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67430U - 一种电致变色膜片及变色玻璃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致变色膜片及变色玻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67430U
CN217467430U CN202221529381.9U CN202221529381U CN217467430U CN 217467430 U CN217467430 U CN 217467430U CN 202221529381 U CN202221529381 U CN 202221529381U CN 217467430 U CN217467430 U CN 2174674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chromic
groove
conductive substrate
equal
l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2938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巍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y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y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y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y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2938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674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674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674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致变色膜片及变色玻璃,属于电致变色领域。电致变色膜片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导电基底、电致变色层和第二导电基底;第一容纳槽在电致变色层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至少一个第三容纳槽重叠,且第一容纳槽和第三容纳槽连通形成第一凹槽;第二容纳槽在电致变色层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至少一个第三容纳槽重叠,第二容纳槽和第三容纳槽连通形成第二凹槽;第一凹槽的宽度和第二凹槽的宽度均为a,任意相邻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在电致变色层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之间的间距为b,且0<a+b≤100mm。通过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为电致变色膜片的边缘提供弯折的空间余量,以大大减小或避免电致变色膜片的边缘产生褶皱,提高产品的美观性。

Description

一种电致变色膜片及变色玻璃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致变色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致变色膜片及变色玻璃。
背景技术
电致变色是材料的光学属性(反射率、透过率、吸收率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的现象,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
现有的电致变色膜片能够弯曲,以匹配曲面等场景的使用需求。但在一些应用场景中,例如车辆的天窗玻璃中,不仅需要电致变色膜片单面弯曲,还需要双面或多面弯曲,由此导致电致变色膜片很容易出现褶皱,尤其在电致变色膜片的边缘容易出现较多褶皱,不仅在外观上难以被用户接受,还会导致用户在视觉上的体验感变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电致变色膜片及变色玻璃。
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电致变色膜片,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导电基底、电致变色层和第二导电基底;所述第一导电基底的边缘设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二导电基底的边缘设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电致变色层的边缘设有两个以上第三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在所述电致变色层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三容纳槽重叠,且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第三容纳槽连通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容纳槽在所述电致变色层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三容纳槽重叠,且所述第二容纳槽和所述第三容纳槽连通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交错设置在所述电致变色膜片的边缘;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和所述第二凹槽的宽度均为a,任意相邻的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在所述电致变色层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之间的间距为b,其中,所述a和所述b之和满足以下关系:0<a+b≤100mm。
