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71744U - 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71744U
CN217471744U CN202221342683.5U CN202221342683U CN217471744U CN 217471744 U CN217471744 U CN 217471744U CN 202221342683 U CN202221342683 U CN 202221342683U CN 217471744 U CN217471744 U CN 2174717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ver
supply module
cooking cavity
ai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4268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飞龙
明秀军
胡修泽
罗鑫
黄韦铭
龙韦韦
邱金生
羊小亮
刘化勇
瞿月红
潘嘉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4268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717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717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717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该盖体组件包括盖体和送风模块,盖体内形成有连通外界空间的安装空间,盖体设有视窗,盖体开设有用于连通安装空间和烹饪器具的烹饪腔的过风口;送风模块设于安装空间,并与视窗相对设置,送风模块与过风口连通,用于使烹饪腔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便于用户获知送风模块的工作状态。

Description

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大米在储存的过程中发生陈化,陈米在煮饭的加热阶段挥发出一种陈味物质,如果不及时排出锅外,最终导致米饭气味不佳。示例性技术中,采用风机等送风模块使烹饪腔与外界环境气体交换以使烹饪腔的陈味物质流出,但送风模块多设于盖体内部,用户无法判断送风模块的工作状态,若送风模块损坏也无法获知,无法判断陈味物质是否排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旨在便于用户获知送风模块的工作状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盖体组件,应用于烹饪器具,所述盖体组件包括:
盖体,所述盖体内形成有连通外界空间的安装空间,所述盖体设有视窗,所述盖体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安装空间和所述烹饪器具的烹饪腔的过风口;和
送风模块,所述送风模块设于所述安装空间,并与所述视窗相对设置,所述送风模块与所述过风口连通,用于使所述烹饪腔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在本申请盖体组件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盖体设有用于连通外界环境和所述烹饪腔的蒸汽管道;
所述送风模块用于将外界空气引入所述烹饪腔,所述烹饪腔内的空气通过所述蒸汽管道流出。
在本申请盖体组件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送风模块为涡流离心风机,所述涡流离心风机的进风口与所述视窗相对设置,所述涡流离心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过风口连通。
在本申请盖体组件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蒸汽管道位于所述盖体的中部区域,所述视窗设于所述蒸汽管道的一侧,并靠近所述盖体的开盖侧边设置。
在本申请盖体组件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盖体组件还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于所述过风口,以使气体从所述送风模块至所述烹饪腔单向导通。
在本申请盖体组件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盖体组件还设有导风管道,所述导风管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送风模块的出风口,另一端与所述过风口连通。
在本申请盖体组件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视窗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盖体。
在本申请盖体组件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盖体组件还包括温度检测器,所述温度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烹饪腔内的温度,以在食物沸腾产生蒸汽前开启所述送风模块进行气体交换和降温处理。
在本申请盖体组件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盖体开设有用于连通外界环境和所述烹饪腔的蒸汽管道,所述温度检测器插设于所述蒸汽管道中。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器具本体和前述任一项中所述的盖体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盖体上开设视窗,且视窗正对送风模块设置,当送风模块启动用于使烹饪腔和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时,用户可以通过视窗直接观察送风模块的工作状态,确保送风模块正常运行以将陈味物质排出,使得用户食用到味道较佳的食物。
