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72920U - 脱硫浆液过滤装置 - Google Patents

脱硫浆液过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72920U
CN217472920U CN202220987161.4U CN202220987161U CN217472920U CN 217472920 U CN217472920 U CN 217472920U CN 202220987161 U CN202220987161 U CN 202220987161U CN 217472920 U CN217472920 U CN 2174729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cavity
filtration
filtering
desulfuriz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8716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河亮
王炳章
杜立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oneng Tianjin Dagang Power Pla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oneng Tianjin Dagang Power Pla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oneng Tianjin Dagang Power Pla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oneng Tianjin Dagang Power Pla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98716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729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729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729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脱硫浆液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罐和过滤结构,过滤结构设置在过滤罐内并将过滤罐内部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过滤罐上形成有进液口和出液口,进液口与第一腔室连通,出液口与第二腔室连通,第一腔室位于第二腔室的下方,第一腔室内的脱硫浆液能够经由过滤结构过滤后流入第二腔室。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腔室设置在第二腔室的下方,而将过滤结构设置在过滤罐的上部,脱硫浆液中的较大的颗粒和杂质会在重力作用下沉淀在过滤罐的底部,使得脱硫浆液经过过滤结构时,杂质更少。并且,过滤后的脱硫浆液杂质更少,可以减少杂质对密度计的测量结果的影响,提升密度计的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脱硫浆液过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脱硫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脱硫浆液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湿法脱硫工艺中,石灰石浆液密度和吸收塔石膏浆液密度值是监测脱硫系统运行状况的重要参数。在实际运行中如果密度计测得的脱硫浆液密度不能反映实际情况,将会直接影响脱硫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稳定性。但是,脱硫浆液的成分复杂,长期运行沉积的固体杂物较多,易堵塞密度计,影响密度计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脱硫浆液过滤装置,该脱硫浆液过滤装置可以在脱硫浆液进入密度计之前对脱硫浆液进行过滤,减少脱硫浆液中的杂质对密度计的测量结果的影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脱硫浆液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罐和过滤结构,所述过滤结构设置在所述过滤罐内并将所述过滤罐内部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过滤罐上形成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出液口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第一腔室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下方,所述第一腔室内的脱硫浆液能够经由所述过滤结构过滤后流入所述第二腔室。
可选地,所述过滤结构包括支撑板和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与所述支撑板沿上下方向层叠设置,且所述过滤板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上方,所述支撑板上形成有多个通孔,所述过滤板上形成有与多个所述通孔一一对应的过滤孔组,每个所述过滤孔组均包括多个与所述通孔连通的过滤孔。
可选地,每个所述过滤孔组的多个所述过滤孔呈圆形阵列分布。
可选地,所述过滤结构的外周面与所述过滤罐的内周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可选地,所述过滤结构上形成有排液口,所述出液口位于所述过滤结构的下方,所述第一腔室内还设置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的一端与所述排液口连接,所述排液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液口连接。
