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65016U - 冷藏冷冻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冷藏冷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65016U
CN217465016U CN202220546787.1U CN202220546787U CN217465016U CN 217465016 U CN217465016 U CN 217465016U CN 202220546787 U CN202220546787 U CN 202220546787U CN 217465016 U CN217465016 U CN 2174650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unit
airflow
outlet
ai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54678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振斌
刘建如
唐飞
王冲
赵凡
肖庆
郭建波
臧艺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
Priority to CN20222054678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650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650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650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藏冷冻装置,其包括:箱体,其内限定有用于储存物品的储物间室、位于箱体底部的机组仓、以及用于向储物间室输送气流的送风风道;制冷机组,设置于机组仓内,且配置成受控地产生冷却气流,并促使冷却气流通过送风风道送往储物间室;以及加湿机组,设置于机组仓内,且配置成受控地产生高湿气流,并将高湿气流输送至送风风道,以使得高湿气流随冷却气流流入储物间室。制冷机组产生的冷却气流和加湿机组产生的高湿气流通过同一个风道输送至储物间室,从而可以利用送风风道内高速流动的冷却气流带动高湿气流一起输送至储物间室,弥补了加湿机组的驱动能力较弱的缺陷,有效地对整个储物间室进行均匀地加湿。

Description

冷藏冷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藏冷冻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冷藏冷冻装置。
背景技术
新鲜的果蔬需要低温高湿的储存环境(相对湿度为75-99%)。低湿环境会导致果蔬失水甚至发生萎蔫,极大的影响果蔬的新鲜水平和价值。风冷冷藏柜采用向冷藏柜内部持续输送冷风来调节温度的方法,具有温度分布均匀、降温速度快和无霜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冷藏柜内相对湿度较低、食物易失水甚至风干的缺陷。冷藏柜内湿度下降的原因是压缩机制冷过程中,冷藏柜内的热空气通过蒸发器后,空气中的水分凝结在蒸发器的表面形成了霜。由于风冷系统的风在冷藏柜内部空间和蒸发器间不断循环,导致箱内湿度不断下降。蒸发器相当于一个除湿机,不停的给冷藏柜除湿,导致湿度不断下降,影响冷藏柜对果蔬的保鲜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在冷藏柜内设置加湿模块主动地为冷藏柜加湿。市场常见的加湿方式主要有通过膜的透湿性被动地调控湿度,这种方式无法精准地控湿,且保湿范围有限。还有一种加湿方式是直接向冷藏室内吹入高湿气流,加湿更直接,但是高湿气流无法能直接散发到整个空间内,而是散发部分后,由回风口进入制冷机组内,然后再经由出风口进入整个空间。由于气流的风路流经蒸发器,导致大部分水汽会在蒸发器附近凝结,造成了蒸发效率降低、加湿效果不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对整个储物间室进行加湿的冷藏冷冻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均匀地对整个储物间室进行加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藏冷冻装置,其包括:
箱体,其内限定有用于储存物品的储物间室、位于所述箱体底部的机组仓、以及用于向所述储物间室输送气流的送风风道;
制冷机组,设置于所述机组仓内,且配置成受控地产生冷却气流,并促使所述冷却气流通过所述送风风道送往所述储物间室;以及
加湿机组,设置于所述机组仓内,且配置成受控地产生高湿气流,并将所述高湿气流输送至所述送风风道,以使得所述高湿气流随所述冷却气流流入所述储物间室。
可选地,所述机组仓相邻地位于所述储物间室的下方,且所述机组仓与所述储物间室之间通过隔板组件隔开;其中