另外,当食物烹煮完成之后,可以启动送风模块为食物降温处理,使食物温度快速下降至适宜食用的温度范围内;如此,可以减少食物降温和用户等待时间,使用户可以更为快速的食用到食物,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烹饪器具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图1中烹饪器具开盖状态的结构图;
图3为图1中烹饪器具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盖体组件一实施例移除面板的结构图;
图5为图4中A-A处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放大图;
图7为图4盖体组件移除面板的结构图;
图8为图7中C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670415760000031
Figure BDA000367041576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盖体组件100和烹饪器具1000,可以排出烹饪过程的陈味物质,且便于用户获知送风模块30的工作状态。
如下将就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方案进行阐述。
请参照图1,在本申请盖体组件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体组件100包括:
盖体10,所述盖体10内形成有连通外界空间的安装空间121,所述盖体10设有视窗122,所述盖体10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安装空间121和所述烹饪器具1000的烹饪腔29的过风口111;和
送风模块30,所述送风模块30设于所述安装空间121,并与所述视窗122相对设置,所述送风模块30与所述过风口111连通,用于使所述烹饪腔29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本申请提出的烹饪器具1000,可以是但不限于电饭煲、空气炸锅、热水壶、破壁机、烤箱等,其包括器具本体200和盖设于器具本体200上的盖体组件100,盖体组件100与器具本体200围合形成烹饪腔29,此时,仅需开启盖体组件100即可使得烹饪腔29显露供用户取放食物,盖体组件100与器具本体200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翻转盖合,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抽屉式插接结构,在此不做限定。进一步的,本申请的盖体组件100上设置送风模块30,用于使烹饪腔29与外界环境气体交换,一方面可以使得烹饪过程中的陈味物质排出锅外,降低陈味物质对米饭气味的影响;另一方面,使得烹饪腔29内外气体流通,可以加快烹饪腔29内的降温过程,使食物快速降温至适宜食用的温度,便于用户食用。
进一步地,本申请的盖体10上开设有视窗122,视窗122正对送风模块30设置,当送风模块30启动用于使烹饪腔29和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时,用户可以通过视窗122直接观察送风模块30的工作状态,确保送风模块30正常运行以将陈味物质排出,使得用户食用到味道较佳的食物。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送风模块30可以是将外界气体送入烹饪腔29,此时,送风模块30的出风口33与导风管道15连通,并抽取安装空间121内的气体使气体经由导风管道15和过风口111进入烹饪腔29中;当然,送风模块30也可以是抽取烹饪腔29内的气体向外排出,此时,送风模块30的进风口31与导风管道15连通,使得烹饪腔29内的气体依次经由过风口111和导风管道15向外流出。还需要说明的是,常规状态下烹饪器具1000的烹饪腔29并非处于完全密闭状态,可能在盖体组件100和器具本体200之间存在间隙或者在盖体10上设置连通烹饪腔29和外界环境的通道,此时当送风模块30向烹饪腔29吹气或者抽取烹饪腔29内的气体时,烹饪腔29内由于内部气压变化便能通过盖体组件100和器具本体200之间存在间隙或者在盖体10上设置的连通烹饪腔29和外界换进的通道向外排气或抽取外界气体,实现气体交换。
因此,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盖体10上开设视窗122,且视窗122正对送风模块设置,当送风模块30启动用于使烹饪腔29和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时,用户可以通过视窗122直接观察送风模块30的工作状态,确保送风模块30正常运行以将陈味物质排出,使得用户食用到味道较佳的食物。
另外,当食物烹煮完成之后,可以启动送风模块30为食物降温处理,使食物温度快速下降至适宜食用的温度范围内;如此,可以减少食物降温和用户等待时间,使用户可以更为快速的食用到食物,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盖体组件100还包括控制模块90,控制模块90用于存储控制程序并接收或产生控制指令以控制对应的功能模块执行对应的操作,控制模块90设置在安装空间121中,并通过导线35与送风模块30连接,合理利用安装空间121,且起到对控制模块90的保护作用,保证控制模块90的性能稳定性。
请参照图2,在本申请盖体组件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体10设有用于连通外界环境和所述烹饪腔29的蒸汽管道17;