可选地,所述过滤罐上还形成有排杂口,所述排杂口设置在所述过滤罐的底部并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
可选地,所述脱硫浆液过滤装置还包括排杂管,所述排杂管的一端与所述排杂口连接,所述排杂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开关阀。
可选地,所述脱硫浆液过滤装置还包括冲洗管,所述过滤罐的顶部形成有第一过孔,所述过滤结构上形成有第二过孔,所述冲洗管的一端用于与水源连通,所述冲洗管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过孔、所述第二过孔并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
可选地,所述脱硫浆液过滤装置还包括分流板,所述分流板安装在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分流板与所述进液口沿所述过滤罐的径向相对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分流板包括第一分流部和第二分流部,所述第一分流部和所述第二分流部构成开口背离所述进液口的V形,所述第一分流部与第二分流部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腔室设置在第二腔室的下方,而将过滤结构设置在过滤罐的上部,在过滤脱硫浆液前,脱硫浆液中的较大的颗粒和杂质会在重力作用下沉淀在过滤罐的底部,使得脱硫浆液经过过滤结构时,杂质更少,减少过滤结构的负担。并且,由于过滤结构在过滤罐的上部,而杂质沉积在过滤罐底部,因此过滤结构不会轻易被杂质堵塞,能够保证过滤结构的过滤效果,降低清理过滤结构的频率。
因此,在将本公开的脱硫浆液过滤装置的出液口连接密度计的入口时,脱硫浆液过滤装置可以在脱硫浆液进入密度计之前对脱硫浆液进行过滤处理,减少脱硫浆液中的杂质对密度计的测量结果的影响,提升密度计的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脱硫浆液过滤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其中,箭头方向为浆液的流动方向;
图2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脱硫浆液过滤装置的过滤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脱硫浆液过滤装置的过滤罐主体的内部结构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脱硫浆液过滤装置;1-过滤罐;11-第一腔室;12-第二腔室;13-进液口;14-出液口;15-第一过孔;16-过滤罐主体;17-盖体;18-排杂口;2-过滤结构;21-支撑板;211-通孔;22-过滤板;221-过滤孔组;2211-过滤孔;222-排液口;23-第二过孔;3-密封圈;4-排液管;5-排杂管;6-冲洗管;7-分流板;71-第一分流部;72-第二分流部;8-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以相应附图的图面方向为基准定义的。“内、外”是指相应部件的轮廓的内和外。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脱硫浆液过滤装置100,包括过滤罐1和过滤结构2,过滤结构2设置在过滤罐1内并将过滤罐1内部分隔为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过滤罐1上形成有进液口13和出液口14,进液口13与第一腔室11连通,出液口14与第二腔室12连通,第一腔室11位于第二腔室12的下方,第一腔室11内的脱硫浆液能够经由过滤结构2过滤后流入第二腔室12。
待过滤的脱硫浆液经由进液口13进入第一腔室11,由于第一腔室11位于第二腔室12的下方,脱硫浆液在注满第一腔室11后,才会向上经过过滤结构2过滤,进入第二腔室12,过滤出杂质则会沉淀在过滤罐1底部。过滤后的脱硫浆液通过出液口14排出过滤罐1,此时,使用密度计测量过滤后的脱硫浆液密度,能够得到更为准确的脱硫浆液密度数值。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腔室11设置在第二腔室12的下方,而将过滤结构2设置在过滤罐1的上部,使得在过滤脱硫浆液前,进入第一腔室11内的脱硫浆液中的较大的颗粒和杂质会在重力作用下沉淀在过滤罐1的底部,使得在脱硫浆液经过过滤结构2时,杂质更少,减少过滤结构2的负担,提升过滤结构2的过滤效果。并且,由于过滤结构2在过滤罐1的上部,而杂质沉积在过滤罐1底部,因此过滤结构2不会轻易被杂质堵塞,能够保证过滤结构2的过滤效果,降低清理过滤结构2的频率。
因此,在将本公开的脱硫浆液过滤装置100的出液口14连接密度计的入口时,脱硫浆液过滤装置100可以在脱硫浆液进入密度计之前对脱硫浆液进行过滤处理,减少脱硫浆液中的杂质对密度计的测量结果的影响,提升密度计的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可选地,如图1所示,过滤结构2包括支撑板21和过滤板22,过滤板22与支撑板21沿上下方向层叠设置,且过滤板22位于支撑板21的上方,支撑板21上形成有多个通孔211,过滤板22上形成有与多个通孔211一一对应的过滤孔组221,每个过滤孔组221均包括多个与通孔211连通的过滤孔2211。将过滤板22通过专门的支撑板21安装到过滤罐1内,可以加强过滤结构2的整体结构强度,减少过滤结构2因脱硫浆液的流动冲击而变形的可能性,保证过滤结构2的过滤效果。
可选地,通孔211的内周面和/或过滤孔2211的内圆周面可以加工成斜面,以对脱硫浆液起到引流作用。
另外,过滤板22还可以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地安装在支撑板21上,便于拆洗维修过滤板22,也便于更换过滤孔2211尺寸不同的过滤板22,以应对不同的过滤要求。
为了增加过滤孔2211的数量,可选地,如图2所示,每个过滤孔组221的多个过滤孔2211呈圆形阵列分布。由于在相同周长的各种图形中,圆形的面积最大。因此,使多个过滤孔2211呈圆形阵列分布,可以增大过滤孔组221的面积,以布置更多的过滤孔2211,也使得单位时间内有更多的脱硫浆液通过过滤孔组221,提升过滤效率。