在本申请的一方面中,通过在电致变色膜片的边缘开设交错设置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以使电致变色膜片在弯曲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为电致变色膜片提供弯折所需的空间余量,以大大减小或避免电致变色膜片的边缘产生褶皱,从而提高电致变色膜片的美观度;并且,通过进一步限定凹槽宽度a和凹槽间距b之和满足特定的范围,可以起到增加电致变色膜片边缘在同一单位长度内的凹槽数量的效果,从而提升褶皱缓解的效果,以进一步减少或避免电致变色膜片产生褶皱,进一步提高电致变色膜片的美观度,提升用户的视觉体验感。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容纳槽分别为多个,以在所述电致变色膜片的边缘形成多个所述第一凹槽和多个所述第二凹槽。由此,通过多个凹槽的设置,一方面可以通过多个凹槽暴露导电基底的多个导电表面,通过多个导电表面引出电极与外部电源连接,以提升电致变色膜片的电传导速率;另一方面,多个凹槽可以为电致变色膜片提供更多的弯折所需的空间余量,以进一步提升褶皱缓解的效果,进一步减少或避免电致变色膜片产生褶皱。
可选地,所述b的范围为,0<b≤30mm;优选地,所述b的范围为,2mm≤b≤30mm。通常情况下,凹槽间距区域即为电致变色膜片的导电基底、电致变色层等未被切割的区域,在这些区域出现褶皱的几率更大,且褶皱程度更加严重,当凹槽间距b的取值过大时,电致变色膜片的褶皱更加明显或严重;而凹槽区域对应会暴露导电基底的导电表面,例如第一凹槽可以暴露第二导电基底的导电表面,第二凹槽可以暴露第一导电基底的导电表面,因此,当凹槽之间的间距b取值过小时,容易导致两侧导电表面的电连接,从而形成短路。由此,通过限定凹槽间距b的范围,一方面可以避免电致变色膜片形成短路,提升膜片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控制凹槽间距b的范围,在电致变色膜片边缘的单位长度内,实现增加凹槽宽度或增加凹槽数量的效果,进一步提升褶皱缓解的效果,进一步提升电致变色膜片的美观度和用户的观感体验。
可选地,所述a的范围为,10mm≤a≤40mm;进一步地,所述a的范围为,10mm≤a≤40mm,且所述b的范围为,3mm≤b≤30mm。由此,通过进一步限定凹槽宽度a的范围,以及凹槽间距b的范围,在电致变色膜片边缘的单位长度内,可以进一步实现增加凹槽数量的效果,从而提升褶皱缓解的效果,以进一步减少或避免电致变色膜片产生褶皱,进一步提高电致变色膜片的美观度,提升用户的视觉体验感。
可选地,所述a和所述b之和满足以下关系:20mm≤a+b≤40mm;进一步地,所述a的范围为,10mm≤a≤20mm,且所述b的范围为,10mm≤b≤20mm。由此,通过进一步限缩凹槽宽度a和凹槽间距b之和满足的范围,可以使电致变色膜片边缘的同一单位长度内,凹槽数量得到进一步增加,从而为电致变色膜片提供更多的、且分布更加均匀的弯曲所需的空间余量,进一步确保褶皱缓解的效果,以进一步减少或避免电致变色膜片产生褶皱,进一步提高电致变色膜片的美观度,提升用户的视觉体验感;并且,通过进一步同时限定凹槽a和间距b的宽度,可以进一步确保电致变色膜片边缘的单位长度内凹槽的数量更多,及凹槽的分布更加均匀,以进一步提升褶皱缓解的效果。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和所述第二导电基底中至少之一的厚度不小于120μm;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基底的厚度和所述第二导电基底的厚度均不小于120μm;更选地,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和所述第二导电基底中至少之一的厚度不小于150μm;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基底的厚度和所述第二导电基底的厚度均不小于150μm。由此,通过使导电基底的厚度值满足特定大小,可以进一步提升对电致变色膜片的褶皱缓解效果,进一步提升电致变色膜片的美观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均为h,其中,0<h≤100mm;优选地,所述h的范围为,20mm≤h≤80mm。通常情况下,凹槽的深度过小,其暴露的导电基底的导电表面较少,不利于导电基底上的导电引出;凹槽的深度过大,被切割去除的电致变色层越宽,使得电致变色膜片的变色区域变窄;因此,将凹槽的深度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既能保证有足够的导电表面便于导电引出,又能保证电致变色膜片具有足够宽的变色区域,提升膜片的实用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电致变色膜片沿第一方向的拱高为H1,所述电致变色膜片沿第二方向的拱高为H2,其中,所述H1与所述H2之乘积满足以下关系式:H1×H2≤2500mm2;优选地,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更优选地,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分别平行于所述电致变色膜片。在一些应用场景下,电致变色膜片可能发生多个方向的弯曲,例如两个方向的弯曲使电致变色膜片形成双曲面结构,例如沿第一方向上弯曲形成拱高H1,沿第二方向上弯曲形成拱高H2,通过限定两个方向的拱高乘积在特定范围内,尤其是进一步限定两个方向互相垂直的情况下,可以更进一步地提升褶皱缓解的效果,进一步提升电致变色膜片的美观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包括层叠的第一基底层和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层叠在所述第一基底层和所述电致变色层之间;所述第二导电基底包括层叠的第二基底层和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层叠在所述第二基底层和所述电致变色层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基底远离所述电致变色层的一侧的边缘设有第一汇流条;所述第一汇流条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凹槽中,且与所述第二导电层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基底远离所述电致变色层的一侧的边缘设有第二汇流条;所述第二汇流条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凹槽中,且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电连接。由此,通过在基底层上设置导电层,可以更加便捷地形成导电基底,并且通过切割凹槽暴露的导电表面,即为导电层,再通过第一汇流条形成与暴露的第二导电层之间的电连接,第二汇流条形成与暴露的第一导电层之间的电连接,外部电源可以通过汇流条引入电压或电流至导电层,以在电致变色膜片之间形成有效电场,从而驱动电致变色膜片的变色现象等。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变色玻璃,包括玻璃层和上述的电致变色膜片;所述电致变色膜片层叠在至少两层所述玻璃层之间。由此,通过将电致变色膜片层叠在玻璃层之间,玻璃层可以对电致变色膜片起到较好的夹持作用,可以进一步防止或减少电致变色膜片的褶皱发生,从而提升变色玻璃整体的美观度。