所述送风模块30用于将外界空气引入所述烹饪腔29,所述烹饪腔29内的空气通过所述蒸汽管道17流出。
本实施例中,盖体0上设有连通外界环境和烹饪腔29的蒸汽管道17,此时,送风模块30用于将外界空气引入烹饪腔29,送风模块30多为风机,可以是涡流风机也可以是贯流风机,在此不做限定。当启动送风模块30时,外界空气进入烹饪腔29中,使得烹饪腔29中的气体压力增大,将烹饪腔29中的气体从蒸汽管道17向外排出,如此实现烹饪腔29内外气体的交换,从而将烹饪过程中的陈味物质排出,也可以达到烹饪腔29内的食物快速降温的目的。可以理解的,此时蒸汽管道17和进气通路互不干涉,避免出现气流短路现象,保证换气过程的快速稳定进行。
请参照图3、图7和图8,在本申请盖体组件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送风模块30为涡流离心风机,所述涡流离心风机的进风口31与所述视窗相对设置,所述涡流离心风机的出风口33与所述过风口111连通。
本实施例中,采用涡流离心风机作为动力源,其占用空间小,占用较小的盖体10内部空间,利于布局;涡流离心风机消耗较小的功便可以具有较大的风量,且噪音小具有较好的静音效果,可选地,涡流离心风机的转速选用2000r/min~6000r/min,这个范围内的转速具有较大的风量和静音效果。
结合参照图4至图8,在本申请盖体组件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体10包括:
面盖11,所述面盖11形成一侧开口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槽底壁开设有所述过风口111,所述温度检测器穿设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底壁;和
面板12,所述面板12盖设于所述容置槽的开口以围合形成所述安装空间121,所述涡流离心风机的进风口31朝向所述面板12并与所述面板12间隔设置。
本实施例中,盖体10包括相互盖合的面盖11和面板12,面盖11内形成一侧开口的容置槽,面板12盖设于面盖11以与面盖11围合形成前述安装空间121,面板12多为外观部件,其上可以设置显示屏或者指示灯等指示元件,或者直接设置视窗122。便于用户观察烹饪器具1000的工作状态或内部送风模块30的工作状态。安装空间121与外界环境连通,可以是使得在组装盖体10时采用非密封式连接结构,在连接处形成有缝隙等,或者也可以直接在盖体10上开设连通口,均可以使安装空间121与外界环境连通。
请参照图4和图5,在本申请盖体组件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体组件100还设有导风管道15,所述导风管道15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送风模块30的出风口31,另一端与所述过风口111连通。
本实施例中,盖体组件100还设有导风管道15,导风管道15的一端连通于送风模块30的出风口33,导风管道15的另一端用于与烹饪腔29连通,此时,送风模块30启动时,外界气体经由导风管道15进入烹饪腔29中,将烹饪腔29中的气体从蒸汽管道17向外排出,如此设置,在送风模块30将外界气体抽入烹饪腔29的过程中,通过导风管道15的限制,可以使得气流稳定地流向过风口111,且增大了送风模块30和过风口111设置的灵活性,合理利用安装空间121进行结构布局,提高空间利用率和设计灵活性。
请参照图7,在本申请盖体组件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面盖11的朝向所述面板12的表面设有导风槽113,所述导风槽113的槽底壁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烹饪器具1000的烹饪腔29的过风口111,所述面板12封闭所述导风槽113的槽口形成导风管道15。
本实施例中,面盖11的朝向面板12的表面设有导风槽113,导风槽113具有沿导风槽113的长度方向相互远离的两端,其中一端的槽底壁开设有用于连通导风槽113和烹饪空间的过风口111,导风槽113的另一端用于连通送风模块30,面板12盖设于容置槽的槽口时同时封闭导风槽113的槽口,使得导风槽113形成连通送风模块30和过风口111的导风管道15。也即,本实施例中,在组装盖体组件100时,使得面盖11和面板12相互围合自然形成用于引导气流的导风管道15,如此设置,仅需在面盖11和面板12之间的安装空间121中安装好送风模块30即可,无需额外装配用于与送风模块30相配合的零部件,简化了盖体组件100的零部件构成,简化了盖体组件100和烹饪器具1000的装配工艺,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
请参照图4和图7,在本申请盖体组件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面盖11的朝向所述面板12的表面设有密封槽118,所述密封槽118的槽底壁凸设有导风筋114,所述导风筋114沿所述密封槽118的周向环绕设置以围合形成所述导风槽113,所述导风筋114与所述密封槽118的至少部分槽侧壁间隔设置以形成密封间隙;所述面板12罩盖于所述密封槽118。
本实施例中,面盖11的朝向面板12的表面设有密封槽118,密封槽118的槽底壁凸设有导风筋114,导风筋114围合形成前述导风槽113,密封槽118的至少部分槽侧壁与导风筋114间隔设置形成密封间隙,当面板12盖合于面盖11的容置槽槽口时,面板12闭合密封槽118,此时,密封槽118和导风筋114条形成二次密封,起到加强气密性的作用,可以避免导风管道15中的气流向外逸散流入安装空间121中,影响换气效率,且当送风模块30为抽取烹饪腔29中的蒸汽时,也可以避免蒸汽进入安装空间121中侵蚀其他部件。
请参照图4和图7,在本申请盖体组件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密封槽118的槽底壁还凸设有加强筋119,所述加强筋119设于所述密封槽118的槽侧壁和所述导风筋114之间,并分别与所述密封槽118的槽侧壁和所述导风筋114连接。