所述隔板组件上开设有用于供所述储物间室内的气流流向所述制冷机组的第一回风口和用于供所述储物间室内的气流流向所述加湿机组的第二回风口,所述第一回风口和所述第二回风口相互独立。
可选地,所述隔板组件上还开设有分别与所述制冷机组的气流出口和所述加湿机组的气流出口连通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且
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均与所述送风风道连通。
可选地,所述送风风道位于所述储物间室的后方,且所述送风风道与所述储物间室之间通过风道盖板隔开,所述风道盖板上开设有用于向所述储物间室输送气流的送风口;其中
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上方分别覆盖有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均从前往后地向上倾斜延伸至所述风道盖板,以分别将从所述制冷机组的气流出口流出的冷却气流和从所述加湿机组的气流出口流出的高湿气流引导至所述送风风道。
可选地,所述隔板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上层隔板和下层隔板、以及形成在所述上层隔板和所述下层隔板之间的保温隔热层;且
所述上层隔板和所述下层隔板之间预置有分别环绕在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回风口和所述第二回风口周围的四个保温支撑件。
可选地,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沿所述箱体的横向间隔设置,且均邻近所述隔板组件的后侧边缘;且
所述第一回风口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前侧,所述第二回风口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前侧。
可选地,所述制冷机组包括制冷机组箱以及设置于所述制冷机组箱内的蒸发器和送风风机,在所述制冷机组箱内的气流流动方向上,所述送风风机处于所述蒸发器的上游侧。
可选地,所述制冷机组还包括位于所述蒸发器下方的接水盘、以及位于所述接水盘下方的上层蒸发皿和下层蒸发皿;其中
所述上层蒸发皿悬空地设置于所述下层蒸发皿的上方,且所述上层蒸发皿在水平面内的投影落入所述下层蒸发皿在水平面内的投影中,以使得从所述上层蒸发皿溢出的冷凝水流入所述下层蒸发皿中。
可选地,所述加湿机组包括用于形成高湿气流的雾化箱、用于为所述雾化箱补充水的储水箱、以及用于控制所述雾化箱运行的控制箱;其中
所述雾化箱具有用于将水振荡成水雾的超声波雾化器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水雾朝向所述加湿机组的气流出口流动以形成高湿气流的加湿风机。
可选地,所述储水箱具有用于向其内加水的加水口,所述加水口位于所述箱体的前侧;且/或
所述雾化箱、所述储水箱和所述控制箱均固定地支撑在所述机组仓的底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冷藏冷冻装置设有用于为储物间室提供冷却气流的制冷机组和用于为储物间室提供高湿气流的加湿机组。制冷机组和加湿机组均设置在箱体底部的机组仓内,不占用储物间室的空间。制冷机组产生的冷却气流通过送风风道送往储物间室,加湿机组产生的高湿气流送往送风风道,也就是说,制冷机组产生的冷却气流和加湿机组产生的高湿气流通过同一个风道输送至储物间室,从而可以利用送风风道内高速流动的冷却气流带动高湿气流一起输送至储物间室,弥补了加湿机组的驱动能力较弱的缺陷,使得高湿气流能够有效地输送至储物间室的上部区域,从而有效地对整个储物间室进行加湿。
同时,由于制冷机组产生的冷却气流和加湿机组产生的高湿气流通过同一个送风风道输送至储物间室,因此,冷却气流和高湿气流能够在送风风道内自然混合。送风风道能够均匀地朝向储物间室送风,因此,高湿气流可随着冷却气流均匀地散发至整个储物间室,达到均匀加湿的目的。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底部结构的示意性分解图;
图3和图4分别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沿不同的剖切面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藏冷冻装置,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底部结构的示意性分解图,图3和图4分别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沿不同的剖切面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冷藏冷冻装置1包括箱体10、制冷机组20和加湿机组30。
箱体10内限定有用于储存物品的储物间室11、位于箱体10底部的机组仓12、以及用于向储物间室11输送气流的送风风道13。