本申请的方案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在电致变色膜片的边缘开设交错设置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以使电致变色膜片在弯曲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为电致变色膜片提供弯折所需的空间余量,以大大减小或避免电致变色膜片的边缘产生褶皱,从而提高电致变色膜片的美观度;并且,通过进一步限定凹槽宽度a和凹槽间距b之和满足特定的范围,可以起到增加电致变色膜片边缘在同一单位长度内的凹槽数量的效果,从而提升褶皱缓解的效果,以进一步减少或避免电致变色膜片产生褶皱,进一步提高电致变色膜片的美观度,提升用户的视觉体验感。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和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膜片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A-A部的剖视图;
图3示出了图2中B部的放大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膜片中第一导电基底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膜片中电致变色层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膜片中第二导电基底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膜片其他结构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电致变色膜片;110-第一导电基底;120-电致变色层;130-第二导电基底;111-第一容纳槽;131-第二容纳槽;121-第三容纳槽;140-第一凹槽;150-第二凹槽;112-第一基底层;113-第一导电层;132-第二基底层;133-第二导电层;200-第一汇流条;300-第二汇流条;400-密封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模板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至图6所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致变色膜片100,主要应用于电致变色领域,例如应用于建筑窗户、汽车的车窗和飞机的窗户等。电致变色膜片100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导电基底110、电致变色层120和第二导电基底130。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电基底110和第二导电基底130均完全覆盖于所述电致变色层120。
具体的,所述第一导电基底110包括层叠的第一基底层112和第一导电层113,所述第一导电层113层叠在所述第一基底层112和所述电致变色层120之间。其中,第一导电层113完全覆盖于所述电致变色层120。
同时,所述第二导电基底130包括层叠的第二基底层132和第二导电层133,所述第二导电层133层叠在所述第二基底层132和所述电致变色层120之间。其中,第二导电层133完全覆盖于所述电致变色层120。
其中,第一导电层113和第二导电层133分别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通过将第一导电层113和第二导电层133分别接入外部电源,以在第一导电层113和第二导电层133之间形成外加电场,从而使电致变色层120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
在第一导电基底110的边缘设有第一容纳槽111,第二导电基底130的边缘设有第二容纳槽131,电致变色层120的边缘设有两个以上的第三容纳槽121。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容纳槽111、第二容纳槽131和第三容纳槽121的数量均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任意数值的个数,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定。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容纳槽111的数量与第二容纳槽131的数量之和与第三容纳槽121的数量相等。
其中,第一容纳槽111在电致变色层12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至少一个第三容纳槽121重叠,且一个第一容纳槽111和一个第三容纳槽121连通形成一个第一凹槽140。
另外,第二容纳槽131在电致变色层12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至少一个第三容纳槽121重叠,且一个第二容纳槽131和一个第三容纳槽121连通形成一个第二凹槽150。
具体的,第一凹槽140和第二凹槽150在电致变色层12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相互间隔,即第一凹槽140和第二凹槽150在电致变色膜片100的边缘形成相互交错的凹槽结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纳槽111和所述第二容纳槽131分别为多个,以在所述电致变色膜片100的边缘形成多个所述第一凹槽140和多个所述第二凹槽150。其中,第一凹槽140的数量和第二凹槽150的数量分别可以是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任意数值的个数,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定。
另外,第一凹槽140和第二凹槽150可以设置在电致变色膜片100的任意一侧或多侧,这里的“多侧”是指两侧或两侧以上的任意值。