本实施例中,密封槽118的槽底壁凸设有加强筋119,加强筋119设于密封槽118的槽侧壁和导风筋114之间,并分别与密封槽118的槽侧壁和导风筋114连接,加强筋119的设置,可以有效的提高导风筋114的结构强度,避免导风筋114在加工或装配过程中损毁或变形,影响装配完成后的导风管道15的气密性。可以理解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筋119设有多个,多个加强筋119沿导风筋114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以进一步起到加强结构强度的作用,保证整体结构稳定性和气密性。
请参照图7和图8,在本申请盖体组件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置槽的槽底壁设有限位槽115,所述涡流离心风机设于所述限位槽115内,所述限位槽115的槽侧壁开设有与所述出风口33对应设置的导通口115a。
本实施例中,面盖11的朝向面板12的表面形成有用于安装送风模块30的限位槽115,限位槽115的槽侧壁开设有与导风槽113的一端连通的导通口115a,当送风模块30设置在限位槽115中时,送风模块30的出风口33朝向导通口115a设置,以使送风模块30所抽取的外界气流可从导通口115a向外吹出;且限位槽115的设置,可以提高送风模块30设置在安装空间121中的位置稳定性,提高盖体组件100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请参照图5,在本申请盖体组件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体10还包括内盖13,所述内盖13盖设于所述面盖11的背离所述面板12的一侧,以与所述面盖11围合形成连通外界环境的导风空间133,所述内盖13开设有与所述过风口111连通的内盖通孔131;
所述涡流离心风机与所述限位槽115的槽壁间隔设置,所述限位槽115的槽壁开设有连通所述导风空间133与所述限位槽115的风机进风口117。
本实施例中,盖体组件100还包括内盖13,内盖13盖设于面盖11的背离面板12的一侧,并与面盖11围合形成连通外界环境的导风空间133,同时,使得涡流离心风机与限位槽115的槽壁间隔设置,并在限位槽115的槽壁开设有连通导风空间133与限位槽115的风机进风口117,如此设置,涡流离心风机可以分别经由安装空间121和导风空间133抽取外界气流,若面板12盖设于面盖11时将限位槽115的槽口封闭,此时,涡流离心风机也可以依次经由进风间隙、限位槽115槽壁与风机之间的间隙、风机进风口117以及导风空间133抽取气流以灌注至烹饪腔29中,且如此设置,涡流离心风机不从安装空间121中抽气,避免了因限位槽115未封闭导致抽气时在限位槽115和导风槽113之间的导通口115a处出现气流紊乱现象,影响导风管道15内的送风过程,以此确保送风模块30进风和送风的稳定性。
请参照图8,在本申请盖体组件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槽115的侧壁凸设有限位筋条116,所述限位筋条116沿所述限位槽115的深度方向逐渐向内倾斜,所述涡流离心风机支撑于所述限位筋条116以与所述限位槽115的槽壁间隔设置。
本实施例中,限位槽115的槽侧壁凸设有限位筋条116,限位筋条116的其中一个侧面沿限位槽115的深度方向向限位槽115的中部逐渐倾斜,限位筋条116设置有多个,多个限位筋条116沿限位槽115的周向间隔排布,此时,当送风模块30设于限位槽115时,送风模块30便支撑于限位筋条116上,从而使得送风模块30与限位槽115的槽侧壁和槽底壁均间隔设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使得送风模块30与限位槽115之间具有足够的间隙与进风间隙连通,以确保送风模块30可以稳定地抽取气流。
请参照图1,在本申请盖体组件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汽管道17位于所述盖体10的中部区域,所述视窗122设于所述蒸汽管道17的一侧,并靠近所述盖体10的开盖侧边设置。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旨在使得烹饪腔29与外界环境通过过风口111和蒸汽管道17进行气体交换,本实施例中,使得蒸汽管道17设置在盖体10中部,此时过风口111和送风模块30对应地临近盖体10的侧边设置,如此设置,当从过风口111处向烹饪腔29内送风时,由于过风口111临近烹饪腔29的腔壁,气流便会沿烹饪腔29的周向环绕流动后向中部的蒸汽管道17聚集,以此增大气流的流动路径,有效地提高换气效果。
请参照图5和图6,在本申请盖体组件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体组件100还包括单向阀50,所述单向阀50设于所述过风口111,以使气体从所述送风模块30至所述烹饪腔29单向导通。
本实施例中,盖体组件100还包括设置在过风口111处的单向阀50,此时,单向阀50可以使得气体仅可从送风模块30单向流入烹饪腔29,以避免烹饪腔29内的陈味物质和高温蒸汽倒流至送风模块30和安装空间121中,导致安装空间121内的送风模块30以及控制模块90等受到蒸汽侵袭而损毁,同时也避免高温蒸汽在安装空间121内冷凝之后液体残留导致细菌滋生,影响烹饪器具1000的寿命和使用安全性。
请参照图6,在本申请盖体组件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单向阀50包括:
阀座51,所述阀座51罩设于所述过风口111,所述阀座51开设有沿进气方向贯通所述阀座51的阀座出气口511;
阀芯53,所述阀芯53可活动地设于所述阀座出气口511;
其中,无需进风时,所述阀芯53封堵所述阀座出气口511,需要进风时,所述阀芯53移开以开启所述阀座出气口511,以使气流进入所述烹饪腔29。