制冷机组20设置于机组仓12内,且配置成受控地产生冷却气流,并促使冷却气流通过送风风道13送往储物间室11。也就是说,制冷机组20用于对储物间室11进行制冷。
加湿机组30设置于机组仓12内,且配置成受控地产生高湿气流,并将高湿气流输送至送风风道13,以使得高湿气流随冷却气流流入储物间室11。可以理解的是,高湿气流中的湿气较大,能够增加储物间室11内的湿度。
本实用新型的冷藏冷冻装置1设有用于为储物间室11提供冷却气流的制冷机组20和用于为储物间室11提供高湿气流的加湿机组30。制冷机组20和加湿机组30均设置在箱体10底部的机组仓12内,不占用储物间室11的空间。
申请人认识到,加湿机组30所具有的风机功率较小,驱动能力较弱,难以将其产生的高湿气流有效地输送至储物间室11的上部区域。但是,制冷机组20用于为储物间室11输送冷却气流,其所具有的风机功率较大,驱动能力较强,因此,可以巧妙地利用制冷机组20的驱动送风促使加湿机组30产生的高湿气流高速流动,从而有效地输送至储物间室11的整个空间。
为此,本实用新型将制冷机组20产生的冷却气流通过送风风道13送往储物间室11,将加湿机组30产生的高湿气流送往送风风道13,也就是说,制冷机组20产生的冷却气流和加湿机组30产生的高湿气流通过同一个风道输送至储物间室11,从而可以利用送风风道内高速流动的冷却气流带动高湿气流一起输送至储物间室11,弥补了加湿机组30的驱动能力较弱的缺陷,使得高湿气流能够有效地输送至储物间室11的上部区域,从而有效地对整个储物间室11进行加湿。
同时,由于制冷机组20产生的冷却气流和加湿机组30产生的高湿气流通过同一个送风风道13输送至储物间室11,因此,冷却气流和高湿气流能够在送风风道13内自然混合。送风风道13能够均匀地朝向储物间室11送风,因此,高湿气流可随着冷却气流均匀地散发至整个储物间室11,达到均匀加湿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机组仓12相邻地位于储物间室11的下方,且机组仓12与储物间室11之间通过隔板组件40隔开。隔板组件40上开设有用于供储物间室11内的气流流向制冷机组20的第一回风口41和用于供储物间室11内的气流流向加湿机组30的第二回风口42,第一回风口41和第二回风口42相互独立。也就是说,制冷机组20和加湿机组30均从储物间室11回风,且二者的回风是相互独立的,互不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加湿机组30从储物间室11回风,经过加湿机组30加湿后输出的高湿气流的温度与储物间室11内的温度大致相同,因此,不会影响储物间室11的正常制冷,避免了加湿机组30从外部环境回风导致储物间室11内的温度降低较慢、制冷效率低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板组件40上还开设有分别与制冷机组20的气流出口20a和加湿机组30的气流出口30a连通的第一出风口43和第二出风口44。第一出风口43和第二出风口44均与送风风道13连通。制冷机组20产生的冷却气流通过第一出风口43流向送风风道13,加湿机组30产生的高湿气流通过第二出风口44流向送风风道13,冷却气流和高湿气流在送风风道13内混合。
进一步地,第一出风口43和第二出风口44可沿箱体10的横向间隔设置,以便于在机组仓12内沿横向布置制冷机组20和加湿机组30,布局更加合理和紧凑。第一出风口43和第二出风口44均邻近隔板组件40的后侧边缘,以便于与位于储物间室11后侧的送风风道13连通。第一回风口41间隔地设置于第一出风口43的前侧,第二回风口42间隔地设置于第二出风口44的前侧,以便于向横向布置的制冷机组20和加湿机组30回风。
本实用新型对第一出风口43、第二出风口44、第一出风口43和第二回风口42的布局可使得第一出风口43、第二出风口44、第一出风口43和第二回风口42均处于隔板组件40后部的局部区域内,不会影响储物间室11内的正常储物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送风风道13位于储物间室11的后方,且送风风道13与储物间室11之间通过风道盖板14隔开,风道盖板14上开设有用于向储物间室11输送气流的送风口141。具体地,送风口14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送风口141在风道盖板14上可排布成多排和多列的形式,以更加均匀地向储物间室11内送风。
本实用新型将储物间室11的送风口开设在位于其后方的风道盖板14上,将储物间室11的回风口开设在位于其底部的隔板组件40上,增大了送风口和回风口的距离,使得更多高湿气流有效分布在储物间室11内,避免送往储物间室11内的高湿气流直接通过回风口进入制冷机组20内在制冷机组20中凝结而影响制冷机组20的制冷效果和加湿机组30的加湿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出风口43和第二出风口44的上方分别覆盖有第一导风板51和第二导风板52,第一导风板51和第二导风板52均从前往后地向上倾斜延伸至风道盖板14,以分别将从制冷机组20的气流出口流出的冷却气流和从加湿机组30的气流出口流出的高湿气流引导至送风风道13。