为了避免第一腔室11内的脱硫浆液不经过过滤结构2过滤而直接进入第二腔室12,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过滤结构2的外周面与过滤罐1的内周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圈3。由于脱硫浆液在脱硫浆液过滤装置100中流动的动力主要是来自于后续向第一腔室11注入的脱硫浆液的压力的推动。因此,密封过滤结构2与过滤罐1的内周面之间的缝隙,可以保证第一腔室11内的脱硫浆液只能经过过滤结构2进入第二腔室12,可以有效保证脱硫浆液过滤装置100的过滤效果,提升过滤后的浆液的纯净度。
可选地,过滤罐1内周面上形成有凸台,过滤结构2固定在该凸台上,过滤结构2的外周面与过滤罐1的内周面的缝隙处设置有密封圈3,密封圈3可以与凸台配合,在保证过滤结构2密封的同时,从上下两个方向固定过滤结构2,防止过滤结构2因为脱硫浆液的压力冲击脱落,保证脱硫浆液过滤装置100的正常运行。
可选地,如图1所示,过滤罐1包括过滤罐主体16和盖体17,盖体17向上凸起的弧形,盖体17的内壁与过滤结构2共同限定出第二腔室12。并且,过滤罐主体16和盖体17上均形成有法兰,以将盖体17与过滤罐主体16可拆卸地连接。采用盖体17与过滤罐主体16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便于拆卸盖体17,检修过滤结构2。
为了使过滤后的浆液顺利排出,可选地,如图2所示,过滤结构2上还形成有排液口222,出液口14位于过滤结构2的下方,第一腔室11内还设置有排液管4,排液管4的一端与排液口222连接,排液管4的另一端与出液口14连接。脱硫浆液经过过滤结构2过滤进入第二腔室12后,由于出液口14设置在过滤板22的下方,使得第二腔室12内过滤后的脱硫浆液可以在重力作用下,经过排液管4从位于第二腔室12下方的出液口14排出,无需设置额外的泵送装置,简化了脱硫浆液过滤装置100的结构。并且,脱硫浆液在脱硫浆液过滤装置100中流动时,一边受到来自于后续脱硫浆液的推动力,另一边受到重力作用。如此设置,还能促进脱硫浆液在脱硫过滤装置中的流动速度,提升脱硫浆液过滤装置100的过滤效率。
可选地,排液孔222的孔径可以大于过滤孔2211的孔径,由排液口222经排液管4排出出液口14,排液口222的孔径大于过滤孔2211的孔径,使得过滤后的浆液能够向着孔径更大、流动阻力更小的排液口222流动,提升排液口222的排液效率。
为了清理过滤罐1内的杂质,可选地,过滤罐1上还形成有排杂口18,排杂口18设置在过滤罐1的底部并与第一腔室11连通。由于脱硫浆液过滤装置100的过滤结构2设置在过滤罐1的上部,并且,脱硫浆液经过过滤后留下的杂质相较于脱硫浆液本身颗粒更大,重量也更大。因此,随着脱硫浆液过滤装置100的运行,杂质会因为重力原因沉淀在过滤罐1的底部。而在过滤罐1的底部设置排杂口18,可以将沉淀在过滤罐1底部的杂质经由排杂口18直接排出过滤罐1,如此设置,便于快速清理过滤罐1内的杂质。并且,还可以防止杂质堆积堵塞过滤结构2。
为了能够更好地导流排出的杂质,可选地,如图1所示,脱硫浆液过滤装置100还包括排杂管5,排杂管5的一端与排杂口18连接,排杂管5的另一端设置有开关阀。在排杂口18处设置排杂管5可以将由排杂口18排出的杂质引流至适当的存储地,以防止排出的杂质对环境造成污染。并且,在排杂管5的出口端设置开关阀,从而控制排杂管5的连通状态,控制杂质的排放。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对开关阀的种类不做限制,例如,开关阀可以为蝶阀、球阀等。
为了清洁沉积在过滤罐1内的杂质,可选地,如图1所示,脱硫浆液过滤装置100还包括冲洗管6,过滤罐1的顶部形成有第一过孔15,过滤结构2上形成有第二过孔23,冲洗管6的一端用于与水源连通,冲洗管6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过孔15、第二过孔23并位于第一腔室11内。利用设置在第一腔室11内的冲洗管6,可以在不打开过滤罐1的前提下,冲洗第一腔室11,操作简便。如此设置,可以使得沉积在第一腔室11内壁上的杂质能够在冲洗下,从排杂口18中排出,保证第一腔室11的清洁度,防止堆积的杂质影响过滤效果。并且,将冲洗管6的出水端设置在第一腔室11的上部,并且位于第一腔室11的中心,可以使冲洗管6对于沉积过滤罐1底部以及过滤罐1内周面上的杂质冲洗更全面。
为了保证进入第一腔室11的浆液均匀,可选地,如图1所示,脱硫浆液过滤装置100还包括分流板7,分流板7安装在第一腔室11内,分流板7与进液口13沿过滤罐1的径向相对间隔设置。在进液口13处设置分流板7,阻挡由进液口13进入的脱硫浆液,使得脱硫浆液可以由分流板7和过滤罐1之间的间隙流出,避免脱硫浆液冲击力过大搅动过滤罐1内的脱硫浆液,保证进入过滤罐1内的脱硫浆液整体稳定均匀,杂质也能够沉积到过滤罐1底。
可选地,分流板7包括第一分流部71和第二分流部72,第一分流部71和第二分流部72构成开口背离进液口13的V形,第一分流部71与第二分流部7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采用开口背离进液口13的V形作为分流板7的形状,当浆液冲向分流板7靠近进液口13的一面时,第一分流部71和第二分流部72形成的V形结构可以将脱硫浆液分流到分流板7的两侧,分流后的脱硫浆液流量一分为二,降低了脱硫浆液的瞬时流量,可以减少脱硫浆液对桶内脱硫浆液的冲击和搅动,也降低了脱硫浆液的流速。
可选地,脱硫浆液过滤装置100还包括支架8,支架8一端设置在过滤罐1的外侧,另一端支撑在地面上,用于支撑过滤罐1,防止过滤罐1由于受力不平衡而倾倒。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脱硫浆液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罐和过滤结构,所述过滤结构设置在所述过滤罐内并将所述过滤罐内部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过滤罐上形成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出液口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第一腔室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下方,所述第一腔室内的脱硫浆液能够经由所述过滤结构过滤后流入所述第二腔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浆液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结构包括支撑板和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与所述支撑板沿上下方向层叠设置,且所述过滤板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