本实施例中,在盖体10的用于向烹饪腔29内进气的过风口111处设置单向阀50,旨在当无需进行气体交换时将过风口111关闭,避免烹饪腔29内的蒸汽进入盖体10内部空间。具体地,单向阀50包括阀体和阀芯53,阀体安装于过风口111处以将过风口111盖合,阀体上开设有可用于连通风道和烹饪腔29的阀体出气口112,阀芯53可活动地设置在阀体出气口112上,在无需通气时,阀芯53封堵阀体出气口112以阻断风道和烹饪腔29,在需要通气时将阀芯53从阀体出气口112移开。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单向阀50可以是电控阀,也即阀芯53的移动可以通过电机推动或者电磁吸附原理驱动控制;单向阀50也可以是如下实施例中的气流阀,利用进风时的气流将阀芯53顶开,本实施例中,单向阀50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
请参照图6,在本申请盖体组件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芯53设有止回垫531,所述止回垫531贴设于所述阀座51的出风侧并罩盖于所述阀座出气口511;
所述止回垫531被外界气流顶开以开启所述阀座出气口511,或者,所述止回垫531被所述烹饪腔29内的气流顶住以贴设于所述阀座51封堵所述阀座出气口511。
本实施例中,阀芯53包括止回垫531,止回垫531大致呈片状,止回垫531不受力时的初始结构可以完全覆盖阀座出气口511,当送风模块30将气流吹向单向阀50时,止回垫531被气流顶开以远离阀座51,止回垫531可以是具有一定的弹性,并在气流顶推力的作用下向远离阀座51一侧弹性变形从而使得阀座出气口511开启;而当送风模块30不启动,此时,烹饪强内的气流顶住止回垫531以使其贴设在阀座51上封堵阀座出气口511,以避免烹饪腔29内的气体从过风口111处倒流。
请参照图6,在本申请盖体组件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回垫531的厚度为d,满足3mm≤d≤8mm。
本实施例中,定义止回垫531的厚度为d,且满足3mm≤d≤8mm,以确保止回垫531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封堵阀体出气口112,也避免止回垫531结构过强难以被气流顶开。其中,d的厚度取值可以是但不限于3mm、3.5mm、4mm、4.5mm、5mm、5.5mm、6mm、6.5mm、7mm、7.5mm、8mm或3mm至8mm之间的任一取值,若d<3mm,止回垫531的结构强度较小,可能会在送风模块30未启动但由于其他原因导致风道中出现气流时止回垫531被顶开,且止回垫531多选用硅胶材质制成,厚度较小时加工成型较为困难;若d>8mm,便可能存在止回垫531结构强度过高,难以被气流顶开的问题,影响烹饪腔29的降温效率。
请参照图6,在本申请盖体组件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回垫531为圆形或多边形,且所述止回垫531的面积满足176mm2≤S≤491mm2
本实施例中,止回垫531为圆形或多边形,且止回垫531的面积满足176mm2≤S≤491mm2,如此设置,确保止回垫531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封堵阀体出气口112,也避免止回垫531结构过强难以被气流顶开。以止回垫531为圆形为例,定义止回垫531的直径为D1,此时D1满足15mm≤D1≤25mm,其中,D1的取值可以是但不限于15mm、17mm、19mm、20mm、21mm、23mm、25mm或15mm至25mm之间的任一取值,若D1<15mm,止回垫531的面积较小,边缘位置离连接部533距离近,止回垫531的边缘难以被气流顶开,且止回垫531需完全罩盖阀体出气口112,此时阀体出气口112相对的开口面积小,换气效率低;若D1>25mm,单向阀50整体占据空间较大。
在本申请盖体组件100的一些实施例中,定义所述阀座出气口511于所述止回垫531531上的投影面积为D,且满足20mm2≤D≤50mm2
本实施例中,定义阀座出气口511在止回垫531上的投影面积为D,且满足20mm2≤D≤50mm2,如此设置,可以确保在送风模块30工作时具有足够的气流从阀座出气口511吹向止回垫531以顶开止回垫531,使气流进入烹饪腔29中与烹饪腔29进行气体交换,使得烹饪腔29内的陈味物质流出或对烹饪腔29内的食物进行快速降温处理。
请参照图6,在本申请盖体组件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芯53还包括连接部533,所述连接部533设于所述止回垫531的朝向所述阀座51的一侧,且位于所述止回垫531的中部,并与所述阀座51连接;
所述阀座出气口511沿所述连接部533的部分周向环绕设置。
本实施例中,使得阀座出气口511沿阀座51的周向环绕设置,可以是设置多个阀座出气口511以沿周向间隔设置,也可以是设置一个连续的开环结构的阀座出气口511,在此不做限定。此时,连接部533设置在阀座出气口511的中部,当送风模块30驱使气流流向单向阀50时,位于边缘的止回垫531与连接部533的距离最远,容易被气流顶开,且增大了阀座出气口511的面积可以提高进气效率和降温效率。
请参照图6,在本申请盖体组件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座51的背离所述止回垫531的表面设有抵触部513,所述连接部533的外侧壁凸设有朝向所述止回垫531的倒钩535,所述连接部533穿设于所述抵触部513,所述倒钩535钩设于所述抵触部513的背离所述止回垫531的一端。
本实施例中,连接部533大致为柱状结构,使得连接部533自止回垫531一侧穿设于阀座51,连接部533外侧壁设有朝向止回垫531一侧的倒钩535,倒钩535钩设在抵触部513的远离止回垫531的一端,如此设置,即可通过倒钩535与抵触部513之间的配合将阀芯53设置在阀体上,当气流吹向止回垫531以顶开止回垫531时,也能确保阀芯53不会从阀座51上脱落,提高整体结构稳定性。
请参照图6,在本申请盖体组件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座51的朝向所述内盖13的表面设有插接部135和插接槽515的其中之一,所述内盖13的朝向所述阀座51的表面设有插接部135和插接槽515的其中之另一,所述插接部135插设于所述插接槽515。
