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59084U - 一种高效尾矿废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尾矿废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59084U
CN217459084U CN202221698273.4U CN202221698273U CN217459084U CN 217459084 U CN217459084 U CN 217459084U CN 202221698273 U CN202221698273 U CN 202221698273U CN 217459084 U CN217459084 U CN 2174590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body
tailing
thickener
metering pump
tailing waste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9827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金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Laiyang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Laiyang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Laiyang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Laiyang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9827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590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590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590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尾矿废水处理系统,包括震动脱水筛、浓缩机、加药罐、清水池及压滤机,震动脱水筛的进水端与一尾矿泵连接,震动脱水筛的出水端通过一尾矿废水计量泵与浓缩机连接,加药罐通过一药剂计量泵与浓缩机连接;浓缩机的顶部设置有混合机构,尾矿废水计量泵及药剂计量泵与混合机构连接,浓缩机的溢流口通过管道与清水池连接;浓缩机底部设置的出料端通过一提升泵与所述压滤机连接,压滤机的出液端与所述清水池连接;震动脱水筛与尾矿废水计量泵之间设置有缓存池。本实用新型在实际的使用中能够实现尾矿废水的自动化处理,提高尾矿废水的处理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尾矿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尾矿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尾矿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是资源储备大国,也是资源消耗大国,大量资源的开采产生了较多的尾矿。尾矿中含有较多的金属元素,直接将尾矿放置在土地上会污染土地,降低土地的耕种能力,且大量存放尾矿的话会占用较多土地,浪费土地资源,另外尾矿也有一定的利用价值,直接丢弃会造成矿产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在进行制砂尾矿脱水作业时,需要对尾矿浆料(尾矿废水)进行相应的处理;目前多数采用沉淀池的方式对废水进行处理,缺少相应的专用处理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尾矿废水处理系统,其在实际的使用中能够实现尾矿废水的自动化处理,提高尾矿废水的处理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效尾矿废水处理系统,包括震动脱水筛、浓缩机、加药罐、清水池及压滤机,震动脱水筛的进水端与一尾矿泵连接,震动脱水筛的出水端通过一尾矿废水计量泵与浓缩机连接,加药罐通过一药剂计量泵与浓缩机连接;
其中,浓缩机的顶部设置有混合机构,尾矿废水计量泵及药剂计量泵与混合机构连接,浓缩机的溢流口通过管道与清水池连接;
浓缩机底部设置的出料端通过一提升泵与所述压滤机连接,压滤机的出液端与所述清水池连接;震动脱水筛与尾矿废水计量泵之间设置有缓存池。
其中,尾矿废水计量泵及药剂计量泵与一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优化,混合机构包括箱体、安装在箱体内的至少一个搅拌组件以及安装在浓缩机内的分料槽;箱体安装在浓缩机上,搅拌组件安装在箱体内,箱体底部设置有出料管,出料管上设置有出料阀门;所述分料槽位于出料管的下方并同于将絮凝及分散至浓缩机内部,尾矿废水计量泵及药剂计量泵与箱体连通。
进一步优化,搅拌组件包括安装在箱体上的第一支架、安装在第一支架上的电机、转动安装在第一支架上并与所述电机连接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设置有若干搅拌叶片。