优选地,如图7所示,在电致变色膜片100的边缘的每一侧均设有多个第一凹槽140和多个第二凹槽150,以使得电致变色膜片100的边缘在弯折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凹槽140和第二凹槽150为电致变色膜片100的边缘提供弯折的空间余量,以大大减小或避免电致变色膜片100的边缘产生褶皱,从而提高电致变色膜片100的美观性。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凹槽140和所述第二凹槽150交错设置在所述电致变色膜片100的边缘。具体的,任意一个第一凹槽140和任意一个第二凹槽150在电致变色层12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具有间隙。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140的宽度和所述第二凹槽150的宽度均为a。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凹槽140的宽度是指在垂直于电致变色膜片100厚度的方向上,且与电致变色膜片100边缘的一侧平行,位于该侧的第一凹槽140的长度。
第二凹槽150的宽度是指在垂直于电致变色膜片100厚度的方向上,且与电致变色膜片100边缘的一侧平行,位于该侧的第二凹槽150的长度。
进一步地,任意相邻的所述第一凹槽140和所述第二凹槽150在所述电致变色层12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之间的间距为b,其中,所述a和所述b之和满足以下关系:0<a+b≤100mm。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凹槽140的宽度或所述第二凹槽150的宽度与相邻的所述第一凹槽140和所述第二凹槽150在所述电致变色层12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之间的间距之和不大于100mm。通过调节a+b的范围,以调节电致变色膜片100边缘的凹槽数量,通过增加电致变色膜片100边缘的凹槽数量以避免电致变色膜片100的边缘产生褶皱。
具体的,a+b的范围可以是,0<a+b≤100mm、10mm<a+b≤100mm、20mm<a+b≤100mm、30mm<a+b≤100mm、40mm<a+b≤100mm、50mm<a+b≤100mm、60mm<a+b≤100mm、70mm<a+b≤100mm、80mm<a+b≤100mm、90mm<a+b≤100mm、0<a+b≤90mm、10mm<a+b≤90mm、20mm<a+b≤90mm、30mm<a+b≤90mm、40mm<a+b≤90mm、50mm<a+b≤90mm、60mm<a+b≤90mm、70mm<a+b≤90mm、80mm<a+b≤90mm、0<a+b≤80mm、10mm<a+b≤80mm、20mm<a+b≤80mm、30mm<a+b≤80mm、40mm<a+b≤80mm、50mm<a+b≤80mm、60mm<a+b≤80mm、70mm<a+b≤80mm、0<a+b≤70mm、10mm<a+b≤70mm、20mm<a+b≤70mm、30mm<a+b≤70mm、40mm<a+b≤70mm、50mm<a+b≤70mm、60mm<a+b≤70mm、0<a+b≤60mm、10mm<a+b≤60mm、20mm<a+b≤60mm、30mm<a+b≤60mm、40mm<a+b≤60mm、50mm<a+b≤60mm、0<a+b≤50mm、10mm<a+b≤50mm、20mm<a+b≤50mm、30mm<a+b≤50mm、40mm<a+b≤50mm、0<a+b≤40mm、10mm<a+b≤40mm、20mm<a+b≤40mm、30mm<a+b≤40mm、0<a+b≤30mm、10mm<a+b≤30mm、20mm<a+b≤30mm、0<a+b≤20mm、10mm<a+b≤20mm和0<a+b≤10mm中的任意范围,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限定。
如图2和图3所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140的深度和所述第二凹槽150的深度均为h,0<h≤100mm。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凹槽140的深度与第一导电基底110的厚度和电致变色层120的厚度之和相等,第二凹槽150的深度与第二导电基底130的厚度和电致变色层120的厚度之和相等。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导电基底110的厚度与第二导电基底130的厚度相等,因此第一凹槽140的深度与第二凹槽150的深度相等。
具体的,h的取值范围可以是0<h≤100mm、10mm<h≤100mm、20mm<h≤100mm、30mm<h≤100mm、40mm<h≤100mm、50mm<h≤100mm、60mm<h≤100mm、70mm<h≤100mm、80mm<h≤100mm、90mm<h≤100mm、0<h≤90mm、10mm<h≤90mm、20mm<h≤90mm、30mm<h≤90mm、40mm<h≤90mm、50mm<h≤90mm、60mm<h≤90mm、70mm<h≤90mm、80mm<h≤90mm、0<h≤80mm、10mm<h≤80mm、20mm<h≤80mm、30mm<h≤80mm、40mm<h≤80mm、50mm<h≤80mm、60mm<h≤80mm、70mm<h≤80mm、0<h≤70mm、10mm<h≤70mm、20mm<h≤70mm、30mm<h≤70mm、40mm<h≤70mm、50mm<h≤70mm、60mm<h≤70mm、0<h≤60mm、10mm<h≤60mm、20mm<h≤60mm、30mm<h≤60mm、40mm<h≤60mm、50mm<h≤60mm、0<h≤50mm、10mm<h≤50mm、20mm<h≤50mm、30mm<h≤50mm、40mm<h≤50mm、0<h≤40mm、10mm<h≤40mm、20mm<h≤40mm、30mm<h≤40mm、0<h≤30mm、10mm<h≤30mm、20mm<h≤30mm、0<h≤20mm、10mm<h≤20mm和0<h≤10mm中的任意范围,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40的深度和第二凹槽150的深度由第一导电基底110的厚度、第二导电基底130的厚度和电致变色层120的厚度决定的,即通过增加或减小第一导电基底110的厚度、第二导电基底130的厚度和电致变色层120的厚度,以增加或减小第一凹槽140的深度和第二凹槽150的深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b的取值范围是0<b≤30mm。