前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面盖11的朝向烹饪腔29的一侧还盖设有内盖13,内盖13开设有与面盖11过风口111相连通的内盖通孔131。本实施例中,使得单向阀50设置在内盖13的内盖通孔131处,具体的,单向阀50的阀座51设置有插接部135和插接槽515的其中之一,内盖13设置有插接部135和插接槽515的其中之另一,使得插接部135插设于插接槽515中,以提高单向阀50与内盖13之间的连接强度,且可以起到对单向阀50的限位作用,避免单向阀50受气流冲击时产生偏位,提高盖体组件100整体结构稳定性和气密性。可选地,插接部135和插接槽515沿过风口111的周向环绕设置,进一步提高连接强度。
进一步参照图6,在本申请盖体组件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单向阀50还包括密封部55,所述密封部55设于所述阀座51的朝向所述面盖11的一侧,并沿所述阀座51的周向环绕设置,所述密封部55夹设于所述阀座51和所述面盖11之间。
本实施例中,在阀座51的朝向面盖11的一侧设置有密封部55,密封部55沿过风口111的周向环绕设置,以密封单向阀50和面盖11之间的间隙,避免在单向阀50和面盖11之间漏气,密封部55多具有弹性,可以为橡胶或硅胶等材质,可以贴合面盖11,提高整体结构的气密性。
在本申请盖体组件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视窗122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盖体10。
本实施例中,视窗10与盖体122之间可拆卸连接,如此设置,可以直接拆除视窗10对送风模块30进行维护处理,提高送风模块30维护便捷性。其中,视窗122与盖体1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可以是卡扣连接、螺栓连接等方式,在此不做限定。
请参照图3,在本申请盖体组件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体组件100还包括温度检测器80,所述温度检测器80用于检测所述烹饪腔29内的温度。
可以理解的,当烹饪腔29内的食物在被逐渐加热烹饪的过程中逐渐产生蒸汽,由于烹饪腔29内的温度与外界温度差距较大,便会在视窗122形成水雾,影响用户通过视窗122观察送风模块30的运行状态。本实施例中,在盖体10上设置温度检测器80,用于检测烹饪腔29内的温度,当烹饪腔29内的温度上升至使食物即将沸腾的温度时,温度监测器80可通过控制模块90控制送风模块30开启,使得烹饪腔29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从而使得烹饪腔29内的温度下降,避免视窗122内外表面的温度差异过大而出现冷凝雾化现象,确保用户始终可以通过视窗122观察送风模块30的运行状态。
进一步地,在送风模块30开启一定的时间后温度检测器80检测烹饪腔29内的温度,当温度下降至预设温度时通过控制模块90关闭送风模块30,避免烹饪腔29内的温度降到过低而影响对食物的烹煮。
请参照图3,在本申请盖体组件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体10开设有用于连通外界环境和所述烹饪腔29的蒸汽管道17,所述温度检测器80插设于所述蒸汽管道17中。
可以理解的,当送风模块30启动对烹饪腔29中的食物进行降温处理时,是使得外界环境的冷空气与烹饪腔29内的热气进行气体交换实现的,当送风模块30将气流引入烹饪腔29时,烹饪腔29内的热气便从蒸汽管道17向外排出。本实施例中使得温度检测器80设置在蒸汽管道19中,旨在直接测量排出的热气的温度以更准确地反应内部食物的温度,若温度检测器80临近过风口111或远离蒸汽管道19设置,此时温度检测器80所测得的温度可能会因外界冷气的影响导致温度检测不准确,影响温度检测精度,导致对烹饪腔29内的食物温度造成误判的情况。
请参照图3,在本申请盖体组件100的一些实施例中,定义所述烹饪腔29的开口为半径为R的圆形,所述盖体组件100的过风口111与所述蒸汽管道17的出气口112的中心距为L,且满足R/4≤L≤1.5R。
可以理解的,送风模块30将烹饪腔29外的气体从过风口111灌注至烹饪腔29中,并使得烹饪腔29中的气体依次从出气口112和蒸汽管道17向外排出,从而实现气体交换;此时,若过风口111与出气口112之间的距离过于靠近,便可能出现从过风口111进入烹饪腔29中的气体直接从蒸汽管道17向外排出的情况,无法起到较好的气体交换作用;本实施例中,定义烹饪腔29的开口形状大致为圆形,盖体10上的过风口111与蒸汽管道17的出气口112之间的中心距为L,使得R/4≤L≤1.5R,参照图,图示为气体在烹饪腔29内的流通示意,通过上述尺寸限定,可以确保从过风口111进入烹饪腔29后可以在烹饪腔29中进行一定距离的循环流动之后依次从出气口112和蒸汽管道17排出,使得气体在烹饪腔29内的流通路径最大化,较好的实现气体交换和换热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定义烹饪腔29的开口形状大致为圆形,仅是为了便于过风口111与出气口112之间的距离设定,烹饪腔29的开口形状还可以是多边形结构,例如矩形、正方形或者其他多边形状,此时,可以根据其内接圆或者外接圆或者与其面积大致相同的分度圆的尺寸计算设定过风口111与出气口112之间的距离,同样也可以使得气体在烹饪腔29内的流通路径最大化,较好的实现气体交换和换热效果。
请参照图3,在本申请盖体组件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体组件100还包括活动盖板70,所述活动盖板70罩设于所述盖体10的朝向所述器具本体200的表面,所述活动盖板70开设有与所述过风口111对应设置的通孔71和与所述蒸汽管道17的出气口112对应设置的蒸汽口73。
本实施例中,在盖体组件100中还设置有活动盖板70,当盖体10盖设于器具本体200时,活动盖板70罩盖于盖体10的朝向器具本体200的一侧,其中,活动盖板70的设置,既可以起到隔离蒸汽的作用,避免烹饪腔29的蒸汽直接上升至盖体10上导致盖体10的温度上升,影响盖体10内部组件例如风机和控制模块90等的性能,同时也可能导致盖体10中风道的气体因盖体10升温而温度上升,影响降温效率,活动盖板70的设置,可以避免蒸汽直接上升至盖体10也可以利用活动盖板70与盖体10之间的间隙和空气热阻阻挡烹饪腔29的热量传递至盖体10。