由于第一出风口43和第二出风口44开设在隔板组件40上,即第一出风口43和第二出风口44朝向开口;送风风道13位于储物间室11的后方,即送风风道13朝下开口,但位于第一出风口43和第二出风口44的后方。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从后往前地倾斜向上延伸的第一导风板51将从制冷机组20的气流出口流出的冷却气流引导至送风风道13、通过从后往前地倾斜向上延伸的第二导风板52将从加湿机组30的气流出口流出的高湿气流引导至送风风道13,冷却气流和高湿气流的流向变化都比较平缓,阻力较小,减少了气流流速损失。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板组件40包括间隔设置的上层隔板45和下层隔板46、以及形成在上层隔板45和下层隔板46之间的保温隔热层(图中未示出),以隔绝储物间室11和机组仓12之间的热传递,避免机组仓12内的温度相对较高的环境对储物间室11的温度产生影响。
进一步地,上层隔板45和下层隔板46之间预置有分别环绕在第一出风口43、第二出风口44、第一回风口41和第二回风口42周围的四个保温支撑件47。在隔板组件40发泡之前,先将四个保温支撑件47分别预置在第一出风口43、第二出风口44、第一回风口41和第二回风口42的周围,然后进行发泡,避免发泡料阻塞第一出风口43、第二出风口44、第一回风口41和第二回风口42。
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冷机组20包括制冷机组箱21以及设置于制冷机组20箱21内的蒸发器22和送风风机23,在制冷机组箱21内的气流流动方向上,送风风机23处于蒸发器22的上游侧。
具体地,送风风机23的吸风口可与第一回风口41正对设置并连通,以通过第一回风口41从储物间室11内吸风。蒸发器22倾斜地设置在制冷机组箱21内,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大蒸发器22的面积。第一出风口44位于蒸发器22的上方,以使得流经蒸发器22形成的冷却气流直接流向第一出风口44。
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冷机组20还包括位于蒸发器22下方的接水盘24、以及位于接水盘24下方的上层蒸发皿25和下层蒸发皿26。上层蒸发皿25悬空地设置于下层蒸发皿26的上方,且上层蒸发皿25在水平面内的投影落入下层蒸发皿26在水平面内的投影中,以使得从上层蒸发皿25溢出的冷凝水流入下层蒸发皿26中。也就是说,上层蒸发皿25的边缘比下层蒸发皿26的边缘更加靠内,上层蒸发皿25的边界处于下层蒸发皿26的边界内侧。由此,当上层蒸发皿25中的冷凝水装满溢出时,溢出的冷凝水可向下流入下层蒸发皿26中,避免冷凝水溢流到外部影响用户体验。同时,也不必再额外设置连通上层蒸发皿25和下层蒸发皿26的连接管,简化了冷藏冷冻装置1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利用双层蒸发皿有效地增大了用于容装冷凝水的容积。并且,上层蒸发皿25悬空地设置于下层蒸发皿26的上方,既不会占用制冷机组箱21横向上的空间,又能够充分地利用制冷机组箱21高度方向上的空间,结构布局非常紧凑和合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冷机组20还包括位于制冷机组箱21内的压缩机、冷凝器等。由于制冷机组20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易于获得的技术,因此,这里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连接在压缩机和冷凝器之间的冷凝管同时经过上层蒸发皿25和下层蒸发皿26。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经过”意指冷凝管的延伸路径经过上层蒸发皿25和下层蒸发皿26的内部空间或与上层蒸发皿25和下层蒸发皿26相邻接。可以理解的是,经压缩机流出的是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因此,冷凝管内流通的制冷剂温度很高,冷凝管经过上层蒸发皿25和下层蒸发皿26时能够向上层蒸发皿25和下层蒸发皿26中的冷凝水释放热量,不但实现了制冷剂的预冷,而且还可促使上层蒸发皿25和下层蒸发皿26中的冷凝水蒸发,进而便于上层蒸发皿25和下层蒸发皿26容装更多的冷凝水,避免冷凝水向外溢流而影响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湿机组30包括用于形成高湿气流的雾化箱31、用于为雾化箱31补充水的储水箱32、以及用于控制雾化箱31运行的控制箱33。雾化箱31具有设有用于将水振荡成水雾的超声波雾化器311以及用于驱动水雾朝向加湿机组30的气流出口流动以形成高湿气流的加湿风机(图中未示出)。
具体地,控制箱33可以在储物间室11需要加湿时控制雾化箱31运行,即控制超声波雾化器311和加湿风机同步启动,从而通过加湿风机将超声波雾化器311产生的水雾吹向加湿机组30的气流出口形成高湿气流,从气流出口流出的高湿气流流向送风风道13,并随送风风道13内的冷却气流一起送往储物间室11,实现加湿的目的。当储物间室11不需要加湿时,控制箱33控制雾化箱31停止运行,即控制超声波雾化器311和加湿风机同步停机,加湿机组30不产生高湿气流,此时流向储物间室11的仅为冷却气流。