需要说明的是,b的取值范围还可以是0<b≤30mm、1mm<b≤30mm、2mm<b≤30mm、3mm<b≤30mm、4mm<b≤30mm、5mm<b≤30mm、6mm<b≤30mm、7mm<b≤30mm、8mm<b≤30mm、9mm<b≤30mm、10mm<b≤30mm、11mm<b≤30mm、12mm<b≤30mm、13mm<b≤30mm、14mm<b≤30mm、15mm<b≤30mm、16mm<b≤30mm、17mm<b≤30mm、18mm<b≤30mm、19mm<b≤30mm、20mm<b≤30mm、21mm<b≤30mm、22mm<b≤30mm、23mm<b≤30mm、24mm<b≤30mm、25mm<b≤30mm、26mm<b≤30mm、27mm<b≤30mm、28mm<b≤30mm和29mm<b≤30mm中的任意范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b的取值范围是2mm≤b≤30mm。
需要说明的是,b的取值范围还可以是2mm≤b≤30mm、2mm≤b≤29mm、2mm≤b≤28mm、2mm≤b≤27mm、2mm≤b≤26mm、2mm≤b≤25mm、2mm≤b≤24mm、2mm≤b≤23mm、2mm≤b≤22mm、2mm≤b≤21mm、2mm≤b≤20mm、2mm≤b≤19mm、2mm≤b≤18mm、2mm≤b≤17mm、2mm≤b≤16mm、2mm≤b≤15mm、2mm≤b≤14mm、2mm≤b≤13mm、2mm≤b≤12mm、2mm≤b≤11mm、2mm≤b≤10mm、2mm≤b≤9mm、2mm≤b≤8mm、2mm≤b≤7mm、2mm≤b≤6mm、2mm≤b≤5mm、2mm≤b≤4mm和2mm≤b≤3mm中的任意范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a和b的范围分别是,10mm≤a≤40mm,且3mm≤b≤30mm。
需要说明的是,a的范围可以是,10mm≤a≤40mm、15mm≤a≤40mm、15mm≤a≤35mm、15mm≤a≤30mm、15mm≤a≤25mm、15mm≤a≤20mm、20mm≤a≤40mm、20mm≤a≤35mm、20mm≤a≤30mm、20mm≤a≤25mm、25mm≤a≤40mm、25mm≤a≤35mm、25mm≤a≤30mm、30mm≤a≤40mm、30mm≤a≤35mm、35mm≤a≤40mm、10mm≤a≤35mm、10mm≤a≤30mm、10mm≤a≤25mm、10mm≤a≤20mm和10mm≤a≤15mm中的任意范围。
另外,b的范围可以是,3mm≤b≤30mm、3mm≤b≤29mm、3mm≤b≤28mm、3mm≤b≤27mm、3mm≤b≤26mm、3mm≤b≤25mm、3mm≤b≤24mm、3mm≤b≤23mm、3mm≤b≤23mm、3mm≤b≤21mm、3mm≤b≤20mm、3mm≤b≤19mm、3mm≤b≤18mm、3mm≤b≤17mm、3mm≤b≤16mm、3mm≤b≤15mm、3mm≤b≤14mm、3mm≤b≤13mm、3mm≤b≤13mm、3mm≤b≤11mm、3mm≤b≤10mm、3mm≤b≤9mm、3mm≤b≤8mm、3mm≤b≤7mm、3mm≤b≤6mm、3mm≤b≤5mm和3mm≤b≤4mm中的任意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a的范围和b的范围可以是上述任意一个a的范围与任意一个b的范围之间的组合。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a和所述b之和满足以下关系:a+b的范围是,20mm≤a+b≤40mm。
需要说明的是,a+b的范围可以是,20mm≤a+b≤40mm、25mm≤a+b≤40mm、25mm≤a+b≤35mm、25mm≤a+b≤30mm、30mm≤a+b≤40mm、30mm≤a+b≤35mm和35mm≤a+b≤40mm中的任意范围。
如图2所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优选的,a=20mm,且b=10mm。此时,第一导电基底110的厚度和第二导电基底130的厚度均为188μm。第一从表1中可知,电致变色膜片100的褶皱深度在17mm到18mm之间。
表1-电致变色膜片100褶皱深度变化
Figure BDA0003697679920000131
Figure BDA0003697679920000141
需要说明的是,在表1中,第一导电基底110的厚度和第二导电基底130的厚度均为188μm。
表1中示出了,以b>30mm且a+b>100mm作为本实施例中的对比例,电致变色膜片100在弯折过程中的褶皱情况。
具体的,表1的对比例中示出了,b=40mm且a+b>100mm时,a由95mm减小到65mm的过程中,电致变色膜片100的褶皱深度由54mm逐渐减小到46mm,在该过程中,随着a的减小,电致变色膜片100的褶皱深度逐渐减小,但褶皱深度的数值均不小于46mm,仍处于一个较大值。
可以理解的是,当a+b>100mm时,随着a的变化,对电致变色膜片100的褶皱深度的改善很小。
同时,表1中示出了,在本实施例中,当0<a+b≤100mm,且0<b≤30mm,随着a和b的逐渐减小,电致变色膜片100的边缘的褶皱深度变化情况。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当0<a+b≤100mm,随着a和b的数值逐渐减小,电致变色膜片100的褶皱深度逐渐减小,且褶皱深度均不大于43mm。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中,电致变色膜片100的褶皱深度随着a和b的数值的减小而减小,即随着a和b的数值的变化,能够改善电致变色膜片100的褶皱深度。
从表1中可知,第一导电基底110的厚度和第二导电基底130的厚度均为188μm,且20mm<a+b≤40mm时,电致变色膜片100的褶皱深度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数值,并在17mm到18mm之间。可以理解的是,20mm<a+b≤40mm时,对电致变色膜片100的褶皱深度改善效果最佳。
从表1示出的试验数据可知,实施例中的褶皱深度均小于对比例中的褶皱深度值,即当0<a+b≤100mm时,随着a和b的逐渐减小,对电致变色膜片100的褶皱深度改善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当第一导电基底110的厚度和第二导电基底130的厚度均为188μm,且0<a+b≤40mm时,对电致变色膜片100的褶皱深度的改善最佳。
表2-电致变色膜片100褶皱深度变化
Figure BDA0003697679920000151
需要说明的是,在表2中,a=20mm且b=20mm。
表2示出了,当a=20mm且b=20mm时,电致变色膜片100褶皱深度的对比例和实施例。具体的,在表2的对比例中,第一导电基底110的厚度和第二导电基底130的厚度均小于120μm,当第一导电基底110的厚度和第二导电基底130的厚度逐渐增大时,电致变色膜片100的褶皱深度值逐渐减小,但此时,褶皱深度仍然不小于120mm,即电致变色膜片100的褶皱深度值较大。
在表2的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基底110的厚度和第二导电基底130的厚度均不小于120μm。同时,当第一导电基底110的厚度和第二导电基底130的厚度逐渐增大时,电致变色膜片100的褶皱深度值逐渐减小。