可以理解的,为了实现气体交换,活动盖板70上还需开设有与蒸汽管道17的出气口112对应的蒸汽口73和与过风口111对应的通孔71,以避免影响烹饪腔29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
请参照图6,在本申请盖体组件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体组件100还包括密封结构75,所述密封结构75夹设于所述活动盖板70与所述盖体10之间,并沿所述通孔71的周向环绕设置。
本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000还包括密封结构75,密封结构75夹设在活动盖板70和盖体10之间,并沿通孔71的周向环绕设置,如此设置,提高活动盖板70和盖体10之间的密闭性,即避免从过风口111流出的气体进入活动盖板70和盖体10之间再逸散至烹饪腔29内,影响降温效率,又避免烹饪腔29内的蒸汽从通孔71和过风口111之间的间隙流入活动盖板70和盖体10之间,导致盖体10温度上升。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在蒸汽口73和出气口112之间设置密封结构75,在此不做限定。
请参照图6,在本申请盖体组件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结构75包括:
主体部751,所述主体部751插设于所述通孔71,并开设有气孔;和
气密部753,所述气密部753设于所述主体部751的朝向所述盖体10的一侧,并沿所述通孔71的周向环绕设置,所述气密部753夹设于所述活动盖板70和所述盖体10之间。
本实施例中,密封结构75还包括主体部751和气密部753,主体部751插设于通孔71中,气密部753设于主体部751的朝向盖体10的一侧,并夹设在活动盖板70和盖体10之间,以密封活动盖板70与盖体10之间的间隙,提高气密性;如此设置,当安装密封结构75时,便可以将密封结构75插装于活动盖板70的通孔71中,再将活动盖板70和密封结构75整体安装于盖体10上,提高安装便捷性,且密封结构75插设于通孔71,提高了密封结构75与活动盖板70以及盖体10连接之后的位置稳定性,避免密封结构75从活动盖板70和盖体10之间脱落或错位,影响密封效果。
请参照图6,在本申请盖体组件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751的外侧壁开设有安装槽755,所述安装槽755沿所述通孔71的周向环绕设置,所述通孔71的边缘卡设于所述安装槽755中。
前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密封结构75中主体部751的设置可以提高密封结构75的位置稳定性和所起到的密封效果。本实施例中,主体部751的外壁开设有安装槽755,使得通孔71外侧的部分活动盖板70夹设于安装槽755内,如此设置,进一步提高了密封结构75和活动盖板70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密封结构75从活动盖板70和盖体10之间脱落或错位。
请参照图1至图3,本申请还提出一种烹饪器具1000,所述烹饪器具1000包括器具本体200和如前述任意一项中所述的盖体组件100,盖体组件100盖设于器具主体的开口以与器具主体围合形成前述烹饪腔29。由于本申请提出的烹饪器具1000应用了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前述所有技术方案带来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
请参照图2,在本申请烹饪器具10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器具本体200包括:
外壳21,所述外壳21内形成有装配空间,所述装配空间具有朝向所述盖体10的安装口;
内锅23,所述内锅23插设于所述装配空间,所述内锅23形成开口朝向所述盖体10的容纳槽,所述盖体10盖设于所述开口以与所述容纳槽围合形成所述烹饪腔29;以及
加热模块25,所述加热模块25设于所述装配空间,用于为所述内锅23加热。
本实施例中,器具本体200包括作为承载基础的外壳21以及设于所述外壳21内用于装载食物的内锅23,外壳21和内锅23的开口均朝向盖体10设置,且内锅23封闭外壳21的安装口,此时,当盖体10盖设于外壳21和内锅23时,盖体10便封闭内锅23的容纳槽以围合形成前述烹饪腔29,盖体10上的过风口和蒸汽口73均位于内锅23的开口投影范围内。同时,外壳21内还设置有加热模块25,加热模块25设于装配空间内,用于为内锅23加热。
请参照图3,在本申请烹饪器具10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器具本体200还包括热敏传感器27,所述热敏传感器27设于所述内锅23下方,用于检测所述内锅23温度。
本实施例中,在内锅23下方设置热敏传感器27,热敏传感器27可以检测内锅23的温度,热敏传感器27直接与内锅23接触可以不受其他器件或环境的干扰直接检测内锅23和食物的温度变化,热敏传感器27也可以在内锅23温度过高时由控制模块90控制加热模块25停止运行,避免加热模块25持续加热导致内锅23温度越来越高出现安全风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盖体组件,应用于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组件包括:
盖体,所述盖体内形成有连通外界空间的安装空间,所述盖体设有视窗,所述盖体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安装空间和所述烹饪器具的烹饪腔的过风口;和