上方,所述支撑板上形成有多个通孔,所述过滤板上形成有与多个所述通孔一一对应的过滤孔组,每个所述过滤孔组均包括多个与所述通孔连通的过滤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硫浆液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过滤孔组的多个所述过滤孔呈圆形阵列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浆液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结构的外周面与所述过滤罐的内周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浆液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结构上形成有排液口,所述出液口位于所述过滤结构的下方,所述第一腔室内还设置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的一端与所述排液口连接,所述排液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液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浆液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罐上还形成有排杂口,所述排杂口设置在所述过滤罐的底部并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脱硫浆液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浆液过滤装置还包括排杂管,所述排杂管的一端与所述排杂口连接,所述排杂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开关阀。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脱硫浆液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浆液过滤装置还包括冲洗管,所述过滤罐的顶部形成有第一过孔,所述过滤结构上形成有第二过孔,所述冲洗管的一端用于与水源连通,所述冲洗管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过孔、所述第二过孔并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脱硫浆液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浆液过滤装置还包括分流板,所述分流板安装在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分流板与所述进液口沿所述过滤罐的径向相对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脱硫浆液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包括第一分流部和第二分流部,所述第一分流部和所述第二分流部构成开口背离所述进液口的V形,所述第一分流部与第二分流部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CN202220987161.4U 2022-04-25 2022-04-25 脱硫浆液过滤装置 Active CN2174729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87161.4U CN217472920U (zh) 2022-04-25 2022-04-25 脱硫浆液过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87161.4U CN217472920U (zh) 2022-04-25 2022-04-25 脱硫浆液过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72920U true CN217472920U (zh) 2022-09-23

Family

ID=83309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87161.4U Active CN217472920U (zh) 2022-04-25 2022-04-25 脱硫浆液过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729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44809B1 (ko) 우회수가 역세척에 사용되는 것을 방지하기 위한 우회수 제어 기능이 있는 프레임형 디스크 필터
CN101791498B (zh) 一种一阀控制过滤器
CN217472920U (zh) 脱硫浆液过滤装置
CN204058026U (zh) 污水处理罐
CN210559684U (zh) 一种离子气浮三合一净化器
CN117563315A (zh) 一种水力驱动吸污式自清洗泵前过滤装置
CN203839033U (zh) 扩容阻性复合放空消音器
CN108558022B (zh) 流化床污水处理装置
CN108889028A (zh) 核电站主泵应急注入水系统过滤装置
CN110251998B (zh) 分流过滤式气液固三相旋流分离装置
CN203944187U (zh) 污水处理系统
CN211664861U (zh) 一种污水处理罐
CN204973190U (zh) 一种多级布水单仓室连续流砂过滤装置
CN203946969U (zh) 污水处理系统
CN217553207U (zh) 一种高速旋转式净油除渣一体式设备
CN109531246A (zh) 一种车床接渣盘清洗装置
CN213285933U (zh) 一种纯水生产装置
CN105268224A (zh) 污水处理罐
CN216320499U (zh) 一种填充组合式集水装置
CN218589766U (zh) 一种石英砂过滤器
CN207877378U (zh) 一种新型布水器
CN215352409U (zh) 一种多功能过滤器
CN113877257B (zh) 一种水厂滤池钢筋混凝土结构
CN220266799U (zh) 一种建筑工程排水装置
CN220467715U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