具体的,当第一导电基底110的厚度和第二导电基底130的厚度由125mm增大到150mm时,电致变色膜片100的褶皱减小了50mm。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基底110的厚度和所述第二导电基底130的厚度均不小于120μm,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导电基底110的厚度和所述第二导电基底130的厚度均可以是125μm、130μm、135μm、140μm、145μm、150μm、155μm、160μm、165μm、170μm、175μm、180μm、185μm、188μm、190μm、195μm和200μm中的任意值。
另外,从表2中可知,当第一导电基底110的厚度和第二导电基底130的厚度由150μm增大到188μm时,电致变色膜片100的褶皱深度减小了41mm,此时电致变色膜片100的褶皱深度为19mm。
需要说明的是,从表2中可知,当第一导电基底110的厚度和第二导电基底130的厚度由120μm逐渐增大到188μm的过程中,电致变色膜片100的褶皱深度由110mm减少到19mm,电致变色膜片100的褶皱深度大大降低。具体的,厚度的增量与褶皱深度变化量的比值约为0.75,小于1,即第一导电基底110的厚度和第二导电基底130的厚度每增加1μm,电致变色膜片100的褶皱深度减少量大于1mm。可以理解的是,此时,第一导电基底110和第二导电基底130的厚度的变化对电致变色膜片100的影响较大,即随着第一导电基底110和第二导电基底130的厚度的增加,能够明显改善电致变色膜片100的褶皱深度。
另外,从表2中可知,当第一导电基底110的厚度和第二导电基底130的厚度由188μm逐渐增大到250μm的过程中,电致变色膜片100的褶皱深度由19mm减少到15mm。在此过程中,厚度的增量与褶皱深度变化量的比值为15.5,远远大于1,即第一导电基底110的厚度和第二导电基底130的厚度每增加1μm时,电致变色膜片100的褶皱深度减少量远远小于1mm。可以理解的是,此时,第一导电基底110和第二导电基底130的厚度的变化对电致变色膜片100的褶皱深度的影响非常小,即随着第一导电基底110和第二导电基底130的厚度的增加,电致变色膜片100的褶皱深度的变化量非常小。
从表2中可知,当第一导电基底110的厚度和第二导电基底130的厚度由250μm逐渐增大到400μm的过程中,电致变色膜片100的褶皱深度小于15mm。可以理解的是,在此过程中,厚度的增量与褶皱深度变化量的比值大于10,远远大于1。可以理解的是,在该过程中,第一导电基底110和第二导电基底130的厚度的变化对电致变色膜片100的褶皱深度的影响非常小。
具体的,当第一导电基底110的厚度和第二导电基底130的厚度均为188mm时,逐渐增大第一导电基底110和第二导电基底130的厚度,电致变色膜片100的褶皱深度变化较小。可以理解的是,此时,随着第一导电基底110的厚度和第二导电基底130的厚度的增加对褶皱改善的影响非常小。因此,在本申请中,第一导电基底110的厚度和第二导电基底130的厚度均为188mm。
优选的,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基底110的厚度和所述第二导电基底130的厚度均不小于150μm。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导电基底110的厚度和所述第二导电基底130的厚度均可以是150μm、152μm、154μm、156μm、157μm、160μm、162μm、164μm、166μm、168μm、170μm、172μm、174μm、176μm、178μm、180μm、182μm、184μm、186μm、188μm、190μm、192μm、194μm、196μm、198μm和200μm中的任意值,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定。
另外,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致变色膜片100沿第一方向的拱高为H1,所述电致变色膜片100沿第二方向的拱高为H2。其中,所述H1与所述H2之乘积满足以下关系式,H1×H2≤2500mm2
具体的,拱高H1是指长度为一米的电致变色膜片100中第一方向的弯曲高度,拱高H2是指长度为一米电致变色膜片100第二方向的弯曲高度。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另外,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分别与电致变色膜片100的厚度方向垂直。
需要说明的是,H1×H2≤2500mm2是指在电致变色膜片100中的每一平方米中H1×H2≤2500mm2
具体的,H1×H2的范围可以是H1×H2≤2500mm2、H1×H2≤2400mm2、H1×H2≤2300mm2、H1×H2≤2200mm2、H1×H2≤2100mm2、H1×H2≤2000mm2、H1×H2≤1900mm2、H1×H2≤1800mm2、H1×H2≤1700mm2、H1×H2≤1600mm2、H1×H2≤1500mm2、H1×H2≤1400mm2、H1×H2≤1300mm2、H1×H2≤1200mm2、H1×H2≤1100mm2、H1×H2≤1000mm2、H1×H2≤900mm2、H1×H2≤800mm2、H1×H2≤700mm2、H1×H2≤600mm2、H1×H2≤500mm2、H1×H2≤400mm2、H1×H2≤300mm2、H1×H2≤200mm2和H1×H2≤100mm2中的任意范围。
通过减小电致变色膜片100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的拱高,以缓解电致变色膜片100边缘的产生的褶皱或消除电致变色膜片100的边缘产生的褶皱,从而提升电致变色膜片100的美观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电致变色膜片100的形状可以为多边形、正多边形或异形中的任意一种,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定。
其中,电致变色膜片100的a的取值可以对应一个数值、两个数值或多个数值。需要说明的是,当电致变色膜片100的a只对应一个数值时,即每一个第一凹槽140的宽度和每一个第二凹槽150的宽度均相等。
当a的取值对应为两个数值,并将a对应的两个数值分别定义为a1和a2,其中,a1≠a2,且a1和a2的取值范围与a的取值范围相等。即第一凹槽140的宽度和第二凹槽150的宽度可以是a1和a2中的任意值。