其中,浓缩机内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呈“工”字型结构,底板边缘位置设置有若干侧板,侧板与底板连接后形成所述分料槽,底板上设置有多个排料孔。
进一步限定,浓缩机包括包括上箱体和下箱体,上箱体与下箱体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且上箱体与下箱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下箱体连接有支架,下箱体底部设置有若干排料斗,排料斗呈圆锥或者棱锥状结构,排料斗大端与下箱体底部连接,小端为排料端,小端连接有排料管,排料管上设置有排料阀门,排料管与提升泵连接;所述箱体安装在上箱体上。
其中,上箱体与下箱体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上箱体与下箱体内壁分别与第一、二支撑框架固定连接,第一、二支撑框架之间固定连接在一起。
其中,支架上与地面接触的支脚上设置有承载板,承载板上设置有防滑垫。
进一步优化,上箱体顶部设置有行走平台;行走平台四周设置有防护栏,行走平台连接有楼梯。
进一步优化,行走平台底部与上箱体侧面设置有若干支撑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实现对尾矿废水的处理,在实际的使用中,通过尾矿泵将尾矿废水送至震动脱水筛处进行粗过滤,将尾矿废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便于后续的沉淀;经过过滤后的尾矿废水在缓存池中进行暂存;然后在尾矿废水计量泵的作用下泵送至混合机构,此时,药剂计量泵将加药罐中的絮凝剂泵送至混合机构中与尾矿废水按比例进行混合搅拌后进入浓缩机内进行沉淀,尾矿废水与絮凝剂经过搅拌后能够加速沉淀,提高沉淀效率;此时,浓缩机中形成的清液将会进入清水池中进行暂存;浓缩机顶部的沉淀物在提升泵的作用下送至压滤机处进行压滤处理,清液反流至清水池中;如此即可实现尾矿废水的自动化处理,能够有效的提高尾矿废水的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浓缩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浓缩机,2-震动脱水筛,3-加药罐,4-清水池,5-压滤机,6-尾矿泵,7-尾矿废水计量泵,8-药剂计量泵,9-提升泵;
101-上箱体,102-下箱体,103-支架,104-排料斗,105-排料端,106-第一支撑框架,107-混合机构,108-承载板,109-行走平台,110-楼梯,111-支撑杆,112-箱体,113-搅拌组件,114-分料槽,115-第一支架,116-底板,117-侧板,118-排料孔。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看图1-图3,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高效尾矿废水处理系统,包括震动脱水筛2、浓缩机1、加药罐3、清水池4及压滤机5,震动脱水筛2的进水端与一尾矿泵6连接,震动脱水筛2的出水端通过一尾矿废水计量泵7与浓缩机1连接,加药罐3通过一药剂计量泵8与浓缩机1连接;
其中,浓缩机1的顶部设置有混合机构107,尾矿废水计量泵7及药剂计量泵8与混合机构107连接,浓缩机1的溢流口通过管道与清水池4连接;
浓缩机1底部设置的出料端通过一提升泵9与所述压滤机5连接,压滤机5的出液端与所述清水池4连接;震动脱水筛2与尾矿废水计量泵7之间设置有缓存池。
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实现对尾矿废水的处理,在实际的使用中,通过尾矿泵6将尾矿废水送至震动脱水筛2处进行粗过滤,将尾矿废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便于后续的沉淀;经过过滤后的尾矿废水在缓存池中进行暂存;然后在尾矿废水计量泵7的作用下泵送至混合机构107,此时,药剂计量泵8将加药罐3中的絮凝剂泵送至混合机构107中与尾矿废水按比例进行混合搅拌后进入浓缩机1内进行沉淀,尾矿废水与絮凝剂经过搅拌后能够加速沉淀,提高沉淀效率;此时,浓缩机1中形成的清液将会进入清水池4中进行暂存;浓缩机1底部的沉淀物在提升泵9的作用下送至压滤机5处进行压滤处理,清液反流至清水池4中;如此即可实现尾矿废水的自动化处理,能够有效的提高尾矿废水的处理效率。
其中,尾矿废水计量泵7及药剂计量泵8与一控制器连接;这样在实际的使用中能够根据尾矿废水的情况来调整混合比例,进而获得最佳的混合比例。
其中,混合机构107包括箱体112、安装在箱体112内的至少一个搅拌组件113以及安装在浓缩机1内的分料槽114;箱体112安装在浓缩机1上,搅拌组件113安装在箱体112内,箱体112底部设置有出料管,出料管上设置有出料阀门;所述分料槽114位于出料管的下方并同于将絮凝剂分散至浓缩机1内部,尾矿废水计量泵7及药剂计量泵8与箱体112连通。这样即可使得进入箱体112内的絮凝剂及尾矿废水进行充分的混合,便于沉淀。
其中,搅拌组件113包括安装在箱体112上的第一支架115、安装在第一支架115上的电机、转动安装在第一支架115上并与所述电机连接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设置有若干搅拌叶片。
进一步优化,浓缩机1内设置有底板116,所述底板116呈“工”字型结构,底板116边缘位置设置有若干侧板117,侧板117与底板116连接后形成所述分料槽114,底板116上设置有多个排料孔118。
这样,在实际的使用中,通过电机驱动转动轴转动,进而使得搅拌叶片对絮凝剂就行搅拌,然后通过出料阀门排至底板116上,经过底板116上的排料孔118进行分料后使得物料进入浓缩机1中。