进一步地,由于雾化箱31与储物间室11之间具有气流循环,因此,雾化箱31可具有位于其外部的保温隔热层,以隔绝雾化箱31的箱体内部和箱体外部之间的热传递。
在一些实施例中,储水箱32具有用于向其内加水的加水口321,加水口321位于箱体10的前侧,以便于用户执行加水操作。
进一步地,储水箱32的前侧可设有透明的视液管,以便于通过视液管观察储水箱32内的水位,从而控制加水和停止加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箱31、储水箱32和控制箱33均固定地支撑在机组仓12的底板121上,即加湿机组30的三大部件可以分别独立地固定在机组仓12内,仅通过管道、线束等实现机械连接或电连接。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冷藏冷冻装置1可以为单开门冰箱,且仅具有一个储物间室11。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冷藏冷冻装置1也可以不限为图1所示的冰箱结构,其还可以为双开门冰箱、三开门冰箱等,且具有上下排布的多个储物间室。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冰箱1也可以不限为图1所示的冰箱结构,其还可以为冷藏柜或其他各种利用风冷形式制冷的冷藏冷冻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称的“上”、“下”、“前”、“后”、“顶”、“底”等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用语是以冷藏冷冻装置1的实际使用状态为基准而言的,这些用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不见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其内限定有用于储存物品的储物间室、位于所述箱体底部的机组仓、以及用于向所述储物间室输送气流的送风风道;
制冷机组,设置于所述机组仓内,且配置成受控地产生冷却气流,并促使所述冷却气流通过所述送风风道送往所述储物间室;以及
加湿机组,设置于所述机组仓内,且配置成受控地产生高湿气流,并将所述高湿气流输送至所述送风风道,以使得所述高湿气流随所述冷却气流流入所述储物间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组仓相邻地位于所述储物间室的下方,且所述机组仓与所述储物间室之间通过隔板组件隔开;其中
所述隔板组件上开设有用于供所述储物间室内的气流流向所述制冷机组的第一回风口和用于供所述储物间室内的气流流向所述加湿机组的第二回风口,所述第一回风口和所述第二回风口相互独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组件上还开设有分别与所述制冷机组的气流出口和所述加湿机组的气流出口连通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且
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均与所述送风风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风道位于所述储物间室的后方,且所述送风风道与所述储物间室之间通过风道盖板隔开,所述风道盖板上开设有用于向所述储物间室输送气流的送风口;其中
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上方分别覆盖有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均从前往后地向上倾斜延伸至所述风道盖板,以分别将从所述制冷机组的气流出口流出的冷却气流和从所述加湿机组的气流出口流出的高湿气流引导至所述送风风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上层隔板和下层隔板、以及形成在所述上层隔板和所述下层隔板之间的保温隔热层;且
所述上层隔板和所述下层隔板之间预置有分别环绕在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回风口和所述第二回风口周围的四个保温支撑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沿所述箱体的横向间隔设置,且均邻近所述隔板组件的后侧边缘;且
所述第一回风口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前侧,所述第二回风口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前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机组包括制冷机组箱以及设置于所述制冷机组箱内的蒸发器和送风风机,在所述制冷机组箱内的气流流动方向上,所述送风风机处于所述蒸发器的上游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机组还包括位于所述蒸发器下方的接水盘、以及位于所述接水盘下方的上层蒸发皿和下层蒸发皿;其中