当a的取值对应为多个数值,并将a对应的多个数值分别定义为a1、a2……an,其中,n的取值可以是大于2的任意数值的整数,且an的取值范围与a的取值范围相等。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凹槽140的取值可以是a1、a2……an中的任意值,且第二凹槽150的取值可以是a1、a2……an中的任意值,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定。
另外,电致变色膜片100的b的取值可以对应一个数值或多个数值。需要说明的是,当电致变色膜片100的b只对应一个数值时,即任意相邻的所述第一凹槽140和所述第二凹槽150在所述电致变色层12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之间的间距均相等。
当b的取值对应为多个数值,并将b对应的多个数值分别定义为b1、b2……bn,其中,n的取值可以是不小于2的任意数值的整数,另外,bn的取值范围与b的取值范围相等。即任意相邻的所述第一凹槽140和所述第二凹槽150在所述电致变色层12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之间的间距均可以是b1、b2……bn中的任意值,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定。
本申请中所述的电致变色膜片100的褶皱深度均是指电致变色膜片100的边缘的褶皱深度。
如图2和图3所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每一个所述第一凹槽140的周向和每一个所述第二凹槽150的周向分别设有密封胶400。
通过设置在第一凹槽140周向的封胶层将第二导电基底130固定,同时将与第一凹槽140相对的电致变色层120与外部的空气和水隔开,通过设置在第二凹槽150周向的封胶层将第一导电基底110固定,同时将与第二凹槽150相对的电致变色层120与外部的空气和水隔开,以提高电致变色层120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密封胶400为高温胶,高温胶主要以硅铝酸盐、无机陶瓷粉等成分制成的一种满足不同耐温需求的高温胶水,耐温从200度到1800度。
如图2所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基底110远离所述电致变色层120的一侧的边缘设有第一汇流条200,所述第一汇流条200层叠在所述第一导电基底110远离电致变色层120的一侧的边缘。
具体的,所述第一汇流条200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凹槽140中,且位于第一凹槽140中的第一汇流条200在第一凹槽140中形成“凹”字形,位于第一凹槽140中的第一汇流条200的一部分与第一凹槽140的内壁上的密封胶400贴合,以通过密封胶400将第一汇流条200固定,提高第一汇流条200在第一导电基底110上的稳定性。另外,部分位于第一凹槽140的底部的第一汇流条200与所述第二导电层133暴露在第一凹槽140中的一部分电连接。
同时,在所述第二导电基底130远离所述电致变色层120的一侧的边缘设有第二汇流条300,所述第二汇流条300层叠在所述第二导电基底130远离电致变色层120的一侧的边缘。
具体的,所述第二汇流条300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凹槽150中,且位于第二凹槽150中的第二汇流条300在第二凹槽150中形成“凹”字形,位于第二凹槽150中的第二汇流条300的一部分与第二凹槽150的内壁上的密封胶400贴合,以通过密封胶400将第一汇流条200固定,提高第一汇流条200在第一导电基底110上的稳定性。另外,部分位于第二凹槽150的底部的第二汇流条300与所述第一导电层113暴露在第二凹槽150中的一部分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第一汇流条200和第二汇流条300分别与外部电源连接,以在第一导电层113和第二导电层133之间形成外加电场,以使得电致变色膜片100中的电致变色层120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
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变色玻璃,包括玻璃层和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电致变色膜片100。
其中,所述电致变色膜片100层叠在至少两层所述玻璃层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电致变色膜片100层叠在两层玻璃层之间,以形成变色玻璃。
需要说明的是,两层玻璃层完全覆盖于电致变色膜片100。
在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致变色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导电基底、电致变色层和第二导电基底;
所述第一导电基底的边缘设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二导电基底的边缘设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电致变色层的边缘设有两个以上第三容纳槽;
所述第一容纳槽在所述电致变色层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三容纳槽重叠,且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第三容纳槽连通形成第一凹槽;
所述第二容纳槽在所述电致变色层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三容纳槽重叠,且所述第二容纳槽和所述第三容纳槽连通形成第二凹槽;
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交错设置在所述电致变色膜片的边缘;
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和所述第二凹槽的宽度均为a,任意相邻的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在所述电致变色层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之间的间距为b,其中,所述a和所述b之和满足以下关系:0<a+b≤10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b的范围为,0<b≤3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b的范围为,2mm≤b≤3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a的范围为,10mm≤a≤40mm,且所述b的范围为,3mm≤b≤3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a和所述b之和满足以下关系:20mm≤a+b≤4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基底的厚度和所述第二导电基底的厚度均不小于120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均为h,其中,0<h≤10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膜片沿第一方向的拱高为H1,所述电致变色膜片沿第二方向的拱高为H2,其中,所述H1与所述H2之乘积满足以下关系式:H1×H2≤2500mm2,并且,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基底远离所述电致变色层的一侧的边缘设有第一汇流条;