其中,浓缩机1包括包括上箱体101和下箱体102,上箱体101与下箱体102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且上箱体101与下箱体102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下箱体102连接有支架103,下箱体102底部设置有若干排料斗104,排料斗104呈圆锥或者棱锥状结构,排料斗104大端与下箱体102底部连接,小端为排料端105,小端连接有排料管,排料管上设置有排料阀门,排料管与提升泵9连接;所述箱体112安装在上箱体101上。
进一步优化,上箱体101与下箱体102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框架106和第二支撑框架,上箱体101与下箱体102内壁分别与第一、二支撑框架固定连接,第一、二支撑框架之间固定连接在一起。
浓缩机1主要由上箱体101、下箱体102组成,上箱体101与下箱体102之间通过螺栓连接,能够实现上、下箱体102的快速装配,设置的密封圈能够提高连接处的密封性,避免出现漏液的情况;通过在上箱体101及下箱体102内设置第一支撑框架106及第二支撑框架,能够有效的提高上箱体101及下箱体102的整体稳定性;更重要的是,通过在下箱体102底部设置有若干排料斗104,排料斗104呈圆锥或者棱锥状结构,排料斗104大端与下箱体102底部连接,小端为排料端105,小端连接有排料管,排料管上设置有排料阀门;与絮凝剂混合后的尾矿废水,沉淀后的砂渣将会直接进入排料斗104中进行汇集,这样,通过设置若干排料斗104来实现多口排料的目的,清液溢流后,沉淀物将会在排料斗104中积存,打开排料阀门后即可将沉淀物送至下一压滤机5中进行压滤;在实际的使用中,不需要增设螺旋输送机来送料即可实现快速排料的目的。具有结构简单、使用便捷的优点,同时,能够实现多口快速排料的目的。
进一步优化,支架103上与地面接触的支脚上设置有承载板108,承载板108上设置有防滑垫。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上箱体101内部形成一级沉淀区域,一级沉淀区域内设置有一级沉降装置,下箱体102内部形成二级沉淀区域,二级沉淀区域内设置有二级沉降装置;
其中,一级沉降装置为斜板沉降装置,二级沉降装置为斜管沉降装置;通过设置的斜板沉降装置及斜管沉降装置能够有效的提高沉降效率。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在本实施例中,上箱体101顶部设置有行走平台109;行走平台109四周设置有防护栏,行走平台109连接有楼梯110。设置的行走平台109及防护栏便于工作人员巡视。
其中,行走平台109底部与上箱体101侧面设置有若干支撑杆111;用于实现对行走平台109的支撑。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高效尾矿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震动脱水筛、浓缩机、加药罐、清水池及压滤机,震动脱水筛的进水端与一尾矿泵连接,震动脱水筛的出水端通过一尾矿废水计量泵与浓缩机连接,加药罐通过一药剂计量泵与浓缩机连接;
其中,浓缩机的顶部设置有混合机构,尾矿废水计量泵及药剂计量泵与混合机构连接,浓缩机的溢流口通过管道与清水池连接;
浓缩机底部设置的出料端通过一提升泵与所述压滤机连接,压滤机的出液端与所述清水池连接;震动脱水筛与尾矿废水计量泵之间设置有缓存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尾矿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尾矿废水计量泵及药剂计量泵与一控制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尾矿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混合机构包括箱体、安装在箱体内的至少一个搅拌组件以及安装在浓缩机内的分料槽;箱体安装在浓缩机上,搅拌组件安装在箱体内,箱体底部设置有出料管,出料管上设置有出料阀门;所述分料槽位于出料管的下方并同于将絮凝及分散至浓缩机内部,尾矿废水计量泵及药剂计量泵与箱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尾矿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搅拌组件包括安装在箱体上的第一支架、安装在第一支架上的电机、转动安装在第一支架上并与所述电机连接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设置有若干搅拌叶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效尾矿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浓缩机内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呈“工”字型结构,底板边缘位置设置有若干侧板,侧板与底板连接后形成所述分料槽,底板上设置有多个排料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效尾矿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浓缩机包括上箱体和下箱体,上箱体与下箱体