述第一连接件71、第二连接件72均为沿用于轻钢建筑的楼面梁长度方向设置的条形板,相邻的条形板之间面接触并通过若干个间隔设置的螺栓连接。
实施例3:一种楼面板,包括若干根用于轻钢建筑的楼面梁,若干根所述楼面梁100沿其宽度方向依次设置,相邻2根楼面梁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71、第二连接件72连接。
还包括若干个与楼面梁100对应的支撑板8,每个支撑板8对应地安装于一个楼面梁上的2个竖直部6之间且支撑板8的下表面两端与2个第一水平部4的上表面搭接,所述支撑板8的上表面与第二水平部5的上表面齐平。
所述支撑板8与楼面梁上的2个第一水平部4之间各自通过若干根沿楼面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剪力钉9连接。
所述支撑板8为水泥纤维板。
所述第一连接件71包括下端与第一翻边31连接的第一竖直部711和一端与第一竖直部711上端连接的第一折弯部712倾斜设置的所述第一折弯部712的另一端向远离第一翻边31的方向延伸并与第一竖直部711之间形成一第一锐角;所述第一连接件71还包括一内扣部713,一端与第一折弯部712远离第一竖直部711一端连接的所述内扣部713的另一端向第一竖直部711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连接件72包括下端与第二翻边32连接的第二竖直部721和一端与第二竖直部721上端连接的第二折弯部722,倾斜设置的所述第二折弯部722的另一端向靠近第二翻边32的方向延伸并与第二竖直部721之间形成一小于第一锐角的第二锐角;所述第二连接件72嵌入第一连接件71的第一竖直部711与第一折弯部712围成的区域内。
采用上述用于轻钢建筑的楼面梁时,其左翼板、右翼板相互远离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外延板、第二外延板,所述第一外延板、第二外延板均进一步包括:一端与左翼板或右翼板的上端连接的第一水平部,位于第一水平部远离左翼板或右翼板一侧并高于第一水平部的第二水平部和连接第一水平部另一端与第二水平部一端的竖直部,既提高了自身的力学、结构强度,又提高了与外部构件之间连接的便捷性与稳定性;还有,其第一外延板、第二外延板各自第二水平部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可相互配合的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位于第一外延板、第二外延板各自第二水平部上方的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可与另一个楼面梁上的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连接,以实现多根楼面梁之间的非焊接连接,且连接稳定性高。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用于轻钢建筑的楼面梁,包括:水平设置的基板(1)和位于基板(1)两侧的左翼板(21)、右翼板(22),所述左翼板(21)、右翼板(22)各自的一端与基板(1)两侧的边缘处连接,所述左翼板(21)、右翼板(22)各自的另一端向基板(1)的上方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翼板(21)、右翼板(22)相互远离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外延板(31)、第二外延板(32),所述第一外延板(31)、第二外延板(32)均进一步包括:一端与左翼板(21)或右翼板(22)的上端连接的第一水平部(4),位于第一水平部(4)远离左翼板(21)或右翼板(22)一侧并高于第一水平部(4)的第二水平部(5)和连接第一水平部(4)另一端与第二水平部(5)一端的竖直部(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轻钢建筑的楼面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延板(31)、第二外延板(32)各自第二水平部(5)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可相互配合的第一连接件(71)、第二连接件(7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轻钢建筑的楼面梁,其特征在于:位于第一外延板(31)、第二外延板(32)各自第二水平部(5)上方的所述第一连接件(71)、第二连接件(72)可与另一个楼面梁上的第二连接件(72)、第一连接件(7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轻钢建筑的楼面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翼板(21)、右翼板(22)倾斜设置且呈轴对称的左翼板(21)、右翼板(22)各自与基板(1)之间形成的夹角为95°~125°。
5.一种楼面板,包括若干根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轻钢建筑的楼面梁,若干根所述楼面梁(100)沿其宽度方向依次设置,相邻2根楼面梁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71)、第二连接件(7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楼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个与楼面梁(100)对应的支撑板(8),每个支撑板(8)对应地安装于一个楼面梁上的2个竖直部(6)之间且支撑板(8)的下表面两端与2个第一水平部(4)的上表面搭接,所述支撑板(8)的上表面与第二水平部(5)的上表面齐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楼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8)与楼面梁上的2个第一水平部(4)之间各自通过若干根沿楼面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剪力钉(9)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楼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8)为水泥纤维板。
CN202221258205.6U 2022-05-24 2022-05-24 用于轻钢建筑的楼面梁及楼面板 Active CN2174805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58205.6U CN217480557U (zh) 2022-05-24 2022-05-24 用于轻钢建筑的楼面梁及楼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58205.6U CN217480557U (zh) 2022-05-24 2022-05-24 用于轻钢建筑的楼面梁及楼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80557U true CN217480557U (zh) 2022-09-23

Family

ID=83311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58205.6U Active CN217480557U (zh) 2022-05-24 2022-05-24 用于轻钢建筑的楼面梁及楼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805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90292A (zh) 大跨度静定结构
JP2015506428A (ja) モジュラ間柱ブレース
US8539730B2 (en) Building system
US7665271B2 (en) Joint fitting between members, joint structure of upper and lower floor vertical frame members, and method of joining
CN217480557U (zh) 用于轻钢建筑的楼面梁及楼面板
WO2019092882A1 (ja) 建築構造、建築物及び建築工法
US7591115B2 (en) Roof tile support arrangement
US11879254B2 (en) Securing member and wall structure
JPH09256473A (ja) ユニット式建物およびその建築方法
CN217480558U (zh) 楼面梁及采用楼面梁的楼面板
KR20090034510A (ko) 커튼월 고정용 브래킷
KR100835322B1 (ko) 커튼월 고정용 브래킷
KR101320565B1 (ko) 모듈러 건축물용 모듈 유닛 및 그 제작 방법
CN217517908U (zh) 钢结构楼面板
CN217759483U (zh) 装配式楼面板
JP2008223358A (ja) 建物の施工方法
CN101024972A (zh) 组合结构建筑物及其构筑方法
JPH0612082Y2 (ja) ベランダコーナー部における梁連結構造
CN216340453U (zh) 一种用于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波形抗剪连接件
US20230193620A1 (en) Building and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building
CN117145120A (zh) 连接件及采用连接件的楼面板
US20230287677A1 (en) Building
JPH11131663A (ja) 架構体
KR101165443B1 (ko) 층고저감형 바닥구조
US20230392394A1 (en) Scaffol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