所述上层蒸发皿悬空地设置于所述下层蒸发皿的上方,且所述上层蒸发皿在水平面内的投影落入所述下层蒸发皿在水平面内的投影中,以使得从所述上层蒸发皿溢出的冷凝水流入所述下层蒸发皿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湿机组包括用于形成高湿气流的雾化箱、用于为所述雾化箱补充水的储水箱、以及用于控制所述雾化箱运行的控制箱;其中
所述雾化箱具有用于将水振荡成水雾的超声波雾化器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水雾朝向所述加湿机组的气流出口流动以形成高湿气流的加湿风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水箱具有用于向其内加水的加水口,所述加水口位于所述箱体的前侧;且/或
所述雾化箱、所述储水箱和所述控制箱均固定地支撑在所述机组仓的底板上。
CN202220546787.1U 2022-03-14 2022-03-14 冷藏冷冻装置 Active CN2174650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46787.1U CN217465016U (zh) 2022-03-14 2022-03-14 冷藏冷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46787.1U CN217465016U (zh) 2022-03-14 2022-03-14 冷藏冷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65016U true CN217465016U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64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546787.1U Active CN217465016U (zh) 2022-03-14 2022-03-14 冷藏冷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6501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7804A1 (zh) * 2022-09-30 2024-04-04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用于冷冻冷藏设备的制冷模块和冷冻冷藏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7804A1 (zh) * 2022-09-30 2024-04-04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用于冷冻冷藏设备的制冷模块和冷冻冷藏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69001A (zh) 冷藏库
US3393530A (en) Radiant defrost panel for refrigerator
CN109990529B (zh) 冰箱
CN217465016U (zh) 冷藏冷冻装置
CN109373694B (zh) 冰箱
TR201720238T4 (tr) Nem kontrollü sebzelik içeren bir buzdolabı.
CN113218135A (zh) 风冷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CN108050750B (zh) 冰箱
JP2000346524A (ja) 貯蔵庫
CN209893735U (zh) 排水口设置有过滤板的冰箱
CN106225391A (zh) 一种蒸发器组件、冷藏室和冰箱
CN215724412U (zh) 一种可自动循环加湿的酒柜
CN212870380U (zh) 一种宽温区宽湿区的储物柜
US20220373245A1 (en) Refrigerator with obliquely arranged evaporator
JPH0436576A (ja) 冷蔵庫
CN109373695B (zh) 冰箱
CN217465018U (zh) 冷藏冷冻装置
CN113915815A (zh) 冰箱
CN212902149U (zh) 一种制冷产品加湿装置
CN113899134A (zh) 冰箱
CN217031744U (zh) 冷藏冷冻装置
CN110108079A (zh) 一种冰箱风冷通道及其冰箱
CN217031743U (zh) 冷藏冷冻装置
CN220541461U (zh) 移动保鲜装备
CN217465017U (zh) 冷藏冷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