所述第一汇流条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凹槽中,且与所述第二导电基底电连接;
所述第二导电基底远离所述电致变色层的一侧的边缘设有第二汇流条;
所述第二汇流条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凹槽中,且与所述第一导电基底电连接。
10.一种变色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层和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致变色膜片;
所述电致变色膜片层叠在至少两层所述玻璃层之间。
CN202221529381.9U 2022-06-16 2022-06-16 一种电致变色膜片及变色玻璃 Active CN2174674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29381.9U CN217467430U (zh) 2022-06-16 2022-06-16 一种电致变色膜片及变色玻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29381.9U CN217467430U (zh) 2022-06-16 2022-06-16 一种电致变色膜片及变色玻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67430U true CN217467430U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371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29381.9U Active CN217467430U (zh) 2022-06-16 2022-06-16 一种电致变色膜片及变色玻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6743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09922A1 (zh) * 2021-12-17 2023-06-22 光羿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
WO2023241169A1 (zh) * 2022-06-16 2023-12-21 光羿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电致变色膜片及变色玻璃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09922A1 (zh) * 2021-12-17 2023-06-22 光羿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
WO2023241169A1 (zh) * 2022-06-16 2023-12-21 光羿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电致变色膜片及变色玻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467430U (zh) 一种电致变色膜片及变色玻璃
CN218446304U (zh) 一种电致变色膜片及变色玻璃
US8859939B2 (en) Electrically heatable carrier and panel radiator,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KR101221722B1 (ko) 전도성 구조체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5121724B2 (ja) 透明パネル上に窓用デフロスタを形成する方法
BR112014028445B1 (pt) Vidraça e método de projeção ou retroprojeção
TWI612461B (zh) 具有整合的部件層之光學結構
KR20120092004A (ko) 터치 스크린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6299606B2 (ja) 電熱窓用板状体
CN102549488A (zh) 液晶显示元件
CN210666261U (zh) 一种激光直接刻蚀制备的有图案和/或文字的液晶调光膜
WO2014025318A1 (en) Optical grating
CN117289517A (zh) 一种电致变色膜片及变色玻璃
WO2023241168A1 (zh) 一种电致变色膜片及变色玻璃
CN203805851U (zh) 汽车玻璃除雾结构
CN111276529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220438721U (zh) 电致变色膜片、电致变色器件及终端产品
JP4279890B2 (ja) 電子機器表示窓の保護パネル及び保護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CN116841096A (zh) 电致变色膜片、电致变色器件及终端产品
KR20180088800A (ko) 적층체 기판, 도전성 기판, 적층체 기판 제조방법 및 도전성 기판 제조방법
CN103993260A (zh) 组合式遮罩
CN103228069A (zh) 一种可加热的透明窗板
CN111923621B (zh) 一种珐琅彩制作工艺
CN217892083U (zh) 一种压痕装置
CN217521465U (zh)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后视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