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且上箱体与下箱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下箱体连接有支架,下箱体底部设置有若干排料斗,排料斗呈圆锥或者棱锥状结构,排料斗大端与下箱体底部连接,小端为排料端,小端连接有排料管,排料管上设置有排料阀门,排料管与提升泵连接;所述箱体安装在上箱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效尾矿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上箱体与下箱体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上箱体与下箱体内壁分别与第一、二支撑框架固定连接,第一、二支撑框架之间固定连接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高效尾矿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支架上与地面接触的支脚上设置有承载板,承载板上设置有防滑垫。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高效尾矿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上箱体顶部设置有行走平台;行走平台四周设置有防护栏,行走平台连接有楼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高效尾矿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行走平台底部与上箱体侧面设置有若干支撑杆。
CN202221698273.4U 2022-07-01 2022-07-01 一种高效尾矿废水处理系统 Active CN2174590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98273.4U CN217459084U (zh) 2022-07-01 2022-07-01 一种高效尾矿废水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98273.4U CN217459084U (zh) 2022-07-01 2022-07-01 一种高效尾矿废水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59084U true CN217459084U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566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98273.4U Active CN217459084U (zh) 2022-07-01 2022-07-01 一种高效尾矿废水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590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83991B2 (en) Sludge concentration and condition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sludge using the same
CN201240865Y (zh) 一种用于水处理的弧形固液分离筛
CN107235544A (zh) 一种废旧高分子材料回收利用清洗废水的处理系统
CN217459084U (zh) 一种高效尾矿废水处理系统
CN104925993B (zh) 砂石加工冲洗废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17526487U (zh) 一种卧式锥形高效浓缩机
CN214829497U (zh) 一种热电厂废水处理系统
CN203173914U (zh) 污水与污泥处理池
CN205007729U (zh) 一种节能污水处理系统
CN201809667U (zh) 瓦楞纸生产装置
CN210448200U (zh) 一种自动排煤泥的圆形地上式煤水沉淀池
CN210009666U (zh) 沉淀处理装置
CN210700590U (zh) 湿法上料球磨分级机防腐蚀装置
CN214115176U (zh) 一种高浊度废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CN112250274A (zh) 一种将盾构废浆进行固液分离的泥浆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CN207401214U (zh) 一种污泥脱水装置
CN111792763A (zh) 高浊水处理装置及污水处理系统
CN101591039A (zh) 一种用于水处理的弧形固液分离筛
CN215026239U (zh) 一种浓缩泥浆罐
CN201686890U (zh) 使用于造纸废水处理过程中的纸浆回收装置
CN204911005U (zh) 晶硅片切割刃料斜管沉降装置
CN214936652U (zh) 一种污水预处理一体化设备
CN211170409U (zh) 一种设有污泥浓缩罐的污染底泥就地处理装置
CN211921133U (zh) 一种微砂高密度沉淀器
CN213679913U (zh) 一种含柱塞泵输送系统的一体化气浮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