送风模块,所述送风模块设于所述安装空间,并与所述视窗相对设置,所述送风模块与所述过风口连通,用于使所述烹饪腔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设有用于连通外界环境和所述烹饪腔的蒸汽管道;
所述送风模块用于将外界空气引入所述烹饪腔,所述烹饪腔内的空气通过所述蒸汽管道流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模块为涡流离心风机,所述涡流离心风机的进风口与所述视窗相对设置,所述涡流离心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过风口连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管道位于所述盖体的中部区域,所述视窗设于所述蒸汽管道的一侧,并靠近所述盖体的开盖侧边设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组件还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于所述过风口,以使气体从所述送风模块至所述烹饪腔单向导通。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组件还设有导风管道,所述导风管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送风模块的出风口,另一端与所述过风口连通。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视窗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盖体。
8.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组件还包括温度检测器,所述温度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烹饪腔内的温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开设有用于连通外界环境和所述烹饪腔的蒸汽管道,所述温度检测器插设于所述蒸汽管道中。
10.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器具本体和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中所述的盖体组件。
CN202221342683.5U 2022-05-30 2022-05-30 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Active CN2174717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42683.5U CN217471744U (zh) 2022-05-30 2022-05-30 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42683.5U CN217471744U (zh) 2022-05-30 2022-05-30 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71744U true CN217471744U (zh) 2022-09-23

Family

ID=83312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42683.5U Active CN217471744U (zh) 2022-05-30 2022-05-30 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717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471744U (zh) 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CN111543848A (zh) 一种蒸烤组合机
CN110464200B (zh) 烹饪设备
CN217488328U (zh) 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7488325U (zh) 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7488327U (zh) 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CN109458457B (zh) 搅拌杯组件和料理机
CN117179573A (zh) 盖体组件、烹饪器具以及烹饪方法
WO2023273592A1 (zh) 盖体组件及烹饪装置
CN110604480A (zh) 一种电烤箱
CN217488326U (zh) 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CN116817330A (zh) 一种采用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的油烟机
CN214341876U (zh) 空炸压力一体锅
CN210354393U (zh) 一种电烤箱
CN215687267U (zh) 烹饪器具
CN217723295U (zh) 蒸烤箱
CN219895440U (zh) 一种空气炸锅的加热装置
CN218355696U (zh) 盖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9742502U (zh) 一种空气炸锅的风道结构
CN219594364U (zh) 一种电饭煲上盖及电饭煲
CN218338246U (zh) 空气炸锅
CN217090412U (zh) 烹饪设备
CN221012959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21083408U (zh) 烹饪设备
CN217524727U (zh)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